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破口大罵前先等等 穴道腦療法減怒氣

破口大罵前先等等 穴道腦療法減怒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傳統中醫的穴道觀念,對於緩解身體不適已有科學實證。然而你知道,按壓穴道其實也有助於情緒、心理狀況的調整嗎?「穴道腦療法」能促使大腦發出指令,進而平復心情。暴怒、煩躁、悲傷時 可用穴道腦療法平復「穴道腦療法」在以下不快的感情湧現的時候,十分有效。‧勃然大怒很想破口大罵的時候‧緊張而無法發揮實力的時候‧因芝麻小事而焦慮煩躁的時候‧嫉妒之心無法抑制的時候‧悲傷一直持續的時候‧倦怠感一直無法消除的時候另外,對於希望等一下可以「保持心情平靜」的以下場合也有效果。‧要警告老公的時候‧一定要教導孩子道理的時候‧非罵部下不可的時候為了避免因為勃然大怒而說出過分的話,或是因為極度緊張而腦筋一片空白,在開始行動之前先做「穴道腦療法」的話,就很有效果。不只有益自己 也阻斷人際間情緒惡性循環做了「穴道腦療法」後,腦就會正常運作,發出控制感情的指令,帶來安定的心理狀態。可以擁有不會因小事情就焦慮、煩躁,或是愁眉不展,「不會被感情耍得團團轉的腦」。記憶力或集中力逐漸衰退的人,若每天進行「穴道腦療法」,也可以感覺到活力充沛,提高幹勁。活力充沛的每一天,將會比以往更開心。這樣的良好影響,不僅限於自己。人都有把負面情緒,特別是怒氣,發洩在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的傾向。社長發洩在部長身上,部長發洩在課長身上,課長發洩在新進員工身上,太太發洩在孩子或寵物身上……。能把這個「負面的連鎖」,在自己這裡就到此為止,也是這個療法的魅力。(本文摘自/按壓手穴道,釋放壞情緒/采實文化)

暴怒也能緩解!快壓指間「合谷穴」

暴怒也能緩解!快壓指間「合谷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被同事的話激怒而大動肝火,或是因孩子的任性,不知不覺就大聲了起來,這種事,不管是誰都會發生。但是,任由這種情緒發作勃然大怒,可能會給工作帶來阻礙,或是讓人際關係產生無法挽回的裂痕。避免這種狀況發生,不妨試試能抑制激烈怒氣的穴道-合谷。按壓合谷穴 能緩解頭痛、牙痛等手背朝上,從拇指和食指的骨頭連接而兩指分開的部位開始,位於靠近食指側的穴道。請從骨頭的內側開始往上推般地按壓吧。按壓的時候,感覺有痠痛的刺激的話,這個位置就是正確的。對激烈的怒氣有效的穴道是「合谷」。合谷原本就是對頭痛、牙痛、胃痛、肩頸痠痛、喉嚨痛等緊急的疼痛有效的萬能穴道。再加上對壓力或內臟的不適也有效,在眾多的萬能穴道之中,是最具代表性的穴道。分泌β腦內啡 鎮痛比馬非強6倍按壓合谷,就會分泌「β腦內啡」。β腦內啡具有鎮痛效果,而且強度比眾所周知的嗎啡更強六倍,不只是疼痛,就連激烈的怒氣也能抑止。突然怒火攻心的時候,首先請大大地吐一口氣,然後用力按壓合谷,在心中默唸「怒氣呀,停下來!」。像這樣想抑制瞬間爆發的怒火時,按壓位於手上的穴道就很方便。因為能在對方沒有發覺的情況下按壓穴道。直到怒氣平息前,不管按壓雙手的穴道幾次都沒關係。當然,也可以預防性的先按壓。覺得好像快要發火,為了讓自己冷靜下來,請先按壓穴道。這個時候,再加上「情緒小咒語」,會更有效果。合谷穴位於拇指與食指間 按壓時有痠麻感一般認為,在怒氣爆發的時候,血壓會上升,或是血液集中到頭部,能讓這種狀態恢復正常的,就是合谷。常常有人問道:「如果一直按壓降血壓的穴道,血壓會不會下降過多呢?」其實並不需要擔心這樣的問題。穴道按壓,和降血壓的藥是不同的,是為了讓腦「正常化」的手段,和血壓的高低沒有關係,只會幫助恢復到正常狀態。穴道是「沒有副作用的藥」。雖然合谷是如此萬能的穴道,但是很多人都會按錯合谷的位置。如果按壓的時候,沒有痠痛的刺激(因人而異,或許有人會感覺麻麻刺刺的),就要懷疑位置是否按錯了。合谷正如字面所示,是位於拇指和食指的「山谷間」。以這個山谷間為起點,從兩隻手指分開處的內側,沿著食指的骨頭旁邊找,就不會出錯。如果有摸到神經的感覺的話,那就是合谷。(本文摘自/按壓手穴道,釋放壞情緒/采實文化)

老是忘東忘西?按「中泉穴」防失智

老是忘東忘西?按「中泉穴」防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想不起對方的名字」、「自己是不是慢慢變痴呆了呢?」這些是年紀大了,不管是誰都會有的煩惱。平常應該能很快就寫出來的字,突然想不起來,而為了最近記憶力很差而煩惱,不妨試試能預防痴呆症、提高記憶力的「中泉穴」。使大腦分泌乙醯膽鹼 預防痴呆症對於記憶力逐漸衰退,或是有痴呆症的不安時,有效果的就是「中泉」。中泉穴位於手腕在手背那一側的折痕上的穴道。把手腕的寬度分成四等分之後,距拇指側四分之一的地方,用另一隻手的拇指用力按壓。藉由按壓中泉,就可以促機大腦分泌一種被稱為「乙醯膽鹼」能讓腦部血液循環變好的荷爾蒙。乙醯膽鹼是和運動神經或學習能力大大相關的荷爾蒙,如果在腦內它的作用高的話,記憶力也會提升。近年乙醯膽鹼也因為對預防痴呆症也能發揮力量,而備受矚目。不只是記憶力,也能讓運動神經活化的中泉,就算每天刺激也沒有問題。對於防止動脈硬化、預防腦中風的效果也很好。改善食慾不振 促進唾液分泌、活化腦部中泉也能幫助改善食慾不振。進食時人體會自然會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大量能讓身體保持正常機能的荷爾蒙或酵素。唾液大量分泌的話,也能讓腦部活化, 使得頭腦確實地運作。持續緊張的話,唾液會分泌不出來,變得口乾舌燥。受到強大的壓力時,唾液的分泌就會變差。飲食和唾液、腦的運作和心理的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會彼此相互影響。吃好吃的東西,腦就會被療癒,這也是受到好心情的影響。(本文摘自/按壓手穴道,釋放壞情緒/采實文化)

曬太陽 可刺激人體釋放「天然鴉片」

曬太陽 可刺激人體釋放「天然鴉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避開太陽,有時候會像是節食時想避免把新鮮出爐的巧克力餅乾吞下肚一樣。你的大腦裡有個聲音開始對你說話,慫恿你(相當潛意識地)小小地咬上一口餅乾;或者說,在這個比喻的例子裡,就是讓你的身體接觸到一點點陽光(只要幾秒鐘而已,不會傷害身體的!),此時餅乾的味道──或是曬太陽的感覺──總是特別美好,讓你吃到停不了口,或是忍不住要一直沐浴在陽光下。小咬幾口可能變成全部吞下肚,小曬幾秒鐘可能會變成好幾分鐘。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陽光感覺起來那麼棒美好呢?曬太陽會刺激身體釋放一種「感覺良好」的物質那種曝曬過紫外線之後帶來的幸福感,是身體上真正的感覺,而且可能早在我們變成人類之前,就已經根深柢固地嵌進我們的DNA裡。曬太陽會刺激身體釋放一種「感覺良好」的物質,提供了天然的快感,這類物質像是血清素(serotonin)、多巴胺(dopamine)、β-腦內啡(beta endorphin),算是人體的天然鴉片。(吃餅乾也可以得到等效的反應,釋放出相同的荷爾蒙,構成那種最熟悉的陶醉感。)陽光也會抑制像褪黑激素那樣的荷爾蒙,這類荷爾蒙會讓你覺得懶洋洋提不起精神,還有「消沉」的感覺。以前我們認為釋放這些荷爾蒙的動作始於下視丘,它是我們腦部的情緒指揮中心,也是數不盡的荷爾蒙反應的發源地。不過最近科學家已經解開了這個祕密通訊服務之謎,發生之處其實就在你的你的皮膚細胞裡。事實證明,我們的皮膚和神經系統共用同一種我們才剛剛開始瞭解的語言。舉例來說,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些控管情緒的荷爾蒙鑰匙,可能並非大腦的獨家產品,它們也可以經由曝曬過紫外線的皮膚細胞生成,然後進入血液中,再傳送至大腦──現在這條通路成了雙向道。陽光能控制生活的生物節奏陽光對你心理狀態的影響,絕對不只是短期的而已,它幾乎能完全控制你生活的生物節奏──體溫高低點的日常模式、警覺性的高低、睡眠模式、荷爾蒙的分泌,以及其他基本的生物功能,像是什麼時候想吃東西等,它甚至還會成為你老年時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因素。讓我們來好好看看這些關聯之處,一路上我還會進一步提到與維他命D的關聯。(本文摘自/健康是曬出來的:維他命D之父的養生報告/時報出版)

白砂糖吃太多 蛀牙和骨鬆都上門!

白砂糖吃太多 蛀牙和骨鬆都上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精製過的白砂糖屬於化學物質,有害人體健康,請各位盡量避免食用。現在,我想進一步說明白砂糖的製作過程。白砂糖是由蔗糖中搾取出物質,利用石灰及二氧化碳使污垢沉澱,去除多餘的雜質之後,再進一步精製而成。雖然石灰及二氧化碳會在製作過程中被清除乾淨,但這種沉澱雜質的方式,還是多少會讓人覺得不安。此外,經過精製之後,砂糖中含有的礦物質和維生素也會跟著流失,用「化學物質」來形容它也不為過。因為身體吸收白砂糖的速度相當快,食用白砂糖後,血糖會急速升高,身體為了降低血糖,會大量分泌胰島素,導致血糖值急速下降,引發低血糖症狀。當血糖值持續偏低,身體又會為了拉高血糖而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一旦分泌過剩,會讓人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或是出現焦躁、易怒等情緒反應,有些人甚至會因此失眠。由此可見,白砂糖對人體絲毫沒有半點益處。白砂糖攝取過量 身體須從骨頭或牙齒中溶出物質中和鹼性物質 此外,白砂糖屬於「酸性食品」,大量攝取之後,為了中和體內的酸鹼值,身體會分泌大量的鹼性物質,導致體內礦物質流失,其中又以鈣質的流失率最高。換句話說,白砂糖一旦攝取過量,身體就必須從骨頭或牙齒中溶出物質,來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而這也是引起蛀牙和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建議使用未精製的糖蜜、蔗糖、甜菜糖或楓糖在演講及料理教室中,我不斷地對大家高聲疾呼:「只要不吃白砂糖,就能改善超過一半的疾病。」有鑑於此,我的料理也盡量不加糖,以麥芽糖或味醂調味。如果迫不的已一定要使用砂糖,建議各位使用未精製的糖蜜、蔗糖、甜菜糖或楓糖等含有鈣質與礦物質的糖,但切忌不要使用太多。此外,雖然黑糖對身體不錯,但製造過程中會加入石灰,幫助黑糖凝結成塊,所以也不建議使用。對了!「人工甘味劑」是最糟糕的選擇,請各位絕對不要使用這類產品。總之,為了身體健康著想,請不要再食用化學製品了!(本文摘自/一菜一湯的健康奇蹟/采實文化出版)

深蹲正確姿勢 掌握4大重點免受傷

深蹲正確姿勢 掌握4大重點免受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深蹲是能同時運動到下半身、核心肌群的運動,也因為可以不使用器材而廣受歡迎。然而,深蹲的正確姿勢,各派總有不同觀點,因為一旦姿勢錯誤,恐會造成腰部、脊椎的傷害。以下將介紹深蹲正確姿勢的4大重點:1)腰部姿勢與膝蓋方向深蹲時最常出錯的就是腰部姿勢,腰和背都要打直,才能避免腰部受傷。如果因為姿勢維持不易而彎腰駝背,反而會為腰帶來更多負擔,也會因為身體重心向後傾而跌倒。很多人做了深蹲會膝蓋痛,這是因為沒留意膝蓋的方向。雙腳要打開與肩同寬,腳尖要盡量向著正面,呈現「11」的樣子。在蹲下去時感覺像要把膝蓋往外轉一樣,膝蓋和大腿出力就可以了。這樣大腿正面的股四頭肌自然就會緊繃,臀部也跟著收緊。維持這感覺做深蹲,姿勢就不會晃動,可以穩定做完動作。2)膝蓋彎曲的角度很多人在深蹲時感到最困惑的,就是膝蓋到底要彎到什麼程度。答案很簡單,就是彎曲到從側面看是90度再起立就可以了。膝蓋彎曲到90度,表示臀部和地板平行,如果膝蓋再繼續往下彎,臀部再繼續往下坐,身體重心自然會往後移,使脊椎變得不穩定,更有受傷的危險。3)腳尖方向與雙腳寬度做深蹲時,雙腳的寬度不同,刺激的部位也不同。深蹲可分為雙腳寬度比肩膀窄的窄距深蹲、雙腳寬度跟肩膀同寬的一般深蹲、雙腳寬度比肩膀寬的寬步深蹲三種。窄距深蹲可以刺激大腿外側的肌肉,一般深蹲可以刺激整條大腿,寬步深蹲則可以刺激大腿內側和臀部。而腳尖的方向也很重要,一定要和膝蓋朝著同個方向。做寬步深蹲時雙腳會張得很開,所以腳尖也要往外打開。4)視線深蹲時視線最好向上15度看著前方。低頭做深蹲腰很容易彎,使全身無法維持緊繃。而腰彎了身體重心也會改變,導致膝蓋關節承受過多壓力,反而容易受傷。所以深蹲時一定要抬頭挺胸、腰背打直,保持全身緊繃的狀態。(本文摘自/地表最強徒手運動/尖端出版)

「比馬龍效應」 自戀也有正面效果!

「比馬龍效應」 自戀也有正面效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哆啦A夢短篇中,經常可以看到小夫陶醉於自己臉龐的畫面。然而在現實中,他根本沒有被人讚美過外貌啊!但是,他卻一心認定自己是帥哥,並且深深陶醉於自己的帥氣,我真心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厲害的能力。心理實驗證實 老師褒獎後成績表現更好原因就在於,「自戀=自我感覺良好」和「對自己有所期待」正是實現夢想的重要第一步。證據就在於,一心認為自己是美男子的小夫,在電視廣告上被寫實化時,竟然變成大帥哥傑尼斯偶像藝人山下智久。就算退一百步來說,在廣告中小夫變成山下智久的例子,只能說是偶然中的偶然。不過,在此容我談一些心理學的話題。關於「人一旦受到稱讚或期待時,就會表現得更好」的理論,其實在心理學上已經有相關的實驗。就算是不正確的評價,只要被老師褒獎資質優秀的學生,通常成績表現會更好;而被老師貶低為表現劣等的學生,成績也會下滑變差。心理實驗竟獲得如此令人驚愕的結論。比馬龍效應 受稱讚、期待時表現更好「老師的期待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績」,在心理學上稱為「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比起不受期待,在被他人期待的情況下會更有幹勁,成績也因而提升。稍微思考一下,不覺得這點相當符合人之常情嗎?不妨透過想像力訓練,多練習如何運用「比馬龍效應」,試著自己對自己有所期待、巧妙地自戀(讚美自己)吧。也就是說,只要像小夫一樣自賣自誇,毫無疑問地,你也會更接近自己的夢想一大步!(本文摘自/小夫的生存之術/尖端出版)

男孩子別打毛線?可訓練7大能力!

男孩子別打毛線?可訓練7大能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有一名網友教十一歲的兒子打毛線,引人議論紛紛:「為什麼不玩男生的玩具?」結果這位版主媽媽霸氣地回應:「正義魔人正義個屁!」孩子成長過程中 常被性別刻板眼光看待同樣地,我也想說:「孩子喜歡打毛線,到底是礙到誰了?是不是正義魔人自己不會打毛線,所以也不讓人學習打毛線?」回想一下,我們童年時最愛看的卡通《哆啦A夢》,劇中的主角大雄不是一天到晚翻花繩?正義魔人們看了一定很想砸電視吧!男孩打毛線遭受旁人批評,其實這不只是新聞事件而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周遭的人常以傳統性刻板的性別角色,來看待孩子的行為。當小男生抱著洋娃娃不放時,可能會說:「男孩玩什麼洋娃娃啊,好娘喔!」小女生玩小汽車時,也會有人問:「這是男孩子玩的,妳幹嘛不玩芭比娃娃啊?」為了怕被別人嘲笑,家長可能因此限制孩子這個不能玩、那個不要碰!孩子對玩具喜好 可能因為感官刺激不同其實,我們應該從孩子發展的過程來看,為什麼小女生會想玩汽車?那是因為她想看到視覺會動的東西,而小男生喜歡玩洋娃娃,也是因為能得到觸覺的刺激。家長與其擔心孩子性向的問題,不如多往好處想。例如,小男生喜歡照顧洋娃娃,將來跟異性交往時會比較溫柔,比較懂得異性的想法。喜歡玩洋娃娃的男生,也比較會體貼媽媽。孩子玩玩具或遊戲時,往往不只是好玩而已,還透露出內心的想法。尤其扮家家酒更是很棒的遊戲,它不只是有趣而已,小朋友在玩的過程中,家長不妨細心觀察,因為很可能投射出孩子內在的想法。例如,孩子覺得爸媽某件事做得不對,明明很想生氣,但卻又不敢,玩扮家家酒時可能會說:「我要打壞爸爸!」打毛線好處多 訓練孩子7大能力聽到這樣的童言童語,先別急著生氣,請先仔細追問孩子為什麼這樣說。此外,扮家家酒也能讓孩子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藉由各式各樣的角色扮演,不但能增進社會化能力,對於認知發展也很有益處。先不論男生適不適合打毛線這件事,只單從打毛線的功能來看,好處多到讓一群正義魔人不斷被打臉。1)手眼協調能力/眼睛要和手配合,毛線才能穿對位置。2)雙側協調能力/兩隻手要能夠交互運用,才能完成作品。3)視知覺能力/眼睛必須要能夠看清楚毛線的排列,才有助於下一步動作,或是找出錯誤的地方。4)記憶力/打毛線需要記住步驟,這就不用贅言了。5)肌耐力/想打出成品,不只身體肌肉要能維持坐姿,雙臂也要有足夠耐力,才能讓雙手協調動作。6)精細動作/要能好好的運作器材,雙手一定要靈活。7)專注力/不專心怎麼能打出好成品呢?(本文摘自/請問阿鎧老師/平安文化)

研究:職業婦女壓力大 過勞風險增

研究:職業婦女壓力大 過勞風險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生活的壓力正在損害年輕女性的健康。根據一項研究顯示,與30年前相比,現今處於過勞風險女性的人數是過去的兩倍。研究分析了來自瑞典北部MONICA的研究參與者,年齡在25至34歲,共有1,811人。女性自認不健康 24年後增逾2倍1990年,有8.5%的女性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比同齡的人更糟;到2014年,此趨勢已經上升到20%。相較之下,與研究開始時相比,男性在研究結束時將自己的健康狀況評價為更好。結果還顯示,現今越來越多的男女皆反應其飽受肥胖、焦慮及對其個人財富不滿意之苦。成功、外在吸引力 女性受到社會期待壓力過大當女性期望「掌控一切」,包括工作與家庭時,她們感到痛苦。研究人員說,女性受到來自社會的普遍壓力—必須成功、受到社會歡迎並具有外在的吸引力。研究指出以女性為主的職業(例如醫療照護)工作條件負擔過大。其他因素包括與壓力相關障礙症增加、私生活缺乏平等、可能遭受男性暴力相向等原因。研究同時指出,相較於過去,現今的男性更快樂,因為儘管其教育程度較低,但卻工作上卻比女性受到更高的重視。研究聲稱,對兒童和家庭擔負更平等的責任有利於男性的健康,平等規範對所謂「男性角色」增添更多變化。年輕女性自評健康惡化 彰顯男女角色不夠平等研究作者Annika Forssenu醫師表示,自評健康是一種評估人群健康的普遍方法。未來疾病的獨立預測因子包括心臟病發作、糖尿病風險、憂鬱症、風濕性疾病、病假、醫療照顧利用率與死亡率。她補充說:「近年來,公眾辯論提出了女性疾病與病假增加等問題。我們的研究首次顯示,年輕女性也有相對應的健康趨勢」。Forssen博士說,瑞典是一個強大的福利國家,與其他國家相比,失業年輕人的比例很低,大部分年經人擁有高等教育的學歷和相對較高之體力,這應該讓自評健康結果更好。但研究顯示年輕女性的自評健康狀況卻在惡化當中。對此,共同作者Goran Waller博士建議:「促進男女平等的健康權利需要重大修改」。(文章授權提供/台灣女人健康網)

孩子愛爭快 教導不妨多讚美

孩子愛爭快 教導不妨多讚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若家中的孩子總是覺得自己永遠第一名,我們可以教導他「第一名」有很多種,大家都可能是第一名。孩子最喜歡用快慢來比較誰比較厲害,其實除了速度之外,還有很多可以被稱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 都是第一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幼兒園吃飯前,老師都會要求小朋友去洗手,這時最快洗好手的小明很興奮地跑回來說:「老師,我是第一名!」此時老師可以說:「好,你是速度最快的第一名。」接著,有其他小朋友慢慢回來了,老師稱讚小華:「好,你是手洗得最乾淨的第一名!」再有人回來,老師又可以說:「小玉,你是手擦最乾的第一名!」「小美,你是記得關水龍頭的第一名!」在老師眼中,每個人都是第一名,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此時孩子可能會開始比較:「為什麼每個人都是第一名?我才是第一名吧!」老師可以解釋:「因為每個人都有很厲害的地方啊!」藉此教導他們去讚賞別人的優點,同時還可以說:「下次你不只要速度快喔,還要把手擦乾。」這樣孩子各方面都會表現得更好。教導孩子分享第一名頭銜 接受每個人各有優點想當第一名沒什麼不好,但我們可以善用孩子喜歡跟別人比較的心態,將它轉化為進步的動力,而不是成為攻擊他人的武器。當孩子說:「你看,我的襪子穿得最快!」孩子為了很快把襪子穿上,心急之下可能沒有穿好。下次要出門前,我們可以說:「這次我們來比賽誰襪子穿得最整齊喔!」「比比看,誰是穿對腳的第一名!」當孩子穿好襪子後,爸媽也可以反過來說:「你看,你是穿最快的第一名,那媽媽咧?」若孩子回答:「媽媽,妳是穿整齊第一名!」當他願意把第一名這個頭銜分享出來,慢慢地,也就能接受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強的人了。(本文摘自/請問阿鎧老師/平安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