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電子煙比一般菸傷「心」?易致腦中風

電子煙比一般菸傷「心」?易致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導致5歲以下幼童死亡的第一名是因空氣污染及「二手菸」引發的呼吸道感染問題,每年造成全球57萬幼童死亡。我國每年約2萬7千人死於菸害,等同於每20分鐘就有1人因而死亡。菸煙中有超過7千多種化學物質,其中93種成分為致癌及有害物質,當中15種被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第一級致癌物。3名吸菸青少年中 2名成為持續吸菸者98年菸害防制法新規定實施後,106年成年人吸菸率降至14.5%,國、高中學生吸菸率也下降。但若按年級別分析,國中一年級學生吸菸率從1.4%逐年上升到高中職三年級的9.9%。每10名高三生中就有1名正在吸菸,吸菸青少年約每3名就有2名會成為持續吸菸者。電子煙致咳嗽、氣喘惡化 住院比率增加國、高中學生電子煙吸食率由103年的2.0%與2.1%,竄升至105年3.7%與4.8%,增加近一倍。由於近8成的電子煙都含有尼古丁,容易讓人成癮,健康危害不少於紙菸,根據調查發現,接觸電子煙而住院的比率是接觸普通菸品中毒者的5.2倍,更有爆炸、內含致癌物和毒品等風險。根據報告發現,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年輕人會增加使用菸品風險,成為持續吸菸者並導致咳嗽、氣喘症狀惡化。青少年若曾在2年內吸過電子煙,嘗試一般菸的機率是沒有吸過電子煙青少年的6倍。而台灣電子煙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王郁揚表示,根據英國公共衛生局電子煙報告指出,沒有證據指出電子煙容易讓年輕人開始吸菸,且英國青少年吸菸率持續下降,青少年菸癮者數量亦減少。電子煙煙霧對吸食者附近的人沒有危害。美國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研究亦說明,電子煙使用率上升,而紙菸使用量顯著下降。王郁揚秘書長強調,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吸菸率統計數據指出,103年至105年間,國中生、高中職學生吸菸率均下降約1.3%、2.2%。為確保兒少健康,建議比照新竹市電子煙自治條例「未滿十八歲者,不得吸菸或持有電子煙。任何人不得供應電子煙予未滿十八歲者。」電子煙是吸菸的入門磚?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吸菸及二手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因,全球約10%心血管疾病歸因於吸菸及二手菸;美國心臟協會表示,經常吸電子煙會使腦中葡萄糖的數量減少,也會破壞凝血因子,比吸菸更容易引起中風與出血,反而更傷「心」。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主任李宏文表示,推估目前有超過5萬青少年正使用電子煙。電子煙是吸菸、毒品的入門磚,正值發育中的兒童青少年一旦接觸,對健康造成的傷害甚大,切莫低估電子煙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女性吸菸率雖維持在3至5%,但5人中有1人使用加味菸,比率甚高。菸品添加薄荷、巧克力、玫瑰等口味,掩蓋一般菸品的嗆辣,吸引青少年、女性接觸或誤以為加味菸較無危害而持續吸菸,成癮或加重菸癮,嚴重影響肺的健康,甚至可能致命。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強調,青少年會接觸菸品往往是因為好奇或受同儕、父母影響,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孩子作息與零用錢使用狀況,並以自身不吸菸為榜樣,營造拒的環境,別讓加味菸造成兒童青少年的人生「走味」。

講座/氣喘吸入劑介紹

講座/氣喘吸入劑介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目前氣喘雖沒辦法根除,但若定期接受治療,氣喘可以被控制、預防,並且減少發作次數。氣喘是否要固定吸藥、頻率要多常為宜是許多病友們共同的疑問。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2/27(二)舉辦用藥安全講座,由藥師吳敏華主講「氣喘吸入劑介紹」,提供您氣喘吸入劑的相關知識。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氣喘病友或關心氣喘保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氣喘吸入劑介紹時間:107年2月27日(二)下午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講座/正確使用抗生素

講座/正確使用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抗生素是幫助人類對抗細菌入侵身體的最佳武器,過度濫用卻讓細菌大軍「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帶來了身體產生抗藥性與污染環境的可怕後果。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2月28日(三)舉辦藥學部講座,由藥師黃煜仁主講「正確使用抗生素」,藥師將於本講座中告訴您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講座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02)-89667000轉分機2123。(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正確使用抗生素時間:107年2月28日(三)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日花6小時看電視 恐少活4.8年

日花6小時看電視 恐少活4.8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台灣國衛院發表於醫學期刊《刺胳針》的報告指出:每天運動15分鐘就有延壽之效,死亡率可減少14%,平均延壽3年。與不運動的民眾相較,從事低量運動的民眾、每週從事各類運動平均92分鐘,相當於一天約15分鐘,日後的死亡率減少14%、癌症死亡率減少10%,平均延長壽命3年。若繼續增加運動時間,例如每天每增加15分鐘,就能夠再減少4%的總死亡率、1%癌症死亡率,直到每天運動100分鐘,便能達到最佳的效果。一份發表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的澳洲研究,對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提出警告;這份研究報告檢視超過一萬一千名25歲以上成人的生活習慣,結果發現「看電視的時間對生命的損耗,可與其他重大慢性病危險因子、比如不動與肥胖匹敵。」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研究統計,有些人每天平均花6小時看電視,與不看電視的人相較,可能少活了4.8年。不常運動 免疫細胞會缺乏易罹癌美國癌症學會2010年研究也證實,女性一天久坐超過6小時,比少於3小時的女性,死亡率高出37%,男性則是高18%,主要是得癌症和心臟病的風險提高。美國心臟病學會公佈一項研究指出:在家坐的時間愈長,死亡率就愈高!德國專家分析:當活動量上升,血液的免疫細胞就會變多,反之如果常不做運動,免疫細胞就會缺乏,容易罹癌。• 每天坐得越久,死得越早/長時間久坐,新陳代謝會變得緩慢、肌肉會鬆弛、血液循環也減慢,這樣身體燃燒熱量的速度就降低了。換句話說,當我們活動得越少,身體用的血糖就越少。有研究顯示,每天若多躺兩個鐘頭,得糖尿病的機率就提高7%,得心臟病的機率也會升高,因為控制血脂、血糖的酵素變得不活躍。有人還會因此情緒鬱悶,血液流動緩慢,能運送到大腦的使人開心的激素就少了。(本文摘自/簡文仁出招: 3C痠痛症候群投降/大塊文化出版) 

講座/保鈣飲食知多少?

講座/保鈣飲食知多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體含量最豐富的礦物質為鈣質,99%的鈣質分布在骨骼與牙齒,如果鈣質攝取不足,常見骨質軟化症、骨質疏鬆症等併發症。一般而言,骨密度會在30歲前達到最高峰,隨著年紀增加,骨鈣慢慢流失。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骨質流失的速度將會比同年齡的男性更快。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2月12日星期(一)舉辦講座,由營養師施淑梅主講「保鈣飲食知多少?」,此場團衛將介紹如何藉由改變生活習慣,調整飲食來預防骨質疏鬆症發生。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保鈣飲食知多少?時間:107年2月27日(二)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情緒壓力大!「章魚壺心肌症」好傷心

情緒壓力大!「章魚壺心肌症」好傷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一項針對嚴重生理疼痛(如心臟病發)和心理疼痛(如重度憂鬱症)病人進行的研究,在三十名受試者中,有二十八名認為心理痛比生理痛更糟糕。一位典型的病人說,斷了一條腿再怎麼痛,還是跟憂鬱症的痛苦沒得比。這種說法的意義相當驚人。我們最終或許能夠提出科學性的說明,瞭解心理疼痛究竟是如何傷害病人。但就這個訊息,我們能做些什麼?章魚壺心肌症 情緒緊繃傷害心臟安妮是憂鬱症患者。我給她百憂解和SSRI,並請她尋求一些社會支援,找到兼職的幫手照顧她的孩子,這樣她就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時間。幾週後,安妮的症狀大幅改善。最後,她身體的疼痛和憂鬱症狀一起消失了。這是最好的結果。放任心理疼痛不處理,將會導致真正的生理危害。例如,醫學界認為,章魚壺心肌症(又稱為心碎症候群)是一種因為緊繃的情緒壓力(哀傷、恐懼、憤怒或驚駭)導致兒茶酚胺激素激增,而對心臟產生實質的傷害。如果處理得宜,情況很快可以逆轉,但病情也可能非常嚴重。胸痛數小時 章魚壺心肌症經藥物治癒我個人碰到過兩次這樣的病例。我在就讀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四年級時,遇到第一個病例。我在心臟科樓層執勤時,五十五歲的建築師納森承認已經胸痛好幾個小時了。納森在工作上面對許多壓力,但他的心臟一向沒有毛病。事實上,他的體格完美,而且每年都會找家庭醫師做健康檢查。急診室的住院醫師開始幫病人裝上各種管線,靜脈的、動脈的、中心靜脈導管等,以及監控、測量生命徵兆的儀器,同時準備將病人移往心導管室。住院醫師忙著工作時,我和納森聊及他工作面臨的巨大壓力,以及他的經濟狀況。他被送至心導管室,檢查通往心臟的動脈。如果其中有任何阻塞,心導管會找出阻塞處,並加以處理。納森的心導管檢查結果是陰性的,他的冠狀動脈沒有問題。心臟科醫師診斷是章魚壺心肌症,叮囑一些支持性照護方式和解除焦慮的藥物。納森復原並出院,好像沒來過醫院的健康人士一樣。(本文摘自/為什麼痛?哈佛疼痛專科醫師與你一起面對這場孤獨的戰役/寶瓶文化)

糖友輕忽糖尿病 當心併發症要你命!

糖友輕忽糖尿病 當心併發症要你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統計,第二型糖尿病自發病開始算起,十年後得到心肌梗塞的風險,比一般沒有糖尿病的人多了20%左右,終其一生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高出二至四倍,罹患腦中風的機率更高出三倍,危險性不言可喻。臨床發現,糖尿病患併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多半是血糖控制不好、已有長久的糖尿病病史卻未警覺,或同時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共病情況,當寒流來襲時,血管收縮導致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發生。不按時服藥、飲食亂吃 糖尿病患併發心血管疾病義大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盧永川提及,有一位年約50歲的糖尿病友,是個業務主管,經常需要應酬,又因忙碌沒時間運動;他認為自己平日沒有不適,因此未按時服藥、飲食也幾乎亂吃;再加上原本的高血壓、高血脂,忽略了自己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直到某天寒流來襲,聚餐後胸部悶痛難耐,做了心導管後才警覺應該要好好控制三高。所幸,在使用了新一代的SGLT2抑制劑三個月後,該患者的糖化血色素數值表現良好,進一步詢問之前為何不好好吃藥的原因,才表示是因為業務工作經常會誤餐,再加上吃傳統降血糖藥物時,容易有低血糖情況,才不願意認真服藥。盧永川主任說,傳統的降血糖藥物,容易有低血糖的副作用,病友常會額外多吃來避免低血糖,長期下來難免會有體重過重的情形,這些情形都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盧永川主任建議糖尿病友,若合併有三高情形,就要使用正確的藥物做調配,並在生活型態上做好體重控制,包括從飲食、運動、生活型態各方面著手,可降低日後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率。SGLT2抑制劑對心、腎、胰臟都可達到保護效果盧永川主任指出,目前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中,SGLT2抑制劑與GLP-1受體促效劑都被證實除了有降血糖的作用外,也有額外降低體重的好處。在2018年美國糖尿病學會治療指引中,也將SGLT2抑制劑列入對於心臟血管具有保護效益。SGLT2抑制劑的作用機轉是將體內升高的糖分從腎臟排出體外而不回收,以此降低血糖;也因為糖份排出不回收,會增加卡路里的排出,間接可降低體重。再者,帶出糖分時,也會一併帶出水份,等於也減少了血壓。從臨床試驗中,也證實SGLT2抑制劑有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長期使用對於心臟、腎臟、胰臟等都可達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而且單獨使用極少發生低血糖現象。該名業務主管,將可能會造成低血糖的藥物調整成SGLT2抑制劑後,整個人舒坦許多,也願意開始調整飲食作息並且加入運動習慣,體重下降約三至四公斤,如今血壓、血脂及血糖的數值都在理想的範圍內。盧永川主任提醒,一經確診為糖尿病,病友們務必要積極生活型態控制加上合理用藥,若有低血糖症狀,可與專科醫師討論,找出最合適的個人化治療,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驚!糖友歲末聚會竟突然心肌梗塞!

驚!糖友歲末聚會竟突然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55歲的資深業務小王,糖尿病多年但就醫斷斷續續,病況也不穩定。因為業務關係,平日交際應酬多,到了歲末,愛吃鍋的他,總是與客戶、廠商相約吃薑母鴨、羊肉爐等聚會,卻毫無警覺這些飲食方式早就讓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大幅提升。直到某天突然急劇胸痛,被送往急診救治,才發現血壓、血糖都過高,且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及時安排心導管手術才撿回一命。在埔里專門診治糖尿病的開業診所院長陳宏麟指出,糖尿病患若已出現神經病變,發生心臟缺氧狀況時,會比沒有糖尿病史的人感覺更遲鈍,因此當發生心肌缺氧、血液灌流不足時,就會突然覺得胸悶、胸痛,但這時通常已經很嚴重了。「如果這些情況出現在游泳或開車途中,那就更加危險了。」糖尿病治療除控糖外 應積極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無論是美國或加拿大、甚至是國內醫界,目前對於糖尿病的治療,不僅留意血糖、血壓與血脂的控制,也相當重視藥物的使用與併發症發生的影響,因此要求市面上對於降血糖藥物必須有藥物心血管事件風險的大型研究報告。陳宏麟院長說,在糖尿病的用藥上,如今已有更多對心血管疾病預防的選項,而在糖尿病的治療上,更強調早期積極、聰明介入,「必須夠早、夠積極,選擇的藥物也要求更適當,這也是如今醫療講究個人化、客制化用藥的目標。在糖尿病的藥物選擇上,建議以不會有低血糖、不會增加體重、長期效果可見為主,如此才能一箭多雕。」他指出,糖尿病已經被公認為下一世代全球性的疾病,必須早期介入加以控制,而傳統的降血糖藥物若長期使用,在擔心有低血糖風險情況下,臨床上有時候不會將治療目標設定在更合適的範圍內,長期來看,如果血糖仍高無論對大小血管的傷害都大。SGLT2抑制劑顧心保腎優異處多在新一代的藥物中,SGLT2抑制劑與GLP-1受體促效劑等血糖藥物都已被證實對心臟血管有保護的效益,其中SGLT2抑制劑,在2018年世界糖尿病學會治療指引中,也成為針對糖尿病併發心血管疾病的第一線併用治療。SGLT2抑制劑屬於一種全新作用機轉的降糖藥,不僅可控制血糖、改善血壓、尿酸情況,也能降低體重,對於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也有很好的降低效果,且可與多種藥品搭配服用,長期使用對腎臟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當然,除了適當的藥物介入外,飲食生活才是控制糖尿病的根本,對於冬天愛吃火鍋類的糖友,仍建議以蔬食為主,且薑母鴨、麻油雞適量就好,而在天寒地凍吃了熱呼呼的鍋類後,更要小心戶外的冷空氣會造成血管的不穩定性。此外,陳宏麟院長也提醒,冬天適度的運動仍然必要,餐後散步對血糖有一定的幫助,千萬不要因天冷而懶得動,得不償失。 

我討厭過年!「球球兒」的心聲

我討厭過年!「球球兒」的心聲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春節假期甫剛結束,除了慶祝傳統節日,過年也是許多家庭溫馨的團圓日。但對於「球球兒」來說,春節卻是最不想面對的節日,現代婦女基金會自91年起進駐各地方法院提供服務,每年協助超過1萬個因故進入法院訴訟的家庭。在爸媽分居、離婚訴訟衝突中被拉扯的孩子,稱作「球球兒」,有的是父母你爭我奪的「橄欖球」,有的是雙方避之唯恐不及的「躲避球」,或是淪為出氣筒的「棒球」。現代婦女基金會發現,過年期間是這些進入法院的高衝突家庭爭執的高峰,光是孩子要在哪過年就能吵得不可開交。大部份雙方雖不同住 但家庭衝突的狀況並沒有因此降低現代婦女基金會駐台北地院家暴/家事服務中心督導黃心怡表示,農曆年前後都會接到家庭衝突案件,該會106年1月到3月深度服務的夫妻爭訟案件共有424件,其中雙方有未成年子女的案件共有319件約佔四分之三。這些家庭的父母雙方多已分居(46.1%)或離婚(35.9%),平均有1.53個孩子,而雙方進入法院訴訟的主因為「保護令聲請」佔46.1%,「離婚」佔45.5%,「監護爭議」佔44.6%,及「探視爭議」佔30.3%,可以見得大部份雙方雖不同住,但家庭衝突的狀況並沒有因此降低。這群高衝突家庭的夫妻,23.7%曾在過年期間彼此有激烈的爭執,最常出現的是過年要在誰家過年,何時回夫家/娘家,是否只能初二回娘家等等。此外,也有15%的夫妻曾在過年期間與對方親屬發生爭執,面臨離婚或分居中的夫妻,通常連帶著親屬間的敵意也會很重,爺奶叔伯阿姨可能會對對方能否探視孩子,或將孩子帶回家過年有意見,或是冷言冷語、語帶嫌棄等等,也讓家庭中的孩子知道親屬對於自己的爸或媽充滿批評,更讓孩子對父/母或自己的價值產生懷疑。春節期間最大的衝突點還是孩子然而爭訟中的父母,春節期間最大的衝突點還是孩子。有30.7%的高衝突夫妻曾在過年期間因為孩子發生爭執,其中最大爭執點就是除夕夜、大年初一要跟哪一邊過年,交付/接送孩子的時間點等細節。黃心怡督導提到曾服務一個離婚家庭,爸爸媽媽都希望小孩跟自己吃年夜飯,雙方爭執不下,最後協調成5點到8點跟爸爸吃飯,8點以後去媽媽家吃飯,孩子對過年的印象就是天氣很冷、晚上很累還要趕場,還得面對爸媽吵架,有時爭吵到孩子寧願不要過年。同心守護球球兒 ─ 高衝突家庭協助計劃現代婦女基金會表示,爸媽即使分手,孩子仍然渴望與雙方維持原有關係,而曾經高衝突的父母,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才可能放下對立、成為共同為孩子好的「合作父母」。為了協助這群孩子及家庭,現代婦女基金會特別發起「同心守護球球兒─高衝突家庭協助計劃」,提供包括兒童諮商及團體、親子會面協助、親職諮詢/講座、合作父母教練等高衝突家庭相關服務,幫助父母協調親子關係及討論適合子女的照顧計畫,每年協助超過3,000個家庭降低衝突的頻率和強度,伴孩子邁向復原之路。邀請民眾捐款幫助這些球球兒家庭,降低訴訟帶來的傷害,減少孩子因失去家庭溫暖而身心受創或發生偏差行為的可能。

嘴破別輕忽!免疫功能亂肝炎恐上門

嘴破別輕忽!免疫功能亂肝炎恐上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個人都有嘴破的經驗,不少人認為是火氣大,其實口腔狀態與身體健康狀況息息相關!醫師指出,口腔黏膜的菌群生態豐富,影響人體免疫、神經、血液、消化等各大系統;若是經常反覆發生嘴破,最好找出真正原因。女性容易嘴破 可能是其他疾病台大醫院口腔內科主治醫師孫安迪指出,嘴破是民眾常見的口腔問題,可能出現於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包括嘴唇、頰側、舌頭,通常女性比男性容易發生,且具有反覆發生的特性,有時幾天就能癒合,有時卻是久久不癒,可能是單純潰瘍,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口腔菌群失去平衡 口腔黏膜產生病變孫安迪醫師說明,口腔中存在各式各樣的細菌,約有5、600個不同菌種,彼此維持平衡,更影響免疫系統、自律神經系統、血液循環、消化系統等,當口腔菌群失去平衡,就會導致口腔黏膜產生病變。反覆口腔潰瘍 有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孫安迪醫師強調,反覆性口腔潰瘍導致免疫功能紊亂,可能造成睡眠不足、過勞、壓力大、消化不良、貧血,甚至是腹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等疾病。(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