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

母嬰親善服務 協助媽咪們哺餵母乳

母嬰親善服務 協助媽咪們哺餵母乳#奶粉

台東基督教醫院致力母嬰親善服務,以提供完整的支持系統,協助媽媽哺餵母乳、讓寶寶獲得最好的食物──母乳,去年底通過國民健康局的「母嬰親善」認證,成為母嬰親善醫院。以2007年和2008年的統計數字相較,產後純母哺率從30.67%提昇到43.62%,今後東基將再接再厲,繼續提昇母乳哺餵率。 母嬰親善醫院是1991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發起的全球運動,目的是希望媽媽能回歸哺餵母乳,給寶寶一個好的開始。東基產兒照護團隊提供孕婦產前、產中、產後的連貫性服務,包括:4D立體超音波、定期衛教講座、LDR(樂得兒)產房、母嬰同室、產後居家訪視等,照顧媽媽寶寶的身心靈健康,也積極推廣並協助媽媽哺餵母乳。徐文成及梁華英兩位婦產科醫師、黎璧賢及樂俊仁兩位小兒科醫師,以及他們帶領的產兒科病房、門診組成了東基產兒科照護團隊。去年十月加入產兒照護團隊的梁華英醫師,具有美國耶魯大學人類遺傳學研究、國立陽明醫學院兼任副教授的資歷,以親切的問診風格贏得民眾的肯定與好評。再者,婦產科門診也設置「產科個案管理師」提供孕婦個人化、專業化的服務。為了提供更準確的產前診斷,以及提供準媽媽準爸爸直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寶寶的模樣,東基去年度添置4D立體超音波掃瞄儀,這是台東第一家使用4D為孕婦產檢的醫療院所。它不但能呈現傳統的3D立體靜態影像,還能以高速掃瞄,呈現即時的胎兒動態影像,而且具有超越一般超音波的解析度及空間感,使婦產科醫生更能精準的觀察胎兒在子宮內的成長與發育。只要是妊娠廿~廿八週孕婦,掛婦產科門診,經醫師初步檢查後開立檢查單,由產科個管師安排檢查時間即可。定期衛教講座方面,「Daddy, Mommy先修班」針對孕婦、嬰兒相關話題提供準爸爸準媽媽系列學習課程,例如:妊娠期間常見不適及症狀處理、剖腹產與自然產介紹、生產減痛舒緩運動──拉梅茲呼吸法及生產球、哺乳姿勢指導及寶寶含乳技巧、為您的寶貝沐浴及臍帶護理、嬰幼兒常見呼吸道及皮膚問題、等。「哺餵母乳分享會」則與民間團體「祕密花園」合作,成立哺乳支持團隊,並舉辦哺餵母乳座談會。LDR「樂得兒」產房則是提供產婦人性化的服務。從陣痛(Labor)至醫院待產開始,到生產(Delivery)、恢復期(Recovery),都在同一個房間、同一張床上度過,讓產婦覺得好像在家中生產一樣。「在東基生產很好,很有安全感,而且先生可以在旁邊陪伴我。」曾在東基LDR病房生下一名小壯丁的張太太高興的分享著。還有,鼓勵並協助母嬰同室,例如:產後,護理人員會即刻把寶寶送至媽媽身旁,即協助母親在產台上擁抱嬰兒,讓媽媽與寶寶有第一次的肌膚接觸,促進嬰兒情緒及體溫保持穩定,藉此觀察嬰兒尋乳反應並建立親子關係。出院前,醫護人員會再教導如何在家及上班後持續哺乳,包含如何以手或是吸乳器擠乳與如何貯存母乳;並提供出院後的免費諮詢。過去在醫院常見奶粉廠商進出病房推銷,自推動母嬰親善後,這樣的活動已被禁絕,目的就是希望母親親自哺餵母乳。產後居家訪視是東基的另一項貼心服務。做過月子的女人都知道,做月子時既要照顧新生兒、又要調理產後身體的不適,還得面對一堆接踵而至的各式問題。因此,特別針對剛出院返家的產婦提供延續性服務,由護理師深入家庭給予正確的育兒觀念,讓媽媽寶寶不用出門就能得到貼心的諮詢。訪視的對象有新手媽媽、青少年產婦、高齡產婦、外籍新娘、高危險妊娠或經電訪有需要者。一位新手媽媽經護理師傳授撇步並成功學會躺著哺餵母乳後,心情大為放鬆,她說:「這樣,我明天就可以放心的回南部娘家做月子了!」對嬰兒來說,「母乳」是最合適、天然,也是最珍貴的食品,雖然坊間各廠牌奶粉強調添加多種營養素,就是無法等同於母乳。母乳不但可提供足夠且均衡的營養素,對母親及嬰兒雙方,在精神及心理層面都有益處,還能增進寶寶的免疫能力。東基的產兒照護團隊,獲得政府「母嬰親善」的認證,與所有媽媽及家庭共同為下一代的健康打拼。台東基督教醫院相關院所導覽:http://www.uho.com.tw/search.asp?mod=hos&keyword=%A5x%AAF%B0%F2%B7%FE%B1%D0%C2%E5%B0%7C&page=1

餵寶寶喝母乳 10大秘訣

餵寶寶喝母乳 10大秘訣#奶粉

受到大陸「毒奶事件」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媽媽發現「天然的尚好」。母乳是寶寶最天然,最符合生理需要的食物,沒有任何一樣人工食物會比母乳更適合寶寶。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婦兒科吳淋禎護理長表示,很多媽媽都會擔心母乳的量沒有辦法應付寶寶的需求。其實,要增加奶水的分泌有10大秘訣,把握住10大秘訣,奶水一定會足夠。一、在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產檢及生產。像是有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認證核可的母嬰親善醫院,可提供一個順利哺餵母乳的環境。二、出生後儘早肌膚接觸。出生後的最初1-2小時是出生寶寶頭幾天最清醒的時刻,也是寶寶和媽媽產生銘記的最佳時機,此刻與媽媽肌膚接觸可以激發媽媽的母愛及奶水分泌。三、除了母乳還是母乳。健康足月的寶寶頭幾天的需求不多,即使是剛生產後的頭三天,媽媽的初乳就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了。四、不限時間且經常的哺乳。只要寶寶想吃就應該餵奶,產後經常且不限制時間的餵奶可以刺激奶水的分泌,也可以避免隨之而來的乳房腫脹。五、24小時親子同室。寶寶不但需要奶水,更需要父母陪伴所提供的溫暖及安全感,並減少寶寶院內感染的機會。六、確保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吃到奶水。寶寶在吸吮乳房時必須含住乳頭和大部份的乳暈,下巴貼緊乳房,如此才可以有效吸吮奶水。七、吸一邊乳房後,再餵另一邊。寶寶吸完一邊乳房,如果寶寶還要再吃,再給他吸另一邊的乳房。如此兩邊乳房都受到刺激,都可製造奶水。八、適時擠奶。擠奶除了可以緩解奶脹情形外,在寶寶與媽媽分開時也時維持奶水分泌的重要方法之一。九、確認寶寶吃得夠,不隨意添加其他食物。評估的最佳表徵為每天至少換6次以上顏色清澈,尿濕重重的尿布(初生前三天為每天1-3次);五到三週內的寶寶一天至少解三到四次的黃色大便,三週後可能大便次數變少。十、不要以寶寶的哭鬧、餵奶時間長短及頻率來論斷自己是否沒有足夠的奶水,而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吳淋禎護理長提醒,新生兒及寶寶只有三個最基本的需要:母親溫暖的懷抱、母乳、母親身旁的安全感,這是每個母親都做得到的。把握以上10大秘訣,每個媽媽都可以驕傲的說:我的寶寶喝母乳、天然的尚好!(資料參考: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貫穿過去與未來的健康好滋味

貫穿過去與未來的健康好滋味#奶粉

「毒奶風波」帶來全球恐慌,一夕之間,消費者驚覺遭波及的食品項目竟如此之廣;主食、零食、飲品……竟沒什麼食物可以安心吃下肚。我們享受文明進化帶來的便利生活,以往卻很少想到該付出什麼代價。早在大家警覺到溫室效應危機之前,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的現代人飲食型態所帶來的肥胖問題與各種文明病,便已敲醒了第一記警鐘。而當人們想藉活得自然、吃得健康來當成「樂活」的出發點時,這才發現:在世界每一個角落,人類都早已製造出「不健康」的環境。僅就乳品而言,無論是近來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或像1986年車諾比核變事件後的輻射牛奶,或是各類來自於環境的含氯污染物(如農藥、多氯聯苯、戴奧辛)的威脅,都不是戒慎恐懼的消費者端詳食品標示就能完全免除。過去傳統時代,在選購食品時,幾乎不用擔心不良添加物的問題,但曾幾何時,人們活得連吃得安心的基本保障也沒有?啜飲著香濃豆奶是許多民眾兒時的記憶,那股溢滿胸腹的暖流,貫穿了今日與過往,甚至還流向未來。豆奶以含有35%植物性蛋白質的黃豆為原料,本就有「綠色牛奶」的美稱,更富含早經實證具人體保健作用的異黃酮、卵磷脂等特殊成份。黃豆與豆奶的發源地都在中國,此後傳向朝鮮半島與日本。美國從1920年代開始推廣黃豆與黃豆製食品;1999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正式肯定黃豆植物性蛋白在降低心血管疾病機率上的益處。時至今日,豆奶等黃豆製食品,在心血管疾病、癌症、更年期症狀,甚至肥胖與體重過重等疾病上能起的防治作用,皆廣受全球研究且肯定。平日喜歡喝飲料的民眾不妨可以考慮用營養健康的豆奶作為諸多選擇之一。

告別毒奶恐慌 包裝豆漿喝出營養健康

告別毒奶恐慌 包裝豆漿喝出營養健康#奶粉

延燒全球的「毒奶事件」雖帶來恐慌與不安,但也未嘗不是國人重新檢視飲食習慣的契機。就拿我們生活周遭隨處可見,營養豐富、健康養生的豆漿來說,或許是消費者不能忽視的最佳選擇。明治維新時代,瘋狂吸收西洋文明的日本人才開始喝牛奶。而在物資缺乏的年代裡,台灣人甚至曾將奶粉視為珍貴的補品。美國對以長壽著稱的扶桑民族的飲食內容進行研究,認為日本人平均每日攝取70公克黃豆或黃豆製品,是心血管疾病,或大腸癌、攝護腺癌、乳癌等癌症罹患率遠低於美國人的主因。因此1986年美國飲食營養協會即建議以黃豆製品取代學校營養午餐中的肉類;1999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證明黃豆中富含的植物性蛋白質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到了2002年,已有75%的美國人在調查時表示明瞭這「神奇豆」(miracle bean)對身體的益處。科學依據是什麼呢?自1960年代開始,醫藥與營養學家開始認真分析黃豆的營養價值與養生功效;結果發現:黃豆中含35%的植物性蛋白質,幾乎是牛肉的兩倍,同時涵蓋所有動物性蛋白質所能提供的人體必需胺基酸。如果與牛奶比較,以黃豆製成的豆漿中,維生素B1,以及鉀、鐵等礦物質含量明顯高於牛奶。此外,豆漿總脂肪含量中有三分之二為植物性不飽和脂肪酸,不但不含膽固醇,更具有降低血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對乳糖不耐症基因缺陷者來說,牛奶喝再多有可能都等於白喝,而豆漿含的是寡糖,可被人體吸收。尤其婦女、兒童或缺鐵性貧血患者,更可藉由豆漿中鐵質而受益。至於想對抗肥胖或體重過重問題的人,也可以善用豆漿的特質。實驗證明:使用黃豆搭配低熱量飲食八週後,確有減少2.2%體重的效果;富含膳食纖維成份,可促腸胃蠕動並增加飽足感的豆漿,更廣為專科醫師與營養學家所推薦。而對於黃豆中富含的植物性蛋白質、異黃酮素等成份,對更年期或懷孕婦女的益處,也得到證實。豆漿是國人最習見的黃豆製食品,不但可當飲品,甚至可當主食。很多人曾因隨處可見、唾手可得而忽視它;或許毒奶風暴可讓我們重新認識,並重視豆漿這老祖先恩賜的真正價值。但一般坊間豆漿,由於消費者無法掌控品質、添加物或製作流程,因此,建議消費者也可就近在便利商店選擇標示健康食品認證,或標榜低糖、無糖的包裝豆漿,對健康更有保障。此外,標榜「高纖」的豆漿產品,除含有植物性蛋白質外,還添加了膳食纖維成份,可促進腸胃蠕動並增加飽足感;更不必擔心攝取過量糖份的問題。想施行可兼顧減重與健康的豆漿減肥法的朋友,不妨一試。

疑似食用三聚氰胺民眾 市醫就診篩檢結果通報

疑似食用三聚氰胺民眾 市醫就診篩檢結果通報#奶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接受疑似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及奶製品民眾門診就醫計畫,9月29日就診人數:泌尿科14人、小兒科13人;一歲以下幼兒腎臟病變篩檢人數2人。截至9月29日午夜12時止,累計就診人數:泌尿科374人、小兒科239人;一歲以下幼兒腎臟病變篩檢人數20人。診察結果為腎結石者,新增人數0人,累計人數16人,包括泌尿科14人、小兒科1人;一歲以下幼兒腎臟病變篩檢1人。有疑慮的民眾,可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8888(外縣市請撥02-2192-6068),由專人為您服務。

怕寶寶喝到毒奶粉?三歲以下嬰幼兒,免費超音波檢

怕寶寶喝到毒奶粉?三歲以下嬰幼兒,免費超音波檢#奶粉

毒奶粉事件持續發酵,民眾無不人心惶惶,擔心自己曾吃到黑心毒奶粉,影響健康。而三歲以下的幼兒因為食用乳製品的機會更高,讓家長們都非常緊張,最近幾天,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門診亦有許多擔心的家長前來洽詢醫師的專業建議,深怕寶寶也成為毒奶粉的受害者,對健康造成長遠影響。為此,光田綜合醫院於即日起至10月8日(三)止將提供台中縣地區三歲以下疑似食用過大陸奶製品的嬰幼兒免費腎臟超音波檢查,自提供該服務後,許多民眾便帶著小朋友前來接受檢查,所幸至目前為止,接受檢查的小朋友結果都很健康,看到檢查報告,家長們頓時鬆了一口氣。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周宇光醫師表示小孩子的腎小管較小,腎臟每單位時間的濾過率不若成人高,要將三聚氫胺代謝本來就比成人更花時間,而主要飲食又是以奶類為主,所以食用含有三聚氫胺的毒奶粉更容易於腎小管或腎盂結石,嚴重則造成腎功能受損、尿毒症或腎衰竭。建議家中嬰幼兒若疑似喝過含有三聚氫胺的奶粉,首先是停止食用該可疑奶粉,讓孩子多喝水促進代謝。而未滿7、8個月的嬰兒則建議換喝安全可靠的品牌即可,以免因開水喝太多,取代營養攝取而影響成長。光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王守玠主治醫師也指出,一般上國小以後的孩子,營養的攝取都改以米、麵食、蔬菜等其他食物為主,較不會受到三聚氫胺的影響,民眾如果擔心自己吃到含有三聚氫胺的食品,只要多喝開水促進代謝,同時避免憋尿狀況發生,就能降低結石的發生率,而常有尿道感染、吃止痛藥或患有高血壓等泌尿道結石的高危險群,也應增加水分的攝取。若要確定結石是否與攝取到三聚氫胺相關,可透過尿液檢驗和結石化驗來確認。而目前並無確切的資料或研究顯示三聚氫胺與癌症、腫瘤的發生相關,故民眾不須太過擔心。由於腎臟超音波檢查需要時間等候報告結果,醫院建議民眾選擇下午門診時間帶孩子前來。同時院方也將與沙鹿、大甲、清水、龍井衛生所合作,於各衛生所提供相同的嬰幼兒腎臟超音波檢查服務,方便民眾就近帶孩子前來檢查。符合下述三項條件的小寶寶,即日起到10月8日將可到光田綜合醫院沙鹿與大甲分院掛兒科門診,免費作腎臟超音波檢查:(1)設籍台中縣(2)三歲以下嬰幼兒(94年1月1日以後出生者)(3)疑似曾經食用大陸奶製品《 提供檢查服務時間》◎ 沙鹿院區:1.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兒科門診2.請病患至7號批掛窗口專屬辦理◎ 大甲院區:1.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五下午兒科門診(星期四除外)2.請病患至5號批掛窗口專屬辦理《 於各社區衛生所免費篩檢時間》沙鹿:9/30(二)13:00~15:00龍井:10/1(三)9:00~11:30清水:10/7(二)13:00~15:00大甲:10/8(三)13:00~15:00

擔心買到毒奶粉 衛生局免費替民眾檢驗

擔心買到毒奶粉 衛生局免費替民眾檢驗#奶粉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因應此次奶粉中三聚氰胺污染事件,維護民眾健康及嬰幼兒食用安全,消除民眾疑慮,自即日起一週內(97年9月19日至9月26日止,含週六、日),免費受理民眾申請奶粉中三聚氰胺檢驗,凡對家中購買食用的奶粉有疑慮者,均可提出申請。 日前因大陸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事件引起極大震撼,消費者對於所食用的奶粉製品也深感恐慌與不安,為維護及保障人民健康,該局檢驗室參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相關的檢驗方法,已開發完成奶粉中三聚氰胺檢測技術。基於關懷消費者食用衛生安全,該局自97年9月19日起至9月26日止,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受理民眾申請奶粉中三聚氰胺檢驗服務;本專案為方便上班族朋友,特別開放本週六及週日(9月20及21日)受理檢驗申請。檢測結果發現奶粉有添加三聚氰胺者,將立即由該局藥物食品管理處追蹤調查。 有意願申請本次奶粉中三聚氰胺免費檢驗專案之民眾,請攜帶下列相關文件及奶粉樣品,送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室(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路2段111號)。民眾送驗須知如下:(1)填寫送驗申請書,可直接至該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主題專區/檢驗資訊專區下載。(2)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並註明申請檢驗用。    (3)30元回郵掛號信封乙個(書明收件者姓名、電話、地址)。(4)送驗奶粉以販售形式包裝為主,為明確了解產品來源,請攜帶原罐或原盒包裝奶粉,無產品包裝或來源標示者恕不受理。 民眾如有相關檢驗問題與需求,請儘速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室聯絡(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路2段111號;電話:2828-0102 轉分機2109,行動電話:0968-907670、0968-907673;傳真:2825-0869),或撥打市民熱線1999。本次擴大為民檢驗服務專案,檢驗結果僅提供民眾參考,不得作為求償或其他商業用途;本專案不受理廠商申請,廠商或需要正式檢驗報告者,請自費向該局檢驗室或相關檢測機構申請。

擔心吃到毒奶粉 不妨多喝水

擔心吃到毒奶粉 不妨多喝水#奶粉

桃園縣一家乳品公司出售含「三聚氰胺」25公斤大包裝之「三鹿奶粉」60包,經臺北縣連夜追查結果,其中14包已供應給臺北市的14家糕餅業者或餐廳。為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已責令店家進行下架、暫停使用並配合進行回收動作。經調查結果業者共計進用23包,目前完成回收12包。根據店家表示,麵包店使用奶粉的主要用途是用來調製克林母、奶油餡料,作成克林母及奶酥麵包或是紅豆奶油餡餅等產品。臺北市衛生局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種用來製成美耐皿餐具的工業塑膠原料,根本不能吃。所幸目前調查結果顯示,疑似摻有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在臺灣僅做為食品加工原料,一般添加濃度只佔成品的2~3 %,民眾即使不小心吃到,對健康造成立即性危害的可能性也不高。據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醫師林杰樑表示因文獻記載,食品中只要添加1%的三聚氰胺,就能減少使用5%的蛋白質,甚至還能「騙」過專門用來檢驗蛋白質含量的《凱氏分析法》,才會被不肖業者當成「蛋白精」使用。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醫師林杰樑表示,人體並非完全無法代謝三聚氰胺,只是在代謝的過程中會造成尿液酸化、結晶,進而衍生腎結石甚至腎衰竭的風險。依據三聚氰胺以血漿測定或尿液排泄方式所得到之半衰期分別為2.7或3.0小時,顯示腎臟清除三聚氰胺物質的速率相當快(換算約是2.5毫升/分鐘)。林杰樑醫師建議,只要多喝水即可以排除三聚氰胺,並有助沖淡尿液酸度,減少腎結石及腎衰竭的風險,除了已有心臟、腎功能低下或水腫問題的人,不妨每天攝取八大杯約2000CC的水。依行政院衛生署表示臺灣進口的這一批並沒有流入嬰兒奶粉或直接沖泡用奶粉的市場,多是做成飲料、糕餅、由於該類產品使用奶粉的量多沒超過10%,除非一次吃或喝很多(例如:一瓶使用5%奶粉的200c.c.飲料,即使奶粉含有0.2%(按:美國FDA去年自寵物事件測得最高之量)三聚氰胺,也要喝上1,500瓶(按: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建議暫時訂定0.5 mg/kg bw/day作為三聚氰胺及其水解類似化合物之可容忍的每日攝取量(TDI)),才會引起作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及食品業者,應慎選合格原物料來源,必要時應將產品自主送驗,以維護食用安全及自身權益。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7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http://www.health.gov.t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