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改變不簡單!向逃避及不安宣戰

改變不簡單!向逃避及不安宣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從各種不同的層面來說,改變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你得讓自己去做一件不熟悉的事情;第二,你得讓自己去做一件你覺得困難的事情;第三,你必須堅持下去,就像剛剛提過的;第四,為了改變,你必須做很多功課。遇到挫折就逃避 無法解決問題面對以上四件事,逃避是一種自然的反應。畢竟要處理這些問題實在是太難了,不是嗎?如果可以把這些事情丟到一邊,不要費心掙扎,豈不是輕鬆多了?那還用說!然而,逃避就像對自己生氣一樣,是進步的阻礙。逃避可能會像沙漠裡的綠洲一樣對你招手,但是到頭來你還是渴得要命。唯一能夠處理逃避這種自然傾向的方法,就是與它正面對決。在你的逃避傾向開始介入的時刻,注意它,接著轉頭去面對它、挑戰它。提醒自己,如果你選擇逃避,那麼你將哪裡也去不了。提醒自己,所有有價值的事情都必須透過努力才能得到。接著拿出你的改變清單,開始在你自己身上工作。因感受到自己的改變而不安改變可能會是一件相當讓人害怕的事情。當你開始覺得自己變得和過去不一樣,或是當身邊的人因為你的改變而開始以一種不太一樣的方式對待你,你可能會覺得自己處於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不知道該怎麼表現、該怎麼回應。突然之間,一切都變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令人安心。就我的經驗來說,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發現自己的不安,但是他們可以感覺到它,於是自然而然地想要從改變當中撤退,回到舊有的模式當中。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感覺,一種完全正常的反應。不過它就像我們剛剛學到的破壞因素一樣,會讓你回到原點。舉例來說,許多試著減重的人在減掉最初幾公斤以後,突然間會產生某種異樣的感覺。或許這樣的感覺比從前還好,但是仍然有點奇怪,反而讓人不太舒服,於是他們就洩了氣,再也不想努力了。你必須知道,這件事情很有可能會發生在你身上。請保持警惕,要知道它很正常,但是它確實有一種毀滅性的效果。不要讓它打敗你,繼續堅持下去。(本文摘自/童年情感忽視/橡實文化)

薑黃抑制發炎!全穀類飲食亦關鍵

薑黃抑制發炎!全穀類飲食亦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要對抗疾病、抗衰老,就要抗發炎。首先,必須清楚自己身體有哪些毒素,嚴格進行把關,精確地排除掉可能造成發炎的因素。抗氧化劑參與 減輕免疫系統負擔另外,在免疫系統的運作、以及肝臟解毒的過程中,也需要許多抗氧化劑、硫化物、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參與,適當補充必需營養素,可以減輕免疫系統的負擔,有助於對抗發炎。減少毒素的侵入,補充幫助解毒的抗氧化劑,雙管齊下,排除發炎,正是讓自己開始控管健康危機的第一步。啟動抗發炎模式的生活:正常的作息、足夠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多攝取有助於抗發炎的飲食;借助營養素,包括:抗發炎製劑、抗氧化製劑、Omega-3 必需脂肪酸、益生菌、酵素、植化素物質等,以對抗發炎、修復細胞。抗發炎飲食 橄欖油、全穀類、薑黃可以發現,抗發炎和抗衰老的生活原則很類似,兩者的飲食亦然,例如:抗氧化物,可以破壞自由基,減少發炎;特定脂類,如橄欖油、魚油、堅果等可以促進抗發炎化學物質的生成;低升醣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如全穀類,亦有助減少發炎;薑黃等辛香料,內含能夠抑制發炎細胞激素的成份。所以,一旦啟動了抗發炎模式生活,也等於是在過抗衰老的生活,豈非一舉二得。(本文摘自/做基因的智者/風和文創)

愛吃炸物、餅乾 小心反式脂肪酸傷腦

愛吃炸物、餅乾 小心反式脂肪酸傷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食物中的油脂,有許多在腦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Omega-3 脂肪酸 DHA,有些油脂也會破壞腦細胞,例如反式脂肪酸。食物中的油脂大多數是由脂肪酸和甘油所構成,脂肪酸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形成所有細胞的細胞膜,以及衍生為各種人體所需的訊息傳導物質。沙拉油加熱過久 易轉變為反式脂肪酸正常的脂肪酸是以「順式」存在,分子結構比較彎曲,在人體細胞膜上所佔的空間也比較大,賦予細胞膜保持液態和柔軟的特質,讓物質可以穿過細胞膜,或是讓蛋白質傳遞訊息、以及執行生理功能。例如順式Omega-3脂肪酸DHA 結構上彎曲的形狀,對於腦神經細胞膜上的電流傳遞就非常的重要。相對的,反式脂肪酸的結構比較接近直線,而且在室溫下接近固態,雖然結構上屬於不飽和脂肪酸,但特性卻比較接近飽和脂肪,一旦反式脂肪酸也出現在細胞膜的結構上,將會使細胞膜變得僵硬、缺乏彈性,因而干擾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日常生活中,反式脂肪酸隨處可見,只要不飽和的脂肪(如沙拉油)加熱過久、或是油炸、製造人造奶油的氫化過程,都會讓原本順式的脂肪酸轉變為反式。反式脂肪酸進入腦部 干擾腦部製造DHA反式脂肪酸一旦進入人體,就很容易進入腦細胞,並且取代掉Omega-3脂肪酸DHA原本的位置。當反式脂肪酸進入腦部,不但會影響原本正常的神經運作,更會干擾腦部製造DHA的過程。而國人一般的飲食狀況本來就比較容易缺乏DHA,這就已經對腦部造成潛在的威脅,而加上大量地攝取反式脂肪酸,就造成更嚴重的問題。一般常見的高脂肪食物,通常都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例如油炸食物、餅乾糕點、巧克力糖果、美乃滋等,其他如氫化的油脂,人造奶油、乳瑪琳等。如果真的攝取過多的反式脂肪酸,的確有可能讓人的判斷力及智能出現問題。腦部運作 需要大量多元不飽和順式脂肪酸腦部運作所需要的,是大量多元不飽和的順式脂肪酸,例如DHA、EPA、次亞麻油酸等,通常存在於鮭魚、鮪魚等深海魚類,葵瓜籽、南瓜籽、亞麻籽、杏仁、核桃等堅果類。萬一,曾經不慎攝食太多反式脂肪酸,最好藉由細胞不斷更新的過程,攝取大量的順式脂肪酸,逐漸替換掉舊有的細胞膜,讓神經恢復正常的功能。同樣攝取脂肪,只要攝取正確,不但不會變笨,還能變得更聰明。(本文摘自/做基因的智者/風和文創)

講座/淺談躁鬱症、強制就醫

講座/淺談躁鬱症、強制就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是否發現家人有一段時間情緒高昂、脾氣暴躁、興奮、話多、計畫多、無法控制自己、不需要睡眠且總是精力充沛。一陣子後又情緒低落、失去活力、失去興趣、沒有食慾、不理人、整天躺床,他到底怎麼了?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2月8日(四)舉辦團衛講座,由精神科醫師黎美嫻主講「淺談躁鬱症之疾病與治療」,由社工師陳柏璇主講「精神衛生法強制就醫」。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淺談躁鬱症之疾病與治療、精神衛生法強制就醫時間:107年2月8日(四)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4921

講座/幼兒用藥安全

講座/幼兒用藥安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多數小孩都害怕吃藥,當父母或長輩在餵食藥品時,要注意餵藥時小孩的情緒及藥品標示,小孩的身體是很脆弱的,若有任何閃失都將造成莫大的傷害。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2/9(五)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藥劑師李明慧主講「幼兒用藥安全」,為您建立正確的幼兒用藥觀。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與關心用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幼兒用藥安全時間:107年2月9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22至2點必熟睡!排毒激素分泌黃金期

22至2點必熟睡!排毒激素分泌黃金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你的褪黑激素有正常分泌嗎?是不是曾經因為睡眠不足,導致肌膚狀況不穩定呢?時不時會發生,到昨天為止還很光滑的額頭發現冒了一顆痘痘,通常這時候才會想到「一定是因為最近沒有好好睡覺的關係」而開始反省的情況吧?睡眠不足造成皮膚出狀況或腸胃變差經常會發生,但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分泌大量褪黑激素 強化身體免疫機能其實誘發睡意的物質「褪黑激素」,除了能讓睡眠品質變好外,還能中和造成老化主因的活性酵素、促進體內排毒作用。也就是說,若身體沒有好好分泌褪黑激素的話,體內就不能進行排毒而使得免疫力低下,身體就沒有抵抗力能抵抗各種疾病,其中也包含了活化皮膚等處的新陳代謝功用。痘痘可說是因為睡眠不足而導致排毒作用效果不彰的徵兆之一!褪黑激素中和癌細胞一般認為褪黑激素有能中和癌細胞的作用。即便是健康的身體,每天還是會產生數以千計的癌細胞。多虧了有身體裡的免疫細胞與這些癌細胞,以及從外部入侵的病菌戰鬥,我們每天才能過得這麼健康。而在這些免疫細胞裡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稱為「T淋巴球」的細胞。研究指出,這種T淋巴球,是透過褪黑激素來強化的。想讓身體分泌大量褪黑激素來強化免疫機能,要注意睡覺時不開小燈或週圍燈光、確保夜燈可以照亮腳邊但不照到身體,並且在褪黑激素分泌旺盛的晚間10點~凌晨2點間好好睡眠。睡眠不足不僅是美容殺手、更是維持身心健康的殺手!飯少吃一餐不會給身體帶來什麼影響,但徹夜未睡可是會大損身體元氣。綜上所述,為了緩解白天活動導致的疲勞,並且保持身心健康,睡眠是絕對不可或缺的。長壽者睡眠時間 介於6個半至7個半小時根據美國學者Kripke的研究結果也顯示,生存率最高的長壽者,睡眠時間約落在6個半小時到7個半小時之間。人的專注力在7個小時即達到巔峰,過了這個時間後,專注力或多或少都會減低。而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妨在假日做個實驗,看看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間是幾個小時,或許也是個不錯的方法。試著不用鬧鐘提醒,看看自己在睡幾小時後起床的頭腦是最清醒的。近年來,有助睡眠的營養補充品也越來越容易取得,對於有睡眠上的煩惱的人來說,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若是失眠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或工作,演變成睡眠障礙,就必須向精神科等的專門門診尋求治療。正所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希望各位能夠將多曬太陽、睡覺時燈光放暗的原則放在心上,這就是能夠保持健康、美容、長壽的好習慣。(本文摘自/身心腦機能鍛練全書/風和文創)

失智患者不隱藏情緒 秘密易脫口而出

失智患者不隱藏情緒 秘密易脫口而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媽媽罹患失智症前,我從來沒在媽媽面前哭過。我很感謝她養育我長大,心中也對她十分感恩。不過,自從媽媽罹患失智症後,我經常在不經意的時刻被她的言行感動。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會直接表露情緒。有時真的很想說聲「謝謝」,卻繞了一大圈表達謝意;對自己「喜歡」的事物也不會直接表明,反而只是淡淡地說:「我不討厭。」失智患者 不善於包裝自己的情緒但是,失智患者不善於包裝自己的情緒。他們想什麼就說什麼,照顧者有時候會被他們說的話傷害,甚至產生討厭的情緒反應。即使如此,照顧者也會被他們的憨厚、純真打動,甚至到感動落淚的程度。媽媽曾經說:「我覺得自己很幸福,又沒生什麼大病,老天真的很眷顧我。」但事實上,我媽媽從十幾歲就罹患了罕見疾病「進行性神經性腓骨肌萎縮症」其實稱不上健康。聽說她國中參加馬拉松賽跑,由於跑得太慢,等她跑到終點時,會場早就空無一人。後來媽媽還罹患失智症,明明身上病痛不少,卻還說自己很幸福、老天很眷顧她。即使罹患廢用症候群,一整天窩在暖爐桌下無法動彈,媽媽還是想要盡母親的職責,努力爬起身來準備做飯。明明前一刻我們還吵得不可開交,等到我要回東京,她又忘記吵架的事情,笑容滿面地目送我出門,揮手對我說再見。患失智症後 秘密也容易脫口而出看我在盛夏的大太陽底下修剪庭院裡的樹木,又會拖著蹣跚的腳步為我送水,怕我口渴。而且五分鐘前才拿水給我喝,五分鐘後又帶水給我。如果媽媽沒有罹患失智症,我不可能看到她這一面。媽媽每次都直接表達自己對兒子的關懷,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到了這個年紀還能如此深刻地感受到媽媽的愛心。正因如此,我經常在心中感動落淚。「我的高中制服還是爸爸那個長得很醜的小三買給我的。」媽媽最近經常想起自己學生時代的事情。就連過去絕對不可能對兒子女兒說的祕密,在罹患失智症後,竟也想也不想地脫口而出。我的爺爺奶奶在媽媽高中時離婚,原因就是爺爺在外面有小三。後來媽媽跟著爺爺生活,自然也就得跟爺爺的新歡同住。失智症患者純真心意 感動照護者奶奶很恨那個害她離婚的小三,完全不願照顧跟著自己生活的二女兒。就連應該由媽媽出席的學校面談,也由當時還是學生我媽媽代為參加。對我媽媽來說,她的年少時期過得很不順遂。我相信要是媽媽沒有罹患失智症,她絕對不會對我說這些過往的事情。正因為罹患了失智症,言行變得直率,才能打破顧慮,想到什麼便說什麼。說實話,在日常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由於我們都太容易對他人的付出習以為常,因此很少有機會發自內心感動或慶幸。不過,在我開始照護家人後,才體會到被純真的心意打動的感覺。(本文摘自/陪伴失智媽媽55則照護筆記/采實文化)

冥想穩定心境 姿勢練習有訣竅

冥想穩定心境 姿勢練習有訣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冥想是一種簡單的技巧,幾乎所有人都能掌握並從中受益。只要以放鬆、穩定的姿勢,安靜、舒適地坐好,就可以開始進行冥想。身體要靜止下來,呼吸保持平穩,心念平靜而專注。冥想過程的三個重點:如何擺放身體,才能讓它在舒適的前提下維持穩定;培養平穩呼吸習慣的重要性及實踐方法;如何讓心念平靜,使它專注於某一焦點,以便進行練習。這三方面將引領覺知從最外圍的生理層面,到達最精微的內在層面。身體靜止 頭、頸部必須保持中正接下來,我們首先介紹冥想過程中身體的姿勢。高品質的冥想姿勢,要求身體必須靜止、穩定、放鬆、舒適。如果身體移動、搖晃、抽搐或疼痛,就會干擾到練習。某些人誤以為冥想時必須採用複雜的蓮花坐,雙腿交盤。但事實卻非如此。良好的冥想姿勢只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你必須將頭部、頸部和軀幹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以便自由地使用橫膈膜進行呼吸。在所有的冥想姿勢中,頭部和頸部都必須保持中正。這就意謂著:脖子不能彎曲,歪向一邊;頭部也不能過於前傾,而應由頸部支撐,垂直於肩膀。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給頸部和肩膀造成壓力。臉部應朝向正前方,輕輕地、自然地閉上雙眼,但不要緊閉,否則會給眼部造成壓力。雙肩、臂放鬆 拇指、食指相碰成手印有些老師會教導學生將內在的凝視點置於額頭中央,但這麼做會導致眼部肌肉產生緊張,甚至引起頭痛。在瑜伽中,確實存在著某些特定的「凝視」練習,但在冥想時並不需要這麼做。冥想時,臉部肌肉只要放鬆即可,輕輕閉上雙脣,不要給下巴帶來壓力。整個過程都應該使用鼻子進行呼吸。在冥想的過程中,要保持雙肩和手臂的放鬆,將它們優雅地搭放在膝蓋上。你的手臂要徹底放鬆,如果此時有人抬起你的手,你的手臂應該是自然下垂的。輕輕地讓拇指和食指相碰並形成「手印」(見圖1)。這個手印形成了一個小圓圈,你可以把它想像為內在能量循環的一條小路徑。(本文摘自/冥想:認識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和諧共處,獲得真正的滿足/橡實文化)

坐姿錯誤影響呼吸!情緒易焦躁不安

坐姿錯誤影響呼吸!情緒易焦躁不安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呼吸覺知使我們體驗到意識的更深層次,遠遠超過了正常情況下意識的邊界。事實上,若脫離系統性的呼吸練習,我們就無法做到這一點。而這一過程的第一步就是培養對呼吸的覺知。在日常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根本意識不到呼吸的過程。因此,身體姿勢穩定後的首要目標,就是將注意力轉向呼吸,觀察它是怎麼流動的,感覺其順暢性,找到它在身體中升起的位置,最後是對呼吸節奏的把握。橫膈膜式呼吸 頻率緩慢但更有效率例如,有時你會意識到呼吸時嘴巴是微微張開的,或者是發現自己的呼吸急促、短淺、沒有規律、出現輕微的喘息聲。我們的目標是重建身體的自然呼吸模式──平穩的橫膈膜式呼吸。請參閱圖7和圖8。在這種呼吸方式中,整個過程都是安靜的,所有的吸氣和呼氣都通過鼻孔而非嘴巴來進行。如果你的呼吸急促、短淺,很可能是因為你只用胸腔進行呼吸,這意謂著呼吸是不夠完整和充分的,因為你只使用了肺部容積的一部分。而當我們能夠使用橫膈膜進行呼吸時,就能在吸氣時讓肺部充分擴張,在呼氣時完全清空肺部。使用橫膈膜進行均勻呼吸時,呼吸會變得更有效率,而頻率則會緩慢許多,因為每次呼氣和吸氣都帶來了更多空氣和生命能量。不過,如果頭頸和軀幹沒有正確地擺放在一條直線上,橫膈膜式呼吸就無法落實。為了有助於理解,請參閱圖7和圖8。坐姿錯誤造成呼吸急促 情緒焦躁不安事實上,你的肺葉能夠擴張並富有彈性。當它有效地吸滿空氣時,容量遠遠大於淺層的呼吸。肺部與腹腔被橫膈膜的橫向肌肉隔開,橫膈膜在其中上下移動:橫膈膜上行,肺部清空;橫膈膜下行,肺部充滿更多空氣。你無法直接觀察到橫膈膜的運動,但當你使用它進行呼吸的時候,吸氣時,肋骨下側會微微向外擴張,呼氣時,腹部會向脊柱方向運動。如果坐姿是錯誤的,脊柱就會彎曲,導致無法保持呼吸順暢。你會不自覺地限制橫膈膜運動,使自己的呼吸急促而短淺。這也是坐姿之所以重要的一個原因。如果脊柱沒有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呼吸就不能順暢,而當呼吸過程受到干擾時,情緒就會變得焦躁不安。(本文摘自/冥想:認識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和諧共處,獲得真正的滿足/橡實文化)

求心念平穩 「淨化氣脈法」掌控呼吸

求心念平穩 「淨化氣脈法」掌控呼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對於健康人士而言,鼻孔的主導過程每九十分鐘到兩小時會交替一次,主導和被動的鼻孔互換角色。這個生理過程很有意思:當一側鼻腔通道的組織充血和膨脹時,會略微關閉通道;同時,另一側鼻腔的通道則會更加敞開,允許更多空氣進入。緩緩用鼻孔呼吸 注意主導鼻孔要判斷哪一側鼻孔是活躍的,並不困難。只要慢慢地用鼻孔呼氣,將指尖放在呼氣流裡,能夠感受到空氣流動更強烈和容易的一側,就是此刻的主導鼻孔。如果你覺得難以區分,還可以用一面小鏡子來檢驗。把鏡子放到鼻孔下方,注意凝結在鏡子玻璃上的蒸氣圖案,有一側圖案會大一點,對應的就是主導鼻孔。即便是在頭部嚴重充血時,我們的鼻孔也不會完全關閉。由於負責主導的鼻孔每九十分鐘就會交換,所以你過一會兒再檢查時,很可能會看到相反的結果。自主控制呼吸 練習淨化氣脈法根據瑜伽古籍,這只是呼吸的知識領域(Swarodaya)1中最基礎的部分,它是複雜、精準和精采的。如果你對這個奇妙的課題有濃厚的興趣,可以參閱其他書籍,如《呼吸的科學》(Science of Breath)2或《光與火之路》。現在回到主題,調息法練習的目的在於:對呼吸過程的自主控制。透過同時打開兩個鼻孔進行呼吸,產生愉悅、深入的心念狀態,進而推動冥想的進階。調息法中,最重要的一種練習稱為「淨化氣脈法」(Nadi Shodhanam)3,也稱為「鼻孔交替呼吸法」。譯註:1)Swarodaya:古老的呼吸科學,聖者借此領略到人類的本性以及更為精細的能量。2)《呼吸的科學》(Science of Breath):是斯瓦米.拉瑪、魯道夫.巴倫坦、艾倫.海姆斯(Alan Hymes)合著的一本書,主要介紹瑜伽中的呼吸。3) 淨化氣脈法(Nadi Shodhanam):字面含義是「淨化能量通道」的意思。它是一種高級呼吸控制法中,淨化能量通道的呼吸練習,能夠幫助我們形成緩慢、平穩的呼吸節奏,在吸氣和呼氣之間不要有停頓,進而讓心念安靜下來,掌控呼吸。它也叫做「鼻孔交替呼吸法」、「經絡清潔法」。(本文摘自/冥想:認識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和諧共處,獲得真正的滿足/橡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