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

今年A流恐「雙株夾擊」!當心開學季流感群聚風險升溫 流感常態化 鼻噴式流感疫苗「無痛」免挨針成「長效」新武器

今年A流恐「雙株夾擊」!當心開學季流感群聚風險升溫 流感常態化 鼻噴式流感疫苗「無痛」免挨針成「長效」新武器#無痛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8月,2025上半年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量已是兩年前同期的2倍,且夏季全國呼吸道病原體檢出資料中,流感病毒陽性佔比20%,顯示流感已常態化發展,防護措施不能只侷限在冬季。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立民教授分析,今年「殺傷力」較強的A型流感H3N2病毒株恐回歸與H1N1病毒株雙重流行,重症死亡風險恐加劇,疫苗預防是高風險族群的首要措施。國內今年首度引進鼻噴式流感疫苗,開放兒童及青少年自費接種,提供無痛、免挨針的新選擇,且具8至12個月的長效保護力,是防禦流感全年化的重要新武器,盼藉提升兒童與青少年族群的疫苗覆蓋率,強化全台抗流感的防護網。 H3N2病毒株若強勢回歸、A流病毒「雙株同行」恐再現 不容小覷!兒童流感併發腦炎及腦病變風險高於成人 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立民教授指出,根據現行全球病毒監控與台灣過去流感季趨勢,今年秋冬A型「雙病毒株共同流行」可能性不容忽視,黃立民推測,A(H1N1)pdm09應仍具重症主導性,而 H3N2 可能在逐漸開始流行,兩者夾擊將提升整體重症與死亡風險,尤其在免疫較弱的兒童青少年中更需警覺。 黃立民分享,流感併發症雖以肺炎最為常見,但兒童因流感產生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如腦炎、腦病變)的比例高於成人,且病程變化快速,容易被忽略。根據美國CDC最近一次流感季監測資料中,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流感死亡個案有13%為流感併發腦炎或腦病變(Influenza-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Encephalitis,IAE);近15個流感季監測更發現,其中又以2至11歲佔比最高。觀察兒少流感併發腦炎及腦病變死亡個案中,超過一半(54%)是沒有任何可能導致重症的風險因子的健康孩童。 圖/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立民教授分享,國外研究發現,實施鼻噴式流感疫苗校園接種計畫,不僅建立兒童青少年的「第一道防線」,更間接降低年長族群(50至70歲)因流感就醫的風險高達8成 。 兒少易染流感 開學群聚風險升溫 10月接種流感疫苗 力防校園社區連鎖傳播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政洵教授表示,今年全年度都有零星流感個案,春節後與夏季亦出現非典型高峰,截至2025年8月,全國流感併發重症累積案例已超過兩年前同時期2倍以上。由於兒童免疫系統較弱,遭受流感侵襲的風險是成人的5倍,且感染後重症或需住院的機率顯著高於成人。根據統計,未滿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流感住院者,有近7成(67%)未接種過流感疫苗,2成住院後需進一步至加護病房治療。邱政洵教授強調,兒童及青少年在家中傳播流感病毒的風險是成人的2倍,容易形成「家庭→社區→家庭」的連鎖傳播,進一步把病毒帶到老年人或慢性病者身邊,造成嚴重醫療負擔。邱政洵教授提醒,開學後群聚風險上升,秋冬流感病毒來襲,且今年有鼻噴式和針劑式疫苗選擇,家長應儘早向住家附近的醫療院所諮詢。 圖/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政洵教授表示,今年有鼻噴式和針劑式疫苗選擇,家長應儘早向住家附近的醫療院所諮詢 鼻噴式流感疫苗「長效」新武器 具8~12個月保護力抵禦流感全年化 「無痛」免挨針增加接種意願 三重免疫有效降低重症風險 今年10月開打流感疫苗,除了傳統注射型疫苗,更引進鼻噴式流感疫苗供2~17歲兒童青少年自費接種,是首款不需針劑注射的流感疫苗,有效解決因針刺帶來的不適、疼痛或焦慮及抗拒,也大幅提升兒童和青少年的接種意願,讓「免挨針」成為預防流感的新選擇。黃立民教授說明,鼻噴式流感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Live Attenuated Influenza Vaccine, LAIV),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都能全面防護,在噴入鼻腔時能誘發鼻腔黏膜抗體,在鼻腔建立第一道防線阻斷病毒入侵,在體內同時誘發鼻腔黏膜組織產生IgA抗體、透過血清IgG抗體的全身免疫、細胞免疫反應的活化,形成「三重免疫」機制對抗流感。 黃立民教授近一步解釋,流感疫苗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當年度預測的病毒株製成,每年略有不同,台灣近幾年主要以A型流感病毒為主。臨床報告顯示,無論是否猜中當年度流行的病毒株,鼻噴式流感疫苗相較針劑的不活化疫苗可發揮更廣泛的交叉保護力,提升5成以上的流感保護力,且保護效果長達 8~12 個月,是孩子抵禦流感全年化的新預防武器。鼻噴式流感疫苗雖剛引進台灣,但在歐美等國已行之有年,如英國政府建議針對2~17歲學童實施鼻噴式流感疫苗校園接種計畫,根據英國公費接種真實世界臨床數據證實,鼻噴式流感疫苗不僅有效預防感染,亦能降低兒童因流感住院風險逾6成。 鼻噴式流感疫苗顯著提升防疫覆蓋率 芬蘭接種率翻倍 從兒童青少年建立第一道防線 可降低長者因流感就醫的風險 黃立民教授分享,「接種方式友善度」與「疫苗安全性」是提高兒童青少年流感疫苗接種率的兩大關鍵,盼未來新增鼻噴式流感疫苗選項後,家長儘早向住家附近的醫療院所諮詢,有助兒童青少年防疫覆蓋率再提升。針對家長關注的疫苗安全性問題,黃立民強調,鼻噴式流感疫苗目前已於全球超過34個國家廣泛使用,累積大量臨床數據,證實具良好的安全性與保護成效。在芬蘭將鼻噴式流感疫苗納入接種選項後,兒童接種率增加近2倍;在法國則有高達8成的家長表示未來會傾向選擇鼻噴式流感疫苗。除了直接守護兒童青少年健康,鼻噴式流感疫苗也有助於社會整體防護。國外研究發現,實施鼻噴式流感疫苗校園接種計畫,不僅建立兒童青少年的「第一道防線」,更間接降低年長族群(50至70歲)因流感就醫的風險高達8成。透過提升兒少疫苗覆蓋率,不僅守護孩子健康,也為長者構築更堅固的群體免疫屏障,達到「兒童防疫即是全民防疫」目標。 圖/鼻噴式流感疫苗「長效」新武器 具8~12個月保護力抵禦流感全年化「無痛」免挨針增加接種意願 具三重免疫有效降低重症風險

近1/3患者怕痛!逃避大腸鏡檢查

近1/3患者怕痛!逃避大腸鏡檢查#無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食安、黑心油風暴、近來大腸癌新增人數節節上升,而大腸鏡是診斷大腸癌前病變與大腸癌的最好工具,但傳統上所有大腸鏡檢查幾乎都是在病患清醒的情況下進行,且根據資料顯示,有將近三分之一病患逃避檢查,大多是擔心大腸鏡檢查會引起相當程度的疼痛與不適感。 郭綜合醫院麻醉疼痛科曾嘉榮主任表示,大腸鏡檢查時,使用鎮靜麻醉可以減少病患焦慮、不安與疼痛,並使病患忘記檢查時痛楚,醫師操作少壓力、檢查順利,此即是所謂無痛大腸鏡檢查。根據院方統計,滿意度高達95%以上。無痛大腸鏡 麻醉費用須自費曾嘉榮主任也說,每次鎮靜麻醉過程中,麻醉專科醫師都會常規監測,血氧濃度、心電圖、血壓、呼吸程度、保持生命徵象穩定,呼吸順暢直到檢查結束。需注意的是,鎮靜麻醉雖然清醒和恢復得很快,但離院時仍不宜自行駕駛汽機車,最好還是有家人或朋友陪伴;同時,作完檢查後仍應充分休息,勿急著回到工作崗位。 雖然無痛大腸鏡檢查因非屬於醫療所必須,故健保並不給付,麻醉費用部分需由病人自行付擔費用。但整體來說,無痛大腸鏡可以讓受檢者克服種種生理、心理上的不適應,不會因為害怕照胃鏡、大腸鏡檢查而逃避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問題、提早治療,遠離大腸癌。  

他無痛血尿不在意 結果竟是癌症上身

他無痛血尿不在意 結果竟是癌症上身#無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沒有任何疼痛徵兆下,突然出現「血尿」症狀要當心。一名49歲的錢先生上廁所時,發現尿液後段出現鮮血,因沒有伴隨其他症狀,他也不以為意。經太太不斷催促才到泌尿科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他罹患多發性尿路上皮癌,經手術治療後已無大礙,目前持續追蹤中。血尿判隨腰痛 恐與結石有關阮綜合醫院泌尿科蔡秉儒醫師表示,門診病患中,以血尿、後腰痛最常見。而血尿併後腰劇烈的疼痛,可能是尿路結石症,透過尿液檢查和X光檢查,就能看到結石的大小和部位。在腎臟的結石,可藉由體外震波碎石術,將結石擊碎而排出體外。若是像個案一樣出現無痛性血尿,後腰疼痛也不激烈,則以泌尿道腫瘤最為常見。在膀胱的腫瘤,以移行上皮細胞癌為主,而在腎臟則以腎細胞癌及移形上皮癌較為的常見,這些癌症都必須接受手術治療,但是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失去一側的腎臟,或是腎臟的功能因此受到影響,造成慢性腎病變。當心!泌尿道癌症 抽煙是最大因素至於罹患泌尿道癌症的危險因子,曾經研究統計發現,抽煙是最大的危險因子,其次是化學染劑及一些致癌化學物的吸入,也容易造成,研究同時也發現慢性腎病變患者,發生泌尿道系統癌症的機率,多出常人 3~10倍之多。因此,蔡秉儒醫師提醒,若有危險因子的病患,當發現尿液顏色變紅色、暗紅色,甚至排尿的習慣改變,如解尿困難、頻尿等,更應該提高警覺,得趕緊到泌尿科或腎臟科的門診做檢查。總而言之,血尿是泌尿道疾病的警訊,不論是常見的尿路結石,或是泌尿道癌症,初期表現都是以血尿來表現,而慢性腎病變也和血尿以及泌尿系統結石、癌症密不可分。

男子無痛血尿 原來是13公分腎瘤作怪

男子無痛血尿 原來是13公分腎瘤作怪#無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名61歲的陳先生,出現無痛血尿超過2個月但他不甚在意,直到血塊造成尿滯留須住院治療,經檢查發現為左側腎臟巨大腫瘤13公分,為第三期腎細胞癌。醫師提醒,若出現無預警腰痛、血尿,小心是腎臟腫瘤引起,建議逾50歲的民眾可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腰痛血尿、體重減  腎臟癌前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科賴昱維醫師說,腎細胞癌好發在50到70歲之間,男女比大約是2:1,而有家族史、肥胖、糖尿病、吸菸都是高危險因子。且早期的腎細胞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一般只有10%的病人會出現血尿、腰痛、體重減輕及腹部腫塊等症狀;但病患因為上述的症狀就醫時,大多數是中末期,或可能已轉移到肺臟、骨骼、腦、肝臟等器官。然而,由於影像醫學的進步,經由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腎臟腫瘤的人數越來越多,據統計,6成的病患都是靠影像學檢查時意外發現腎臟腫塊。所以,賴昱維醫師也建議民眾要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有血尿症狀千萬別輕忽,一定要盡快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無痛血尿輕忽不得 恐是腎臟癌警訊

無痛血尿輕忽不得 恐是腎臟癌警訊#無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尿尿有血?看起來很恐怖,但是又不痛,該去看醫師呢?覺得麻煩不想去醫院,再拖下去可能就會因血塊造成排尿困難、腰痛,如果又摸到硬塊就危險了。醫師指出,因為腎臟癌引起的血尿,80%初期完全無痛感,如果病人已經有血尿、腹部腫塊、及腰痛症狀,則已經到晚期了!羅東博愛醫院泌尿腫瘤科莊恆彰醫師表示,早期腎臟癌治癒率極高,但因為無症狀,除非有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很難自我發現,血尿則是個非常好的「提醒」,雖然無痛感,民眾應該要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到醫院泌尿科去做詳盡的檢查。  腎臟癌術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八成以上。可是也有患者因為忽視血尿,直至問題嚴重才來就診,此時手術困難度增加,不容易切除乾淨,反而提高危險性。如果轉移的話,存活率僅剩一成以下。腎臟癌手術以腹腔鏡手術為主,開刀傷口小,手術時間也較短,減輕術後疼痛、縮短恢復期,民眾不須太過擔心。泌尿系統相關的癌症,大多是年紀越大越容易罹患,男性比例也高於女性,但偶有年紀僅二、三十歲的開刀患者,可見發病年齡並未有定數,莊恆彰醫師提醒,常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疑慮就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