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

腳關節變形難行走 石膏固定助恢復

腳關節變形難行走 石膏固定助恢復#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治療先天性畸形、骨折時,都需要打上一段時間的石膏,來固定、保護、矯正畸形,但因患部長時間悶在石膏硬殼內,導致疹子、搔癢難耐等問題逐漸上身,使得年紀較小的兒童病患經常承受不住,而開始哭鬧。像是馬蹄足內翻,腳就像是曲棍球一樣往內翻,患者關節會有四種不同程度的變形,無法好好行走,雖然1週可以處理一種變形,但經過4~6週治療後,還是得以丹尼士架固定,來維持療效,直到兩歲為止。神經肌肉或基因異常 引起的問題較為嚴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郭建忠醫師表示,馬蹄足內翻的起因,就屬神經肌肉或基因異常最為嚴重,還會併其他畸形,至於自發性原因,則可能是懷孕期間的壓迫或其他因素所導致。雖然只有2年的治療,但對於初見人世的兒童來說,卻是一個嚴酷的考驗,如今因為石膏材質的人性化,除了一般石膏、樹枝石膏外,還有軟性石膏,可針對患者不同的需求來挑選。像是軟性石膏,通透性良好,不需要墊入棉捲緩衝,且在復原過程中較為平和,對於兒童而言較能夠配合,不僅第二次手術的可能性下降外,也可使腳形避免回到原狀。

天氣變化膝蓋先知道?關節炎冬天疼不停!

天氣變化膝蓋先知道?關節炎冬天疼不停!#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天氣又溼又冷,很多人都覺得膝蓋、腳踝腫腫、卡卡的,隨天氣變化有感覺,就像氣象台一樣!醫師表示,這是關節炎徵兆,對有關節炎的人來說,冬天幾乎是最難熬的季節。阮綜合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孫俊明醫師解釋,關節炎是一個或多個關節發炎,引發疼痛、不適,甚至導致嚴重失能,常見關節炎包括: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與痛風關節炎。老化、肥胖罹患率增 天氣濕冷疼痛加劇退化性關節炎和關節內軟骨磨損有關,肥胖、關節使用過度、老化以及曾經受傷等,也會增加罹患機率,而每當天氣明顯改變,關節疼痛、僵硬特別明顯;此外一直在潮濕環境下,症狀也可能會惡化。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出問題引起的疾病,由於免疫系統錯亂,連自己的關節也認不得,攻擊再攻擊使得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關節受創。減少復發 寒冬保護關節有5招患者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等不適症狀,尤其以手腕、手指頭等小關節特別嚴重。孫俊明醫師解釋,如果沒有持續的治療,時間久了,這些關節會破壞、變形而失去功能,甚至殘障。在冬天時要減少疼痛,除了要嚴格遵守醫師指示用藥,更要知道寒冬的自保之道:●減少外出,若出門行走或騎車,可戴連指手套,穿厚襪或多幾層襪子。●寒流來或變天時,除穿著足以禦寒的衣物外,注意不要穿太緊的衣物,以免影響血液流通,因為頭頸部會散發大量熱度,除戴帽子也要包覆圍巾或頭巾。●居家房間,可使用暖氣保持溫度,或在中午氣溫較高時開窗通風。睡眠時,在棉被下及床單上各加一層毛毯,痛風病友宜加強足部保暖,睡覺時穿襪子。●洗澡水溫不宜太低,將浴室門窗緊閉,先用蒸汽溫暖浴室,可使用熱毛巾或熱敷包隔著毛巾置於患部關節,但一次以20鐘為限,以免燙傷。●做家事,勿碰冷水盡量使用溫水,而至超市冰櫃或家中冰箱取物品時,要戴手套保暖。

「跑者膝」久拖不治療 恐膝關節退化連走路都困難

「跑者膝」久拖不治療 恐膝關節退化連走路都困難#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如果你的膝蓋,走路時會有喀拉聲,還伴隨疼痛,寒流來襲,症狀更為嚴重,那你可能罹患了典型的跑者膝,又稱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醫師指出,跑者膝放著不管,不趕快治療,若髕骨下軟骨磨損,膝關節提早退化,日後將嘗到舉步維艱的苦果。膝蓋疼痛冬天更劇烈 跑者膝典型症狀中國附醫中醫師王亭云說,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男女都可能中獎,但顯然女性較易發生,除了老年人易好發之外,就連青年族群,也是極為常見。在症狀部分,患者的主訴為,膝蓋髕骨周圍痠痛、膝內緣壓痛、膝關節在彎曲伸直時發出聲響,或是久坐、蹲跪、上下樓梯、行走斜坡之後,疼痛會加劇。除此之外,病程一久,雙膝對溫度變化異常敏感,降溫時更是苦不堪言。 分析併發原因,王亭云說,有些人吃虧於先天不良,像是扁平足、長短腳、骨盆傾斜等,使得骨盆、膝蓋、腳踝的生物力學結構失衡。有些人則是膝蓋髕骨周圍的肌肉與軟組織張力不均導致。有些運動員長時間長距離跑步過度訓練,或持續進行上下坡跑步,還有人因為外傷導致,值得現代人警惕的是,久坐久站及姿勢不良,往往也會傷害膝蓋。門診中就出現沒有固定運動習慣,也無外傷史,卻抱怨膝蓋痠痛者,究其因都在於長期維持不當姿勢。中醫治療跑者膝 有助病情改善她說藥物、熱敷、電療、復健,都對緩解病情有益,但是病程比較久的,以及年長患者,可以搭配丸劑,如養筋健步丸等增進療效,中醫還能根據疼痛部位選擇適當的經絡,運用傷科整復手法治療,或在合適的穴位進行針灸。配合居家運動和維持良好姿勢,也是重要的一環。王亭云提醒,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容易反覆發作,患者唯有積極治療及調整姿勢,方能減少發作頻率甚至治癒。若置之不理,使得髕骨下軟骨磨損,膝關節提早退化,日後將嘗到舉步維艱的苦果。

七成嚴重型乾癬患者 發病十年關節恐變形

七成嚴重型乾癬患者 發病十年關節恐變形#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乾癬患者除了因皮膚外觀受到嚴重脫屑、紅腫症狀,而遭受不少人歧視或排擠之外,若因症狀久拖而未治療,更可能導致關節嚴重變形!根據文獻統計,約有7~42%的乾癬患者合併有關節炎症狀。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根據臨床經驗觀察,大約70~80%的嚴重乾癬患者會先有皮膚症狀,平均發病10年後,再診斷出乾癬性關節炎。男子發病十年 關節變形她說,臨床經驗中曾遇到一名62歲饒先生,在罹患乾癬症狀持續10年後,發現關節時常腫脹及疼痛,原以為是痛風引起不以為意,拖延至兩年後左手與右手的食指關節都開始變形,才驚覺事態嚴重。經醫師診斷後,確定合併乾癬性關節炎。為了符合手指關節變形的弧度,長達15年以上都使用自製個人化湯匙,才得以進食。關節變形不可逆 影響終生值得注意的是,當乾癬性關節炎發生後,對關節的破壞不可逆,等到關節毀壞變形就會嚴重影響日常行動,生活中常見的五大關卡為,無法隨意使用電腦鍵盤;因手指變形導致戒指戴不下;無法運用手指關節洗衣服;無法開易開罐;無法吹頭髮。因此,及早治療能保存尚未破壞的關節功能並改善生活品質,且避免損壞的關節持續惡化。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常遇到許多乾癬患者忽略自己關節的腫痛,等到症狀加劇才就醫。他建議民眾可依據以下幾點自我檢測是否可能患有乾癬性關節炎,是否有過關節腫脹之情形?是否曾被醫師告知過患有關節炎?手或腳的指甲是否有凹陷或坑洞?是否曾經有過腳跟痛的情形?是否曾經沒來由地發生過手指腳趾腫脹或疼痛的情形?當有超過上述三項時,就要注意自己可能有乾癬性關節炎,應尋求醫師協助診斷及治療。

醫術有差?男大生左手癱瘓 眾多醫師卻束手無策

醫術有差?男大生左手癱瘓 眾多醫師卻束手無策#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看病找對醫師很重要!台中一名十九歲的男大生,日前不幸發生車禍,送醫後所幸只有左肩脫臼,眾多醫師皆認為,只要持續復健就能康復,不料,男大生持續復健兩個月,左手肩關節還是無法動彈,舉都舉不起來,讓喜愛打籃球的他驚恐不已,四處求醫,但醫生均異口同聲,直接判斷為車禍後遺症,遂無下文,幸好親人朋友持續鼓勵多聽聽其他醫生的意見,到了台中光田醫院就診後,情況才有了轉變!車禍後手癱 男大生鬱鬱寡歡 小車禍造成的脫臼,竟讓楊同學的左手猶如殘廢一般,更別說重拾喜愛的籃球運動了,楊同學變得鬱鬱寡歡,但家人鼓勵他再聽聽其他醫師的說法,所以楊同學又抱著一點希望,到光田綜合醫院骨科看診。骨科醫師楊鎮源先透過理學檢查分析,懷疑患者極可能是臂神經叢出問題,進一步安排X光片與核磁共振等影像掃描,同時請神經內科醫師進行神經傳導速度與肌電圖檢查;在審慎評估楊同學神經傳導的狀況並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後,更加確定是當初車禍時外力拉扯造成「臂神經叢」損傷進而導致神經沾黏現象,以致於控制肩關節與肘關節的運動及感覺神經傳導受阻,讓左手麻木無力難以動彈。考慮到神經恢復具有黃金治療時間,醫師立即為患者施行手術鬆解臂神經叢沾黏的部位,術後並搭配該院復健科團隊的療程。術後五個月回診時,楊同學左手功能幾乎都已恢復,能順利施力以及高舉,再過不久相信就能重回籃球場。 楊鎮源醫師也提醒,許多臂神經叢患者往往在第一時間無法得到正確的診斷而在各大醫院輾轉流浪,最終錯失寶貴的黃金治療時間,其實有不少肩部外傷如鎖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肩膀脫臼的傷患,往往同時合併有臂神經叢損傷,所以在外傷痊癒並復健後,若上肢無力、麻痛或肌肉萎縮等症狀遲遲無法改善甚至持續惡化時,可就醫進一步接受檢查,確定是否與臂神經叢的受損有關,及早施以積極的治療,避免留下手臂永久的功能障礙。

男孩一喝補湯全身關節竟腫脹 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惹禍

男孩一喝補湯全身關節竟腫脹 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惹禍#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生長痛,為許多孩子抽長茁壯時,所必須歷經的疼痛路程,但萬一孩子持續性的關節疼痛,且還會蔓延到其他關節,可就要擔心是「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約兩百位孩童罹患此病,若家長掉以輕心,嚴重恐怕引發關節變形,甚至殘障,落入無法挽回的窘境。自發性關節炎 常被誤認為生長痛台北就有一名國中男生,平日喜歡打籃球,某日,打完球後手指開始出現熱痛紅腫,原以為是運動扭到手指,父母也皆認為只要休息一段時間後,就能獲得好轉,不料,病情日漸惡化,剛開始只有幾根手指會痛,竟蔓延到其他部位的關節,手指處關節腫的像蘿蔔一樣,經過輾轉送至台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就醫,才確定為罹患「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所幸經藥物治療後,目前病情持續穩定。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楊曜旭醫師解釋,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手、腳關節疼痛症狀,常被家長當成轉大人的「生長痛」,或誤以為是運動傷害。若錯失黃金治療期,恐讓關節持續發炎、破壞,嚴重會影響發育、關節變形,甚至致殘等風險。中藥補湯 易使病情惡化尤其近日為天氣開始轉為涼冷,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患者,疼痛的程度會愈發明顯,值得注意的是,秋冬時節為進補旺季,人蔘、靈芝、補湯等等,全都出爐,恐怕會使病情更加惡化。楊曜旭指出,曾經遇過一位個案,透過生物製劑的治療,病情控制妥當,關節不再疼痛,但因為阿公阿嬤心疼孫子,平時吃西藥吃太多,因此苦心熬煮大補湯給他喝,一下肚後,才沒幾天,病情又再度復發,他說,根據研究人蔘與靈芝等多項中藥材,事實上,能夠提升自體免疫力,而自體免疫細胞又被激活,過度活躍的後果,就是使病情復發。楊曜旭就提醒,若孩子持續性關節疼痛,且一碰就痛得哀哀叫,可要當心是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應帶孩子至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只要透過抽血,就可確認是不是自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作祟。

膝蓋卡卡 每十個老年人兩個膝關節退化

膝蓋卡卡 每十個老年人兩個膝關節退化#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我國人口年齡持續老化,平均每十個老年人,就有兩人膝關節面臨退化問題,須進行人工膝關節更換,才能有利行走,但許多老年人卻誤以為只要換了關節,就能馬上持續做激烈運動,恢復往常生活,導致膝關節很可能須再一次更換。換完人工關節馬上務農 導致須重換台北曾經有位60多歲勤於務農的伯伯,因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膝蓋疼痛難耐,因而就醫進行人工膝關節更換。術後,由於伯伯不熟悉人工膝關節養護的注意事項,便迫不及待的處理農務,結果膝蓋在地面上摩擦造成細菌感染,導致需要重新置換人工膝關節,得不償失。現代人很重視運動,路跑、登山活動也蔚為風氣,但是普遍民眾卻不知道,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大小扭傷、撞傷,都會讓關節產生小裂痕,這些小裂痕如果沒有給予時間讓身體修復,就會造成關節的磨擦、受損;隨著損傷的累積,等年紀大了,這些傷害就會讓人痛苦難耐。臺大醫院楊榮森醫師表示,國人應落實膝關節養護的正確觀念,適度的運動及適時的休息都有助於膝蓋健康,走路時要注意控制力道、減輕身上負重、盡量透過靈巧的動作去走不平穩的地形,並控制自己的體重,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如果狀況容許,也可以搭配短期輪椅、護膝的使用,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來減少膝蓋的負擔。另外,如果因為膝關節退化,經醫師評估需要置換人工膝關節時,務必要注重更換後的保養,並且要適度的休息,以免因為受傷或感染造成人工膝關節的破損,導致需要再次置換人工膝關節,造成膝蓋的二度傷害。建議大家在置換人工膝關節前,務必要詳細地請教醫師相關的注意事項,並配合後續的復健與追蹤,產品相關資料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

我國膝關節退化盛行率 高達15%

我國膝關節退化盛行率 高達15%#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九九重陽敬老節即將來臨,值此台灣邁入老年化社會結構之際,突顯老年人經常罹患之慢性疾病照護的重要性,其中,膝關節退化,則成了許多老年人,所需面臨的難題。膝關節退化年齡層 有下降趨勢調查顯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達15%,常見的膝關節問題主要有關節退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近年來,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年齡層由60、70歲逐漸下降,甚至出現40多歲的患者,使得膝關節保健相關醫療器材的需求也逐漸上升。臺大醫院楊榮森醫師表示,關節之間的軟骨構造主要是依靠關節液來降低摩擦,然而隨著年齡老化,關節腔滑液中的玻尿酸濃度也會隨之減少,導致關節的保護作用降低,伴隨著日常生活中的撞傷、扭傷等損傷的累積,就容易引發關節炎的問題,而產生疼痛的感覺。此時,補充玻尿酸,甚至嚴重時,需人工膝關節置換,都是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方法之一。建議民眾在進行膝關節玻尿酸注射或置換人工膝關節等治療之前,如果有相關的問題都應該適時地請教醫師,並善用「認證照看說明」六字訣,確認所使用的膝關節玻尿酸注射劑或人工膝關節等醫療器材,均已取得衛生福利部核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對於產品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