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產品

工程師僅4旬 白內障「早」上門

工程師僅4旬 白內障「早」上門#3C產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內障一直被視為老年人專屬的眼部退化眼疾,但近年來,3C產品的普及讓眼睛使用時間大幅增加,根據眼科醫師門診觀察,白內障患者年齡層明顯下降,民眾如從事需長時間暴露於電子屏幕、紫外線、強光作業下,須注意工作時間並適時放鬆,別讓雙眼用眼過度,否則極易造成眼睛提早退化或急性白內障,如視力或近視度數有變化,應盡速就醫檢查。白內障易被誤認老花 度數變化應盡速求診有位現年40餘歲的張先生是科技業工程師,工作需長時間使用電腦,而且近視度數高達1000度以上以及有 200度散光。長期過度用眼之下,一年前看近有明顯的模糊感,並檢查出老花度數;但日前發現看遠和看近的視力都產生模糊的問題,以為是老花度數增加,求診就醫後竟發現早發性白內障。在了解目前白內障手術中所置換的,可選擇三焦點人工水晶體一次解決白內障、近視、散光、老花等問題,因此決定採用三焦點人工水晶體。由於術前良好的溝通做最適當的選擇,手術恢復良好,視力彷彿回春又恢復清晰,生活及工作上都得到舒適的用眼品質。人工水晶體三焦點設計 首重穩定性眼科醫師郭明倫表示,人工水晶體技術日新月異、不斷進步。以三焦點水晶體為例,在夜間視力也非常清楚,更具備獨特的雙重繞射合併光波迴旋專利技術,可提高對比敏感度,有助優化遠、中、近距離的視力品質,把白內障、老花、散光及近視或遠視等5合1問題一併解決;包含支架採用雙C型專利設計,在植入眼睛後可強化穩定性,讓精準性、安全性及便利性大為強化。白內障人工水晶體置換 有效治療助恢復由於白內障是源於蛋白質的變異,無法藉由藥物回復,使用藥物治療只能延緩惡化程度,而手術合併人工水晶體置換植入才是有效的治療方法。醫師提醒若突然感覺視力持續模糊、色調改變或是出現畏光、複視的狀況,又或是半年內度數快速增加,都可能是白內障警訊,最好儘快就醫檢查、治療,同時建議每半年進行定期眼睛檢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行駛3C網路 請保持安全車距

行駛3C網路 請保持安全車距#3C產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成癮,太沉重?!沒有人喜歡被貼上標籤,父母也很怕這個標籤會找上孩子,網路成癮,在診斷與界定上,仍存在著許多的爭議性,目前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中,還不是一個正式的診斷名稱。了解網路成癮 助察覺適當性這件事,你絕不能等閒視之,因為,我們與孩子都有可能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當然,你的孩子不一定會陷入網路沉迷、成癮的黑洞中,但是若我們試著先了解關於網路成癮的一些現象,將有助於去察覺孩子對於3C產品及網路使用行為的適當性,必要時可以適時給予協助,讓孩子不至於往黑洞的方向前去。別汙名化 網路沒有好壞這不是一場ON/OFF的零和遊戲,3C產品與網路就存在於生活之中,孩子不可能遠離,而且也沒必要遠離。遮掩,視而不見,把3C產品隱藏起來,把網路斷了線,說實在的,一點必要也沒有,3C產品與網路不是瘟神,請別把它們汙名化,3C產品與網路本身沒有好壞,但是關於孩子接觸3C產品與網路,我有自己的一套堅持:1)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態度要一致。2)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情緒要一致。3)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作息要一致。4)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學業表現要一致。5) 使用前與使用後,對於周遭事物的關注要一致。與3C產品、網路發展正常關係孩子是否有本事使用3C產品和網路,有一項重要判斷,就是觀察孩子對於3C產品和網路的吸引力,是否能夠「不沾黏」:下好離手,切換自如,心情不留戀,同時在停止使用之後,能夠繼續進行當下該做的事,我們都在學習與3C產品和網路發展正常的關係,如何讓孩子與3C產品和網路保持「安全車距」,是現代父母必須要正視的一道課題。(本文摘自/你被孩子3C勒索嗎?/采實文化)

白內障年輕化 抗藍光水晶體預防惡化速度

白內障年輕化 抗藍光水晶體預防惡化速度#3C產品

          (圖說:白內障年輕化 平均六十歲民眾患有白內障/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與頭髮變白、皮膚出現皺紋的道理一樣,眼球裡面的水晶體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變白老化,造成某種程度的混濁,進而影響視力,這就是俗稱的「白內障」。眼科張正忠醫師表示,以往白內障的手術多半落在7、80歲的長者,但近年來臨床發現,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平均來講,60歲就接受白內障手術的病患越來越多。 白內障年輕化  主因多為3C產品藍光 張正忠醫師說明,白內障可分為老化性與病發性白內障,一般而言,是以老化性白內障,也就是退化型的白內障為最大宗,少部分是因為糖尿病、虹彩炎、青光眼等疾病,所引起的病發性白內障。 而最近發現,白內障手術有年輕化的趨勢。張正忠醫師解釋,的確以往我們發現接受白內障手術年齡多半是落在7、80歲的老年人,但隨著手術技術與材料進步,白內障手術已不再是等病徵成熟後才能做。所以很多60歲的民眾,一旦發現自己有白內障,也會與醫師討論是否可以儘早接受手術,以恢復視力與生活品質。 尤其是現在3C產品普及,藍光問題造成眼睛病變的案例越來越頻繁,張正忠醫師分享,自己的病患來接受白內障手術,十之八九都有使用3C產品的習慣。我們的眼睛,原本就有過濾紫外線與藍光的功能,一旦置換人工水晶體,就要特別小心藍光對視網膜的傷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要求手術患者,應要避免光害,尤其室外活動,一定要配戴太陽眼鏡。 避免黃斑部病變 抗藍光水晶體降低惡化速度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失明問題的第一名,跟藍光絕對有間接的關係!」張正忠醫師說,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水晶體被移除後,會有較高機率發生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近兩年的研究論文也指出,抗藍光水晶體的確可降低黃斑部病變惡化的速度。 也就是說,假使民眾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在3C產品如此普及的現代,站在醫師的角度,提醒接受置換人工水晶體的患者,一定要有防藍光的觀念,保護自己的視網膜。 很多病患都問,抗藍光水晶體比較貴,那是否平時多吃含有葉黃素的食物,也可以避免黃斑部病變?張正忠醫師解釋,葉黃素僅是預防黃斑部病變的營養素之一,像玉米黃質素、胡蘿蔔素都是必須的營養素,其實降低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方法有許多,例如透過外在遮陽、植入抗藍光的水晶體或者是正確攝取必須營養素等等。建議民眾也可以跟眼科醫師討論,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護眼之道。   (本衛教訊息由愛爾康協助刊登)

白內障年輕化 抗藍光水晶體預防惡化速度

白內障年輕化 抗藍光水晶體預防惡化速度#3C產品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與頭髮變白、皮膚出現皺紋的道理一樣,眼球裡面的水晶體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變白老化,造成某種程度的混濁,進而影響視力,這就是俗稱的「白內障」。眼科張正忠醫師表示,以往白內障的手術多半落在7、80歲的長者,但近年來臨床發現,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平均來講,60歲就接受白內障手術的病患越來越多。白內障年輕化  主因多為3C產品藍光張正忠醫師說明,白內障可分為老化性與病發性白內障,一般而言,是以老化性白內障,也就是退化型的白內障為最大宗,少部分是因為糖尿病、虹彩炎、青光眼等疾病,所引起的病發性白內障。而最近發現,白內障手術有年輕化的趨勢。張正忠醫師解釋,的確以往我們發現接受白內障手術年齡多半是落在7、80歲的老年人,但隨著手術技術與材料進步,白內障手術已不再是等病徵成熟後才能做。所以很多60歲的民眾,一旦發現自己有白內障,也會與醫師討論是否可以儘早接受手術,以恢復視力與生活品質。尤其是現在3C產品普及,藍光問題造成眼睛病變的案例越來越頻繁,張正忠醫師分享,自己的病患來接受白內障手術,十之八九都有使用3C產品的習慣。我們的眼睛,原本就有過濾紫外線與藍光的功能,一旦置換人工水晶體,就要特別小心藍光對視網膜的傷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要求手術患者,應要避免光害,尤其室外活動,一定要配戴太陽眼鏡。避免黃斑部病變 抗藍光水晶體降低惡化速度「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失明問題的第一名,跟藍光絕對有間接的關係!」張正忠醫師說,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水晶體被移除後,會有較高機率發生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近兩年的研究論文也指出,抗藍光水晶體的確可降低黃斑部病變惡化的速度。也就是說,假使民眾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在3C產品如此普及的現代,站在醫師的角度,提醒接受置換人工水晶體的患者,一定要有防藍光的觀念,保護自己的視網膜。很多病患都問,抗藍光水晶體比較貴,那是否平時多吃含有葉黃素的食物,也可以避免黃斑部病變?張正忠醫師解釋,葉黃素僅是預防黃斑部病變的營養素之一,像玉米黃質素、胡蘿蔔素都是必須的營養素,其實降低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方法有許多,例如透過外在遮陽、植入抗藍光的水晶體或者是正確攝取必須營養素等等。建議民眾也可以跟眼科醫師討論,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護眼之道。(本衛教訊息由愛爾康協助刊登)

「看」見危機 每4人有1人乾眼症

「看」見危機 每4人有1人乾眼症#3C產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乾眼症之盛行率約是15%,但是隨著3C產品的普及和使用增加,盛行率有上升及年齡層下降之趨勢,根據統計,國內罹患乾眼症者每年正以10%的速度成長,估計全台有近600萬人罹患程度不一的乾眼症,也就是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有乾眼症狀。臨床上也發現,隨著近年國人長時間觀看手機、電腦、電視螢幕的用眼習慣,讓乾眼症不僅是中老年人的問題,年輕患者也大幅增加,成為眼科中少數跨年齡、跨族群、跨性別的疾病,此外,常處空調環境的上班族, 空服員,常需要配戴隱型眼鏡的族群,重度使用電腦的辦公人員,都是乾眼症的高危險群。嚴重造成角膜上皮破損、角膜潰瘍乾眼症可以有不同的症狀表現, 不只會造成乾澀,還會有紅眼、異物感、分泌物增加、疲勞、影響視力等,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角膜上皮破損與角膜潰瘍,乾眼問題不可不慎,乾眼症不像其他疾病可用單一診斷工具及方法判定,各種診斷方法的結果差異性也大,所以不易有標準化的診斷。一般門診僅是透過淚液試紙來檢查,但是此項檢查之精確度卻不高,乾眼症一般分為淚水分泌不足,另外還有揮發性乾眼疾病,亦即眼睛表面淚水的外層油脂異常而造成淚水容易揮發的情況,這類患者是因為與淚液脂質層異常有關,研究發現淚液脂質層異常佔乾眼症的八成,而油脂不夠的主因是眼瞼上分泌油脂的瞼板腺阻塞。

甩掉烏龜脖!每天跳繩3分鐘 頸椎回正效果最好

甩掉烏龜脖!每天跳繩3分鐘 頸椎回正效果最好#3C產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只要好好鍛鍊上半身與下半身肌肉,就能利用背肌、腹肌與大腿肌肉,協助支撐頭部的重量,分擔脖子承受的壓力。運動時要考量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體力,千萬不可勉強。每天做5分鐘、10分鐘都可以,貴在養成習慣,假如時間充裕,每週從事兩次運動,每次做30分鐘到1小時,護脖效果更好。接下來,我將介紹幾個有益脖子健康,可輕鬆養成習慣的運動。很多人不知道「跳繩」對脖子很有幫助。絕大多數人小時候玩跳繩,長大就不玩了。由於跳繩時必須抬起頭才跳得高,因此常跳繩可自然矯正身體姿勢,有益脖子健康。剛開始以一天跳2至3分鐘、每次跳100下為目標,習慣後增加到5分鐘以上,目標要養成每天跳繩的習慣。跳繩時必須抬起頭 可矯正脖子健康另一個可輕鬆持續的運動是廣播體操和電視體操。這些體操可在短時間內運動全身,也不會造成身體過大負擔,而且每天在固定時間播出,很容易養成習慣。唯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步調持續下去,若轉動頭部或肩膀時感到疼痛,千萬不要勉強自己,應立刻休息。此外,游泳與氣功也是有助於脖子健康的運動。游泳屬於全身運動,可以鍛鍊到下半身、前方與後方肌肉。加上水中有浮力,運動時不會造成脖子負擔。不過游蛙式時必須抬起脖子,反而會對脖子形成壓力,最好避免。其他像水中走路或水中有氧(在水中從事的有氧運動),也不易造成脖子負擔,可發揮高度運動效果,不妨嘗試看看。(本文摘自/改善脖子僵硬,身體90%的疼痛都會消失/采實文化出版)   

烏龜脖最傷頸椎!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

烏龜脖最傷頸椎!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3C產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長時間用電腦或打電動,容易出現不良的前傾姿勢,對脖子造成極大負擔,久而久之便引發電腦終端機症候群。我的診所有許多過度使用電腦或打電動,進而發生脖子問題的患者前來求醫。這類患者的共通特性是年紀較輕,這些年輕人懂事以來天天接觸電腦或遊戲機,從小到大處於姿勢不良的狀態,換句話說,他們一直過度使用自己的脖子。「低頭看手機、烏龜脖」最傷頸椎使用電腦或打電動時,通常會縮著頭往下看低處的螢幕,這是對脖子傷害最大的姿勢。如今無論在咖啡廳、公車或捷運裡,都能看到幾乎每個人大腿上都放一台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駝著背、脖子往前伸、眼睛直盯著螢幕看。這種俗稱為「烏龜脖」、「屈曲」的身體姿勢,對脖子的負擔最大。保護眼脖腰: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如果你每天都得使用電腦,最好選擇可調整螢幕高度的桌上型機種,較不易造成脖子負擔,也較適合長時間使用。坐在椅子上,伸直背部,雙手放在鍵盤上時,手肘要成直角,身體與書桌之間稍微有點距離,這樣的坐姿最正確。此外,電腦螢幕要放在書桌深處,離你越遠越好。連續幾個小時使用電腦不只增加脖子負擔,還會危害眼睛與腰部健康。建議每使用30分鐘應休息五分鐘,離開位子稍做走動,輕輕轉動脖子與手臂、上下振動肩膀,積極活動身體、促進血液循環,這一點相當重要。(本文摘自/改善脖子僵硬,身體90%的疼痛都會消失/采實文化出版)

研究:兒童3C產品不離手 網路霸凌趨嚴重

研究:兒童3C產品不離手 網路霸凌趨嚴重#3C產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隨著網路發達,不僅帶來生活上的便利,使人際溝通更加多元化,但同時也使得霸凌行為更勝以往。透過影片、照片或文字譏諷、辱罵他人。且因為網路傳播快速廣大,且發送者可以採匿名的方式,免除了面對面的對峙,恐讓霸凌者可更容易的傷害他人。遭受網絡霸凌機會大於在校園被欺負最新的調查也顯示,近幾年來透過網路進行霸凌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據英國今年的一項調查指出,21%的兒童表示曾遭受網絡霸凌。相較於以往的面對面的校園霸凌,被欺負的兒童只有9%。調查也顯示,臉書和推特是最容易受到網路霸凌的平台。且在2010年同樣的調查,當時的結果是,16%的兒童說曾遭受面對面的校園霸凌,只有8%的人說曾受到網絡霸凌。現代的兒童依賴網路情形嚴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不離手,更使得兒童無法躲避網路霸凌。因此,英國教育專家也呼籲,老師、家長和醫生都要提高警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