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受損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 ! 約8萬熟齡族恐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視力受損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 ! 約8萬熟齡族恐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視力受損#視力受損

根據內政部最新數據,台灣人口已連續近 20 個月呈現負成長,加上出生率持續低迷,使得台灣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的門檻。在這樣的趨勢下,如何建構完善的熟齡照護體系,已成為當前最熱門且迫切的社會議題。然而,除了日常生活的照護與陪伴,熟齡族群的健康挑戰也日益嚴峻,特別是與年齡相關的慢性疾病,其中,影響視力甚鉅的黃斑部病變,尤以在亞洲族群中盛行率偏高的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PCV),其帶來的永久性視力喪失風險更是不容忽視。最新研究數據指出,PCV 可透過積極治療改善視力,且逾半數患者能延長給藥間隔時間,為熟齡照護體系帶來一線曙光。 8萬6千熟齡因末期黃斑部病變恐嚴重影響視力 約六成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屬於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 不治療恐快速導致失明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好發於50歲以上熟齡族,且隨著年齡增加,罹患機率也大增;台灣每10位65歲以上老人,就有1人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而末期黃斑病變發生率則約為1.9%,換算約為8萬6千位老人恐因疾病影響,而使眼睛中央視野功能完全喪失。 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PCV)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nAMD)亞型之一,在亞洲人身上特別常見。據統計,在亞洲族裔的「濕性」老年黃斑部病變(nAMD)病例中,PCV 佔比高達 60%,遠高於西方國家。PCV 的特徵是脈絡膜血管末端形成類似葡萄串的異常血管病灶,猶如血疱,若不處理,有如計時炸彈,可能隨時爆破,令視力急降,並恐導致失明,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幫助恢復視力和預防進一步視力喪失至關重要。 PCV 治療迎來新突破:積極治療有效改善視力並延長給藥間隔 過往,治療方式除了傳統的雷射光凝固治療、光動力療法,另外也可透過抗血管新生抑制劑來治療。近期在 2025 年歐洲視網膜專家學會(EURETINA)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為患者帶來了曙光。數據顯示,創新的治療方法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視力,還能顯著延長給藥間隔。在一年追蹤期間,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BCVA)從基線平均提升 8.9 個字母(第 40、44 及 48 週平均) 。這相當於在標準視力表上多看近兩行。重要的是,61% 的患者達到息肉病灶完全消退,86% 的患者達到息肉病灶不活動,這些發現可望降低視網膜出血和視力喪失的可能性。

隱形眼鏡日拋當週拋 當心視力受損

隱形眼鏡日拋當週拋 當心視力受損#視力受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兼具方便與美觀的隱形眼鏡問世後,快速攻佔眼鏡市場,許多人可以從此擺脫戴眼鏡的困擾、或是因此讓眼睛變得更大更有神,近年來因產品不斷的改良,舒適性已大幅提升,卻也因此衍生出長時間配戴、清潔不當,民眾常把日拋的隱形眼鏡當成週拋長時間配戴,或是戴著隱形眼鏡戲水導致眼睛受傷、視力受損等問題。 澎湖縣衛生局長鄭鴻藝表示,依據藥事法及醫療器材管理辦法的規定,隱形眼鏡是以醫療器材列管,產品上市販賣前,須通過查驗登記審查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消費者更要遵守隱形眼鏡清洗、配戴方式及注意事項,詳閱製造廠提供的使用說明書,如對使用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向眼科醫師詢問,並妥善保留製造廠提供的使用說明;如果眼睛出現不適,要立即向眼科醫師求診。 衛生局呼籲,民眾購買隱形眼鏡及相關清潔保養產品時,要選擇經衛生署核准發給醫療器材許可證的產品,習慣配戴隱形眼鏡的民眾,記得要定時摘下清洗保養,注意配戴時機,並避免因配戴時間過長而影響視力健康。歡迎民眾到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許可證資料庫,查詢衛生署核准上市的隱形眼鏡產品資料,若因使用隱形眼鏡發生疑似不良反應時,請立即通報至衛生署建置的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