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

打造控糖新高度 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啟動「保腎護心」篩檢機制

打造控糖新高度 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啟動「保腎護心」篩檢機制#糖尿病友

「如果沒有你們,我應該早就出事了。」一名罹患糖尿病的92歲婆婆緊握著醫師的手,慶幸自己高齡仍能身體健朗,每週可以五天到機構跟大家打招呼,擁有穩定的生活品質與充沛活力。想起過去非常抗拒接受治療的她,甚至不願意打胰島素控制血糖,卻在醫師團隊的細心溝通、不厭其煩地家訪與衛教,讓她卸下心防,開始接受用藥並得以控制病情。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陳宏麟理事長表示,婆婆從70歲開始就與團隊建立起超過20年的醫病關係,至今病情穩定,無重大併發症。雖然婆婆常說她周遭朋友都中風、心肌梗塞,更多是洗腎多年的老鄰居,自己卻能活到現在,真的不敢相信。其實,這就是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存在的價值,我們不僅結合醫療及生活照顧,更從診所延伸到居家,只為成就每一位糖尿病友健康的日常。 糖尿病共病風險高! 心腎損傷不可逆,穩定控糖及早介入可推遲洗腎 根據113年衛福部統計,糖尿病為國人第五大死因,腎病變則為第八大死因,平均每3位糖尿病友中即有1人合併慢性腎病變,兩種疾病密不可分。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陳敏玲秘書長表示,當血糖長期過高,會導致腎臟微血管受損及腎絲球壓力過大,進而造成腎功能惡化,也會進一步影響心臟。此外,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亦息息相關,長期高血糖會引起大小血管病變,增加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與腦中風等風險。 陳敏玲秘書長也指出,早期腎病變無明顯症狀,許多病友在初期階段並不會感到不適,一旦病程進展至第3b期以上,腎功能往往已顯著衰退,甚至出現不可逆的損傷,以及需要面臨洗腎風險。陳敏玲秘書長強調:「越早發現,越能爭取治療機會。」建議初診斷時,要先檢測腎絲球過濾率和微量尿蛋白,之後每年至少檢測一次;若已有腎病變,即需要每三個月積極追蹤,並評估使用控糖藥物如SGLT2抑制劑治療,不僅穩定控制血糖,亦具有心腎保護力,可降低心衰竭風險與心血管疾病,在腎臟方面,則是能夠延緩腎功能惡化、延遲進入洗腎階段。 圖/「卓越機師DKD直飛領航研討會」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致詞畫面 醫病共照不只開藥 「保腎護心卓越機構」打造一站式照護 照護不僅是藥物治療,還包括心理支持、病識教育、個人化衛教。《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的一站式照護,強調醫病之間的緊密合作,依病況提供合適的生活習慣建議,陳宏麟理事長表示,病友才是身體的主人,醫療團隊再厲害,也只是教練與後援,真正下場「打球」的是病友本身。自2019起,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開始推動《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認證,過去病友同時罹患糖尿病與慢性疾病,需前往不同院所就醫,不僅耗時費力,也容易造成照護上的斷裂與資訊落差,現在病友只要在《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網站》上搜尋生活圈附近的認證診所,便可在同一地點接受完整的共病照護,提升就醫意願與治療延續性。 圖/「卓越機師DKD直飛領航研討會」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陳宏麟理事長簡報畫面 穩定病情、在地安心變老,打造有溫度的醫病關係 配合政策腳步,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也落實推動衛福部「三高防治888計畫」,目標在於找出80%的三高個案納入共照網、其中80%接受生活習慣諮詢、再讓照護網內80%的病友病情穩定控制,達到延緩失能,提升國人健康餘命。《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整合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的共病照護,由醫師、護理師、營養師、衛教師等專業團隊合作,協助病友改善生活型態,形成一個完整的照護體系。陳宏麟理事長更表示,若病情穩定並持續配合治療,只要定期回診,仍可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甚至有病友成為「病友專家」,不僅自我管理得當,也有能力鼓勵與幫助他人。 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於昨(3)日舉辦卓越機師DKD(糖尿病腎病變)直飛領航研討會,會中邀請所有《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團隊成員化身為卓越機師,共同推動保腎護心領航計畫與落實直飛照護模式,以協助糖尿病友都能夠安心抵達保腎護心目的地。現場集結超過上百家醫療團隊,同時以實體及線上方式參與活動。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致詞時表示,三高與慢性病對國人的健康與健保財務造成重大負擔,期盼能透過基層診所的力量共同守護病友,避免病情惡化與併發症的發生。過去SGLT2抑制劑的健保給付僅限於糖尿病與部分心臟衰竭的病友為主,然而自今年三月起,已擴大給付適用於慢性腎臟病,陳敏玲秘書長表示,這項政策也讓醫師在用藥策略上有所調整,學會此次集結百位卓越機構醫師團隊交流共病照護,並持續推動保腎護心篩檢機制、呼籲及早介入,進而提升病友疾病識能。盼望未來能擴大機構的據點,進一步提升照護品質,為病友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陳宏麟理事長最後強調,卓越機構所推動的正是「在地健康老化」的理念,期盼每一位國民從中年邁入老年階段,能在熟悉的醫療環境中,持續獲得整合照護。在各個機構中,我們也看到已有不少病友已與醫師長達十年以上的互動,這樣長期建立的信任與陪伴,不僅協助穩定病情、延緩惡化,也延伸到家屬的衛教,讓醫療不只是醫療,而是共築一段有溫度的醫病關係。 圖/「卓越機師DKD直飛領航研討會」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黃維人理事簡報畫面

控糖飲食 糖尿病友享有「腎利」人生

控糖飲食 糖尿病友享有「腎利」人生#糖尿病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糖尿病患時常擔心,這個不能吃貨哪個能吃的問題。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營養科與新陳代謝科、腎臟科等單位,邀請院內糖尿病病友們一同遵守高纖、低鹽、低糖、低油等飲食原則,並做好血糖自我監測,讓糖尿病友也能享有腎利人生。腎臟病個案管理師呂玉華表示,糖尿病腎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由於高血糖引起腎絲球的變化進而影響腎臟功能,目前醫院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有4成的病人皆是因糖尿病腎病變所引起,透過活動進行,教導病友們正確的低鹽、低油等飲食觀念及如何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以減少糖尿病腎病變發生。糖尿病個案管理師賴昱臻表示,糖尿病是因體內胰島素分泌不正常或功能減低所引起的一種新陳代謝發生障礙的慢性疾病,門診衛教中較常發現有些病人美食當前難以克制,有些則是不敢吃多也不敢吃水果反而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如何正確的調整飲食、控制飲食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將體重控制在理想範圍或略輕,臨床症狀往往可以改善許多,而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血糖穩定較易控制亦能降低體重及脂肪。賴侑伶提醒,控制血糖的順位需接受營養師所建議的六大類飲食均衡攝取,並著重主食澱粉量與水果量的控制(因屬於影響血糖之主要食物類別),再而依據血糖情形定時定量使用醫師所開立血糖用藥及養成每日運動習慣,才能達到將血糖、血脂及血壓控制穩定,避免全身性之併發症產生。

糖尿病友護理足部 疏忽感染恐截肢

糖尿病友護理足部 疏忽感染恐截肢#糖尿病友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葉臻/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對足部的檢查及護理十分重要,由於患者隨著老年的血管硬化血液循環減慢,再加上因糖尿病所引起的神經功能退化,容易引致手腳麻痺、感覺遲鈍,當足部受損也不容易察覺,若受到細菌感染而造成潰爛,甚至會有截肢危險。 糖尿病友應該每日自我檢查足部,是否有硬皮或龜裂,如有出現異常現象須立即向醫生求診。平時可以在足部塗抹足部專用護理霜保養,但要避免塗於腳趾縫間,防止足癬的發生。如有皮膚破損之處,可使用能產生隔離效果的隔離霜或清潔品,隔離傷口避免因接觸外來刺激物而惡化。對於活動較少的長者,應盡量抽空做些足部運動以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每天以溫水清洗足部,然後撤底抹乾,並保持趾縫間的乾爽;趾甲需定時修剪不宜過長。選擇鞋子不宜過寬或過緊,鞋內以留一指寬的空間為宜。只用棉質襪子,每天更換及清洗以確保雙腳衛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