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

三高增腎病發生率!護腎遵黃金8守則

三高增腎病發生率!護腎遵黃金8守則#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人口老化,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增加,慢性腎臟病已成為全球共同重大健康議題。台灣105年十大死因中,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居第9名,逾5千2百人死於腎臟相關疾病。5成6民眾 以為按時用藥傷腎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腎臟病發生原因很多,其中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疾病,會增加慢性腎臟病發生機率,罹患腎臟病後,也將加速腎臟病惡化。依醫師處方按時吃藥,妥善控制三高病情,是最好的護腎方法。根據104年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發現,只有2成的民眾回答按時吃藥可以「保護腎臟」,高達7成5民眾缺乏正確觀念,5成6的民眾認為按時使用糖尿病及高血壓用藥會傷害腎臟,反映普遍認為服用西藥會傷害腎臟的刻板觀念,也導致不願意正確用藥。其實正確使用藥物,把血糖、血壓控制到安全範圍,才是保護腎臟的正確做法。腎臟保健 謹遵8項黃金守則長達6天的過年假期將要來臨,為了要安穩舒適的過個好年,國民健康署呼籲可以依照國際腎臟醫學會與國際腎臟基金會官方網站提出的腎臟保健8項黃金守則,包括(1)監測及控制三高、(2)規律運動、(3)健康飲食、(4)體重控制、(5)多喝水、(6)不抽菸、(7)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及(8)定期檢查腎功能等方法來照護腎臟。腎臟24小時不停地幫助排出身體廢物,常常因習慣任勞任怨服務,而輕忽了照顧,特別是三高族群更需注意。過年期間,家庭聚餐、親友齊聚拜年、走春等習俗,容易在歡樂之餘忘了身體保健的重要,國民健康署依台灣流傳的歌謠,改編為保腎歌曲:初一早:起個大早,走路騎車去拜年初二早:早起回娘家,蔬果堅果伴手禮初三睏到飽:充足休息,牌桌飯局減少坐初四接神:神明保佑,藥物檢查靠自己初五隔開:開工大吉,水如財源旺旺來

春節飲食9要點 心血管問題不上門

春節飲食9要點 心血管問題不上門#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心血管問題的民眾若未能及時注意身體變化,嚴重時可能造成急性腦栓塞、心肌梗塞等,危及生命。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除高血壓外,還包括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吸菸、酗酒、家族史等,若能積極減少上列的危險因子,則可以降低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對於健康的危害。飲食6要點及生活3要點 降低三高風險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常準備年節菜餚、零食及酒品,增添過年氣氛。從年終尾牙、除夕團圓飯到喝春酒,大啖美食的機會無所不在。要預防及治療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飲食或生活型態,可以遵循以下要點: 飲食方面1)主食以五穀雜糧類為主2)肉類以低或中脂的白肉(魚、雞)類或豆類製品(豆漿、豆腐)為主3)每日蔬果類至少5份(3份蔬菜及2份水果)4)選用植物油或部分以堅果取代5)烹調採煮、炒、煎、烤6)使用新鮮食材,減少加工食品 生活型態1)飲酒限量/每日男性<2份酒精,女性<1份酒精2)戒菸3)規律有氧運動大魚大肉易消化不良 自製洛神山楂茶張尚智醫師建議,過年大魚大肉加上聊天時吃零嘴,易產生脹氣、消化不良等症狀。可飲用中醫茶飲,例如準備一些山楂、洛神花、決明子,調配成天然的去脂茶飲用,消除多餘油脂,讓整個假期享受美食外,也掃除負擔: 消脂洛神山楂茶材料:山楂1兩、洛神花1兩、陳皮3錢作法:將山楂、洛神花、陳皮加水2000毫升大火煮滾,再以小火煮30分鐘。功效:分解脂肪、消肉積

天冷迎來泡湯季 遵守「5不」防中風

天冷迎來泡湯季 遵守「5不」防中風#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入冬寒流來襲,民眾取暖方式多元,泡湯、三溫暖烤箱、吃火鍋樣樣來。心血管疾病患者取暖招式需多注意,否則冬天取暖不慎恐致命。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常照顧更重要,高風險族群如老年人、吸菸族群或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等,即使在室內不覺得冷,外出時仍需確保頭部、頸部與四肢末端的保暖,必要時戴上口罩。泡湯「5不」原則 減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老人家、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要在半夜上廁所時,也一定要先動一動、暖暖身,讓四肢手腳溫暖一點再起床,避免突然起床導致血壓變化太大,造成心臟無法負荷,甚至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不足、也容易發生中風。冬天泡湯暖身,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族群要特別注意,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蕭如豐醫師提醒,掌握「五不」原則,安全泡湯:1)不要泡太高溫、40度以下2)不要泡太久、約10分鐘左右3)不要單獨前往泡湯4)不要冷熱湯交換泡5)不要使用烤箱不要使用烤箱的原因是因為烤箱內空氣不流通、氧氣供給量不足外,當烤箱溫度升高、促使血管擴張時,血液會往四肢流動就容易導致腦部與心臟血液循環變差,烤箱使用不慎恐出現頭暈、無力、突然昏倒等危險狀況。吃火鍋減少使用調味料 控制鈉攝取吃火鍋也是民眾必備取暖招式,只是高血壓控制與鈉離子的攝取量息息相關,火鍋久煮湯頭越來越濃,以及用沙茶醬、醬油等沾醬調味,都會使鈉離子增加。蕭如豐醫師建議,使用天然的調味食材,例如蒜、薑、醋等進行調味,減少鈉離子攝取,盡量控制血壓。民眾、病友需格外注意身體變化,即使平日有固定服藥的高血壓病人,也要定時規律量血壓,避免受到溫差大、冬天天氣太冷等因素導致血壓出現劇烈起伏。如果發現藥物控制狀況不佳,務必回診請醫師評估藥物是否需要調整,才能避免受氣候更迭所產生的健康威脅。

低溫來襲!慎防心臟病 保暖有一套

低溫來襲!慎防心臟病 保暖有一套#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引發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隨時補充溫開水 起床先添衣國民健康署提醒,年度將屆,工作一忙碌起來,就忘了或是沒有時間喝水,容易忽略溫水的攝取,建議隨身攜帶溫開水,隨時補充,可防止血液變稠,降低血壓及心臟病發作的機率。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65歲以上長輩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緩身下床,切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寒流來襲別出門 少吃鹽、油、糖、辣寒流來襲時,建議暫不出門,家人要特別關照長輩的起居與活動,配合人體的生理時鐘。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飲食上要把握少鹽、少油、少糖、少辣原則,多吃新鮮、天然的食物,避免鈉含量高的醃製、加工食品。烹調上可多採用水煮、清蒸、涼拌等作法,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順暢,並且吃到八分飽即可。面臨氣溫變化起伏,提醒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避免冬季潛藏的心血管危機。

上班族注意!久坐恐致肺阻塞

上班族注意!久坐恐致肺阻塞#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年約50歲的女性,曾因呼吸困難曾到醫院求診,但未見改善。不料後來呼吸急促加劇、胸悶,到急診就醫,進行心電圖、胸部X光及血液檢查,病人動脈血液呈現輕度缺氧,經電腦斷層檢查確定為肺栓塞。心血管疾病、久坐不動者 肺阻塞高危險群成大醫院急診醫師郭宗航表示,肺栓塞是急性致命的疾病,心臟通往肺部的肺動脈突然被血管內的血塊、脂肪或空氣塊形成的栓子阻塞,導致肺臟組織血液灌流不足,血中含氧量降低、肺部血壓提高。症狀可能是輕微的無症狀,嚴重則會發生心因性休克,甚至猝死。肺栓塞常見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形成下肢深層靜脈血栓所引發的肺栓塞。好發族群包括長時間操作電腦、經常長途旅行、60歲以上、心血管及病患者、有惡性腫瘤、三高患者、肥胖、孕產婦、服用口服避孕藥、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和菸癮者、先天凝血過當或缺乏抗凝血因子、有血栓病史或下肢接受開刀手術者。避免肺阻塞 定時活動肢體很重要好發族群改變生活方式很重要,戒菸、適當運動、控制體重,多吃蔬菜水果並減少膽固醇攝入,多補充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應定時活動肢體,促進血液流動。從事需長時間工作者,建議穿著彈性襪,每日可將雙腿高於心臟,增進靜脈血回流。郭宗航醫師建議,患有深部靜脈曲張的民眾,為防範肺栓塞的產生,需進一步就醫檢查。曾有深層靜脈血栓栓塞史的人,最好能至心臟科定期接受檢查。下肢外傷或剛接受骨折手術患者,若有易喘、胸悶、胸痛等症狀時,需盡速就醫。

講座/代謝症候群、兒童糖尿病

講座/代謝症候群、兒童糖尿病#三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季容易大吃大喝,三高患者面臨挑戰。肥胖、糖尿病該如何防範?若已是危險族群,日常該如何保養照顧?署立雙和醫院將於每月周一、周四舉辦講座,傳布更多生活衛教資訊與觀念。雙和醫院將於12/4(一)分別舉辦2場團衛講座,邀請游雅婷護理師主講「健康亮紅燈-代謝症候群」、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小兒部衛教講座-兒童糖尿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 【第一場:健康亮紅燈-代謝症候群】名稱:健康亮紅燈-代謝症候群時間:106年12月4日 星期(一) 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 【第二場:小兒部衛教講座-兒童糖尿病】名稱:兒童糖尿病時間:106年12月4日 星期(一) 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二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天天吃火鍋 38歲女得糖尿病

天天吃火鍋 38歲女得糖尿病#三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8歲的吳小姐最近常頭暈疲勞及手腳痠麻,一開始以為是天氣變冷、工作勞累造成,但卻越睡越累。抽血檢測空腹血糖達糖尿病標準,三酸甘油脂是正常值的4倍以上。原來吳小姐近一周幾乎每天食用火鍋,造成抽血指數異常。吃火鍋避免加工製品 醣類攝取不超過一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鈞鎧表示,當血糖及血脂過高時,容易使得血管狹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身體容易疲倦,四肢循環不好,嚴重甚至會造成腦部及心臟缺氧。冬天如何享「瘦」?從吃、運動、用藥3方面掌握。吃火鍋時選用清湯湯底,挑選瘦肉片、青菜、菇類、豆腐,避免加工餃類及內臟。常搭配的麵條、冬粉、玉米、馬鈴薯、芋頭、南瓜、山藥等都屬於醣類,糖尿病病人一餐總量不超過一碗為主。盡可能享用食材原味,減少使用沾料。由原地踏步起 在家也能運動張鈞鎧醫師說明,在家也能運動,可從原地踏步開始。老人家可扶著桌緣或牆壁避免跌倒,心肺功能較好者可配合起立蹲下或開合跳,提高熱量消耗。年紀輕的人可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與肌肉強化運動,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運動頻率1週至少5次,1天至少運動30分鐘。許多新一代的降血糖藥物有輔助減重的效果,若同時有糖尿病及體重困擾,可與醫師討論更好的藥物選擇。建議40歲以上的人檢測血壓、血糖及血脂,若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4、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具三高家族病史,應更早做篩檢,發現異常即求診。掌握上述訣竅就能達到良好控制。

講座/如何預防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

講座/如何預防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三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響應10月29日的世界中風日,若您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都是高危險族群。如何預防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讓醫師帶您一起認識三高!「三高」這個代名詞,可不是薪水高、學歷高、身材高的擇偶條件,它可是與你我息息相關的一個重要健康話題。隨著台灣經濟快速的發展,民眾生活方式改變、西化的飲食習慣以及老化的人口加速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機會則大幅增加,如何預防就由其重要了!烏日林新醫院特別舉辦「我與醫師有個約會-醫學講座」,本次由心臟血管內科孫世明醫師帶領大家認識三高,講座內容豐富實用,現場更會進行有獎徵答,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三高的防治」時間:106年10月26日(四) 10:00~10:30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04-23388766分機1163 行銷企劃課莊小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