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增

咳嗽有痰別自己亂買消炎藥!醫揭「新一代祛痰膠囊」多效合一助化痰

咳嗽有痰別自己亂買消炎藥!醫揭「新一代祛痰膠囊」多效合一助化痰#上呼吸道感染增

「最近天氣變化大,常覺得喉嚨卡卡、一直有痰,去藥局買個消炎藥就好吧!」許多民眾面對反覆咳痰時,常下意識聯想到「發炎、感染」,便自行購買抗生素或消炎藥,振興醫院胸腔內科蘇勝華醫師提醒,不是所有咳痰都等於發炎或感染,錯誤用藥反而可能讓痰越積越多,引發慢性呼吸道問題!因此「祛痰」才是治療的關鍵,而現在已有多效合一的「新一代祛痰膠囊」結合祛痰、抗發炎、抗氧化以及協同抗生素療效等多重功效,能針對病因協助排痰、減少發炎、降低感染風險,是更全面且科學化的治療選擇。 民眾常見迷思:咳痰就是細菌感染、要吃抗生素? 「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引起的,不需要抗生素。」蘇勝華醫師強調,很多民眾看到痰是黃色、綠色,就自行推論是「細菌感染」,頻繁服用抗生素,但未搭配正確祛痰治療,長期下來反而導致抗藥性風險,讓真正需要時反而無藥可用。此外,一般消炎藥如非類固醇藥物,主要針對疼痛與腫脹,對化痰並無幫助;類固醇則多用於氣喘或過敏性發炎,也非每位咳嗽者都需要使用。因此治療呼吸道症狀,絕不能自行亂買藥,而應由專業醫師診斷後「對症下藥」。 過度止咳反害自己!祛痰才是關鍵治療 痰的產生其實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當我們吸入空氣中的灰塵、病菌或刺激物,呼吸道黏膜會分泌黏液包覆異物,並透過纖毛運動將其往外排出,最終形成痰液。這些痰雖令人不適,但實際上是幫助我們排除異物與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但若是咳痰超過三週未改善,或痰液變黃、變濃稠,甚至伴隨喘、胸悶等症狀,就可能不是單純感冒,應盡早就醫檢查是否潛藏慢性呼吸道疾病。 許多有長期咳嗽不癒的困擾,就跑去藥局買咳嗽藥試圖止咳,卻仍不見好轉,蘇勝華醫師解釋,止咳藥的原理是抑制咳嗽反射,雖然可以暫時減少咳嗽的症狀,但若痰液未被排出,反而會堵塞呼吸道、讓感染機會增加,「尤其是長期吸菸、慢性支氣管炎、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或是病毒感染後久咳的人,他們本來就容易痰多,如果再壓抑咳嗽,只會讓痰卡在肺裡排不出去,後續可能引發嚴重的感染」,因此,有痰的咳嗽應以「祛痰治療」為優先,幫助痰液變稀、提升排痰能力,讓呼吸道保持通暢。 哪些人是「慢性咳痰高風險族群」? 蘇勝華醫師指出,以下四類人是長期咳痰的高風險族群,應格外留意: 長期吸菸的老菸槍:香菸中的有害物質會破壞呼吸道上皮和纖毛功能,導致痰液排不出、堆積在肺部。研究指出,近34%的吸菸者患有慢性咳嗽,24.5%有慢性痰液症狀。 中高齡者:因年齡增長,咳痰、清痰能力下降,痰不易咳出,容易反覆感染。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氣喘、COPD、支氣管擴張症等,原本就黏液分泌旺盛,若未妥善處理,容易加速病程惡化,因此也更容易出現反覆感染和肺功能惡化。 呼吸道病毒感染後久咳未癒者:如新冠肺炎後的長新冠,或流感後遺症,常見2-3個月咳嗽未癒,若合併痰多,應考慮是否有持續性呼吸道發炎。 不少人因輕忽症狀,錯過治療時機,甚至讓咳痰演變成慢性肺病、反覆肺炎或慢性感染,後續治療會更困難、也更耗費資源。 新一代祛痰膠囊「祛痰+抗發炎+抗氧化+協同抗生素療效」多效合一 目前市面上已有新一代多功能祛痰膠囊,除了傳統「讓痰變稀、幫助排出」的作用,還能同時發揮抗氧化、抗發炎、甚至協同抗生素療效的功能。「這類藥物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幫助很大,特別是氣喘、COPD,或是病毒感染後長期咳嗽的患者,可以改善氣道發炎、減少氧化壓力、預防急性惡化。」蘇勝華醫師分享,這類藥物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目前須自費使用,不過患者在使用一至兩週後,咳嗽與咳痰的困擾明顯改善。過去需要依賴蒸氣治療來舒緩呼吸道,或因痰液滯留反覆使用藥物的病人,使用新一代祛痰膠囊後,痰液變得比較稀、容易排出,不僅減輕了卡痰的感覺,也有機會減少蒸氣治療的頻率。部分患者也回饋,夜間因咳嗽被吵醒的情況減少,睡眠品質因此改善。 久咳不癒,務必就醫檢查 「呼吸道的症狀不能輕忽,有些久咳的病人經 X 光檢查,才發現其實是肺部腫瘤或其他嚴重問題。」蘇勝華醫師指出,若咳嗽痰多持續三週以上,或伴隨胸悶、呼吸困難,就應盡快就醫檢查,評估是否為慢性呼吸道疾病。臨床上除了針對病因治療外,運用新一代祛痰膠囊能作為輔助方式,同時稀釋痰液、改善呼吸不順,並降低感染惡化的風險,有助患者更全面地守護呼吸道健康。 圖/振興醫院胸腔內科 蘇勝華醫師

上呼吸道感染增 氣溫變化當心誘發肺炎

上呼吸道感染增 氣溫變化當心誘發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俗語說「春天後母臉」,早晚溫差大,天氣忽冷忽熱,許多感冒患者都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發炎。阮綜合醫院感染科主任許寶仁表示,肺炎是非常常見的疾病,尤其以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及呼吸道脆弱者等三類,為三大高危險群。在最近十年,感染肺炎鏈球菌不論在發生率、住院的人數及疾病的嚴重度,都有增加的趨勢。許寶仁表示,最容易因為感染而導致肺炎的致病菌為肺炎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是人體鼻腔、咽喉部的正常殖生菌叢,平常不會引起疾病,通常是因為上呼吸道病毒的感染,造成呼吸道黏膜受損,肺炎鏈球菌才得以入侵引發感染症,一旦感染肺炎鏈球菌,在症狀表現上會出現發高熱,呼吸急促或是持久乾咳,可能有單邊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時胸痛,不時有小量痰或大量痰,痰內甚至可能含有血絲,但若是幼兒患上肺炎,症狀常不明顯,可能有輕微咳嗽或完全沒有咳嗽。  感染後發生肺炎之外,還可能併發腦膜炎、菌血症等。尤其老年人的免疫力會隨著年紀逐漸下降,加上成人預防觀念不足,容易導致感染,除了長者,包括糖尿病、心臟病、肺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感染肺炎鏈球菌機率也比一般人高,此外,根據國外臨床發現,兒童鼻咽腔帶菌率相當的高,可能透過飛沫傳播肺炎鏈球菌,而引發阿公、阿嬤感染肺炎。氣溫變化大,應多注意家中的老小,一旦病情危急,可能誘發成肺炎,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必須提醒的是,由於65歲以上年長者一旦有感染,死亡率高達3成以上,更不得輕忽嚴重性,應盡早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有效提升身體保護力。而5歲以下嬰幼兒,因免疫力較低,也要提早讓嬰幼兒接種疫苗,降低罹患機率。目前國內已有二十三價多醣體疫苗,及十三價結合型疫苗等兩種疫苗,免疫力較低民眾應盡早接重疫苗,做好防範感染措施。(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