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

防治腎臟病 定期驗血驗尿量血壓

防治腎臟病 定期驗血驗尿量血壓#糖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每年3月第二週的星期四為世界腎臟日,為呼籲民眾重視腎臟疾病的預防保健。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特結合台灣腎臟醫學會及成大醫院並邀請相關診所,將於3月17日舉辦活動,呼籲市民更重視腎臟照護。依據美國腎臟基金會的臨床照護指引指出,慢性腎臟病病患不管原發病因為何,罹患冠心病、腦血管、周邊血管和心衰竭等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都會比一般人高,因此所有的腎臟病病患都應該被視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應積極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控制好血壓、血糖、維持標準體重並戒菸。成大醫院腎臟科宋俊明醫師表示,以往都認為大台南區是全台灣尿毒症發生率最高的區域,但經由多年來政府及民間努力,大台南市尿毒症發生率已逐漸下降,在2006及2007年後,大台南市尿毒症發生率已低於台灣部份區域,顯示出大台南市慢性病腎病之防治成效。宋俊明呼籲,腎臟病防治不可懈怠,原則為「護腎33-預防3高,三檢不漏」,一般民眾應預防三高上身,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如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飲水)。40歲以上成年人應定期接受驗血、驗尿、量血壓三項檢查;定期服用藥物超過3個月者,更要嚴格遵守定期檢查,若發現有早期腎臟病,則應盡快就醫。

吃藥傷腎?糖尿病男不敢吃 病惡化三年後洗腎

吃藥傷腎?糖尿病男不敢吃 病惡化三年後洗腎#糖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65歲王先生患有糖尿病,因聽別人說西藥會傷腎,因此不敢遵照醫師處方好好服藥,吃藥的情況斷斷續續,非常不規則,糖化血色素高達9%(理想是控制在7%以下),後來被醫師發現已經有慢性腎臟病合併蛋白尿,才開始規律服藥,但腎臟功能受損已經造成,三年後開始洗腎。經過醫師說明:血糖本身會傷腎,正確用藥、妥善控制血糖,才能顧腎,王先生後悔不已,也用自己親身之痛,呼籲大家別再誤信傳言。依據國民健康局「96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慢性腎臟病發展至後期需要洗腎,100年健保門診透析治療花費達308億元,約佔健保總預算6%。另依據國民健康局於100年進行的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調查顯示,糖尿病人中有46.6%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其中更有四分之一已進入「末期腎臟病前期」;而臺灣腎臟醫學會透析登錄資料亦顯示,國人洗腎原發原因以糖尿病居第一位,佔43.2%。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強調,糖尿病控制不良是導致國人洗腎的主因之一,王先生的個案即是因為罹患糖尿病未能正確用藥,妥善治療,導致長期血糖過高,嚴重傷害腎臟,而走上洗腎之路,非常可惜。依據國民健康局於民國101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系統」電話訪問,只有3成的民眾回答按時吃藥可以「保護腎臟」,高達7成民眾缺乏正確觀念,甚至有5成4的民眾認為按時使用糖尿病及高血壓用藥會「傷害腎臟」。邱淑媞呼籲,血糖、血壓過高,會損害腎臟;服用偏方、草藥、來路不明藥品也會,但若是正確使用藥物,把血糖血壓控制到安全範圍,則有保護腎臟的效果。藥物有傷腎的也有顧腎,民眾要分清楚,很多病人誤以為使用三高藥物,會造成藥物的依賴性,甚至使腎功能受損,還跑去吃成份不明的草藥偏方,本末倒置。正確的作法,應積極配合醫療團隊,採取藥物、飲食、運動三管齊下的正規治療,將血糖、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才是顧腎之道。

腎病變若已有症狀出現 腎功能恐不再恢復

腎病變若已有症狀出現 腎功能恐不再恢復#糖尿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罹患糖尿病比得到高血壓還可怕?根據統計,因糖尿病腎病變而接受血液透析病人的三年死亡率,比因高血壓接受洗腎患者多出26%。阮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劉怡俊主任解釋,因為糖尿病引發腎病變的發生,通常沒有症狀。尤其是四十歲後才出現糖尿病的第二型病人,發病時不太明顯,且因為通常年紀比較大,常有其他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壓並存,很容易被忽略。劉怡俊指出,每年有許多人被診斷出末期腎臟病變,而糖尿病是引起此一疾病最常見的原因。病患通常在糖尿病發生後十五至二十年開始有腎病變症狀,而且大多會發展成末期腎病變,同時因為糖尿病會伴隨如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心血管疾病等等,糖尿病引起末期腎病變的病人,其癒後比非糖尿引起的病人還差。劉怡俊表示,我們的腎臟就像特殊的下水道系統,有無數的小管線連接著許多過濾器,這些小管線就是我們腎臟內的小血管,過濾器就是我們的腎絲球,而糖尿病腎病變主要就是發生在腎絲球部份。腎絲球發生病變,無法清理如尿素及肌酸酐類的身體中有害物質時,便會造成血中尿素氣、肌酸酐的上升,是腎功能明顯變壞的指標。劉怡俊指出,臨床症狀大約要到腎功能減退至25%以下才會表現出來,但此時腎功能已經是持續惡化,不再恢復。糖尿病患者若有家族史,或本身有高血壓,更會加速糖尿病腎病變的產生。劉怡俊提醒,高血壓與糖尿病腎病變互有因果關係。一方面糖尿病患若合併高血壓,容易導致腎病變,而當腎功能變壞時,會反過頭更提升血壓,形成惡性循環。因此糖尿病患應經常注意血壓,只要有輕微的高血壓,就應及早治療。劉怡俊呼籲,要預防糖尿病腎病變,首要需維持正常血壓,其次是飲食蛋白限制每天每公斤體重0.8至1.0克,第三是嚴格控制血糖,其他如戒菸、減肥、適度規則的有氧運動,同時不要使用止痛藥,並避免腎毒性藥物使用,如顯影劑、抗生素。(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三月刊)

醫訊/糖尿病患如何預防併發肺炎

醫訊/糖尿病患如何預防併發肺炎#糖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常與心血管疾病很有關係,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早期就偵測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另外,做好糖尿病的飲食控制、體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也要預防其他併發症,如肺炎,其可使原來的病情加重,血糖可能出現較大的波動,血糖升高會加重肺炎,造成惡性循環。現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有一場「健康講座」,當天主題為「糖尿病患慎防併發肺炎重症」,邀請台大醫院兼任內科暨心臟科主治醫師、芯悅診所院長蔡忠文醫師主講;歡迎民眾、病友前往欣賞。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健康講座時間:102年3月2日(六)下午14:00~16:00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台北信義路5段1號)102廳洽詢:0800-060-080轉8989

視網膜病變當老花 六旬男險失明

視網膜病變當老花 六旬男險失明#糖尿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61歲的張爸爸以計程車為業,已服藥控制糖尿病十多年時間。女兒因為糖尿病,一眼已看不見,她一個禮拜洗腎三次,無法工作,女兒及孫女都需要張爸爸的收入以維持開銷。但近半年來,張爸爸發現自己視力越來越模糊,開車時發現紅綠燈圓形變成了橢圓形,看號誌燈甚至前方車牌號碼時,數字都拉長,晚上視力模糊、退步,很怕找錯錢給乘客,張爸爸為此感到相當困擾,也漸漸不敢在夜間開車。原先張爸爸以為只是老花眼,一次偶然機會至眼科檢查,這才發現原來雙眼皆已發生視網膜病變,有了黃斑部水腫的問題。這讓張爸爸開始擔心,如果有一天視力消失,自己的女兒、孫女該由誰來照顧。經由醫師建議,張爸爸接受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病情才有了改善,張爸爸不用再瞇著眼睛看東西,視野也變亮了,從眼底攝影的追蹤結果,黃斑部水腫也已有明顯消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部醫師林人傑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視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視網膜上的血管產生病變會引起血液滲出,造成黃斑部水腫,組織缺血缺氧,促使新生血管形成,甚而破裂造成眼球內出血,嚴重更會失明。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杜思德也指出,台灣失明的民眾中,有3成是糖尿病所引起。張爸爸表示,過去他以為眼睛不好只是糖尿病的後遺症,透過醫師的檢查及說明才知道,這是可能會導致失明的嚴重併發症。他呼籲其他糖尿病友一定要做定期檢查,若眼睛有任何異狀也要馬上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千萬不能小看糖尿病所引起的視力問題。(圖:醫療機構提供)

男子放糖尿病不管 吃補吃到差點瞎眼!

男子放糖尿病不管 吃補吃到差點瞎眼!#糖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吃補竟然吃到近視度數暴增?!振興醫院日前收治一名三十歲男子,因罹患糖尿病,但卻自認年紀還輕,糖尿病屬於小事情,所以平時沒按時吃藥控制,下班時又喜愛約同事相伴大啖薑母鴨羊肉爐,導致忽然有一天,眼前霧茫茫,到院之後,經醫師檢查,近視度數忽然暴增,進一步檢查之後發現血糖值也飆升,被診斷為因糖尿病使得水晶體水腫、膨脹而導致近視加深,他才驚覺大事不妙!收治患者的振興醫院眼科部醫師許粹剛說,還好男子視網膜沒有病變,除請他規則服藥,平時也應控制飲食,約一個月後,男子血糖值恢復正常,近視也回復為兩百度。而許粹剛也提醒,不管年紀大小,只要有肥胖、三高症狀或罹患糖尿病,即應就醫並定期監測血糖,別因為自認身體健勇,而忽略身上的疾病。

面對糖尿病 飲食習慣是重點

面對糖尿病 飲食習慣是重點#糖尿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60歲的盧先生在退休前夕發現罹患糖尿病,需要長期控制血糖的挑戰。他遵醫囑服藥治療外,也聽從新北市衛生所糖尿病輔導員的建議,參加控糖班及病友團體活動,學到了糖尿病的照護知識。尤其是營養課程,以往不知道「飲食方面還有那麼多的學問」,身為外食人口的他,也確實做到飲食及血糖紀錄,並讓營養師檢查是否正確,一個月後病情改善,且控制良好迄今已5年,曾被推舉為病友團體會長,現覺得仍須努力學習及瞭解,並呼籲病友們注意合適的飲食攝取份量應諮詢營養師討論。依據衛生署公布,100年新北市主要十大死因中,糖尿病位居第4位,死亡人數1,264人,相較於99年的1,152人,增加112人;另據健保局資料,統計新北市100年底糖尿病用藥之病人數達156,331人,相較於99年的145,459人增加10,872人,日益增多,且以中老年人居多,伴隨的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率亦隨之上升,不容忽視。對於糖尿病人而言,血糖的控制是從飲食、運動及藥物三方面執行,其中飲食控制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石,不論病情的輕重,治療上都需要搭配飲食控制。營養師呼籲病友們要注意外食的技巧,包含熟悉食物的分類和份量、用餐時儘量選擇低油和清淡的食物如、少吃含油量高的食物、儘量避免糖漬、糖醋、蜜汁等菜餚及甜點、多選用蔬菜以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用內容物不清楚或製作方法不明確之食物、儘量少吃含大量太白粉及油脂、注意減少沙拉醬的攝取量、儘量以白開水及茶或代醣類飲料代替含糖果汁及飲料、飲酒勿過量,且避免空腹喝酒而導致低血糖發生。此外,包括體重控制、運動、正確服藥、自我血糖監測,以及定期檢查均是糖尿病良好控制需要的全方位配套,且不可任意停藥,迷信偏方,有身體不舒服要及早就醫,才能把握治療的時機。(圖片: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醫訊/肥胖症與糖尿病治療新進展

醫訊/肥胖症與糖尿病治療新進展#糖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體重過重或肥胖者,罹患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都比健康體重者要多,所以做好體重控制,比較可以擺脫慢性疾病帶來的威脅。所以,中國醫大醫院台北分院將舉辦「肥胖症與糖尿病治療新進展」。邀請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國陽主講。該單位歡迎病友及家屬、民眾參與。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布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確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 名稱:肥胖症與糖尿病治療新進展時間:101年12月27日(四)下午19:00~20:00地點:中國醫大醫院台北分院 1樓大廳衛教區(台北內湖路2段360號)洽詢:02-2791-9696轉100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