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秋季重補肺潤燥 四季乘時好享「瘦」

秋季重補肺潤燥 四季乘時好享「瘦」#飲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順應春風、夏暑、秋燥、冬寒的自然變化,春天疏肝、夏天強心、秋天潤肺、冬天補腎,並根據體質特性來為減重做好準備,才會得到最好的改善及成效。而每個季節需要減重的目的和方法都不盡相同,也有一些基本原則。春季氣候變化以風為特點,是萬物生發的季節。天氣由寒轉溫,草木生發萌芽,萬物復甦。這時體內以肝、膽經脈的經氣最 旺盛和活躍,最適合提升體質代謝力,並且是排出前一年體內累積的毒素之最好時機。夏季氣候變化除了炎熱的氣候外就以濕氣為特點,體內氣血容易因酷暑而失調,濕氣易累積在脾胃,因此季節重點在於將多餘濕氣運化出體外。另外夏日應心,凡是有關養心的方法及飲食,都能幫助提升身體的代謝。秋季氣溫漸低而氣壓漸高,人體出汗減少,血液流向體表不如夏日那麼盛,也是人體精氣處於收斂內養的階段。這個階段天氣逐漸乾燥,食欲也較好,必須注重補肺潤燥,讓身體精力充沛、不煩燥憂鬱,保持代謝力。冬日寒冷,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會下降,且為了對抗嚴寒,身體本能的會把吃進肚裡的熱量轉化成脂肪儲藏起來。冷為萬病之源,想要趁著冬季減重,一定要特別注意讓身體暖起來。這個季節為進補的大好時節,改善體質保養體內的精、氣、神,就要在這個季節補養好腎氣。(本文摘自/跟著四季節氣一起瘦/野人文化出版)

講座/銀髮族健康飲食

講座/銀髮族健康飲食#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食物太硬、不易咀嚼及吞嚥困擾,是老年人進食時面臨的主要問題。在臺灣,雙薪家庭子女皆需外出工作,許多銀髮族必須自備餐點,受限於生理功能改變與食物製備資源或技巧,致使銀髮族吃的少又缺乏變化。其實可將許多飲食製備的小技巧融入生活中,兼顧銀髮族營養均衡及解決進食困擾。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0/17(三)舉行營養講座,由米詩宇營養師分享,針對「銀髮族健康飲食」給予詳盡的解釋及說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有長者、關心長照議題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銀髮族健康飲食時間:107年10月17日(三)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門診前洽詢:02-2249-0088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1)腹部肥胖(2)高血壓(3)高血糖(4)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高三酸甘油酯。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0月17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陳昱彤營養師主講「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此次講座內容將告知大家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飲食方式!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時間:107年10月17日(三)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頭頸癌病友營養迷思

講座/頭頸癌病友營養迷思#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頭頸癌病人於手術或治療期,最直接面臨飲食的改變,病人在這段期間可能因治療副作用食慾減低、進食量變少,而忽略營養的充足;或是病人喝營養品喝膩了,家屬與病人陷入苦惱,不曉得能有哪些替換方法?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0月16日(二)舉辦癌症講座,由營養師孫文蕙主講「頭頸癌病友營養迷思」,營養師將於課程中與病人及家屬雙向互動,協助大家如何提供充足營養,並打破一些營養迷思,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02)89667000轉分機2176。(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頭頸癌病友營養迷思時間:107年10月16日(二)上午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三樓第四會議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76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0月15日(一)舉辦營養講座,由林郁珊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講座中營養師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07年10月15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愛吃就是福?小心「廚餘桶效應」

愛吃就是福?小心「廚餘桶效應」#飲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共病時代》作者芭芭拉奈特森赫洛維茲(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然而會讓你大吃一驚的是,我說的這場肥胖流行可不是指體重過重的人類,而是發生在你我四周的另一場肥胖流行。它折磨我們飼養的貓與狗、馬、鳥和魚。全世界的寵物都比過去更胖,而且還持續不斷地增重。」吃是福、飽是毒我長期在課堂上講述「吃是福、飽是毒」的觀念,這是我在早期的著作《彩虹處方》所下的標。其實,前面那三個字是為了講給沒有斷食經驗的人聽的,在大環境的既定印象中,你很難推翻「吃」與「幸福」之間的強烈連結。此刻,把「吃是福」的標語擺在我眼前,腦袋會出現短暫的游離,我很想回到過去對吃的完美記憶,可是良知會拆解我的疑惑,很肯定的要求我面對生命已經賦予的覺知。能吃絕對不是一種福氣,愛吃絕對不是一種值得津津樂道的喜好。不是我掃興,也不是喜歡澆冷水,我們真的必須把吃和另外一個畫面連起來,不管是看門診還是住院,不管是面對慢性病的無奈,還是接受癌症確診的驚恐。宴會場合吃過多 成腸道負擔舉個例子,身處一個喜宴的場合,包括甜點在內的十二道菜標示在餐桌上,坐在現場的每一位賓客都做好大快朵頤的準備。算一下食材,光是肉就有雞、鴨、豬、牛、魚,其餘海鮮類就不算了,再把糯米飯和各式青菜都吃到肚子裡面,就算不去評量食物的總重量,也要考量大小腸管道空間可能滯納的體積。這是一個經驗值,調查賓客都吃了幾道菜,結果幾乎是十到十二的數字。我有兩種針對這種飲食法的分析,一種牽涉到複雜性和多樣化,屬於身體處理這些食物的能耐,也是各種肉類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嚴苛糾纏,當然還有脂肪部隊的不落人後。另外一種角度,回到腸道空間的容納實力,我思考到每天需要在三個時段把對等的食物往肚子裡面放的人。曾經,我自己就在類似的混沌中,跟隨著物質世界所設定好的死亡軌道,可以眼睜睜看著身體持續臃腫,而不做任何處置。堅持要吃的確是一種無明在宴會現場,你為什麼就一定得每一樣都吃?因為大家都這樣吃。回到現實生活,為什麼每天都非吃三餐不可?因為大家都是都這樣吃。接下來就是一天一定三餐與一天絕對上一次大號的對比,對身體有充分同理心的人終於要對這樣的生活方式發出不可思議的反應。堅持要吃的確是一種無明,而不懂得應該把這些糞材丟棄,才是最可怕的無明。我經常接觸抱怨排便不順的人,便秘的苦惱的確很令人同情,可是該去上廁所不去是你自己,習慣憋便的也是你,每天堅持要吃這麼多的還是你自己。進食過量 廚餘桶效應我很扼要的利用此篇幅聲討一下各家食品大廠,期許我的讀者不再被食品業的利潤版圖侵犯,我們下一代的嚴重健康危機,他們是掙脫不了責任的。畢竟有不少人肚子裡面的堆積不是來自正餐,而是隨時在撫慰情緒的零嘴,甚至是學生和上班族最愛的速食麵。食物不會壞除了在包裝上努力(真空)外,也靠乾燥或醃製等處理方式,多數食品絕對嘗試了多樣化的努力,才有機會創造出滿滿的貨架,還有家裡抽屜和櫥櫃裡面,隨時都可以取用的食物。很多人寧可把吃不完的食物往自己嘴巴放,也捨不得丟到廚餘桶,這種廚餘桶效應幾乎就是現代文明人的寫照。最後,廚餘的酸與臭都從自己身上飄散出去,肉吃得愈多的,身上的腥味愈是濃烈,身上的毒素囤積愈多,臉上所浮出的斑塊愈是多。這些議題即使是老生常談,我也得不厭其煩的提醒,每個人都得從練習減少一餐開始,從練習一天禁食開始。從空間理論分析,囤積太多,真的不能再吃了;從身體的辛勞評估,也真該讓身體多多休息了。斷食語錄沒有經歷斷食,我們並不容易對自己身體將心比心,因為環境、習性與慾望全面壟罩著,我們就這樣日復一日,同時餐復一餐的,荼毒自己的身體。斷食放開食物的控制這一切,都在斷食之後,發生劇烈的質變。我在「一天只吃一餐的中老年生涯」篇章中討論食量,這一段的重點則放在質量和心量的轉變。沒有經歷斷食,我們並不容易對自己身體將心比心,因為環境、習性與慾望全面壟罩著,我們就這樣日復一日,同時餐復一餐的,荼毒自己的身體。斷食之後,也很本能的開始評量食物的優劣,對身體只有傷害而毫無助益的食物,很有可能在那一念之間,就決定割捨。被食物控制是很荒謬的,可是這樣的劇本就真實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那些加了人工甜劑的零嘴,那些結合脂肪和糖分的精美包裝,那些蛋白質和澱粉類的完美搭檔。無法置信,這些食物可以透由神經傳導而綁架我們的念頭,而我們也居然甘願在齒縫間找尋慰藉,長久以來,樂此不疲。感謝斷食,有良知的終將覺悟,有智慧的終將領悟,不論是從少食到斷食,還是從斷食體會少食,斷食是拯救健康的良方。斷食語錄感謝斷食,有良知的終將覺悟,有智慧的終將領悟,不論是從少食到斷食,還是從斷食體會少食,斷食是拯救健康的良方。(本文摘自/初斷食〔增訂版〕/原水文化)

早餐別忽略營養 能量為重的酵素早餐

早餐別忽略營養 能量為重的酵素早餐#飲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早餐的魔力有多大,在我推廣和輔導捨棄既有早餐以進行半日斷食的經驗中,發覺這個阻礙盤據在人們的腦海中,幾乎到烙印的程度。有些人甚至不分青紅皂白指責我們誣蔑了早餐的美好,竟然試圖推翻如此重要的生活常識!其實不僅是半日斷食,我們所推廣的七日斷食都謹守安全的原則,早餐不是不吃,是內容物必須調整。在此必須感念日本醫學博士甲田光雄的先知先覺,完全是前輩深具說服力的引導,我們一群人栽進半日斷食的美麗新世界,以「能量取代熱量」為絕對不動搖的原則,以「安全第一」的酵素早餐,取代所有曾經填充肚子的精緻早餐。持續供給能量 等於把早餐稀釋在整個早上我們在台灣所推廣的半日斷食,比起原創意人甲田光雄的方法還來得安全和營養,絕不鼓勵餓肚子,也不會造成任何辛苦。值得一提的,半日斷食的早餐概念也不同於一般的早餐,以酵素飲品為例,類似於每二十分鐘都應該喝水的觀念,也類似打點滴,讓能量以持續供給的方式,等於把早餐稀釋在整個早上中。甲田光雄博士主張「早晨完全空腹,能讓大腸徹底進行排泄作用,將體內堆積的廢物排出體外」,我個人透過執行多年的體驗和輔導心得,見證到半日斷食超越腸道思維的部分,連結到身體的奧妙,也連結到造物的完美創意。熟睡時身體依然忙碌 清除妨害健康的所有毒素睡眠的科學驗證提出很多超越一般認知的論點,不是睡眠學者的我們,也可以多少觀察到睡眠的奇特過程,除了自己的體驗,也可觀察旁人熟睡的狀態。在研讀睡眠生理之餘,我從睡眠時身體所經歷的階段性改變,驗證身體運用最佳時機進行廢物清運的道理,我們對身體的排毒機制不需要有任何懷疑,那是生物的本能,身體挑選睡眠階段聚焦運作,因為此時不但沒有食物的干擾,還有副交感與退黑激素的加持。白話一點說,我們在熟睡的時候,身體依然忙碌,著眼於妨害健康的所有毒素,試圖要把這些讓身體意識極度礙眼的物質清除掉。斷食語錄半日斷食的價值不是做了一天,也不是做了一個月,而是持續做,做出可觀的心得和體會,做出令自己驚嘆的改變和成效。(本文摘自/初斷食〔增訂版〕/原水文化)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容易因不當的血糖控制而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發生,其中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但大部分病友常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的飲食控制。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0月5日(五)舉辦營養講座,由營養師丁秀君主講「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本堂課幫助病友認識糖尿病飲食原則,讓飲食選擇上更有彈性,更能享其樂。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時間:107年10月5日(五)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