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寶寶發燒怎麼辦?

講座/寶寶發燒怎麼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歲以上的孩子能夠自己表達不舒服,3歲以下尚無表達能力的寶寶,可能會比較嗜睡、躁動、食慾不佳或活動力下降等,此時家長必須注意孩子是否身體不適。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2/23(五)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寶寶發燒該如何處理?」,提供您正確的嬰幼兒發燒處置方式。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與關心家庭醫學保健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寶寶發燒該如何處理?時間:107年2月23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中樞敏感化」 勇敢也痛到全身抽搐

「中樞敏感化」 勇敢也痛到全身抽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腿上的傷口開始抽痛,並且有灼熱感,雖然我試著用繃帶包紮,但因為傷口不斷流血,包紮並不容易。從傷口的長度和深度判斷,看起來得要縫上幾針。跳上車子,徑往最近的急診室駛去。在生命遭受威脅的情況下,生理疼痛啟動了我們「或戰或逃」的系統,幫助我們存活下來。慢性疼痛可能找不出原因 造成心理負擔在偵測到危險時,我們的身體會釋放腎上腺素和其他化學物質,幫助我們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並且更能夠專注於眼前的威脅──我們能否存活全仰賴它。所以,當煙霧警報器無緣無故響起時,就像不利適應的疼痛一樣,我們就是無法視而不見。慢性疼痛折磨你,是因為幾百萬年的演化已經讓疼痛得以支配你的注意力。這會讓你快速耗盡,並在具體事態中添加幾筆心理疼痛的色彩。安排實驗檢測、執行臨床檢查,並利用其他每一項工具來確認或否定一些可能的診斷,直到我能鎖定最可能的肇因。當病人說了他會痛,那麼疼痛的確存在,這是無庸置疑的,在找尋可能的生理根源時,必須牢記病人主觀的經驗。在無從認定疼痛的原因時,人們會覺得失望。這是自然的反應,但這種失望感很可能會強化他們的痛覺。無論疼痛多麼不討喜,把疼痛的感覺完全關閉,絕非明智之舉。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 神經反覆發炎、疼痛馬克是我的病人,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讓他吃盡苦頭。這種發生在四肢的尖銳的、突發的、灼熱的疼痛,會在受傷後出現。神經陷在一個循環的回饋迴圈:疼痛造成發炎,然後發炎導致更多疼痛。控制「或戰或逃」反應的交感神經會助長一種我們稱為發條擰緊的狀況,讓受影響區域的疼痛感愈來愈強烈。想想收音機的音量控制,可以幫助你瞭解這種現象。你轉動旋鈕,音樂的「音量」變大──每個音調都被放大好幾倍。在神經系統中,疼痛信號透過發條擰緊的機制,漸漸調成幾倍大。在疼痛的循環回饋迴圈中,神經系統不斷擰緊發條,所以疼痛強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強化。中樞敏感化 神經像發條擰緊般疼痛到了他約診的時間,馬克的腿已經痛到無法忍受的地步。「你可以乾脆幫我截肢嗎?」馬克問道。他這樣問應該多少可以讓你體會,慢性疼痛的病人身陷什麼樣的地獄。因為神經受損而要求截肢的病人,馬克不是唯一一個。他們痛苦到將截肢視為可行的方案,讓我深感同情。正如同我告訴病人的,不幸地是,因為中樞敏感化的作用,截掉疼痛的肢體可能會讓疼痛更加惡化。中樞敏感化是一種因為神經系統的敏感性高速運轉、導致痛感增加的現象,不妨將這種敏感化想成是發條擰緊的最終結果,是你的神經系統新的設定值。回到調整音量的例子,中樞敏感化的神經系統就是你體內收音機的音量被調高的地方。為了讓你對病理性疼痛感同身受,喬安娜.伯克的《疼痛故事》書中,摘錄這段瓦倫丁.莫特醫師說的話:我曾見過一些極具英雄氣概、勇敢剛毅的男人,因為神經痛的折磨,哭得像個孩子一樣。就好像在一具馬力十足的引擎內,當駕駛扭轉某個小小的開關,那怪獸立刻被喚醒,碾壓鐵軌、大聲狂鳴、竭力向前吞吐火焰,是故我們身經百戰的英雄在某個神經束遭到擠壓時,仍舊是全身抽搐,並且努力逃開這種難以忍受的痛苦。(本文摘自/為什麼痛?哈佛疼痛專科醫師與你一起面對這場孤獨的戰役/寶瓶文化)

疼痛有益生存!提供大腦訊息、做出調整

疼痛有益生存!提供大腦訊息、做出調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沒有意義的苦痛只是一部分狀況。在幫助我們處理並解釋周遭環境時,疼痛是非常重要的。說疼痛對人類的生命及存活至關重要,一點都不誇張。有許多反射行為幫助我們適應與存活,而疼痛就是其中之一。由疼痛驅動的退縮反射,讓我們下意識地遠離潛在的危險情境。刻意抑制眨眼反射 造成不適、角膜過乾眼睛乾燥或接觸到灰塵、異物時,三叉神經偵測到不適,並將訊號傳送給大腦,大腦接著要求顏面神經去通知我們的眼皮要眨動,這個眨眼反射可以滋潤眼睛,避免角膜過乾。你可以控制眨眼反射,但那並不舒服。想想你上次和別人比賽「誰先眨眼」,或想想你在拍全家福照片時,對著閃光燈還是得努力把眼睛睜開。這兩個例子都指出,你可以藉由集中心志或努力抑制等方法,來調節眨眼反射。抑制眨眼反射太久不只讓你不舒服,而且也會危害你的眼睛。在一定程度上,這在疼痛的適應面也說得通。我們可以調整疼痛的作用和嚴重性,不過到頭來我們還是得靠著疼痛才能活下去。其他常見的反射包括食物進入氣管時的咳嗽反射,以及蚊子吸血後提醒你抓癢的發癢反射。這些不由自主的行動都很常見,保護性反應通常都是適應性的。疼痛提供大腦訊息 在有意識、無意識中都做出調整但在特定情況下,它們都有具備不利適應的潛能,感冒後的長期咳嗽、敏感反應導致的止不住的癢,我們在因應它們時,也要牢記它們的保護特性。疼痛也是一樣的。疼痛以你未能覺察的方式,微妙地保護著我們,跑步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如果稍加注意,你會發現跑步時自己會自動調整步伐。這是疼痛反射警告你,身體的哪個部位經歷了太多重複性的壓力,所以在造成更大的傷害,韌帶撕裂、腳踝扭傷之前,你會調整步伐。這不像眨眼反射是瞬間發生的,但它仍舊涉及四肢經由脊柱到大腦的訊息移動,訊息在大腦內被處理。對此,大腦傳送一則補償的指示。看起來你是潛意識地處理了這則訊息,事實上,疼痛讓你改變了行為。如果你沒能察覺到疼痛,你可能會有起水泡、應力性骨折或更糟糕的後果。疼痛持續提供大腦回饋訊息,讓大腦在有意識和潛意識中、在每一天的每一分鐘內,做出調整。疼痛提供身體訊息 有益生存在《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一書中,艾克哈特.托勒寫道:「身體運作的智慧,我們並不完全理解。」我相信從疼痛中,我們可以學會認識並欣賞身體的聰明才智。「生存第一」是我們演化至今的最高指導原則,而疼痛有益生存。如果我們看不見疼痛的價值,對我們的生存是有危害的。(本文摘自/為什麼痛?哈佛疼痛專科醫師與你一起面對這場孤獨的戰役/寶瓶文化)

用油三原則 一少三不三要

用油三原則 一少三不三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我們每天三餐幾乎都會攝取到油脂,但市面上油品種類這麼多,要如何分辨好油和壞油,便成為相當重要的課題。事實上,用油的學問很大,除了選對油品之外,是否經過過度精製,也是決定油品好壞與否的標準。大部分的食用油是透過熱壓法或是化學萃取的方式提煉。比起冷壓法取得的油,更耐高溫、更易保存,而且更便宜。如何判斷健康的好油?• 看一看/保留原有食材的顏色,例如一般冷榨橄欖油是淡綠黃色。• 聞一聞/非精製油保留原本具有的天然香氣。 • 問一問:1) 價格&產地/從條碼上的商品碼判斷油品產地,例如西班牙為841~849;義大利是800;希臘為520;台灣是471。2) 酸價/代表原料新鮮程度及油品氧化程度(特指「橄欖油」)。酸價數值越低表示氧化的程度越小,油質越新鮮;反之,酸價越高,油的品質越差。3) 等級/橄欖油等級最高的為「冷壓初榨 (EXTRA VIRGIN)」橄欖油,「純( PURE)」橄欖油次之、「精緻(EXTRA LIGHT)」橄欖油最低。• 喝一喝/感覺一下油在嘴裡的變化,好油的口感溫潤辛香不油膩。• 塗一塗/塗在手背上看看,是否清爽不黏膩。• 冰一冰/冷壓橄欖油容易氧化,打開後可放進冰箱內冷藏。品質好的橄欖油,在室溫下呈清澈液體狀。未精製的好油冰過之後會有霧狀凝結現象,回到室溫後恢復清澈。冷壓初榨植物油是直接從植物當中榨取第一道油,沒有經過加熱或化學方式萃取。我很推薦這種油,特別是冷壓初榨的Udo's369健康均衡油、亞麻仁籽油、堅果油及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是每個家庭廚房必備的好油。避免選擇的油品• 氫化油/人工氫化合成的油,含有反式脂肪。• 酸敗油/保存不當或存放過久、已經氧化有臭油味的油。• 回鍋油/高溫加熱、重複使用的油。• 精緻加工油/為了把雜質和雜味去除,而過度加工處理的油。烹調方式與油品之間的關係為了健康著想,我秉持著「用油三原則」:一少(少用油)、三不(不氫化、不高溫、不重複使用)、三要(要多種類油、要小包裝、要保存好),並且依照烹調方式,準備不同種類的油品。油只要超過冒煙點,就可能會產生致癌物,必須慎選使用。如果以冒煙點來看,好的椰子油跟棕櫚油、豬油比較適合用來煎炸食物。(本文摘自/王明勇的健康廚房/平安文化出版)

熱刺激 能讓肌肉放鬆、功能覺醒

熱刺激 能讓肌肉放鬆、功能覺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一進行熱刺激,首先皮膚會快速熱起來。用比皮膚表面溫度高十度,比某些部位或症狀高二十度以上的熱毛巾熱敷後,當然會這樣。熱敷部位的皮膚或肌肉會非常緊繃,這是因為該部位分布的神經察覺到這樣的高溫刺激。如果是日常生活中碰到「不會燙傷的程度」的東西,應該不會有這種感覺。如果是受寒而造成熱不足的部位,感受更深。熱刺激會讓該部位感到強烈緊繃與震撼因為使用的是平常不太會接觸到的溫度,所以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治癒身體的方向。接下來依序說明。不適的部分會變僵硬,血管會收縮,阻礙血液流動。當這種情況慢性化,就會造成老廢物質滯留、溫度下降。熱刺激則會讓該部位感到強烈緊繃與震撼,讓功能變差的部位「覺醒」。愈是長時間熱不足的部位,在日常生活中愈會維持受寒僵硬的狀態,這種狀態不是運動流汗就能解決。可是只要給予非日常的溫度,緊繃的程度到了極限時,連原本緊繃的肌肉也會跟著放鬆。熱刺激之後身體會有劇烈變化的秘密之一,就在於這個溫度差。為患部周邊的皮膚表皮溫度三十到三十五度的人進行熱刺激,可以讓他確實感受到熱,但不會燙傷的毛巾溫度是四十到五十五度。避免在泡澡的前後兩小時進行熱刺激低於這個溫度效果會減半,無法解決熱不足,因為溫度差太小。舉例來說,剛泡完澡後,全身的血液循環會加快,體溫會上升,這時患部與毛巾之間的溫度差會縮小,不會有刺激的效果。即使是泡澡前做熱刺激,熱水的溫度也會把專程給予的刺激抹煞掉。再者,泡澡只是被熱水「加溫」,並非「患部發熱」,很難準確刺激患部、得到效果,因此應該盡可能避免在泡澡的前後兩小時進行熱刺激。進行熱刺激時,冬季不要讓房間太溫暖,夏季則要開冷氣,這樣會加大溫度差。溫度偏低能活化身體,讓身體的溫度不會低於正常體溫,還能提高造熱功能、加速改善患部機能,因此建議不要在泡澡後或運動後等身體溫熱狀態下進行。(本文摘自/熱刺激 只要5分鐘,馬上改善你的身體/平安文化)

常用口呼吸 小心口臭找上門

常用口呼吸 小心口臭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已經遠離了哺乳類的正常體制。因此,產生了幾項對生物而言不盡合理的錯誤。其中最大的錯誤就是,人類可以用口呼吸。哺乳類當中,能夠用口呼吸的就只有一歲以上的人類而已。這是約六百萬年前,人類為了學習語言所造成一種呼吸道構造上的缺陷。而這個缺陷為人體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口呼吸往往導致口臭的原因首先,如果用口呼吸的話,嘴巴就會張得開開地。呈現了一副呆滯鬆懈的表情。這樣的狀態在外觀上看就不太雅觀。其次,口呼吸往往導致口臭的原因。一般來說,唾液能讓口腔保持濕潤,但習慣口呼吸的人因為總是張著嘴巴,所以導致口中的唾液變得容易乾燥。也因此容易繁殖細菌,這就成了口臭的原因;再者,口呼吸也會對齒列造成影響。為什麼呢?人類在吞嚥食物時,原本是藉由緊閉嘴唇,讓口腔中的壓力低於外部壓力以進行吞嚥的動作。但如果用口呼吸的話,在進食時也必須用口呼吸,所以嘴唇根本無法緊閉。於是,為了讓口腔中的壓力降低,舌頭就會代替嘴唇阻擋住上下排牙齒間的縫隙。也就是說,上下排的牙齒和舌頭取代了本應由嘴唇負責的任務。在這種狀況下,牙齒會承受一股好像舌頭推向前方的壓力,這種壓力大概有40~60公克重。而且形成了一種每天三餐都在持續加壓的狀態。或許各位會覺得就算有40~60公克重的力量加在牙齒上也沒什麼大不了。但是,這可就大錯特錯了!用口呼吸 等同是都在進行暴牙的齒列矯正一樣牙齒為了咬碎食物,在縱向(垂直)的耐壓能力的確很強,足足可以耐重50~100公斤。但另一方面,牙齒側向的耐重能力卻很脆弱。譬如,齒列矯正用的牙套施加在門牙上的壓力,只有20~70公克而已。這麼輕微的力道就足以改變齒列的位置了。以此類推,用口呼吸的人等同是持續好幾年都在進行暴牙的齒列矯正一樣,而且,還是施以比一般齒列矯正用牙套更強大的力量。(本文摘自/呼吸力—「呼吸」對了,就能不生病、提升免疫力、找回健康!/臉譜出版社發行。)

提早15分鐘起床 減少做惡夢的機會

提早15分鐘起床 減少做惡夢的機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假如你經常發生這種情況,恐怕會開始討厭自己吧!可是,無法把不愉快的事情忘掉,將負面回憶放在大腦裡反覆回想,從健康的角度來看,似乎也不是好事。「經理真的太過分了,怎麼可以說那種話!」、「那個客人說的話,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等,我的病患也因為將自己被上司欺負的痛苦經驗,牢牢地記在腦海中,導致他們晚上睡覺時,經常惡夢連連,讓所有的痛苦回憶在夢裡不斷上演。人易忘「快樂」的記憶 「痛苦」的記憶卻會一直深植腦海關於記憶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人們很容易忘掉「快樂」的記憶,不愉快、恐怖、受虐等「痛苦」的記憶,卻會一直深植腦海。這些痛苦的記憶,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無法忘懷。對動物來說,記住可怕的事情,是很重要的生存之道。如果斑馬忘記獅子狩獵時的可怕模樣,當獅子接近斑馬時,斑馬很可能會立刻被咬一口而吞掉。不過,這種生存之道並不適用於人類,越痛苦的回憶,人們會越想早點忘記。 如何做才能讓我們早點告別痛苦的回憶呢?推薦大家下列2個方法:1) 轉移注意力,多觀察別人與周遭環境/日本作家小池龍之介先生在作品《不思考的練習》中,也提到過這個觀點。建議大家忘掉受責備、或責備他人的負面情緒,試著將目光轉移到街上的風景與人物。觀察樹木、花草等大自然景物,也有療癒心靈的功效。隨著四季變化的大自然,能夠帶給我們更多能量。請靜靜地觀察別人的一舉一動吧!正在打哈欠的人、看起來閒得發慌的人、正在發呆的人、快樂談天的人、看起來睏意十足的人等,每個人都努力地過生活。有時候,看起來很快樂的人,其實也有很多煩惱。每天花15分鐘,試著觀察別人吧!2) 提早15分鐘起床,減少做惡夢的機會/不愉快的記憶會讓掌管大腦邊緣系統情緒的部位變得更活潑,當「快速動眼期」(睡眠的一個階段,此時眼球會快速移動,易作夢)時間越長,痛苦回憶就越容易深植腦海。因此,「快速動眼期」可說是壓力的指標,大多出現在天剛亮到清晨這段時間。天剛亮時的「快速動眼期」較容易做惡夢,早上醒來後,會清楚記得惡夢的內容,壞了原本的好心情。因此,請比以前更早起吧!哪怕只有15分鐘,也請早點醒來。只要把眼睛睜開就好,就算繼續窩在被窩裡也沒關係,只要能夠減少「快速動眼期」的時間就足夠了。• 喝悶酒,完全無法轉換心情/我不建議各位用酒精來轉換心情,喝悶酒不但無法宣洩怒氣,還會失去判斷力,當酒精退去後,更可能會開始討厭自己。我們常會在連續劇中,看到有人對著布娃娃猛揮拳頭,藉此紓解壓力。其實,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無法紓解壓力,反而還會增加怒氣,產生攻擊行為。為了忘掉不愉快的回憶,不妨早點起床,轉移注意力吧!(本文摘自/15分鐘擺脫疲勞/采實文化出版)

久坐又不愛喝水 易得尿路結石!

久坐又不愛喝水 易得尿路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與尿道結石等泌尿道系統的結石問題很常見,尤其是在外工作的中年或年長男性更須注意這個問題。泌尿道結石最一般的症狀是血尿,其餘症狀因結石部位不同各有些許差異,腎結石通常沒有什麼症狀,偶爾會覺得腰酸,一旦結石卡在細小的輸尿管,就會產生劇烈的腰痛(腎絞痛),有時甚至會合併噁心嘔吐的症狀;膀胱結石除了血尿之外,還會發生突然解尿時解不出的尿路阻塞問題,萬一尿路結石合併感染引發腎盂腎炎,會有發燒與寒顫等感染現象產生。有尿路結石者、無適度運動、暴飲暴食都是尿結石高危險群泌尿道結石的原與體質和飲食有關,不過,有泌尿道感染、有家族尿路結石病史、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曾有尿路結石者、無適度運動、暴飲暴食、常坐辦公桌不喜歡攝取水分者,都是罹患尿路結石的高危險群。對於泌尿道結石,治療上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像是小於2公分腎結石,一般採用低侵襲性的「體外震波碎石術」,大於2公分或者較複雜的結石,就必須進行手術;輸尿管結石與膀胱結石,則需以泌尿內視鏡經由尿道逆行,將石頭擊碎後取出。控制攝取易致尿路結石的食物 像是高草酸、高嘌呤、高鹽而尿道結石是復發率很高的疾病,所以,若曾患有這種疾病,要定期進行尿液常規檢查、腹部X光攝影或超音波檢查外,飲食方面要多喝水,讓排尿正常並避免泌尿道感染,也要控制攝取容易造成尿路結石的食物,像是高草酸、高嘌呤、高鹽與過量的蛋白質食物。而小於0.4公分未合併腎水腫之尿路結石,可多喝水並觀察,這種情形有95%的機會能自動排出。(本文摘自/40+的健康讀本/遠流出版)

講座/糖尿病用藥須知

講座/糖尿病用藥須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若未按時服藥或擅自中斷服藥,恐怕上急診掛病號。有些病人誤以為多吃一顆藥,壓低血糖就可以開心大吃大喝,卻不知糖尿病用藥有安全劑量範圍,一旦藥物過量,可能出現致命的低血糖反應。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2/22(四)舉辦生活保健講座,由藥師吳佳樺主講「糖尿病用藥須知」,提供您糖尿病正確用藥觀。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中有糖尿病友或關心糖尿病保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用藥須知時間:107年2月22日(四)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講座/健康減肥

講座/健康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造成健康極大危害。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2月22日星期(四)舉辦講座,由賴營養師玉釧主講「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本堂課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7年2月22日(四)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