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新型心律調節器 降感染併發症風險

新型心律調節器 降感染併發症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30歲的王小姐因陣發性房室傳導阻滯,造成心跳暫停而頭暈,甚至有昏倒危險。1年多前安裝傳統式心律調節器,但胸口的傷口表皮曾2度感染,且擔心後續併發症風險,因此開刀取出傳統式心律調節器,置入新型無導線心律調節器,不僅體積大幅減少,也不會有傳統節律器導線及傷口問題。傳統有線心律調節器 有導線感染、掉落危險裝設心律調節器來治療心臟跳動緩慢的病人通常為6、70歲以上長者,但也不乏年輕人或小孩。病人安裝傳統的有線心律調節器後,約5至10%病人,會因為導線掉落、包膜破損或導線折損導致作用不良,而需再次置放新導線。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易達表示,無導線心律調節器的大小只有傳統式的1/8,以導管由股靜脈送入右心室植入,外表沒有傷口。植入後活動不受限,不用做胸前穿刺,沒有血胸、氣胸危險,而且不像傳統式心律調節器有導線,會有導線感染、掉落、作用不良等問題,減少併發症發生。新型心律調節器 適合偶發性房室傳導阻滯患者雖然新型心律調節器有許多優點,但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使用。若是患者心房及心室跳動需要同步,建議安裝傳統有導線的心律調節器,才不會造成心衰竭或心房纖維顫動。目前無導線心律調節器仍需全額自費,若偶爾才需要節律器作用,如心房纖維顫動合併心搏過緩,或偶發性房室傳導阻滯等,且經濟許可,可考慮安裝。李易達醫師表示,新型心律調節器的電池使用年限約10至12年左右,與傳統型差不多,3C產品對新型無導線心律調節器的影響不大。唯一要特別注意,患者在接受核磁共振前,必需先調整心律調節器的設定。

C肝患者福音!健保開放部份藥物給付

C肝患者福音!健保開放部份藥物給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今年1月起,針對特定基因型別C肝患者,健保有條件開放新藥給付。現今新一代抗病毒藥物出現,將C型肝炎的治療推向新高峰。不但只需口服,且較干擾素少了很多副作用,治療的成功率極高,為病友一大福音。輸血傳染病毒 半數以上發展成C肝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黃志傑表示,C型肝炎感染途徑主要經由血液傳染,像是輸血,血液透析或濫用注射藥物等。剛感染時部分人可能自行清除病毒,但仍有半數以上的人會進入慢性肝炎的階段,而其中部分會演變成肝硬化以及肝癌。過去除了門診定期追蹤抽血、腹部超音波外,治療方式主要以干擾素加口服雷巴威林為主。雖已有不錯治療效果,但療程中需承受巨大副作用,不只是生理上頭痛、疲勞、消化道不適、掉髮、骨髓抑制以及貧血等,還有心理上造成憂鬱及情緒低落,讓人難以完成治療。健保納入部份C肝口服抗病毒藥物過去口服C肝抗病毒藥物1個療程動輒數十萬,非人人都能夠負擔。所幸全民健保近期已將C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藥物納入給付,初期開放給付的範圍以病毒基因型第1型為主。今年預期還會逐步開放給付更多樣的藥物,不僅能治療其他基因型的C型肝炎,也開放更大的適用範圍,將有更多病友受惠。黃志傑醫師提醒,幾乎所有藥物都有禁忌症、副作用以及與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情形需注意,口服抗病毒藥物也不例外。使用藥物前都建議由醫師進行完整的病史與藥物史詢問以及各項檢查評估,才能為每位病友選擇最適合的藥物和擬定治療計畫,確保治療的成功以及安全。

常接觸染劑、皮革 膀胱癌風險增

常接觸染劑、皮革 膀胱癌風險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2歲的楊阿公去年3月開始出現肉眼可見的血尿,就醫透過膀胱鏡檢查發現膀胱腫瘤,經內視鏡刮除腫瘤後確診為侵犯性膀胱癌。經膀胱根除術後,再截取一部份小腸重新塑型為新膀胱。楊阿公術後第2天下床活動,2週後順利出院,僅需加強排尿訓練、定期追蹤。膀胱癌發生機率 男性是女性4倍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游智欽說明,膀胱位於人體下腹部中央,具備儲存及排空尿液功能。大部份膀胱癌是由泌尿上皮層長出惡性腫瘤,男性發生機率是女性的4倍,抽菸者為不抽菸者的4倍。如喝到含有砷的水,或經常接觸染劑、橡膠、皮革、鋁等物質的人都會增加罹癌風險。膀胱癌表現主要為無痛性血尿,必須透過膀胱鏡診斷,若癌細胞未侵襲肌肉層即為「表淺性膀胱癌」,這種情況只需刮除腫瘤、灌藥治療、定期追蹤即可。若是侵犯到肌肉層的「侵犯性膀胱癌」則須進行根除性膀胱切除手術。根除性膀胱手術 將膀胱、攝護線或子宮摘除游智欽醫師表示,根除性膀胱切除手術將膀胱、攝護腺或子宮完全切除,骨盆腔淋巴清除。放療合併化療治療,雖能保留原有膀胱,卻仍面臨膀胱功能變差的問題,且約有30%的病人日後仍需接受根除性膀胱切除手術,這時手術較困難、風險更高。將患者膀胱根除後,有「迴腸導管尿路改道術」跟「原位新膀胱重建術」2種替代方案,「迴腸導管尿路改道術」是移除膀胱時取下一段迴腸,一端接在輸尿管,另一端拉到腹壁上做成造廔口,日後尿液由此排出。此手術較簡單,缺點是病人身上必須長期貼附集尿袋收集尿液。原位新膀胱重建術 可如正常人般排尿「原位新膀胱重建術」則是將一段約60公分的小腸塑型成球狀,與輸尿管相接,成為人工新膀胱。這種手術後,病人要透過腹壓訓練練習排空膀胱,雖可像正常人一樣排尿,但容易失禁、排不乾淨,因此有些患者必須學習自行導尿。過去醫學上曾用胃或大腸重塑膀胱,但胃與大腸容易發生電解值失衡等併發症,小腸併發症最少加上長度長,截取一段對人體的影響較小。游智欽醫師提醒,尿路結石、膀胱發炎都可能造成血尿,但一般血尿常伴隨其他不適感,若是無痛性血尿,就必須多加留意並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原位新膀胱重建術並非適用所有病人,必須與泌尿科醫師詳加討論後再決定治療方針。

運動健將胸悶 心肌梗塞險奪命

運動健將胸悶 心肌梗塞險奪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外表健康的運動健將,無不良嗜好,不代表心血管問題就不會找上門,尤其是有家族高血脂症或糖尿病的人!一名20歲出頭男大生,本身是排球校隊、運動健將,在大學畢業及當兵前的這段期間自我訓練,卻出現胸部悶痛症狀;進一步就醫以心導管檢查,結果竟發現他的心臟三條主要血管幾乎塞住,接近急性心肌梗塞狀態,經由緊急置放6支心臟支架打通血流,才保住一命。壞膽固醇飆至400mg/dL 原來有家族性高血脂症收治這名運動健將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宇澄表示,該名男大生非常年輕,一般不太會聯想到心肌梗塞問題,但對方自訴運動後胸悶胸痛,詳細問診,由於對方一句「家人有高膽固醇」,於是決定安排進一步檢查,想不到他的低密度膽固醇(即俗稱壞膽固醇)竟飆至400mg/dL。再發高風險族群 壞膽固醇應降至50mg/dL以下雖然這名男大生後續服用2種降膽固醇藥物,壞膽固醇雖從400mg/dL降至150mg/dL,但因為其屬於再發高風險族群,理想標準應控制在70mg/dL以下。所以,為積極控制病況,王宇澄醫師於是建議他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使得壞膽固醇降至50mg/dL以下,大幅降低心肌梗塞發生風險。8成膽固醇來自肝臟合成 茹素恐無法達標王宇澄醫師指出,不少民眾健檢報告出現紅字、膽固醇指數超標,還以為只要飲食清淡、平時注重養生,少吃肉或改吃素食,膽固醇數值就會下降;事實上,人體高達8成膽固醇都來自肝臟合成,儘管努力吃蔬菜水果、甚至茹素,膽固醇控制可能還是無法達標,例如相聲劇團「相聲瓦舍」團長馮翊綱平常早睡早起,日子過得很養生,卻還是在上海站巡演時,突感胸悶不適,緊急送醫治療,病況頗為嚴重。降低壞膽固醇防心病 PCSK9抑制劑治療新選擇王宇澄醫師強調,壞膽固醇指數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呈現直線相關,如能將壞膽固醇控制越低,就越能有效預防心肌梗塞及冠心病,目前國內不少降血脂藥物對於降低壞膽固醇都有不錯效果,即使服用傳統藥物控制仍不理想,可評估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提供傳統藥物以外的治療新選擇。除了規律用藥降低壞膽固醇外,王宇澄醫師也提醒,平時要養成適度運動及良好生活習慣,當然也應少吃動物內臟、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以及碳水化合物及甜食等地雷食物,才能降低心血管危機,讓自己更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新年想變美 選購醫美注意6要3不

新年想變美 選購醫美注意6要3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春節腳步接近,美容醫療機構紛紛推出各種整形、微整形美醫療程吸引民眾,民眾也期待藉美容醫學煥然一新。然而衛生福利部規定,醫師不得對未滿18歲青少年,施作非醫療必要的美容手術項目,包括眼部整形、鼻部整形、植髮、抽脂、削骨、臉部削骨、顱顏重整、拉皮、胸部整形(縮乳及隆乳),未成年學生及家長要特別注意。選購醫美療程 應注意「6要3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顯示,每年受理民眾醫療相關陳情案件近1千件中,每10件中約1.3件與美容醫學相關,而美容醫學相關醫療爭議案件數(含皮膚科、整形外科及植髮等)105年共計116件,106年共計133件,其中因購買醫美療程而衍生的費用爭議案件佔59%(105年63件、106年85件)。臺北市衛生局表示,整形、微整形醫美療程皆是醫療行為,並非購買商品消費行為,無法適用「不滿意退費」。就診程序應由醫師親自診察,再由醫事人員執行療程,若由諮詢師或美容師解說療程,不符合醫療程序。醫療行為具有醫學極限性、不確定性,加上美的認知標準很主觀,選擇美容醫學機構療程時,要注意「6要3不」,保障自身權益: 「6要」1)檢視醫療機構開業執照2)檢視醫師執業執照3)充分與醫師溝通想要改善的部位4)由醫事人員親自執行療程及確實瞭解療程效果5)詳閱衛生福利部公告的美容醫學處置同意書及說明書範本6)要求開立收據 「3不」1)不要相信「全國第一」、「全球獨創」等誇大用語2)不要參加贈品、折扣、團購等不當招攬活動3)不要預付訂金,預購療程美容醫學醫療爭議 可求助政府單位臺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不要被天花亂墜的廣告和五花八門的行銷手法影響,注意「六要三不」原則,並保留收據等相關事證,降低醫療消費風險、保障自身權益。如對美容醫學有相關疑問,可上臺北市衛生局網站美容醫學專區https://health.gov.taipei/Default.aspx?tabid= 726載有法令及衛教參考查詢。如與臺北市醫療機構發生美容醫學相關醫療爭議,可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協助陳情登錄案件,或可至「Hello Taipei單一陳情系統網站https://hello.gov.taipei /Front/main」登錄。若需諮詢相關問題,可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7080。

7成糖尿病患飯後高血糖 猝死風險高

7成糖尿病患飯後高血糖 猝死風險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1名40多歲中年男性突發心肌梗塞,送急診發現血糖過高、動脈硬化,然而患者並沒有家族病史。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頭號死因,約一半糖尿病人死於心血管併發症,減少5到10年壽命。也有不少案例像這位男性一樣毫無自覺,直到心臟病發作,才得知自己罹患糖尿病。空腹血糖值大於100 mg/dL 要檢測飯後血糖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指出,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健康檢查只測空腹血糖,然而亞洲人胰島素分泌能力較差,飯後血糖過高比例更多。若空腹血糖值大於100 mg/dL,就要進一步檢測飯後血糖。國際糖尿病聯盟指出,飯後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即使糖尿病前期,飯後高血糖也危害心血管。台灣糖尿病人5至7成飯後血糖偏高,飯後高血糖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因葡萄糖毒性而受損,長期下來將使血管發炎、氧化壓力上升,血管收縮功能變差,動脈硬化,易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有猝死危機。吃飯前後血糖差大於60 應調整飲食降低飯後血糖的藥物包括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非磺醯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速效胰島素製劑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能延緩腸胃道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葡萄糖的吸收,使飯後血糖值平穩。除了有效降低飯後血糖,還可延緩動脈硬化進行。根據歐美研究指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減少49%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愈早確診並開始用藥,效果愈好。杜思德理事長指出,飯後血糖和飲食息息相關,自己監測血糖,吃飯前量1次、飯後2小時(吃第1口飯開始算)再量1次,如果血糖值差距大於60,表示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應調整飲食內容。除了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也要注意飲食順序,先吃蔬菜和蛋白質類,最後再吃澱粉類主食,細嚼慢嚥,延緩飯後血糖上升,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嬰兒奶粉成份很重要 選購認母嬰標誌

嬰兒奶粉成份很重要 選購認母嬰標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該餵母乳還是嬰兒奶粉,曾讓許多新手媽媽傷透腦筋。為了提供寶寶們充足的營養,母乳是正常新生兒最佳的營養來源,衛生福利部鼓勵以母乳哺育為優先,倘若有其他餵哺考量時,建議向醫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諮詢,再決定寶寶是否需要食用母乳代用品,也就是坊間所稱適用於1歲以下的「嬰兒奶粉」。嬰兒奶粉為1歲以下營養來源 成份把關很重要嬰兒奶粉經特別調製,用以滿足嬰兒與補充較大嬰兒生長發育營養需求的母乳替代配方食品,營養成分複雜多元,產品全成分完整配方是選擇嬰兒奶粉的考量重點。由於嬰兒奶粉作為1歲以下寶寶唯一或主要營養來源,衛福部對該類食品較一般食品採取加強管理措施,建立多重把關機制。為保障1歲以下嬰兒食用安全性和營養比例符合需求,查驗登記時,嬰兒奶粉的原料成分含量表、產品規格、營養成分分析表、產品中文標籤、製造流程要點與製造廠相關文件、產品衛生與汙染物檢驗資料等,皆為審核重點,確認嬰兒奶粉符合國際及國內針對嬰兒生長與發育的營養需求及各必需營養素限量及衛生標準規定。合格125件嬰兒奶粉 可上衛福部網站查詢衛福部建議,若必須以母乳替代品哺育寶寶,家長應多諮詢醫師、營養師或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員意見,就嬰兒自身狀況來選擇合適的嬰兒奶粉及正確食用方法。選擇有信譽的商店,購買外包裝有衛福部查驗登記許可的母嬰辨識標記嬰兒奶粉,務必詳閱產品標示說明正確使用。目前經衛福部查驗登記許可,適用1歲以下嬰兒的嬰兒奶粉合計125件,其中嬰兒配方食品75件、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34件,以及特殊醫療用途嬰兒配方食品16件,皆公布於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http://consumer.fda.gov.tw首頁/整合查詢中心/食品/核可資料查詢/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許可資料查詢。(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42期資料)

簡單3招按摩法 3分鐘通體舒暢

簡單3招按摩法 3分鐘通體舒暢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如果懶得記穴位,中醫有所謂「離穴不離經」,也就是就即使沒有按摩在正確的穴位上,只要距離不遠,仍在同一條經絡上,也會有一些效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兒科主任申一中比喻,經絡就像高速公路,穴位就像收費站,「只要記得路怎麼走,不一定要背每個收費站的名字。」提供3 招簡易按摩法,每招按摩3~5分鐘就能養生保健:1)早上起床刺激頭臉部/頭部有許多經絡匯聚,每天早上起身前,可以躺在床上大範圍地用指間輕敲頭部,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有醒腦作用,讓思慮清晰。然後按摩臉部,中醫認為「心藏神,其華在面」,而且身上很多經絡會走到臉部,經常刺激五官,可以保養經絡氣血。先從眼周開始。用大拇指指腹按壓眼眶周圍,由雙眼內上眼角往外,範圍包含了眼睛內側的睛明穴、眉毛內側的攢竹穴、額頭兩側的太陽穴等。往下走,將手搓熱後摀著鼻子,能避免鼻子遇到冷空氣而鼻塞導致頭腦昏沉。接下來,有意識的咬牙切齒,先用力咬緊、再慢慢鬆開,鬆緊間活絡了使頭部、頸部的血管。再來是按壓耳穴:耳朵可說是全身穴道的縮小版,布滿密密麻麻的穴位,拉拉耳垂就能達到養生效果。2)上班時多活動手部/手部有許多穴道,上班族不論在開會時、坐在電腦桌前、甚至搭電梯,只要兩手虎口交叉、十指緊握或拍手都能刺激到合谷、勞宮等跟情緒有關的穴位。3)晚上敲打全身/睡前可進行全身按摩,右手握拳從左腹開始,握拳慢慢往上敲打,經過胸部、手臂內側、手臂外側,再經由左肩往下到左腰、左腳外側,按到腳背延著內側上來,回到腹部。再換左手進行右側的按摩。特別提醒,關節的部位氣血循環比較不好的人,可多敲打幾下。大忙人3分鐘 通體舒暢的妙招• 按摩頭部/頭部有許多經絡匯聚,大範圍地用指腹按壓或指尖敲打,就能達到效果。• 按壓耳穴/耳朵可說是全身穴道的縮小版,布滿密密麻麻的穴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針灸科主任吳建隆建議,每天輕拉全耳各處共36下,就有保健效果。也可用米粒輕壓全耳各處,按到會痠痛的位置就多按壓幾下,直到感覺不痛為止。• 背部輕輕碰撞牆或樹/背部脊柱兩側有一條膀胱經,起於眼內角,往上直達頭之頂部,再沿後腦,循著脊柱兩側下行,走至大腿後部小腿肚,經由外踝下方到達足尾趾尖側端,總共67個穴位,輕輕刺激可疏通全身。但切記碰撞時要吐氣(不可憋氣),以免積氣、氣不順而傷身。(本文摘自/經絡養生除病痛/天下雜誌出版) 

壓力大全身出毛病 腹式呼吸來紓壓

壓力大全身出毛病 腹式呼吸來紓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如果常常覺得壓力很大,對一個人會有甚麼影響呢?生理上,壓力明顯會造成心跳加快、流汗增加、肌肉緊張及呼吸速度與呼吸方式的改變;有些症狀不是我們立即會發覺的,例如,免疫系統及內分泌失調、血壓及血糖上升、腹瀉或便秘等。心臟病、癌症、偏頭痛、胃潰瘍、高血壓、乾癬、呼吸道疾病、慢性下背痛及性功能障礙等,這些都與壓力有關。壓力造成的生理問題 涵蓋全身‧神經系統:偏頭痛、自律神經失調‧眼科系統:眼睛疲勞、肩膀痠痛‧耳鼻咽喉系統:梅尼爾氏症、暈眩、耳鳴、暈車‧口腔科系統:口臭、唾液分泌異常‧呼吸器官系統:支氣管炎、氣喘、過敏性咳嗽‧循環器官系統:高血壓、心臟神經疾病、心律不整‧消化器官系統:胃潰瘍、潰瘍性大腸炎、腸套疊‧內分泌代謝系統:肥胖症、糖尿病、甲狀腺腫大、暴食症‧泌尿器官系統:夜尿、陽痿‧骨骼肌肉系統:慢性關節風濕、抽搐‧皮膚系統:慢性蕁麻疹、圓形脫毛症、乾癬‧婦產科系統:生理期不適、更年期障礙、不孕症‧精神科系統:精神疾病、憂鬱症由此可知,看不見的壓力對於身體血液循環,會造成諸多不良影響。腹式呼吸法減壓 1次10分鐘 1日3次由醫師與心理學家所組成的美國壓力學會,創辦人精神醫學教授保羅‧羅奇(Paul J. Rosch)表示,懂得緩解壓力,才會重拾年輕時的狀態,因此我們可以每天進行緩慢的腹式深呼吸,一次10分鐘,一日3次。當然,某種程度的壓力是必要的,沒有壓力的生活會使人懶散怠惰,但過猶不及。當一個人的疾病是由壓力所造成,建議除了要找出壓力來源,在發現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或是憤怒、恐懼等負面情緒高漲時,可以試著做腹式呼吸。平常的呼吸我們不會去注意,是自然發生的,稱為胸式呼吸,吸氣時胸腔上下起伏,空氣大多進入肺的上半部。深呼吸充分供應氧氣 可改善失眠腹式呼吸是放鬆肩膀與上胸部,吸氣時肚子(腹部)往上膨起,這時體內肺部下方的橫隔膜會下降,使肺的底部大量充氣,然後再吐氣,肚子往內縮,使橫隔膜上升,壓縮肺部,擠出裡面的空氣。這種使用橫隔膜的呼吸法,可充分供應肺部氧氣,屬於橫隔膜呼吸,又稱為深呼吸。先將雙手分別放在胸部與腹部,眼睛輕輕閉著,先慢慢吐一些氣,然後用鼻子慢慢吸氣、使肚子漸漸鼓起,這時暫停數到三,再將氣緩慢吐出,感到放鬆為止。腹式呼吸是一種減壓妙方,利用腹部做深沉而緩慢的呼吸,多做幾次,可讓身心放輕鬆,現代人常有的失眠問題也可獲得改善。(本文摘自/健康殺手:末梢血液循環障礙/世茂出版)

無肛症病童 逾1/4脊髓異常

無肛症病童 逾1/4脊髓異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面對小兒罕病無肛症,大眾認知僅停留在開刀治療。無肛症源於胚胎發育不完全,國內發生率約1/4000至1/5000。無肛症及泄殖腔異常,統稱為直腸肛門異常,一般指的是肛門開口是在不正常的位置,或是沒有開口,排便受到限制,均需手術重建。無肛症孩子 脊髓、膀胱易出問題雙和醫院小兒外科醫師魏晉弘指出,臨床經驗發現,無肛症的孩子超過1/4脊髓異常,部份小朋友膀胱功能不全卻被忽略,引起腎功受損,甚至不到10歲的小孩面臨腎病2期困境,無肛症的小朋友需要細心的照護。大部分的無肛症手術僅需1道屁股中線切口,以低位/直腸會陰瘻管為例,可直接進行重建手術而不需要做造瘻口,而無瘻管、泄殖腔異常、直腸膀胱頸瘻管、直腸尿道前列腺部瘻管、直腸尿道球狀部瘻管需三階段手術治療,某些適當情況可以腹腔鏡施行一次性手術治療。無肛症連帶影響泌尿系統、心血管、脊髓等魏晉弘醫師表示,無肛症手術後,大部份的病童有時可自主控制排便,需要適時的醫療介入與照護。無肛症的病童沒有太多的飲食限制,但便祕是最大的敵人,出生後75%發生便秘的困擾,腸道管理更加重要。因無肛症連帶影響多個不同器官,如泌尿系統、心臟血管、脊髓、消化系統等,術後照護家長關心的不只是排便功能,還有膀胱排尿功能、生殖功能等。魏醫師指出,膀胱與腎臟是影響小孩能活到幾歲的關鍵,若越早發現病童生殖系統的異常,讓小孩有機會重建,成年後也能孕育下一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