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斷指千萬別沖洗!教你緊急處置SOP

斷指千萬別沖洗!教你緊急處置SOP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斷指為最常見的肢體截斷,大多發生在工作時機械操作不慎,其次則是交通意外事故造成。切斷的手指還能接上嗎?隨著醫學技術提升,現今顯微手術、斷指再植手術中的小血管及小神經吻合技術已相當成熟,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千萬別把切斷的手指扔掉,不管切掉多少,都還有機會接回去。保持斷指清潔、防水速送醫柳營奇美醫院整形外科醫師蔡穎瀚表示,手指斷了,首先要保持斷指清潔,先以乾淨紗布包裹斷指,放入塑膠袋密封防水,再裝進有冰塊與水的容器內。切記不可用水或酒精浸泡或沖洗斷指,只要保持斷指乾燥清潔即可。斷端應擠壓手指根部止血,簡易紗布及彈繃包紮止血後趕緊就醫。如果手指斷端不見了,整形外科醫師會依據手指斷的位置,以及哪根手指受傷而給建議。基本原則為大拇指、食指及中指因為功能重要,會盡量保留長度或積極的重建,通常會採取局部皮瓣或顯微手術皮瓣重建手術,包覆住暴露的骨頭及肌腱,保留手指的長度及功能。大拇指重要 積極保留免於失能大拇指約佔手部功能的一半,一旦失去會造成工作功能的嚴重喪失,因此會積極保留。若斷端太長、缺損過多,甚至建議採取更高階的顯微手術,例如採腳趾頭皮瓣轉移至手指顯微重建手術,可以達到結構及功能一次性的重建,而且外觀上腳趾及手指相似,可兼顧美觀及功能的復原。蔡穎瀚醫師表示,無名指及小指因為功能較不重要,通常會採部分截短以利傷口縫合,盡快癒合為主。民眾受傷時對斷肢需正確處置,並儘快就醫,就能保留住手指,恢復原本功能。

長期打呼不理會 缺氧糖尿病情恐惡化

長期打呼不理會 缺氧糖尿病情恐惡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自行經營生意的林姓夫妻,太太作息正常白天工作卻精神不濟,甚至在店內打瞌睡,因此到睡眠檢查中心求助。經醫師問診才發現,林先生長期打鼾讓太太無法安穩入眠,而林先生甚至未察覺自己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林先生經治療後症狀改善,林太太也擺脫長久睡不好的困擾。呼吸中止指數過高 單相陽壓呼吸器改善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洪明輝表示,林先生進行睡眠檢查,竟檢測出每小時呼吸中止指數60次。「呼吸中止指數」是指每小時裡、平均每分鐘停止呼吸一次達10秒以上計算,一般人正常指數應在5次以下,而依美國睡眠協會定義,5至15次為輕度、15至30次為中度、超過30次為重度。林先生睡眠呼吸中止症非常嚴重,在醫師建議下於睡覺時配戴「單相陽壓呼吸器」,促進身體自行通氣與換氣,經過數週觀察與治療,林先生精神狀況明顯改善,林太太也因先生配合治療,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呼吸中止症易缺氧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恐惡化洪明輝醫師表示,呼吸道開口大小就像窗戶縫隙,窗縫很大時,風吹過流動時沒有聲音,不過當窗戶關小,風吹過時就容易呼呼作響。當人的呼吸道狹窄,呼吸容易出現鼾聲、打呼情況,若整個窗戶關閉,就如同呼吸道完全阻塞,空氣無法流動,此時病人不會發出鼾聲,即是呼吸中止症的症狀。呼吸道長期不順暢或患有呼吸中止症,易出現缺氧狀況,長期對全身器官皆有不良影響,且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者更易導致病情惡化。成人與小孩都可能罹患呼吸中止症,平時全家人應注意彼此睡眠情況,如打鼾、睡眠時間足夠卻依然精神不濟、無法集中注意力、嗜睡,可至醫院就診檢測,提早發現與改善,降低引發或加劇如失智、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等疾病風險。

乳癌日致5死!乳房攝影可發現0期癌

乳癌日致5死!乳房攝影可發現0期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2歲婦女遺憾表示,3年前某次洗澡時摸到右乳有一硬塊,先生曾提醒要盡早檢查,但因工作忙碌,又聽說乳房攝影很痛而一直未處置。最近硬塊越長越大伴隨疼痛,皮膚外觀有如橘皮的變化,乳暈附近出現分泌物,驚覺異常才就醫。經看診、檢查以及病理切片,發現已是乳癌第3期,且有淋巴腺轉移,進行乳房切除手術及化療。後悔當初沒有聽先生的話盡早檢查,只能辛苦當「少奶奶」。年近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 45至69歲高危險群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乳癌篩檢個案管理師徐孟君說明,癌症已第35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而乳癌是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發生高峰在45至69歲間。依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及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超過上萬位婦女罹患乳癌,近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有28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5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乳癌分期依照腫瘤大小、有無腋下淋巴腺轉移、遠處轉移來區分,若能早期發現及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國際醫學實證,乳房X光攝影可有效提早發現乳癌。可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為了減少乳癌發生,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及40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二等親內)婦女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請婦女朋友定期接受檢查,降低乳癌對生命的威脅。未生、晚生小孩 乳癌高危險群許多人以為未婚、沒生過小孩很安全,其實不然。除了乳癌家族史外,單側乳房得過乳癌、曾罹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未生過孩子或在30歲後才生第一胎、未餵過母奶、初經(11-13歲)早或停經(45-55歲)晚、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者,都是乳癌的高危險群。徐孟君個案管理師強調,平常多運動、少攝取高脂肪食物、避免太晚生育、心情放輕鬆、定期篩檢、自我乳房定期檢查,是預防乳癌的最佳方法。乳癌雖然可怕,但只要早期發現及接受適當治療,並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癌症並非絕症。

25%胃食道逆流!當心拖久癌病變

25%胃食道逆流!當心拖久癌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胃食道逆流疾病盛行率已達16至25%,相較於30年前的2至5%大幅攀升。現代人常工作忙碌及飲食生活作息不正常,胃食道逆流已逐漸成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疾病之一。胃食道逆流常見於30歲以上,與食道下括約肌的抗逆流功能、是否有食道裂孔疝氣以及長年的飲食習慣(如高脂飲食或暴飲暴食)、工作勞累、缺乏運動、情緒精神狀態、肥胖等有密切關係。食道黏膜受長期侵蝕 可能造成炎症病變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志傑表示,胃食道逆流是指胃酸或是胃及十二指腸的內容物逆流入食道下端,引起一系列不適症狀。典型症狀包括胃酸逆流、胸口灼燒感(火燒心)。非典型症狀則有胸痛、吞嚥困難、吞嚥疼痛、聲音沙啞及慢性咳嗽等。除了不適症狀外,食道黏膜組織遭受長期侵蝕,亦會造成炎症病變(如潰瘍、糜爛、出血、纖維化及食道狹窄)、有癌變傾向的巴瑞氏食道症以及食道腺癌的癌前病變等,對於胃食道逆流疾病不可掉以輕心。進食後1至2小時 避免躺臥黃志傑醫師指出,檢查以胃鏡檢查為主,以內視鏡直接評估食道下端(接近胃賁門部)黏膜變化,有無發炎、糜爛、潰瘍、出血、及狹窄等。除了依洛杉磯分類法嚴重程度分級外,更能利用窄頻影像系統及切片檢查出早期癌症病變。除了藥物或手術治療外,更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改善,包括生活作息正常、維持適當體重、進食後1至2小時內避免躺臥、以及注意飲食習慣(不要暴飲暴食、避免攝取高脂肪食物、巧克力、酒、咖啡、啤酒、酸辣飲食等)。平時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的不適症狀,甚至已影響生活作息及工作時,應儘早就醫,由醫師訂出適合的診治計畫及建議。

婦丟垃圾肌腱破裂!必知舒緩肌肉3招

婦丟垃圾肌腱破裂!必知舒緩肌肉3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新年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忙著除舊佈新,當心別因打掃傷身。一名43歲家庭主婦,某次掃除丟棄大型垃圾時,以不正確的姿勢搬動及丟甩垃圾,立即感到右肩疼痛,之後無法使力舉高手臂,經診斷為肩膀「肌腱破裂」。過度勞動導致筋膜受傷、頸椎負荷大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陳臆文說明,肩頸痠痛源於過度勞動造成肌肉筋膜受傷,以及長時間姿勢不良造成頸椎負荷大。掃除時需要注意打掃姿勢與適度休息,灑掃後進行伸展運動放鬆緊繃的肌肉。民眾可分次、分工完成清掃作業,避免集中於1、2日完成。拖掃地板、拆洗風扇濾網,避免長時間彎腰、低頭,避免脊椎負荷過大。擦拭門窗時善用矮凳、長柄刷等輔助工具,避免肩膀及手臂拉傷。雙和醫院物理治療師彭心怡表示,腰傷、媽媽手、肩頸痠痛等病人,若病況處於急性期,以休息、配合復健為主,參與大掃除只會加重症狀。若醫師判定處於慢性期,建議可帶護具保護,並且維持正確姿勢打掃,縮短打掃時間,事後須按摩肌肉和牽拉肌肉放鬆,減緩受傷部位的負擔。縮下巴、上斜方肌牽拉、貼牆站立 3運動舒緩彭心怡物理治療師表示,年節採買或掃除時,若反覆搬重物加上不當的提取姿勢,容易引起組織肌力失衡而受傷。正確的提取重物姿勢,應腰部保持挺直,以半跪方式,將物品貼近身體,以雙手托起物品,然後大腿發力提起,近似深蹲方式,減輕手臂、肩膀、腰部的負擔。彭心怡提醒,民眾可在掃除後做一些簡易的放鬆運動,如運用網球進行肌肉筋膜按摩,將網球放在背部來回滾動,亦可運用同樣方式對手臂肌肉進行按摩放鬆,或是進行伸展舒緩運動,如縮下巴運動、上斜方肌自我牽拉、貼牆站立等。然而若實施上述舒緩方式在2至3天內,仍無法改善痠痛,建議就醫接受治療。縮下巴運動1)雙肩放鬆不聳肩,背挺起不駝背2)兩隻手指放下巴3)給下巴一點往後推的壓力,感覺後頸肌肉緊繃的感覺4)停留3至5秒放鬆,重複10次為一組5)重複3至5組上斜方肌自我牽拉1)雙肩放鬆不聳肩,背挺起不駝背2)先牽拉右邊,右手輕鬆放在身體側邊3)左手摸右耳,輕輕將頭往左邊牽拉4)停留5-10秒放鬆,換左邊牽拉5)重複10次貼牆站立不管何時都應該維持良好姿勢,避免肩頸痠痛找上門1)找一面牆壁,靠著站立2)雙腳跟靠牆、屁股靠牆、雙肩貼牆壁、微縮下巴、後腦杓靠牆3)想像頭頂上有一條線把脊椎往天空的方向延伸4)每天練習3-5分鐘5)讓大腦重新學習正確姿勢

難展雄風主因是三高!生活作息很重要

難展雄風主因是三高!生活作息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三十五歲的小陳,從事業務工作,為了業績,需與客戶應酬,經常熬夜,用餐時間不正常,三餐幾乎都在外面解決;因此,另一半很少下廚,樂得輕鬆,但小陳的床上功課不及格,卻是讓妻子笑不出來。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江朝洋表示,最近幾年,性功能勃起功能障礙患者的年齡越來越年輕,原因與抽菸、喝酒、熬夜、慢性疾病等因素有關,其中又以慢性三高疾病的影響最大。和「三高」有關! 勃起功能障礙年輕化江朝洋醫師指出,年輕型勃起功能障礙患者大都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問題,有些人則是體重過重或是肥胖,想讓床上表現變好,必須雙管齊下,除了服用壯陽藥物之外,還應規律服用三高藥物,妥善控制血壓、血脂、血糖。這位小陳就是典型個案,另一半陪同就醫時,除了小小抱怨性愛表現越來越差之外,還提到了小陳患有高血壓、高血糖,但沒有好好地檢測及用藥,能不能按時交功課,還是其次,就怕罹患恐怖的心血管疾病。臨床顯示,患有代謝性症候群的男性,比較容易提早出現勃起功能障礙,且發生率為一般人的三至五倍,大部分原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不運動、熬夜應酬、抽菸喝酒,以及高油高糖等飲食。偏方不治本 就醫才能找回性福江朝洋醫師表示,如果無法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只是服用民俗偏方、壯陽藥物,沒有找出病因,無法對症下藥,頂多只能救急,無法治本。就有一名四十多歲男性,從國中時期開始抽菸,上班後,菸癮更大,一天必須抽上兩包半的香菸。該男子幾年前開始力不從心,試過了偏方,但效果不大,接受正規醫療後,確認抽菸是造成他陽痿的主因,想要小弟弟抬頭挺胸,必須先戒菸,但他卻認為,「抽菸比性愛重要」,不想戒菸。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擺脫雙重困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有效改善性功能障礙」江朝洋醫師說,如果覺得性愛品質變差,勃起時硬度大不如前,就應該盡快就醫,找出造成不舉的原因,如果是三高疾病所引起的血管性陽痿,就應規律服用三高藥物,多多運動,少熬夜、盡快戒菸。江朝洋醫師建議,遵從醫囑服用藥物,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多吃蔬果,養成運動習慣,均衡攝取各類營養,來保養心血管、陰莖血管,就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還能降低勃起功能障礙機率。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發現伴侶在性愛表現差強人意、大不如前,應盡速陪同就醫,江朝洋醫師強調,畢竟性愛在兩人感情世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另一半合併三高疾病,更要敦促好好用藥,兩人才能走得長長久久。(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少吃點!讓舌頭生病的加工食品

少吃點!讓舌頭生病的加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身邊充斥著各種便利的加工食品,而且多半含有過多的醣類或脂質,為了讓味道更濃郁鮮美,很多都會使用食品添加劑。這些會讓人舌頭生病的食品,如果不加思索經常食用,會讓原本正常的味覺和食欲喪失,最後導致肥胖。此外,食品添加物會降低腸內細菌的活動,是造成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的腸道環境崩壞的原因之一。一條新鮮的魚和一條以化學調味料混合製成的魚肉香腸,誰的營養價值高,就連念國小的學童都知道。即使是看起來很健康的保健食品或是減肥食品,也有可能打開後發現使用了一大堆的麵粉、植物性油脂、食品添加物。千萬不要被商品的行銷語言所迷惑,選擇時要明辨真相。成分標籤會依照成分含量多寡來排列選擇加工食品時,要確認產品背面的成分標籤。基本上會依照成分含量多寡來排列,一眼就能看出商品的實體內容是什麼。砂糖比起司多的「起司甜點」、麵粉比全麥粉多的「全麥麵包」等「奇異商品」比比皆是。標籤上那些你看不太懂的名詞,其實就是不好的食品添加物,盡量避免購買標示過多看不懂名詞的食品就能降低風險。此外也要注意「國產小麥」「有機砂糖」的標示,不是說國產或有機吃了就不會變胖。(本文摘自/30歲起這樣吃,代謝好就不難瘦/如何出版社)  

豆類吃多 恐經痛、下半身肥胖

豆類吃多 恐經痛、下半身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50公斤的人以時速8公里跑30分鐘,消耗的熱量只有200大卡,根本無法抵消恣意送進嘴超過500大卡的星冰樂。 事實上,讓你變胖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疏於運動,而是吃太多。如果不改善飲食,減肥一定不會成功。運動加上飲食限制會造成低營養狀態 無法製造新的肌肉運動+飲食限制會讓肌肉流失、代謝下降 運動不只會消耗熱量,也會消耗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必需營養素。運動加上飲食限制,會造成低營養狀態,無法製造出新的肌肉,連帶使得代謝所需的肌肉也減少了,形成惡性循環,引發貧血的風險大增。所以,有在運動的人更應該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打造肌肉所需要的營養素。 預防下半身肥胖的對策:少吃豆類,黃豆製品攝取過多,雌激素過剩會造成下半身肥胖,甚至發生女性機能障礙。有些女孩可能會想:「我為了更漂亮,所以要多喝豆漿、吃很多黃豆製品!」不過,豆類所含的大豆異黃酮有必要了解一下。大豆異黃酮可作為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的替代品,標榜具有可以讓女性機能運作良好,皮膚光滑有彈性、上圍豐滿、舒緩更年期障礙等效果。 吃大量大豆異黃酮 體內雌激素過多導致經痛更嚴重但是,在女性荷爾蒙旺盛的年輕時期吃下大量的大豆異黃酮的話,體內雌激素過多,將導致經前症候群、經痛更嚴重,並且容易形成下半身肥胖的西洋梨體型。女性荷爾蒙過猶不及都是肥胖的原因。某些婦女病的治療法之一,就是完全禁絕豆類食品,下半身肥胖的人也可試著先不要吃黃豆食品。 黃豆類含有幫助代謝的植物性蛋白質。當你出現「就是不愛吃肉」「討厭一直吃肉」的時候,是極為便利的替代食物。不過,毫無懷疑的全盤接受「只有黃豆最棒!」就有待商榷了。 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有時候控制一下會比較好。(本文摘自/30歲起這樣吃,代謝好就不難瘦/如何出版社)    

跨下癢忌自行買藥擦 恐使皮膚萎縮

跨下癢忌自行買藥擦 恐使皮膚萎縮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胯下癢不是夏天獨有疾病,許多人認為天氣潮濕悶熱才會發生胯下搔癢,但陰雨不斷季節,加上禦寒毛褲或近年很夯的發熱褲,也可能造成悶熱環境,誘發胯下癢。跨下癢致病因子多 黴菌感染、皮膚摩擦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表示,胯下癢是皮膚科門診中常見的求診原因,大腿兩側、股溝處,或女性私密處、男性陰囊等,都可能發生。發作時搔癢無比,讓人坐立難安,不抓難受,抓了又不雅觀。由於病灶在隱私部位,不少病患諱疾忌醫,自行到藥局購買外用藥膏來塗抹,卻因擦不適當的藥膏造成病情惡化,才向醫師求助。很多皮膚病都會出現胯下癢,可能是黴菌或細菌、病原蟲感染造成,也可能因皮膚持續摩擦刺激,再加上衣褲包覆悶熱導致,包括股癬、念珠菌感染、紅癬、疥瘡、陰蝨、濕疹、對磨疹或少見的乳房外柏杰氏病等疾病。長期擦坊間複方藥膏 恐致皮膚變薄、萎縮坊間有不少多效合一的複方藥膏,同時含有抗生素、類固醇、抗黴菌、抗組織胺、薄荷等多種成份。雖然剛開始使用時可以止癢、減緩紅腫,但長期塗抹可能造成皮膚變薄、皮膚萎縮,甚至出現過敏問題。若股癬患者長期塗抹複方藥膏、病情可能反反覆覆、甚至擴大範圍。塗抹不正確的藥物,可能出現許多不良反應、甚至延誤早期診斷治療時機。大多數的胯下癢,民眾不易區別病因,必須由醫師檢視病灶與詢問病史,必要時刮取患部皮屑或切片檢驗等,才能做出正確判斷,如有類似症狀應盡速就醫評估,才方獲得最適當的治療。

長者慎防車禍、跌倒 脊髓損傷恐奪命

長者慎防車禍、跌倒 脊髓損傷恐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人口老化指數最高的萬華區,常有因意外事故(車禍、跌倒或高處墜落)造成手腳麻、四肢乏力甚至癱瘓而就醫的民眾,這些患者們都有共同的「脊髓損傷」問題。脊髓受傷位置越靠近頭 四肢受影響範圍越廣脊髓包在脊椎骨(脊椎管)裡面,連接著通往身體四肢的周邊神經,大腦的訊息會經由脊髓到周邊神經再到各個器官臟器,以控制身體的運作。一旦受傷的位置越靠近頭(例如高位頸椎),身體四肢受影響的範圍就越廣,嚴重甚至無法呼吸和四肢癱瘓,當場失去生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許劭遠表示,各國統計資料顯示,頸椎是最常受傷的位置。造成脊髓損傷的原因包括過度前彎後仰及神經受壓迫(如椎間盤突出、脊椎骨折和脊椎脫位)。有些患者已經有退化性脊椎和脊椎管狹窄(脊髓受擠壓),更容易因為意外事故造成脊髓損傷。脊髓骨刺、血塊 須盡行減壓和固定手術目前並沒有可顯著促進病人恢復的藥物,主要治療以手術和復健為主。文獻證實72小時內手術對病人的神經功能恢復也許有幫助,然而手術也並非適合每一個人,主要針對脊髓受到明顯壓迫(如血塊、骨刺或椎間盤突出)和脊椎結構上不穩定(如骨折、脫位),進行減壓和固定手術。許劭遠醫師說明,針對頸椎已有多節退化(骨刺)和脊椎管狹窄的患者(老年人居多),可考慮從頸前做椎間盤切除、椎體切除、椎籠置入融合術和骨釘骨板固定,或是使用椎弓整形術。手術方式因病情需求而有不同,患者可與醫師應做充分討論後再做最有利的決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