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冰毒濫用增1.8倍 慎防不法減肥藥

冰毒濫用增1.8倍 慎防不法減肥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俗稱「冰毒」的甲基安非他命遭濫用情況倍增!根據食藥署管制藥品濫用通報系統資料統計結果顯示,醫療院所通報的(甲基)安非他命濫用就診個案中,從2013年4704人至2017年8432人,就診人數增加1.8倍,顯示甲基安非他命濫用的現況日益嚴重。冰毒易生身心依賴 可能出現幻覺、睡眠障礙冰毒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人體使用後,會產生生理及心理依賴,也會出現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症狀包括猜忌、多疑、妄想、情緒不穩、易怒、視幻覺、聽幻覺、觸幻覺、強迫或重覆性的行為及睡眠障礙等,也常伴有自殘、暴力攻擊行為。甲基安非他命外觀看起來很像冰糖,又稱為「冰毒」,是醫療上禁止使用的藥物,被列為第二級毒品。須特別注意,甲基安非他命具抑制食慾作用,常被不法人士摻入減肥藥中非法販賣,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吸食,不但觸法,更會成癮、傷害身體。濫用藥物易發生於青少年時期 家長應多關心聯合國國際麻醉藥品管理委員會2016年報告指出,初次濫用藥物經常發生於青少年和年輕時期。食藥署提醒,家長應多關心孩子的交友情形、學校課業壓力或適應,多花時間與孩子聊聊生活起居、傾聽心聲,適時給予正確的藥物濫用危害知識,才能拒絕同儕誘惑。食藥署建議,年輕朋友們應多學習肯定自我、培養健康休閒活動、認識毒品對身體健康的傷害,遠離是非場所。若想知道更多關於毒品濫用、危害、成癮戒治相關資訊,可至食藥署「反毒資源館」網站http://consumer.fda.gov.tw/,或撥打免付費專線0800-770-885諮詢。(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44期資料)

指責失智長輩 只留下負面情緒記憶

指責失智長輩 只留下負面情緒記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將近二十年前,家裡買了第一台全自動洗衣機。這幾年洗衣機狀況愈來愈差,完全無法過濾線頭毛屑,反而附著在衣服上。每次洗黑色衣服,洗完後衣服上全沾滿白色屑屑。有一天我拿出洗衣機的濾網看,發現裡面有一大坨白色屑屑。仔細一摸才發現那不是毛屑,而是衛生紙!忘記要改善的事情 卻會記住負面情緒為了找出原因,我每天檢查洗衣機,終於讓我找到了。原來媽媽一直將衛生紙當漏尿墊使用,半夜失禁,將弄髒的內褲丟進洗衣機時,忘了取出衛生紙,衛生紙才會變成紙團留在洗衣機裡。我花了兩年才發現這件事,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媽媽的言行確實有點奇怪。媽媽原本使用雙層衛生紙,但有一天她突然要我買單層衛生紙,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現在才知道單層衛生紙比較適合當漏尿墊。我將這件事告訴日間照護員,對方告訴我這樣的例子很常見,讓我大為驚訝。我每天都在與衛生紙團奮戰,一邊想著該如何讓媽媽改掉這樣的習慣。但我告訴自己,絕不能大聲斥責媽媽,還是乖乖地幫媽媽洗內褲。我之所以不罵媽媽,是因為失智患者會忘記你要他改善的事情,但是會記住你罵他的負面情緒。用避免浪費的理由 讓失智長輩嘗試接受改變下次洗內褲時,我想到不如讓媽媽使用市售漏尿墊,用了漏尿墊絕對不會忘記丟在垃圾桶裡。第三次幫媽媽洗內褲時,我跟媽媽說:「家裡還有奶奶沒用完的漏尿墊,妳要不要試試看?」漏尿墊是我新買的,我奶奶沒用過這種薄薄的漏尿墊。說是奶奶留下的,不僅可以用「避免浪費」的理由,讓媽媽正大光明地使用漏尿墊,也能為媽媽保留面子,不會讓媽媽因為需要使用漏尿墊而難過。媽媽一用就抱怨:「感覺好粗糙,我不喜歡。你不懂女人有多辛苦。」立刻拒絕再次使用。即使如此,我還是每天將漏尿墊放在媽媽床頭,三個月後,媽媽終於肯用漏尿墊了。見多不怪 是照顧者的成長證明不料,有一天竟然發生媽媽將漏尿墊丟進洗衣機裡洗的悲劇。漏尿墊裡的透明微粒球跑了出來,吸飽了水,看起來像鮭魚卵在洗衣槽裡滾動。我花了將近兩個小時,才將微粒球沖掉,將洗衣槽清洗乾淨。後來還發生了第二次、第三次,久而久之我就「習慣」了。剛開始我很排斥幫媽媽洗內褲,但到現在,我已經洗得很習慣。許多照顧者對於初次發生的症狀都會感到驚訝、悲傷與煩惱。但失智症狀不會只出現一次,它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重複發生之後,我們不會像第一次遇到那樣驚訝。第一次確實會驚慌失措,但總有一天會習慣。習慣是所有照顧者的最強處方箋。「見多不怪」是照顧者的成長證明。(本文摘自/陪伴失智媽媽55則照護筆記/采實文化)

病毒性腸炎增 改善腸道菌叢有益緩解

病毒性腸炎增 改善腸道菌叢有益緩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疾管署發布的訊息指出,近期急診腹瀉人次大幅攀升,單週就診人數高達近十三萬人,其中以病毒性腸炎為主,且近一個月內有多達二十五起腹瀉群聚案件。冬季是病毒性腸炎的好發季節,民眾應注意正確洗手的習慣,若有疑似症狀,也應儘速就醫,並應避免病毒的傳播。除了補充水份和電解質外 也需注意腸道有益菌叢的補充家醫科醫師楊逸精表示,病毒性腸炎常見的主要症狀是腹瀉、嘔吐和發燒。就醫後應在家中休息,避免傳遞給他人。除了補充水份和電解質外,也需要注意腸道有益菌叢的補充。根據一項急診腹瀉的臨床研究顯示,病毒性腹瀉持續的時間約一週,期間給予口服電解質補充液僅可避免脫水現象的發生,無法改善腹瀉的問題。楊醫師說明,若是同時補充含有「丹麥」益生菌株LGG的口服「低滲透壓245mEq」電解質補充液,不僅腹瀉的時間可以縮短到三天,且在第六天的糞便檢體中已經沒有發現病毒的存在。反觀僅有補充口服電解質液的對象,八成左右仍有病毒的檢出。實驗結果顯示,口服電解質補充液合併益生菌株LGG的補充可以同時避免脫水現象的發生,且縮短一半腹瀉持續的時間。感染高峰時期 於如廁後、準備和烹調食物、進食前應洗手楊醫師強調,特別是嬰幼兒補充益生菌株應注意該產品的安全性與效益。最新一期臨床醫學期刊「兒科腸道營養期刊」提出,由於市售益生菌產品的品質控管不如藥品嚴格,因此更須謹慎使用於嬰幼兒的族群。依據2014年歐洲小兒腸道營養醫學會對於兒童感染性疾病急性腸胃炎的治療指引,LGG與 Saccharomyces boulardii是唯二強度推薦使用於腹瀉治療的益生菌株。楊醫師提醒民眾,在感染高峰時期更應注意勤洗手,特別是如廁後、準備和烹調食物以及進食前,以避免病毒性腸炎的感染與傳播。

事故傷害致肋骨骨折 死亡率達35%

事故傷害致肋骨骨折 死亡率達35%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9歲的吳姓女子,疑似服用安眠藥後,精神恍惚,從自家五樓陽台墜樓,雖右側肋骨骨折,但慶幸保住一命;一開始於其他醫院接受保守治療,出院後疼痛並未減緩,甚至嚴重影響生活。傳統肋骨骨折大多採以保守治療,嚴重者常會疼痛難耐,無法深呼吸、咳痰,且可能會影響心肺功能、引發肺炎或是呼吸衰竭;吳小姐疼痛持續一個月後,才前往國軍台中總醫院接受微創手術搭配鈦合金骨板治療,術後大幅減緩疼痛及縮短復原時間。肋骨骨折死亡率高達35%國軍台中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謝志明表示,根據調查統計,國人事故傷害每年死亡率高達七千多位,外傷佔絕大部分,而其中10%合併肋骨骨折,死亡率高達35%,每斷一根肋骨,感染肺炎機率上升27%,死亡率增加19%。謝志明主任進一步說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12對肋骨,胸廓的完整性就是靠肋骨維持,胸腔內的重要器官都是肋骨在保護;人的呼吸一部分是靠橫膈膜,另一部分則是靠胸廓的肌肉收縮,胸廓會外擴,橫膈膜下降,完成呼吸換氣的動作,一旦肋骨斷掉,就會影響到胸廓,患者呼吸就會感到疼痛,像是深呼吸、咳嗽、睡覺翻身、起床等,肋骨斷裂越多根,疼痛的狀況就會越明顯。量身訂製鈦金屬骨板 治療效果佳術後恢復快隨著醫療進步,肋骨骨折已有更好的治療方式,謝志明主任表示,透過鈦金屬骨板可固定傷口幫助恢復,在手術前先透過電腦斷層,以3D列印出患者肋骨模型,方便開刀前模擬及規劃,搭配胸腔內視鏡的輔助,大幅減少病患麻醉及手術時間,且術後恢復較快。前述案例吳小姐便是使用「鈦金屬骨板」來幫助固定肋骨,降低患者疼痛,手術後一週即可出院,復原情況相當良好。治療新趨勢 幫助患者遠離疼痛折磨謝志明主任已累積120個肋骨骨折手術成功案例,他強調,肋骨骨折微創治療手術已是新趨勢,使用的骨釘骨板皆以鈦合金製造,人體相容性高,不需二次手術取出,可幫助患者克服肋骨骨折產生的劇烈疼痛,不再飽受疼痛折磨。(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單側鼻塞併出血 有鼻部病變成癌風險

單側鼻塞併出血 有鼻部病變成癌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5歲的林先生反覆鼻塞十年,常自行購買成藥及鼻噴劑使用。然而近一年鼻塞加劇,用藥效果不彰。就醫檢查發現,雙側鼻腔都產生鼻息肉,雙側鼻腔及鼻竇均有軟組織增生,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移除病灶。病理報告指出,林先生為慢性鼻竇炎及倒生性乳突瘤,持續門診後續追蹤無復發。下鼻甲肥厚誤認鼻息肉 影響治療效果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朱原興表示,鼻塞原因可分為結構性或功能性異常。結構性異常是鼻腔內組織增生、發炎造成,常見原因如鼻中隔彎曲、下鼻甲肥厚或腺樣體增生。而功能性異常因鼻腔神經功能變差,感受不到氣流造成鼻塞感,常見空鼻甲症候群。鼻息肉的形成,為鼻腔跟鼻竇內的組織因慢性發炎導致不正常增生,健康的鼻腔不會有鼻息肉。門診常見慢性鼻炎跟鼻過敏的病人,因下鼻甲增生肥厚誤以為是鼻息肉增生,此2種疾病治療的方式不同,若診斷錯誤,將影響治療效果。鼻腔結構、過敏體質、空氣汙染 致鼻息肉增生造成鼻竇炎的原因,包括鼻腔結構的異常,如鼻中隔彎曲、鼻竇開口阻塞、中鼻甲過度氣化,或是個人體質及基因之因素,如過敏氣喘體質、鼻腔纖毛功能異常,以及環境因素及空氣汙染,如吸菸、二手菸或工作環境中的粉塵,均是造成鼻息肉增生的因素。朱原興醫師說明,倒生性乳突瘤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而產生的良性腫瘤,感染部位在鼻腔時,會在鼻腔內生成許多軟組織,外觀看起來和鼻息肉類似。當病灶阻塞鼻竇開口,造成病人有鼻竇炎症狀,若只是使用藥物而非手術治療,腫瘤會長滿整個鼻腔鼻竇,甚至撐開顱骨造成外觀異常。單側鼻塞伴隨出血 可能是鼻部病變朱原興醫師提醒,若只有單側鼻塞、伴隨鼻出血或惡臭,需擔心鼻部病變。常見原因有黴菌性鼻竇炎、倒生性乳突瘤、惡性腫瘤等。有報告指出若不移除病灶,未來10年演變成癌症的可能將近1成。鼻塞是否為過敏引起,需經耳鼻喉科醫師詳細檢查判定。

上班族下肢肌力差 當心跌倒就骨折

上班族下肢肌力差 當心跌倒就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現代人常因不當姿勢或運動造成脊椎受傷而不自覺,或因下肢肌力不佳,跌倒即造成骨折,影響生活與工作。不妨從找回自身的平衡做起,解決脊椎結構平衡的問題,身體找回平衡,恢復健康。脊椎位移、壓迫神經 影響生活品質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康復運動治療中心主任林禮立表示,現代人容易罹患脊椎疾病,輕如脊椎位移,造成常見的腰酸背痛、肩膀僵硬及脊椎側彎等,重則因壓迫神經出現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神經反射痛等,甚至引起自律神經失調,造成頭痛或部位疼痛。這些病痛還會帶來失眠、憂鬱症。脊椎是最容易被忽略、卻最易造成疼痛問題的器官之一。聲波脊椎動力平衡治療儀系統(KKT),藉由物理原理與聲波傳導,以非侵入式改善背部、肩和骨盆的脊椎平衡,減輕疼痛,同時增強椎間盤、韌帶和肌肉健康,使脊椎結構恢復平衡,從根本解決慢性疼痛。上班族、長者下肢肌力不足 容易跌倒林禮立主任表示,久坐的上班族或年長者下肢缺乏肌力,導致平衡感差,常常容易跌倒。若加上骨質疏鬆,往往一跌就骨折,不只需要被迫住院及手術,還影響生活與工作。多項文獻及臨床經驗均指出,透過正確的訓練,將可有效預防跌倒。美國的多軸動態式電動平台訓練系統,每個動作都能刺激難以到達的深層脊椎肌肉,達成神經肌肉訓練效果,還可訓練不穩定的膝關節,恢復損傷的韌帶,改善肌力反應,提升下肢肌力。並且提高肢體的靈敏性及協調性,預防跌倒,同時減輕疼痛。

打破素食舊傳統 「延壽飲食」與食物對話

打破素食舊傳統 「延壽飲食」與食物對話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 (受訪者/蔬桌VegeTable café & dining負責人吳文正) (圖片/蔬桌VegeTable café & dining) 養生、蔬食觀念興起,大眾對飲食品質更加講究,不只食材要好,飲食內容也漸漸走上健康取向。然而,沒有吃素習慣的人,想到蔬食,是不是只聯想到一堆菜、沒味道?其實,蔬食的呈現,比你想的要豐富多元。由「延壽料理」概念誕生的精緻素食料理與甜點強勢襲捲台北,蔬桌VegeTable café & dining老闆Chris想走的是不同於傳統素食的新取向。 (蔬桌VegeTable café & dining負責人Chris。攝影/湯蕎伊) 延壽料理概念 身體與食物對話 Chris談到開業原因,其實是緣起自以往的工作經歷。Chris原本從事酒商工作,生活中接觸的無不是大魚大肉,但在4年前造訪日本京都的蔬食餐廳後,驚訝蔬食的表現如此不凡。當時的台灣素食,充斥著素食自助餐急切的步調或與宗教理念連結,讓素食風格只能受此侷限。Chris想開創出新的蔬食局面,讓蔬食也能夠是種美味享受,透過日式料理方式,為蔬食開展出新的可能。 (蔬桌的理念結合延壽料理概念,就像吃草的恐龍就能長得高高壯壯,人類也可以不必吃其他物種,達到體內健康。攝影/林奐妤) 蔬桌想以美食承載健康、環境保護理念,讓豐富的食物原味被強化,不用刻意加重的調味,品嘗最自然真實的原味。蔬桌基於延壽料理的觀念,使用當地、當季食材,讓身體與食物對話,結合日式料理、義式風格,打造出一個輕鬆享用蔬食的空間。Chris說,蔬桌的用餐環境裝潢邀請日本設計師,創造家的感覺。講求細節美感的Chris,餐廳裡頭每個擺設都經自己調整放置,為了給消費者最美好的環境氣氛,燈光都一一親自調整安排。 日式料理簡單調味 食物甘甜原味襲來 用最高標準來料理,堅持不添加化學製品,番茄醬和高湯都堅持自己製作。就算是素食料理,也不會使味蕾平淡無趣。肉味噌丼飯套餐,不常吃素食者也能品味的美味料理。雜揉記憶的田樂燒是傳統日式家庭煮物,將道地的日本帶回台灣。鹽麴紙包菇用簡單清淡的鹽麴與橄欖油料理,傳遞出食物清甜的原味。 (肉味噌丼飯套餐。攝影/林奐妤) (蔬菜田樂燒。攝影/林奐妤) (鹽麴紙包菇。攝影/林奐妤) 無麩質米粉製成 避免過敏危機 談到引起風潮的千層蛋糕,Chris真沒想到是甜點帶來高度關注。但也因此發現,比起料理,甜點更能取得消費大眾的共鳴,蔬桌現已開發出十幾款甜點。經過數月研發才登場的草莓岩漿千層蛋糕,佐以自製草莓醬,上面搭配陽明山的食用花。比起一般蛋糕,多層次彈牙的口感潛藏著健康的秘密。原來草莓岩漿千層蛋糕使用無麩質的米粉製成,無使用蛋、奶,讓全素者也能安心享用。 (草莓岩漿千層蛋糕。攝影/林奐妤) (繽紛草莓塔。卡士達醬以豆漿製成,兼顧視覺與味覺的美感。攝影/林奐妤) 如此受到矚目的蔬桌,免不了受到放大檢視。Chris說,有時受到素食怎可如此華麗的批判,但是他只想讓蔬食是種享受。有別沉悶的傳統風格,在蔬桌你可以與三五好友共聚談天,不吃素的人也能開心享受,享樂之餘也照顧健康,食物的原味即美味,難道不是最美妙的事嗎?

6步驟「坐」得好 腰就不痛!

6步驟「坐」得好 腰就不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坐著的時候因為身體重量集中在腰臀部,對脊椎的壓力負擔很大,除了學會維持正確良好的坐姿以外,從坐姿起身時也要特別注意,背部應盡量保持平直,也就是直背起身,因為彎腰的姿勢對脊椎的壓力負擔更大,所以起身時也要特別注意才行。正確坐姿6步驟〈step1〉身體向前微微彎腰翹起屁股,將你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分別置於臀部左右兩側,找到在臀大肌突出的兩個骨頭-坐骨。〈step2〉雙手扶在坐骨上,同時坐到椅子上,體驗坐在坐骨上的感覺,此時上半身應該是自然呈現腰背挺直的狀態。〈step3〉試著將腰部向後彎曲(骨盆後傾),體驗不是坐在坐骨上的感覺。〈step4〉再試著將肚子向前突出(骨盆前傾),體驗骨盆前傾時的坐姿,這也不是坐在坐骨上的感覺。〈step5〉此時你已能分辨出確坐姿與錯誤坐姿的差異,請記得正確坐姿的感覺。另外可以在腰後放一個小靠墊,減低下背的壓力,讓你可以更舒服的坐在椅子上工作。〈step6〉如果需要長時間坐在椅子上,有扶手及椅背較高的椅子,可以幫助你久坐時仍能維持正確坐姿。保護脊椎的正確坐姿—坐在坐骨上,當你坐在坐骨上時,骨盆是居中不前傾或後仰的,連帶著腰椎也能位於居中的位置,使得上半身能維持腰背挺直的良好姿勢入坐,此時只要再調整頭部維持頸關節自然平直,雙腳平放在地面,就是正確良好的坐椅姿勢了。兩膝中間夾一張紙 訓練大腿內側肌群及軀幹部位肌群的肌力怎麼坐,坐更好,先做2次深呼吸!坐下之前先做2次深呼吸,幫助自己集中精神在即將做的坐姿動作中,提醒自己隨時保持正確坐姿。夾膝訓練,如果你以正確坐姿入坐,總是覺得一下子就又回到斜靠在椅背上的彎腰駝背,骨盆後傾的懶散姿勢,可能是因為你的軀幹部位肌力不足所導致,試著在兩膝中間夾一張紙或一塊紙板,訓練大腿內側肌群及軀幹部位肌群的肌力,同時也能維持正確坐姿。(本文摘自/脊椎健康,全身健康/臉譜出版)

注意!零卡飲料不是真的零熱量

注意!零卡飲料不是真的零熱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飲料瓶身上頭寫著「零」「無」「少」的美妙字眼,讓人不自覺想購買。事實上只要每一百毫升熱量五大卡以下的商品就能標示零卡。也就是說,標示零卡路里的五百毫升飲料,有可能最高可攝取二十四大卡的熱量。各位務必要了解,不是標示零卡就真的沒有卡路里(熱量)。不斷去買零卡飲料來喝 無法擺脫醣類依存便利超商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零卡飲料,既香甜又低熱量,而且不會促發血糖上升,乍看之下宛如減肥者的救世主。如果出現一直想吃甜點,不斷去買零卡飲料來喝的現象,很明顯的,就是無法擺脫醣類依存的證據。並且是面對強烈的醣類食欲所做的自欺欺人之舉。醣類每公克熱量為四大卡、蛋白質也是四大卡、脂質是九大卡。全部加起來就是總熱量。同樣兩百卡路里的食品,三大營養素何者占多數,將左右體脂肪形成的難易度。請確認組成熱量的三大營養素比例。更進一步說,同樣是醣類,究竟是葡萄糖,還是果糖?脂質的話,是哪種油脂比較多?從所含成分來分辨出是否有「吃的價值」。阿斯巴甜、醋磺內酯鉀 甜度是砂糖的數百倍阿斯巴甜、醋磺內酯鉀等代表性的人工甜味劑,不但出現在飲料中,連酒精、零食、調味料都很常見。甜度是砂糖的數百倍、成本低廉的人工甜味劑,現今已成為加工食品不可或缺的原料。根據研究結果表示,吃太多人工甜味劑,腸內負責消化、代謝的細菌會失衡,而影響內分泌代謝。由於血糖不易下降,使得肥胖及罹患代謝疾病的風險提高。(本文摘自/30歲起這樣吃,代謝好就不難瘦/如何出版社)

講座/孕期營養、快樂洗澎澎

講座/孕期營養、快樂洗澎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懷孕後最好能把吃進去的營養都往胎兒送,只要胖寶寶,不要胖到自己,是所有孕媽咪一致的期望,但是真的可以辦到嗎?怎麼吃才能讓胎兒壯壯,又不使自己身材走樣?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2/3(六)舉辦親子教室活動,由營養師薛安栗主講「孕期營養:體重控制」,以及護理長陳燕菁指導「快樂洗澎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準爸爸、準媽媽預約報名,不限雙和醫院產檢、生產之孕婦。活動期間提供茶水,請自備環保杯。(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婦產部親子教室時間:107年2月3日(六)下午13:3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12樓會議室洽詢:02-22490088 轉2972(婦產科秘書楊小姐)或   02-22490088 轉2988(諮詢衛教師宋小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