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護

她擅爬百岳竟患「力弱症」?專家建議:常做「樂肌3招」防肌少失能

她擅爬百岳竟患「力弱症」?專家建議:常做「樂肌3招」防肌少失能#長期照護

原本擅長爬百岳的64歲李女士,近來竟每走10分鐘的登山步道,便因四肢無力需要常常休息,原以為只是年紀漸長,體力大不如前,但沒想到卻是力弱症作祟!醫師提醒,當肌肉量還在,卻出現四肢無力現象,當心逐漸陷入「力弱症-肌少症-失能」3大風險,建議年長者在肌少症發生前,應優先檢測力弱症風險,並善用簡單居家運動3招來預防。

長輩尿路感染、便秘恐因「少做這件事」!醫教「7招」加強身體代謝

長輩尿路感染、便秘恐因「少做這件事」!醫教「7招」加強身體代謝#長期照護

炎熱的夏天容易流失水分,健康的成年人其實不太需要擔心脫水的問題,然而隨著年紀增長,老年人對於口渴的感覺變得遲鈍,濃縮尿液的能力也變差,因此很容易出現脫水的問題。醫師表示,老年人的飲水需求和方式與年輕人有所不同,因為身體對水分的吸收能力減弱,需要「多喝水」才能保持身體的水分平衡。

當父母變老⋯總愛拒絕子女關心?專家教「1招」應對:當成青春期孩子

當父母變老⋯總愛拒絕子女關心?專家教「1招」應對:當成青春期孩子#長期照護

而當父母變老,子女應負照顧的責任,但父母也不可能放心依賴子女,因為他們不想成為子女生活上的累贅,因而造成許多問題⋯⋯擁有10年以上專業諮商經驗、韓國諮商心理師孫廷沇於《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陌生人》一書中,以真實案例解析,陪你探討家人照護問題,一起突破相處上的困境。以下為原書摘文:

女兒從小疏於照顧,離家後收到家書!她長大後才懂:有種父愛是沉默

女兒從小疏於照顧,離家後收到家書!她長大後才懂:有種父愛是沉默#長期照護

當父母日漸變老,子女也需要面對照護的問題,你是否也正走在陪伴親人的長照路上呢?以熟齡陪高齡的過來人阿Hing於《長照鏡頭下的漏網特寫!》一書中,改編自己父親、機構的場景,以菜市場名「雅婷」的中年女兒,描繪她和步入長照的父親間的私密時光。以下為原書摘文:

照護工作與「辣椒」竟藏共通點?專家帶你看「餐桌經濟學」別嚇壞

照護工作與「辣椒」竟藏共通點?專家帶你看「餐桌經濟學」別嚇壞#長期照護

辣椒能讓人開味,因此餐廳常見辣椒的存在,但你知道辣椒可能和「照護工作」有關嗎?曾擔任聯合國、世界銀行顧問,經濟學教授張夏準於《餐桌上的經濟學》一書中,用精彩絕倫的食物故事,包括文化、食性、經濟歷史和貿易政策切入,帶讀者進入一間以經濟為名的餐廳。以下為原書摘文:

重症醫師的告白:不要成為孩子的壓力

重症醫師的告白:不要成為孩子的壓力#長期照護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許雅茹/整理報導)「我不希望我的兒子,在面對困難的醫療抉擇時,要承擔我現在看到家屬的壓力。」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暨內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陳易宏表示,在臨床時常遇到重症患者無法表達意願或事前未做好決定,以至於醫療決定的責任和壓力,都落在家屬身上。為了不讓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未來也面臨同樣的窘境,陳易宏與太太日前相偕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加護病房為預立醫療執行最前線陳易宏指出,隨著科技進展,三、五十年前慢慢有加護病房和重症的照護,然而,對於人權、尊嚴的提升,似乎沒有跟上科技的腳步。「維持失智症、重度昏迷等這些病人生命所需的醫療,當病人意識清楚的時候,他有權利拒絕,為什麼意識不清就沒有權利了呢?病人在還沒插管之前可以拒絕,插管之後為什麼就沒有權利拒絕了呢?」。當過往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和當今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問世後,陳易宏意識到人性的尊嚴和人文,是日漸進步以及被實現的。他指出,加護病房正是預立醫療執行的最前線,而平日在臨床上所遇到的問題,驅使他有強烈的意願來接受預立醫療照護諮詢門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減輕家屬壓力「有沒有什麼保障,在我沒有辦法享受生命的價值的時候,不要再去維持我的生命?」陳易宏與太太結婚以來,太太一直問他這樣的問題。陳易宏說明,太太是一個非常獨立自主的人,總認為生命的價值高於生命的本身,生命的體驗高於生命本身,當一個人沒有辦法再享受音樂、文學、大自然等等,無法感受風吹過身上的感覺、聞到花草的香氣,她覺得生命是沒有價值的。因此,當《病人自主權利法》在今年上路,太太也就趕緊一起來簽署。總是在感受患者病情沒有好轉,此時陷入兩難的家屬的心情,陳易宏不希望兒子,將來在面對困難的醫療抉擇的時候,也要承擔他現在看到病房家屬的壓力,他提及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對自己、家人、孩子是最好的遺囑。

家有長者注意!政府長照服務減重擔

家有長者注意!政府長照服務減重擔#長期照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6歲的陳爺爺,中風癱瘓臥床在家5年多,吃飯、沐浴、翻身等日常生活皆仰賴妻子陳奶奶獨自照料。75歲的陳奶奶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最近身體大不如前,加上陳爺爺肺炎出院後,身上多了鼻胃管及導尿管,使照顧變得更繁重,讓陳奶奶快要不堪負荷。將成超高齡社會 長照服務減負擔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預計民國110年,台灣老年人口將達20%以上,每5個人即有1位老人,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急遽增加,每個家庭都要面對長者照顧議題。推估台北市需要長期照顧服務的人口數高達7萬人以上,而連接民眾照顧需求與長照服務,將由照顧管理專員陪伴民眾。臺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連結服務內容,包括居家式服務(居家服務、居家復健護理及居家醫療等)、社區式服務、日間照護、住宿式服務(養護機構或護理之家)、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等,以及社區整體照顧服務、失智照護服務、社區復健及預防及延緩失能等服務。照顧專員訪視 打造個別服務台北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負責民眾申請、評估各項需求,照顧管理專員接到諮詢電話,耐心傾聽家屬的需求,做各類服務的介紹與補助額度說明。完成初步篩選符合的條件後,會約定時間到家中訪視及評估。照顧管理專員將透過完整評估,了解失能者的溝通能力、日常活動能力、居家環境與社會參與、情緒及行為及主要照顧者負荷,與失能者或家屬共同討論照顧計畫,打造個別化之長照服務。有長期照顧服務需求,可來電02-2537-1099,長期照顧服務資源及相關資訊,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health.gov.taipei/Default.aspx?tabid=87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