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孩子老是不專心 用倒數計時器試試!

孩子老是不專心 用倒數計時器試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想要讓孩子專心寫作業,建議媽媽們別再當指揮官下達指令了!不妨學著放手,讓孩子的大腦啟動,凡事自己來。當孩子下課回家後不寫功課,直接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時,不妨問他:「你在做什麼?你現在應該做什麼?」運用倒數計時器 限時讓孩子專注於作業這樣的問話讓孩子開始思考、開始計畫,也就是能夠設想自己要做的每一步,而大腦自然也會專注在這些事情上。這樣的做法,讓孩子學會為學習專注力負責任!為了讓孩子養成時間觀念,建議媽媽們不妨買個倒數計時器,幫孩子設定寫作業的時間,剛開始請以不超過十分鐘為目標。記得,每段時間開始前,請清楚地告訴孩子這段時間要完成的作業量,然後再按下計時器。過程中,媽媽請別打擾或提醒孩子,讓他學會「自主管理」吧!訓練孩子自主管理時間 效率也會提高媽媽要做的就是在計時器響起時,檢查孩子的作業完成了多少,如果都有按時做完,可以休息三分鐘或獲得稱讚獎勵之類;如果沒有的話,就只能給他一分鐘上廁所或喝水。休息過後,再訂定下一個十分鐘的作業目標。一段時間之後,媽媽不用一直陪在孩子身邊,讓他自己完成寫作業這項任務。沒有媽媽的陪伴,孩子除了要動腦安排作業時間之外,也不用再「分心」處理媽媽的指令,會變得更加專注,寫作業的效率也可以提高。有時候,不管孩子,才是最佳的管理之道,這就是古人所謂的「無為而治」吧!(本文摘自/請問阿鎧老師/平安文化)

「前彎」測柔軟度 過僵硬恐身體不適

「前彎」測柔軟度 過僵硬恐身體不適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現在請大家直接站起來,前彎看看。請將雙腳打直,維持站立的姿勢將身體往前傾倒。從頸部至臀部脊椎的線條,還有臀部、大腿、小腿肚,直到阿基里斯腱的位置,是否有全部被伸展開來的感覺呢?運用身體後側肌肉 背部、臀部、大小腿後側身體後側的肌肉,正是前彎時會被使用到,也就是會被伸展開來的肌肉部位。大家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暸,要是這些部位的肌肉都很僵硬,完全伸展不開來的話,就會呈現直立且動彈不得的狀態,根本無法往前彎。前彎時主要會運用到的肌肉,如下圖所示,大致上分成背部(豎脊肌、背闊肌)、臀部(臀大肌)、大腿後側的肌肉(大腿後肌)、小腿肚的肌肉(腓腸肌、比目魚肌)。前彎程度象徵肌肉是否僵硬 身體不適的指標前彎很厲害的人,這些部位的肌肉既柔軟又有彈性;因為肌肉能夠充分伸展開來,前彎動作才能順暢完成。反之,前彎很吃力的人,代表這些部位的肌肉都很僵硬。事實上,身體後側的肌肉僵硬,除了會造成前彎彎不下去之外,也會導致各種身體不適,千萬不可輕忽。(本文摘自/前彎,最強舒筋活血法/采實文化)

按壓穴道好處多 竟能改善「心病」?

按壓穴道好處多 竟能改善「心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人無法直接接觸到腦部。但透過按壓穴道,就能將這個信號透過神經傳送到腦。藉由這個刺激,腦為了讓身體恢復正常而發出消除不適的指令,讓疼痛減輕或是消除疲勞。按壓穴道效果獲證實 兼顧身心靈問題雖然穴道容易被視為是東方的神祕,但其實現在,已被WHO(世界衛生組織)認可,其效果獲得實證的穴道總數,在全身高達三百六十一個。穴道刺激,不只在東方,是連世界都認可的療法。穴道刺激的厲害之處,不只是能治療身體的問題,對「心的不適」或「感情的混亂」也會發揮效果。我所注目的焦點是集中在「手」的穴道。在身體之中,沒有任何部位能像手這般做出細微的動作。按壓手穴道 平復負面情緒抓、扭、寫、翻或轉。能回應腦所下達這些細微動作要求的,只有手而已。它就是如此和腦有密切關聯的部位。刺激手的穴道,就能促使腦「發出調整感情的指令」。只要按壓手的穴道,負面情緒就能平復,心就會逐漸安定。這就是「穴道腦療法」。藉由「手的穴道按壓+言語暗示」,就能打造出不會再因一點小事情就焦慮煩躁或想不開,「不會被感情耍得團團轉的腦」。(本文摘自/按壓手穴道,釋放壞情緒/采實文化)

總莫名被討厭?搞好人際靠「小夫力」

總莫名被討厭?搞好人際靠「小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是不是曾經發生由於害羞客氣再加上溝通力不足,沒辦法跟美髮造型師好好說明自己想要的髮型,最後弄出來的是自己完全不喜歡的風格。或是遇到推銷時,老是陷入難以拒絕的困窘情況,即使是自己根本沒興趣的報紙雜誌,最後也是勉為其難地訂購了好幾個月份。缺乏溝通能力 恐怕造成悲慘處境甚至萬一哪天不幸遭遇天災人禍,不得已暫居在避難所時,也因為消息不靈通,總是最後才去排隊領取糧食,忍受著餓肚子的生活。怎麼樣?光只是想像而已,這些悲慘處境就夠令人不寒而慄了吧?這些也許都是因為你的「小夫力」很弱。想想哆啦A夢中的小夫,是不是很受到大家歡迎呢?此外,世界上還有很多人莫名其妙不受人喜歡、不明就裡被別人討厭。 莫名其妙被班導師討厭,除了學科分數之外,操行成績或師長評價都非常低。 莫名其妙被大學教授討厭,整個研究室指導學生,唯獨不幫自己推薦畢業後的任職公司。 就職考試時的主管面試關卡,每次總是莫名其妙鎩羽而歸、受挫而回。 莫名其妙跟上司不合拍,不情不願地被調派到外分社工作,與升遷無緣。 薪水總是莫名其妙比同事還低,最後還變成裁員名單上的一員。與其被莫名討厭更想被善待 學學「小夫力」遭遇這些狀況時,完全是笑不出來的悲劇啊。重點就是前面每一句中的莫名其妙,明明沒有明確理由,但自己就是莫名其妙被對方討厭。說來可能有些悲傷,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偏心的。雖然這世界在表面上尊崇平等的價值,然而,卻沒有辦法完全禁止人類內心偏袒某一方的私心或另眼相看的特殊待遇。雖然說,並不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勉強對方喜歡自己、讓性格不合的人變成天生一對好麻吉,但是,不管是誰,比起成為莫名其妙被討厭的人,無論如何都想變成莫名其妙被喜歡的人吧!而且,我們也都想要莫名其妙成績好、莫名其妙工作升遷、莫名其妙在職場被上司或客人善待,輕鬆快樂地過上好日子啊。正因如此,我們人生必備的重要技能之一,就是「小夫力」。(本文摘自/小夫的生存之術/尖端出版)

沒有局部瘦!教授告訴你減脂真相

沒有局部瘦!教授告訴你減脂真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現代人追求美好體態,運動風潮也蔚為流行。根據財政部資料顯示,今年我國運動服務業營收將超過200億元。很多人想降低體內脂肪量,但是你真的瞭解怎樣運動才有用嗎?若是沒有掌握運動訣竅,即便花很多時間,也只是事倍功半。脂肪全身流動 瘦身減脂以全身性運動為主坊間很多動哪裡就可以瘦哪裡的運動小訣竅,但真的是這樣嗎?國立成功大學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教授林麗娟表示,局部運動主要使訓練部位的肌肉變結實、質量變好,然而脂質分布在身體各處,不可能動一個部位就會達到局部瘦身的效果。瘦身建議以全身性有氧運動,搭配加強想雕塑的部位。林麗娟教授建議採取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高訓練量間歇訓練(HVIT),或是二者合一的多變強度間歇訓練(VIIT)。動作為全身性、短時間提升心跳的多關節、大肌肉的連續性運動,例如跑步、飛輪等,或是負載體重的徒手動作,如深蹲或配合簡易器材(彈力帶、啞鈴、壺鈴等)。啟動無氧能量系統,使血糖填補肌肉生成的能量來源,不易形成脂肪。強度較高的運動時運動較久才運用脂肪,因此高強度間歇運動搭配有氧運動,能夠有效增肌減脂。間歇運動搭配有氧運動 增肌減脂已具備基本體能的人,除可進行上述高強度間歇運動,也能搭配每週1、2次的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如健走、慢跑,使減脂效果加乘。建議每週至少運動3天,每週中高強度運動90分鐘。但若是運動新手或體能需恢復者,可以每週5次、每次30分鐘的低強度有氧運動為基礎,搭配徒手肌力訓練,如深蹲、仰臥起坐、棒式或彈力帶運動。大多數人認為運動後不能吃東西,但林麗娟教授提醒,運動後的營養補充很重要。運動前應攝取脂肪低、纖維含量低且升糖指數不高的食物及足夠水分。運動中補充能量飲果凍、能量棒、香蕉等易吸收的醣類及微量元素。運動後補充,可吃低升糖指數、低脂、高蛋白質食物,如輕食、御飯糰、低糖豆漿等,香蕉、蘋果等水果也是好選擇。不僅填補運動消耗的能量,蛋白質修補肌肉,還能穩定胰島素對血糖的調控。運動後攝取比例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3:1健身族流行喝高蛋白飲,然而並非吃進很多蛋白質就能長成肌肉,林麗娟教授表示,若補充量多於消耗量,多餘熱量反而轉換成脂肪囤積,並造成肝、腎負擔,除非必要,否則建議從食物中補充。運動完需攝取300至500大卡左右熱量,建議食物份量比例為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份量3:1,長跑運動則調整為4:1。外食可選擇地瓜、水煮蛋、馬鈴薯沙拉、鮪魚三明治,也可將無糖優格、低糖豆漿、脫脂牛奶加上水果打汁。林麗娟教授提醒,運動只要找到適當時間就好,切忌身體過度疲累時運動,體力難負荷也容易受傷。運動必備執行力跟毅力,許多人規劃很久卻沒有執行,或因為沒有很多時間就不運動。建議別受時間制約,即便時間短也應把握,試試可行的動態生活模式,積少成多,運動貴在堅持。選擇自己喜歡、可以長期從事的運動,才能有效維持運動習慣。

捐腎不怕傷口大 微創手術加速復原

捐腎不怕傷口大 微創手術加速復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7歲的林先生飽受雙腳抽筋之苦長達3年,原本以為是工作太累,沒想到情況愈來愈嚴重,抽筋次數更頻繁,晚上無法入睡、影響白天工作。今年就診檢查發現腎衰竭,健康急速惡化,必須洗腎或換腎。妻子自告奮勇捐出左腎救丈夫性命,經腹腔鏡進行活體腎臟移植後,夫妻倆恢復正常生活。傳統捐腎手術切口大 造成捐腎意願低落夫妻倆藉由腹腔鏡手術進行腎臟移植,過程順利,傷口小恢復快,妻子術後隔天已能下床走路。傳統手術中,活體捐腎者的腎摘取術須在腰部做20公分左右的切口,有時甚至必須切斷肋骨,造成傷口疼痛,使捐腎意願低落。近年來,微創手術技巧進步,腎切除手術可使用腹腔鏡操作,減小手術切口、傷口疼痛,並且加速術後復原。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植移中心主任尹文耀表示,全台等換腎約8千人,換到大愛器官捐贈僅2百人左右。研究發現夫妻雖無血親,但可能長期共同生活,免疫系統可能較不排斥,換腎預後和有血親、比對高度相符的人一樣好。三高患者、家族病史 腎臟病高危險族群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李振豪指出,常見的腎臟病5大症狀為「泡水高貧倦」,包括泡沫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然而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明顯症狀。三高疾病、有家族病史,或配偶有慢性腎臟病等都是高危險族群,應定期抽血、尿液篩檢,及早發現、治療。當腎臟病進展到腎功能不足以應付日常所需,也就是末期腎病變,應接受腎臟替代療法,包括腎臟移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視病人情況而定。腎臟移植後生活與常人無異,只需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及預防感染、排斥等風險,在生活品質與存活率,遠優於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若有機會接受移植,對於末期腎臟病的病人是最好的選擇。

恐致腰椎椎間盤突出!這2類職業注意

恐致腰椎椎間盤突出!這2類職業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受到不正常的使力或扭力時,會使椎間盤受到微傷害,長期且重複的微傷害會導致椎間盤周圍的纖維環產生裂痕,導致椎間盤內的髓核向後突出並壓迫到神經根,造成神經壓迫症狀。職業傷害、肥胖 都是腰椎椎間盤突出原因發生腰椎椎間盤突出的原因,包括長期暴露腰椎人因工程危害,如搬重物、扭腰、全身垂直振動等。或是發生在直接嚴重的腰部傷害之後,如墜落。個人身體因素也有關,如肥胖、 腹肌或背肌肌力不足。長期不良姿勢,如彎腰駝背、頸椎前傾也都會導致腰椎椎間盤突出。哪些職業容易罹患腰椎椎間盤突出?長期暴露彎腰搬重物者,以及長期曝露全身垂直震動者,是高危險群。彎腰搬重物者,例如礦工、建築工、環保人員、搬運工、物流業者、護理人員、農林漁業工作者。長期暴露全身垂直震動工作,包括卡車駕駛、火車司機、農場工人、飛行員等。下背痛、腿部麻木 恐是神經受壓迫腰椎椎間盤突出,症狀包括下背部疼痛、坐骨神經痛、走路疼痛、跛行,或者出現腿部肌肉痙攣、腳趾和足部麻木感、針刺感,嚴重時無法彎腰或直立,甚至壓迫排尿中樞,致尿失禁。從事重物處理的勞工,應於職前與就業中獲悉適當方法及預防下背痛。重物處理工作應儘量使用機械協助,亦應明確標示重量,減少傷害發生。駕駛人員可加強車輛避震效果、開車時調整合適坐姿、減少駕駛時間、適當運動、避免過重,若有不適請立即就醫、檢查,免於腰椎椎間盤突出威脅。(資料來源:勞動力健康報第16期資料)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舉辦講座,由營養師施淑梅主講「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 (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107年1月9日 (二)11:00-11: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家長緊迫盯人 反致孩子課業不專心

家長緊迫盯人 反致孩子課業不專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喬喬一進門就一屁股坐在電視機前面,也不管書包還背在身上,就拿起遙控器按啊按地。「你給我把書包拿回房間!」從廚房出來的媽媽,看見他這副懶散的樣子,忍不住唸了起來。「喔!」喬喬敷衍地應了一聲之後,心不甘情不願地走進房裡,放下書包後又在房裡發起呆來。孩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是家長共同困擾媽媽發現他怎麼那麼久還沒出來,跑進房間裡沒好氣地說:「你在幹嘛啊?我不是說過回來要先寫功課嗎?趕快把書本拿出來呀!」喬喬坐到書桌前,慢吞吞地拿起書包,媽媽見狀立即衝上前,一把抓起書包,把寫作業需要的東西全部拿了出來!十分鐘後,媽媽又跑進房裡看,結果發現喬喬只寫了幾個字,不悅地說:「你動作那麼慢,作業是要寫到多晚?把聯絡簿打開來!」「今天有什麼作業?有國語習作喔!國語習作拿出來!」「快一點寫!」孩子動作慢就算了,而且還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這一點,相信是很多媽媽共同的困擾。媽媽緊迫盯人 孩子無法自發專注於課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媽媽跑來問我:「阿鎧老師,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拖拖拉拉,一定要我一直盯著才寫功課,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快一點嗎?」這些媽媽們是否曾想過,就是因為她們緊迫盯人,不斷耳提面命的方式,才讓孩子寫作業不專心?因為他們只要聽到媽媽的指令後再行動就好了,不必去思考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該怎麼做,因此專注力自然不在課業上,反而想到了手機遊戲。結果媽媽「苦口婆心」的教導,孩子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讓媽媽更加生氣!(本文摘自/請問阿鎧老師/平安文化)

洗腎患者注意!血管鈣化成死亡主因

洗腎患者注意!血管鈣化成死亡主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患者(CKD)容易腎功能降低,導致礦物質與骨骼代謝異常,使得骨骼代謝轉換、礦物化,進而導致血管鈣化、骨質流失等病況;主要原因是鈣、磷、維生素D3、副甲狀腺素等代謝異常所致,而鈣、磷等異常所導致的血管鈣化,正是造成長期透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擬鈣劑(calcimimetics)藥物的問市,由於可有效抑制副甲狀腺素上升,同時降低血鈣、血磷的數值、減緩血管鈣化、避免開刀切除副甲狀腺,因而大幅提高病人存活率。第2屆全球華人腎臟病學術大會在台舉辦第2屆全球華人腎臟病學術大會及2017台灣腎臟醫學年會日前於台北萬豪酒店舉辦,亞太地區的腎臟科菁英們群聚交流腎臟醫學新知;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強調,華人人口眾多,醫師們在會中針對華人體質出現的疾病變化進行討論,並提出治療方法;其中對於不少透析病人容易罹患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SHPT),傳統的治療無法改善病人血管鈣化的問題,讓許多病人因為併發症死亡,所幸出現新藥「擬鈣劑」,可有效治療SHPT,減緩血管鈣化,提升病人存活率。洗腎病人易罹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盧國城理事長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因為腎功能降低,會導致體內的礦物質、骨骼代謝異常,副甲狀腺負責鈣、磷、維生素D等礦物質的代謝,因為患者腎臟代謝出問題,副甲狀腺也連帶受到影響。當副甲狀腺異常時,身體會發出「缺鈣」的警訊,轉由尋求骨頭中的鈣來補充,長此以往就會造成血磷、血鈣數值過高,造成血管鈣化、骨質流失。血管鈣化嚴重恐致命盧國城理事長解釋,當身體認為體內鈣不足時,就會拼命在體內尋找鈣,進而出現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情況,從骨頭中析出的鈣散佈在血液中,造成血管鈣化。「血管鈣化會使得血管變得脆弱,發生在腦就可能會發生腦中風、發生在下肢就可能因為血液循環不良截肢,這也是造成長期透析病患死亡的主因。」盧國城說。擬鈣劑解決血管鈣化問題對於血管鈣化,以往的治療方式會開維他命D給病人服用,但維他命D僅能抑制副甲狀腺亢進的情形,無法解決血管鈣化的問題。盧國城指出,擬鈣劑的原理是讓身體認為體內的鈣已經足夠,不用再析出骨頭中的鈣來補充,如此一來就能避免病人骨質流失的問題;此外,也能讓散佈在血液中的鈣回到骨頭中,減少鈣附著在血管中的機會,不僅可調節副甲狀腺的功能,也能解決血管鈣化的問題。高磷食物負擔大 醫籲食藥署增列食品標示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陳金順指出,不少加工食品中會添加磷酸鹽作為防腐劑,造成食物中磷含量增加,但我國食品標示中卻未將磷列在食品包裝上,讓不少腎臟病患者無所適從,甚至在不自覺的情形下吃進過量的磷,對腎體造成負擔,陳金順表示腎臟醫學會正在努力推動,呼籲食藥署在食品標示的項目中增列磷含量;此外他也提醒,湯品經過烹調後,食材中的磷會流入湯水中,建議病人少喝湯,並可多補充維他命D。(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