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

提升長者生活品質 花蓮大規模推高齡友善城市

提升長者生活品質 花蓮大規模推高齡友善城市#老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了因應花蓮縣高齡化時代來臨,花蓮縣衛生局主動邀集產官學界及縣府各局處,共同成立花蓮縣歷來規模最大的「花蓮縣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委員會」,透過跨單位整合,加速提升花蓮高齡長者更友善的生活支持環境。花蓮縣衛生局徐祥明局長表示,花蓮縣65歲以上長者人口比率占12.9%,已是高齡化縣市。其中鳳林鎮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率更高達21.5%,是全花蓮長者人口比率最高的地區,也是全國六大長壽村之一。為了協助花蓮長者們活得更健康、更活躍、更有尊嚴,徐祥明強調花蓮縣必須有組織及有系統地規畫建構長者友善環境,所以特別在花蓮縣長傅崐萁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具有跨界整合功能的「花蓮縣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委員會」,並立即召開推動委員會議。徐祥明指出,花蓮縣在縣長及議員們共同支持下,推出了長者旗艦版免費健康檢查,受惠人數超過兩萬五千人,對維護及增進花蓮長者健康發揮極大的效益。徐祥明也於期許各單位在規畫長者的相關政策,一定要「用心」與「創新」。來自花蓮縣議會擔任縣議員的推動委員們,則建議推動各鄉鎮市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創產業,善用原住民、客家等極具花蓮在地特色的文化軟實力發展深度旅遊,結合觀光帶動花蓮的經濟發展,一方面有助於在地長者傳承珍貴文化,同時也可以振興在地經濟,吸引年輕人返鄉,改善獨居老人問題。衛生局將收集會中許多寶貴的意見,提供縣府做為政策制定方向,透過產、官、學界及社區部落共同啟動合作模式,引進更多資源,有願有力,一起營造花蓮高齡友善城市的願景。(圖片來源/花蓮衛生局提供)

樂閱讀/有近視就不容易老花?

樂閱讀/有近視就不容易老花?#老化

你只是沒察覺而已!眼睛的老化是每個人都無可避免的,無論是原本視力正常或者近視、遠視的人,眼睛老化的情況都一樣會悄悄降臨。長久以來,流傳著一種「有近視就不容易老花」的說法,不過這完全是迷思。這個錯誤的資訊,應該是源自於個人感覺的差異。近視的人不容易察覺到自己有老花眼,只是如此罷了。由於眼鏡的矯正度數都比實際度數更淺一點,所以即使看不清楚近物,也只會覺得「近視度數好像又加深了」,或是拿下眼鏡靠近一點就看得清楚,因而不放在心上,錯過了察覺老花眼的時機。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只根據「是否看得清楚近的東西」來判斷有沒有老花眼是不準的。看不清楚近的東西,只是眼睛老化的症狀之一,重要的是「無論遠近,都可以順利對焦」。真的?假的?老花眼流言追追追!Q:戴老花眼鏡會使老花眼惡化嗎?A:不會。老花眼的人只要戴上老花眼鏡便可以輕鬆地看清楚,可是一拿下來就看不清楚,所以反而會比看得清楚時更在意視野模糊的現象,如此罷了。Q:做雷射手術會變成老花眼?A:雷射手術跟老花眼沒有關聯。有時候是在沒發現自己有老花眼的情況下動手術,結果反而在手術後突顯出老花眼的症狀來(也有改善老花眼的雷射手術)。(本文作者/本部千博)(摘自/別讓眼睛過勞死!/平安文化出版)

樂閱讀/預防肌膚老化 飲食非常重要

樂閱讀/預防肌膚老化 飲食非常重要#老化

為了預防肌膚老化,飲食非常重要。你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嗎?人體裡有許多器官,而作為「防禦袋」的皮膚也是器官之一,不僅可以抵擋外在刺激,還可以防止體內水分的流失。肌膚本身沒有吸收物質的能力,一些塗抹或擦拭在肌膚表層的保養品,頂多只能滲透到表面的角質層,不會吸收至深層。所以,一般的肌膚保養,最多只能做到「守護」肌膚原有的防禦功能而已。換句話說,想要「製造」美肌,不能一昧地光靠表面塗抹,最重要的,是必須從體內加以改善,而這就必須藉助「飲食」了。試想,如果沒有每天從飲食中均衡攝取營養,又該如何提高血液循環?一旦血液循環不順,養分及氧氣自然無法送抵身體各部。這種情況下,不管再怎麼費心塗抹,肌膚還是會從體內開始老化。肌膚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而維持肌膚彈性與潤澤的膠原蛋白也是蛋白質之一,但如果想將這些成分轉換成肌膚組織、使之正常運作的話,就要靠維他命、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所以,為了製造美肌,必須積極攝取蛋白質含量豐富的蛋、魚、肉、豆類,以及富含微量營養素的黃綠葉蔬菜。此外,為了讓攝取的養分能經由充分吸收後再送到肌膚,還必須保持腸胃健康,才能讓全身循環順暢。冰冷的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所以盡可能不要讓身體變冷。早期人們雖然沒有經過特意學習,卻也知道這樣的飲食原則,所以吃套餐時,很自然地會在主食前,先喝熱湯;喝啤酒前,會先吃點東西暖胃。另一方面,肌膚也是保護體內臟器的城牆,一旦狀況不佳,肌膚就會出面幫忙。比方說,如果因為便祕導致體內堆積老廢物質時,就會以痘痘的形式從肌膚排出。所以,想要擁有健康、美麗的肌膚,就必須從調整體內做起。我看過各種有著肌膚困擾的人,發現只要腸胃健康,問題就能獲得改善,無論男女老少,都能讓肌膚充滿彈性,對抗一些輕微的乾燥與刺激。想要一生擁有美肌,不能只注重表面保養,體內保養更是奠定「美肌」的重要基礎。(本文作者/平田雅子)(摘自/清水洗臉,一生美肌/商周出版)

失智非正常老化 民眾常錯失治療時機

失智非正常老化 民眾常錯失治療時機#老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灣自民國82年開始邁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率不斷上升,在101年達到11.2%。失智老人人口數估算超過19萬人,佔老年人的盛行率約1.7到4.4%。根據經建會社區失智症盛行率推算,社區失智人口在民國145年將超過72萬人,即每100人中就有4人是失智症病人。失智症是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的疾病,65歲到85歲間每增加五歲失智症的盛行率便會倍增。失智症人口不斷急速增加。然而,在台灣仍有七成的失智症病人隱藏在社區中未被診斷,主要是因為老年人記憶力變差、語言表達困難、判斷力變差、行為能力退化常被當作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因此而未及時診斷,也就失去了治療先機。但失智並非正常老化,失智症是發生在老年期的漸進性智能退化,並影響記憶、抽象思考、語言能力、操作功能和日常生活執行功能。導致失智症的原因很多,首要之務便是在鑑別診斷。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就是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次之,其他尚包含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等等。診斷的目的在區別可逆及不可逆的致病病因,以對症下藥。而在確定失智症診斷後,也才能導入適當醫療資源及社會服務。七成的失智症病人在認知功能變差的病程中會合併出現行為精神症狀(BPSD),包括有憂鬱、妄想、幻覺、錯認及其他行為障礙,是照顧者最主要的壓力來源,也常常是家屬開始帶病人就醫的原因。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表示,許多病人還未就醫前,往往就因為妄想家人或鄰居偷竊自己財務、另一半外遇、錯認家屬、幻聽、重複問、逢人便抱怨兒子媳婦虐待不給飯吃等,而干擾鄰人,或屢與家屬發生口語甚至是肢體衝突,造成親子、手足、配偶、社交關係破裂,實為憾事。其實這都是導因於病人及家屬對疾病的不認識。在門診中,不僅要收集病史、安排檢查,與病人建立良好醫病關係及治療,也要同理家屬,並對家屬衛教有關行為精神症狀與失智症的關係,以及未來如何因應之。由於早期診斷對於失智症的預後影響深遠,因此,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建議家中如有長者,尤其是失智症高危險群,如65歲以上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動脈硬化、巴金森氏症、中風或有失智症家族史等等,出現疑似記憶力或其他認知功能缺損時,家屬不妨透過一些簡易而能在家自行施測的問卷進行初步的失智篩檢。(資料來源:奇美醫院電子報提供)

惡性腫瘤為十大死因之首 老化恐影響發生率

惡性腫瘤為十大死因之首 老化恐影響發生率#老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到了101年底,比例已攀升至11.2%。而國人平均壽命,在預防保健及照顧條件的改善下也延長了。隨著新診斷及治療技術的進步,治療的對象越來越偏向老年人口。惡性腫瘤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老化對惡性腫瘤的發生及治療都有影響,大多數惡性腫瘤發生率會隨著年齡漸長而增加。而一旦罹癌之後,老年人在臨床表徵、治療及預後,與青壯人口也有所不同。台南市立醫院消化外科醫師林逸文表示,以結、直腸癌為例,它已多年名列我國十大癌症之首位,其發生率有隨著年齡增加的趨勢,直到八、九十歲仍持續著。根據本院大腸癌治療團隊的治療經驗,以99年為例,65歲以上患者佔個案數51%,75歲以上患者佔32%。而針對大腸癌的種種治療,理論上不因年齡不同而療效上會有所差別,但老年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較低,合併症發生機率較高,這是事實。也因高齡的迷思,致使高齡患者接受依病期應有治療的意願降低,甚至放棄接受完整治療與痊癒的機會。為了改善這種情形,台南市立醫院提供術後支持,針對家庭照顧不足者,本院居家照護及社工的協助尋求可用社會資源,如此才能讓高齡患者,也同樣能夠接受到目前大腸治療上的種種進步及較好的療效,也建議國人能定期善用免費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圖片來源: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成大醫院創友善門診 老化也要很健康!

成大醫院創友善門診 老化也要很健康!#老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成大斗六分院家醫科主任黃盈翔指出,根據衛生署統計,民國100年底台灣地區老年人口已超過10.8%(約250萬人),並持續快速增加中;經建會推估於2017年台灣老年人口比率將達到14%,將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所稱的「老年國」。黃盈翔指出,老年人口急速增加再加上婦女的總生育率由1965年的4.8個降至2007年的1.1個,導致整個社會面臨著高齡化及少子化的衝擊。在國民平均年齡快速增加的情況下,罹患慢性疾病及併發症的病患數也隨之增加,造成失能或功能障礙者的比例直線攀升,健康生活照顧、醫療及社會資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因此,如何讓老年人「健康老化」是老人醫學的重要課題。為了讓長輩終有所養、安心在地老化,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自三月起開辦周全性老年評估友善門診,由具老年專科醫師資格之家醫科或內科醫師提供服務,以周全性老年評估方式整合各專業領域的診斷,並依據老年人的狀況提供預防保健的建議。黃盈翔說,雲林縣老年人口數約11萬人,老年人口比例高達15%,排名全國第二名。為了讓長輩終有所養、安心在地老化,成大斗六分院建構以高齡病人為中心之周全性老年評估友善門診作為執行推手,並期望以此項計畫作為日後朝向落實高齡友善醫院的先驅性計畫,讓老年人能安心在地老化,進一步以醫療作為基礎並與社區資源結合,建構無圍牆高齡友善照護藍圖,讓愛無礙、樂活老化。

全民健檢預防失智症 3/2台南開跑!

全民健檢預防失智症 3/2台南開跑!#老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依據專家研究資料顯示,台灣65歲以上的失智人口約占老年人口的5-6%,依人口統計推估台灣預計於2017年老年人口比率將超過14%,成為高齡化社會。預估2025年比率將再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而失智症的盛行率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遞增,且部分家屬都以為家中長者一些退化行為是屬於正常老化,因而忽略了及早就醫的重要性。為讓大家更認識失智症及作極早期失智症篩檢,台南市行動醫院、全民健檢活動,即將於3月2日開跑,在健康篩檢關卡中,台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安排一個失智症篩檢關卡,由培訓過之護理人員及衛生保健志工,透過8個簡單問題幫65歲以上長者,初步篩檢是否有失智症傾向,另針對有疑似極早期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後續轉介就醫諮詢及服務。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但可以透過藥物減低失智症的惡化速度。如何預防失智症或避開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呢?衛生局建議民眾,養成社會參與、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增強腦細胞功能,另外像多運動、維持標準體重、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及食用未精製穀類、使用橄欖油等不飽和油脂來烹調食物;控制好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及預防腦中風,都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的危害。

6種食物! 幫你提升記憶力、抗老化

6種食物! 幫你提升記憶力、抗老化#老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健康的飲食可以提高記憶力和減緩認知能力下降,吃含有某些豐富化合物的食物,可以幫助人們保持好的心智能力進入老年。根據食品科技雜誌編輯的最新研究顯示,有6種食物它們的成分可以很容易的進入飲食內整合,幫助提高記憶力。這6種食物分別為ω-3脂肪酸、綠茶、藍莓、綠葉蔬菜跟其他含有鎂的食品、核桃和巧克力。冷水性魚類,像是鮭魚,是ω-3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很好的來源,跟改善認知功能和抑鬱症有關聯,根據美國人飲食指南,建議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每星期進食至少8盎司,但不超過12盎司的海鮮,而不是吃汞含量高的魚類;綠茶的茶樹植物對改善精神警覺性和思想是有效,主要原因為綠茶裡的咖啡因,提高了精神能力,根據食品科技研究所最新研究表示,這種抗氧化劑EGCG兒茶素,可以幫助記憶力;藍莓裡則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可改善記憶的相關測試,就有研究表明,飲食中含有豐富的漿果可以保持認知能力,且婦女多吃草莓和藍莓還可降低心臟攻擊的風險。人體內300種生化反應,就需要鎂來維持正常的心理和神經功能,綠葉蔬菜,豆類,堅果,種子和粗雜糧,都是鎂的良好來源。2012更有研究發現,鎂可改善老年大鼠的認知能力。另外,堅果裡的抗氧化劑和可可能減少與年齡相關的神經退化疾病,包括老年癡呆症,還有可改善認知能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