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料理要用哪種油?7大油品好處報你知

料理要用哪種油?7大油品好處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有一次我們在整理冰箱和櫥櫃時,赫然發現,小小的廚房,居然存有十種之多的各類油品,想想還真有趣。各種口味和品牌交替使用,不但分散了用油風險,也增加許多料理的樂趣。以下是我們家的常用油品:1)涼拌類/橄欖油、亞麻籽油2)煎炒類/葡萄籽油、苦茶油、花生油、椰子油3)百搭調味/芝麻油4)其他/花椒油、辣油 橄欖油對於橄欖油,我並沒有風味上的特殊要求,即使油品中有著濃郁青草味也可以接受。若以料理來說,帶點溫和果酸、抑或是有香草辛香料加味的,也很不錯。選擇新鮮、無農藥栽培的第一次初榨橄欖油,養分與風味都最為完整。 亞麻籽油含有豐富omega-3 和維生素B 群,對維持人體機能有極大益處。對於高溫濕熱環境特別敏感的亞麻籽油,一定要選購低溫炒焙、新鮮壓榨的才行,且務必以不透光瓶罐盛裝,以冷藏方式保存。可以的話,找一間離你最近、可信賴的小型榨油坊購買,以確保油的品質。 葡萄籽油是唯一含有原花青素的食用油品,有高效抗氧化作用。其風味中性,略耐高溫,屬於相對穩定的油品,適合煎炒料理使用,還可運用在甜點中,製作出濃郁的口感。 苦茶油被譽為東方橄欖油的苦茶油,能保護心血管,降低膽固醇生成。由於苦茶油能承受較高溫度變化,因此也適合各類型料理,像橄欖油一樣,涼拌蔬菜享用。 花生油帶著堅果柔和甜味的花生油,除了一般中式料理的煎炒涼拌外,在甜點中的運用也十分多元,和巧克力的組合特別對味。 椰子油是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含有豐富月桂酸,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其容易吸收,亦可當作天然保濕乳液使用。椰子油在室溫低於24℃時呈現白色固體狀,利用此特質,可取代奶油,做出變化多樣的純素甜點。 芝麻油無論是白芝麻油或黑芝麻油,幾乎已是亞洲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元素。選擇沒有油耗味、低溫壓榨製作的風味最佳,涼拌或煎炒,實屬百搭。(本文摘自/原味,每一天/大好書屋)

飲料成癮?降誘惑從減少外食開始

飲料成癮?降誘惑從減少外食開始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爐台上的壺,燒得火熱,白霧蒸氣沖天。淺的深的、霧的亮的,杯中世界,盛載著水分子的萬千樣貌。我愛水,遠勝過其他飲料。事實上,所有的飲料,都是由水作為載體。紅酒水、烏龍茶水、蘋果水⋯⋯人們恣意對水加上各種幻想,變化來去,其實我們最渴望的,或許就只是水而已。白開水的甘味 提升喝水的渴望仔細嘗,白開水還是有味道的。自從家裡安裝了濾芯後,水的風味改變了我們對水的渴望。沒有了雜質和氯,一股舒服的甘味,是我特別著迷的原因;甚至出門在外,只要帶上一壺家裡的水,便格外安心。有一陣子,網路上有人發起連續三十天不喝飲料的串聯活動,許多人紛紛響應,誓言要戒掉手搖飲料。戒斷的考量因素,第一是糖分過量,易導致發胖和上癮;第二,所費不貲,每天早中晚各一杯,開銷肯定驚人。看到這個新聞,我想起五六年前的自己,不也正著迷於去冰半糖的快意人生嗎?不難理解,那沁涼暢快的感覺,專治工作的鬱卒苦悶。自製風味水 當做是水的延伸我也忘了為什麼,這些飲料漸漸離我遠去,除了保有愛喝水的習慣外,可能跟外食的大幅減少也有關係。少了接觸的頻率,誘惑自然就不顯得特別誘人了;取而代之的,則是購買材料,自己沖煮。口腹之慾被滿足,品味的樂趣,亦沒有減少。我叫它們「風味水」。無論是手沖咖啡、香料奶茶,或是熱果汁,我們同樣享受著飲料的花花世界;而只把它們當成是水的延伸,是生活的調劑品,也就不會產生依賴了。(本文摘自/原味,每一天/大好書屋)

講座/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

講座/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般認為控制高血壓需藉由藥物,並配合飲食調整,可將血壓控制得更好!得舒飲食是一種防治高血壓的飲食,內容包括多攝取水果、蔬菜、低脂乳製品,並降低飽和脂肪、總脂肪、紅肉及甜食的攝取,再配合維持理想體重、選擇新鮮食材自行製備、少吃加工醃漬及烘培食品、善用營養標示、按計畫使用調味料等。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月25日星期(四)舉辦講座,由營養師林郁珊主講「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介紹可防治高血壓的得舒飲食,歡迎高血壓病友或關心飲食健康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時間:107年1月25日(四)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別光會運動!前後暖身、收操知多少?

別光會運動!前後暖身、收操知多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暖身屬於輕微的運動,是各大運動不可欠缺的一環,尤其是跑步前的暖身運動,具有三個主要目的。第一,為了起跑後跑得順暢,事先提升肌肉的溫度與心跳率。第二,為了預防「高負荷運動的跑步」帶來的運動傷害,事先擴展關節與肌腱的可動範圍。第三,事先輕微活動有利跑步的軀幹肌肉、核心肌肉。運動前暖身 先活動全身關節再輕度伸展肌肉具體來說,先從頭部到腳部環繞各個關節,輕微伸展連結關節的肌肉。這邊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下肢肌肉的伸展過強、過久,可能造成肌肉鬆弛,反而不利於跑步。接著,輕微活動軀幹、核心肌肉,正確地活動有利於跑步的肌肉。最後,快跑數分鐘、慢跑 5∼15分鐘左右,再做幾組輕微的短距離衝刺來提高心跳率。完成上述暖身順序後換穿比賽服裝,待機時需注意別讓身體在比賽開始前冷卻下來。不過,需要 4小時以上才能跑完全馬的市民跑者,過度暖身容易造成起跑時覺得腳步輕盈,一不小心就跑得太快。這邊建議僅做關節體操、伸展拉筋、軀幹運動與快走等,省略慢跑、短距離衝刺會比較好。省略收操運動 易誘發運動傷害收操運動是為了「在從事跑步等激烈運動後,讓心血管器官與肌肉的亢奮狀態冷卻下來」、「讓身體恢復到跑步前的一般狀態」所進行的輕微運動。收操運動與暖身運動不同,即便不做也不會馬上出現問題。但是,省略收操運動容易誘發運動傷害,尤其為了鍛鍊速度進行的激烈訓練,即使到了隔天依然容易殘留過多的疲勞。訓練的關鍵在於「持續」,也就是每天累積練習。這邊建議確實做收操運動,不要因為覺得麻煩而省略。雖然收操方式各式各樣,但下面的順序可帶來更好的效果。伸展時間需大於暖身時間 可適度冰敷首先,用比練跑還慢、低於慢跑的速度慢慢走 10分鐘左右。土壤、草坪等較為理想,柔軟的地面能吸收衝擊(在草坪也可以試著光腳慢跑)。接著進行暖身運動,先做關節繞環的體操。然後,慢慢花時間伸展訓練後累積疲勞的股四頭肌、小腿、膕旁肌(大腿後側肌肉)、腰部、腳踝、背部等肌肉。伸展的時間建議大於暖身時間。最後,如果情況允許,建議冷卻冰敷腰部以下的部位,可用冷水沖下肢 1∼ 3分鐘。經過一連串的收操,原本動脈、靜脈、微血管等不停跳動的脈搏會漸漸緩和下來,也能避免發炎。(本文摘自/跑步訓練的科學/世茂出版)

如何激發創意?到「4B」待一會兒

如何激發創意?到「4B」待一會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聽說人類一天要思考六萬件左右的事情,其中包含感官的瞬間印象。假設我們每天清醒的時間有十六個小時,那大腦一天就要運作五萬七千六百秒。換算下來,不到一秒就會思考一件事情。但是我們想的事情,大部分就像樹葉或木片般隨波逐流;那些事物不過單純地流過腦海,接著又自然而然地隨風而逝。日常的生活 難有無意識出現的靈感就像是「晚餐要搭配什麼菜呢?」「啊!差點忘了打電話給那個人。」「順便去乾洗店拿衣服回來好了。」諸如此類的日常瑣事。或者是對眼前發生的事做出立即反應;又或者是對映入眼簾的事物產生聯想、毫無脈絡可循或是毫無意義的印象或記憶等,我們的意識全然被這些無數想法的殘骸占據。這些想法或思考不但不會累積,也不會組合出新點子,就是平淡無奇地出現又消失,幾乎不會變出什麼新花樣。換句話說,我們平常就處在「靈感難以從天而降」的狀態中。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進入「想法從天而降」的狀態呢?而且,最令人傷腦筋的就是「想法從天而降」的主角是無意識,也就是說「從天而降的想法」無法用有意識的行為獲得,也無從練習。待在「4B」地點 建構激發創意的腦內環境儘管如此,還是有一項唯一的方法可以接近這種狀態。容易得到靈感的狀態有「4B」──酒吧(Bar)、浴室(Bethroom)、公車(Bus)、床(Bed)。在這四個地方是我們能暫時脫離日常瑣事,稍微放鬆的時刻。此時大腦意識不會太認真工作,而從無意識到刻意使用意識,就會被切換到適當的迴路。所以說,要進入「想法從天而降」狀態的唯一方法,就是有意識地建構出「自由又放鬆的腦內環境」。頭腦不再想著創造或要有新發現時,靈感才會突如其來地造訪。有創意的藝術家、科學家或商業人士的「經驗」讓他們知道,這種「自由又放鬆的腦內環境」非常重要。因此他們會「有意識」地去建構高度自由又有彈性的腦內環境,並極力保留在這種狀態中。結果而言,這樣就可以讓靈感和新點子像施展魔法般地手到擒來。某種程度來說,他們只是比一般人更習慣建構出能激發創意的腦內環境。(本文摘自/從天而降的創意思考法/寶鼎出版)

講座/糖尿病用藥觀念

講座/糖尿病用藥觀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若未按時服藥或擅自中斷服藥,恐怕上急診掛病號。有些病人誤以為多吃一顆藥,壓低血糖就可以開心大吃大喝,卻不知糖尿病用藥有安全劑量範圍,一旦藥物過量,可能出現致命的低血糖反應。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25(四)舉辦衛教講座,由藥師周威至主講「正確用藥觀念-糖尿病病人」,為您建立正確的糖尿病用藥觀。講座內容豐富,歡迎糖尿病友及家人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正確用藥觀念-糖尿病病人時間:107年1月25日(四)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熟年離婚」背後 早有過多妥協

「熟年離婚」背後 早有過多妥協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為自己「沒得選」、「只能這麼做」,這些都是自己的想法所帶來的痛苦。事實上自己永遠有選擇,選擇想做的事情,不委屈自己,能量自然流動順暢,身體也會元氣滿滿。別把藉口當理由 為自己負責近幾年開始越來越多人關注「熟年離婚」的議題,不少邁入五六十歲的夫妻,因為退休,生活動圈瞬間縮小,兩人在家裡大眼瞪小眼,原本就存在的問題浮上檯面,不得不面對;或是有些夫妻感情早已不睦,卻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勉強彼此住在一起,等到孩子長大,才決定分開。東方傳統強調的「家和萬事興」,常會演變成僅維持婚姻表面上的和平,「勸和不勸離」的結果,讓一方長期委屈求全,總告訴自己:「這些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大家也都是這樣,忍忍就過了。」妥協久了讓我們對痛苦和傷心的感受力漸漸麻木。尤其女性從小被教導,要溫柔、順從、多付出才會受人喜愛,所以更容易被委屈和生氣的能量卡住,鬱悶的負面能量累積久了,特別容易在身上產生胸悶、發炎,甚至形成腫瘤。夫妻間過得不快樂,孩子也會承受來自父母的負面情緒。「表面上父母親和小孩同住看似很圓滿,實際上吵鬧或冷戰不斷的家庭,就不是一個健全的家庭關係,孩子受到的傷害更大,父母也等於在孩子面前對兩性關係做了最不好的示範。」自己做決定 不把孩子當藉口許多女性明明心裡很想離開不適合的婚姻,卻一邊埋怨,同時有很多理由解釋自己離不開的原因。許瑞云描述:「口中說著『父母不希望我離婚』或是『為了孩子』而勉強自己繼續待在不適合的關係中,事實上是自己害怕改變,而把做決定的責任推卸給別人。」即使夫妻分開了,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父母,親子關係永遠不會改變。解除不適合的夫妻關係讓兩人和諧相處,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可能更是一個健全的環境。夫妻關係不好,孩子容易有恐婚的問題。在家暴環境裡長大的小孩,女性容易對異性產生怨恨,以後越不容易遇到對的男人;男性也容易在無意間複製父親的方法,來處理兩性互動。「如果真的想要為孩子好,就讓自己的生活過得開心,好好地活出自己的勇敢與豐盛。」孩子會希望看到父母過得快樂,請不要讓孩子背負著父母為自己犧牲的壓力。許瑞云提醒:「婚姻是自己的,無論最後選擇留下或離開,都要心甘情願承受。如果自己選擇要繼續待在這個婚姻裡,就讓自己過得快樂精采。」與同性友人作伴 成長分享東方的女性背負著太多傳統框架,容易只專注在家人、孩子身上,看不到自己。當人生重擔漸輕之際或經歷某些生命轉折時,才會回頭看看自己在哪?這時候很多女性開始踏上心靈成長之路,想要生命有所不同。當一方在前進時,就會期待另一半也可以一起成長,這時卻很容易遭受挫折或產生衝突。「當另一半沒有意願的時候,你得去尊重他自己的選擇。」 (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24期/意識能量_許瑞云)

不否定的態度 讓新點子蜂擁而至

不否定的態度 讓新點子蜂擁而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曾在相片史上造成熱烈迴響的熱門商品,就是富士軟片推出的「即可拍」。「即可拍」剛上市時,是在數位相機登場前、家家戶戶都有相機的時代,那時造成的轟動,可說是空前絕後,隨時隨地都可輕易購得且使用。「即可拍」就是在底片上直接加裝鏡頭的拋棄式「底片機」,這種概念開啟了前所未有的新世界。不否定新想法 造就產品的成功富士軟片是一間底片公司,應該擔心如果相機不夠普及,就會使他們的「底片」滯銷。但是「即可拍」是另一種在底片上直接置入鏡頭的新產品,富士軟片利用完全不同的思考模式開拓出「底片機」的新領域。也就是說他們毅然捨棄了「相機普及會提升底片銷售量」的前提,選擇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大膽開拓出另一條新道路。這項產品能造成空前絕後的迴響,我認為除了底片的品質已經越來越好,再加上出現簡易且品質優良的塑膠鏡頭等科技背景相呼應外,最難能可貴的應該是他們不否定新想法的企業體質。腦力激盪的重要訣竅,就是「不否定的態度」。不否定想法再雕琢 才會湧出好點子在思考的舞台上,能抱持不否定的態度、不加以批評地接受所有意見,就能留下高度彈性和自由的想法。如果覺得點子已經夠多了,那就暫時停下奔放的腳步,回到最初的前提,然後再仔細找出能調整到符合前提的想法。如果這麼做,應該就不難發現這些點子中,一定會有稍加調整就能符合先決條件的想法。接著,我們就可以仔細雕琢這些想法,以達到目的。然而雕琢的重點在於「加油添醋」,擴大原有的想法。只要有一個吸引人的小創意,就可以不斷擴充、用細節填滿。最後,還必須決定選擇哪一個想法。假設有A、B、C三個想法,在A與C完全符合條件的狀態下,但B卻不管怎樣都會超出條件的設定,這時,我們能選的答案幾乎就呼之欲出了。如此一來,最初因受限於前提條件而遲遲得不到的好想法,現在總算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了。(本文摘自/從天而降的創意思考法/寶鼎出版)

研究:多攝取奶製品 能維持血壓正常

研究:多攝取奶製品 能維持血壓正常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根據2011~2014年的法國、韓國、美國的一些研究指出,增加奶製品(牛奶、起司、優格、酸奶)的攝取量,會與新陳代謝症候群成負相關,意指當奶製品增加時,腰圍、體重、血壓、血糖反而保持在正常範圍內。牛奶中的胜肽 可抑制血管收縮素轉化酶(讓血管放鬆)據推測可能是因為奶製品富含鈣質,而鈣質又能調節血漿中維生素D的濃度,因此能降低活化合成脂肪酸的基因,並增加脂肪分解,此外,牛奶中的胜肽具有抑制血管收縮素轉化酶(讓血管放鬆)的功效,因此,預防高血壓的得舒飲食法1中,也建議每日要適量攝取奶製品,才有利於預防高血壓,而牛奶中的支鏈氨基酸,可以增加餐後胰島素分泌,以降低血漿中的葡萄糖量。乳糖不耐症狀可採取每日漸進的方式 增加奶製品的攝取量提了這麼多奶製品的好處,主要是因為有感於多數國人的鈣質攝取不夠,每日1~2杯的奶製品有益於降低新陳代謝症候群發生率,而一杯是指240c.c左右的牛奶、優酪乳等奶製品,但亞洲人也普遍具有乳糖不耐的現象,因此喝牛奶容易拉肚子。建議有乳糖不耐症狀的人,可採取每日漸進的方式,增加奶製品的攝取量,以增進對牛奶乳糖的耐受度,若實在沒辦法,亦可選擇發酵過後乳糖較少的優酪乳來代替。另外,對牛奶有急性或慢性過敏的人,可以選擇含有鈣質的食物:如南瓜、豆漿、芝麻、秋葵、堅果、洋蔥來代替,例如早餐來杯杏仁芝麻飲,午、晚餐簡單一杯南瓜湯,都能提供不錯的鈣質來源,更遠離新陳代謝症候群!(本文摘自/一個人的早午餐/大是文化)

驚!有口臭 腸子恐已堆滿毒糞便

驚!有口臭 腸子恐已堆滿毒糞便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你有口臭嗎?如果你有,它不只是由你吃的早餐所引起的!它可能也是你上個月、甚至去年吃的東西而造成的結果!記住,熱空氣會上升,它正從你的腹部升上來,然後從你的口腔出去。嘿,誰有薄荷糖?別傻了……薄荷糖、牙膏和漱口水都只是暫時的手段,它們能掩蓋住症狀但絕無法根治問題,而根源就是你自己的毒性「體內糞堆」。為什麼許多人會避免上公共廁所?那是因為使用後的惡臭令人無法忍受,想像一下你走進自己的家,然後一陣不知道從哪兒發出的怪味迎面襲來,你一定會一直找,直到找出原因為止,我敢說,你不會在屋裡到處噴除臭劑來掩蓋味道,但是,如果你不把自己的「汙水處理管」清乾淨,即使你改變飲食習慣並且開始吃得適當,你仍然永遠無法擁有活力充沛的健康體質。含有毒性的腸子是孕育疾病的溫床然而,大部分的人並不想談論自己的腐敗糞便,只想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裡,希望這個話題就此消失,含有毒性的腸子是孕育疾病的溫床,根據達瑞爾•沃夫博士的觀點:「人會生病有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酸中毒(低pH值),你知道它的主要原因是糞便腐化後又被你的身體重新吸收嗎?這會引起毒血症,也就是髒血。使血液變有毒性的唯一方法 就是從大腸中再吸收毒性糞便讓我問一個問題,你相信你的血液潔淨且不含有毒素時,你還會有全身性念珠菌感染、慢性疲勞、頭痛、喉嚨痛、皮膚問題、心臟疾病、痛風、關節炎、靜脈竇問題、甚至癌症嗎?疾病的例子是數不盡的,使你的血液變得有毒性的唯一方法,就是從大腸中再吸收你自己的毒性糞便。(本文摘自/另類療法抗癌聖經/柿子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