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友假期零食不忌口 血糖血脂紅通通

糖友假期零食不忌口 血糖血脂紅通通#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糖友當心!假期一不小心放縱了口慾,換來過年後恐是抽血成績滿江紅。一名60多歲剛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平時血糖控制得不錯,算是個模範糖友。不料,過完年後再回診時,不僅血糖值超標,連膽固醇也超出正常值許多。在醫師追問之下,才知道這位患者在過年期間,但和家人喝了酒、嗑瓜子,糖果餅乾也是三不五時就塞進嘴裡,無怪乎血糖血脂會不及格。收治這名患者的新陳代謝科張涵軒醫師表示,糖尿病患在過年期間或是節慶期間一樣需遵照糖尿病飲食原則,從各類基本食物中攝取適當的質與量,應景食物則做部分代換與選擇。湯圓算主食 糖友應減半食用由於緊接著元宵節將至,張涵軒醫師再度提醒糖尿病患,包餡甜湯圓,不含甜湯,4顆即等於一碗飯的熱量;40顆小湯圓,不含甜湯,等於一碗飯熱量。因此,元宵要算在主食份量內,糖友應減半食用;同時,正餐飯量要減半。此外,過年沒吃完的應景零食,如花生、瓜子、腰果、核桃、杏仁果、開心果、芝麻等,皆屬於油脂類食物,也要適可而止。

愛喝酒致胰臟功能耗盡 30歲男惹糖尿病上身

愛喝酒致胰臟功能耗盡 30歲男惹糖尿病上身#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年終時節,正是尾牙、春酒聚餐輪番上陣的時機,不少人會小酌助興,一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平時靠打零工維生,下工地後最喜歡和同事喝兩杯博感情,一次酒後劇烈腹痛,才知道自己得了胰臟炎,導致胰臟機能消耗殆盡,最終罹患糖尿病。醫師提醒,在歡樂之餘要避免沉迷杯中物,否則一個不注意養成酗酒習慣,就可能會讓惱人的糖尿病纏身。胰臟功能遭破壞 脂肪便包油沖不掉新陳代謝科醫師張涵軒指出,胰臟是一個兼具外分泌與內分泌機能的器官,外分泌的部分,它分泌澱粉脢、脂肪脢、蛋白脢等消化酵素幫助消化,讓人體得以吸收;內分泌的部分,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胰島素。一旦胰臟因為反覆發炎被破壞到一定程度,無法分泌足夠的消化酵素,就會產生脂肪便,大便像包了層油般浮在水面上,而且不好沖掉,在內分泌的部份就是罹患糖尿病。張涵軒醫師指出,造成胰臟炎最常見的原因是酒精和膽結石,有一部分找不到原因,其他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TG>1000mg/dL)、高血鈣、腫瘤、自體免疫疾病、藥物等等也有可能造成。口服降血糖藥也無效 醫勸盡早戒酒因為胰臟炎而造成的糖尿病和一般的第二型糖尿病有很大不同,多數第二型糖尿病在剛開始時,可以用口服降血糖藥物來治療,但是因胰臟炎造成的糖尿病,一旦被診斷出來,表示可以分泌胰島素的貝他細胞(βcell)嚴重不足,即使用磺醯尿素類的降血糖藥物也沒有辦法「催」出胰島素,其他類的口服降血糖藥物也效果有限,最終都只能用胰島素來控制。張涵軒醫師提醒,要避免酒精性胰臟炎,唯有戒酒一途別無他法,而已經發生併發症者僅能症狀治療,例如有脂肪便者可以服用消化酵素,慢性疼痛者予以疼痛及精神科的治療,產生糖尿病者予以胰島素注射,以改善患者之生活品質,維持其日常生活之機能。

不沾鍋塗全氟碳化物?專家:增糖尿病風險

不沾鍋塗全氟碳化物?專家:增糖尿病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全氟碳化物(簡稱PFCs)由於具有防水抗油的特性,在過去五十年中已被廣泛使用於多種生活用品與工業製程中,常用於製造不沾鍋塗層,及食品包裝如披薩盒、微波爆玉米花袋子、室內裝潢、地毯和個人護理產品等。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指出,全氟碳化物在環境中分布廣泛,且具有持久性與生物累積性,長期暴露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危害。孕婦暴露PFCs環境 恐影響幼兒體重、智商根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指出,血中全氟碳化物較高者,會增加其頸動脈內中皮層厚度,且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先前台大公衛學院團隊對小孩氣喘的研究,發現氣喘小孩的PFCs濃度皆較高,且暴露較高PFCs的氣喘病人,會增加氣喘嚴重度及其過敏發炎指標。在台灣的出生嬰兒世代研究則發現,PFCs會經過胎盤臍帶血傳送給胎兒影響神經發育。以國家衛生研究院環醫所人員為主的團隊,則發現孕婦曝露較高PFASs(全氟烷基化合物)時,不但和孕婦本身的甲狀腺素濃度下降有關,也可能導致其新生兒的甲狀腺濃度下降,由於甲狀腺素在嬰幼兒的正常生長發育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追蹤新生兒,觀察到隨者曝露程度的增加,出生後2、5、8、11歲體重顯著較輕,並且這些兒童的智商分數也有較低的情形。不當排放 河川、地下水皆可測得上述重要的本土研究,指出PFCs對人體的健康效應,從胎兒、小孩、青少年到中年人皆有明顯影響,如何減少暴露,值得我們特別重視。目前台灣河川、底泥、水生魚類及地下水中皆可測得PFCs,其濃度受到鄰近排放源之影響。歐盟及美國皆相繼嚴格規範,淘汰並限制使用,因此台大公衛院呼籲政府,對此訂出標準,早日規範全氟碳化物的使用,訂出時程淘汰並嚴格限制使用。

色斑塊塊手洗不乾淨? 黑色棘皮症作祟

色斑塊塊手洗不乾淨? 黑色棘皮症作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敏今年16歲,因為雙手背側越來越暗沉,朋友老是嘲笑她不洗手,兩年來遊走於台北市各大醫美診所,有的診所跟她說是黑斑,有的則說是慢性濕疹引起的色素沉澱,打了十幾次的雷射情況都沒好轉。仔細檢查發現小敏的雙手背側有花花的咖啡色斑塊,從指掌交界處一直延伸到手腕。手腕的屈側更是明顯,有界限清楚的咖啡色斑,摸起來相當粗糙其實是因為角質大量增生產生天鵝絨般的突起。在手肘也有發現類似變化,只是較不明顯。黑色棘皮症好發於 糖尿病或肥胖患者身上典型的黑色棘皮症(瘤)是一種好發在皮膚皺褶處,如後頸、腋下、胯下及大腿內側,出現多處對稱性,界線分明的深色角質增厚斑塊,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會發現大量增厚的角質像是天鵝絨樣皺褶的皮膚。此症狀好發於糖尿病或肥胖患者身上,可細分成七個類型,分別是良性型、惡性型(伴隨其他器官惡性腫瘤)、肥胖型、症候群型、遺傳型、藥物引起型、混和型及肢端型。其中肢端型黑色棘皮症比較罕見,跟其他型不同的是它發生在手背、腳背、指(趾)背、手腕、手肘或膝蓋,病人多半是膚色較深的健康年輕人。過去認為肢端型黑色棘皮症是偶發的,不需要特別去檢查是否患有其他器官惡性腫瘤,但近年來已發現有合併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的個案報導。治療方式有限 建議透過醫師諮詢劉權毅醫師說,肢端性黑色棘皮症通常靠典型臨床表現就能診斷,不明顯時可以搭配病理切片檢查。治療黑色棘皮症首要先找出是否有相關的健康問題,譬如若有肥胖症要減重,有糖尿病需血糖控制、有臟器惡性腫瘤者先治療。肢端性黑色棘皮症因為明顯外露衣服蓋不住,有美觀的問題,可惜目前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可以嘗試口服A酸、維他命D衍生物Calcipotril、尿素、二氧化碳磨皮雷射、長脈衝亞歷山大雷射等治療方式。 

保健食品也加糖?糖尿病患誤服致暈眩

保健食品也加糖?糖尿病患誤服致暈眩#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國人喜歡購買保健飲品已蔚為養生風氣,殊不知有些保健食品為了提升口感,往往加入了過量的糖份,導致很多保健食品的愛用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患,在不知不覺中攝取了過多糖分,危害自身健康。近日,就有民眾購買了宣稱含有蜂王乳珍珠粉之營養品,食用之後感到頭暈不適,檢驗發現其營養成分標示不符,驗出含糖量超標。每日糖攝取總量20克為宜衛福部食藥署於103年4月15日公告「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並於104年7月1日施行:將糖含量增列為強制標示項目,業者必須將產品中額外添加的糖量,以及食材本身原有所含的糖量,全部加總後標示。消費者可利用此資訊,清楚知道、控制自己的糖攝取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建議,更理想的糖攝取量應為每日總熱量的5%以下,建議女性20公克為宜、男性以22.5公克為限。糖分攝取過量 當心三高找上門南投醫院蔡玉思營養師表示,糖分攝取過多,容易導致人體「三高」。糖尿病患者須攝取適當糖分,若食品糖分標示不符,病患可能會因為攝取過多的糖分,造成身體不適,甚至血糖上升影響健康,因此建議食品成分標示須準確。對於糖尿病患需要適度攝取糖量的人來說,新施行的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能方便他們計算糖份,對一般民眾而言,也可得知自己究竟是否吃入過量的糖,進而了解熱量及飲食控制。

身體處發炎狀態 油炸食物吃過量

身體處發炎狀態 油炸食物吃過量#糖尿病

(優活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大街小巷的鹹酥雞、雞排路邊攤位林立,可想見台灣人有多喜歡油炸物。這樣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體內慢性發炎、濕疹、皮膚搔癢、氣喘與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其中更可能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機率,范月貌藥師指出,由於現今的生活習慣與飲食偏高脂、高油,使得體內Omega-3脂肪酸與Omega-6脂肪酸攝取比例失衡,而導致的體內「發炎症狀」。Omega-6脂肪酸多半來自油炸食物,當它在體內的含量過多時,將會導致發炎症狀,而Omega-3富含於海藻及深海魚蝦類油脂中,是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的攝取,抑制發炎症狀。藥師:魚油有助平衡Omega-6脂肪酸Omega-3常存在於大眾所知的「魚油」中,魚油包含EPA、DHA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人體必需脂肪酸,攝取足夠的Omega-3脂肪酸,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攝取足夠的Omega-3可預防濕疹、皮膚搔癢、氣喘、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更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機率,而且不但能保養心血管,對於心臟、氣喘、乾眼症、大腦發育、產後憂鬱症等,都有所助益。由於現代人求快速營養補給、注重養生保健,富含Omega-3的魚油保健食品,常為消費者補充的第一選項。魚油到底怎麼選、怎麼吃?但在魚油保健食品挑選上面,范月貌藥師建議,市面上部份市售的魚油,萃取自大型魚類可能使用有機溶劑萃取,恐有海洋毒物重金屬殘留疑慮,建議魚油來源選擇體型10公分以下小型魚,添加足量維生素E,因為維他命E有降低魚油氧化、維持成份穩定性。在廠牌選擇上,挑選有品牌、有信譽的廠商,製程以蒸餾萃取出精純優質的魚油,如有通過國際品質認證之微生物、重金屬檢驗、有機溶劑檢驗、塑化劑檢驗及成份定量檢驗合格,或認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魚油,較無健康疑慮,而產品也應為避光容器包裝,購買開封後保存於陰涼處,並在有效日期內食用完畢,以確保產品品質。

瘦就是體重輕? 假瘦讓三高、脂肪肝樣樣來

瘦就是體重輕? 假瘦讓三高、脂肪肝樣樣來#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什麼是「假瘦」?即指一些體重標準、體型清瘦,卻體脂肪超標的「隱藏型肥胖」族,開業醫師李瑞田表示,男性體脂肪超過23%、女性超過27%,就算是輕度肥胖了。許多國際論文研究指出,高體脂是各種代謝疾病、慢性疾病、癌症的起因,而體脂肪中常被大家遺忘的內臟脂肪更是不可忽略,當包附在內臟周圍的脂肪過高時,就像臟器浸漬在油脂裡運作,功能怎麼不會受影響。李瑞田醫師說,全世界的人都在瘋瘦身,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坊間許多求短效速成「減少了幾公斤」方式,不管是服用減肥藥、斷食法等,都是非常違反身體自然機轉,且短期內減掉的公斤數聽起來似乎很有效果,殊不知可能減掉都只是身體中的水分與肌肉,一旦不繼續吃藥、斷食,就可能復胖回來,而且是以脂肪的形式胖回來,最後甚至比之前更胖,當體脂肪越堆越高,基礎代謝率則越是下降,因此為什麼這麼多人一輩子都在減肥,在復胖裡一直輪迴,再也回不去。其實,人體內脂肪細胞不只一種,李瑞田醫師解釋,會影響體脂高低的是脂肪細胞是一種「白色脂肪細胞」,它主要負責將我們攝取過剩的熱量以三酸甘油酯的形式儲存,時間一久累積一多,脂肪細胞越撐越大之外,細胞也因此容易出現功能異常,引發相關疾病如三高、脂肪肝,提到這白色脂肪細胞,還真可說是人人想驅逐的體內「壞」脂肪呢!要打擊白色脂肪細胞,李瑞田醫師提到,無數的減肥、減脂觀念與方法,都脫離不了這三個大環節:「避免囤積、提升轉化、活化代謝」。第一,避免白色脂肪細胞囤積熱量,常見透過控制熱量攝取或食材搭配,來減少熱量、油脂、糖份等攝取過量;第二環節,提升體內脂肪轉化消耗,老生常談就是要持續運動增加肌肉,來提升基礎代謝率循環,刺激既有脂肪轉化成能量使用,才能進入第三環節,讓體內代謝活起來,打造夢寐以求的「低脂」體質,遠離代謝疾病。

研究:爸爸是吃貨 恐增寶寶糖尿病風險

研究:爸爸是吃貨 恐增寶寶糖尿病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國人飲食西化、生活習慣大幅改變,聚餐、應酬樣樣來,很難拒絕美食的誘惑,但你知道嗎?再不忌口,除了影響自身健康之外,還恐影響子女。最近中美科學小組研究發現,父親大吃大喝這種不良生活習慣,而導致的第二型糖尿病,可能通過成熟精子裡面的一類小RNAs傳遞給下一代,導致小孩即便採用正常飲食,也會增加後代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全世界的遺傳學家試圖用DNA突變來解釋遺傳性疾病,像是紅綠色盲,但是,還有一個非常神秘的遺傳現象,在沒有明確的DNA突變情況下,卻似乎把上一代生活中積累的「壞毛病」傳遞到了下一代,而這些影響又正好與生存環境相關。杜絕惡習!避免父傳子這種現象一直在人們生活中普遍存在,卻一直沒有找到可靠的科學依據來解釋,而近年來興起的表觀遺傳學研究,則為解釋這些神秘的遺傳現象提供了重要線索,這項研究的核心就是在精子中,找到除了DNA之外的表觀遺傳分子載體,tsRNAs(一種小核糖核酸),而且這種分子載體,能把父代在特定環境壓力下作出的反應資訊「記錄」在這類分子上並傳給孩子,也就是說,壓力來臨時,而形成的不良生活習慣,可能透過表觀遺傳的方式傳遞到下一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