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和死神拔河搶命!臺大醫院「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  虛擬3D列印數位孿生器官 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新里程

和死神拔河搶命!臺大醫院「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 虛擬3D列印數位孿生器官 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新里程#3D

能夠再度流暢的彈琴,對僑居美國的唐小姐來說,是重生之後最期待的一件事情。37歲的她近一年因右上背部疼痛及右手臂痠麻,在美國進行正子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掃瞄及切片檢查,診斷右側胸壁頂端靠近肩關節處,有一顆直徑5.1公分的纖維樣瘤(Desmoid tumor),侵犯到右側第一到第三肋骨。腫瘤旁緊貼著通往右手的鎖骨下動、靜脈及臂神經叢。美國醫師評估此手術非常困難,且有右手癱瘓的風險,因此回臺向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教授尋求協助。 陳晉興教授馬上與神經外科王國川教授合組醫療團隊,將病患的斷層及磁振造影影像組合成3D立體影像,透過電腦動畫向病患及家屬詳細解釋,並進行術前模擬,評估腫瘤的位置及與神經、血管的關係,決定全程使用神經監測保護右手功能,精準地切除腫瘤,且未損傷任何神經血管。病人術後順利恢復,不僅沒有右手癱瘓無力的後遺症,而且還能夠照常彈奏鋼琴並開車接送小孩。 第二例是48歲男性,罹患縱膈腔類癌(carcinoid),病患腫瘤已超過十公分,且包圍住心臟旁的大血管及氣管。由於氣管極度狹窄,導致呼吸困難。如果不立即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將危及患者的生命。由於這個手術相當複雜困難,外科部陳晉興教授立即與心臟外科紀乃新教授組成醫療團隊,將病患的電腦斷層重組合成3D立體影像進行術前模擬,同時也運用最新研發的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將斷層影像轉換為3D虛擬實境進行術前模擬。在跨專科團隊攜手合作下,先使用葉克膜穩定病患血氧濃度,再開胸進行腫瘤摘除,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結合虛擬與現實世界,提供新視角與新體驗的元宇宙概念 結合虛擬與現實世界,提供新視角與新體驗的元宇宙概念,現在也能應用在醫療,由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教授跨領域與臺灣大學電資學院洪一平教授合作所組成的「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研發團隊,榮獲國科會與廣達電腦補助,成功執行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畫。此計畫結合了臺大頂尖臨床團隊與3D影像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科技,致力於為跨科別、高難度手術,提供最高等級病情討論、術前模擬、醫病溝通、及教育訓練的元宇宙跨時空平台。臺大團隊同時分享兩病例,展示此創新平台的功能。 陳晉興教授表示,現今X光、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影像學檢查被廣泛應用於術前評估及病情解釋。然而這些初階影像在電腦螢幕上都是二維顯示,倘若病患病情困難複雜,對於不同專科的醫師、團隊成員、或病患、家屬都不容易理解。 目前雖已有許多醫學中心,特別是神經外科、整形外科、口腔外科、骨科等領域,在研擬手術策略和解釋病情時,會將二維影像轉換使用3D列印模型,可以同時向病人及家屬解釋手術方式和步驟,相對於傳統的影像檢查,更易於理解。然而,這種模型需要客製化製作,每套模型僅適用於一位病人,價格約在25萬元左右,並且製作需要7到10個工作天。對於病情危急或經濟壓力較大的病人來說,緩不濟急且負擔不小,「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不僅能解決這些困境,也是未來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 臺大團隊積極研發「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將病人的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影像 因此,臺大團隊積極研發「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將病人的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影像,即時轉換為3D情境,呈現出病灶及周圍構造組織的關聯性。還能夠進一步對不同的器官組織進行層層解析,或使用不同的視角觀察。相較於傳統方法,不僅節省時間和成本,更讓病人及家屬清晰理解醫療團隊如何治療病灶。此外,遠地或國外的醫師、家屬甚至可以使用手機掃描QR code,即可同步參與醫療團隊討論及病情解說,讓病人及家屬能夠安心地將生命託付給醫療團隊。 教育訓練及經驗傳承一直是臺灣大學及臺大醫院的重要使命,「元宇宙手術模擬平台」不只能夠解決這類跨科別、高難度的手術,更能將這些病例製作成教學個案,作為訓練外科年輕醫師及醫學生最佳教材。展望未來,臺大醫院將持續引入使用者互動模式,不只讓臺灣的醫療團隊及年輕醫師能夠在此平台反覆模擬手術情境,練習手術技巧,也能與國際醫學單位交流,從而培養更多優秀的外科醫師及團隊,造福更多的人群。

雙子宮竟單邊罹癌 3D微創助解危

雙子宮竟單邊罹癌 3D微創助解危#3D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74歲黃奶奶,沒有月經已20多年,但近來常有陰道出血問題,經超音波檢查發現黃奶奶是罕見的子宮畸形「雙角子宮」,其中一個子宮內膜厚度正常,另一個子宮的內膜則明顯變厚達3.4公分,進一步採取子宮鏡檢與內膜搔刮術,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第二期,以「3D 腹腔鏡影像系統」進行微創手術切除子宮、兩側卵巢及骨盆腔淋巴,及術後搭配放射線治療,黃奶奶恢復良好。子宮發育異常 來自胚胎時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癌科主任葛裕民表示,女性子宮在胚胎時期是由兩條細細的管子 (醫學上稱苗勒氏管)發展到中間接合後,發育出子宮腔,最上端不融合形成左右輸卵管,最下端融合形成陰道的上端。如發生苗勒氏管尾部不融合或融合異常就可能導致子宮的異常發育,發生率約為5%,有的人日常並無症狀,有的人則是出現習慣性流產、不孕、性行為異常時,赴醫檢查才發現天生子宮異常。葛裕民指出,子宮內膜癌好發於肥胖、50歲以後停經的女性、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乳癌治療等患者,台灣地區罹癌人數逐年上升,發生率約10萬分之14,黃奶奶除了有雙角子宮且單側罹患子宮內膜癌,在臨床上相當罕見,需經驗豐富的婦癌醫療團隊,才能協助患者揪出病灶,並妥善治療。3D 腹腔鏡影像 可清楚呈現器官位置葛裕民說明,微創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的安全性已廣泛被證明,由於3D影像清楚呈現骨盆腔器官相關位置,將手術視野放大並立體化,讓醫師在手術時,能精準地切割、止血,縮短手術時間和出血量,使患者恢復較快,並降低併發症的發生,術後再輔以放射線治療,以徹底清除癌細胞。陰道異常出血 應就醫找病因年輕女性在未有性生活之前就能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而臨床研究也證實了施打疫苗,可降低約7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葛裕民提醒,子宮內膜癌大多會發生異常出血的現象,停經後的婦女若出現此症狀,約有十分之一是子宮內膜癌所致,而尚未停經的女性,造成異常出血的狀況相當多,故建議舉凡出現陰道異常出血的情形,應儘速就醫,即時找出病因。

3D列印技術 減少骨折手術風險

3D列印技術 減少骨折手術風險#3D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82歲的陳婆婆,在兩週前跌倒,左手腕疼痛不已,因此,到醫院求診診斷為單純骨裂,不需用石膏固定治療,殊不知,在門診追蹤時卻發現骨折嚴重且關節脫位,建議手術治療,但因年邁骨質較疏鬆,手術成功率無法預期,使他十分擔心,直到後來轉診至臺北醫院,接受3D列印技術,目前手術已順利完成並出院。3D列印模型 有助於增加手術成功率臺北醫院骨科潘毅軒醫師表示,透過3D列印1比1的骨頭模型建立實體,讓可讓醫師在進行手術前,透過模型增加對患處骨骼結構的瞭解,不僅可縮短手術時間,也能減少骨骼旁的軟組織破壞,增進手術成功率。因此,對於某些特殊骨折較複雜的病患,例如:粉碎骨折、矯正切骨手術等,可透過3D列印模型幫助醫師了解骨頭斷裂粉碎的狀況,有助於協助手術規劃及執行。

顯微手術引進3D 增加立體感

顯微手術引進3D 增加立體感#3D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手術方面正逐漸朝向精緻化的發展,也因此顯微手術成為外科醫師們必備的技術之一,在臨床尚包括微小血管的接合、斷肢重建、腦血管繞道手術、乳房重建及輸精管接合等,都需要透過顯微手術來完成。有鑑於此,為增加醫師的技術及幫助更多病患獲得重生機會,長庚醫院特別舉辦顯微手術訓練營,並將3D影像系統列入教學範圍,提供完整訓練,達到提昇技能的目的。訓練營分為3階段 學員必須及格才能進到下階段林口長庚外傷整形外科主任林有德醫師表示,顯微手術訓練營將邀請包括神經外科、整形外科、血管外科、泌尿科的專家進行各種顯微手術的講解,並以3D影像系統來示範顯微手術。除此之外,也將學員並分組進行3個階段的實作練習,第一階段是矽質管的接合,第二接段是雞腿血管的接合,第三階段是活體老鼠血管的接合,學員必需符合每個階段的合格標準,才能進入下個階段。透過3D系統 有助於增加35%的學習力林口長庚醫院醫療擴增實境研究中心吳杰才醫師表示,在傳統的2D影像方面,較缺乏臨場感,因此,這次透過3D系統,不僅能幫助醫師增加空間與深度感,使得他們對於手術操作更有感覺外,也能增加35%的學習力。 

3D牙齒定位治療咬合不正 「戽斗」少年恢復自信

3D牙齒定位治療咬合不正 「戽斗」少年恢復自信#3D

目前3D電影當道,沒想到牙齒也可以用3D來重建,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的牙科醫師張禎容發表臨床治療的成果,她提到一個病例,是一位17歲的王姓青春少年,因為前牙咬不到食物,而且講會有點「漏風」不清楚,常常被同學笑話,導致這位王姓少年長期自卑、沒有自信。但是透過3D模擬,排列出最好的齒列,最後讓這位王姓少年容貌外型及咀嚼功能都恢復正常。張禎容牙醫師表示,在台灣、日本與韓國等東方人,很容易出現「戽斗」的狀況,也就是第三型齒顎咬合不正,通常伴隨著顏面不對稱、下巴歪斜等症狀,也因為這樣可能會讓患者咀嚼食物的時候,會產生一些困擾。但是透過3D立體的電腦程式,可以計算出患者最佳的對稱效果、並且模擬術後的結果,最後會發現手術後的結果跟實際的誤差很小,而且可以大幅減少治療時程。張禎容牙醫師強調,雖然「戽斗」看起來並不是很嚴重的疾病,但是嚴重的咬合不正還是會影響食慾,發音不準等問題,甚至會影響心理層面,所以如果有相關的問題,還是需要就醫治療。最後張醫師也補充,這套技術由成大口腔醫學研究所和成大機械系共同研發、突破傳統2D平面分析的盲點,運用在外傷或口腔癌病患,已有10例成功經驗;而這套矯正療程要花10萬元,且健保不給付。小腹脂肪「挪移」豐胸 自體脂肪隆乳恐有爆漿風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81&HN_Yr=0&HN_Mon=0鮮奶價漲營養慌 東方牛奶趁勢崛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45&HN_Yr=0&HN_Mon=0皮膚出現紅色或藍色「蜘蛛網」 小心靜脈曲張!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66&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