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

看病插卡報到 東基門診很「E」asy

看病插卡報到 東基門診很「E」asy#看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1診間、2插卡、3確認」台東基督教醫院特別舉辦「123插卡真簡單」插卡式門診報到系統啟用活動,由台東基督教醫院副院長馬堅毅示範,如何插卡使用這套率花東地區之先的便捷服務。有別於以往「投遞式」門診報到,現在病患只要按照三步驟,輕鬆就完成門診報到手續。之前到診間看病,病患必須先將健保卡投進診間的投遞箱內,等到叫到自己的名字才敢確信。23日啟用「插卡式」門診報到系統後,門診報到就更容「E」了。馬堅毅指出,「插卡式」門診報到系統於2012年7月著手規劃,感謝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軟體,台東基督教醫院再內化而完成。他說在診間看診的時候,最怕碰到的狀況是病人走錯診間、有人敲門進來、病人丟錯單子,現在有了這套系統,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了;而且對民眾來講,只要插上健保卡,報到的狀況可以呈現得很清楚。與投遞式門診報到相比,東基醫院資訊室主任吳直融表示,「插卡式」門診報到系統的優點,包括健保卡都在病患手眼可及的範圍;健保卡較不易遺失;若投遞箱裡同時有兩張健保卡,較容易以分辨誰先誰後,減少報到順序糾紛;病患可直接在電腦螢幕上得知是否報到成功,不需洽詢跟診人員;不會投錯診間;當診次預約兩診以上的病患,可到不同診間完成兩診的報到手續。吳直融提醒民眾,插卡後一定要注意看一看電腦螢幕顯示的訊息,這樣才能確認是否已經完成報到手續。長輩若看不懂文字,可以看符號,不要緊張,而且穿著綠色背心的東基志工會即時提供協助。東基門診護理長洪菁菁特別呼籲,請看診民眾一進入診間,要即時拿出健保卡交付跟診人員,以利讀卡作業,這樣也才可以節省民眾的等候時間。而東基醫院啟用「插卡式」門診報到系統後,緊接著APP掛號系統也將於今年三月上線!(圖片來源: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小心別被騙! 看病前先「看醫生」

小心別被騙! 看病前先「看醫生」#看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請問診所廣告寫眼科,結果看完醫生後發現醫生並不是眼科專科的醫師,這樣合理嗎? 」、「廣告招牌上寫治感冒、過敏、腸胃問題、眼睛疾病、一般常見疾病,看這麼多種科,可是診所裡面只有1位醫師耶,這樣會不會是假的?」新北市衛生局指出,近來常接獲民眾來電洽詢有關醫療機構刊登診療科別之疑慮。按照醫療法第85條規定:「醫療廣告,其內容以下列事項為限:1.醫療機構之名稱、開業執照字號、地址、電話及交通路線。2.醫師之姓名、性別、學歷、經歷及其醫師、專科醫師證書字號。3.全民健康保險及其他非商業性保險之特約醫院、診所字樣。4.診療科別及診療時間。5.開業、歇業、停業、復業、遷移及其年、月、日。6.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容許登載或播放事項。」。其中針對醫療廣告可刊登診療科別,首要條件需符合執業登記該醫療機構醫師登記之專科科別。另外,新北市衛生局亦有查獲醫療廣告內刊載「腸胃專科」,並未符合現行衛生署核准的西醫師專科科別項目,依據「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第3條規定西醫師專科科別項目分別為:「一、家庭醫學科。二、內科。三、外科。四、兒科。五、婦產科。六、骨科。七、神經外科。八、泌尿科。九、耳鼻喉科。十、眼科。十一、皮膚科。十二、神經科。十三、精神科。十四、復健科。十五、麻醉科。十六、放射診斷科。十七、放射腫瘤科。十八、解剖病理科。十九、臨床病理科。二十、核子醫學科。二十一、急診醫學科。二十二、職業醫學科。二十三、整形外科。」請民眾在就醫時睜大眼睛、保護自身的就醫權利。

求診「針」恐怖 發燒打針竟休克

求診「針」恐怖 發燒打針竟休克#看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日前有醫療人員將原本應以肌肉注射的藥品,以靜脈注射方式給藥,導致患者發生過敏性休克的藥害案例發生。食品藥物管理局近期發函提醒醫療人員,使用該藥品注射劑型時,務必按照仿單刊載之適應症及注射方式。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是常見導致藥害發生可疑藥品種類,尤以注射劑型風險更高,呼籲民眾應避免為了迅速退燒或止痛而要求醫師打針。一名患有氣喘的30歲青年因為發燒及喉嚨痛到診所就醫,為求快速緩解症狀而要求打針,醫師處方以注射方式給藥,沒想到約15分鐘後,患者突然氣喘發作,並出現呼吸困難、血氧下降、意識模糊等過敏性休克的症狀,緊急送醫急救後,還好保住一命。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針劑藥品注射至靜脈或肌肉血管後,會在短時間內進入循環系統,隨著血液流經心臟、肝臟等全身器官,因此相較於口服藥品必須先經過消化道,注射劑型產生不良反應的風險較高,而靜脈注射的藥效作用又比肌肉注射更快,使用上必須更加小心。用藥務必遵照衛生署核准藥品仿單所載之「用法用量」來使用,對於過敏、支氣管氣喘患者、消化性潰瘍、肝臟障礙、心機能不全、血液障礙等患者,更須謹慎投予。台灣歷年來曾發生多起注射藥品後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通報案例,為避免嚴重藥害發生,在患者可以口服情況下,醫師應儘量避免使用注射劑型,且不宜作為「退燒」用途。此外,注射後應留置病患觀察至少30分鐘,醫療院所也應備妥相關急救藥品及設備。針對部分民眾誤以為打針比吃藥有效,常要求醫師打針,藥害救濟基金會也呼籲民眾應改變觀念,打針必須承擔較高風險,民眾應儘量選擇以口服藥物治療。

逛醫院誰之過?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逛醫院誰之過?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看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到了醫院常看見許多老人家及民眾等候,但生病的人真的這麼多嗎?病人逛醫院的醫療相關消息報導,所報信息中會給讀者一個觀念,就是這都是病人沒事做,所以喜歡逛醫院看醫師,難道這是病人的問題?醫療體系都沒有責任嗎?,那到底病人逛醫師及逛醫院是什麼原因呢?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盧豐華認為,這種現象民眾跟醫生都有責任,應加強的是醫生的教育訓練及民眾的衛生教育。民眾有身體不舒服要坐到醫師診間看病的過程,一般而言需要經過1.不舒服先休息一下或先依過去經驗服用身邊存留的常備藥品。2.若處理的結果效果不佳時,才會想到要找醫師幫忙診治。3.去看醫師之前,會先想好自己身體有哪些地方有不舒服,這些不舒服中哪些是較為嚴重或擔心的。4.同時也會猜想那項不舒服可能是何種的疾病。5.這些不舒服症狀的可能疾病中,哪一種是最急迫或嚴重。6.就依想到比較擔心的疾病,去思考要找哪一科醫師及到哪一家醫療院所。7.經由各種管道探知所找的醫師及他所服務的醫療院所。8.利用各方法或到現場掛到該期待醫師的門診。9.先向公司機關請假而前來看診。這過程其實是不容易、有點複雜且耗時,甚至可能花許多錢,因為要花交通費用及損失全勤獎金等,有時還需要有家屬陪伴等,因此只是因為有空閒時間,就想往醫院跑,這其實是過於單純的看法。民眾會逛醫師及逛醫院,除有嚴重生理疾病如癌症或慢性疾病末期外,大都是因為患有精神相關疾病為主,這些疾病的特徵是病人會有全身多重不舒服,去求醫的過程當中,病人及其家屬都會很想要將疾病治好,醫師也很認真去為病人排除他們所擔心的疾病。由於病人會自行挑選所要看之自認為重要或主要的疾病,因此看診時經常只有表達想講的主要症狀,即使醫師認真的詢問還有沒有其他症狀時常會說沒有了,或回答這個症狀已經很不舒服或很嚴重。醫師則會很仔細問民眾所講症狀的細節並詢問病史,且會站在病人角度幫忙安排要排除病人擔心的疾病之相關檢查。若證明有該疾病時,就開始相關治療;但若檢查正常,則在說明檢查結果後不再約回診、給予精神鎮定用藥或建議轉診其他科別,也就會造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而無法看到及治療病人疾病的全貌。由於病人所患的是精神相關疾病,因此檢查結果雖然有時會有一些輕微的異常,但大都是正常,且身體的症狀雖經過醫師解釋並請病人放心,但病人的不舒服仍在,故同一症狀還會去看同樣科別的其他醫師,而那醫師可能是在其他醫院。此外,也因身體有多重的不舒服,故每一個不舒服都可能會聯想到一個不放心的疾病,盧豐華表示,當民眾聽親友同事或看到報章雜誌報導罹患某一疾病時,例如頭痛擔心腦長瘤、頸部痠痛就擔心是血液循環不佳或將中風、疲倦就擔心肝臟不好或下背痛就擔心腎臟不好等,因此會就每一個症狀到處求醫,去證實或排除所擔心的疾病,而造成逛醫師及逛醫院的現象。若醫師對於精神相關疾病有更好的診斷與治療知識與技巧,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看診方式,避免只幫忙證明沒有他擔心的疾病,而會於看診時引導病人說出所有症狀而做出正確診斷及處置,就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看診及檢查,可替健保局省下許多醫療支出,也可為病人及家屬省下許多看診的時間及金錢花費,甚至精神上煎熬,因為每次檢查要等檢查時間、要忍受檢查不適且須等待可能有異常檢查結果的擔心等,這就需由醫師在職教育及病人衛生教育著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