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6招防天冷猝死 心血管患者首重保暖

6招防天冷猝死 心血管患者首重保暖#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春節假期一過,寒流馬上來襲!今日新竹和淡水都出現8度左右的低溫,氣溫驟降,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低溫容易誘發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呼籲大家留意保暖措施,尤其是長者跟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天氣的急遽變化,若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或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的情況,一定要儘速就醫,確保自身健康安全。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1年因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死亡人數高達3萬3168人,平均每天有9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其中高血壓更是發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對此,健康署提醒市民,氣溫降低時血管易收縮,使得血壓上升,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呼籲民眾寒流期間一定要注意保暖,手套、襪子和保暖衣物不可少,帽子及圍巾保暖頭頸部亦重要。因此國民健康署提供6大「驅寒保暖」要訣,幫助民眾遠離心血管疾病引發的猝死或中風威脅:1)控制病情、監測血壓/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外,最重要的是,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2)注意保暖/寒流來襲除了注意手腳保暖外,頭部保暖也很重要,因此手套、襪子、保暖衣物、帽子和圍巾缺一不可。3)氣溫回升、再出門運動/清晨易出現超低溫情況,有運動習慣的民眾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並建議結伴同行。4)泡湯留意溫度/天冷民眾喜歡泡湯驅寒,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泡湯時,注意溫度勿超過40℃,且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中,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5)飲食定量、並注意情緒/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情緒起伏太大,及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情況。6)留意心臟病及中風徵兆/如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時,很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前兆,應立即就醫接受治療。

都吃超標!應少鹽防高血壓

都吃超標!應少鹽防高血壓#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你知道吃重鹹是造成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嗎?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呼籲,改變飲食習慣,減少鹽分的攝取。然而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各年齡層鹽分攝取量都已超過建議食用量,且國、高中生更是建議值的2倍以上。飲食中的鈉鹽攝取過多是血壓升高及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減少鹽的攝取,不論是一般人或是高血壓患者,都可以降低血壓,高血壓患者每日鹽分攝取若能降低至6公克以內,則血壓平均可下降2~8 mmHg,相當於每日服用1顆長效型抗高血壓藥物之成效。比過去吃的鹹 應改變飲食習慣依據2005年-2008年、2010年-2011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各年齡層民眾的鈉(鹽)攝取量都已超過衛生署建議每日2400毫克的標準,而且有「男多於女、少多於老」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國、高中男生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4899毫克及4962毫克,已達每日建議值的2倍以上,居各年齡層之冠。另相較於前次國民營養調查,30歲以下的年輕人都比過去吃的鹹。因此,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呼籲,民眾要改變吃重鹹的飲食習慣,找出自己的飲食問題,選購符合自身健康需求的食品,才能吃得健康又樂活。

糖尿病患要小「心」 4成死於心肌缺氧

糖尿病患要小「心」 4成死於心肌缺氧#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糖尿病併發症多,因併發症死亡的機率也不低!調查就顯示,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為心肌缺氧(佔40%),其次為心臟相關疾病(15%)。為此,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要小「心」,糖尿病併發心臟相關疾病致死的機率高達5成以上。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張芳元醫師表示,全球每10秒就有2人被診斷出糖尿病、1人死於糖尿病相關疾病,其中主要死亡原因,第一名為心肌缺氧、接下來依序為其他心臟疾病、糖尿病本身、腦血管疾病、肺炎以及流行性感冒等。張芳元醫師解釋,一般患者在得到第2型糖尿病後,通常還會引發高血壓、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過高,此外還容易有形成血栓、血尿和酸血症的情形。運動和血糖控制 可改善糖尿病及降低相關併發症糖尿病患除了需要良好控制血糖外,還能透過運動來降低體重、增加肌肉與心臟的強度、增加血液中的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和降低血壓,讓糖尿病獲得控制,相關併發症致死率也能因而下降。

醫訊/高血壓飲食營養講座

醫訊/高血壓飲食營養講座#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人飲食習慣西化及運動不足,造成慢性病流行,並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對此,高血糖之控制更形重要,因此要注意飲食、藥物、運動等。因此,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特規劃「高血壓飲食原則營養講座」,教導高血壓患者如何飲食最健康。活動內容時地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前請先洽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高血壓飲食原則營養講座時間:102年12月5日(四)上午8:30~9:30地點:中興院區(台北鄭州路145號;近捷運台北站)1樓藝廊洽詢:02-2552 3234

7大保健要訣 高血壓不要來

7大保健要訣 高血壓不要來#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日夜溫差大,高血壓患者容易因天氣變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造成心血管併發症發生,要特別注意。且因沒有特別的症狀,許多人對高血壓已經嚴重威脅到健康,很容易忽視跟不自知!高血壓深受生活習慣影響,所以生活習慣的調整是一大關鍵。平日作息要規律是健康管理的基本工作。對此,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醫師表示,為了遠離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威脅,提供以下七大保健要訣:1)飲食三少二多:掌握少油、少糖、少鹽飲食及多蔬多果原則,養成天天五蔬果的飲食習慣,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喝白開水取代喝含糖飲料,維持每餐八分飽。2)規律運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週至少累積運動150分鐘等。3)戒菸:戒菸的好處在第一天就看得到!吸菸者在戒菸的20分鐘後,血壓會降低,心跳也減慢至正常的頻率。4)體重控制:適當減重可有效降低血壓。5)節制飲酒:酒精易使血壓不穩,有高血壓的民眾應控制飲酒。6)規律服藥:已有高血壓的患者,務必按時就醫且規律服藥,切莫不規則服藥造成血壓突然飆高。7)定期量血壓:定期量血壓是提早發現及控制高血壓的基本功。建議患者務必要保持定期量血壓做紀錄的好習慣。

進補不成反上火 高血壓、糖尿病要小心

進補不成反上火 高血壓、糖尿病要小心#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冬令進補主要是補「陽」與補「精血」,是以前物資匱乏,農業維生時代,為渡過嚴酷氣候考驗,所發展出的生活習慣。然而,現代物資豐饒,高熱量、高油脂重口味的飲食,加上缺乏運動,大部分人普遍都有氣鬱及體內火氣旺的問題。因此,以補「陽」與補「精血」為主的冬令進補,並不適合大部分的現代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科王致中醫師表示,冬令進補對於身體狀態有「陽亢」、「氣鬱」、「極度陰虛」的人來說,補陽往往會上火。陽亢常見於高血壓、中風、更年期、反覆皮膚炎與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氣鬱常見於糖尿病、久坐辦公室的人;極度陰虛常見於身體BMI過低的人。這些人吃補陽藥膳可能造成血壓升高、皮膚起疹、口破、便秘或痔瘡出血等。五色蔬果另類食補 更健康王致中醫師也說,薑母鴨食材裡有大量的老薑和米酒,為了避免上火,建議可以用嫩薑替代老薑,水、酒各半代替全米酒。而十全大補湯中的人蔘,可以用西洋參鬚替代,肉桂也可用桂枝或小茴香取代,熟地用生地取代黃耆,白朮、當歸、川芎等藥材也可減量,這樣可降低吃上火的機率。南市醫張麗娟營養師也建議,冬令進補不妨可以考慮另類食補,以長期的均衡飲食、運動來調養生息,改善體質。強調一日健康五蔬果,五色蔬果含有不同營養價值,可供給器官能量,對抗疾病。

文長慎入!遠離高血壓必備七招

文長慎入!遠離高血壓必備七招#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我國高血壓人數高達430萬人,而研究指出,高血壓患者若血壓總是高高低低控制不下來,罹患心臟病、腦中風、腎臟病的風險分別是一般人的1.9倍、2.8倍及1.7倍,因此高血壓則成為民眾不可漠視的疾病!為了幫助民眾也能好好控血壓,國民健康署就提供了七大招要民眾牢記。一、飲食三少二多:掌握少油、少糖、少鹽飲食及多蔬多果原則,養成天天五蔬果的飲食習慣,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喝白開水取代喝含糖飲料;盡量少吃零食宵夜及甜點;同時三餐正常並且要均衡飲食,以及吃東西時細嚼慢嚥,維持每餐八分飽。二、規律運動: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週至少累積運動150分鐘,如果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來進行身體活動也很好,如走路上下班、上下樓爬樓梯、幫忙做家事等。三、戒菸:戒菸的好處在第一天就看得到!吸菸者在戒菸的20分鐘後,血壓會降低,心跳也減慢至正常的頻率;戒菸8小時血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濃度減半,氧氣濃度回到正常值;戒菸2週至3個月得到心臟病危險性開始下降,肺功能開始改善;戒菸1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減少一半,而戒菸5年後中風之機率甚至可降低至與不吸菸的人一樣。四、體重控制:適當減重可有效降低血壓,國民健康署持續推動健康體重管理計畫,教導民眾「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健康生活方法。可利用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由營養師與運動專業人員,週一至週六上午9 點至晚上9 點免付費服務。五、節制飲酒:酒精易使血壓不穩,有高血壓的民眾應控制飲酒,男性一天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drinks/day),女性不宜超過1個酒精當量(每個酒精當量為15公克,約相當於啤酒360毫升,葡萄酒120~150毫升,白蘭地等烈酒30~40毫升)。六、規律服藥:已有高血壓的患者,務必按時就醫且規律服藥,切莫不規則服藥造成血壓突然飆高。七、定期量血壓:定期量血壓是及早發現及控制高血壓的基本功。國民健康署呼籲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如果血壓超過140/90 mmHg就應該諮詢醫師。而正在接受治療的高血壓病人更應該要有系統的在家量血壓,並做好紀錄,除幫助醫療人員瞭解病人血壓控制情形,也可顯示生活型態改變與高血壓藥物之控制情形。 

超多!台灣罹高血壓人數破430萬人

超多!台灣罹高血壓人數破430萬人#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儼然成為民眾的健康最大敵人,根據統計,台灣糖尿病患者高達230萬,另外,高血壓患者,罹患人數更是飆升超過430萬!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有13%的死亡,都是高血壓所惹的禍,因此,要如何降低高血壓所帶來的危機,則成為國人都需正視的問題。高血壓患者 罹各種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國民健康署指出,「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結果推估,台灣地區2012年約有438萬人罹患高血壓。高血壓病人5年內罹患心臟病、腦中風、腎臟病的風險分別是一般人的1.9倍、2.8倍及1.7倍。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有13%的死亡都是高血壓所造成,是所有危險因子的第1名。國民健康署表示,高血壓已經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但是因為平時沒有特別的症狀,所以很容易被民眾忽視!尤其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日夜溫差大,提醒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注意因為天氣變冷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