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瘤

動脈瘤高危險群 應定期篩檢保健康

動脈瘤高危險群 應定期篩檢保健康#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減少動脈瘤對民眾所帶來的威脅,彰化縣衛生局,將在11月10日於彰化基督教醫院1樓大廳辦理民眾「腹主動脈瘤篩檢活動」,希望大家能珍惜這份社會愛心的資源踴躍前往,以行動關照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動脈瘤關懷協會理事長施俊哲表示,三高、抽菸、60歲以上、腎臟病、家族性遺傳病的民眾為罹患動脈瘤的高危險群,應定期就醫並做篩檢,以防意外發生,如被檢查出有主動脈瘤時,千萬勿信偏方,必須透過正確醫療資訊管道,立即至醫療院所就醫而60歲以上為動脈瘤高危險群,加上近年來,因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改變及工作壓力,導致因無聲殺手「主動脈瘤破裂」猝死案例時有所聞,影響家庭及社會甚鉅,發生年齡更有逐漸下降之趨勢。因此,楊副縣長表示,彰化縣衛生局於先前已辦理「動脈瘤篩檢教育訓練」,而「腹主動脈瘤篩檢活動」,希望民眾能夠多多參與,以保護自己的健康。

增強動脈瘤處理 彰縣提供教育訓練

增強動脈瘤處理 彰縣提供教育訓練#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一般人很少聽過動脈瘤,因此當此一疾病發生時常令病患及家屬措手不及,延誤就醫會處理不當恐病患陷入生命危險,彰化縣衛生局、彰化縣醫師公會及台灣動脈瘤關懷協會共同於28日於彰化縣衛生局舉辦「主動脈瘤治療新趨勢及腹主動脈瘤篩檢教育訓練」,彰化內參與的醫師參與人數超過70人,訓練活動獲一致好評。活動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賴韋良及台北榮總醫院放射線部超音波主任周宜宏醫師現場指導超音波篩檢技巧,現場並分三組實習操作,彰化縣內開業的醫療院所醫師對於課程內容具吸引力,參加人數達70人以上,個個獲益良多。動脈瘤本因主動脈血管隨著時間增加而退化、老化,形成動脈粥狀硬化的血管疾病、損傷或遺傳性組織缺陷,導致血管壁變薄弱變大,一旦發病就不可收拾,所以在體檢超音波項目,將主動脈納入檢查項目之一,即能發現血管壁異狀。早期的治療主動脈瘤微創支架治療術式都是自費,費用很高,所以影響治療效果,現在健保已給予給付,對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彰化縣衛生局呼籲,近年來國人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改變及工作壓力增大,加上溫差變化大,造成突發「主動脈瘤破裂」猝死大增,醫師提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60歲以上、腎臟病、家族性遺傳病(如馬凡氏症)的民眾,應定期就醫並做篩檢,以防患意外發生。

血管長泡泡?認識顱內動脈瘤

血管長泡泡?認識顱內動脈瘤#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其實不是腫瘤,故無良性惡性之分,它通常是因血管壁因故變的薄弱後,在血流不斷的衝擊下逐漸膨出似氣泡般,俗稱「血管長泡泡」。沒有破裂前,正如暴風雨前的寧靜般的沒有徵兆,一般的斷層掃描也無法查出,目前只有高階健檢使用的64切斷層血管攝影可以做早期篩檢。日前敏盛醫院接獲一名85歲女士,因顱內動脈瘤破裂,意識陷入重度昏迷,但由於血管因老化而過度彎曲,不利於栓塞,手術治療便成為需要考慮的一個選項。在充分與家屬溝通過後,醫師決定實施顱內微創開爐術。顱內微創開爐術能在夾除動脈瘤的同時清除血塊,及實行顱內壓監測,術中使用高階誘發電位監測,可確認兩側大腦功能保存良好,由於該手術傷害小,恢復快,該名病患在三天後即由重度昏迷恢復意識。敏盛醫院表示,顱內動脈瘤臨床上依出血的嚴重度可分為五級,輕者只有劇烈頭痛,意識仍然清醒。越嚴重的昏迷指數就越低,預後和嚴重度有直接關聯;通常40%的病人會死於第一次的出血,生存者也會面臨再度出血及出血後血管欒縮造成大中風的危險。治療主要是針對預防再度出血為主,目前有兩種方式,一為所謂的血管內治療,利用導管做白金線圈的栓塞,優點是不需開顱術,缺點是再發率較高,需定期做腦血管攝影,另外如果血管太彎時,也不容易成功。另外一種方式則是「手術」,傳統的開顱術,傷口大,破壞較多,現已發展出微創開顱手術,傷口小、破壞少、恢復快,也不需理光頭,手術是在顯微鏡下將動脈瘤夾除,手術中再輔以精密的監視設備,使危險性更低,而且動脈瘤的再發率也很低。故對於年邁的老人家而言,可以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療。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隱形殺手,死亡率及殘障率很高,如果可事先篩檢出,宜及早治療,一旦破裂後,需儘快利用栓塞或微創手術來預防再出血已提高治癒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