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

消化道出血,小心十二指腸潰瘍

消化道出血,小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

消化道出血是指從食道、胃、小腸到大腸的任何一個區域的粘膜破損而出血。方式大略可分為:口吐鮮血、解出深黑色的糞便(瀝青便)、解出帶有鮮紅色血的大便或是解出鮮血、潛伏性出血。吐血及瀝青便常代表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的出血。潰瘍處動脈或胃食道交界處出血,常以吐血表現。出血量不大則血與胃酸作用變成黑色,就成瀝青便或黑色便。若是紅色糞便甚至解出血塊,常常是由下消化道(空腸以下至直腸)出血,以痔瘡、大腸直腸癌或息肉出血較常見。至於潛伏性出血是指用肉眼看不到的出血,只有經由特殊的檢查才能發現的糞便潛血,可能是消化道潰瘍或腫瘤。另外服食藥物如鐵劑、鉍劑等後,解出灰黑色的糞便,會被誤以為是消化道出血,作免疫式糞便潛血檢查即可分辨,不用驚慌。臺北縣立醫院 葉文俊醫師指出胃腸道出血以上消化道較多,最常見的是十二指腸潰瘍,其他依次為胃糜爛性變化、胃潰瘍、食道或胃靜脈瘤、食道潰瘍、腫瘤、邊緣性潰瘍及血管病變等。此時,內視鏡是最佳的檢查及治療工具,可得知出血位置、原因及出血情形。下消化道出血常見的原因則依次是痔瘡、大腸癌、良性息肉、感染性腸炎、憩室炎,以及近年逐漸增多的發炎性慢性大腸炎等。最佳的檢查工具也是內視鏡(俗稱大腸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大腸直腸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常需用糞便潛血檢查才能發現,免疫式糞便潛血檢查專一性高,是篩檢的優良工具。而大腸、直腸癌位居十大死因第三名且百分之九十的患者都在50歲以上,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防癌協會建議,不論男女到了50歲就應該要做篩檢。96年度的研究發現,免疫式糞便潛血可得知不少局部惡性病變腺瘤(早期大腸直腸癌),及有惡性病變傾向的絨毛管腺瘤(大腸直腸息肉)。更證明了免疫式糞便潛血檢查是早期偵測大腸直腸癌症之好方法。消化道出血之預防在上消化道方面,首先是預防消化性潰瘍之復發。下消化道則建議不論男女到了50歲就應該做免疫式糞便潛血篩檢。

消化性潰瘍照顧手冊

消化性潰瘍照顧手冊#消化性潰瘍

台灣地區十二指腸潰瘍好發於20-40歲間的人,而胃潰瘍的好發年齡介於40-60歲。男性的好發率與女性相同(男:女=1:1) 。消化性潰瘍治療後仍有可能復發。【消化性潰瘍的成因】‧胃酸及胃泌素分泌過多:胃酸及胃泌素會侵蝕胃壁,引起潰瘍。‧胃黏膜血流供應不足,上皮更新能力不足。‧胃內有幽門螺旋桿菌存在,在人體胃腸道內產生毒素而傷害胃黏膜,可能是潰瘍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飲食習慣不良:暴飲暴食、無定食定量、咀嚼不夠、進食太快。‧不適當的食物: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藥物的刺激:有些藥物長期使用對胃黏膜會造成明顯的破壞。‧情緒及心理壓力:當一個人憂愁、憤怒、焦慮或悲傷時,會使胃黏 膜的血液循環不良,致使胃蠕動及胃液分泌減緩。‧抽煙及過度飲酒。‧遺傳因素、血型O型及有家族史。‧季節交替之際或寒冬時易復發。【消化性潰瘍的症狀】‧上腹部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飢餓時會痛,進食後疼痛減輕,胃潰瘍則在進食後半小時會引發上腹疼痛。‧發生出血時,會嘔吐咖啡色的東西或嘔鮮血。‧發生出血時,大便會變成黑色或柏油狀。【消化性潰瘍的合併症】‧出血:發生出血時病人會嘔血、嘔吐咖啡色物體或解黑色大便,嚴重時會心跳加快,冒冷汗,血壓下降,頭暈,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及昏倒休克,此時應立即就醫。‧胃穿孔:病人突然發生上腹部持續劇痛,此種劇痛常擴及下腹部,需要手術治療。‧幽門阻塞:因胃潰瘍處結疤而導致病人噁心、嘔吐、吐出消化不完全的食物,進食後上腹部會痛,需採手術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治療《飲食原則》‧定食定量,少量多餐:讓正餐之間有食物中和胃中的胃酸,避免使多餘的胃酸腐蝕胃黏膜。可選擇蘇打餅乾、三明治或牛奶。‧細嚼慢嚥:使食物能與胃液充份混合,便於消化吸收。‧避免刺激辛辣的食物:為減少潰瘍病人的黏膜再受傷害。‧應避免飲用酒類飲品、咖啡、濃茶及可樂。‧ 烹調時少用辣椒、胡椒、芥茉、咖哩、沙茶醬、生蒜。‧太甜的食物:因會刺激胃酸分泌,例如紅豆湯、綠豆湯。‧食用適量的脂肪:用以抑制胃酸分泌及胃腸蠕動,但油炸食品不宜食用。‧進餐時保持心情愉快,進食後要休息片刻。《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減低胃分泌物的酸度,防止胃或腸壁繼續受到侵蝕,從而幫助潰瘍的痊癒。遵照醫師處方按時服藥是治療的上策,不可自己改變服藥時間、減少藥量或停止服藥。‧制酸劑:能中和胃酸、減低疼痛及保護黏膜,例如胃乳片、胃乳液等。‧黏膜保護劑:可阻止胃酸及胃蛋白脢擴散到潰瘍黏膜區,在潰瘍處形成一層保護膜保護胃壁。‧組織胺拮抗劑:可減少胃壁細胞分泌胃酸,防止胃腸壁受到侵蝕。‧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可完全抑制胃酸的分泌。‧抗生素:可殺死胃中的幽門螺旋桿菌。(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 北醫內科醫師群 提供)

消化性潰瘍未必要開刀

消化性潰瘍未必要開刀#消化性潰瘍

隨着對於疾病暸解的增加,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也逐漸接受簡單、安全、低侵犯度的方式。過去數十年,潰瘍一直是腸胃內科治療及外科手術的大宗疾病。但隨着幽門桿菌的發現及治療該菌的觀念普及後,外科手術的重要性便快速的下降。日前只有針對急性大量出血的潰瘍、穿孔性潰瘍及潰瘍導致的變形阻塞才一定須要手術治療。一般而言,百分之九十的潰瘍是幽門桿菌所造成的;而終身產生潰瘍的機率約在百分之十。雖然男、女感染幽門桿菌的機率相同,但男性與女性潰瘍發生的比率卻為三比一。台灣幽門桿菌的盛行率約在百分之六十,而隨着年齡的上升比率有增加的趨勢,而潰瘍的發生率則為百分之零點七左右。目前對於幽門桿菌造成的潰瘍以药物殺菌可成功治療百分之九十的病患。因此,病患不再像早期一般必須接受胃切除手術。因為並非所有的潰瘍皆給幽門桿菌相關,對於桿菌檢驗陰性的病患,但須進一步找出導因,而其中又以服用止痛葯最常見,此外,仍須考慮有胃泌素瘤、克隆氏症、甚至胃癌的可能性。消化性潰瘍治療中外科手術的角色主要是防止潰瘍的復發、防止潰瘍造成的出血及穿孔、及切除變形及高度懷疑的癌變的組織。因此手術方式分為潰瘍的切除、阻斷神經以減少胃酸、及部份的胃切除。由於腹腔鏡的發展,現在的手術已從大大的傷口進步到只須三至五個一公分的切口便可進行。腹腔鏡手術除了可減低術後的疼痛不適、提早進食、縮短住院天數,更可減低如肺炎的肺部合併症及終身腸沾黏的危險。因此在2002年之後已被大多數的歐美國家視為潰瘍手術的首選。目前健保局針對穿孔性潰瘍的腹腔鏡手術己有給付,因此在接受手術前應主動詢問腹腔鏡的可行性方可免去大傷口的痛苦。目前由胃鏡確定診斷的潰瘍以葯物治療的成功率己高達百分之九十五;即使須要手術,也只有百分之一的病患須進行部份胃切除,其他的也只須要以阻斷神經的方式降低胃酸分泌即可,不必大張旗鼓地切除部份胃臟。醫療及葯物的進步不斷地在更新過去的治療方式,潰瘍治療的觀念改變正是最好的寫照。

消化性潰瘍治療有新法

消化性潰瘍治療有新法#消化性潰瘍

過去數十年,潰瘍一直是腸胃內科治療及外科手術的大宗疾病。但隨著幽門桿菌的發現及治療該菌的觀念普及後,外科手術的重要性便快速的下降。日前只有針對急性大量出血的潰瘍、穿孔性潰瘍及潰瘍導致的變形阻塞才一定須要手術治療。台灣幽門桿菌的盛行率約在百分之六十,而隨著年齡的上升比率有增加的趨勢,而潰瘍的發生率則為百分之零點七左右。目前對於幽門桿菌造成的潰瘍以藥物殺菌可成功治療百分之九十的病患。因此,病患不再像早期一般必須接受胃切除手術。因為並非所有的潰瘍皆給幽門桿菌相關,對於桿菌檢驗陰性的病患,但須進一步找出導因,而其中又以服用止痛葯最常見,此外,仍須考慮有胃泌素瘤、克隆氏症、甚至胃癌的可能性。王偉 醫師指出在消化性潰瘍治療中外科手術的角色主要是防止潰瘍的復發、防止潰瘍造成的出血及穿孔、及切除變形及高度懷疑的癌變的組織。因此手術方式分為潰瘍的切除、阻斷神經以減少胃酸、及部份的胃切除。消化性潰瘍穿孔常可以單純縫合穿孔後再接續內科藥物治療來處理。因此,傳統剖腹手術的大傷口對於單純的穿孔縫合似乎有些大而無當。腹腔鏡手術除了可減低術後的疼痛不適、提早進食、縮短住院天數,更可減低如肺炎的肺部合併症及終身腸沾黏的危險。腹腔鏡手術並非一體通用、它有其限制。目前健保局針對穿孔性潰瘍的腹腔鏡手術己有給付,因此在接受手術前應主動詢問腹腔鏡的可行性方可免去大傷口的痛苦。王偉 醫師表示,目前由胃鏡確定診斷的潰瘍以葯物治療的成功率己高達百分之九十五;即使須要手術,也只有百分之一的病患須進行部份胃切除,其他的也只須要以阻斷神經的方式降低胃酸分泌即可,不必大張旗鼓地切除部份胃臟。醫療及葯物的進步不斷地在更新過去的治療方式,潰瘍治療的觀念改變正是最好的寫照。

過多胃酸分泌,造成消化性潰瘍的主因

過多胃酸分泌,造成消化性潰瘍的主因#消化性潰瘍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 李兆人 醫師表示,造成消化性潰瘍的原因不外乎過多的胃酸分泌或胃幽門桿菌的感染。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如今已有相當有效的抗生素與制酸劑用來治療消化性潰瘍,以避免上述嚴重併發症的發生,使得這些外科緊急手術的執行率已大幅的降低。李兆人 醫師表示,儘管藥物的使用,仍有些難治性的消化性潰瘍困擾著一些患者,因為過多的胃酸分泌無法獲得良好的控制。因此,出血、穿孔、或阻塞正如同不定時炸彈般隨時威脅著這些患者。這時,外科減酸手術就可以為這些患者提供治療。這些減酸手術包括迷走神經阻斷術與選擇性迷走神經阻斷術 ,甚至胃竇切除術。這些手術過去都是以剖腹方式進行,雖然容易執行,但也造成術後疼痛難耐的傷口,而且剖腹傷口容易造成術後腸道沾黏的問題。腹腔鏡手術在腹部其他領域的發展已行之有年,隨著器械的改良與經驗技術的累積,如今已運用在上述各式胃部的手術。即使穿孔性潰瘍不幸發生造成腹膜炎,仍可使用腹腔鏡進行緊急修補手術。若是胃出口阻塞亦可使用腹腔鏡做胃竇切除術。小的傷口、較少疼痛、良好的腹腔內灌洗與引流管的置放,均可使患者早日康復,並將併發症降至最低。使患者能早日恢復家庭生活與日常工作,在當今繁忙的社會裡,這是一個值得推行的治療方式。腹腔鏡手術進行迷走神經阻斷、潰瘍穿孔修補或胃竇切除已成功地治療消化性潰瘍及其併發症,配合效果良好的藥物使用可以大大增加治療成功的機會。但手術後需定期追蹤以評估潰瘍復發之情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