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護理

立法院厚生會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長期照顧推動委員會成立大會暨2025年第一次專家會議

立法院厚生會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長期照顧推動委員會成立大會暨2025年第一次專家會議#居家護理

我國於今(114)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人口快速老化趨勢,長期照顧政策的持續推進刻不容緩。從長照1.0、2.0,到近期衛生福利部報行政院的「長照3.0規劃」,政策逐步擴大,無論是資源布建、服務對象、提升量能與品質等,均持續滾動修正與精進。立法院厚生會蘇巧慧會長有感於長期照顧政策之重要性與涉及面向之多元性,爰邀請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吳玉琴理事長擔任主任委員,並召集相關領域專家和學者,共同籌組「長期照顧推動委員會」,盼為長期照顧政策的現況與發展給予建言,促使長期照顧政策持續進步。 立法院厚生會蘇巧慧會長致詞時表示,2017年至今長照預算從50億提升到900億,服務人數比起2017年長照2.0上路時更是成長8.4倍,顯見人口老化趨勢下長照服務的重要 而在轉型到長照3.0的這個時刻,盼透過立法院厚生會這個實務與政策匯聚的平台,協助政府在決策前能更有效率地收集各界聲音與建議,藉以完善長期照顧政策,讓在台灣生活的每個人都更加幸福。 立法院厚生會陳菁徽副會長提及,身為三明治世代,對於長照3.0政策相當期待,但也提出對於住宿型機構不足、現行收費規範恐對於經營者缺乏誘因等憂慮,並盼未來醫院銜接到社區的出院整合能更加順暢,並強化社區夜間照顧量能。立法院厚生會王正旭秘書長則強調,長期照顧推動委員會的成立相當重要,長期照顧是利他也利己的重要議題,定將共同參與和協助。 吳玉琴主任委員引言時指出,立法院厚生會一直是民間和政府溝通的重要平台,今日成立大會的三個討論提綱:1)如何強化預防延緩失能縮短不健康餘命、2)醫療與長照之社區整合照顧應如何強化,3)長照體系資源布建之建議,涉及面向多元,後續將再各別召開相關討論,期待透過本委員會,讓長照3.0更完整,讓民眾得到更好的照顧。 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涂心寧理事長指出,居家服務支撐長照2.0服務量能的六成,長照2.0至今八年未調整給支付基準,恐不利於未來發展,因此建議長照3.0應適度檢討人力政策和既有相關給支付制度,並發展完善評鑑機制。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陳景寧秘書長認為,以現行所了解的長照3.0規劃,係比過往更看見家庭照顧者的需求,值得肯定,但仍建議強化社區的夜間相關服務、將住宿式機構納入長照給付項目、跨部會協調相關政策等,希望協助家庭照顧者達到「照顧不離職、照顧不變窮與照顧有喘息」的三大願景。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陳英詔理事長分享日本經驗,日本的在宅療養支援診所的給付並非僅靠醫療保險支應,在醫療與長照銜接與整合的狀況下,關於長照的部分,係由介護保險支應。 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曾勤媛理事長,對於長照3.0規劃醫院PAC與長照服務銜接議題上,建議應強化既有的CD02(居家護理指導與諮詢)服務,並新增AA13(居家護理師照護評估)碼別,以利民眾從醫院返家後的社區與家庭長期照顧專業服務之鏈結順暢,讓社區在地的護理師發揮專業量能,並提升民眾社區與居家照顧品質。 台灣社區式長期照顧策略聯盟黎世宏理事長建議適切檢討給支付制度,並應盤點各類社區據點,進行適切分流,以及檢視小規模多機能機構的夜間住宿使用率偏低原因;也強調失智症團體家屋雖然需求高但布建低,建議應考量納入支付標準中。 長庚大學健康照護產業碩士學位學程林佩欣主任認為,現行ICOPE初評執行甚佳,但未必有複評也未必有後續相關轉介機制因應,爰對此建議研議補助篩檢異常值的一次性專業服務,提升長輩和專業服務的可近性。而對於醫療長照整合,肯定衛福部規劃社區中途之家,仍建議思考面向應涵蓋:收案標準如何放寬、如何將服務需求者釋出到社區,建立彈性轉銜制度與獎勵等;最後則提及PAC或可考慮結合商業保險之分享。 《ĀnkěCare創新照顧》高有智總編輯表示,預防延緩失能不只是在長照體系,更應跨部會地連結到完整的健康營造服務資源,例如: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營養、預防醫學等。醫照整合挑戰不小,如何透過長照3.0的規劃,改善既有PAC服務的不足,中介機構應有更完整的內涵展現外,也應檢討長照復能的成效,才能更有效地強化社區PAC。而就住宿機構議題,應同步思考人力規劃,以確保機構照顧的質與量。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陳雅美教授分享,目前國衛院研究結果呈現,據點的陪伴效益逐漸發酵,民眾願意接受把C據點作為第二個家,未來應思考如何讓據點也結合醫療健康資訊,發揮更大的效益。長照醫療整合議題,則建議在科技運用上更加精進,協助服務提供者們達到跨專業即時溝通的目標,進一步提供受服務者更完整的照顧。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陳節如理事長強調,社區PAC資源布建將會是醫院和社區鏈結完整的關鍵,並應採取「以人為本、以社區為基礎、以價值為導向」的方式進行,也指出長照應跨部會共同協調與整合,方能達到醫養合一的目標。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趙曉芳教授則建議,長照前端的預防延緩失能,建議盤點既有預防保健資源,避免重複或稀釋;醫照整合在醫療體系脆微的現況下,應審慎關注後續影響;近年數據分析結果呈現,長照體制照顧的人當中,失能等級逐漸變輕,應思考長照制度與資源是否對應到重度照顧需求者。 凡易集團盧允中執行長建議,長輩出院後建議能夠在社區採取積極的專業復能;此外,對於現行的齊頭式資源布建機制,企盼在長照3.0能有因地制宜的規劃,舉例而言,新北市與中南部縣市的各項營運成本即有相當差異。 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賴添福榮譽理事長認為,長照3.0應納入住宿型機構,才能使長照體系更加完備;人力資源如何開源節流,建議兼職可納入、專業授權思考放寬可行性,照顧模式也要調整彈性;最後針對智慧照顧,也表示既係為提升品質和效率,建議對現行系統登打障礙部分放寬採認。 台灣失智症協會徐文俊理事長也提醒,共融照顧並非只是物理上共同照顧,失智症照顧不易,故建議在長照3.0規劃的照顧場域中應強化失智症照顧的相關教育訓練,以提升相關實質照顧量能。 衛生福利部呂建德次長綜整回應時表示,長照2.0和長照3.0最大的差異在於「10分鐘照顧生活圈」、「出院準備」、「復能」與「智慧照顧」四大重點。承諾將研議新增AA13碼別,並就社區PAC當中的中介機構的內涵說明,涵蓋物理治療所、職能治療所、護理之家,以及地區醫院。針對小規模多機能照顧機構經營與服務提供,考量到經濟規模,將著手進行設施設備規範的檢討,盼建立台灣模式。而社區式服務,未來期待日照發展多樣性,在地據點更加普及,並建立分級和分類機制,例如陪伴型據點、照顧型據點,也結合國民健康署的營養和健康促進,藉由據點來執行預防延緩失能。最後對於住宿型機構短缺議題,會逐漸補足,但強調仍會關注品質,未來不排除透過評鑑機制把關,至於各縣市收費上限議題仍強調回歸地方政府權責。 蘇巧慧會長/召集人總結表示,透過吳玉琴主任委員所歸納的五大面向:1)健康促進、2)醫療與長照服務整合與社區PAC、3)長照產業人力資源、4)機構資源布建與品質提升,公私協力如何更有效率、5)強化家庭支持機制。後續,將針對各大面向蒐集更完整資訊後,再規劃逐一召開相關會議,屆時也將邀請更多關心的團體或專家與會,盼透過本委員會的持續討論,協助長照政策更完善,打造世代共融的高齡友善社會。

長照品質更進一步 居家護理把關安全

長照品質更進一步 居家護理把關安全#居家護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照護機制已在台灣相當普及,需長期臥床的患者也能獲得較好的照顧。臺南市政府藥事照護志工計畫已邁入第二年,對居家護理的個案提供健保體制外的藥事照護服務,屢屢聽到藥師們分享,臥床的個案能下床了;插鼻胃管的個案能自行吞嚥進食了;病情膠著的個案因調整藥物而獲得改善,當然個案與家屬的心情也因而得到慰藉,希望臺南市政府拋磚引玉,能讓政府重視藥事照護在長照體系不可或缺的角色。洪正妙藥師在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服務超過15年,5月份第一次陪同張美雲居家護理師到達郭婆婆家中,發現婆婆曾中風行動不便、腰椎骨退化性脊椎炎、重鬱症、心律不整、吞嚥困難以插鼻胃管餵食等多重疾病。去年看到擔任藥事照護志工的小隊長劉宇祥,分享台南市衛生局局長林聖哲說過到宅提供專業藥事照護理念就是:「我來照顧您家人,您來照顧我家人,彼此就近定期關懷對方家人。」,心中深受感動,今年就義無反顧加入為居家護理個案用藥安全把關的行列。郭婆婆因兒女遠門謀職無法照料,雇請阿娜負責照顧飲食起居,自從先生去年底往生,更是鬱鬱寡歡,服藥配合度差。洪藥師家訪時即協助整理藥盒及過效期藥品,照會醫師解決用藥問題,耐心教導外勞給予婆婆吞嚥訓練,並配合幫婆婆穴道按摩,於9月起郭婆婆不再插管餵食提升生活品質,照顧者協助嘗試下床活動,婆婆心扉開啟認同照護團隊用心良苦,配合至醫院復健理療,重新找到生命的希望。

好貼心!居家護理幫助家屬解決就醫問題

好貼心!居家護理幫助家屬解決就醫問題#居家護理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85歲的潘伯伯,中風病發後,因為吃東西容易嗆到因此開始插上鼻胃管,家人為了避免他拔掉鼻胃管,於是採取保護性約束,後因肺炎而反覆至成大斗六分院住院,為了減少潘伯伯遭受經常性抽痰的痛苦,在成大斗六分院居家醫療團隊跟家屬溝通後,建議做氣切造口,自此之後,潘伯伯的雙手不僅不再被約束,也可在家人的陪伴下在自家門口曬太陽與鄰居閒聊。另一位80歲的張女士,有高血壓、糖尿病及中風的病史,因吞嚥困難而插上鼻胃管,後來張女士時常尿液自解不完全,導致泌尿道反覆感染住院,加上長期臥床引起的壓瘡,因此成大斗六分院居家團隊的醫師及護理師會定期到家中訪視,並衛教看護使用清潔自我導尿管及定期評估尿滯留問題,經過此措施介入後,有效解決家屬的疑慮及就醫的問題。成大斗六分院張庭華居家護理師表示,為了提供雲林地區民眾更完善的醫療照護服務,成大斗六分院在民國95年成立居家護理,給予病人及家屬良好之持續性照護。服務對象包含全雲林縣民眾,只要有行動不便必須居家休養、又有特殊護理需求的患者,可以透過醫師轉介到居家照護,或經由電話連繫,由專業的護理師到家中提供連續性的照護,讓病人除了在家可以享受到與醫院一樣的醫療水準與品質外,同時並享有健保給付。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居家護理成立6年來,除獲病人及家屬的肯定讚許外,歷年來均獲得雲林縣衛生局「居家護理督考」評等優良的成績,去年更榮獲特優獎,全院上下備感榮譽,期許成為雲林地區居家護理典範。該院居家護理主要以家庭照護為中心,滿足家庭的健康需求為目標,持續提供的服務彷彿太陽般,照亮溫暖每個家庭成員的內心,讓他們對未來及治療都充滿希望與陽光。

長期照顧病人壓力大 請多給照顧者一點關懷與支持

長期照顧病人壓力大 請多給照顧者一點關懷與支持#居家護理

在現今台灣這個老年社會中,老年人口已達11%,有長期照顧需求的更是超過40萬,根據奇美醫學中心居家護理所針對其所照顧病人的分析,平均照顧年限為2.6年,照顧五年以上者達16%,有此可見,照顧者承受的壓力之大,時限之長。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居家護理所護理師黃麗娟表示,在當今的社會型態中,家庭照顧者是無給職工作,且受縛於家中的時間長,因此難以兼顧有給職工作,這些照顧者常會面臨照顧及經濟之雙重壓力。秉持著對照顧者的關懷,黃麗娟說明,在院方支持下,居家護理所除了協助案家運用公部門長照資源外,也可視情況使用院內社服部資源,更自96年開始陸續與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合作辦理家庭照顧者支持性關懷活動。以99年而言,居家護理所共計協助使用長照資源進行居家訪視401人次,院內社服資源訪視者385人次,其他各方資源293人次,提供給家屬專業及照顧上協助。黃麗娟說,在照顧者關懷行動中,99年就辦理減壓活動3場,關懷活動2場,參與者滿意度已達99.1%,且在收穫部份,認為參與活動時感受到工作人員及其他照顧者關心者佔59.6%,認為紓解壓力者46.8%,有學到照顧知識者30.3%,足見此類活動對照顧者之助益。有鑒於此,奇美醫學中心居家護理所將繼續於100年4月起推出一系列關懷活動(詳見http://www.chimei.org.tw/),除了邀約照顧者共同參與之外,也在長照服務法呼之欲出的時代,拋磚引玉,黃麗娟呼籲大家共同關懷照顧者,期待能減少照顧者壓力形成之人倫悲劇。延伸閱讀「案例」: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007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