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齒槽脊保存術」 避免植牙前牙齦萎縮

「齒槽脊保存術」 避免植牙前牙齦萎縮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不少人拔牙後會透過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動假牙重建。若是牙齦及骨頭萎縮,缺1顆做3顆的固定假牙時,中間缺牙的假牙特別長、不好看,或是做活動假牙時,萎縮的骨頭不足以支持活動假牙。還有想植牙卻因萎縮後的骨頭條件不好,難以將植體種植在理想位置上,有時還須先補骨頭,等半年以上才能植牙。齒槽脊保存術 為缺牙進行「水土保持」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牙周病科醫師張盈盈指出,會發生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拔牙後沒有牙根在骨頭裡,缺少牙周韌帶的支撐,骨頭會塌陷流失,也就是齒槽脊的吸收。為減少拔牙後齒槽脊的吸收,牙醫師會為拔牙病人施行「齒槽脊保存術」,減少齒槽脊體積的變化。齒槽脊保存術就像「水土保持」,執行做法有多種。如以溫和方式拔除牙齒後,將骨粉放入拔牙窩洞裡,放置可吸收再生膜或不可吸收再生膜蓋住窩洞,然後將牙齦組織完全縫合或讓再生膜露出來。也可以將骨粉放入窩洞後,取自體軟組織覆蓋,再與旁邊牙齦組織做縫合。齒槽脊保存術後 4至6個月才能植牙張盈盈醫師表示,根據文獻顯示,齒槽脊保存術可以減少齒槽脊高度及寬度的改變量,後續的假牙重建較美觀。植牙時也較能種植在理想的位置上,減少需要再補骨粉的量及次數,手術次數相對減少。就算病人無法決定重建方式,也可透過齒槽脊保存術維持缺牙區的體積,以免齒槽脊吸收太多,使未來重建方式受限。然而,通常齒槽脊保存術後需等4至6個月才能進行植牙,尤其是植牙重建,齒槽脊保存術會稍微拉長植牙的療程時間。齒槽脊保存術為自費項目,不屬於健保給付的範圍。經牙醫師預期拔牙後骨頭吸收較多,使後續植牙困難度增加者、有高度美觀的需求者(尤其是前牙區)、尚未確定以什麼方式重建者,建議進行齒槽脊保存術。做好口腔清潔、定期檢查 維持牙周健康張盈盈醫師提醒,經牙醫師評估,如需被拔牙的牙齒有急性感染問題、預期拔牙後的癒合就能達到良好的齒槽脊外型、不需要維持齒槽脊體積者、身體疾病問題不建議手術者,不建議或不需要做齒槽脊保存術。無論最後以什麼方式做缺牙區重建,建議病人每天做好口腔清潔,半年定期檢查牙齒,確保牙周狀況更穩定、更健康,讓後續無論是選擇傳統假牙或植牙治療,成功機會更高、治療效果更好。

腫瘤標記指數過高 男檢出罕見壺腹癌

腫瘤標記指數過高 男檢出罕見壺腹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6歲的劉先生從40歲就開始接受成人健檢與高級健康檢查,健檢資歷已有25年以上,秉持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透過健康檢查能在問題發生前,及早應對與處理。以往檢查報告都正常,直到4、5年前大腸癌腫瘤標記指數(CEA)顯示過高,連續追蹤2年仍找不到任何病兆或瘜肉,心上猶如懸著大石,無法安心。腸癌腫瘤標記指數過高 發現壺腹黏液型腺癌近期劉先生接受高級健康檢查,內視鏡檢查顯示胃食道逆流嚴重,轉介胃腸肝膽科門診,發現壺腹長了1.5公分的腫瘤,為十二指腸第二部份內側腸壁,檢查較難被發現。切片檢查發現是惡性腫瘤,確診為罹患罕見零期的壺腹黏液型腺癌。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李傑哲表示,長在壺腹內的腫瘤,如果是傳統開刀,至少要切掉1/2的胃部、胰臟頭、局部的十二指腸及膽道,手術時間長、過程棘手。術後會產生膽道、胰管狹窄的併發症,術後縫合會有膽汁滲漏,容易感染。內視鏡黏膜切除術 減少副作用及後遺症李傑哲主任表示,選擇「內視鏡黏膜切除術」,不僅可保留器官,也能達到完整治療,減少副作用、後遺症,預後也較好。零期的壺腹黏液型腺癌,尚未嚴重到出現黃疸或是腹痛及腫瘤壓迫造成膽道嚴重阻塞,手術過程順利,劉先生術後經過4天休養已平安出院,往後仍需定期追蹤。劉先生會督促家人自費去健檢,常常跟他們說要投資健康,千萬不要等也不要省,一同關心自己的健康,避免小病拖成大病。預防醫學的觀念相當重要,透過健康檢查能早期發現癌症病兆,早期治療可提升癌症的治癒率及存活率。如果延誤診斷或不當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期,恐怕危及生命。

常做夢?16疾病徵兆要注意

常做夢?16疾病徵兆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夜深人靜是感知身體資訊的最佳時機,特別是人在入睡後,身體基本處於休息狀態,傳到大腦的興奮資訊大大減少,因而,此時病灶發出的病理資訊比在覺醒狀態更容易引起大腦的知覺,大腦對疾病早期的微弱刺激也變得敏感起來,有時候就以夢的形式反映出來。因此,夢是窺視人體健康與否的一個視窗,是自己與身體交流的方式之一。如果在睡眠時多次出現類似情節的夢境甚至噩夢,夢後又有不適的感覺,就應當注意,要及時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1) 經常夢見自己從高處墜落,心中恐慌緊張,沒掉到地面就被驚醒,就有隱藏性心臟病的可能。2) 夢見被人追趕,卻怎麼也跑不快,想叫又叫不出來,表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3) 夢見身體歪斜扭曲,伴有窒息感,之後突然驚醒,惶恐不安,可能為心絞痛徵兆。4) 夢見有洪水氾濫,或自己陷入水中,表示有肝膽疾病。5) 經常夢見吃進不乾淨、腐敗變質的食物,引起腹痛,表示有胃病。6) 經常夢見自己騰雲駕霧,看見面目猙獰的妖魔鬼怪,表示循環或消化系統病變。7) 經常夢見大火燎原,自己身陷火中,被火灼傷,表示有高血壓。8) 經常夢見自己兩手麻痹,有可能是中風前兆。9) 經常夢見自己被關在暗室中,胸部受壓,呼吸不暢,表示有呼吸系統疾病。10) 經常夢見自己被人從後面踢傷或刺傷,醒後仍然腰痛,表示腰部或腎臟有隱患。11) 經常做夢,醒後記憶清楚,但頭昏困倦,表示體質虛弱,或神經衰弱。12) 經常做噩夢,表示過度勞累,焦慮緊張,處於亞健康狀態,必須及時休息調養。13) 經常反覆做一些內容大致相同的噩夢,往往是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信號。14) 經常夢見與人吵架,發怒,表示心情鬱憤。15) 夢見旅遊、戶外遊玩,暗示厭倦工作,需要休息。16) 睡覺時會磨牙,夢見爭吵怒罵,表示有寄生蟲疾病。(本文摘自/人體排寒手冊/台灣廣廈出版)

大腿麻痛是椎間盤突出!體重破百惹禍

大腿麻痛是椎間盤突出!體重破百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8歲的黃女士體重約110公斤,罹患糖尿病約6年,4年前開始出現大腿麻、疼痛和走路無力感,不想起來活動。大腿常出現的麻痛感,造成長期失眠無法入睡,精神狀況越來越差。做過許多復健與針灸治療,但效果都不顯著。黃女士擔心手術受皮肉痛後還無效,若手術失敗不能走路更得不償失,遲遲不敢到醫院看診治療。腰椎微創融合手術 減緩大腿麻痛、無力黃女士受親友鼓勵建議就診,發現是因為體重過重導致腰部支撐力不足,腰椎第3、第4與第6節椎間盤突出合併脊椎移位。經腰椎微創融合手術後,術後患者住院5天即出院返家休養,不僅大幅減緩大腿麻痛,也改善失眠,讓患者重拾正常生活。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徐少克表示,傳統腰椎手術須從腰背正中央進入體內後,切斷腰椎後方兩側肌肉,及切除後脊突及椎板,容易造成肌肉組織較大破壞及失血過多,整個脊椎後主樑也被切斷破壞,術後也易產生背肌纖維與萎縮及脊椎無力鄰近節病變等後遺症。體重過重 易造成腰椎負擔腰椎微創融合手術則可從下背兩側進入腰椎,保持肌肉組織完整,也沒有破壞脊椎結構,術後不需穿笨重的鐵衣,傷口小且失血少,患者的復原較快,大多5天內即可出院,提早返回工作崗位、恢復正常生活。徐少克副院長呼籲,體重過重也會造成脊椎的負擔過大,控制體重除了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也可以預防脊椎病變。若出現背、腰、腿等相關脊椎疼痛問題時,應儘速就醫檢查,可選擇微創方式手術,讓身體早日恢復健康。

媽寶通常很孝順?大錯特錯!

媽寶通常很孝順?大錯特錯!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在這少子化的時代,父母對於孩子是百般疼愛,卻也因此養出不少缺乏責任感、沒主見又依賴性強的「媽寶」,但「媽寶」這個頗富爭議的人物,不但常見於社會新聞版面,也時常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中,究竟什麼是「媽寶」?又是什麼樣的環境條件產生「媽寶」? 衛福部豐原醫院精神科醫師曾國偉表示,媽寶通常具有以下幾點特性:(1)個性內向怯弱,沒有主見並且依賴性強。(2)害怕失去,無法自我負責。(3)非常聽媽媽的話,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醫學上會將此歸類為人格的缺陷,屬於內在不夠成熟的依賴性的人格。媽寶與孝順的差別許多人會疑問是否聽話的媽寶也具備孝順的特質,對此,曾國偉醫師表示,媽寶與孝順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可從兩方面去做區分,(1)能力:媽寶一般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處理父母親的事情,也較會逃避責任。而孝順的人是有責任能力去處理問題。(2)出發點的不同:媽寶處理事情傾向以自己為主,孝順的人則是會以父母親為主要考量。媽寶與孝順唯有一處相符,那就是「順」,順著媽媽的意思做決定,但並非順著媽媽就等於孝順,媽寶出自於害怕所依賴的資源被收回,而選擇依順媽媽的意思,並非單純因為孝順而順從。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可能會養出媽寶?曾國偉醫師表示,成長過程中若是媽媽比較強勢,孩子會傾向於倚靠媽媽,認為跟著媽媽有糖吃,或是生於暴力家庭的孩子,目睹媽媽受暴而產生同情之心,母子關係會變得更加緊密,而對媽媽百依百順,或是家中孩子以女生居多又是最小的獨子,以上的成長環境都有可能會養出媽寶。媽寶有改變的可能性嗎? 媽寶是一種人格特質,而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與行為模式是固定的,很難去做改變,除非重塑家庭與教育環境,或是進行人格重塑,並採取深入性治療,補滿人格中間脆弱的部份。父母應從生活常理中教育孩子負責任,適時放手不干涉,讓孩子學習獨立思考與處理問題的能力。

酒後上腹劇痛!急性胰臟炎恐致死

酒後上腹劇痛!急性胰臟炎恐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7歲的江先生有多年酗酒史,去年5月喝酒後持續劇烈上腹部疼痛,趕緊掛急診,檢查發現上腹部有壓痛與輕微的反彈痛,並且輕微發燒,血液檢查白血球數過高,血色素過低。急性胰臟炎 發病24小時內是關鍵江先生嘔吐後腹痛並未減輕,腹部電腦斷層發現胰臟發炎,轉入加護病房。確診罹患嚴重壞死性胰臟炎併有腔室症候群,即時進行腹部減壓手術。術後1個月的醫療與復健,江先生可以獨立行走,生活自理,也順利出院,成功回到職場工作。佳里奇美醫院2A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洪翊珊表示,民眾對急性胰臟炎認知較缺乏。急性胰臟炎發病後的24小時是重要黃金時間,包括嚴重度預測、積極輸液治療、抗生素投藥等,攸關病人將來的預後。腹部高壓須馬上治療 以免危急生命早期治療是預防器官衰竭,需要介入性的治療不多。但是胰臟由後腹腔水腫、液體積聚、腹水、痙攣性腸阻塞或是醫療性輸液過度造成腹部高壓時,可能導致壞死性胰臟炎併有腔室症候群,需馬上處理,視情況考慮經皮導管減壓治療或是開刀手術,否則恐危急生命。急性胰臟炎病例中,約75至80%屬於輕度胰臟炎,短暫住院可痊癒。另外20至25%則是重度胰臟炎,需要早期加強治療,甚至轉至加護單位或是後送到其他醫院,初期判斷嚴重程度刻不容緩,少數壞死性胰臟炎有較高的死亡率,不能掉以輕心。

這3色蔬果打汁 護眼、抗藍光傷害

這3色蔬果打汁 護眼、抗藍光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寒假即將來臨,年節假期也隨之而來,長假期間,看手機的時間勢必拉長。現代人生活忙碌,外食族常忽略蔬果攝取。為了避免長時間看手機造成眼睛傷害,以及平衡大魚大肉飲食,若能在早餐增加護眼蔬果汁,既簡單又可達均衡飲食要求。深綠、黃、紫色蔬果搭配 防藍光護眼台東馬偕醫院營養師蘇瑞庭表示,現今科技日新月異,3C電子產品充斥生活,對於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等依賴成癮,上班到下班後回家甚至睡前都形影不離。然而面板所發出的高能量藍光,日積月累導致眼底黃斑部的高能量光線負擔,造成眼睛痠脹、乾澀,視力惡化。應該適度讓眼睛休息,並攝取護眼飲食,預防眼睛受到3C電子產品的傷害。護眼營養的食物,以含有「抗氧化劑」及「高量聚集黃色素」最佳,可降低及中和手機藍光對眼睛的傷害。以蔬果含量最多,建議早上以深綠色蔬果搭配黃色,再搭配富含花青素的紫色蔬果,以不同食材打成蔬果汁,既是最佳護眼營養素及抗氧化劑,也達到天天五蔬果。2道護眼蔬果汁 降低藍光氧化傷害食物中的護眼飲食,以高量「抗氧化劑」來降低藍光的氧化傷害,如維生素A、C、E、類胡蘿蔔素(包括β-胡蘿蔔素、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花青素。以及高量聚集「黃色素」,利用「黃藍兩色互補」的色彩原理,高量聚集「黃色素」,中和高能量的藍光,轉化成低能量無害的白光,像是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蘇瑞庭營養師提供2道蔬果汁食譜,可參考並選擇自己喜好的食材做不同變化:1)綠色護眼蔬果汁/茼蒿(100克)、木瓜(100克)、芝麻(4克)、水(200cc)2)黃色護眼蔬果汁/白花椰菜(150克)、紅蘿蔔(50克)、木瓜(100克)、葡萄(10顆)、鳳梨(40克)、水(350cc)

研究:僅睡4小時 肥胖率高達73%

研究:僅睡4小時 肥胖率高達73%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想要健康瘦身,就應將睡眠時間設定為7個小時。當然有些人必須睡上8小時才會神清氣爽,有些人只要睡6個小時就很有精神,實際適合的睡眠時間因人而異。不過,睡得愈多並不代表能瘦得愈多,「生理時鐘睡眠瘦身術」的建議睡眠時間為7小時。睡4小時的人 肥胖率高達73%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曾發表一份論文,研究以睡7小時的人為基準,發現睡5小時的人肥胖率高達52%,睡4小時的人肥胖率更高達73%。如果除了肥胖之外,還有睡眠不足的問題,表示肥胖也很可能是睡眠不足所導致。儘管如此,有些人加班後回家已經是深夜11點,用完餐、洗完澡,好不容易躺上床時可能已經凌晨1點。想必會有人說「這種情況下還要睡滿7小時,隔天上班會遲到」吧?其實這時才更應遵守「生理時鐘睡眠瘦身術」,但是目標並非一口氣睡滿7小時,而是使「一天的總睡眠時間達到7小時」。利用零碎片段假寐 總共達7小時亦可譬如搭車時假寐1小時、午休30分鐘等,只要將這些小睡片刻的時間加起來,總共達到7小時即可,如此一來,即使晚上無法睡滿7小時,也不會造成心理壓力。實踐「生理時鐘睡眠瘦身術」而成功健康瘦身的人,說出了以下感想:「我本來就知道自己平常睡眠不足,所以當醫生指出我『肥胖可能是因為沒有睡好』,我頓時恍然大悟。對討厭運動的我來說「生理時鐘睡眠瘦身術」就是這麼簡單,即使是忙碌的現代人,也不必強行改變自己的作息。(本文摘自/日本肥胖醫學專科醫師獨創:生理時鐘睡眠瘦身術/世茂出版)

冬天補過頭 糖友小心引發心肌梗塞!

冬天補過頭 糖友小心引發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氣溫一下降,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等食補店又開始人滿為患,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能開心進補,糖尿病患者可千萬別補過頭,以免引發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除控制血糖外 應注意高心血管疾病併發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子源提醒,糖尿病患者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多兩至四倍,且有七至八成的糖尿病患者,最終的死因都是心血管疾病,因此必須特別留意。「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時,過多的血糖會與蛋白質結合,進而產生對細胞不好的產物,再加上糖尿病患者容易合併有高血壓及高血脂情形,這些因子也對血管不好,當然會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王子源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做好生活照護外,更重要的是搭配正確的用藥,才能提早預防糖尿病可能衍生的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機率。目前醫界對糖尿病的治療,已愈來愈注重須同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王子源醫師指出,「糖尿病的治療目標,不只希望能控制血糖,也要同時注意高血壓及高血脂的治療。」傳統對於單純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的上升外,若無禁忌是以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但若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者,則會併用降血壓與降血脂的藥物。新一代SGLT2抑制劑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過去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無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只能透過長期控制血糖來降低大小血管的病變,「有研究發現,新一代糖尿病藥物SGLT2抑制劑使用三個月後,整體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在亞洲族群更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56%。」且在2018年世界糖尿病學會治療指引中,SGLT2抑制劑也證實對於心臟血管有保護的效益。新一代SGLT2抑制劑可保護腎臟、降低體重與血壓「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對糖尿病患者可說是最大的好處了!」王子源醫師說,新一代SGLT2抑制劑也具保護腎臟,降低腎絲球的壓力,避免腎臟惡化的效果。「再者,該藥因有排糖及利尿作用,也可讓體重減輕、血壓降低、單獨使用幾乎不會發生低血糖。」臨床上有名66歲的男性,在長達17年的糖尿病治療史中,糖化血色素始終維持在8左右,但體重卻因為使用傳統的磺胺類藥物而不斷增加,「使用新一代SGLT2抑制劑六個月後,患者的糖化血色素已降到6.5,體重也從原本的82公斤降到78公斤,更重要的是,以往磺胺類藥物需要一天吃四顆,後來加上一天吃一顆SGLT2抑制劑後,到現在磺胺類藥物減成一天只要一顆半。」王子源醫師提醒,許多糖尿病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患者,會擔心吃太多藥而傷身,而出現自行減藥、減量的行為,但這會使得血糖控制更差,並導致胰臟功能慢慢衰竭,因此,「糖」友若對用藥有疑慮,一定要與專科醫師諮詢,千萬不要自行減量減藥,以免更傷身。 

男腰痠背痛 竟是攝護腺癌骨轉移

男腰痠背痛 竟是攝護腺癌骨轉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只是腰痠背痛?怎麼會得了攝護腺癌!」一名63多歲的醫療器材商老闆,因為從事的是醫療相關行業,平時就很有健康意識、會定期檢查。數月前,因為長期腰痠不舒服,自費檢查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PSA)高達194ng/ml,超過正常值十多倍,進一步就醫竟確診為晚期攝護腺癌,且格里森分級系統更達9分(評估癌腫瘤擴散速度,一般約2到10分),顯示腫瘤生長、擴散速度快,讓這位老闆覺得命不久矣!整個脊椎都是癌細胞 已有20、30處骨轉移收治這名醫療器材商老闆的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江博暉教授表示,他的癌細胞雖然未轉移到肝、肺等內臟器官,但是,整個脊椎都是癌細胞,至少有20、30處的骨轉移!如果只單做荷爾蒙治療,很容易出現抗藥性、影響治療效果,故建議他趁體能良好時,及早使用化學治療。經積極進行化學治療,癌細胞果然獲得有效控制,腫瘤明顯縮小,不僅腰痠背痛症狀緩解,連骨轉移數目也大幅減少,PSA指數從194ng/ml降至個位數。半年追蹤下來,病情穩定控制中,因而得以放心享受生活!三招式、一秘技 就可成為「攝鵰英雄」江博暉教授表示,攝護腺癌經由荷爾蒙治療容易產生抗藥性,導致癌細胞持續生長擴散的風險高,建議可以遵照攝護腺癌治療原則─「三招式、一秘技」控制病情。首先,病友應先了解所有治療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依醫師使用「荷」爾蒙療法,最重要的是,趁體能良好時,儘早使用化學治療,延長整體存活期、降低PSA,才能有效緩解疼痛,維持生活品質。此外,正向面對病情、積極治療不放棄,相信就可以成為「攝鵰英雄」!中老年男性出現腰痠背痛 應抽血檢測PSA指數大部分癌友一聽到化療就很害怕,擔心掉髮、噁心、嘔吐、胃口不佳、白血球數下降等副作用,江博暉教授說明,這是因為傳統的化療藥物大多混合了3、4種藥物,故造成毒性增加、副作用明顯。不過,晚期攝護腺癌的化療,往往只有單一藥物,臨床會搭配具消炎功效的類固醇使用,可緩解副作用,相較能維持病友生活品質。江博暉教授並呼籲,中老年男性若出現腰痠背痛或筋骨痠痛症狀,千萬不要輕忽,別以為只是老化或姿勢不良引起,最好主動抽血檢測PSA指數,才能及早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