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

樂閱讀/尼古丁對懷孕期及產後的影響

樂閱讀/尼古丁對懷孕期及產後的影響#尼古丁

就如同大多數藥物,孕婦吸菸(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尼古丁)會透過血液將尼古丁傳送給胎兒。有吸菸習慣的母親生下的嬰兒,尿液中的可替寧濃度幾乎與主動吸菸者一樣高。這些嬰兒出生一段時間後,體內的尼古丁濃度下降,尼古丁戒斷症狀也會隨之出現。孕婦吸菸也會把氰化物與一氧化碳傳給肚子裡的寶寶,這兩種化合物對發育中的胎兒非常不好。請記住,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身體組織所含的氧氣會因此大量減少。此外,尼古丁會使輸送血液給胎兒的血管收縮,進一步限制氧氣的供應。有吸菸習慣的母親所生下的嬰兒,體型比不吸菸的母親生下的嬰兒更小、更輕,頭圍也比較小。此外,懷孕期間吸菸也可能對嬰兒的大腦與心智功能產生長期(甚至永久)的影響,就跟喝酒一樣。一些研究已發現,懷孕期吸菸與孩子童年時期的語言、數學能力低落及過動症有關。母親在懷孕期吸菸,生下的孩子成年後對尼古丁上癮的可能性也較高。有趣的是,孩子嘗試吸菸的可能性並不受母親懷孕是否吸菸影響,但如果母親在懷孕時吸菸,孩子吸菸後染上菸癮的可能性就會顯著增加。這項發現暗示了影響個體嘗試吸菸的主要因素來自社會,但是上癮的傾向與生物學特性的關聯可能較為密切。嬰兒出生之後,大腦仍需經歷相當的發育,因此也應該避免讓嬰兒及幼童接觸二手菸。研究顯示,母親若有吸菸習慣,嬰兒出現猝死症的風險也會增加,這可能是環境中的香菸煙霧所致,也可能是寶寶在出生前就因母體吸菸而遭受傷害,或者是懷孕期與產後接觸香菸的雙重因素。研究也指出,父親有吸菸習慣的孩子比父親不吸菸的孩子更容易罹患兒童癌症。牛津兒童癌症研究中心針對3000多個父母進行研究,得出的結果是,父親每天吸菸超過20根,孩子罹患癌症的風險會增加42%;父親每天吸10~20根,風險增加31%;父親每天吸菸少於10根,風險則增加3%。這些結果指出吸菸可能傷害精子,造成致癌的DNA病變。這項研究結果很清楚告訴我們,嬰兒最好在無菸環境中成長。(本文作者/威爾基.威爾遜、辛西雅.庫恩等)(摘自/藥物讓人上癮/大家出版)

別誤會!電子菸無法戒菸

別誤會!電子菸無法戒菸#尼古丁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第一次聽到電子菸這項產品時,很多民眾會想說這應該是可以幫助戒菸的產品吧!應該比抽菸好吧!衛生局表示,實際上目前沒有研究指出電子菸是可以幫助戒菸的安全商品,而且電子菸中多含有尼古丁、丙二醇及多種重金屬。在沒有製造標準的規範下,製造品質良莠不齊,在國外也曾有電子菸在口中爆炸及在充電時爆炸等案例發生,目前電子菸對人體的危害是無法預知的。 電子菸究竟是什麼衛生局說明,電子菸是一種透過汽化形式供應尼古丁的產品,因此使用電子菸跟菸品一樣是會成癮的。且由於電子菸中尼古丁含量是未知數,導致尼古丁中毒的潛在危險也相對提高,呼籲民眾為了自身的安全與健康,切勿因好奇而嘗試使用電子菸或利用電子菸來戒菸。而目前在台灣電子菸是非法產品,電子菸製造、銷售及宣稱療效將依違反藥事法處罰。

戒菸不只靠自己 藥物來輔助

戒菸不只靠自己 藥物來輔助#尼古丁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戒菸者反映了菸不易被戒掉的問題,原因就是尼古丁成癮。雖然尼古丁成癮會造成對香菸過度的依賴,但是這問題是很容易解決的,戒菸不僅只能靠自己,也可以利用藥物輔助。尼古丁成癮的原因為:尼古丁在腦中與乙烯膽鹼尼古丁接受體結合後,會造成立即性的大量多巴胺釋放,讓吸菸者產生愉悅與放鬆的感覺。一旦沒有吸菸時,吸菸者會渴求尼古丁來刺激多巴胺的產生,以再度產生愉悅和放鬆的感覺,這樣的機制造成了尼古丁成癮。因此,吸菸者若要戒菸,必須要克服戒菸所產生的尼古丁戒斷症狀,例如:焦慮不安、情緒低落、失眠、易怒等。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表示,除了舊有的尼古丁取代物,例如:貼片、口嚼錠之外,現在有新藥物被用來作戒菸治療,而且成效卓著。為什麼說它是"戒菸治療",因為現在已經有藥物能調整腦部尼古丁接受體,換句話說就是讓癮君子在戒菸時不容易產生戒斷症狀,同時改變尼古丁接受體的需求,如此就能治療尼古丁成癮的問題,當然就能讓戒菸變得輕輕鬆鬆。所以,癮君子開始著手戒菸吧!

平均每抽一根菸 減少7分鐘壽命

平均每抽一根菸 減少7分鐘壽命#尼古丁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統計,所有癌症死亡人口中,30%和抽菸有關,菸含有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有數百種有害物質,至少有69種致癌物質會與DNA行成共價結合,當DNA的破壞超過修復能力時,會因為基因突變在重要部位上而導致癌症。台北中山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明才表示,要造成缺血性心臟病不用幾根菸,每天吸5根菸,心臟病風險增加50%。配偶吸菸者,冠心病風險增加30%。有四分之一的腦血管疾病是源於抽菸,和不抽菸者相比,危險性高出3倍以上。抽菸會導致許多併發症,例如慢性支氣管炎、嚴重氣喘、主動脈瘤,也會致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的相對危險增高為男性1.94倍,女性為1.42倍。張明才表示,女性可能出現月經不規則及無排卵,進而影響受孕,也會增加早產與死產;25到70歲的男性吸菸者,勃起障礙會比一般人多出2到5倍。吸菸還是使牙齦色素沉澱、白內障及失明的重要因素之一,得病率也會比不菸者高出2到5倍的風險,手術傷口感染也增加。張明才指出,戒菸後20分鐘血壓及脈搏會開始下降,手腳溫度升高至正常,2到3週後血液循環改善,肺功能增加,一年後心血管疾病之危險減少為吸菸者的一半,五年後肺癌死亡率是每日一包菸者之一半,口腔癌、食道癌、喉癌危險減少一半。戒菸藥物分為尼古丁替代療法及非尼古丁藥物兩大類。尼古丁替代療法在台灣上市的有咀嚼錠、貼片、吸入劑、口含錠(噴鼻劑及舌下錠沒有上市);非尼古丁藥物治療法會比尼古丁替代療法效果要好,目前最新的戒菸治療藥物「戒必適」(Varenicline),為一種天然生物鹼,獲准於歐美國家使用,台灣已於2007年上市。張明才提醒,我國從民國91年元月起,開始課徵「菸品健康福利捐」,同年9月國民健康局及推動「門診戒菸治療服務計畫」,為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吸菸是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粥狀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病患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者的危險性更為加倍。資料顯示,吸菸者會比不吸菸者少活13至14年,也就是說,平均每吸一根菸,會減少七分鐘的生命,建議民眾趕快戒菸,還給自己與身邊的親友一個健康的身體吧!

GMP把關欠周?監院糾正衛署、衛署澄清

GMP把關欠周?監院糾正衛署、衛署澄清#尼古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針對部分GMP藥廠去年爆發違規委託食品廠包裝藥品案,監察院調查衛生署查核GMP藥廠情況,發現衛署對於多家嚴重違反GMP規定的累犯藥廠,並未依法廢止其製造許可,監院昨(6)日通過糾正衛生署。監院認為,嚴重違反GMP規定者,依藥事法第92條規定,可處以罰鍰、公布藥廠名單、停止部分或全部製造處分,情節重大者,更可廢止一部分或全部「藥物製造許可」,但衛生署只對嚴重違規的累犯藥廠處以罰鍰3萬至15萬元,無嚇阻效果。而衛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今(7)日澄清說明,本次查獲藥廠違法委託食品廠進行藥品分裝,因民眾檢舉,經食藥局啟動機動性查廠查獲。藥廠GMP稽查與一般犯罪稽查不同,GMP稽查員並無搜索權,是以食藥局與臺南地檢署聯手進行擴大稽查,才能將行之多年之蓄意違法情事一舉查獲,未來會更積極以此合作模式,為民眾把關。衛署指出,目前藥事法第92條規範嚴重違反GMP之行政處分僅要求廠商於期限內改善,未於期限改善者始得停止其營業,因此,為強化嚴重違反GMP之後續管理,食藥局已修正藥事法,並於101年6月27日正式經總統令公布,規定嚴重違反GMP改善期間,得停止廠商一部或全部之製造、輸入及營業,若再次違反者,亦得以廢止其藥物製造許可,確保藥廠能持續穩定的生產符合既定規格之藥品。另針對目前違反GMP藥廠規定業者之行政處分裁量基準未臻細膩部分,食藥局回應,已指導地方衛生局對於本次違反廠商依據違反情節之態樣、違規生產產品之數量、影響程度等予以裁處,後續食藥局將訂定統一之裁罰基準,供作縣市衛生局執行處分之依據。

電子菸無法助戒菸 可能使菸癮更嚴重

電子菸無法助戒菸 可能使菸癮更嚴重#尼古丁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董氏基金會指出,近七成的吸菸者內心想戒菸,加上適逢新年新希望的戒菸黃金期,民眾對於電子菸的詢問與關切,事實上都是渴望戒菸的表現。不過董氏基金會提醒,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8年就發表聲明,電子菸沒有經過嚴格科學測試,其中含有數種化學添加物,其壞處除了仍會將尼古丁吸入肺部,還混合多種化學物質,毒性也可能很高。台北榮總家庭醫學部賴志冠醫師指出,電子菸乍看下與普通菸品並無兩樣,還會冒出熱煙,其組成包括鋰電池、霧化器與可更換的液態尼古丁內匣三部分。內容多含有不等劑量的尼古丁,因此具有成癮性,目前無任何醫學證據顯示能夠幫助戒菸,且可能含有其他有害物質。更糟的是,若抱持「可以安心使用」的錯誤心理,不但花了大錢,可能讓菸癮更加嚴重,以後要戒更難。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說,目前巴西、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都禁止販售、廣告及進口;而美國、紐西蘭等視電子菸為「藥物」,需FDA核准才可以販售。姚思遠進一步指出,台灣衛生部門查察電子菸處理方法為,該物品如「含尼古丁」則為藥事法所稱「藥物」,可依「藥事法」處理;如產品「不含尼古丁」,即非為藥事法所稱之「藥物」,應不得為醫療效能之標示或宣傳,如其宣稱具「幫助戒菸」、「減少菸癮」或「減輕戒斷症狀效果」等醫療效能詞句。又如果該產品「不含尼古丁」也「未宣稱有戒菸療效」,但「外型類似紙菸」,依菸害防制法規定,任何人不得製造、輸入或販賣菸品形狀之糖果、點心、玩具或其他任何物品,違反者依規定,可對製造、輸入業者處新台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並令限期回收;對販賣業者,可處新台幣1千元以上3千元以下罰鍰。賴志冠建議,想戒菸的民眾要尋求有效的戒菸管道,避免誤信偏方而耽誤戒菸時機,請拿著健保卡至醫療院所接受「尼古丁依賴治療」,由專業醫護人員協助戒菸,或撥打免費「0800-63-63-63戒菸專線」,再進一步的上「董氏基金會-華文戒菸網」了解菸害及各種戒菸方法。

研究:懷孕期間吸煙會影響兒童的閱讀能力

研究:懷孕期間吸煙會影響兒童的閱讀能力#尼古丁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編譯)吸煙壞處多,孕婦更不要輕易嚐試!一項耶魯大學的研究發現,在懷孕期間吸煙的母親所生的孩子會有不良的閱讀能力,與母親懷孕時沒有吸煙的同齡小朋友比較,其閱讀理解分數低21%;這項研究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兒科期刊》。吸煙除了會造成胎兒發育不良和增加兒童哮喘的風險之外,新的研究指出,早期暴露在吸菸的環境下的兒童可能會增加閱讀能力低落的風險,尤其是對那些已有潛在閱讀理解困難的兒童。研究人員分析了近5,000名兒童的資料,研究對象是在1990年代開始入學讀書的7歲兒童,進行第一次測試;兩年後,這些9歲的孩童再進行第二次測試。研究透過閱讀理解測驗評估兒童的能力結果發現,若母親在懷孕時,每日吸一包煙,亦即讓胎兒暴露在尼古丁較高的子宮內,會減弱孩子日後的閱讀能力,與母親懷孕時沒有吸煙的同齡小朋友比較,其閱讀理解成績至少低了21%。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已在控制其他可能對孩子閱讀能力產生影響的因素下,如社會經濟地位等,才得此一結論。

戒菸真難?戒菸失敗原因大解析

戒菸真難?戒菸失敗原因大解析#尼古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吸菸對身體百害無一利,再加上吸菸者被政府課徵的健康捐,對吸菸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開銷都造成不小的負擔,而臨床上為了戒菸尋求醫師協助的個案也越來越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顏啟華指出,過去有許多調查統計過吸菸率或戒菸率,但並沒有針對戒菸失敗的案例深入分析,造成越來越多人「屢戒屢敗」,信心大為受挫。最新一份「國人戒菸行為調查」發現,無論是自己或家人對戒菸的態度,或是戒菸採取的手段方法,都是影響戒菸成功與否的因素,若想要有效戒除菸癮,除了個人的決心很重要,更需要專業醫師的協助!顏啟華醫師直言,吸菸是萬病之源,有百分之三十的癌症起因於吸菸,吸菸者從頭到腳的器官無不受害。根據統計,每抽一根菸,就減少五分鐘的壽命,吸菸者最終會縮短十年的壽命,但其實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及早戒菸就能享有美好的生活。吸菸的人都知道抽菸的害處,但也有民眾抱怨,已經努力嘗試戒菸,但為什麼往往落得失敗收場,再度淪為菸癮的受害者呢?根據在今年七月進行的一份網路問卷「國人戒菸行為調查」發現,近七成的吸菸人士曾嘗試過戒菸兩次以上,也有高達15.4%的人曾經戒菸五次以上,不過顏啟華醫師說,這樣「屢戒屢敗」的戒菸方式,將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就會離成功戒菸越來越遠。此外,嘗試戒菸的民眾中,竟然只有5.1%尋求專業醫療院所的協助,其他人多半認為求診太麻煩、戒菸費用高或以「沒時間」作為藉口,這都是戒菸失敗的原因。除了個人的意志力外,家人的陪伴以及支持在戒菸的路上也相當重要!不過根據調查卻發現,有高達六成的受訪者表示,在戒菸的過程中居然被家人潑冷水,且曾有家人直言「你戒菸不可能成功啦!」,使戒菸者信心受挫。因此,顏啟華醫師建議,戒菸要成功,方法是關鍵,除了個人意志力外,家人的支持、專業醫療的協助或選擇適當的戒菸輔助藥物,都能大大提升戒菸的成功率。顏啟華醫師指出,目前全台有兩千家的醫療院所提供戒菸諮詢門診服務,且國健局提供的二代戒菸治療計畫,民眾只需負擔最高二百元的戒菸藥物負擔費用,其實透過專業的醫療協助,讓戒菸不再是難事。醫師呼籲,戒菸者不要再擔心戒菸過程中的不適應,在專業醫療團隊之諮詢協助下,都能健康戒菸,擺脫尼古丁的控制!圖:顏啟華醫師指出,透過戒菸鐵三角:專業醫療團隊、戒菸藥物及家人支持,能幫助吸菸者有效戒除菸癮。(照片/主辦單位提供)※優活健康網提醒您:吸菸有害身心健康、未成年請勿吸菸、請勿誘迫孕婦及未成年者吸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