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

臺大醫院完成高難度活體肺葉移植手術 點燃11歲女童生命之光

臺大醫院完成高難度活體肺葉移植手術 點燃11歲女童生命之光#臺大醫院

臺大醫院於2022年10月27日為一位因呼吸衰竭且依賴葉克膜維生長達四個月的11歲女童,成功執行台灣罕見高難度的「活體肺葉移植手術」,兩位健康器官捐贈者分別為女童的父母親。術後女童的父親已順利返回職場工作,女童的母親也已恢復正常作息,專心陪伴女童的術後復健。此項創新醫療技術,不僅為台灣的器官移植寫下新的里程碑,也為急待捐贈器官拯救性命的國人,開啟另一種治療的選擇。 器官捐贈分為兩種捐贈來源 器官移植手術的器官捐贈來源可分為以下兩種方式:大愛器官捐贈(deceased donor,如腦死器官捐贈及心死後器官捐贈),與活體器官捐贈(living donor,如親屬間的活體器官捐贈)。在台灣由於器官來源不足,多年來肝臟與腎臟這兩類型的器官移植手術,使用親屬捐贈的活體器官來進行的手術案例,早已多過使用大愛捐贈器官。台灣的肺臟移植長期以來皆使用大愛捐贈器官來執行器官移植,臺大醫院在2005年7月獲得當時行政院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核可准予執行「人體之活體肺葉移植」新醫療技術,這次成功完成台灣罕見高難度的「活體肺葉移植手術」,病童及捐贈家屬都順利回復正常生活。 多科別齊力完成活體肺葉移植手術  點燃女童生命之光 團隊合作一直是臺大醫院的職場文化,本次「活體肺葉移植手術」在外科部、麻醉部、小兒部、護理部以及復健部通力合作之下順利完成,本院身為國家級教學醫院,肩負守護台灣病人健康之任務,也將秉持生命無價,健康至上價值持續為器官移植的病患努力,本次移植手術的女童,在臺大醫院的協助下,開啟了她的生命之光,也期待這次罕見的案例能給有同樣需求的病友及家屬帶來一絲希望。

臺灣醫療科技展 多項跨時空智慧醫療技術展出!

臺灣醫療科技展 多項跨時空智慧醫療技術展出!#臺大醫院

2022臺灣醫療科技展 (Healthcare Expo TAIWAN) 12月1日(四)至4日(日)於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登場。臺大醫院聯合臺灣大學於臺大展區共同展出,帶來逾28項技術分享,除有靜態技術展出,展期間每日更有多場團隊精彩講座與現場觀眾分享互動。 智慧醫療應用範圍廣 後續治療更精準 臺大醫院今年以「跨時空智慧醫療整合應用」為主軸,由內科部、急診醫學部、眼科部、病歷資訊管理室、遠距照護中心、物理治療中心、睡眠中心、智慧醫療中心、臺大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等單位齊聚一堂,匯集8項研發成果展出;包含了「胃相大解秘:遠距醫療AI應用」、「遠距照護中心:傷口自動判讀系統」、「睡眠呼吸中止遠距管理平台NTUH-RSAMP」、「智慧急診:以人工智慧改善急診病人流動及解決壅塞之全面性策略」、「聯邦式學習平台:利用AI建立病毒肺炎危險分級模型」等透過人工智慧技術,以遠端非接觸方式進行疾病輔助診斷;在治療輔助方面,展出「虛擬實境滑板運動訓練系統」,藉由虛擬實境技術結合滑板訓練,對平衡障礙病人進行復健治療;而在後端作業輔助方面,展出「智慧疾病分類編碼」,減省人工編碼時間,提升疾病分類人員工作效率。除了人工智慧技術,幹細胞等尖端醫療亦為世界醫療的潮流,今年以「超高解析度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應用於再生幹細胞醫療」主題,展出可偵測細胞三維立體結構的倒立式平台,透過設備及平台可協助臨床人員獲得最精準的幹細胞資訊,進一步提升細胞培養品質,提高後續治療功效,引領再生醫學之發展。 臺灣大學攜手臺灣科技大學展出前瞻技術研究 臺灣大學今年攜手臺灣科技大學展出超過20組研發技術,本屆臺灣大學由臺灣大學系統科研產業化平台(Global Industry Platform of NTU System,簡稱T4GIP)統籌參展,T4GIP由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等大學組成,將帶來醫療健康、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前瞻技術與創新研究。其中臺灣大學段維新教授團隊帶來的《陶瓷頸椎椎間融合器技術》,其優異的陶瓷頸椎融合器,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長時間穩定地支撐椎體,為頸椎疾病提供更強大的支持;孫啟光特聘教授團隊分享《速時新鮮組織病理術》,結合H&E快速染色法和具十億像素之超高速介觀顯微鏡,以亞微米的高解析度拍攝公分級大面積的實時H&E新鮮組織數位影像;徐丞志副教授分享雷文虎克生技公司提供三大實驗室服務,掌握微生物培養、無菌小鼠實驗,及質譜代謝體分析等技術,提供專業、客製化、高品質的質譜分析與無菌小鼠技術服務。T4GIP期盼與觀眾一同掌握醫療健康產業契機,接軌前瞻科技與趨勢脈動。 臺大展區預計於12月1日(四)11:00隆重開幕,由臺大醫院及臺灣大學帶來的最新前瞻技術定能激發產學交流新火花,展期每日安排多場講座,不僅可現場了解團隊技術研發,更能把握機會交流、互動,誠摯邀請各界先進親臨指教。

臺大醫院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 暨5,000例機器手臂手術成果發表

臺大醫院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 暨5,000例機器手臂手術成果發表#臺大醫院

 臺大醫院今宣布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及5,000例機器手臂手術成果發表,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與直覺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副總裁暨總經理楊繼盛簽訂合作備忘錄 (MOU) ,雙方共同合作開拓機器人手術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的新標竿,培育台灣及全球的外科醫師人才,造福更多病患。  臺大醫院為台灣國家級教學醫院,肩負著教學、研究、服務三大任務。臺大醫院於2011年裝設第1台「機器手臂輔助微創手術」系統,目前除了臺大醫院總院,臺大癌醫中心以及新竹臺大分院也都設有「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系統。截至目前為止,臺大醫療體系已經完成超過5,000例機器手臂輔助手術。臺大醫療團隊不僅各個次專科領域全面發展機器手臂微創手術,更持續不斷創新醫療技術,已開發多項創新機器手臂微創手術,成果也居世界領先地位,例如機器手臂活體肝臟捐贈微創手術、機器手臂微創心臟手術、機器手臂頭頸部無痕手術等,不僅為台灣醫療界寫下了新的一頁,也讓更多病患因此受惠,會場也邀請受惠病人現身說法。臺大醫院機器手臂手術團隊的優異成就,除了深獲民眾的信心與推薦之外,更早在2014年即榮獲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的肯定。  微創是外科手術的趨勢,機器手臂輔助手術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機器手臂輔助手術的創新設計徹底改革了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外科醫師現在能夠以更精準且更靈活的方式進行複雜的手術,進而突破傳統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時所遭遇到的困難;不論是腫瘤太大或沾黏嚴重等因素,不適合腹腔鏡手術的病人透過3D立體高解析度的視覺影像、仿人類手腕關節設計的手術器械、以及精密準確具有直覺反應的操作系統,都能大幅提升醫師手術的掌控度,提高手術品質及更好的預後效果,使患者更快恢復正常生活。  運用機器手臂輔助手術可減少手術失血量、降低術後併發症、縮短住院時間等、使患者術後恢復速度較快,達到相同或更好的預後效果。直覺台灣分公司副總裁暨總經理楊繼盛表示「病人優先(patient first)是我們直覺公司的重要使命,這也是我們不斷進步的原動力。基於對台灣的病人、外科醫師、醫院和醫療體系的承諾和投資,直覺公司於2019年在台灣成立分公司。我們深信科技可以為醫療帶來正向的改變。臺大醫院擁有優良傳統、是深受國人信賴的醫學中心,直覺公司很榮幸有機會與臺大醫院合作,感謝臺大醫院成立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讓台灣的外科醫師不須出國即可接受專業的手術訓練,更期待COVID-19疫情緩解時能培育國際醫療人才,讓台灣出眾的醫療技術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造福病患。」  臺大醫院機器人手術應用在泌尿科、婦科、肝膽外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大腸直腸科、耳鼻喉頭頸外科等科等七大領域,臺大醫院外科系各科別運用組織緊密的小組,搭配完整的訓練過程,使得臺大醫院成就多專科並行發展的先進趨勢,為台灣機器手臂手術全方面發展的重要引領者。雖然國內外新冠病毒疫情起伏,面對醫療培育及研究的諸多挑戰,臺大醫院仍持續穩健進行各項臨床研究以及培育計畫。臺大醫院國際機器人手術訓練中心的設立,將結合台灣高階臨床醫療技術、傳承成功經驗、以及創新醫材設備的發展目標,為嘉惠更多病患而努力。

國內首項「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醫材認證 AI輔助大腸癌篩檢

國內首項「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醫材認證 AI輔助大腸癌篩檢#臺大醫院

臺大醫院、國泰綜合醫院與雲象科技宣布,三方合作的「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 aetherAI Endo」獲得衛福部TFDA醫材許可,加入打擊國人癌症之首—大腸癌的防治工作。這項成果,不僅可望利用AI輔助,提升大腸鏡檢查的效能,並且推動提升大腸癌篩檢品質的各項工程,從目前第一階段的篩檢,到病灶診斷分類以及整體品質之控管,全方位借助 AI 優勢,輔助醫師診治,力求打擊多年來揮之不去的「癌王」夢魘。 根據國健署2022年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近17,000例大腸癌新發生個案,為最常見的癌症。雖然大腸鏡檢查已被證實能有效降低大腸癌的死亡率與發生率,但因醫師施行大腸鏡時偵測腺瘤能力歧異造成之病灶遺漏,影響其效益甚鉅。國外研究顯示施行大腸鏡時的腺瘤偵測率每提升1%,將可以降低鏡檢後發生大腸癌風險3% 之多,死亡率甚至可以降低5%。2022年國外研究顯示,藉AI人機協作進行大腸鏡檢查,約可提高14% ~ 30% 的腺瘤偵測率不等。臺大醫院、國泰綜合醫院、雲象科技攜手共同研發「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 aetherAI Endo」,包括一般肉眼不易觀察到的瘜肉,皆能被AI捕獲,準確度高達95%,可彌補醫師之間偵測能力的差異,為病人人數多、時間又緊迫的醫師與醫療單位提升檢查品質,而病患則可因此獲取更可靠的檢查結果。 「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 aetherAI Endo」的研發團隊堪稱國內黃金陣容,結合台灣消化系醫學與大腸鏡診治重鎮臺大醫院與國泰綜合醫院,跨兩院共收集超過3,000位病患、逾40萬張影像資料提供人工智慧訓練,當中不乏偵測高難度卻又高風險的非隆起型腺瘤,並針對臨床工作流程與人體工學開發而成,期待未來得以提升篩檢效能,保護國人的健康。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發過程中,團隊動用了多位大腸鏡病灶偵測率極高的專家,與高難度病灶的偵測好手來協助內視鏡影像的標註,無疑是增加了此一系統的可靠性。 對於醫療品質的堅持是臺大醫院的核心價值,而進行提升醫療品質的人工智慧研發與場域研究也是臺大醫院責無旁貸的任務。臺大醫院選擇和產業界合作進行此項攸關大腸鏡核心品質的醫療人工智慧的開發,無疑是希望研發結果不僅僅服務臺大醫院的病人,也能同時嘉惠全台灣,甚至不分國界的其他民眾。此外,臺大醫院積極運用人工智慧打造高品質的大腸癌篩檢生態系的腳步不會就此停下來,與大腸癌篩檢相關的重要面向,都將是團隊未來亟欲運用人工智慧挑戰與克服的課題,期待其他志同道合的醫療院所與團隊加入我們的行列。 國泰綜合醫院指出,政府已將醫療科技及精準健康,列為長期發展的核心戰略產業之一,未來勢必會有越來越多透過AI和大數據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進入到臨床應用,輔助醫師從疾病的診斷治療、精準檢測與預防。然而AI系統的臨床落地,從事前的跨產業合作、臨床驗證到法規面取得許可證,不僅需要投入許多的人力與時間,還需通過層層審核,在現今全球智慧醫療產業快速發展的浪潮下,大家都在比速度,如何搶得產品發表先機,好讓台灣的醫療AI成果更具國際競爭力,相信也是未來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洪志聖表示,由於現行大腸鏡檢查仰賴醫師肉眼、臨床經驗,但因人體腸道彎曲,有些微小瘜肉受到腸道轉彎或角度影響,亦或病人清腸不夠徹底,導致醫師可能不易判讀病灶。考量國內對大腸癌的篩檢需求增加,未來醫師執行大腸鏡檢查時若搭配此AI系統,即可憑藉系統同步以每秒30張的影像辨識能力偵測腸道並標示出瘜肉,即時、有效判讀大腸鏡檢查影像,以提升診療品質進而造福病人。 前瞻性多中心臨床試驗驗證大腸鏡瘜肉偵測率已如火如荼展開 為驗證AI輔助篩檢能提高大腸鏡瘜肉偵測率,目前雲象科技與臺大醫院、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新光醫院正進行跨院區的隨機分派臨床試驗前瞻計畫。雲象科技表示,運用AI影像輔助系統以提升追蹤大腸鏡之鏡檢品質,是雲象投注大腸癌篩檢的第一步,有效減少病灶遺漏並縮短醫師診斷病灶的時間,解決醫師間偵測診斷能力的落差等痛點。雲象運用AI持續精進,未來也朝向病灶偵測與診斷分類、自動化分析盲腸到達率、大腸鏡報告輔助系統、數位病理診斷與風險分層等,從預防、臨床、改善預後,提供以人工智慧驅動之篩檢生態系,既提升品質又減輕臨床醫師負擔,創造醫師與民眾雙贏的局面。 展望AI輔助大腸癌診治品質提升,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提出兩點關鍵:一、降低資料收集的障礙,以加速、擴大AI的研發與應用;二、政府協助推廣 AI 並鼓勵導入廣大臨床與篩檢場域,真正提升大腸鏡篩檢效能,吸引軟硬體業者、醫療單位投入,壯大生態系,也讓民眾更直接從醫療AI科技的進步受惠,遠離大腸癌的威脅。 解決臨床痛點,滿足篩檢場域所需 「即時大腸鏡瘜肉自動偵測 aetherAI Endo」能即時自動偵測大腸鏡瘜肉,將病灶位置清楚框選出,並有聲音警示,而本產品優勢包含高達95.8%的準確率,小於0.2秒低延遲以及低錯誤警示率,將使消化內科、大腸直腸外科與健檢單位醫師施行鏡檢時負擔頓減,如虎添翼。隨裝即得的一站式落地方案,簡便立即可用,而模型及資料加密綁定單一硬體,確保資訊安全。

防嬰幼兒重症!台灣研發首支「腸病毒疫苗」2個月大就可接種

防嬰幼兒重症!台灣研發首支「腸病毒疫苗」2個月大就可接種#臺大醫院

每到5、6月春夏之際,是腸病毒流行的季節高峰,嬰兒及孩童若感染腸病毒,最怕有併發重症致死率及後遺症的發生!但台大醫院研究團隊指出,最新腸病毒疫苗「EV71vac」已證實,可有效對抗嬰幼兒腸病毒重症,最小接種年齡僅需「2個月大」就可施打。 這也是台灣首支成功自主研發並獨立完成三期臨床的疫苗,且該支疫苗保護效力逼近100%,能有效預防感染及重症,預計年底前完成藥證許可,最快能於明年初開始讓民眾接種。

醫療糾紛加劇,台大醫院教授這樣建議!

醫療糾紛加劇,台大醫院教授這樣建議!#臺大醫院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台大醫學院教授、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昨日在臉書發文,提出對台灣醫療糾紛加劇建議改善方法,他在文中提到台灣醫師,是全世界正當專門職業中疑似犯罪與涉訟率最高的,每年大約1%;目前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看15次門診,手術共約150萬次,如再加上檢查、住院照顧,無論是護理師、藥師、醫檢師、放射師、呼吸治療師、住院醫師或是主治醫師,大家都太忙了。王明鉅說,對於每年有這麼多醫師被告,無論病方是向檢察官提起告訴、自訴,或是民事求償,或者根本還沒告,只是向醫院投訴、向衛生局投訴,對於任何一個在線上執業醫師來說,從接到傳票之後,向檢察官報到,接受詢問說明清楚,就算最後不起訴處分,大概半年就過去了,如果家屬不服,那又是另一個半年。他指出,醫療法82條許多立法委員們提出了修正案。只是這些修正案只能改變與修正病方提出訴訟之後的結果,沒辦法減少「被不斷投訴」及「被告」這個讓醫療人員最煩悶、灰心、沮喪甚至痛苦的狀況發生,只能讓事件不斷發生後,減少醫療方被傷害的嚴重程度而已。在現在全民健保制度下,尤其是內、外、婦、兒、急、麻這些科別醫療人員們,是這個社會緊急與重症醫療能夠24小時365天持續運轉,一直撐持為整個社會服務最重要的醫療專科群。但正因他們常為著生死一線的病人努力與奮鬥,碰上病人醫療結果不好甚至死亡的機會,要比別科多得多,當然被告機會也大得多。所以如果這些人常常被告,然後一個個灰心喪志離開,絕對不是社會之福,他們是我們這個社會最珍貴的醫療資源。在不能限制人民訴訟權利下,要減少醫療糾紛對於醫療人員的傷害,能做的只是不能讓他們太容易就被告,如果不能針對所有醫療糾紛訴訟程序限縮,那至少從限縮急重症科醫療人員的醫療糾紛訴訟程序開始,接下來再擴及所有區域醫院與醫學中心。而限縮其實也不是真正的限縮,只是與目前完全沒有限制,想告就告的方式有一點不同。如果病方仍堅持要起訴,這是他的權利,但在訴訟前,由被委託但非醫界第三方,先和病方溝通,列出病方認為的爭議點,透過這些爭議點整理,病方可以審視有沒有道理,這時由消基會、醫改會與律師公會所組成的第三方,所提出來理性中立的各種建議才有可能被聽得進去。最後他寫道,這些作法只是技術性手段,對於徹底解決醫療糾紛無效,根本之道是改變全民健保付保費吃到飽制度,所帶來的醫療資源浪費,如果每人每年平均門診次數可降到10次以下,不必修正任何法律,也不必增加任何限制。(台大醫學院教授、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 授權轉載於臉書)

乳癌術後淋巴水腫 核心運動助改善

乳癌術後淋巴水腫 核心運動助改善#臺大醫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癌雖發生率高,但現有治療方式已可有效控制,然而術後復健、心理困擾往往被忽略,超過5成病友曾經發生患臂不適,但僅約4成以上病友規律復健。據統計,每5至6名病友就有1人發生淋巴水腫併發症,如手臂關節活動受限、手臂腫脹不適等情況,甚至無法穿衣、執行日常活動。物理治療師建議,可透過「核心穩定運動」,搭配芳療輔助,提升肌耐力助乳癌病友身心放鬆,重拾生活品質!淋巴水腫造成手臂不適  降低規律復健意願衛福部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趙祖怡醫師表示,乳癌雖發生率高,但現有治療方式已可有效控制,然而術後復健、心理困擾往往被忽略,超過5成病友曾經發生患臂不適,但僅約4成以上病友規律復健。搭配芳香療法 助病友身、心靈放鬆 而透過核心穩定運動後,可協助促進淋巴回流、改善淋巴水腫。復健醫學部林育如醫師表示,核心穩定運動在於訓練核心肌群,增加脊椎穩定度,所謂「核心」是指上由橫膈膜、後至脊椎多裂肌、前為腹橫肌與下到骨盆底的肌群範圍,主要藉呼吸、核心肌群收縮訓練,搭配上肢與下肢動作穩固深層脊椎,增加動作控制與活動的表現。物理治療師陳珮琪也說明,核心肌肉穩定運動功效在於增加肌力與柔軟度、關節活動度,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淋巴回流,提升術後整體療效。此外,趙祖怡醫師表示,乳癌病友術後遭受身體外表重大改變,難免引發情緒問題。據研究指出,4成癌友深受憂鬱、焦慮所苦,亦推薦使用輔助療法來減輕心理焦慮與不安,例如可使用芳香療法藉由精油的氣味、功效,透過肌膚接觸、互動,協助病友放鬆肌肉、情緒,重回健康心靈。

行動網銀APP 台大看病一「指」搞定

行動網銀APP 台大看病一「指」搞定#臺大醫院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門診掛號、結帳繳費都能「一指搞定」!台大醫院與合作金庫攜手合作,共同開發行動網路銀行APP醫療服務功能,自3月1日起,民眾只要向合作金庫申請加入行動網銀APP及憑證,除了可以掛號台大醫師的門診外,看完診後就可以直接透過智慧手機立即繳納門診醫療費用,不管是不想排隊等候繳費的病友還是忘了帶錢的病友,都可以在門診結束後立即進行繳費。繳費後還提供看診用藥與檢查資訊的查詢服務,包含一些用藥及檢驗、檢查等訊息,減少保存紙本單張的困擾,透過行動網銀APP的醫療服務功能就能從掛號、繳費、看診資訊通通包辦。此次開發的行動網銀APP醫療服務功能,包括網路預約掛號、掛號查詢、看診進度查詢、繳納「本人/非本人、當日」醫療費、已繳醫療費查詢、扣款帳號設定、服務條碼儲存區多項功能。此外還有「用藥及檢查資訊」查詢功能,提供看診資訊、回診資訊、報告結果等,代替看診時所給的紙張資訊,不僅節能減碳,更可以運用電子資訊建置個人醫療資料庫,進行健康管理。行動網銀APP是邁向個人醫療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未來在行動網銀APP的基礎上,將整合個人電子病歷及各項醫療資訊與紀錄,建立完整的個人健康管理方案,使所有門診看診紀錄、預約及排程紀錄、各項檢查報告與用藥紀錄等都可以保存在個人雲端資料庫,隨時隨地可透過手機APP查閱,掌握醫療狀況,為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把關,達到行動醫療、雲端管理之遠程目標。(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