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孩子高燒不退、體重莫名下降⋯卻找不到原因?醫列「9大警訊」恐罹癌

孩子高燒不退、體重莫名下降⋯卻找不到原因?醫列「9大警訊」恐罹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新竹4歲王小弟,過去身體一向健康,最近2週突然高燒不退、食慾不佳,體重降低了4公斤,卻沒有任何呼吸道感染的常見咳嗽或流鼻水症狀,家長帶去多間診所反覆檢查,篩檢過各種盛行的病毒也沒有發現病原。經轉診至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檢查後,確診為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ADC藥物納健保!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ADC藥物納健保!#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一種高惡性、進展快的血癌,大多成人患者急需緩解後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好消息是,11月1日起,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率先嘉惠復發型或頑固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B-ALL)將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復發機率高何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暨前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姚明醫師表示,正常的骨髓幹細胞製造淋巴球後,會分化成熟至各器官作用,當其在最不成熟階段中發生惡性變化,就會發展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惡性增生的癌細胞生長快速佔滿骨髓,因而影響到正常的造血功能,壓抑紅血球、血小板和正常白血球生長,患者往往出現貧血、出血和易感染等症狀,甚至是骨頭疼痛,病情可能在一個月內就急遽惡化。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主要治療目標是達成緩解,即清除癌細胞,恢復正常造血細胞,不讓疾病復發,並進一步評估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需要。不過成人ALL屬高危險族群,姚明醫師提到,成人共病多或染色體變異機率高,即使第一線治療有效,往後復發風險仍高,通常都需移植;此外,還有部分患者屬於頑固型ALL,對於藥物反應較差,難以達到緩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 緩解率達八成所幸,越來越多標靶藥物幫助ALL緩解病情,其中新興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係「透過抗體辨認抗原,如同智慧手機的臉部辨識,藥物會找到癌細胞。」姚明醫師解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是抗體結合化療藥物,先透過抗體來辨認9成以上患者會表現於B細胞的獨特抗原CD22,再結合化療藥物毒殺癌細胞,因為精準,臨床研究顯示,相較於傳統治療效果約三成,ADC藥物可達8成緩解的佳績,另一方面所需化療藥物量較小,副作用降低,且施打時無須住院。姚明醫師分享,有一名45歲婦女,在別處醫院診斷是B細胞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起初治療效果好,但短期內即復發,因無費城染色體變異,轉用雙特異性抗體免疫標靶藥物達到緩解,卻又在移植前二度復發。所幸受惠藥廠恩慈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病情得到緩解,成功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至今緩解超過半年。11月起納健保 嘉惠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11月1日起健保給付規定,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適用於復發型或頑固型,且帶有CD22的「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B-ALL),預計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成人患者;但若患者是費城染色體陽性(Ph+),應至少使用過兩種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KI)藥物治療無效,才可適用。姚明醫師表示,使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可獲得相當高的緩解率,「儘早做移植,得到更好的疾病控制。」,姚明提醒,患者緩解後,B淋巴球仍會受影響,免疫功能低下會持續一段時間,故必須確實注意個人衛生、忌吃生食以免感染,並定期回診追蹤。(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新生兒大腹便便 淋巴性白血病害的!

新生兒大腹便便 淋巴性白血病害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ALL)是台灣常見的兒童癌症,這些病童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發病,還好有8成的病患可以透過治療得以緩解;但對長年在治療這些病童的醫師來說,看到每個與命運拔河的小生命,總是感觸特別深。新生兒腹部異常腫大 竟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剛出生沒幾天的新生兒,爸媽覺得他肚子大的有些不尋常,送到住家附近的醫院檢查,竟發現血中白血球數目高達4、50萬(正常為5千到1萬),經確診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後,就趕緊轉院到我們這邊來治療。」令台中榮總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張德高這麼訝異的原因是,這位病童疾病的惡性度令人瞠目結舌。「住院後有一次我們幫他檢驗,結果血中白血球數目竟然高達百萬,這代表整個身體幾乎都是癌細胞了!」這樣的結果也差點讓檢驗儀器損壞;後來經過醫療團隊的檢查,確認他是第11、19對染色體基因轉位,也是目前難治療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之一。雖然一開始的治療過程還算順利,很快就獲得緩解;但好景不常,小朋友還是抵抗不了這麼惡性的疾病,病情又復發了2次,也陷入了醫師最不想的困境:治療開始產生抗藥性。幾乎現有的藥物都沒有效果,必須自費使用第二代的藥物,但經過家屬考慮後,最後還是放棄了治療,讓小生命重回天堂。八成現有藥物可以緩解與控制疾病 難治型得靠新藥台灣每年會新增約200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其中有8成利用現有藥物可以獲得緩解與控制,大概有30到40位的患者會變成「難治與復發性患者」;張德高主任解釋,難治型是所有藥物治療都沒有效果,只能用新的藥物;復發型則要看時間點,36個月後復發,屬於晚期復發型,還可以使用現有化療藥物;如果是18個月內就復發,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後線化療 為病患爭取骨髓移殖機會「化療治療就像是抗生素與細菌的關係,一旦產生抗藥性,你就必須再用後線的藥物治療,直到最後一道防線也沒有效果了,整個身體就會被癌細胞攻佔。」張德高指出,目前有將近兩成的病患使用藥物效果不佳,還好現在有第二代藥物可以使用,可以將原本僅存1/3的反應率,再提升到5成左右。張德高主任說,透過藥物壓制病人身上的癌細胞使其獲得暫時緩解,可以爭取骨髓移植的機會,藉以根治此種難治或復發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像他就曾經以新的藥物治療一位病患,用了藥物後兩周,當身上癌細胞短暫消失時,趕緊安排了骨髓移植手術,目前術後5個月,病患仍在緩解狀況,效果看起來還不錯。(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不再是絕症!兒童血癌治癒率可達8成

不再是絕症!兒童血癌治癒率可達8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最常見的兒童癌症,占所有小兒癌症的28%,疾病發生原因是骨髓中白血球癌化及異常增生,骨髓受到侵犯的結果,它會影響正常造血,使得紅血球數降低、造成貧血,容易倦怠及食慾差;且正常白血球減少,也可能引發感染或發燒;血小板減少,則容易出血。此外,白血病也會讓淋巴腺以及肝脾腫大。雙和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陳淑惠醫師表示,此疾病曾是絕症,奪走許多兒童幼小的生命,但隨著醫療進步發現,抗葉酸藥物能有效治癒約20%的病童,但結束化療後仍有中樞神經復發的可能;為了徹底打擊癌細胞,高危險患者會使用腦部放射治療(電療),或是在髓鞘內注射化學藥品,使藥物直接到達中樞神經,藉此提高治癒率至5成。醫學進步 讓絕症至8成以上可治癒目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採「分群治療」的原則,即根據各種預後因子將病人分群,給予輕重適度的治療,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和後遺症;現今大部分病童只需接受2~3年的化學治療,前半年需要數次住院化療,之後只在門診進行維持期化療即可,生活品質更好、副作用更少,治癒率也隨之提升,近年來在先進國家的治癒率可達80~90%。

改良兒童血癌治療 降低病童後遺症

改良兒童血癌治療 降低病童後遺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悠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周郁蘋/綜合報導)俗稱血癌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最常見的兒童癌症,平均每四位癌童即有一位為血癌患者。傳統的血癌治療以腦部放射治療加上髓鞘內注射抗癌藥物為主;不過,現在有醫療團隊研發出,以髓鞘內注射抗癌藥物,避免放射治療使病童出現生長發育遲緩、智力受損及腦瘤等不良後遺症。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教授梁德城表示,由於血癌細胞主要侵犯骨髓,而骨髓又是身體重要的造血中心,若孩子有貧血、常流鼻血、因白血球下降而易引發感染等情況發生時,則應有高度的警覺心,檢查是否有血液方面疾病。有別於傳統的血癌治療方式,梁德城進一步說明,除了髓鞘內注射藥物外,並改良注射方式,等病童血液中血癌細胞,經抗癌治療的吃藥及打針而消失時,才給予第一次注射,不但可以使中樞神經內血癌細胞大為減少,並且避免因髓鞘內注射可能把血液中的癌細胞帶入腦部,反而加重病情的副作用。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劉希哲表示,血癌的治療成果日漸進步,其中之一是根據治療初期骨髓中的微量殘餘血癌細胞量,來預測復發機率而調整治療療程,若其微量殘餘血癌細胞愈早達到萬分之一以下愈好。不過,每一位病童的微量殘餘血癌細胞需經多次監測檢驗,單是所耗試劑、材料,即須兩萬元以上,尤其弱勢族群家庭更是無法負擔。梁德城及劉希哲兩位醫師呼籲,各界善心人士踴躍捐輸,幫助血癌病童接受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