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泡湯安全多注意 慢性病患、老人勿久泡

泡湯安全多注意 慢性病患、老人勿久泡#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入冬後持續低溫,三五好友一起泡湯聊天,絕對是冬季最佳休閒活動首選,因此,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民眾衛生安全,針對溫泉業者進行衛生稽查與水質抽驗工作,若水質經抽驗與規定不符者,限期7~14天內改善後辦理複驗,若仍不合格者依規定裁罰。泡湯後皮膚易乾癢 塗抹乳液助保濕今年11~12月間,陸續抽驗本市白河區關子嶺、六重溪及楠西區龜丹等33家溫泉業者,11月抽驗36件均合格;12月抽驗39件,其中3件經輔導後複驗合格,但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將持續不定期的衛生稽查與輔導,並提醒業者要落實衛生自主管理,提供給消費者使用器具或布巾等務必定期清洗消毒,維持營業場所清潔乾淨。另外,衛生局提醒民眾,應注意泡湯安全,尤其是罹患慢性疾病或年齡較長者等,更應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勿長時間浸泡,定期補充水分,結束後建議應擦拭適量乳液保濕,避免皮膚過度乾燥,如此一來,才能盡情安全享受泡湯的樂趣。

不用一次吃一堆藥 合併錠劑助慢性病控制

不用一次吃一堆藥 合併錠劑助慢性病控制#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65歲以上的老人家更時常有多種慢性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骨關節炎、睡眠障礙等,每天需服用6至7種藥物,有時甚至一餐會吞10顆以上的藥,家醫科醫師表示,許多患者因此服藥意願下降,造成不規則服藥或自行增減藥量,結果治療的效果不彰,也增加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臟衰竭、週邊血管疾病、腎病變等併發症的風險。減少服藥物數量、副作用衛福部樂生醫院家庭醫學科鄭鈞云醫師指出,這也是為什麼合併錠劑藥物有其必要性,所謂的合併錠劑,就是把A藥和B藥合併成為一顆錠劑,如此本來需服用兩顆藥物,如今只需服用一顆即可。除了可以增強病人服用藥物的遵從性,有時兩種藥物合併能減少單一藥物使用所產生的副作用,有的複方則是能產生比單方藥物加倍劑量更好的效果。因為大多數的患者都需要兩種或是更多的藥物來達到血壓血糖控制的標準,而現今的合併錠劑使用,可以讓病患擁有更加的順應性,減少服用的藥物劑量以及數量,而現今也有許多種類的二合一或三合一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要如何選擇會與病人本身的不同疾病有所關聯,牽扯的層面較廣,應由專業醫師開立適當的處方。

肥胖易罹慢性病 33%民眾有困擾

肥胖易罹慢性病 33%民眾有困擾#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全球肥胖人口正逐漸增加中,因此,肥胖是否為一種疾病,仍有許多爭議,但基隆市衛生局表示,體重過重和肥胖的人,較容易罹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是不爭的事實。衛生福利部表示,若要定義是否肥胖,可透過體重(公斤)與身高(公尺)平方的比值,又稱為身體質量指數(BMI)做為判斷基礎,如果身體質量指數大於等於24為體重過重,大於等於27以上為肥胖。每5位就有1人有肥胖問題肥胖不僅會增加自己身體的負擔外,更成為台灣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根據營養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指出,33%的台灣成人有體重過重或肥胖現象,且肥胖人口仍繼續不斷增加。大約每5個人,就有1個是胖子,主要是因為吃進去的食物熱量,比身體用掉的多,造成體內脂肪囤積的結果,因此,衛生局提醒民眾,若要防治肥胖的話,不外乎就是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如此一來,才能真正掌握到身體的狀況,幫助自己監控自己。

培養運動好習慣 把握4招遠離慢性病

培養運動好習慣 把握4招遠離慢性病#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不僅可使生活作息變的規律外,更能加強體力,讓自己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健康,對此,基隆市生所張賢助提醒民眾,每天最好運動30分鐘,透過運動來維持健康,肌膚看起來也會更年輕。運動建議採分段 效果與一次完成相同而這30分鐘的運動量,建議採分段式累積,像是每次15分鐘分為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為3次完成,像是陪小孩走路上下學15分鐘、上班/家中做健康操15分鐘、健走通勤10分鐘、騎自行車購物10分鐘、仰臥起坐與伏牆挺身10分鐘等,效果與一次做完30分鐘相同。最後,衛生局也提供4招運動小技巧,幫助民眾在運動過程中,能更有動力、方法持續下去,如此一來,才能使身體維持健康:1)計步器/提醒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每天快樂行。2)自行車/加裝消耗卡路里功能,騎自行車到處趴趴走,代步買菜、購物或逛街樣樣行,不僅省油錢,節能減碳、環保又健康。3)體重計/天天量體重,力行聰明吃、快樂動。4)健康操光碟/上下午做健康操,增加身體活動時間,維持動態生活,透過健康飲食與運動來維持健康體重,預防及改善慢性疾病。

打呼為呼吸中止警訊 輕忽恐短命20年

打呼為呼吸中止警訊 輕忽恐短命20年#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打鼾問題人人有,但你知道嗎?它可能是因為呼吸受阻所造成,也就是所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因此提醒民眾們當心!不要身體已經發出現警訊,你卻還不知道。警訊已出現 別再輕易忽視它了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若未及早發現、正確治療,除了可能引發各種慢性疾病外,更有研究發現,重度呼吸中止症患者甚至可能短命近20年。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醫生表示,常見呼吸中止症狀包含晚上睡覺時打鼾、常覺得胸悶、易半夜醒來,或以為自己睡得很好,白天卻容易感到疲憊、甚至常打瞌睡等,若出現類似症狀,應提早就醫確診。小心打呼!罹患慢性病率提升 且恐短命近20年且國外研究指出,呼吸中止症患者罹患高血壓機率比一般人多1.4至3.1倍、心血管疾病率為1.3至2.3倍、心臟衰竭也提升至2.4倍,中風率甚至增加1.6倍;更可怕的是,因呼吸中止症導致睡眠不足而發生車禍的比率更是高達8倍。不僅如此,同研究中也發現受試者當中,呼吸中止症患者在往後18年存活下來的機率比一般人大幅下跌將近30%,顯示出呼吸中止症患者不只有高度慢性疾病罹患率,更潛藏生命威脅。停止呼吸產生缺氧 對身體有極大影響林嘉謨醫生解釋,睡覺的目的在於讓身體休息,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睡覺時常因缺氧,導致腦部血管收縮,同時也因呼吸道阻塞、反覆缺氧而醒來,身體得到的氧氣減少,對身體造成極大的負擔,免疫力與代謝能力也隨之下降。此外,長期睡眠不足也容易使人反應遲鈍、記憶力與判斷能力衰退,不但影響工作表現,也可能導致糖尿病、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疾病等相關慢性病,因此,提醒各位民眾若有打鼾等症狀者,因儘速就醫檢查,還給自己一個良好的睡眠品質,也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吃藥當吃補?慢性病長者正確用藥3原則

吃藥當吃補?慢性病長者正確用藥3原則#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台灣人愛吃藥?又有藥補勝於食補的迷思!使得服用的藥物,恐像疊羅漢滾雪球般,越吃越多,這樣恰當嗎?澄清醫院家醫科許維邦醫師表示,多重用藥,容易遭遇無法預期且有害的藥物不良反應,因此對於老人正確用藥提出3要點,供民眾參考。藥物不良反應可預期和避免 重點在正確用藥許維邦醫師說,台灣8成以上老年族群至少有一種慢性病,且3成長者自述有三種以上慢性病,臨床治療上他們所服用的藥物,少則5~6種、多則10~20種,每當新症狀一出現,所服用的藥物如同滾雪球般、越用越多;此外,門急診統計也顯示,10~20%症狀是因為藥物不良反應所引發,且90%以上事件是可預期、30%狀況是能避免的。因此,基於老人用藥安全與健康,提出3要點:1)慢性病長者今年第一次回診時,務必提醒醫師重新檢視用藥,審思是否有減少藥劑使用的可能,因症狀或許有改善,可能治療指引也需改變,切勿一味求快,依樣畫葫蘆的照拿藥,回家服用。2)新症狀出現時,慢性病老者務必先和醫師討論,是否和原先處方用藥有關,或是生活習慣改變造成,若是調整原先處方或生活模式就可改善的新症狀,就無須再添加任何藥劑的使用。3)所有的藥物皆有其潛在的毒性,建議大家檢視藥櫃,若有多於不用的藥物,包括內服、外用和針劑,無論是否過期請交給藥局回收,以免遭人誤食,也勿以一般垃圾處理,否則容易造成環境汙染。

走好最後一程!90歲翁率一家四口簽安寧同意書

走好最後一程!90歲翁率一家四口簽安寧同意書#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人生這條路一定要走的,只是早走晚走的問題!一名高齡90歲的爺爺,去年在媒體上看到新北市推廣社區安寧照護及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的報導,相當感興趣,但因不瞭解如何辦理意願書的簽署,於去年8月底寫了封信給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林雪蓉。林雪蓉局長表示,爺爺在信中寫到,願意參加新北市倡導的安寧,但不知何處辦理、手續為何?懇請局長指示,短短一封300多字的信,卻讓爺爺寫了2個禮拜;陳爺爺表示,自己是鄉下孩子,國語發音不標準,打電腦找字,因為台灣國語,一直打不出想要的字,只好先空著,等到每天看報紙時,看要想寫的字,才趕快把信拿起來補上,才會花2星期才完成。衛生局長林雪蓉一收到信後,立即請同仁帶著意願書前往陳爺爺家做說明,爺爺於信上說,某日在報紙上看到老人可於生前自願放棄不必要的急救,如插管、電擊等,有的可以因而救活,但不能保證自理生活;爺爺每日都會到公園運動,看到許多老人坐著輪椅,雖有看護陪同,但已經不知身在何處、沒有知覺,這種生活即便長壽有何用。替自己安排如何走最後一段路!陳爺爺時常在口中念著,如果哪一天怎麼了,千萬不要拖累子孫,所以一直想簽意願書,他知道兒女都孝順,所以要他們做放棄治療的決定,真的很為難他們,與其這樣倒不如自己現在跟他們說清楚,萬一哪天生病了,他們以後也沒負擔、且不會浪費醫院病床、浪費健保和社會資源。人生這條路是一定要走的,早走晚走而已!陳爺爺不只自己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還讓一家4口也一同簽署,甚至還在公園推廣,不到半年的時間已有百人聽到爺爺的鼓勵,自願簽署同意書。

以為小感冒 5天後婦嚴重肺炎險死

以為小感冒 5天後婦嚴重肺炎險死#慢性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罹患三高的民眾,且為65歲以上老年人,可要當心流感季節中標流感併發肺炎!台北市一名67歲婦人,有高血壓病史,先前家人有感冒症狀,因此她也受到波及,出現咳嗽現象,未料,原以為是感冒的婦人,才短短五天,病況竟突然惡化,呼吸開始變得急促,才被家人緊急送至台大醫院診治,被診斷為感染A型流感併發嚴重肺炎,所幸經過搶救,醫師透過高劑量抗病毒藥物與抗生素的合併治療,加護病房折騰十天後,才順利康復。有慢性病史老年人 應接種疫苗台大醫院胸腔內科古世基醫師說,這名婦人送到台大醫院時,情況急速惡化,呼吸衰竭,從X光來看,兩側肺葉已出現瀰漫性浸潤陰影,屬流感重症併發肺炎,他進一步指出,搶救過程中,婦人多次瀕臨危殆邊緣,在加護病房積極治療,高劑量抗病毒藥物搭配抗生素治療後,病情才逐漸獲得控制,但因為肺炎實在過於嚴重,雖病情控制,但肺部某些部分已纖維化。古世基醫師解釋,肺炎鏈球菌是引起流感併發細菌性肺炎的主要致病細菌,很難確診且病情容易快速惡化,因婦人並無接種疫苗經歷,且有高血壓病史,才導致流感變成重症,他呼籲,50歲以上的成人,不應有僥倖的心理,特別是有慢性病史的病人,應該盡快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免發生不幸。疾病管制署也提醒,嬰幼兒、年長者及具慢性疾病患者,為易發生流感併發症之高危險族群,如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應戴上口罩就醫治療並在家休息,若出現呼吸短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或濃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 小時等流感危險徵兆,儘速前往大型醫院,以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