#駝背

駝背角度如鞠躬 兩階段手術身高120拉直變165

駝背角度如鞠躬 兩階段手術身高120拉直變165#駝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7歲的外籍移工巴納瓦4年前來台工作,由於需長時間前彎,他開始腰痠背痛,駝背情況越漸明顯,脊椎前彎的角度大到110度,食行坐臥都無法挺直腰桿,只能維持鞠躬的姿勢。變形的椎骨甚至壓迫腸胃,導致他無法好好進食,體重下降,營養不良及嚴重缺鐵性貧血。經檢查為僵直性脊椎炎,醫師以「兩階段經椎弓根截骨手術」矯正他的嚴重駝背。脊椎變形大於100度 只做一次手術仍有殘餘駝背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年輕男性,患者若是維持同一個姿勢過久,就會導致脊椎僵硬,不易活動,但台灣醫療發達,鮮少有患者延誤至脊椎角度超過100度。而外籍移工的身分使巴納瓦不方便在台花費太多錢就醫,加上對疾病不了解,使得病況延誤,演變成胸腰椎嚴重駝背畸形。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曾效祖指出,通常小於70度的駝背變形可透過一次性的「經椎弓根截骨手術」治療脊椎變形,但對於像巴納瓦般大於100度的患者,因預期矯正量大,所以採兩階段手術,分別在不同的位置截骨,以避免只做一次手術矯正不足,仍有殘餘駝背的後遺症。此種脊椎截骨手術不僅難度高,而且可能有大出血及神經損傷的危險性,因此術前準備極為重要。醫療團隊先調整巴納瓦的營養狀態並輸血,矯正原本僅有3.7 gm/dl的血紅素(正常的成年男性數值為13-18gm/dl)至安全範圍,並於術前一天至手術室模擬,確定患者在手術檯上的擺位不會壓迫眼睛與頸部脊椎後,手術當天醫師從背後開刀,先在第一腰椎後方避開神經將脊椎骨截斷,將脊椎扳直後,再以螺釘固定。十天後再次進入開刀房,於第四腰椎做二次截骨及矯正。經過兩階段手術後,巴納瓦終於挺直腰桿,而他的身高也從120公分回到165公分,營養和胃口也恢復正常,平安出院。年長者駝背不適用此術 一般僵直性脊椎炎僅需在風濕免疫科治療並非所有駝背都要手術治療,曾效祖表示,不同於年長者駝背,僵直性脊椎炎的駝背屬僵硬性駝背,患者從事任何活動都會維持同樣姿勢;而年長者駝背多是肌肉無力、骨質疏鬆造成,平躺、靠牆時背部仍能打直;考慮到手術規模及危險性,年長者的駝背大多不適用此種手術方式。曾效祖亦提醒,沒有身形問題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在風濕免疫科追蹤治療即可,但若出現關節、駝背等骨科併發症,就需到骨科檢查,評估手術的必要性。

書包長期背單肩 小五女童脊椎側彎成S型

書包長期背單肩 小五女童脊椎側彎成S型#駝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黃姓小五女童常向父母抱怨肩頸僵硬、腰痠背痛,父母原以為是上體育課引起痠痛,起初只貼藥布,症狀嚴重時則選擇民俗療法治療,幾個月下來症狀時好時壞,直至在學校接受健康檢查時,醫師發現脊柱有不正常彎曲現象,安排到醫院複診,確診為功能性脊椎側彎,經安排物理治療後終改善症狀。躺在沙發玩3C產品也會造成側彎 影響身高或視力發育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復健科醫師徐瑋璟表示,「功能性脊椎側彎」是指站立時脊椎呈現「S型」或「C型」的彎曲,大部分發生原因為姿勢不對稱所引起,例如孩童長期把厚重的書包背在單邊肩膀上,寫功課時常常身體歪一邊,或是時常癱在沙發上玩3C產品等,家長應於小孩發育時期特別注意姿勢,以免日後影響身高或視力發育。 物理治療師楊詠順也指出,一般民眾可以透過簡單的方式,自我檢視是否有脊椎側彎的現象,包括兩邊肩膀是否等高、是否有一側肩胛骨特別突出、兩側腰部曲線是否對稱,以及身體往前彎時,是否有一側背部特別突出。 為避免造成功能性脊椎側彎,平時須注意以下幾點:選擇雙肩背負式背包、站立時避免駝背及三七步、坐姿時保持端正避免身體歪斜,楊詠順也提供日常簡單運動撇步自我矯正:3個居家運動自我矯正貼牆壁站立:兩腳與肩同寬,抬頭挺胸縮下巴,後腦杓、兩側肩胛骨、臀部及後腳跟輕鬆靠著牆壁,且鼻子、下巴、胸骨成一直線,一次維持5~10分鐘,一天三次。脊柱平衡運動:採四足跪姿,右手臂與左腳向水平伸展,並維持10秒後換左手臂與右腳向水平伸展維持10秒,配合呼吸反覆交替練習,一次10~15下,一天三次。背部肌肉訓練運動:採趴姿,雙手向前伸展,以肚子為支點,雙手與雙腳同時抬起離開床面,維持5秒後休息,一次10~15下,一天3次。徐瑋璟提醒,家長們不妨利用學校健康檢查中的脊椎側彎篩檢,注意孩子是否脊椎側彎的問題,此外,不論發育中的孩童或成人,平時應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若有不正常歪斜或身體出現疼痛,就應該尋求醫師的協助,並且透過日常運動來強化和維持正確姿勢。

寒假歪斜躺姿 醫師教護脊重點迎開學

寒假歪斜躺姿 醫師教護脊重點迎開學#駝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比以往漫長的寒假即將結束,你的孩子們待在家時有以下這些習慣嗎?1.喜歡躺在沙發看電視2.習慣趴在桌上看書寫字3.走路彎腰駝背由於孩子的骨骼仍在發育當中,如果長期姿勢不良,可能就在無形之中慢慢傷了脊椎。扶原中醫診所台中院區王咨翔醫師說明,脊柱主一身陽氣的督脈,因此脊椎的健康是不能忽視的!醫師在治療上,主要會對頸椎、胸椎及腰椎的整脊正骨加上針灸治療來進行改善。【端正脊椎三穴位】1.手部的後谿穴:當手握拳時,位在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可以通暢脊椎氣血,振奮陽氣。2.腰部的命門穴:位在腰部後的中線上,肚臍的正後方按壓凹陷處。能強化督脈與血氣的運行,利腰脊、強健腰膝。3.足部的湧泉穴:位於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能夠強筋健骨。【護脊三要點】1.書包雙肩背、不過重: 書包肩帶一定要揹兩條,才能把背包的重量平均分散在雙肩,而且肩帶要拉緊,讓背包重量盡量靠近背部。另外背包重量盡量不要超過孩子體重的10 - 15%。2.使用3C產品注意姿勢:使用3C產品時應採平視方式,眼睛與螢幕至少保持30公分距離,並多使用手機架或平板電腦架,避免低頭導致肩頸肌肉緊繃。3.多做伸展操活絡筋骨:像是雙手上舉伸直,雙掌貼合的動作,還有雙膝跪地,雙手往前伸直且手掌貼地的動作,都可以放鬆背部、幫助拉長脊椎,改善駝背問題。「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這句千古流傳的媽媽經典語錄,其實就是對保護脊椎最好的註解。趁著開學前不妨多提醒孩子姿勢要端正,鼓勵多運動伸展,才能讓孩子長的挺、長的正!(文章授權提供/扶原中醫)

3招全身伸展動作 讓你和腰痛分手

3招全身伸展動作 讓你和腰痛分手#駝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造成腰痛的原因,除了久坐,長時間低頭滑手機、重複動作引發的滑鼠手…等,都會影響到脊椎,初期現象包括:駝背、圓肩、高低肩、歪頸…等不良姿勢,連帶長時間,腰部也跟著受罪!因此舒緩腰痛,不只針對腰做伸展,全身整體的舒展也是一大重點。運動教練傳授3招伸展動作,有助緩解腰痛。 第1招 胸椎伸展步驟:(1) 側躺在瑜珈墊上,左腳屈膝,可先墊一個枕頭或是滾筒在膝蓋下方,右手抓住左膝穩定身體。(2) 左手向外水平伸展,身體與視線同時向左邊延伸,停頓約10秒後,再回到起始位置,換邊動作,每邊可做3次,過程中注意呼吸節奏。另外,運動教練提醒,延伸身體時只轉動上背,屁股不會跟著移動。 第2招 腰部伸展步驟:(1) 採坐姿,雙腳平放於地面,雙手掌心向外,左手高舉過頭,右手握住左手手腕,輕輕向上拉,停頓約15到20秒,再慢慢回放。(2) 運動過程中配合深呼吸,換邊動作,一邊可以做3到5次。此外,屁股要坐穩,或是選擇有靠背的椅子,避免太多搖晃。 第3招 髂腰肌伸展步驟:(1) 首先在瑜珈墊上,左膝跪地、右腳屈膝,大腿和小腿呈90度,雙手輕扶右膝,保持身體穩定。(2) 吐氣時,將身體重心前移,直到左腳大腿前側有緊繃的感覺,停留約15到20秒。(3) 運動過程中保持呼吸節奏,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換邊動作,每邊可做3到5次。切記,背部保持挺直、核心用力,讓骨盆維持在正確位置,才有效果。 運動教練表示,雖然伸展操有助於緩解不適,不過要從根本解決腰痛,建議要從原因開始了解,再對症下藥!並且從改變日常習慣著手,例如:上班族大多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建議多起身走走、舒展筋骨;或是家庭主婦經常彎腰做家事,很容易造成腰痛,因此務必要減少重複性彎腰的動作,並且增加肌力、保持良好姿勢,才是正確方案!但如果腰痛一直沒有得到緩解,一定要盡快就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眼睛總乾澀 先檢查有無駝背壞習慣

眼睛總乾澀 先檢查有無駝背壞習慣#駝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為矯正姿勢的脊椎專家,至今我已接觸超過十三萬人的身體。患者的問題形形色色,有些是身體疼痛,或是肥胖、運動能力等方面的困擾,我總是透過以整脊為基礎的治療,努力替他們預防、改善那些惱人症狀。患者的問題當中,最常聽到的症狀之一,就是眼睛不適。近視或老花眼、乾眼症、飛蚊症、白內障、青光眼……不少患者是為了這些關於眼睛方面的症狀而來。面對這些患者,我會建議他們進行矯正駝背的治療,或是在家實行的體操,確實都達到很好的改善效果。強調一件事,駝背其實概分為四種。具體來說分成「頸部駝背」、「後背駝背」、「腰部駝背」、「腹部駝背」這四種。此外,如果綜合了這四種特徵,又稱為「複合型駝背」。1)頸部駝背頭向前突出的類型,容易感到頸部或肩膀僵硬。2)後背駝背後背蜷曲的類型,因為胃部受到壓迫,胃的功能不太好。3)腰部駝背腰部至脊椎骨蜷曲的類型,多半有腰痛情況。4)腹部駝背不同於之前的駝背,腰部向後仰的類型,看起來腹部突出。頸部駝背、後背駝背、腰部駝背是一般常見的駝背體型。至於腹部駝背可說是「隱藏型駝背」。乍看之下,不會想到是駝背體型。其實三十到四十多歲的人,尤其是女性,腹部駝背佔大多數。比起男性,女性的腹肌或背肌較弱,腰腹部的骨骼較不平衡,因此容易變成腹部駝背。後文將有更詳細的說明,與眼睛不適有著直接關聯的駝背,那就是頭部前傾嚴重的頸部駝背和後背駝背。那麼,腰部駝背和腹部駝背的人,不會有眼睛不適的問題囉?當然有!因為一開始是腰部駝背或腹部駝背,後來可能誘發頸部駝背或後背駝背。特別是腹部駝背,身體為了取得平衡,會出現頭向前傾的情況。也就是說,容易併發頸部駝背或後背駝背。因此,請各位記住「矯正全身的駝背,才能真正消除駝背」。矯正成功的結果就是,你的眼睛不適會獲得改善。憑自己的力量預防駝背重度化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駝背,症狀從輕度到重度都有。就算是輕度的駝背,假如放任不管,就會慢慢變成中度,最後惡化為重度。例如,「常常感覺眼睛有異物、眩光」、「一到晚上視線就會變模糊」、「眼睛疲勞」等症狀,都是頸部或背部等處的骨骼變形後,最先出現的眼睛不適。併發肩頸僵硬的人也不少。當駝背變成中度、重度,眼睛的不適症狀也跟著變成中度、重度。近視或老花眼、飛蚊症、白內障、青光眼等,日常生活中感到困擾的情況越來越多。換個角度想,在輕度的階段進行療護,眼睛自然好得快,也可預防重度不適的發生。儘管人各有異,日常生活中有超過九成的時間,你我都保持前傾的姿勢。再加上使用電腦或手機,每天都置身於對頸部造成負擔的生活環境。既然改變不了生活環境,即使哪天駝背也不足為奇,就算駝背惡化成中度、重度,這樣的生活還是得過下去。我們無法在生活中時時刻刻留意自己的姿勢。因此,重要的是別否定現在的生活,而是試著找出補救的方法。改掉平時的壞習慣,減輕身體的負擔。憑自己的力量矯正駝背,根本解決眼睛的不適。(本文摘自/超神奇!貓背伸展操7天改善你的視力!/平安文化)

摔車扭傷 7旬翁17年無法躺平

摔車扭傷 7旬翁17年無法躺平#駝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77歲的郭阿公,20幾歲時因搬運重物不慎跌落車下,當時以為只是輕微扭傷,沒想60歲起開始出現腰痠、駝背、側彎症狀,陸續開過二次刀後,不但走路駝背、屈膝,問題沒有改善,身體更嚴重疼痛、彎曲無法挺直。十幾年來,睡覺時只能像蝦米般側臥,經由「前路植骨融合固定術」治療,終於能重新抬頭挺胸、躺平睡覺。腰椎3/4節間的椎間盤嚴重磨損、空洞郭阿公近年不但出現側彎、駝背,60歲開始每晚睡覺只能側臥,就像蝦米一樣,右臀也因此有了壓瘡傷口。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表示,郭阿公腰椎3/4節間的椎間盤嚴重磨損、空洞導致腰痠、駝背、無法挺直、躺平會痛。施行「前路植骨融合固定術」後患者的疼痛及駝背變形一掃而空,解決了10多年來的痛。前路植骨融合應用範圍廣郭阿公在手術後第一次回診時表示,十多年的疼痛消失了,現在走路很舒服,完全可以躺平睡覺。簡瑞騰醫師強調,「前路植骨融合」是很標準的脊椎手術,應用範圍很廣,例如爆裂性骨折、脊椎腫瘤、骨髓炎、或者像郭阿公這種因退化磨損變形造成的嚴重骨缺損,都有極佳療效。若沒有對症下刀,而是從背後植入微創支架,就容易延誤病情。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預防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預防#駝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台灣及全世界逐漸邁入高齡社會,年紀增長引起的疾病越來越受到重視。老年人駝背、走路緩慢、手無力,大家常把這些症狀誤以爲是老年人自然老化的現象,但是這也有可能是骨骼肌減少症(簡稱肌少症)的症狀。在老化的過程中,肌肉的流失速度比其他器官功能退化更快,而營養或蛋白質攝取不足,或很少運動的人,都會造成肌肉流失得更快。本課程將由營養師蘇筱媛主講,教導如何選擇均衡的飲食讓家人照顧輕鬆,長者吃的健康又容易,並有效預防和改善肌少症。名稱:肌少症的飲食防治時間:106年8月18日 星期(五) 09:3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銀髮族運動防骨折 記得遵守5要點

銀髮族運動防骨折 記得遵守5要點#駝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5歲退休人士,從來都沒有運動習慣,長期身形駝背、走路緩慢、腰痠背痛,經檢查確診為肌少症;透過為期3個月,每周2次的體適能訓練,包括有氧、肌力、柔軟度、平衡等運動,以及補充白胺酸、精胺酸營養品。如今,駝背、腰痠背痛等問題,都明顯獲得改善了。老人沒運動習慣 主因為年輕時沒養成內兒科專科醫師曾文智表示,國內老年人普遍運動量不足,主因是年輕時沒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加上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出現代謝疾病、關節退化、肌肉萎縮、神經協調減退等各器官機能變差,稍微運動就感到疲累、喘不過氣,且主觀認知年紀大不適合過度運動,以及家人擔心發生意外等,種種因素造成「越不運動、退化越快」。「運動量不足對身體的危害甚鉅!」曾文智醫師分析,初期影響為心肺功能變差,日常生活容易感到疲倦,且感冒、咳嗽復原時間較長;久而久之,肌肉流失、肌力變差,也就是所謂的肌少症,一旦發生跌倒很容易骨折,長期臥床而生活不能自理,最終造成失能。培養運動要3心 有慢性病更要動如何讓老年人培養運動習慣呢?曾文智醫師認為,首先個人要做好心理建設,對自己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家人應給予鼓勵啟發動力,最好有朋友可以陪伴,能夠互相激勵、督促,配合醫護人員、專業人員指導,運動習慣更容易養成,運動成效也能加倍。而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應該要好好運動,以糖尿病患者來說,患者因新陳代謝差,再加上藥物副作用,容易有肌無力的困擾,透過運動可加強免疫力,也能增加行動力。除了規律的運動習慣外,曾文智醫師強調,運動後必須補充足夠的胺基酸,尤其白胺酸是肌肉組成的主要成分,能夠幫助肌肉增長,而精胺酸是供應肌肉能量的來源,有助恢復體能、緩解肌肉痠痛感,就更容易培養運動習慣;另外,也可補充維生素D及鈣質,促進骨質密度增加。市面上已有小包裝、好攜帶的營養品,只要用水沖泡就能飲用。每周至少2次的全身肌力訓練許多人都擔心老年人運動,容易發生意外。曾文智醫師提供「銀髮族運動指南」。第一,安全優先,運動應循序漸進;第二,規律運動,每周至少兩次的全身肌力訓練,以及至少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第三,專業人員指教,能避免運動傷害;第四,運動多元化,搭配有氧、肌力、柔軟度、平衡4大方面;第五,補充胺基酸,幫助肌肉增長、減少流失。(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