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擁抱疼痛 面對挑戰更有韌性

擁抱疼痛 面對挑戰更有韌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永不屈服》這本描寫二戰戰囚路易斯.贊貝里尼的書中,蘿拉.希林布蘭明白指出,超凡卓絕的成長需伴隨擁抱疼痛的意願。義裔美籍的贊貝里尼小時候因為英語說得不好,常被欺凌和嘲笑,因此他父親教他如何打拳。在拳擊場中受訓,他父親讓他嚐盡苦頭,但贊貝里尼希望自己不要再被霸凌,所以他強忍苦痛,最後終於可以成功地保護自己。沒有疼痛的恐懼驅動 贊貝里尼無法激發潛力贊貝里尼的哥哥皮特鼓勵他開始跑步。為了維持速度,皮特跟著他後頭跑,只要路易斯腳步變慢,皮特就用鞭子抽他。很快地,贊貝里尼打破紀錄。這樣一位天生的跑者參加了一九三六年的奧林匹克競賽。一九三八年,就讀南加大的贊貝里尼參加一英里賽跑。其中有些同樣參加過奧林匹克的選手用釘鞋刺他,讓他受傷,也希望害他慢下來。但意志堅定的贊貝里尼忍受疼痛,創下全美大學生一英里賽跑新紀錄:四分八秒。沒有疼痛或對於更多疼痛的恐懼驅動他,贊貝里尼永遠無法激發他驚人的潛力。如果無法掌握自己的潛能,他也不可能在後來的諸多挑戰中存活下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仍克服心理創傷、酒精中毒一九四一年,贊貝里尼加入空軍,投身二次世界大戰。他駕駛的飛機在太平洋上空被擊中,經過長達四十七天險峻的海上漂流後,他被日本人俘獲。幾乎餓死的贊貝里尼被丟到戰俘營,受盡鞭打與折磨。他曾被迫將鋼筋舉在頭頂,這讓他體力耗弱,幾乎不支,他反抗俘獲者的方式,就是絕不因疼痛而屈服。戰後,贊貝里尼回到家鄉,他噩夢連連,而且罹患今日稱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疾病,他靠著大量酒精減緩愈來愈嚴重的心理性疼痛。然而,贊貝里尼透過精神蛻變,最終仍舊克服了心理創傷和酒精中毒。他成為基督福音傳道者,寬恕了那些囚禁他的人。有些俘獲者也改信基督教,因為之前被他們囚禁的人伸手擁抱他們。在某種程度上,贊貝里尼驚人的毅力讓其他想要止痛的人樂觀受教。擁抱疼痛 讓面對挑戰時更有韌性疼痛是一種與大家都有關係的隱喻──當它幫助我們記住像是生產這樣有意義的事,它特別有價值。疼痛將人生中關鍵事件的辛酸帶給我們。如果沒有疼痛,我們無從欣賞我們身體的限制,並支持那些想要挑戰極限的人。如果沒有疼痛,面對體能挑戰時就無法得知自己的程度。唯有熬過苦難,勝利才會更為甘美。透過擁抱疼痛的智慧,我們可以學著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在面對生命的挑戰時,變得更有韌性。(本文摘自/為什麼痛?哈佛疼痛專科醫師與你一起面對這場孤獨的戰役/寶瓶文化)

男不舉砸大錢買偏方沒用 就醫才見效

男不舉砸大錢買偏方沒用 就醫才見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出運了!」有位五十二歲的李先生日前早上起床時,覺得身體有些不一樣,這才發現,陰莖充血、勃起、升國旗了,好幾年沒見的晨間勃起,居然重新出現,讓他有一種回春感覺;連忙搖醒另一半,沒想到,順利達陣,不再半軟不硬,讓他喜出望外。 妻子雖然也開心,但嘴上還是唸著「早就建議你接受正規治療,幹麻去花大錢,買一些成分不明的三鞭丸、虎鞭藥酒,吃了、喝那麼多,也不知補到哪裡去」。 彰化基督教醫院外科部副部長江恆杰表示,觀察門診病人,超過一半以上的勃起功能障礙患者在就醫之前,曾經嘗試過偏方,例如藥酒、補酒、三鞭丸、西班牙蒼蠅等,花了很多錢,但幾乎沒有效果,才轉而尋求正規醫療的協助。 事實上,這些來路不明的壯陽偏方大都含有西藥成分,由於劑量不足,以致藥效不穩定,有些業者聲稱必須連續服用一兩年,才會見效,江恆杰副部長說,這類偏方價格昂貴,如果用於正規治療,可是綽綽有餘。 生活型態不佳易成床上輸家江恆杰副部長指出,大部分勃起功能障礙患者都是血管功能異常,背後原因為老化、膽固醇過高、生活壓力沈重,或是經常熬夜、日夜顛倒,以致於血管硬化、異常收縮,影響勃起功能。 舉例來說,不少中年男性承受極大壓力,男性賀爾蒙分泌不足,只要過於疲累,交感神經興奮,血管就會收縮,周邊組織的血液灌流量跟著不夠,就會導致陰莖充血異常,勃起時軟掉。 江恆杰副部長指出,這類陽痿病人不在少數,有些年紀並不大,只因壓力沈重,工作必須輪值夜班,生活形態不良,又缺乏運動,年紀輕輕,就成為床上輸家,慘遭另一半白眼。 伴侶支持、正確就醫是重返性福關鍵江恆杰副部長分析,勃起功能障礙患者能否東山再起,另一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家庭、性伴侶也可能是壓力來源之一,應該鼓勵就醫,而不是一旁冷言冷語。 勃起功能障礙治療方式除了用藥之外,江恆杰副部長提醒,規律生活、適時抒壓,正確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果,盡量減少攝取高油、高鹽、高糖、高熱量等食物,控制體重,避免肥胖、體重過重,才能保持血管正常功能,遠離不舉、做愛過程中半軟不硬的尷尬場面。(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嗜甜食如命?小心心血管疾病找上你!

嗜甜食如命?小心心血管疾病找上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楊宜瑱指出,臨床上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型病患,是在發生心血管事件後,才知道自己原來是糖尿病友,且血糖飆高已有一段長的時間。糖尿病患應注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名年約四十歲的男姓台商,經常外食且嗜吃甜食如含糖飲料,BMI為34屬於過度肥胖,因心肌梗塞到院進行心導管治療,經血液檢驗後發現血糖過高,卻因為沒有症狀而未警覺自己是糖尿病友,以致於一發生心血管事件,就相當嚴重。楊宜瑱主任說,許多年輕型的糖尿病友,容易忽略血糖對心血管所造成的傷害,而高糖本身會令血管出現發炎反應,若糖友又合併有高血脂、高血壓等現象,就是心肌梗塞及中風的高危險群,必須多加留意。「飲食沒節制、愛吃甜食、又有體重過重情況,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再加上糖尿病等於有加乘作用。」她提醒,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同時要擔心自己是否也是糖尿病患,因為這兩大疾病經常同時出現,對健康的危害相當大。現今糖尿病治療藥物除控糖外 還需評估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治療指引,建議糖尿病患要先進行生活型態的改變,且要持續進行,「第一線用藥為單一藥物治療,若使用三個月後糖化血色素仍未達設定目標時,可加入第二種藥物,此時需評估患者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使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等級的藥物種類。」楊宜瑱主任說,對於年輕型的糖尿病患,同時又有心血管疾病,若需要加入第二種藥物時,會優先考量增加對心臟血管有保護作用的藥物。目前被證實對心臟血管有保護效益的兩大類藥物為SGLT2抑制劑及GLP-1受體促效劑,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SGLT2抑制劑為口服藥物、GLP-1受體促效劑為針劑,但都有降低體重的優勢,可避免糖尿病患使用藥物後出現體重上升的現象;此外,也比較不會有低血糖的風險、且對腎臟功能的保護也有幫助。SGLT2抑制劑適用於腎臟病患 對心、腎臟皆有保護效益楊宜瑱主任進一步說明,臨床上的選擇方式,會先視患者需要降多少血糖,若要降的血糖較多,會考量以針劑為主,但也要評估患者能否接受自己注射的意願;其次,SGLT2抑制劑特別適用在腎臟病第三期前的病友,「如果糖尿病友又有心衰竭風險者,也會偏向使用對預防心衰竭效果較佳的SGLT2類藥物。」她提醒,飲食西化下,國內年輕的糖尿病患有增多趨勢,若為高風險族群如肥胖、家族史、血脂異常者,不僅應少喝含糖飲料外,也應定期做血糖檢測,並控制好血糖、血脂及血壓等,且需戒菸、多運動,才能提早預防,避免日後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按摩指甲邊緣 疏緩緊張、促進循環

按摩指甲邊緣 疏緩緊張、促進循環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壓力累積後身體就會處於緊張狀態,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會優先發揮作用,交感神經優先發揮作用後,血管就會收縮,血液循環就會變差,但在壓力龐大的社會中生活的現代人,交感神經多半會優先發揮作用。「指甲按摩法」能調整自律神經的平衡副交感神經可以舒緩自律神經,假如優先發揮作用的話,就會促進睫狀體的房水分泌和排出,並能分泌淚液,所以也能預防白內障、青光眼和乾眼症,「指甲按摩法」就能輕鬆調整自律神經的平衡,指甲按摩法可以提高免疫力,從以前就受到矚目,但在眼部也能發揮很好效果。變部身體的神經會連成網路,共同運作,尤其是指甲邊緣處,更是末梢神經密集的地帶,按摩指甲後,刺激就會瞬間傳到自律神經上,調節其平衡,刺激指甲邊緣後,副交感神經就會優先發揮作用,疏緩身體的緊張感,因此,眼部的緊張感也會放鬆,血液循環會變好,還可以輕鬆改善眼部的不適。搓揉按壓每根手指指甲邊緣的2個角落即可按摩時只需用拇指和食指,搓揉按壓每根手指指甲邊緣的2個角落即可,尤其是小指,所連結的神經能控制循環器官的運作,經長時間按摩後,全身的循環就會變好,眼部的血液循環也會提升。有位女性受老花眼和白內障所苦,左眼的視力降至0.2,自從每天持續按摩指甲2年後,視力就恢復為1.5,不必再戴老花眼鏡,另外,還有人因此改善了青光眼和飛蚊症的症狀,有些反應敏捷的人在按摩指甲後不久,視野就會變的開闊,覺得自己看得更清楚。(本文摘自/恢復好視力,完全不費力!:不用工具,只要提升血液循環、按摩指甲,在家就能輕鬆改善、立即見效!/健行出版)

不是只會吃 「食育」才重要!

不是只會吃 「食育」才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在一些先進國家,「食育」是和「德、智、體、群、美」並列的「六育」,也就是「食物的教育」。從小教育孩子知道食物「從哪裡來?」、「如何生產?」、「由誰生產?」甚至到「生產方式的影響?」及「食物的意義?」…等。讓小朋友學習:食物的來源是有選擇性的!再從食物種植的農法來了解其中的差異:過去怎麼種、現代怎麼種、未來會怎麼種…這些重要的知識與觀念。教導「知食」而後能「擇食」,了解「擇食」會如何影響環境,因為,他們是未來的主人翁。總體而言,地球的陸地面積約有140億公頃,其中農牧用地約佔50億公頃,超過1/3,如果能夠擴大友善農法降低對環境的破壞,世界會發生很大的改變的!相對地看台灣,我們的糧食自給率已降至3成左右,特別在雜糧作物的自給率更低於5%,休耕地面積約占總耕地的1/5以上,還有台灣農民平均年齡超過60歲、農業人力面臨斷層危機等種種問題…這些數據恐怕連大人都應該再教育,更何況這是我們這一代極可能會留給下一代的問題。透過「知食」的教育 做個有能力選擇的消費者所以,我們需要有緊迫感地透過行動,告訴孩子:食物是怎麼來的、植物是怎麼種的、豬和雞是怎麼養的,讓孩子學會尊重食物、尊重土地、尊重環境,懂得品嘗食物的原味;讓孩子知道:過去的時空背景造成了如今需要面對的問題,透過「知食」的教育,做個有能力選擇的消費者,我們可以扭轉未來的趨勢。「剩食」的源頭是消費習慣,許多通路以大包裝而超低價的方式做促銷,顧客不是因為「需要」而是因為便宜而多買,經過一個禮拜,冰箱可能有1/3的食物過期變質而丟掉,造成金錢與剩食的浪費。在台灣,最常見的是「食農教育」,就是帶小朋友們參觀農田、讓孩子們體驗插秧或採果,讓孩童能夠親自體驗農人的辛苦,理解何謂「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知道了耕作過程的辛苦,也是提醒自己減少浪費食物的教育成果。父母親以身教作則 改變購物的選擇與習慣父母親以身教作則,改變購物的選擇與習慣;小朋友透過實作體驗,展現同理心改變挑食的行為;學校將世界上的糧食分配不均,所造成的饑荒與剩食現象,呈現並教導孩子正確的態度,從根本來改善「剩食」。我們從擔憂「有沒有得吃?」到「夠不夠便宜?」再到「好不好吃?」,現在卻反過來卻要擔心「吃得安不安全?」從家長們都認同學校「一週一次營養午餐」的政策,正是因為食安問題太過嚴重,我們也都希望下一代能夠健康地成長。孩子的發育正需要營養的食物,而且他們的食物來源是來自父母或學校所選擇,尋找營養食物並不難,難的是找到營養又安全的食物。(本文摘自/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樂木文化)

照過來!4大類調味料選購須知

照過來!4大類調味料選購須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選購調味料時,請務必選擇品質優良的產品。在此呼籲各位,一定要重新認識那些遵循古法釀造的天然調味料,不要以價格作為選購標準。純天然釀造的調味料,是花許多的時間與工夫才完成的產品;相反的,市售的速成調味料,風味不但缺乏層次,甚至會用胺基酸等添加物蒙騙社會大眾。1)醬油/「醬油」是料理中最重要的調味料之一。以充分拌勻蒸熟的黃豆和炒過、磨碎的小麥製成醬油醪,接著將醬油醪倒入木桶中,每天攪拌均勻,用將近一年的時間耐心等待發酵,就能釀出香醇美味的醬油。遵循古法釀製而成的醬油,因為經過充分的發酵,嚐起來十分順口、醇厚且富有層次。家中最好準備濃醬油、淡醬油各一瓶,做菜時將兩者混合使用,更能增添料理的風味。2)味噌/「味噌」是最重要的調味料之一。雖然味噌的原料「黃豆」會使身體虛寒,但添加米麴、天然鹽,經過一到三年的釀造之後,黃豆就會徹底地分解成胺基酸,轉變為溫暖身體的良好食材。釀造兩年以上的味噌 才具有食療的功效最好避免使用釀造一年的味噌,因為功效不佳;釀造兩年以上的味噌才具有食療的功效,不但能提高基礎體溫,還能發揮淨血與造血的作用。經過三年的長期釀造之後,味噌會慢慢地轉化為陽性食材。先將味噌放在甕裡長期保存,做菜時再取出兩種以上的味噌加以混合,讓料理更美味。例如:用味噌炒菜或製成味噌串燒。此外,味噌也有助於提高體溫,非常適合體溫偏低的女性食用。3)酒、味醂、醋/市面上售有許多含有酒和味醂的調味料,這些調味料以各種添加物製成,為了身體的健康著想,請各位切勿選用這類的產品。請務必選購遵循古法釀造、富含天然胺基酸的「純米酒」,以及國產有機栽培、經過自然熟成的「味醂」。梅子醋富含檸檬酸 可用水稀釋取代食用醋「醋」屬於溶血性食品,會溶解血液、導致貧血,所以在調味時,只要迅速地過火即可。此外,醃漬梅乾時剩下的梅子醋,富含有益健康的檸檬酸,不妨用水稀釋,取代一般的食用醋。4)芝麻油、菜籽油/芝麻油是以女兒所種的芝麻為原料,榨成芝麻油之後,再放入罐子裡存放。只要使用品質優良的油,炒菜時就能充分地突顯食材的美味!(本文摘自/一菜一湯的健康奇蹟/采實文化出版)

「半杯水」人生觀 感恩現有的一切

「半杯水」人生觀 感恩現有的一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有一個高一女學生寫信來,說她從小就一直覺得事事輕鬆順利,不論課業、生活,一切雖不算頂好,但都比雙胞胎妹妹好很多倍,雖然她的身材沒有妹妹來得好,但頭腦卻比一般人好,成績也一直比妹妹好。但是她上了高中後,妹妹的成績真是比以前好太多了(甚至比她好),這等於是說,她連最後的優勢(功課好)都不見了,她覺得自己是澈底失敗了,她問我該怎麼辦?同樣是一個媽媽生的雙胞胎姊妹,她卻認為自己只擁有不好的一面,所有好的都被妹妹拿走了,想想,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思,乾脆自殺算了。對於這位讀者的「砍布簾(Complain)」,我想告訴她一個故事: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弟弟出了車禍,撞爛了一條腿,最後不得已截肢了。妳想想,年紀不到20歲的男孩子,正值青春年華,怎能忍受這種打擊呢?一樣的打擊 心境轉變很重要聽說,他弟弟偷偷自殺了好幾次,但都不成功,後來,他弟弟在電視上看到一位小男孩,名字叫什麼記不得了,這位小男孩不但沒有腳,連下半身都沒有了。但是,小男孩對人生仍充滿自信,開朗的笑容和敏捷的動作,讓他弟弟感動得抱頭痛哭。一樣是人,一樣遭逢慘痛打擊,為什麼能活得不一樣?我家巷口有個賣肉粽的老伯伯,有一次我去吃肉粽,吃完了,嘴巴很油、喉嚨很乾,就跟他要一杯開水喝,可是,這肉粽伯亂怪的,他只倒了半杯開水給我,然後就跟我說:「如果你在沙漠中快渴死了,好不容易上帝給你一杯滿滿的水,你不小心手一軟,杯子掉下去,等撿起來,卻只剩半杯水,你會怎麼辦?」絕望的人總是看見失去的部分我手掐著肉粽咬牙切齒地說,「我恨不得把那隻軟掉的手砍成八塊半,本來我可以喝滿滿一杯的,害我只剩下半杯,我當然嘔死了。」後來,肉粽伯說,很多人來他攤子吃肉粽,他都問這個問題,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像我,不過,有幾個人的回答卻不一樣,他們說:「感謝上帝,我還有半杯水。」同樣是半杯水,絕望的人總是看見失去的部分,樂觀的人永遠感恩剩下的部分,你說做人好不好玩?這位手腳健在的讀者,請想想,如果是妳,妳要怎麼看這半杯水?妳要怎麼回答?(本文摘自/懂得放下,就是一種享受/沙發書坊出版)

運動比不運動 更可以消除疲勞!

運動比不運動 更可以消除疲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我想各位當中有很多人都曾有以下的經驗。當疲勞累積時,人就變得容易發怒,疲勞與壓力會讓自律神經呈現混亂,因此人累積疲勞當然就容易發怒。為了控制怒氣,就要每天下工夫自我修復,以免疲勞累積,這點很重要。所謂的自我修復,其實並不需要特別的道具。一旦自律神經可以重開機 就可以恢復精神集中力為了有效地自我修復,我建議把所有的活動以30分鐘為單位來分割,然後化為行動。因為30分鐘不會太長也不算太短,是整頓一項工作剛好夠用的時間。過了下午四點,我想很多人就會因為疲倦導致工作停頓不前,但是即使如此還是得繼續手中的工作。我通常在這時候會設法休息30分鐘。設定鬧鐘或計時器,剛好就在30分鐘內,什麼都不做、只是放空自己。這樣做之後,自律神經就趨於安定,30分鐘後身體就可以重新開機。當然無法消除全部的疲勞,但是一旦自律神經可以重開機,就可以恢復精神集中力。夜間做點輕微的運動如散步 可解除肌肉僵硬至於解除因工作產生的疲勞的方法,我的建議是晚間走路30分鐘。在吃過晚餐到就寢之前,請以緩慢的速度走路。我大概都是以30分鐘走完大約兩公里的路程。或許有人會擔心工作之後已經累了,回家之後根本沒有體力可以運動,但是晚上運動好處很多呢!白天會因為工作感到疲累,主要是長時間採用相同的姿勢導致肌肉僵硬、血液循環變差的緣故。如果在夜間做點輕微的運動如散步,就可以解除肌肉僵硬,末梢血液循環也會變好。結果是運動反而比不運動更可以消除疲勞。就實際測量的數據來看,利用晚上運動比不做任何運動,夜間的睡眠品質更好。在睡眠時間內消除疲勞的效果也比較高。但是請不要從事太劇烈的運動。例如,可以散步但不要慢跑。晚上是副交感神經應該活絡的時刻,如果做劇烈運動會導致交感神經活躍,產生反效果。走路時也建議選擇安靜的場所,以免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本文摘自/打造身體一生不動怒的方法/天下雜誌出版) 

僅5%的人不害羞 3方法簡單克服

僅5%的人不害羞 3方法簡單克服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一個因為害羞而不敢表現自己的人,必然會失去很多機會;一個因為害羞而不善言辭的人,也必然不會受到別人重視;一個因為害羞而畏首畏尾的人,更不會獲得成功。可見,害羞已成為人們追求成功路上的一個最大絆腳石!為什麼你容易「害羞」?害羞在行為上的表現,主要是緊張、難為情、臉紅和退縮。害羞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根據研究顯示,只有5%的成年人,確定自己從未感到害羞;大約有80%的人,認為自己在成年之前,感到過明顯的害羞。當遇到權威人士、身居要職者、暗戀的異性,或面對大庭廣眾時,我們更容易害羞。從心理的角度來看,害羞的人會強烈感覺到,如果做錯事或有什麼不得體的地方,別人一定會看在眼裡。他們認為別人都知道如何應付各種場合,如何解讀別人說的話,只有自己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理解身處的情境,甚至連別人說什麼都聽不懂了,只想趕快逃離現場。為什麼人們會害羞呢?1) 氣質型的害羞/這類型的人個性較為壓抑敏感,對外界的刺激感受度高,而忍耐度低,喜歡安靜的環境以逃避刺激。他們說話都輕聲細語,一言一行都思前想後,顧慮重重,膽小怕事,見人就臉紅,羞於與他人來往。2) 認知型害羞/因不正確的認知所引起的害羞。這類型的人,往往擔心被別人否定,特別在意外界的評價,生怕自己的言行被恥笑,過度追求自我安全感。因此,當其置身於別人面前時,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一下子想「是不是臉紅了」,一下子想「雙手放的位置合不合適」,一下又想「這樣站好不好看」、「會給別人留下什麼印象」等,越是在意自己哪個部位,哪個部位就越是不自在;越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一言一行越是讓人感到不自然。如此惡性循環,必然導致膽小怕羞、面紅耳赤。有些人,小的時候並不害羞,在眾人面前講話都很自然,可是,長大了以後反而變得膽小,這種類型多半是認知型的害羞。3) 挫折型害羞/他們原本並不害羞,多半性格開朗,與人來往積極主動,只是生活中曾遇過某種挫折而變得膽怯怕事,擔心類似的挫折再度發生。例如,一次在大庭廣眾前講話講錯了、唱歌唱不好、做某件事搞砸了等,都可能讓人們日後變得害羞。克服害羞的好方法1) 消除孤獨感/學著相信自己在陌生的環境中,也能找到真正的朋友,而且還應看到其他人也同樣在尋找朋友,尋找依託與幫助。當你確信自己與他人處於同樣位置時,你的孤獨感就會被消除,由不安走向坦然。2) 克服自卑,增強自信/害羞是內心不安的一種反應,某個程度也與自卑有關。害羞的你可以試著畫一張表,寫下所有你能想到的自己的優缺點,牢記自己比他人優越的地方,確信自己是有才能的,並以充滿自信的態度去參加社交活動,相信經過一段時間,你的害羞會逐漸改善。想要讓別人認同自己,你必須先認同自己。不要對外界的評價太敏感,要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問問自己:「我真的不如人嗎?」「我真的不能像他人那樣交談、做事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無須為此擔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也沒什麼大不了,只要今後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進即可。3) 多參加社交活動/千萬不能逃避人群,唯有與他人接觸,你才能掌握克服害羞心理的有效方法,學會如何應對別人的問候與恭維,如何跟陌生人開口說話,如何讓談話繼續下去或中止談話等。訓練自己在公共場合說話的能力,提高語言表達力和技巧,多參加社交活動,擴大人際交往的圈子,如此一來,你自然不再害羞了。(本文摘自/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好的文化出版)

常熬夜肚子餓?吃這5種準沒錯

常熬夜肚子餓?吃這5種準沒錯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很多上班族都會遇到熬夜加班的情況。熬夜是很傷身體的一件事,熬夜之後精神差,有些人甚至會有腹瀉的情況。擁有好的生活習慣不夠,最重要的是要用有好的飲食,才可以補償整夜沒有睡的痛苦。熬夜所需的營養素1) 維生素A/熬夜容易導致視覺疲勞,維生素A能保護眼睛。2) B群維生素/B群維生素不僅參與新陳代謝、提供能量、保護神經細胞,對安定神經、舒緩焦慮也有裨益。且能夠提高記憶力,防止疲勞。3) 維生素E/維生素E的抗氧化性可以避免熬夜產生更多有害身體的自由基。4) 水/熬夜使身體很容易缺水,所以多喝白開水是必要的。5種適合熬夜吃的食物• 雞肝/富含維生素A,可以很好地保護視力,但不宜多吃。• 堅果/富含蛋白質、鐵、鈣、B群維生素、維生素E等營養素,有助於熬夜時的身體復原。• 奶酪/富含鈣和B群維生素,既有利於緩解疲勞,又能保護骨骼。• 綠茶/可以提神,還可以消除體內多餘的自由基,讓你神清氣爽。• 枸杞/可以提神減壓,還有利於保護視力。(本文摘自/吃對家常菜最健康/博悅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