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大幅降低副作用 七旬罹癌老翁照常扛鋤頭下田

放射治療大幅降低副作用 七旬罹癌老翁照常扛鋤頭下田#放射治療

台中縣一名七十多歲的李姓老翁,家中務農,長期都有排尿困難的問題,由於症狀不嚴重,也未出現血尿等特殊狀況,因此李老先生與家人都認為是老年男性常見的攝護腺肥大而不以為意。但日前由於排尿問題嚴重到已影響生活品質,於是李老先生來到醫院就醫,並經醫師評估進行攝護腺刮除手術。沒想到術後病理切片意外發現老先生已罹患攝護腺癌初期。由於患者高齡,於體力和抵抗力等各方面都將影響治療方式,光田綜合醫院腫瘤治療團隊評估後,以最新引進之影像導航放射治療(IGRT)成功幫助老先生戰勝病魔,且治療期間李老先生竟還能照常扛著鋤頭下田工作維持家計,有些不知情的親友甚至沒發現他有生病。光田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王銘志主任表示,攝護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泌尿道腫瘤,有老年男性隱形殺手之稱,近年來一直高居國內男性癌症死因之前10名,因此攝護腺癌的早期診斷與治療亦日趨重要。而攝護腺癌致病因素與年齡、種族因素、家族史、飲食習慣等有關,大部份早期攝護腺癌的病人並沒有症狀,多等到有局部侵犯或遠端轉移時,才會有頻尿、尿急、夜尿、解尿解不乾淨等症狀,也可能引發血尿現象。攝護腺癌的治療方法依患者狀況而有所不同。早期攝護腺癌之治療方法包括保守密切觀察、根除性攝護腺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為了加強放射治療的穩定度與精準度,並提升患者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減少副作用造成的不適,光田綜合醫院斥資引進影像導航放射治療(IGRT)。王銘志主任指出,傳統放射治療的照射的強度和位置固定,但像攝護腺就位於膀胱與直腸之間,腸子蠕動時連帶會讓病灶有位移的情形,因此有時放射治療就會照射到部分周邊的膀胱或直腸等器官,使患者出現小便疼痛、直常出血等副作用。但透過IGRT,醫療團隊能在每次治療前透過高階影像設備擷取即時體內影像,再次修正因器官位移或患者移動造成的誤差,提高治療的精準度,避免傷及無辜的正常組織,醫療團隊更能為癌症患者量身打造治療計畫,而對於年紀大、開刀有風險的患者更可說是一項治療的新選擇。

治療腦瘤 360圓弧放射手術免除開腦恐懼

治療腦瘤 360圓弧放射手術免除開腦恐懼#放射治療

腦部惡性瘤雖然不是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帶給患者與家屬的身心折磨卻是沉痛而難以抹滅,不但要面臨生命遭受威脅,即使順利治癒,還要擔憂預後的生活品質。傳統腦瘤的治療方式,可能需要進行開腦大手術,而傳統放射治療雖然可以殺死癌細胞,卻也可能傷害其他正常組織或產生其他併發症,讓腦瘤的治療過程,承擔更多風險!所幸醫療科技的進步,讓腦瘤治療跨入新紀元,弧形放射治療的3D立體精準定位,不但治療無死角,更能避免損傷正常腦組織,降低併發症,而且大幅縮短治療時間,讓腦瘤患者接受治療可以安全又放心。 一般人一聽要接受放射治療,內心恐是五味雜陳,擔心放射線不見得可以殺死癌細胞,反而可能傷害正常組織。傳統的放射治療,經常面臨無法完全將放射線限制在腫瘤範圍的問題,也就是在利用放射線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有可能遭受放射劑量傷害,尤其當腫瘤所受劑量愈高時,正常組織所受放射線劑量,也會隨之升高。在臨床治療上也常陷入兩難,醫師有時會為了避免不讓正常組織與重要器官受到太多放射線劑量的破壞,因而降低治療腫瘤的放射線劑量,然而如此一來,放射劑量可能根本不足以殺死腫瘤細胞,也影響放射治療效果,腫瘤細胞依然威脅患者的生命與健康。醫療科技日新月異, 腫瘤並非都是厚薄均勻的生長型態,需要治療的腫瘤形狀有可能是呈內凹形、C字形,或是有如甜甜圈般將正常組織或重要器官(例如:脊髓)包圍在其中。此時三度空間雕塑放射治療,雖然可以順著腫瘤形狀給予腫瘤劑量,但仍很難避開包在腫瘤中間的重要器官,或是躲在腫瘤凹陷處的正常組織。因此治療起來,效果受限。VMAT不僅做到三度空間雕塑治療,最大特色是能藉由精密的電腦軟硬體設備,以及「調整控制放射線在腫瘤上的強度」,在每次治療時可立即取得3D電腦斷層掃瞄影像(CT Images),進行超精準的即時治療定位,同時讓放射線隨著腫瘤厚度調弱、增強,順著腫瘤形狀外,考慮腫瘤體積各部位的厚薄不同,來給予「最適合的放射線強度」。同時閃開躲藏在腫瘤中間,或凹陷處的重要器官(例如:眼球、脊髓…),增加腫瘤控制率和降低正常組織併發症的機率,減少治療後的副作用,進而提升治療率、病人存活率與醫療品質。VMAT融合了舒適 、安全、 效果好的治療優勢,VMAT已成為治療腦脊椎病灶的新趨勢。【腦部惡性腫瘤小檔案】以民國94年為例,腦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0.88%,同年腦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10%。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17位、女性為第19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14位、女性為第12位。民國94年初次診斷為原發性腦部惡性腫瘤者共計603人;當年死因為原發性腦部惡性腫瘤者共計411人。特別的是,初次診斷為轉移性腦瘤的患者數,比原發性腦部惡性腫瘤的患者數目更多(據放腫學會統計,每年新增轉移性腦瘤的患者數目約為五千多例),因此肺癌轉移腦瘤的患者,這類個案並不罕見。

中醫輔助癌症治療 調節提昇免疫力

中醫輔助癌症治療 調節提昇免疫力#放射治療

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八十的癌症患者在獲知自己病情之後尋求非正統的療法,在國內的數據恐怕更高。其實中醫藥對於癌症病患的體質調理及生活品質改善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許多方面都能提供有效的幫助,值得進一步推廣及應用。不過因為在坊間常見部份不肖商人刻意誇大中藥的抗癌療效,推波助瀾販賣價值不斐的藥品或保健食品,從中牟取暴利,從而讓講求實證的西醫師對中醫有了反感,拉大了中西醫的鴻溝。奇美醫院中醫部 - 郭世芳醫師表示,事實上西醫本來就能成功控制許多的癌症,甚至如部份淋巴瘤與鼻咽癌還能達到臨床上的治癒,只是患者面臨治療上所帶來副作用的不適,讓原本已覺虛弱的身體亙加孱弱不堪,看在家屬的眼裡也多添了許多的不捨;而中藥的抗癌作用雖然有時能達到神奇的效果,但是偏方絕非適合每一個患者,所以站在中醫的立場,要提醒癌症的病患與家屬最好不要隨意嚐試。對腫瘤病患而言,化學與放射治療後所產生的不適如食慾減退、體重減輕、失眠煩躁、氣短胸悶、疼痛酸麻、腸胃功能紊亂等問題是最常面臨的困擾,有時不適的程度甚至會超過腫瘤本身。郭醫師說,在西醫的治療基礎上,如果能再加入中醫藥調整體質同時加上日常飲食膳食的建議,將可使治療過程更為平順,提升整體生活品質。郭醫師指出,接受過放、化療的患者也經常表現出消化功能障礙、體質消瘦、乏力、貧血及機體功能衰弱與惡病質,直接威脅患者生命,臨床研究顯示對的提高具有相當療效,透過益氣養血、健脾和胃等扶正培本中藥確實可以增加和穩定體重、改善食慾以及活動能力指數改善癌症患者的惡病質狀態,以提高生活品質;另外化療期間常存在血球低下的問題,造成嚴重倦怠感及增加感染的危險。中醫透過四君子湯系列,再配合應用許多單味藥如黃耆、雞血藤、補骨脂等,常可以有效提升血球,並進一步改善其他的不適症狀;其他症狀如失眠、癌性疼痛等都可透過中醫藥物或針灸推拿按摩的處理而獲致一定的改善。奇美醫院中醫部對腫瘤患者的調養一向強調以中西醫結合為前提,希望透過中醫的體質調理與調節免疫力,盡量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增加存活率與存活時間,同時藉由完整的西醫追蹤檢查,讓醫師群與患者都更能掌握住病情,做出最好的治療計畫,透過情緒、飲食、活動體力、睡眠的調整讓患者更有信心面對所有治療,在門診的追蹤裡看到患者露出久違的笑容與活力,是醫護人員最大的工作動力,未來更可以透過腫瘤患者住院中醫會診給付的試辦計畫實施,進一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讓更多患者得到更完善的照顧。

用鏡頭捕捉生命的希望 數位攝影比賽等你來參加!

用鏡頭捕捉生命的希望 數位攝影比賽等你來參加!#放射治療

慧君,在2008年捕捉希望比賽中,以作品「掌聲鼓勵」獲得病友組第一名,在頒獎典禮的現場,她的樂觀與開朗,感染了與會的所有人;喜愛攝影的她,用鏡頭紀錄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她說:「一路走來,我總覺得自己獲得的比失去的還多,一場不同的體驗,讓我更懂得去珍惜生活周遭的一切。生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生命失去了希望與追尋的目標,我盡力去活在每一個當下,我想這也是我為什麼愛攝影和旅行的原因!!儘管那只是有如曇花的短暫一刻」。慧君去年參加比賽的動機很單純,她只是想把自己看到的所有跟更多人分享,她表示:「我喜歡電影,其實從攝影的角度,也有點像在拍電影,不過比較像一開始在擬定分鏡圖的過程,從多元化的角度會察覺,自己所經歷的只是一段過程而不是終點;其實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充滿了更多需要被幫助的人,從很多非洲、印度等國家的影片中都會發現,他們所經歷的一切,那種無助感可能比疾病還更深層,相較之下,自己是幸福的,有機會的話也很想到這些國家走走,盡一己之力去幫助更多的人,並記錄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跟大家分享,畢竟施比受更有福」。今年,當我們邀請慧君參加第2屆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時,電話中的她笑笑地說,「把機會讓給別人吧!我相信有更多人比我更需要」,問她有什麼要和大家分享的,她說「我承認,自己有時候還是會有氣餒的時候,不過經由這段特別的旅程,在人生的大海中,我找到了生命的羅盤,雖然在迷霧中航行難免有點不知所措的感覺,但我相信目標的彼岸就在不遠的前方,就讓我們現實一點,去做一些不可能的事吧!!」也許您是癌症病友的家屬,無怨無悔地陪伴他們走過治療的路;也許您是辛勞的醫師或護士,正在爲癌友得到更好的照護而努力;也許您自己本身就是癌症病友,正勇敢堅強的面對病痛帶來的考驗;請不要放棄,只要相信就有希望!請您用鏡頭讓我們知道,您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對癌症病友的關懷!不論你是癌症病友、家屬、照護團隊或是社會大眾,癌症希望協會誠摯邀請您,拿起相機,拍下您最滿意的照片,一同來參加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活動詳情請至http://blog.sina.com.tw/hope_camera/或來電癌症希望協會(02)3322-6286分機27王小姐

癌症治療利器 重粒子放射醫療

癌症治療利器 重粒子放射醫療#放射治療

儘管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已在去年10月宣佈放棄籌設斥資3億美元的重粒子治療癌症中心,但台灣醫界對於重粒子放射醫療議題依然高度關注,羅東博愛醫院邀請日本群馬大學專家學者及台灣放射腫瘤醫學界權威,於三月七日舉辦「中日重粒子放射治療研討會」,讓各界第一手瞭解「重粒子放射線」醫療科技。 日本群馬大學自西元2001年就開始提倡「重粒子放射」醫療,是日本最早使用「重粒子放射」治療裝置的大學。群馬大學的「重粒子放射醫療中心」包括有:縱深50×60公尺、高20公尺的「重粒子放射」裝置,3間治療室及周邊設備。 重粒子射線治療癌症的原理是利用碳元素或是氖元素的帶電粒子,經過儀器將其加速至接近光速後,再將具高能量的粒子,精確打在癌細胞之上。這樣的治療方式除了可精確的消滅腫瘤細胞外,對週遭正常組織的影響也相對較少。 根據群馬大學的研究顯示,重粒子射線治療對肝癌、早期肺癌、子宮頸癌及頭部腫瘤都有不錯療效,第一期肺癌或早期肝癌只要一至二次照射就可完成治療,攝護腺癌及骨軟部腫瘤雖要照射十六至二十次,大約只有X射線或質子線照射次數的一半。正因「重粒子放射線」擁有上述的優點,世界各國多派員至日本群馬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學習此技術。 由於台灣目前並無任何醫院能施作重粒子放射治療,群馬大學與羅東博愛醫院特別於今年三月七日舉辦「中日重粒子放射治療研討會」,由日本群馬大學校長鈴木守、副校長小澤瀞司、腫瘍放射線學教授中野隆史、大野達也準教授擔任講師。台灣地區放射腫瘤醫學界權威,如台灣放射腫瘤學會理事長梁雲、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任益民、台北榮民總醫院癌病中心主任顏上惠、台中榮民總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林進清、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洪志宏等亦應邀與會。 群馬大學希望透過此次研討會將「重粒子放射線」醫療科技紹給台灣地區的醫療同業,更希望透過此次活動與台灣地區的醫院進行交流。‧研討會時間:2009.03.07(六) 13:00-17:00‧研討會主題:中日重粒子放射治療研討會‧研討會相關訊息請見:羅東博愛醫院網站 http://http://www.pohai.org.tw  請至網站首頁,進入『學術活動區後,點選『重粒子放射線癌症治療專區』觀看詳細內容。

癌病患福音-螺旋刀影像導引 提高放射治療精準度

癌病患福音-螺旋刀影像導引 提高放射治療精準度#放射治療

隨著腫瘤醫學的日新月異,對於患者癒後有更好生活品質的治療方式也紛紛順勢而生,台大醫院螺旋刀放射治療中心正式開幕,影像導引斷層式加速器-螺旋刀(Tomotherapy),便是新發展的放射治療技術之一,其特性在於可針對單一腫瘤、多發性腫瘤、或是多處性轉移病灶皆可同時治療的治癌利器,在螺旋刀加入後,必可使放射腫瘤治療變得更加完整而全面,因應病患病情的不同選擇更適合的放射治療技術。將放射治療近年來發展的多項新穎技術整合在一起,是螺旋刀最大的特性。螺旋刀同時具有影像導引(IGRT)、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融合比對分析、3D電腦優化治療計畫系統、以及自動品質驗證系統(QA System)等高階功能。在療程開始前,患者都必須先經過影像掃描獲取圖像後,利用3D電腦優化治療計畫系統來模擬運算,讓治療射束的角度及強度達到最佳化,使得腫瘤組織能接受到所需的放射劑量,同時讓正常組織的劑量儘可能降低,以減少放射治療副作用的發生機會。病患在每一次治療之前,會接受螺旋刀內建的電腦斷層系統掃描,利用先進的影像融合比對系統來分析其治療誤差,並作即時的誤差校正,因此可大幅提高治療的精準度,相較於傳統的治療技術,螺旋刀可真正達到所謂影像導引(IGRT)的效果。與一般的強度調控(IMRT)治療技術相比,螺旋刀所使用的是360°線性超高速多葉準直儀,射束的數目及角度的選擇性較大,能讓射束精準打在腫瘤上,而儘量避開周邊的正常組織。另外,螺旋刀的治療範圍較廣,可在一次治療中涵蓋160cm的範圍,因此對於多發性的腫瘤或轉移性病灶,不需要像傳統治療方式一樣,得治療一個部位完成後再接續另一個部位的治療,螺旋刀可在一次治療中同時處理身上不同部位的腫瘤,因此對於大面積或多發性病灶的患者,是目前較好的選擇。

惡性腫瘤化療後:提振元氣 簡易藥膳DIY

惡性腫瘤化療後:提振元氣 簡易藥膳DIY#放射治療

惡性腫瘤已經持續多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民國九十五年已竄升至百分之三十,惡性腫瘤實在可稱為台灣人民健康的首要敵人。目前,現代醫學所採用的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或是放射治療可以強而有力的對抗腫瘤,卻也會造成病患本身元氣的耗損,時有耳聞病患因為無法承受正規治療的副作用而聽信偏方延誤病情。奇美醫院營養科積極與中醫部研討如何以中醫的藥膳提振腫瘤病患的元氣,減低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或是放射治療的副作用,支持患者完成既定的療程,使病程有最佳的預後。奇美柳營中醫科賴郁凱醫師表示,在此介紹三種茶飲,可方便出院病患可以在家DIY。1.「免疫茶」主要成分包含:黃耆、黨參、黃精、大棗、薄荷及海藻等十四種中藥,委託GMP藥廠製成便利茶包,直接以500㏄開水沖泡,回沖2-3次,也可酌加冬瓜露調味,煮成2000㏄的茶飲。藥材主要功能可以補充元氣,增強免疫力,對於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或是放射治療後體力的虧損可溫和的補充元氣。本茶飲以十四種中藥調配而成,每種成分均低於可能造成中西藥交互作用的劑量,但是仍不可以免疫茶配服西藥,對於感冒、發燒及腸胃炎的患者亦不適合飲用。2.「銀花甘草茶」主要成分包含:金銀花三錢及甘草一錢。做法是以水2000㏄煮沸五分鐘,置冷當茶水飲或漱口,不宜隔日飲用。其功能可以預防口腔黏膜潰瘍,促進口瘡修復,預防繼發性感染。口腔黏膜潰瘍是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病友若以「甘草綠茶水」漱口,以金銀花取代綠茶後可以避免綠茶對胃腸造成的刺激,不但可以當漱口水,也可直接吞下。3.「山楂烏梅茶」主要成分包含:山楂、烏梅、黨參、麥門冬及五味子。做法是以水4000㏄煮沸十五分鐘,酌加冰糖調味,山楂及烏梅傳統常應用於生津止渴(促進唾液分泌)、消積化實(促進腸胃蠕動)、消導滯氣(減少腸胃道脹氣)。對於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所導致的食慾降低、唾液分泌減少、味覺遲鈍及腸胃功能障礙有很好的療效。再加上由黨參、麥門冬及五味子所組成的生脈散,可提振疲倦的體力。賴郁凱醫師指出,這三種茶飲分別針對不同的適應症,「免疫茶」可以提升免疫力,「銀花甘草茶」可以預防口腔黏膜潰瘍,併促進其恢復,「山楂烏梅茶」可以促進唾液分泌,並且增加食慾。

《醫知識》放射線治療的進步

《醫知識》放射線治療的進步#放射治療

您知道什麼是「放射線治療」?您對「放射線治療」又瞭解多少?利用放射線治療癌症,已有百年的歷史。在近二十年中發展尤為快速,其原因包括:■ 對「腫瘤生物」特性的瞭解放射治療會導致癌細胞核內核酸的崩解而死亡。此外,光田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王銘志醫師指出,放射治療亦可刺激正常細胞及癌細胞分泌出各種細胞激素來抑制細胞的繁殖與促成細胞的凋亡,而使腫瘤之生長受到抑制。■ 高效率電腦之引進1980年代高速電腦放射影像重組能力,使放射腫瘤醫師可以清楚的瞭解腫瘤與正常組織器官的空間立體關係,因而開啟了三度空間放射線治療之門。王銘志醫師表示,放射線治療好處包括:可以精確的掌握腫瘤目標區而予以摧毀,且減少附近正常組織的傷害。此外,增加放射線治療劑量,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進而提高痊癒率。■ 多科際整合療法之進展相較於以往只單獨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還是利用手術切除等治療方法,許多研究報告指出:多科際整合療法能有更好之效果!尤其放射線治療在結合化學治療或保留功能之手術,可以取代毀滅性之根除手術療法而達到相同的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