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遺症

不插管新技術 治癒氣胸少後遺症

不插管新技術 治癒氣胸少後遺症#後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原發自發性氣胸是常見的氣胸種類之一,容易發生在高瘦的年輕男性。發生原因為成長發育過程中,長高速度過快,肺尖部分血液循環差,不正常肺泡因此生成。這類不健康的肺泡壁因為薄,容易因撞擊、打噴嚏、天氣變化等外力因素自行破損,發生氣胸。平均100個人有約1-2人會發生,發生率相當高。15歲身材高瘦的林同學熬夜準備學校考試,但卻突然感覺胸口尖銳劇痛、極度不適,但當下未吵醒家人,忍耐待疼痛感減緩後便上床休息,至隔天早上才告知父母前往醫院就診,經胸部X光片檢查發現是「左側氣胸」。台北慈濟醫院鍾政錦醫師透過新技術-「不插管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深入胸腔切除受損不健康之肺泡,同時完成肋膜沾黏手術,住院兩天出院。傳統胸腔手術需全身麻醉 術後易有喉嚨不適、聲音沙啞、氣管受傷等後遺症肺臟的肺泡破裂,導致空氣進入胸腔,使肺臟無法正常擴張、塌陷萎縮、進而無法有效呼吸,這種情形即為「氣胸」。一般胸腔手術在患者全身麻醉後,麻醉科醫師會插入雙腔氣管內管輔助患者採用單肺呼吸(正常人為雙肺呼吸),讓另一邊肺部塌陷以利手術。但術後患者有時會有喉嚨不適、聲音沙啞、氣管受傷等後遺症。單孔胸腔內視鏡 免除插管造成的後遺症以及減少復發可能鍾政錦醫師表示,「人是負壓呼吸(即吸氣時胸腔內的負壓使肺臟充氣、吐氣時胸腔內壓力上升讓肺臟消氣),氣胸發作造成的肺部塌陷與胸腔內視鏡手術時插管讓肺部塌陷的結果類似,當有傷口進入胸腔時,病患的自主負壓呼吸會讓肺部塌陷,如同開放性氣胸,此時輔以輕度鎮定睡眠,即可不插管進行胸腔內視鏡手術。」這種做法除了免除過往插管可能造成的後遺症外,醫師透過「單孔胸腔內視鏡」深入患者胸腔,找到不健康肺泡切除後,執行肋膜沾黏手術或配合藥物治療,便可減少日後復發的可能。氣胸未手術 復發率約3-5成沒有合併血胸的輕微氣胸,不予治療患者也能自然復原,因此經常有人在胸痛一天後因疼痛緩解,輕忽病症未就醫,但氣胸卻極容易復發。鍾政錦醫師說明,「氣胸未手術的復發率約3-5成。氣胸復原後會在胸壁沾黏處生成新生血管,氣胸復發時,塌陷的肺部可能會造成新生血管斷裂、流血、血胸情形,如未處理,約有5%患者會因失血休克。胸腔手術的進步,提高患者接受手術的意願,也提升手術的安全。」除原發性氣胸外,尚有次發性氣胸、壓力性氣胸兩種常見氣胸類型,因此鍾政錦醫師提醒民眾,抽菸會造成肺部傷害,吸菸者同樣為氣胸高危險群,建議戒菸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如曾氣胸發作卻未接受手術者,建議減少搭飛機、潛水等易造成胸腔壓力改變的活動,以減少復發機會。

中醫加復健效果更佳 改善中風後遺症

中醫加復健效果更佳 改善中風後遺症#後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已有十多年吸菸的習慣,每天得抽上2包菸,一天睡3個小時,生活作息不正常的廖先生,才剛邁入30歲。有天晚上突然出現右半身癱軟、臉部歪斜流口水、右手無力,原以為是太累的他,在休息一晚後竟陷入昏迷狀態,隔天才被家人發現送至醫院,因「出血性腦中風」立即開刀且轉至加護病房,經治療返家後仍無法言語和走路。中風不再是年長者的專利 臨床發現中風患者都是老菸槍年輕型中風常指發生在40多歲以下的病人,近年來人數有逐漸攀升的趨勢。中風常見的發生因子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等。一般都認為抽菸和肺癌有關係,但臨床發現有很多中風患者都是老菸槍。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阮膺旭醫師表示,抽菸容易導致脂質代謝異常、血液濃稠度升高、血管發炎、血管壁產生斑塊等後遺症,也就是血管硬化容易產生血栓,進而導致腦部血管阻塞。中醫、復健聯手改善 效果更佳針對中風病人的後續治療,復健科提供肢體的復健和語言治療,能夠改善病人的關節靈活度和肌力。中醫阮膺旭醫師則提供中藥調養和針灸治療,針對廖先生易倦怠的問題給予補氣的中藥。在血管阻塞症狀上,使用活血化瘀藥,血液濃稠度高則用躁濕化濁藥,依據病情開出適合病人的專屬處方。針灸則分為頭皮針和體針,頭皮有很多穴位是四肢和軀幹的投射,常用的有百會、足運感區、運動區、感覺區。體針有患側上肢的曲池、支溝、合谷和下肢的血海、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衝等穴。戒掉菸癮 針久加復健 半年恢復語言與行走能力廖先生戒掉抽菸習慣,由中醫針傷科和復健科聯手協助。大約半年的時間就恢復到能說話表達自己意思,也不用靠助行器走路,心情自然開朗許多。目前國際上已有多篇的期刊證明「針灸」可改善中風的後遺症,當發生中風後要趕快送往醫院作緊急處置,等穩定下來後,要積極的復健和針灸才能掌握治療和復原的黃金期,讓中風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平時要注意飲食、多運動、多喝水,才能預防中風的威脅。

腦傷後遺症勿輕忽 臨床心理師助復健

腦傷後遺症勿輕忽 臨床心理師助復健#後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任職司機一職的李先生,因跌倒撞擊頭部在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後功能大部分恢復,目前手腳偶會麻,其他人際和語言應對合宜。朋友表示李先生表面看起來無大礙,但經神經心理評估,其持續注意力、反應速度有輕微缺損,因此轉介職業重建中心安排適宜訓練與工作。另一位因一場意外機車車禍事件的生還者顏小姐,腦部受傷程度輕微,原本預計短暫休養後便能復原且返校完成學業。但返家休養時,發現看似四肢無大礙的顏小姐記憶力變得不好且情緒低落。腦傷後遺症應高度重視 並接受專業評估與治療輕度腦傷後遺症常不易被發現,尤其是看起來「好手好腳」的患者更容易被忽視。然而,腦傷程度被歸類在輕度不等於腦傷後遺症或生活適應也可以被視為是輕度。腦傷的認知功能缺損和復健應予以高度重視,更應儘早接受專業的神經心理衡鑑與介入。郭綜合醫院顏慧詩臨床心理師表示,專研神經心理學的臨床心理師所學著重大腦心智功能為本的生理-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觀點,熟悉大腦心智功能的運作,以及心智功能受損之個體及系統。以醫療介入方法嚴謹且個別化的心智功能評估及治療,並重視個案本身及家屬對疾病或失能本身的主觀經驗。在面對急性重大傷病或長期復健時的心理反應,針對患者的心理復健進行介入。同時規劃個別性療程-全面的從個人之基本條件、個人所擁有之相對心智條件、該類型疾患之預後期待、個體生涯需求與人生發展階段任務(如:回歸社區生活、重返校園、就業職場、進入安養中心或在家接受長期照護)等綜合考量。臨床心理師協助個案從腦傷急性期的神經心理衡鑑、復健期的認知功能訓練、家屬支持系統增能、醫療關係改善與復健動機增強,到後續的適應功能衡鑑與強化、生涯規劃與職前鑑定、復學與專業職務再設計、社區支援系統之協助等等介入協助與治療。

講座/乳癌與淋巴水腫-物理治療復健

講座/乳癌與淋巴水腫-物理治療復健#後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是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而乳癌病友在接受治療時,淋巴水腫是常見的後遺症,淋巴水腫造成的緊繃、疼痛與不適,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會使手臂活動受限。為了減少淋巴摘除造成淋巴水腫的困擾,特別邀請本院吳柳嫺物理治療師規劃簡易復健運動,讓病友學習到在家自我照顧的方法。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乳癌與淋巴水腫-物理治療與復健時間:2017/09/14(四)10:00-11:3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十樓第二會議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急性缺血性中風 健保增列t-PA治療處置給付

急性缺血性中風 健保增列t-PA治療處置給付#後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平均每天有31人死於中風,腦血管病變一直是高齡長者需要時刻注意的健康問題,入冬後又是中風好發時期,為了能讓中風患者能及時獲得治療,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自105年1月起新增給付「急性缺血性中風靜脈血栓溶解治療處置費」,共有919名患者受惠,大幅減少中風臥床的後遺症。中風3小時內接受t-PA 可增33%復原機會根據衛福部公布104年的統計,中風是造成中老年人失能的主要原因,根據美國研究顯示,急性缺血性中風病患在症狀發生3小時內接受t-PA(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靜脈注射,3個月後可增加33%復原機會,並減少殘障失能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中風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可能因而錯失t-PA治療的黃金3小時。健保署表示,t-PA自92年4月即納入健保給付,為使疑似病患能及時接受醫師評估及處置,在注射t-PA之後,全程都有醫護監測神經功能與生命跡象,以提升中風病人的照護品質。針對可復健的中風病患給予整合性照護為使中風病人能儘速恢復健康返家,健保署從102年10月推動「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針對病情穩定有復健潛能的中風病患,在復健黃金期給予整合性照護,目前有38個團隊、154家醫院提供病患服務。健保署提醒,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三高及肥胖患者,平常要注意控制飲食與體重、規律運動及按時服藥,謹記「中風急救黃金3小時」,掌握急救口訣「FAST」,並記下發作的時間,迅速送醫。

新生兒哭聲減少 恐為腦病變!

新生兒哭聲減少 恐為腦病變!#後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寶寶的出生原本是全家人最高興的日子,但是新生兒卻有可能發生周產期窒息,因而可能出現缺氧及缺血性腦病變,所幸目前有低溫療法可提供治療,以改善缺氧及缺血性腦病變後遺症的嚴重程度。 活動力欠佳、哭聲減少、出現痙攣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任謝武勳表示,新生兒發生周產期窒息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早產、產婦胎盤功能不好、胎兒出生時出現窘迫等原因,當新生兒有周產期窒息的情況,在出生時臨床上可能出現活動力欠佳、哭聲減少,進而會因為缺氧及缺血性腦病變而有痙攣、停止呼吸等神經學的異常變化,這時若立即進行低溫療法,可阻止新生兒腦傷缺氧缺血後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並可避免造成更多神經細胞的死亡。 出生黃金6小時 持續治療72小時謝武勳主任指出,所謂的低溫療法,是在新生兒出生後黃金6小時內,採取全身性冷卻或是局部頭部冷卻治療,全身性或是局部頭部低溫療法差異性不大,兩者的效果都很好,主要是將中心體溫降低至攝氏33.5度至35度之間,持續72小時,之後再逐漸將體溫回升至正常體溫。 新生兒死亡原因之一 孕婦應定期產檢周產期窒息是造成新生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而且大多是因為發生缺氧缺血性腦病變,輕者可能只是出現暫時性腦水腫,嚴重者可能會變成癲癇、智能或肢體障礙、腦性痲痺等病況。謝武勳主任進一步指出,各年齡層婦女生產時都有可能發生新生兒周產期窒息,並不是高齡產婦才會發生,因此,孕婦都應定期接受產檢並保持警覺。 生產前後有任何狀況 應儘快就醫檢查所以,周產期孕婦若在生產前後有任何狀況,應儘快就醫接受婦產科醫師的專業檢查,倘若新生兒發生周產期窒息,應儘快於黃金6小時內接受低溫療法,並應在新生兒科醫師、小兒神經科醫師、復健科醫師、眼科等組成的專業團隊密切治療之下,才能減少憾事發生。(2016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年會特別報導)(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皮蛇長一圈會死掉?醫:盡早治療避免後遺症

皮蛇長一圈會死掉?醫:盡早治療避免後遺症#後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民間傳言「皮蛇長一圈會死掉」,讓民眾看到身上的帶狀皰疹都非常驚慌;一位中年婦女平時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治療,近日卻因為連續2天且身上發紅疹,至醫院就診,經診視為右側胸椎第十皮節的帶狀皰疹,俗稱皮蛇,由右前側延伸至背後,不但繞了身體一圈,還全身出疹,所幸即時住院、治療,現已經康復出院。水痘康復病毒未消失 免疫力差易致帶狀皰疹收治個案的衛福部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一般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所引發,多為幼時感染全身性水痘後康復,但病毒並未因此消失,而是躲在人體背根神經節中,待年老後或免疫下降時,病毒就會再次出來發威,但多沿著活化的該神經分枝分佈的皮節長水痘,併嚴重神經疼痛症狀。若長在頭頸部,或身上可能影響正常機能,如排尿排便的神經,則可能會引發嚴重後遺症。廖嘉弘醫師說,此名患者的身上亦有多處有水皰狀出疹,甚至口腔喉嚨皆有,是一般體神經皮節受到影響,但因免疫力低下而全身瀰漫性出疹,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帶狀皰疹為老人家好發疾病,即使康復也可能帶有神經痛的後遺症。初期出疹後盡快就醫治療,早期投予適當藥物,減少後遺症發生。

放射線治療後遺症 老翁血尿3年不止

放射線治療後遺症 老翁血尿3年不止#後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若曾因膀胱癌、攝護腺癌、婦科癌做過放射線治療,在多年之後出現的血尿,就要當心是「放射出血性膀胱炎」。一名80歲楊姓阿伯,在64歲時就發現攝護腺癌,以放射性治療為主,3年內出現血尿、無法排尿、脹尿等情形,曾在某大型醫院檢查,發現右側腎臟已損壞,進行切除,但術後血尿情形仍未根治。後來至彰化醫院檢查發現膀胱已經有200c.c的血塊滯留,且已明顯潰爛,安排膀胱切除術及引流手術,目前恢復良好。膀胱滯留血塊 檢查發現已損壞陳文銘醫師指出, 放射線是一種兩面刃,在治療癌症時候,正常組織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針對接受放射治療的時間、劑量、還有個人體質,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太多泌尿疾病的最初症狀中,血尿是最常見的,但是放射性膀胱炎造成的血尿往往很難止住,才會時時有血尿情形。癌症放射治療在膀胱部位,是無法避免的受照射器官之一,膀胱粘膜的放射敏感性雖然低於腸道粘膜,但是經過大劑量照射後,放射性膀胱炎還是無法避免。因此陳文銘醫師說,放射出血性膀胱炎,一旦確診應視嚴重程度做適當治療,包括內視鏡止血、高壓氧治療、膀胱灌注溶液止血、手術切除及行尿液分流手術等,以免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