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化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30歲就要當「心」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30歲就要當「心」#年輕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因為天氣寒冷及氣溫變化大,導致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生猝死的案例增。而因為生活習慣不佳,三高提早找上門,導致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齡層越來越低,人數也有向上攀升的趨勢。這些以往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等,現在甚至很常在30、40歲青壯年身上看見。心血管疾病就像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致命的危機。基隆市衛生局指出,心臟及急診學界定義猝死是指病患在症狀發作之後一小時之內死亡,而猝死9成的原因與心血管有關,其中心血管相關疾病、心肌梗塞占了絕大多數。至於心血管疾病則包括心臟或血管功能失調所引起的疾病,常見如高血壓、 高膽固醇或是糖尿病、心臟病等,一旦不積極治療與控制,就容易造成心臟或是腦部的血管阻塞、血液循環能力降低,進而導致心肌或腦部缺氧,提升了中風與猝死的風險。改變生活習慣 遠離猝死危機基隆市衛生局也建議,防範心血管疾病,除了要避免三高找上門,也要注意飲食生活習慣是否規律正常,平時也要避免抽煙、喝酒等行為,少熬夜、不暴飲暴食,同時採取低鹽、低油、低糖和高纖的飲食方式,且維持每日適量的運動,就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遠離猝死危機。

年輕化!未成年愛滋感染者 今年新增21例

年輕化!未成年愛滋感染者 今年新增21例#年輕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愛滋年輕化!截至今年10月底,新北市新增21位20歲以下愛滋感染個案,相較去年同期(12位)成長近一倍,大多數感染者皆為在學學生且主要感染原因是不安全性行為造成。小華今年剛滿18歲、是一名大學生,自從高二時透過網路聊天室認識朋友,發生第一次不安全性行為後,她常透過網路及手機APP軟體尋找伴侶,然而在今年5月因感染性病就醫,在醫師的建議下進行愛滋篩檢,才發現自己感染愛滋,這樣的經歷在未成年愛滋感染者中屢見不鮮。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進一步瞭解今年20歲以下的感染者發現,感染平均年齡僅18歲,其中男性占95%、在學學生比例62%,感染的危險因子均是不安全性行為造成,他們的性行為對象90%是透過網路及社群軟體認識。且自第一次性行為到發現感染愛滋平均只有2年時間,顯示出教育青少年自我保護與預防是目前愛滋防治最重要的課題。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性觀念 避免感染愛滋因此為了加強年輕族群的愛滋防治知能,衛生局透過多元管道進行衛教宣導活動,如針對大專院校學生,打造「性福巴士」在年輕朋友常出沒的場所和19所大專院校,宣導健康的性觀念;更創立臉書粉絲團,不定期提供健康訊息和活動給年輕族群;還首次與大專院校合作,在新生體檢處設置愛滋匿名篩檢及衛教諮詢服務站,提供新生相關愛滋防治知識與篩檢等。新北市衛生局希望透過各種管道及方式,讓年輕族群獲得愛滋防治的正確認知,並加強他們對自我健康管理的觀念,希望藉此降低年輕朋友感染愛滋的風險。

「不安全性行為」 我國愛滋趨年輕化

「不安全性行為」 我國愛滋趨年輕化#年輕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疾病管制局統計資料顯示,在台灣平均每天有6人被診斷感染愛滋,其中15至24歲年輕人,每700人就有1名愛滋感染者,該族群感染愛滋者近年來明顯增加,101年15-24歲年輕族群新通報感染者較100年增加了17%,且近五年年增率皆超過10%。該族群九成以上是透過性行為傳染,顯見「不安全性行為」是傳播愛滋病的最主要途徑,造成感染人數攀升及疫情年輕化。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防疫戰鬥營,透過聲光音效進行互動式體驗,或瀏覽疾管局愛滋主題、性福e學園的網站,陪同孩子共同成長,學習如何在同儕的影響下保護自己,養成「延後性行為發生時間」的觀念、拒絕藉毒品助興,以及發生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的保護措施,幫助孩子愛自己多一點,遠離愛滋的威脅。疾管局呼籲家長,時下青少年的性觀念,容易被媒體、雜誌、書刊或同儕影響,如果没有父母從旁引導,很容易獲得不當的性知識或觀念偏差,加上傳統父母認為「性」代表性行為或性交的迷思、擔心孩子知道太多或者擔心自己不懂施教技巧往往放棄家庭性教育機會,國內專家指出,當孩子懂得越多時,反而會更慎選自己的行為,請家長重視家庭性教育實施及安全性行為觀念的建立,並善用相關資源。

中風年輕化!搶救中風分秒必爭

中風年輕化!搶救中風分秒必爭#年輕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2歲的王先生,已有高血壓近8年了,有抽菸習慣,但因為工作繁忙,且自己也無感覺身體不適;某天下班回家洗完澡後,家人覺得他突然的說話不清、步伐不穩,便立即送到醫院急診。到醫院後發現右手和右腳無力,並且說話困難,經診斷後確定是腦中風隨即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並送至加護病房。經過一個月的調養,王先生目前已順利返回職場工作。新光醫院神經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醫師表示,王先生非常幸運在黃金救援期間就送至急診室,在三個小時內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使受損範圍縮小並提升治療效果,所以復原良好沒有任何併發症;提醒民眾只要出現突發臉歪、說話不清、單側手無力,要趕緊送醫,只要把握黃金三小時施打血栓溶解劑,多數患者症狀可改善。但要是出現症狀超過3小時,就不適合施打血栓溶解劑,可能會產生出血。連立明指出,美國最近一項研究顯示,20歲至54歲首次中風的病人飆升,占中風人口的比例從1993年的12.9%上升至2005年的18.6%。其中非裔美人,中風比率更從每10萬人83人增至128人;而白人則由每10萬人26人增至48人。和老年人的中風類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抽菸習慣大概占年輕型中風發生原因的一半以上,年紀輕輕就有這些慢性病的患者要小心了。戒菸、飲酒不過度、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低鹽低油高纖維的飲食控制、與規則的藥物治療是最重要的預防中風之道。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陳威宏醫師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之全世界資料,中風在全球死因排第二位,全球每6秒就有1個人死於中風,每個人一生中將有六分之一的機率會發生中風。台灣的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也高居第三位。中風亦為成年人殘障之第一主因,不同於其他疾病,存活的患者與家人常因殘障,帶來後續醫療與經濟之重大負擔。萬一發生中風,目前也有可能及時治療,減少造成終身殘障之機率。其實腦中風是可預防與治療的疾病,但一般民眾仍普遍缺乏對中風症狀之認知,也不曉得一旦發生中風應該在最短時間內,透過緊急醫療系統立即送到具有緊急醫療中風能力之醫院就醫。

換取健康生命 別怕大腸鏡篩檢!

換取健康生命 別怕大腸鏡篩檢!#年輕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由於飲食西化的影響,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逐年升高,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而雖然國健局補助50~69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篩檢,但統計數據顯示,篩檢率仍低於3成。且在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為陽性的12萬人中,有高達4成民眾拒絕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原因多半為不好意思、認為不舒服、或對清腸藥及灌氣的不適而排斥進一步檢查等。由於許多民眾對大腸鏡檢查心生畏懼,康聯預防醫學內視鏡室主任林姿伶解釋,大腸鏡因為要在彎彎曲曲的腸道前進,常會壓迫、牽扯或拉緊腸壁外層,受檢者可能會產生想解便、腸子絞痛、腹脹等不適感受。若是曾接受腹部或婦產科手術、腹壁沾粘的人,可能會更加難過。如果能夠適度麻醉,在無知覺、無痛楚,非常放鬆的狀態下完成大腸鏡檢查,是可有效地減少受檢者恐懼和痛苦。因此,民眾在接受檢查前可與信任的臨床醫師討論麻醉的選擇。林姿伶主任表示,現代醫學發達,檢查方式不斷推陳出新,但內視鏡仍是目前臨床診斷腸胃道的利器,有其無可取代的價值。不但能直接檢視食道、胃及大腸組織有無潰瘍、發炎或惡性腫瘤等問題,當發現病灶或懷疑異常時,可以立即做切片檢查,甚至直接切除息肉。已有許多研究指出,早期發現大腸息肉,必要時予以切除,是降低大腸癌發生率的有效方法。因為大腸直腸癌初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等到出現疼痛、貧血、疲倦、排便習慣改變及體重下降等症狀時,大都已經是晚期。只有少數人因體質敏感,對大腸鏡檢查的不適反應比較強烈,而大多數人都能安適地完成檢查。因此,林姿伶醫師再次呼籲,些許的忍耐換取生命的健康,還是非常值得的。

痛風年輕化 十年內竟增7成

痛風年輕化 十年內竟增7成#年輕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林口長庚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余光輝主任表示,台灣近年痛風患者已有年輕化趨勢,十年前男性痛風首度發作年齡低於40歲以下者,約佔所有痛風患者3成,至今比例上則超過一半以上,也就是十年內年輕痛風患者人數比例約成長了七成,臨床經驗上曾治療過的痛風患者,最年輕者甚至年齡在20歲以下。最新研究也發現,痛風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約為尿酸值正常者的2倍,整體死亡風險也高出約50%。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蔡嘉哲理事長指出,痛風患者常有許多錯誤認知迷思,比如痛風自行吃止痛藥就好、急性痛風發作時先進國術館做推拿、豆類完全不能吃等,小心這些錯誤觀念恐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因此他也呼籲大家,其實痛風是可透過治療而控制的,若對痛風有正確認知及長期治療觀念,可大幅提升生活品質。台灣痛風患者治療比率低,導致關節病變產生巨大痛風石者多,形狀有如鐘乳石或雞蛋大小狀,像針刺般的疼痛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近年來痛風年輕化的趨勢顯著增加,痛風患者更須留意心血管疾病威脅。痛風患者若為腎結石或腎功能異常者、肝功能異常如B肝或C肝患者,或對藥物過敏者,應及早尋求專業醫師進行診斷,避免發生使用降尿酸藥物不良反應,選擇適合治療方式及提供日常保健建議。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林孝義主任表示,70%的痛風患者檢驗出高尿酸血症,痛風的分期從高尿酸血症開始,分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關節炎,間歇期與慢性痛風關節炎。痛風在台灣盛行率約為1~3%,男女比例約為6:1。痛風關節炎一旦發作,通常以大腳趾、膝關節以及腳踝最為常見,並有紅腫及熱、痛等症狀。疾病早期多以復發性急性單一關節炎表現,是發炎疼痛程度最高的一種關節炎,嚴重者無法行走或穿不下鞋子,大大影響生活品質。國內最新跨北、中、南醫學中心之降尿酸藥物使用研究,高尿酸血值受試者使用新降尿酸藥物febuxostat兩週後,血中尿酸值平均可降至5.43mg/dL,12週後平均可達5.9mg/dL,約有近六成受試者血中尿酸值可控制在理想血中尿酸值6.0 mg/dL以下,於安全性而言,受試者出現皮疹比例十分低,對於腎臟功能也有改善反應。余光輝主任指出,理想血中尿酸值約為6.0 mg/dL,血中尿酸值保持在6或5 mg/dL以下者,通常發生痛風的機會將顯著減少。余光輝主任表示,降尿酸藥物的應用,能降低急性痛風發作、關節變形、腎臟傷害的風險。建議痛風患者應長期追蹤治療,搭配飲食控制,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將可顯著提昇。

年紀輕輕染愛滋 拒絕危險性行為

年紀輕輕染愛滋 拒絕危險性行為#年輕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年來,台灣每年有近2000人遭愛滋病毒感染。感染愛滋病毒的危險因子,從2005年由原本的注射藥毒癮者(佔73%),至2011年已轉為性行為居冠,尤以男男間性行為佔72%為主要原因。臺南市101年新通報愛滋個案截至5月底,因性行為而感染者高達93.7%,其中男男間性行為佔60.4%,異性間性行為33.3%。特別要注意的是,年輕族群感染愛滋的人數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感染者中年紀最小的僅15歲。由於感染者在受到病毒感染後需長至三個月才能產生足夠抗體,期間可能因抗體不足,以致未能準確檢驗。換言之,即使測試結果顯示未帶有病毒,可能就是所謂的「空窗期」,實際上已受病毒感染,且能將病毒傳染給他人。衛生局在進行新感染者的疫情調查中發現,高危險行為者自行在網路購買來路不明的愛滋病毒快篩片,DIY測試自己是否感染愛滋,因為快篩結果是陰性,讓個案可能繼續從事高危險性行為。此舉不僅危險,業者及購物者都有觸法的疑慮。愛滋病病毒存活於帶原者的體液中,包括血液、精液、陰道分秘物、射精前的液體,甚至是含有血液的排泄物。如果一個帶原者體液中的愛滋病病毒跟另一人的黏膜組織接觸,那麼愛滋病病毒便能被傳遞。愛滋病在未病發、無明顯徵狀下,往往連受感染者亦不自知。要證實是否已受感染,最可靠、正確的方式就是到各區衛生所或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認可的醫院或檢驗所進行愛滋病毒抗體的抽血檢驗。肛交是一種高危險行為,因激烈的性行為容易造成直腸黏膜受損而有傷口被感染,甚至在口交中也應當使用保險套。 衛生局建議在所有的性行為中安全的使用保險套,可阻隔體液(精液、陰道分泌物或血液)進入人體,將感染機率降到最低,只要全程正確使用合格的保險套,即可杜絕愛滋及性病感染。避免從事危險性行為,以保障自身安全。

濫用藥品年輕化 平均吸毒年齡12歲

濫用藥品年輕化 平均吸毒年齡12歲#年輕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新興濫用藥物不斷的推陳出新,藥物濫用的種類除了常見的3級毒品愷他命(Ketamine)外,類大麻活性物質(俗稱K2)、Mephedron(俗稱喵喵)等,衛生署根據統計資料更發現青少年施用新興毒品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學生吸食的毒品以K他命為主,拉K成癮而沒有戒治的青少年,將比正常人更易陷入毒海深淵,成為危害社會的毒蟲,父母不可輕忽。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濫用藥物尿液檢出愷他命陽性數有逐年倍增趨勢。依據司法機關之緝獲毒品統計,愷他命緝獲量近5年均排名首位。另根據行政院衛生署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12歲至17歲未成年人首次使用非法藥物的平均年齡為12.5歲,主要原因為好奇、無聊及趕流行。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再度提醒家長,平日多關心子女生活作息,並負擔起家庭守門員角色,尤其暑假將至,應鼓勵青少年從事健康的休閒活動,倘若發現家中子女有異常狀況,要傾聽孩子們的心聲,適時提供子女正確藥物濫用危害知識、拒絕的技巧,亦可上南投縣政府衛生局網站閱讀詳細資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