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很少給我愛護,為何我要照顧他們?有些照顧者心裡會產生「我其實不想這樣做VS但他們是我父母」的矛盾,越照顧越心累,長期下來造成的內耗,嚴重影響心理健康。《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這種「為情緒命名」的作法,是心理諮商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可以幫助釐清內心的感受,處理內心矛盾,減輕心理壓力帶來的煎熬感。
覺得腦袋愈來愈鈍、思考卡關、記憶力變差,甚至擔心大腦提早老化嗎?其實,「吃」對食物,對維持腦袋靈光非常重要!身心科醫師引用國際研究指出,植物性飲食可保護大腦、延緩老化,預防失智。《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植物性飲食的好處,吃對就能保護大腦。
小邱常常工作一整天幾乎沒離開辦公桌幾次,如果不翹二郎腿的話就覺得渾身不對勁。作為舒壓,小邱下班一定會到健身房報到,拳擊有氧、跑步至少1個小時。這天小邱工作到一半覺得右邊接觸到椅子的地方越來越痛,渾身不對勁,只要一坐下來就坐立難安。
下週將迎來春節連假,每到這個時期大家都會開始忙碌,因為又到了要辦年貨、備年菜的時候,但是市面上的年貨百百種,要怎麼挑選才好呢?營養師分享年貨採買的技巧,只要把握眼觀、辨味、適量、均衡4步驟就能安心挑選;另外也呼籲民眾,過年仍要保持均衡飲食、生活規律,才能過個健康年。
和男友愛情長跑多年,為什麼他還不求婚?你可能要慎重思考,他到底是不想結婚,還是不想跟你結婚?男人的想法永遠和女人不同!以「葳老闆的辣雞湯」竄紅的YouTuber周品均,於《獨立,不等於跟愛情誓不兩立!》中分享犀利的戀愛經,教你談一場大人式的戀愛!以下為原書摘文:
踏入婚姻前,應該要先問自己的是:「我想要擁有什麼樣的婚姻生活?」然後和伴侶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婚姻不該是束縛兩人的絆腳石。個人主義者李政燮,於《在婚姻裡,可以兩個人狂歡,也要一個人暢快》一書中,打破世俗的標準,告訴讀者婚姻不是兩人的結合,而是兩人的共存。以下為原書摘文:
農曆春節假期即將來到,年節期間闔家團圓歡喜聚餐,吃到黏稠的年糕、湯圓或果凍等食物的機會比平時多,胸腔內科醫師就提醒,若家中有吞嚥功能較差的老人,吃東西時要特別留意,可以先幫忙切成適合吞嚥的大小,以避免不慎噎到,危及生命,即使噎到也容易咳出來,讓全家好好過一個平安年。
一名66歲老翁,因持續頭痛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就醫,醫師進行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該患者左側顳葉和頂葉出血性中風,立即安排住院治療,出院後於神經外科門診追蹤。後來因突發性右側肢體無力及短暫性腦缺血再度入院,經醫師安排頸部動脈血管超音波、腦部磁振造影血管攝影檢查,發現腦部「小血管病變」。
疫情漸趨降溫,多數民眾過去因疫情關係出外活動減少,宅在家中難免體重增加。農曆春節將至,您是否開始煩惱過年期間美食佳餚,體重更會有增無減呢?市售年菜不外乎肉多菜少且高油烹調,如:佛跳牆、滷肉、炸魚、蔥油雞及東坡肉等,再加上年節高糖點心、零食的恐攝取過量。
冬天好冷不想起床,一定要開暖氣,先讓溫度提升再下床。營養師馬鳳吟指出,冬天本就是心血管好發季節,尤其早上5~9點,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峰期。除了低溫要注意保暖外,她也建議,想要維持血管暢通,可多吃3大「通血路」食物。
31歲的王先生時常受到腰痛、泌尿道感染的困擾,被大醫院檢查出是多囊腎,而且腎功能已經惡化,腎絲球過濾率(GFR)剩下43。在腎臟科的控制之下,使用了特殊的藥物來延緩腎功能的惡化,1年後GFR只剩下21,王先生不得不另尋生機,來找中醫調理身體。
家裡有嬰幼兒的家長要注意了!近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正席捲台灣,典型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涕、發燒,但若出現痰多及喘鳴,一定要馬上就醫;小兒科醫師表示,面對接下來的過年假期,盡量不要將家中孩童帶到人多的地方,家長也要注意多戴口罩,回家後要馬上清潔雙手,避免將病毒帶入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