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安全週

響應2025世界病人安全日!臺灣病友聯盟呼籲促進病人參與 打造以病人為中心

響應2025世界病人安全日!臺灣病友聯盟呼籲促進病人參與 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病人安全週

文、圖/葉倩如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9月17日為世界病人安全日(下稱病安日),臺灣病友聯盟(TAPO)於19日舉辦「2025世界病人安全日記者會」,邀集主管機關衛福部醫事司、健保署,以及醫師公會、藥師公會、護理師護士公會、諮商心理師公會、醫策會、藥害救濟基金會等合作夥伴,共同倡導病人安全。臺灣病友聯 吳鴻來理事長與各界攜手呼籲:病人參與是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關鍵,應持續促進病人參與,共同打造一個真正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體系。 圖/臺灣病友聯盟吳鴻來理事長 WHO首度發表全球病人安全報告,肯定病人參與對病安的價值 去WHO首度發表全球病人安全報告,檢視全球病安現況,是促進全球合作推進病安的重要里程碑。此報告指出:相較於其他醫療服務,投入病人安全介入措施具有較高的投資報酬率,且具有成本效益。而讓病人參與並提升其健康識能,可大幅減少傷害並降低相關經濟負擔,對病人及醫療系統均有助益。此外,許多國家已將WHO頒布之病人安全權利憲章視為強化病人賦權的手段,參與調查的108國之中,約有70%的國家已制定或正在制定國家層級的此類憲章。各國已透過納入病人代表、成立病人委員會或網絡,以及制定相關法律與制度架構,來保障病人權益並促進其參與醫療決策,以此推動病人安全策略的提升。臺灣病友聯盟吳鴻來理事長表示,WHO已明確指出病友參與的價值,且WHO呼籲各國制定病友權利憲章或法案的倡議也值得我國參考。 促進病友參與,各界攜手共創病人安全 衛福部醫事司劉玉菁副司長表示,病人安全有「五環」,包括政府、醫療機構、醫事人員、病患及其家屬,從政策制度的制定、落實到資訊的充分理解,都在病安推動中扮演關鍵角色。今年(2025年)衛福部將世界病人安全日的主題訂為「齊心共守.產兒安康」。醫事司自110年起推動「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建立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以及重點醫院、核心醫院的全面配套,保障兒童醫療需求。也透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加強醫療事故的制度化管理,持續提升病人安全。 圖/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劉玉菁副司長 健保30週年 數位建設助病安 重複用藥情形明顯下降 衛福部健保署陳亮妤署長說明,醫事司與健保署的業務都與病人安全密切相關。醫事司負責法規制定與評鑑,健保署則以支付機制為核心,透過支付方式與誘因設計來確保病人安全。法規與評鑑、支付機制、數位建設及病人參與,是共同推進病人安全的四大關鍵。在健保邁入30週年之際,數位建設更顯得重要。例如當病人插入健保IC卡,醫師可立即掌握近期就醫紀錄、過敏史及健保用藥,有助於全面了解病人臨床狀況,統計顯示自2016年起重複用藥情形大幅下降近七成,有效促進病人安全。 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方震中執行長表示,衛福部自2004年起即每年指導醫策會辦理「病人安全週」,顯見對病人安全的高度重視,且2019年起也響應WHO,與全球同步辦理病安宣導活動,近兩年更邀請病友聯盟共襄盛舉,以實際行動力挺病友參與。今年WHO病安日的主題「為每個新生兒和每個兒童提供安全照護」,而衛福部自2021年起推行「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由生命的源起投入照護資源,以期降低兒童罹病風險,精進兒童醫療照護網絡,亦精進重難罕症醫療照護品質與人才培育,正呼應了今年的倡議目標。 病人自主不只選擇治療 每一步參與才能提升醫療品質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林恆立副秘書長指出,病人自主不只是選擇治療方案,而是從了解醫療資訊、設定治療目標及療程的每一步都積極參與。以推動「醫養合一」模式為例,讓病人與家屬參與計畫的設計與執行,能確保照護符合其價值觀及需求,並避免不必要的醫療延誤或過度治療。他也呼籲醫療人員應創造一個鼓勵病人發問及表達意見的環境,將有助於醫病溝通,醫療品質安全才能真正提昇。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陳麗琴理事長強調,改善護理工作環境是提昇病人安全的基石,當護理團隊有穩定人力、合理的護病比,病人安全才能真正落實。護理師不只是第一線的照護者,更扮演著教育者、溝通者與陪伴者的角色,期待與病友團體攜手建立更透明互信的醫病關係。未來將持續推動護理職場幸福與病人安全文化,並以專業與行動守護全民健康。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蔡曉雯理事長說明,疾病不只造成身體的病痛,更會造成心理壓力,進一步損害身體健康,甚至因社會汙名化而帶來心理創傷,阻礙病友求助及接受治療。她呼籲政府應對重大疾病、免疫及慢性疾病治療投入更多心理諮商資源,各界亦須共同推動疾病的去汙名化。蔡理事長也勉勵病友們主動參與照護,為自己組成復元團隊,包含自己、病友、親友、醫護、心理師,甚至還有信仰。要相信「我不孤單,我有一個團隊」。 圖/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陳亮妤署長 病人參與促進用藥安全,事前預防勝於事後救濟 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第一季的病人安全通報案件中,以近四成的藥物安全事件占比最高,所幸其中超過七成七屬於「跡近錯失」,並未對病人造成實質傷害。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李懿軒常務監事分析,大部分的藥安通報為醫囑輸入端,但通常能在醫師、藥師、護理師的重複核對中被阻擋。也呼籲民眾應主動認識自身藥物,確認用法、用量,有疑問領藥當下即詢問藥師,也可多利用社區藥局,並善用健康存摺,可更加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藥害救濟基金會陳文雯執行長也指出:「用藥安全與病人安全密不可分,未來,我們將持續秉持『由事後救濟,邁向事前預防』的理念,提升民眾的用藥知能,以及病人就醫用藥溝通能力,與醫療人員、病友攜手共同打造安全就醫用藥的環境。」

醫病總動員 安全靠你我

醫病總動員 安全靠你我#病人安全週

醫院是救人的地方,但必須靠醫護、病人與家屬一同努力才能避免許多潛在的危險。吃藥可以配汽水嗎?碰到災害時,緩降機到底該如何使用?大林慈濟醫院12日上午在醫院大廳舉辦「病人安全週」園遊會活動,讓民眾在歡樂的闖關遊戲中,更加了解洗手、用藥、消防、預防跌倒等病人安全知識。這項活動是配合醫策會推動的「醫病總動員.安全靠你我」。大林慈濟醫院品管中心主任簡瑞騰表示,病人來到醫院看病、開刀、住院,要能平安出院,除了醫護人員要重視病人安全外,病人及家屬也要有相同的觀念。簡瑞騰表示,病人要有三應︰回應、反應、響應,「回應」是指醫護人員的問題要回答,例如核對姓名等,才不會給錯藥、開錯刀;「反應」則是自己有開過什麼刀、吃什麼藥、有沒有過敏、旅遊史等,要主動向醫師反應;「響應」是指響應病人安全活動,將安全放在第一線,才能歡喜出院。園遊會總共在大廳設計了八個攤位,包括病人安全我會應、用藥安全、手部衛生、病人辨識、平衡能力分析與運動、器官捐贈宣導、消防安全及減重活動,參與民眾持闖關卡一一過關,透過關主的講解,對於病人安全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此外來自高雄的志工們則以精彩短劇,宣導病人安全的重要性。「吃藥可以配汽水嗎?」答案是「不可以」,藥劑科的用藥安全攤位透過抽籤答題方式,讓民眾認識用藥安全。近年來醫院消防安全備受重視,闖關民眾在消防安全攤位認真學習滅火器及緩降機的使用方法,家住公寓的陳小姐第一次學到緩降機的用法,覺得「簡單又實用」,另一位黃小姐也稱讚活動「很好」,讓她學會消防設備的使用及火災預防。復健科的平衡能力分析與運動攤位,讓民眾透過雙腳站立的檢測,了解自己是否容易跌倒,並給予居家活動的建議,民眾能透過練習加強平衡力,不再容易跌倒。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蔡明倫表示,65歲以上老人家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一年的致死率會提高,因此預防跌倒是病人安全的重點項目之一。簡瑞騰表示,醫院是救人的地方,但也是充滿危險的地方,每年衛生署及醫策會都會宣導病人安全,今年透過病安園遊會方式,邀請病人一起來參加,希望透過雙向交流、參與,大幅提升病人安全,也希望民眾參與活動後,能將學到的病人安全知識帶回家,和家人鄰居分享,大家一起為提升病人安全而努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