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節氣適逢「白露」,代表秋天正式開始。此時暑氣漸消,天氣會開始轉涼,地面的露水會略顯濃厚,凝結成白色的露珠。中醫師提醒民眾,在氣候轉換之際也要注意日夜溫差變化,注意保暖慎防著涼,也建議可吃一些「白色食物」補肺,以及穴位按摩保健,有助通氣血、預防鼻過敏相關疾病。
近日節氣適逢「白露」,代表秋天正式開始。此時暑氣漸消,天氣會開始轉涼,地面的露水會略顯濃厚,凝結成白色的露珠。中醫師提醒民眾,在氣候轉換之際也要注意日夜溫差變化,注意保暖慎防著涼,也建議可吃一些「白色食物」補肺,以及穴位按摩保健,有助通氣血、預防鼻過敏相關疾病。
張小姐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多年,長期都在醫學中心拿藥控制,但因不符合生物製劑的健保給付對象,所以主要都依靠類固醇、消炎藥及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在控制,雖然發炎指數維持在些微偏高的況狀,但關節腫痛變形卻是時好時壞,身體也因長期使用類固醇,而出現諸多後遺症。
雖然時序已進入秋天,但天氣仍然高溫炎熱,不少人還是會穿著短袖短褲,其中「露肚裝」是常見的穿搭之一,就有不少民眾疑問,小腹袒露在外會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對此,中醫師表示,肚子吹風的確有更高的機率造成感冒或拉肚子,建議保養方面建議以熱敷、泡腳的方式來改善;飲食方面建議少吃寒涼食物,以降低腸胃負擔。
一名77歲老翁多年前就視力缺損,被診斷為青光眼,不過,近年來視力衰退愈來愈嚴重,於是前往醫院中醫科就診。所幸,中醫師為其施針治療幾次後,視力衰退的情形減緩許多,不僅視野增加3%,而且視神經萎縮的區域也沒有明顯增加,老翁也感嘆「要是能早點開始治療就好了。」
夏日熱浪來襲,民眾發生熱傷害機會較往年增加。嬰幼童、慢性病患、65歲以上長者、長期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等族群容易因高溫而發生熱傷害,如果不適時做好防護措施,大量流汗可能造成脫水,甚至引發心肌梗塞、昏倒及休克。
「耳鳴」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患者常會聽到一邊或兩邊耳朵發出嗡嗡聲、尖銳刺耳的高音或雜音,然而耳鳴的成因與睡眠系統、情緒系統、自律神經系統都有關。中醫師表示,以中醫觀點來說,透過耳鳴的表現形態就能當作治療方向,慢性耳鳴的治療也可用「不通」、「不榮」來切入治療。
蘇小姐從事高科技業多年,時常在例行體檢中發現有血尿,一方面是沒有其他不舒服,另一方面是因太忙碌抽不出時間,就沒有做進一步檢查。大約半年前,她感到身體疲累不堪、頭暈、臉有一點點腫,檢查下去才發現是腎臟出問題,血尿、蛋白尿都有,腎切片檢查是IgA腎炎,肌酸酐(Cr)是2.1,腎絲球過濾率(GFR)是26.6,已經是腎病變第4期了⋯
一名多囊性卵巢患者,曾嘗試2次人工受孕和2次試管嬰兒,均以失敗收場,被原本的婦產科主治醫師「宣判出局」。後來透過中醫針灸、埋線、艾灸等調理後,最終取卵與植入均一次成功,順利懷孕生子。中醫師建議,民眾對於中西醫療程,常存在一些迷思,但其實不用二選一,研究已證實,合併診療更能提升懷孕機會,提醒「10大族群」雙管齊下,共同對抗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