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治療

對付非小細胞肺癌 ”標靶治療”提高抗癌機會

對付非小細胞肺癌 ”標靶治療”提高抗癌機會#化學治療

惡性腫瘤一直以來位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肺癌近幾年更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行榜第一位。肺癌在治療上,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種。非小細胞肺癌約佔所有肺癌病人數85%以上,分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主要是靠手術、放射線與化學療法。不幸的是,約70%病人在診斷時都已經無法接受手術,只能接受以化學治療為主的緩和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胸腔內科主任莊淇源表示,根據國際學會治療指引,目前第一線化學治療藥物合併含鉑類藥物在治療無法開刀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病患時,疾病控制率約在30-40%。傳統化療藥物作用機制就是要干擾細胞分裂增長,但這些化療藥物不管癌細胞或是好細胞一律毒殺,特別是骨髓造血細胞、口腔腸胃黏膜細胞和毛囊細胞,患者接受化療後,可能會有嘴破、掉髮、免疫低下及噁心等副作用。莊淇源說,最近幾年發展出針對癌細胞量身訂「治」的「標靶治療」,是在一開始就已選擇好癌細胞中的目標,利用癌細胞某些特殊構造在正常細胞裡缺乏的特性,用專一性藥物攻擊這些特殊構造來殺死癌細胞,但對正常細胞則不造成或是只有很低傷害。目前非小細胞肺癌的標靶治療藥物,主要以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胺酸磷酸激活酶(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活性藥物為主。在臨床使用上,依據亞洲各國統計,有近50%患者接受此藥治療而延長存活期。根據莊淇源的經驗,病人在開始使用此一藥物後,如果是有反應患者,一般兩個星期內患者會感覺到症狀減輕,緩解病狀速度較傳統化學藥物也較為迅速。但常見副作用包括腹瀉、皮疹、皮膚癢及貧血,不過屬於可逆性,停藥後即可改善。另一類標靶藥物則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雖然標靶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癌細胞,但這些藥物並非救命仙丹!臨床顯示,服用標靶藥物後,平均一年之後癌細胞又會復發,病情惡化。他說,隨著對癌細胞分子生物學的了解,近年有許多新藥陸續出現,在癌症治療上帶給患者新選擇,為病患提供更有效且副作用更小的治療方式。許多病患都認為化療副作用相當恐怖,例如噁心、嘔吐、掉髮等,如果經濟能力許可,都希望跳過化療,而直接使用標靶藥物。莊淇源建議,化療、放療及標靶藥物,可以組合成多種不同療程,病患不應堅持己見,以為最貴藥物就是最好救命靈丹,應在醫師評估下,靈活運用各種療程,提高抗癌機會。

脖長硬塊可能是鼻咽癌警訊

脖長硬塊可能是鼻咽癌警訊#化學治療

一名高中男生因一年前感冒時摸到的淋巴腫遲遲未消,故前往光田綜合醫院檢查,沒想到竟診斷出罹患鼻咽癌。目前少年正積極接受該院腫瘤中心的治療,而光田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楊英傑醫師也特別表示,國人罹患癌症的年齡不斷下探,即使是不菸不酒的青少年,也有可能罹患癌症,若民眾發現身體異狀,千萬別等閒視之。楊英傑醫師表示,這位同學今年18歲,其實他在一年前就曾摸到左右兩邊的脖子出現小小的硬塊,當時正巧感冒發燒的他,以為是感冒常引起的淋巴結腫,因此不以為意,想說吃吃消炎藥就好了。可是感冒好了以後,發現脖子上的硬塊卻遲遲不消,而且還越來越大。由於自己不菸不酒,自視身體健康的他一直拖了一年,才到醫院看診,沒想到經切片檢查後,竟發現罹患鼻咽癌。醫師指出,鼻咽癌雖好發於四十歲以上的中年男性,但是各年齡層不分性別皆有可能發生。鼻咽癌的發生因素有很多種,遺傳佔一部份,如果父母中有一人罹患,則子女罹癌機率就比一般人高出6倍。更重要的是環境因素、常吃醃漬食物(鹹魚、鹹菜)、抽菸等都是致病的原因,但即使未有上述致病因素,民眾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像該少年這樣不菸不酒、家無遺傳案例的年輕人,也可能罹患鼻咽癌。由於鼻咽癌發生的位置是在鼻腔深部連接至咽喉上方處,位置特殊,肉眼不易發現初期的徵兆有頸部腫塊、流鼻血、耳塞感,若忽略而不去檢查,拖到出現腦神經受損如複視、頭痛、嘴張不開或脖子淋巴非常大時,往往腫瘤已是第三、四期,有不同程度的癌細胞轉移,錯失治療良機。為了提升爲了提供患者更優質的放射治療,光田綜合醫院特別引進了最新型的影像導航直線加速器,可執行多種先進放射治療技術,包括影像導航放射治療(IGRT)與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利用導航系統與電腦治療計畫系統精確定位癌細胞,提升治療精準度,並大幅降低放療副作用,而這位少年也在癌症中心專業的醫療團隊治療下,成功控制癌細胞。醫師提醒民眾,鼻咽癌早期常見的臨床症狀有側頸部逐漸增大的腫塊、流鼻血、耳塞、不明原因長期鼻塞等,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儘快到醫院耳鼻喉科檢查。

用鏡頭捕捉生命的希望 數位攝影比賽等你來參加!

用鏡頭捕捉生命的希望 數位攝影比賽等你來參加!#化學治療

慧君,在2008年捕捉希望比賽中,以作品「掌聲鼓勵」獲得病友組第一名,在頒獎典禮的現場,她的樂觀與開朗,感染了與會的所有人;喜愛攝影的她,用鏡頭紀錄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她說:「一路走來,我總覺得自己獲得的比失去的還多,一場不同的體驗,讓我更懂得去珍惜生活周遭的一切。生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生命失去了希望與追尋的目標,我盡力去活在每一個當下,我想這也是我為什麼愛攝影和旅行的原因!!儘管那只是有如曇花的短暫一刻」。慧君去年參加比賽的動機很單純,她只是想把自己看到的所有跟更多人分享,她表示:「我喜歡電影,其實從攝影的角度,也有點像在拍電影,不過比較像一開始在擬定分鏡圖的過程,從多元化的角度會察覺,自己所經歷的只是一段過程而不是終點;其實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充滿了更多需要被幫助的人,從很多非洲、印度等國家的影片中都會發現,他們所經歷的一切,那種無助感可能比疾病還更深層,相較之下,自己是幸福的,有機會的話也很想到這些國家走走,盡一己之力去幫助更多的人,並記錄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跟大家分享,畢竟施比受更有福」。今年,當我們邀請慧君參加第2屆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時,電話中的她笑笑地說,「把機會讓給別人吧!我相信有更多人比我更需要」,問她有什麼要和大家分享的,她說「我承認,自己有時候還是會有氣餒的時候,不過經由這段特別的旅程,在人生的大海中,我找到了生命的羅盤,雖然在迷霧中航行難免有點不知所措的感覺,但我相信目標的彼岸就在不遠的前方,就讓我們現實一點,去做一些不可能的事吧!!」也許您是癌症病友的家屬,無怨無悔地陪伴他們走過治療的路;也許您是辛勞的醫師或護士,正在爲癌友得到更好的照護而努力;也許您自己本身就是癌症病友,正勇敢堅強的面對病痛帶來的考驗;請不要放棄,只要相信就有希望!請您用鏡頭讓我們知道,您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對癌症病友的關懷!不論你是癌症病友、家屬、照護團隊或是社會大眾,癌症希望協會誠摯邀請您,拿起相機,拍下您最滿意的照片,一同來參加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活動詳情請至http://blog.sina.com.tw/hope_camera/或來電癌症希望協會(02)3322-6286分機27王小姐

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下)

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下)#化學治療

近年來,也發展出一種生物製劑治療(就是所謂的標靶治療),因為90%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B細胞上會有CD-20表面抗原的表現,所以用一種抗CD-20的單株抗體製劑 Rituximab  (商品名:Mabthera莫須瘤)與CD-20表面抗原結合,以引起體內免疫反應,消滅淋巴瘤細胞。因為這種標靶治療是針對CD-20表面抗原的細胞,所以不會像化學治療一樣傷及正常細胞,病人的用藥後的副作用也會少一些。 淋巴癌分為B細胞與T細胞兩大類,其中B細胞占80%,它又分為高惡性度、低惡性度與中惡性度淋巴癌。 其中,中低惡性度淋巴癌約占70%,而莫須瘤又對中低惡性度淋巴癌有療效,也就是約有六至七成淋巴癌患者會用到莫須瘤。根據國外文獻資料顯示,合併使用化療與莫須瘤, 約可增加15%完全緩解率,兩年無病存活率增加四至六成,三年存活率至少增加10%。研究報告中指出,傳統化學處方合併標靶治療,可以大幅提高整體緩解率、存活率及延長存活期。在合併使用之下,第一期或第二期淋巴瘤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以有80~90%,第三期或是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則有30~50%。健保局2月1日起核准標靶治療藥物-莫須瘤(rituximab)用在「維持性治療」的健保給付,讓更多使用莫須瘤治療有療效的病患,減少復發時間。也就是在化療之後,再進行兩年只有單獨注射莫須瘤的治療,即每三個月注射一次,一年注射四次,兩年共注射八次,病患在門診即可接受注射。而健保給付的部分是針對濾泡性淋巴癌,在第一、二線治療有療效者,給予接續兩年的維持性治療健保給付。有些患者並非屬於濾泡性淋巴癌,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但若是屬於低惡性度淋巴癌,如果經濟能力許可,建議自費使用標靶藥物用在維持性治療,減少復發機率。總之,早期發現、早期積極治療、持續追蹤,是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當您出現「燒(發燒)、腫(淋巴腫大)、癢(皮膚癢)、汗(夜間盜汗)、咳(咳嗽)、瘦(體重減輕)」等症狀時,也應注意是否是「淋巴癌」找上門了。(本文作者/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 - 陳威宇醫師)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上)

”燒腫癢汗咳瘦” 淋巴癌警訊

”燒腫癢汗咳瘦” 淋巴癌警訊#化學治療

惡性淋巴瘤是原發於淋巴結及其它器官中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是癌症的一種,它又分為何杰金氏症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淋巴癌的發生率,在台灣約占所有癌病的 2%。男性發生的機會比女性稍多,發生年齡從小孩到老年皆可能罹患。在美國,40%以上的淋巴癌是何杰金氏病;但台灣地區,則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較常見。 依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淋巴瘤為所有癌症發生率的第11位,但若與十年前相比,發生人數約成長了兩倍,這可能與醫療診斷進步及民眾對於此病的警覺度提高有關。雖然,因為目前此病致病明確原因仍不清楚,較無法有效的預防及篩檢,但民眾若能瞭解淋巴瘤的徵兆,於疾病發生時早期發現,它是少數能治癒的癌症之一。 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 - 陳威宇醫師指出,淋巴瘤最常見的症狀為淋巴結突然腫大,它常是無痛性的,它可能出現在看得到的頸部、腋下、腹股溝的淋巴結,也可能是身體內部的淋巴結,如胸部縱隔腔或腹部;有些則會有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疲倦、皮膚搔癢等症狀。醫師如果懷疑有淋巴瘤的問題時,會需要問詳細的病史及做身體檢查,並做血液檢查、胸部X光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攝影及骨髓檢查等來協助診斷;但要確定淋巴瘤的診斷必須切取部份腫大的淋巴結送病理組織切片化驗。一旦淋巴瘤的診斷確立時,接著就要確認疾病類型(何杰金氏或非何杰金氏)及分期。淋巴瘤的分期分為一到四期:第一期:局限於單一淋巴區。 第二期:有兩個或多處淋巴區受侵犯,但都在橫膈膜的同一側。 第三期:橫膈膜上下兩側都有淋巴區的侵犯,或脾臟被侵犯。 第四期:非淋巴器官已被侵犯,如骨髓、肝、肺等。 陳威宇醫師表示,知道分期後,為瞭解疾病預後及選擇適當的治療,醫師會再依淋巴瘤的免疫、形態、分子生物等資料將之區分為低、中、高惡性度三大類型。低惡性度淋巴瘤的生長及分裂緩慢,初次診斷常為晚期但症狀輕微,後期常發生細胞的轉變而急速惡化,而中惡性度和高惡性度淋巴瘤,生長及分裂快速且易引發嚴重的症狀,若未經治療只有6個月至2年之壽命,但積極治療則可達 5年之緩解期;且有30%至40%的患者可能痊癒。 近年來,淋巴瘤的治療已有顯著的進展,醫師會依疾病的分期及細胞的型態,選擇化學治療搭配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手術治療。目前,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五年存活率約90%,10年存活率已增至80%,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完全緩解機率也可提高到約七成。不過有些病人只是長期的緩解,有時會在多年以後再發疾病,所以要長時間的追蹤,以早期監測有無次發的惡性病發生。 陳威宇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早期積極治療、持續追蹤,是打敗淋巴瘤的不二法門。當您出現「燒(發燒)、腫(淋巴腫大)、癢(皮膚癢)、汗(夜間盜汗)、咳(咳嗽)、瘦(體重減輕)」等症狀時,也應注意是否是「淋巴癌」找上門了。

超時空寶寶!冷凍精子13年後 生下健康雙胞胎

超時空寶寶!冷凍精子13年後 生下健康雙胞胎#化學治療

現年36歲的陳先生(化名),以13年前(民84年3月)保存的冷凍精子,藉由生殖技術,於今年10月讓妻子成功懷孕獲一對雙胞胎兄弟,這對來自1995年的「超時空寶寶」,堪稱國內生殖技術的重大突破。陳先生於民國84年時,發現罹患精原細胞癌(睪丸癌),由於治療的方式與過程會嚴重破壞精子,造成無法生兒育女的遺憾,當時23歲還在唸書的他,在醫師的建議及家人的支持下,在北醫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儲存精子,之後才開始安心接受手術與後續的化學治療。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北醫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曾啟瑞說,今年初,36歲的陳先生歡喜迎娶新娘,也想試試可否有機會擁有自己的寶寶,2月份來到生殖醫學中心啟用封存13年的精子。精子冷凍後,染色體並不會受到影響,與新鮮的精子有相同的品質,有差別的是精子會因冷凍的關係,活動力下降,需要以顯微注射的方式將精子注入卵子。曾啟瑞院長植入4顆胚胎入母體內,其中有2個胚胎成功的著床與生長,於今年10月成功產下37週的雙胞胎兄弟(體重2100公克、2700公克),母子均安,媽媽正在做月子中,讓這家人圓夢成功。有關冷凍的技術,曾啟瑞院長指出,冷凍保存生殖細胞(精子、卵子)或是胚胎的技術已經成熟,保存的年限國際間一直有新的突破,以學理上推測冷凍並沒有上限,但是解凍後的品質與相關的生殖技術例如取卵、顯微注射等,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術與實驗室配合。■ 適合冷凍精子的條件:1. 疾病因素,特別是即將接受化學治療者2. 精蟲稀少(嚴重寡精症),精蟲數少於500萬/CC,表示睪丸製造精子的功能逐漸衰退,日後可能會有無精蟲的顧慮。3. 結紮之前,為未來仍有生兒育女之需。4. 長期旅外,出遠門,而妻子留在國內接受不孕症治療。曾啟瑞院長指出,國內的生殖技術在國際間已建立相當好的口碑,不論在學術上或是臨床上都有極佳的表現,近10年來到北醫附設醫院接受生殖技術的國家,從鄰近的亞洲:大陸、菲律賓、日本,遠到歐美:德國、捷克、美國等,憑藉紥實臨床技術與實驗室研究,台灣生殖醫學已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此例超過十年的冷凍精子,在國人的生殖技術下孕育生命,不僅嘉惠病友,也是國內生殖技術的重大里程碑。

惡性腫瘤化療後:提振元氣 簡易藥膳DIY

惡性腫瘤化療後:提振元氣 簡易藥膳DIY#化學治療

惡性腫瘤已經持續多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民國九十五年已竄升至百分之三十,惡性腫瘤實在可稱為台灣人民健康的首要敵人。目前,現代醫學所採用的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或是放射治療可以強而有力的對抗腫瘤,卻也會造成病患本身元氣的耗損,時有耳聞病患因為無法承受正規治療的副作用而聽信偏方延誤病情。奇美醫院營養科積極與中醫部研討如何以中醫的藥膳提振腫瘤病患的元氣,減低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或是放射治療的副作用,支持患者完成既定的療程,使病程有最佳的預後。奇美柳營中醫科賴郁凱醫師表示,在此介紹三種茶飲,可方便出院病患可以在家DIY。1.「免疫茶」主要成分包含:黃耆、黨參、黃精、大棗、薄荷及海藻等十四種中藥,委託GMP藥廠製成便利茶包,直接以500㏄開水沖泡,回沖2-3次,也可酌加冬瓜露調味,煮成2000㏄的茶飲。藥材主要功能可以補充元氣,增強免疫力,對於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或是放射治療後體力的虧損可溫和的補充元氣。本茶飲以十四種中藥調配而成,每種成分均低於可能造成中西藥交互作用的劑量,但是仍不可以免疫茶配服西藥,對於感冒、發燒及腸胃炎的患者亦不適合飲用。2.「銀花甘草茶」主要成分包含:金銀花三錢及甘草一錢。做法是以水2000㏄煮沸五分鐘,置冷當茶水飲或漱口,不宜隔日飲用。其功能可以預防口腔黏膜潰瘍,促進口瘡修復,預防繼發性感染。口腔黏膜潰瘍是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病友若以「甘草綠茶水」漱口,以金銀花取代綠茶後可以避免綠茶對胃腸造成的刺激,不但可以當漱口水,也可直接吞下。3.「山楂烏梅茶」主要成分包含:山楂、烏梅、黨參、麥門冬及五味子。做法是以水4000㏄煮沸十五分鐘,酌加冰糖調味,山楂及烏梅傳統常應用於生津止渴(促進唾液分泌)、消積化實(促進腸胃蠕動)、消導滯氣(減少腸胃道脹氣)。對於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所導致的食慾降低、唾液分泌減少、味覺遲鈍及腸胃功能障礙有很好的療效。再加上由黨參、麥門冬及五味子所組成的生脈散,可提振疲倦的體力。賴郁凱醫師指出,這三種茶飲分別針對不同的適應症,「免疫茶」可以提升免疫力,「銀花甘草茶」可以預防口腔黏膜潰瘍,併促進其恢復,「山楂烏梅茶」可以促進唾液分泌,並且增加食慾。

腫瘤化療、放療的中醫輔助治療

腫瘤化療、放療的中醫輔助治療#化學治療

腫瘤人人害怕,但是不幸遇到了,要怎麼辦呢?除了可以單純用手術處理的早期癌症之外,其他大部分皆須配合化療、放療等輔助治療,而大部分患者卻因其副作用而卻步,甚至放棄治療。臨床上化療藥物的選擇,需依腫瘤特性、患者病情個別調整之外,還需考慮藥物感受性的問題。經過化療放療之後,局部組織會出現壞死現象,包含腫瘤細胞及一般細胞都會壞死,使的血液灌流量減少,會降低之後的治療效果,造成藥物感受力降低的情形,而迫使改用更強效或副作用更明顯的藥物,但是人體忍受力畢竟有限。中醫藥對此情形,有一套特別的輔助治療方式,就是『增效減毒』療法。即是在化療或放療前及治療中,依照體質配合服用中藥,讓局部血液灌流量減少、穿透力降低的情形大大減輕,並能有局部清除壞死細胞的功效。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蔡易昌表示中醫藥對化療的增效作用,不僅指加用中藥後,可使化療療效進一步提高,而且指增加腫瘤對藥物的敏感性,使用較低劑量的藥物產生同樣的效果,以及使原本對化療不敏感的腫瘤在應用中藥後有效。其作用機制有四個方面:1.) 通過中藥減毒作用使化療充分發揮抗癌效能。2.) 一些中藥對腫瘤細胞具有抑殺作用。3.) 中醫藥具有整體調節作用,可改善機體免疫狀態,增強抗癌能力,抑制腫瘤轉移。4.) 中醫藥對腫瘤耐藥基因的逆轉作用。中醫藥對放療的增效作用:惡性腫瘤的放射治療存在的最大矛盾是:腫瘤的放射致死量和正常組織的耐受量。中醫藥可以提高腫瘤組織的放射敏感性和提高正常組織的耐受性,而提高整體療效並保護正常組織。而減毒療法,在化療或放療過程中或治療後,加入培正固本或養陰解毒的中藥,將治療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讓患者有體力完成既定的療程,以達到治療的最好結果。蔡院長指出中醫藥對化療的減毒作用:化療藥物對腫瘤細胞產生細胞毒殺作用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損傷人體增殖分裂活躍的正常細胞,如造血細胞、淋巴細胞、口腔及胃腸道黏膜上皮細胞、毛囊細胞及生殖細胞。針對化療所造成的骨髓抑制、免疫低下、胃腸道反應及肝腎功能損傷,中醫學認為,化療在『祛邪』的同時,損傷了人體的正氣,因此保護和增強正氣是預防化療毒副作用的根本原則。臨床研究證實,益氣補血、滋陰溫陽及活血化瘀中藥,可減輕化療的骨髓毒性,甚至可恢復骨髓造血功能。而胃腸道毒副作用,則可以依症狀選用香砂六君子湯、橘皮竹如湯、丁香柿蒂散、參苓白朮散、四神丸、旋覆代赭湯達到減毒療效。中醫藥對放療的減毒作用:由於放射線對於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的破壞無選擇性,所以會引起一連串全身或局部的毒副作用,而延長放療療程或放棄化療。臨床研究證實,益氣養陰類中藥可以達到保護黏膜及骨髓避免受到輻射線破壞,而達到減毒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