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

「痣」顏色不一致,惡性黑色素瘤的特徵

「痣」顏色不一致,惡性黑色素瘤的特徵#皮膚疾病

惡性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細胞所形成的惡性肉瘤,是皮膚惡性腫瘤中的頭號殺手。由外形來看,惡性黑色素瘤可分為四型:《結節狀黑色素瘤》病灶呈現半球狀隆起,一般進展快速,在數個月到一、二年內形成,癒後不佳。《表面擴散型黑色素瘤》進展較慢,外型有如一塊不規則的扁平黑痣,好發在上背部。《小痣樣黑色素瘤》發在慢性日曬部分,外觀上像是形狀奇特不規則的黑斑。《小痣黑色素瘤》這是指任何發在足底、手掌及指甲周圍的黑色素瘤。一般惡性黑色素瘤表現不規則的黑色斑塊或凸出,但有些則呈現紅色的凸出腫塊,被錯認為慢性發炎。蔡呈芳 醫師表示可以發生在全身任何一塊皮膚及黏膜,發生在手掌及腳底,在中國人約占所有惡性黑色素瘤的百分之五十,而在白種人則不到百分之五。這些肢端型惡性黑色素瘤在中國人,其實癒後並不比其他部位惡性黑色素瘤來的差,影響癒後的因素,主要還是發現的早晚有別。另外的統計則指出:在小腿,女性患者多;而在身上,則男性患者多。多數是自發性產生,與外傷無關,僅有少數真正是由原本的痣變來。目前不認為一般原本良性的痣會因刺激而轉變成惡性,但大形的先天性痣,的確有較高惡性化可能。治療上進展不多,早期開刀仍是最佳選擇,錯過早期開刀時機,即使使用各種化療或生物療法、免疫療法,也只是暫時使腫瘤變小,或是暫時延後死亡,對於存活時間幫助不大。因此每個月定期的檢查一下自己身上的皮膚,看看黑痣有沒有變化,早期發現加以切除,是避免惡性黑色素瘤日後奪走我們寶貴生命的唯一方法。痣,要如何與惡性黑色素瘤分別呢?惡性黑色素瘤一般有以下四大特徵:《Asymmetry》不對稱,把痣分成四等分,左半邊和右半邊,或上半部與下半部看起來不一樣。《Border》邊緣有不規則突出或是毛毛的、凹陷等情況。《Color》顏色不一致,內有黑色、棕色、紅色和咖啡色交錯的小斑點或斑紋,顏色越多越不好。《Diameter》統計上,多數惡性黑色素瘤是大於○.六公分。

反應生理與心理的皮膚病

反應生理與心理的皮膚病#皮膚疾病

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發炎性的皮膚疾病。患者常在頭皮、眉毛附近、鼻子兩側及下緣,出現皮膚發紅且合併有白色到黃色的皮屑,情況嚴重者,在外耳道、耳後眼瞼及胸前也會出現相同的病灶。通常不會有症狀,只是美觀問題;但少數病人會有癢感及輕微灼熱感。天主教聖功醫院皮膚科 張賴妙珣醫師表示,在醫學上認為它是一種 "體質性" 的皮膚疾病。脂漏性皮膚炎的症狀並不會一直都很嚴重,它是一種反應生理與心理的皮膚病,當天氣變化、生病、發燒、心情不愉快、工作壓力大或考試熬夜時,你會注意到這些皮疹皮屑就變得嚴重;另外,有些人在月經週期或熱的環境下,也會發現症狀加重。

常見運動員皮膚感染問題

常見運動員皮膚感染問題#皮膚疾病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曾提出:「運動員其實非常容易被皮膚感染問題所困擾的,因為常常會和其他運動員無論在肢體上或使用後的裝備有所接觸,並且大量地流汗將會影響皮膚的防禦能力,進而受到各種感染的機會將會大大增加。」皮膚感染影響運動員層面是相當廣大的,華麗診所黃培書醫師表示,從奧運比賽選手到社區小朋友的假日足球聯賽,都可能會面對他們從事運動相關的疾病。第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膿瘡(Impetigo),常見引發感染的病原多半是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i),但有時黴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也能造成膿瘡,因此可適時投藥局或口服抗生素治療。但是,膿瘡的感染力甚強,所以有可能在與隊友一同練習及和對手比賽時就可能會造成病原的傳播,應特別留意!另一種常見的皮膚感染問題就是皰疹(Herpessimplex),同樣是藉由皮膚間接觸而感染,有研究出摔角手和橄欖球員之間特別容易互相感染,約有33%的機率。皰疹主要會在患者身上出現小水泡並造成疼痛。由於皰疹極易傳染,因此應早期診斷,儘速治療,方能遏止病毒的傳播。在治療上,口服的抗病毒藥投予可有不錯的效果。臨床醫師指出,皰疹治療將需要相當的耐心,若是對於藥品使用依從性不佳,造成體內病毒殘留,日後會有很大的機率引起不必要的併發症,因此,在運動員被診斷出皰疹感染後,應該立刻休息,並且在開始治療後的4至7天前盡量避免與他人有肢體上的碰觸。第三個常見且傳染力強的感染就是癤病(furunculosis),乃因細菌侵入人體皮膚毛囊及其所屬的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膿性感染,造成患者有疼痛感。常見於足球隊員身上,特別是與草皮及泥土常有接觸的部位尤容易發生。治療時可以用乾淨的濕毛巾給予溫敷,1日3至4次,每次10分鐘,並口服或局部給予抗生素,加強治療。最後一個感染為金錢癬(ringworm),黃培書醫師表示,此類的感染主為dermatophyte(皮癬菌)引起,特別是在會大量流汗的人身上較特別容易罹患。感染的部位多見於頭部、頸部及四肢。治療的選擇有很多,可在患部塗抹抗黴菌軟膏,或口服抗黴菌藥物。臨床醫師並建議患者於開始治療前五天盡量避免與隊友有密切接觸,且對於其他隊友們,可一週口服一次抗黴菌藥物,達到預防的效果。其他,如點狀角質層分離症(Pitted keratolysis)屬皮膚細菌感染,由棒狀桿菌所造成。病菌在多汗浸軟的角質層中繁殖,造成角質層的融蝕。通常發生於常運動、易流腳汗的人。可在局部投予抗生素以達治療效果。此外,最佳的預防方式就是,儘量穿透氣性較佳的鞋襪,並且在運動後就趕緊把沾滿汗水的襪子給脫掉!另一種常見的族部感染為足底疣(foot wart),游泳選手、長跑選手等特別容易感染,常見感染途徑為經由沐浴間或更衣室的地板而傳播。感染後時常需要數個月時間才會形成能被注意到的大小。治療方法如手術的施予或其他種類的局部用藥,都是不錯的選擇。需要特別注意到,這類感染的預防方式就是進出更衣室時盡量穿著拖鞋,並且保持足部的乾燥。所有足部感染中最常見,同時也是最嚴重的就是Tinea Pedis(Athelete’s Foot)足癬(香港腳),感染的範圍甚廣,從籃球員到足球員甚至是游泳選手都是高感染群。其病因包括腳被包覆在密不通風的鞋中,並且大量流汗以致黴菌產生滋生,甚至到接觸過患者接觸過的池水也都將會是傳播的媒介。臨床醫師建議抗黴菌軟膏的使用,即能快速且有效地減緩患者的病情。另外預防工作更是不能少,除了出入公共衛浴場所穿著拖鞋,及盡量著透氣的襪子之外,更可以用一些市面上可以保持足部清爽的粉末都是不錯的選擇。由於運動員相關的感染,往往會藉著病源傳播進而影響到全體隊員的健康。所以在日常生活時,即應養成注意個人衛生,避免與他人共用裝備,時時保持清潔舒爽,相信多一份用心,照顧自己也可體貼別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