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提升照顧失智者耐心 從設立期限開始

提升照顧失智者耐心 從設立期限開始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奶奶被醫生宣告只剩半年壽命這件事改變了我的人生觀。我之所以毅然決然地辭職照顧奶奶,也是因為我知道終點在哪裡。過去我與奶奶水火不容,自從知道我與奶奶的緣分即將走到終點,開始對奶奶和顏悅色,包容她的一切。照顧失智家人 是看不見終點的課題人對於會結束的事物容易感到無常,就像盛開的櫻花凋零、燦爛的煙火瞬間消逝一樣。我們會寬容且溫柔地對待終期將至的一切,對於那看不見盡頭的事情反而顯得嚴厲。照顧失智家人是個看不見終點的課題。我們唸國中,三年後就會畢業,進入高中就讀。可是照顧失智家人不比義務教育,它沒有明確的時間表。跑馬拉松時,只要跑者看到終點線就會開始最後衝刺。在看到終點線之前,沒有任何跑者會使盡最後一道力氣。當照顧者看見終點,便會感到無常,開始溫柔看待失智家人的一切。設立期限 用不同態度面對失智家人當自己可以自然而然地溫柔對待,一定會感受到極大的改變。過去我一直認為媽媽會跟奶奶一樣活到九十歲,對她總是沒有好臉色。如果你也跟過去的我一樣,不妨設立一個期限。以今天為終點,從明天開始用不同的態度面對失智家人。假設你一個小時後要出門,不妨倒數一個小時,在這個小時內忍耐一下,聽失智家人說話。這個想法不只能套用在看到生命終點的狀況。當你看不見終點時,為自己設立一個短期目標,讓自己改變。(本文摘自/陪伴失智媽媽55則照護筆記/采實文化)

低劑量電腦斷層 找出早期肺癌小腫瘤

低劑量電腦斷層 找出早期肺癌小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約60歲的廖先生,因胃食道逆流就醫。廖先生不抽菸、生活作息正常,但妻子去年因肺癌逝世,因此也擔心自己有罹肺癌風險。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上肺有2顆分別為0.7公分及0.4公分的結節。肺癌為癌症死因冠軍 年奪9千命進行低劑量經診療及手術切除,廖先生切片檢查確診為肺癌第一期,術後規律回診追蹤,維持正常生活功能。經正子攝影檢查,沒有淋巴遠端轉移,控制良好。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胸腔內科醫師王耀麟表示,肺癌為國人主要癌症死因第一位,一年奪走超過9千條人命。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容易失去警覺,經常到了疾病晚期才發現,降低存活率。為了提升治癒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低劑量電腦斷層敏感度高,可檢測出小於1公分的肺部腫瘤,使患者在還沒有明顯症狀時揪出早期肺癌。揪出早期肺癌 提高治癒機會王耀麟醫師表示,肺癌早期因癌細胞未轉移、擴散到遠端器官,手術治療是最好的根除腫瘤方式,有治癒機會。手術範圍小,切除的肺部組織也少,不影響肺部功能運作。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家族病史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原因取決於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等。家中成員若罹患肺癌,其他家屬也需重視、定期安排相關篩檢及追蹤,防範未然。而吸菸、二手菸、烹飪油煙、空氣汙染、曾罹患肺部疾病等也皆是肺癌的危險因子。

肩痛半年才就醫 罕見胸腺癌轉移惹禍

肩痛半年才就醫 罕見胸腺癌轉移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3歲的何先生右肩疼痛已半年,工作結束特別容易痠痛,自費打玻尿酸都不見改善,晚上睡覺更痛得厲害,吃止痛藥才能入睡。就醫經X光檢查,發現肩胛骨有一溶骨性病變,懷疑是惡性腫瘤合併骨轉移。透過病理切片與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前縱膈腔有約2.7公分的腫瘤病灶,經手術切除證實為胸腺癌,術後持續門診追蹤及化學治療。罕見胸腺腫瘤 易發生於前縱膈腔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許惟傑醫師說明,胸腺腫瘤是一種罕見腫瘤,好發於前縱膈腔,佔所有癌症的0.5%。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台灣發生率為每十萬人有0.63個案,胸腺腫瘤又分成良性胸腺瘤與極度惡性的胸腺癌。胸腺腫瘤因為於較深層,診斷時病患大多無臨床症狀,部分胸腺瘤病患會有副腫瘤症候群,常見表現重症肌無力、純紅血球再生不良和低丙型球蛋白血症。許惟傑醫師說,胸腺癌好發於中年,男性比較略高於女性。胸腺癌具高度侵犯性,大多數病患出現胸部不適、咳嗽、橫膈神經痲痺、上腔靜脈阻塞或遠處骨轉移引起疼痛,遠端轉移則好發於肋膜、肺部、骨頭及肝臟等部位。肩膀疼痛逾1月 速就診對症下藥依據文獻指出,骨頭轉移大多發生於脊椎與長骨,像何先生轉移到肩胛骨的情況,全球只有零星個案。胸腺癌的治療包含手術切除、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該採取何種整合性治療,需與醫師共同討論與擬定。許惟傑醫師表示,肩膀疼痛的原因包羅萬象,如肌肉緊繃、二頭肌發炎、五十肩、旋轉肌破裂、夾擊症候群、頸椎病灶及退化性關節炎皆可能。如果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吃藥打針都不見改善,建議到大醫院接受檢查,才可針對病因對症下藥,以免小病拖成大病。

鎂缺乏恐致三高!食補很重要

鎂缺乏恐致三高!食補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為了生活「忙、盲、茫」,在快節奏的庸碌生活中不斷勉強自己,常常身體不堪負荷卻不自知,等到發出警訊時才發現生活及身體早已失去了平衡。有效地補充礦物質與微量元素才能讓身體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而最重要卻又常被忽略的,就是礦物質「鎂」。鎂不足恐影響多項生理機能營養師梁筠庭指出,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分為巨量礦物質與微量礦物質,「鎂離子」在人體常見的礦物質中僅次於鈉/鉀/鈣排名第4,卻緊扣人體DNA複製與蛋白酵素合成及交互作用維持生理機制!進而對於促進醣類代謝、穩定心血管功能、輔助神經系統訊號傳輸穩定等機能上功不可沒。反之,鎂缺乏恐導致三高、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問題,同時更影響鈣質吸收,造成骨質流失、神經系統傳導物質分泌異常等狀況發生。補鎂該從何下手?含鎂食物養分變少深綠色蔬菜、堅果、全穀類的麩皮中,都是含鎂食物,但要吃多少量才足夠呢?梁筠庭表示,現代農業為了增加產量,耕種頻繁、採收期縮短、加上農藥與化肥的使用,作物產量雖然提升但土壤營養也貧瘠了,蔬菜應富含的礦物質及養分更大幅降低!年關近應酬多 隨身補鎂應戰歲末年終的聚餐尾牙滿檔,又緊接春節團圓飯,梁筠庭提醒,現代人的飲食型態大魚大肉,吃進過多的動物性食物會造成磷攝取過多;而磷影響鎂的吸收,鎂又影響鈣的吸收,身體代謝環環相扣、盤根錯節,此時更應該補充鎂,讓身體回復到正常狀態,在應酬喝酒、吃大餐前後補充鎂,為自己的身體找回平衡,生活會「鎂」麗又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癌症基因異常 影響治療成效

癌症基因異常 影響治療成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國內衛生福利部發佈癌症死亡統計數據,結腸直腸癌居全球與台灣癌症死亡率的第3位,其中約3%的病患被發現帶有R-脊椎蛋白3(RSPO3)的基因表現異常。RSPO3已知為致癌基因,該基因功能為在胚胎時期激活細胞增殖。研究證實,許多癌症均存在異常的R-脊椎蛋白3表現,導致癌症幹細胞生長形成難治癒癌症,大幅影響癌症患者接受傳統治療的成效。R-脊椎蛋白3為癌症基因 針對開發抗體藥物國衛院表示,從學界研究到業界產品開發的過程很漫長,可以先從產學合作開始,慢慢深耕相互搭配,之後技轉也可以有優先權。包含藥物、疫苗、細胞療法、研究模型等研究,期盼能與業界合作,雙方提供自有的資源,加速產品商化的開發,為人類福祉創造最大的價值。研究證實標靶的抗體藥物Rosmantuzumab,除了在過度表現RSPO3的大腸癌體內動物研究,對肺癌、卵巢癌與臨床治療很棘手的胰臟癌研究模式也具療效,藥物正進入臨床一期試驗中。該標靶被證實常見於腫瘤微環境中,目前相關領域學者們正積極研究RSPO3於不同類型癌症生成所扮演的角色。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積極投入大分子藥物研發,研究團隊以RSPO3為標的,開發出具新穎序列的R-脊椎蛋白3抗體,DBPR117為其中最具潛力的候選藥物。斑馬魚容易觀察、發育快 適合動物實驗國衛院技術團隊研究證實,DBPR117於有RSPO3表現異常的腫瘤的癌症動物研究模式,可透過單獨使用或是合併其他化學療法,有助降低化療抗性,達抗癌加乘效果,未來可望提供病人於抗癌治療更具優勢的選擇。斑馬魚經過近30年發展,繼大、小鼠後第3個最常被應用在各種生物醫學相關研究領域的動物模式。特性為胚胎透明、容易觀察,發育快,3個月後即達性成熟,繼代容易且成本低。可以物理及化學方法誘導產生變異魚,也可用分生方法改變特定基因的表現及產生基因轉殖魚等。80%人類疾病相關基因 可在斑馬魚找到對等基因斑馬魚與人類同屬於脊椎動物,其基因體定序已經完成,由於基因圖譜相似度高,70%的人類基因具有至少1個明顯的斑馬魚直向同源物,且80%的人類疾病相關基因可在斑馬魚找到對等的基因。因此斑馬魚/魚胚很合適被用來做各種與人體健康相關的各種實驗。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高級技術師游美淑利用斑馬魚上述優勢,發展成高通量的偵測平台,除了廣泛應用在藥物篩選及毒性測試等技術,並可進一步觀察物質對行為是否有影響。這種將斑馬魚的各項偵測方法結合應用來解決生醫相關問題的方式,深具市場開發潛力。

春節流感高峰!併發肺炎風險增

春節流感高峰!併發肺炎風險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61歲男性病患於去年8月初因咳嗽帶黃痰、呼吸急促合併發燒,掛急診確診為A型流感併發肺炎,出現敗血性休克,住進加護病房。短短三週內併發肋膜積水與氣縱膈,八月底因肺部纖維化導致拔管失敗,無法脫離呼吸器,只能進行氣管切開手術。經3個月的治療後順利出院,但因流感併發肺炎使得肺部功能下降,生活難自理,被迫進入安養中心療養。高雄冬季相對較不冷 民眾輕忽流感嚴重性衛生福利部公布105年國人十大死因,肺炎死亡率不僅逐年攀升,更成為十大死因第3位,死亡率相較10年前成長1倍。疾管署認為人口結構老化外,105年初寒流及嚴重的流感疫情也是原因。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內科加護室主任陳煌麒推估,肺炎死亡率高居不下的原因除了上述原因,也與高雄市流感重症案例數多有關。南台灣溫度四季變化較小,民眾易輕忽流感嚴重性,接種疫苗預防意識不足。高雄市流感重症案例數過去3年累計達597名,肺炎死亡率更是連續5年高於全國平均值。日前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佈的流感死亡案例多是流感併發肺炎,研究亦顯示肺炎為流感最常見併發症,年節來臨,南北返鄉高峰,感染流感和肺炎的風險大幅增加,提醒民眾可與醫師討論接種流感與肺炎鏈球菌疫苗,加強保護力。流感易引發肺炎 是重症及死亡原因陳煌麒主任指出,肺炎為流感最大宗的併發症,是導致重症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據高雄市立小港醫院106年數據統計,感染症是住院原因第1名,肺炎及流感就佔了感染症的一半,而院內推估逾7成加護病房患者死因皆為肺炎併發呼吸衰竭。因應流感高峰,政府提供施打600萬劑的公費流感疫苗。陳煌麒主任強調,國內外研究顯示同時接種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有效降低流感相關肺炎疾病的住院率和死亡風險。農曆春節往往是流感疫情高峰期,南來北往、親友團聚,病菌傳播的機會增加。民眾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外,可依照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成人疫苗接種建議,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加強免疫保護力。

寒冬心好暖!募集愛心年菜助弱勢家庭

寒冬心好暖!募集愛心年菜助弱勢家庭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為關懷各縣市經濟弱勢家庭以及近貧族群,唐氏症基金會於107年春節前發起「2018春節送暖愛心年菜募集活動」,透過與衛生福利部、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共同合作,將基金會所募得年菜分送各縣市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街友、身心障礙者及獨居老人,讓他們一同感受年節的歡愉氣氛。募集愛心禮盒 致贈特教學生自103年起,唐氏症基金會即與三大超商及網路商城合作,發起送愛給特教生活動,4年來一共募集約3萬5千盒愛心禮盒送至特教學校學生手中,已造福2萬3千個家庭。基金會並於去年春節透過衛生福利部致贈年菜共5580組給各縣市經濟弱勢民眾。此次發起的「2018春節送暖愛心年菜募集活動」,同樣將所募得的6498組年菜(每組3菜1湯共4人份),於107年1月23日起配送至各縣市,由地方政府透過轄內家庭福利服務中心等單位協助送達案家或以共餐方式提供弱勢家庭。經濟弱勢民眾 也能過好年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表示,在歲末年節的團圓時刻,經濟弱勢家庭特別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懷與協助,希望能透過春節送暖的愛心年菜募集活動,讓經濟弱勢的民眾也能過好年,更希望能呼籲社會大眾,共同參與關懷弱勢服務,造福更多受助者,盼能拋磚引玉,引來更多社會慈善資源共同投入。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表示,政府除提早於年節前就發放各項津貼與補助,讓民眾過好年外,另結合民間資源多元豐沛力量,共同參與關懷弱勢服務,將能增強福利輸送網絡,達到更大效能。

人口老化!長者照護首重翻身3重點

人口老化!長者照護首重翻身3重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中風2年的老奶奶,長期臥舖肌肉攣縮不適,進食或廁所沐浴都需要人協助。透過專業團隊介入擺位,慢慢調整老奶奶的姿勢,3個月便看出成效,慢慢調整原本扭曲變形的體態,病人感到輕鬆舒服,開始要求自己進食,展露笑容,也自發性的跟他人交流。5年後台灣長者比例增至20% 老人照護很重要因應社會年齡老化,居家及醫療機構長期照護成為目前照護趨勢。由於少子化及醫療的進步,日本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國家,約27%的人口為年長者,日本高齡化嚴重問題已如同與社會問題一樣重要。日本亞洲動作資源普及研究所所長印南裕之表示,台灣目前年長者比例占13%,預計5年後,台灣的年長者比例會提高到20%,以飛快的速度朝向高齡化國家前進,對於年長者的照顧更是醫療等照護機構最主要的目標。翻身擺位注意3重點 重心轉移很重要印南裕之所長表示,長期臥床病人造成壓傷(褥瘡)的原因,主要來自於身體重心的「壓迫」與「剪切力」,需要控制外力、重力,才能有效預防壓傷。3個自然翻身擺位照顧時的重點,分別是「身體重心的移動」、「支撐的地方與移動的地方」以及「參考自己移動的方式」,思考正常人在移動時重心的轉移,借力使力才不會受傷。翻身可幫助患者大方向變換位置,但每次翻身再搭配「擺位」就更加完善。印南裕之所長表示,長期臥床的病人可能會有壓傷、肌肉攣縮等問題,照顧者可以透過專業的「擺位枕」達到改善的效果,擺位時必須先評估患者體重的分散方式,從較大面積的體幹開始並選擇適當形狀、大小的擺位枕,達到分散體壓以及放鬆效果。

研究:缺乏葉酸 影響生長發育與學習

研究:缺乏葉酸 影響生長發育與學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因為不同的遺傳基因、家族病史,天生就帶了不同的好牌或壞牌,但是拿到壞牌的人也不須要沮喪,因為有一種營養素,它能鎖住開啟壞基因的大門,讓壞基因不能施展,它就是神奇的「葉酸」。中式烹調很容易破壞其營養成分而影響吸收葉酸就藏在含葉的蔬菜中,例如地瓜葉、菠菜、空心菜、花椰菜、芥藍菜、莧菜(杏菜)等等,但是因為它怕熱(以100℃加熱超過15分鐘,將破壞一半以上的葉酸),因此中式烹調很容易破壞其營養成分而影響吸收,加上現代人蔬菜吃的少,更難以攝取足夠的葉酸。根據衛生署2001~2002年進行的「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小學生葉酸不足(缺乏與瀕臨缺乏)的比例,男女生各高達32.3%和26.4%,尤其是男生在12歲、女生在11歲的葉酸不足比例高達43%,有研究指出葉酸缺乏,除了影響學童的生長發育,也會影響學童與青少年的認知學習。注重飲食中的葉酸攝取 就是延緩老化的開始足夠的葉酸除了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能降低癌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風險,懷孕婦女也需要補充葉酸以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因此葉酸是人一生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注重飲食中的葉酸攝取,就是延緩老化的開始!大家不妨利用假日,準備一些蔬果的餐點,以利平日食用,讓自己能更健康並減緩老化的進展。(本文摘自/一個人的早午餐/大是文化) 

不吃早餐易老!6種健康早餐選擇

不吃早餐易老!6種健康早餐選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經過一夜的空腹後,清晨時人體的血糖含量已經比較低了,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補充,人就會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也會降低。而且如果不吃早餐,中午就難免暴飲暴食。早上不讓脾胃工作,中午又塞給它們一堆,這會讓脾胃「吃不消」,最後它們就不好好工作了,會生病,最終結果是導致「肥胖」。如果長期不吃早餐,人還容易衰老。• 早餐最佳時間:7:00~8:00/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的消化器官卻沒閒著,它們仍然在消化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一直到淩晨才開始休息。因此,如果早餐吃得太早,就會加重消化器官的負擔。早上7點左右起床後的20~30分鐘吃早餐最合適,這時候,全身的器官都醒了,胃口也有了,吃飯就感覺香了。• 早餐食物要多樣/從食物搭配的角度來說,早餐應該有穀類、豆製品類、奶類、蛋類、肉類、蔬菜、水果等,只有做到全方位搭配,才能保證營養的均衡和吸收。早餐的首選是燕麥片或穀片等以五穀為主的食物,然後是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麵粉類食物,豆製品以及胡蘿蔔、柑橘等蔬果,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比如瘦肉、蛋類、豆類及魚類。一般人習慣吃雞蛋來補充蛋白質,其實也可以少量吃些瘦肉。只有食物多樣化,營養攝取和吸收才最容易達到均衡狀態。一般原則就是主副相輔、乾濕平衡、葷素搭配。• 早餐禁忌/早晨,脾臟比較困頓呆滯,會使人胃口不開或者沒食慾,所以不宜吃油膩、煎炸、乾硬以及刺激性食物,否則容易消化不良。6種早餐健康選擇1) 燕麥(穀物中的全能冠軍)• 增智健骨, 防止貧血、毛髮脫落。• 間接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 抗氧化、維持肌膚彈性。• 降脂減肥和緩解便秘。2) 牛奶(白色血液)• 補鈣、強筋骨。• 加快體內廢物代謝,有助於減肥。• 保持皮膚光滑、細膩、白嫩,使頭髮烏黑、不脫落。3) 全麥麵包(粗纖維、好排毒)• 有助於減肥。• 預防腰酸背痛、癩皮病。• 預防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 緩解便秘。4) 雞蛋(最家常的營養庫)• 改善記憶力。• 促進肝細胞的再生,修復肝臟。•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分解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5) 蘋果(排毒果)• 消除皮膚的雀斑和黑斑。• 有助於胃腸蠕動,清除體內垃圾,排出毒素。• 保持皮膚光滑、細膩、白嫩,使頭髮烏黑、不脫落。• 預防腫瘤和心臟病。6) 當季蔬菜(健康又安全)• 是最安全、最健康的選擇。• 利於吸收,防止便秘。• 強壯兒童骨骼及智力發育。(本文摘自/吃對家常菜最健康/博悅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