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如何控制腎臟病

講座/如何控制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患者高達12%,依此推估,全台約有二百五十多萬名慢性腎臟病患者。但各期別平均只有3.5%的患者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許多患者直至將要面臨洗腎命運時,才知道自己的腎臟已經要停工了。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3/8(四)舉辦生活保健講座,由衛教師黃郁珊主講「腎利人生之如何控制腎臟病」,提供您控制腎臟病病情須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腎臟病友們與親友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腎利人生之如何控制腎臟病時間:107年3月8日(四)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家人、物欲成「小三」 感情出問題

家人、物欲成「小三」 感情出問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不善處理「第三者」的伴侶,經常在他們進入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之前,便已出現這一類措手不及的傾向。一個經驗老道的諮商師,通常可以從伴侶如何談及其他人,便隨即觀察或診斷出此類傾向與問題,其中最明顯的,不外乎他們如何在諮商師面前聊及對方的種種。不善於處理「第三者」 可能導致不健全的親子關係一般而言,這些伴侶會不斷將他們最首要的伴侶邊緣化,他們透過與他者或其他事物建立獨占而排他性的連結,來背叛對方。比方說,其中一位伴侶可能重視自己的姊妹更甚於自己的伴侶,而另一方則可能將酒精看得比自己的配偶還要重要。這兩個人通常都與他們的小孩建立一種不健全或扭曲的親子關係。對他們而言,親密伴侶都不是生命中最親近的諮詢者,也從不為彼此的人身安全與內在安全感付出任何努力。他們要麼無能為力去創建,或根本無法維繫真正的伴侶圈圈。可能原生家庭時 就讓孩子們隨意介入伴侶圈圈當然,他們都不是罪大惡極的人。事實上,他們不過就是正常而尋常的凡夫俗子,他們只是不懂得發展一種與他者的連結方式──所謂他者,意即自外於「他們倆」的那些人、事、物。他們並沒有連結於安全的愛。這些伴侶可能是孤島型特質或浪潮型特質,也或許純粹因為太年輕缺乏經驗。另外,也可能在他們年幼時,各自原生家庭的父母經常設下了錯誤的典範,屢屢破壞他們的伴侶圈圈而隨意讓孩子們介入,這些不適切的行為模式,使年長後的伴侶「有樣學樣」,以致混淆了成年後的伴侶關係。(本文摘自/大腦依戀障礙/橡實文化)

大腦額葉掌控情緒 算術、朗讀可活絡

大腦額葉掌控情緒 算術、朗讀可活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早在一九三○年代,便已提出「情緒是由邊緣系統產生」的假設。經過後人日益的研究,有了更重大的發現。事實上,過去早已假設控制情緒的具體位置,就在腦內的大腦新皮層中,即命名為「額葉」的區域。大腦新皮層覆蓋邊緣系統周圍,並根據各部位分成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其中,額葉在頭部前方,相當於額頭的內側。額葉受損不影響智力 而是控制情緒的能力為什麼說「額葉負責掌控情緒」呢?舉個例子。若是罹患腦梗塞或腦瘤等腦部疾病,病患會因為腦部受損部位所影響,有的人失去計算能力,有的人則會說不出話來。因為大腦各區域負責的功能各不相同。但令人大感意外的是,額葉如果受損,智力測驗的成績並不會下滑,受影響的反而是控制情緒的能力。葡萄牙籍的埃斯加.莫尼茲醫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一九三五年發明了額葉切除術,一九五○年代則證實這項手術產生的後遺症,因而也令人聯想到額葉與情緒的關係。額葉切除術是從人體其他部位進行切除額葉的手術。方法有許多種,有的是在頭蓋骨上鑽一個洞,利用細長的手術刀切除額葉;有的是將冰錐插進眼窩,切斷神經纖維。額葉切除術後 病患缺乏感情、失去自我當時已假設額葉會造成負面情緒,為了改善尚無治療方法的思覺失調症及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才發明了額葉切除術。美國精神科醫師渥特.富利曼等人對精神病患施以額葉切除術後,發現可抑制精神病患的暴戾性情,這項劃時代的治療方法因此風靡世界各地。發明額葉切除術的莫尼茲醫師於一九四九年獲頒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得獎理由是「發現額葉區域腦神經切斷療法,對特定精神疾病具有治療效果。」在施行額葉切除術後,如果病患的智力完全不受影響,確實是一項能穩定情緒的劃時代療法。然而,自從莫尼茲醫師獲獎後,卻陸續發現有些病患變得無精打采、缺乏感情,失去了自我。原以為是「奇蹟手術」的額葉切除術,頓時成了「惡魔手術」而遭到全球禁止施行,但是人們也因此了解情緒的掌控是與額葉息息相關的。人驚慌時 額葉血流量大減到了一九九○年代後期至二○○○年代初期,隨著檢測大腦活動的科學儀器日新月異,已能利用磁振造影技術具體呈現腦內的血流量,腦科學因此急速發展。經過研究證實,人的所作所為,是由大腦的某個區域主導。例如讓接受試驗者進行算數與朗讀,會發現腦部血流量活絡的區域各不相同。透過實驗即可得知,「算數是與腦部某個區域有關」。一般來說,角迴是算數中樞;顳葉則是語言中樞,與朗讀時的語言理解能力有關。這些行為確實能增加該區域的血流量,但是研究顯示,額葉的前額葉皮質血流量更多。由此可知,算數及朗讀可活絡額葉。另一項實驗則顯示,人處在驚慌狀態時,額葉的血流量會大減。由此便能大致了解,額葉功能不佳時,即無法有效掌控情緒。(本文摘自/不讓情緒左右人生的用腦術/時報出版)

額葉衰退致情緒失控!揪出3危險因子

額葉衰退致情緒失控!揪出3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若是罹患腦梗塞或腦瘤等腦部疾病,病患會因為腦部受損部位所影響,有的人失去計算能力,有的人則會說不出話來。因為大腦各區域負責的功能各不相同。但額葉如果受損,智力測驗的成績並不會下滑,受影響的反而是控制情緒的能力。造成額葉功能衰退的原因,可分成三大要素:1)額葉缺乏活動/額葉必須正常發揮功能,才能妥善控制情緒。因為額葉掌控思考及慾望、情緒、個性、理性,若是希望額葉發揮作用,就要在上述的各個面向給予刺激,藉此便能增加額葉的血流量,也就是「動腦」。身體任何部位都是愈動愈靈活,不動的話就會「生鏽」而變得遲鈍。手臂或腿曾經骨折的人,即使年紀很輕,也會發覺手臂因為一段時間無法活動而變細、腿也沒辦法正常行走。而這種情形年紀愈大會愈明顯。人的身體不會像機器一樣愈使用愈耗損,反倒是全身都得活動到才能維持功能運作。因此,活絡額葉時,需針對「思考、慾望、情緒、個性、理性」等各種行為活動給予刺激。2)動脈硬化/儘管每個人的老化速度不同,但血管最後都會失去彈性。年輕時,所有人的血管猶如橡皮一般柔韌有彈性;年老後,血管就會變得像舊輪胎一樣硬梆梆。膽固醇若是沉積在變硬的血管裡,會造成血液循環變差,呈現動脈硬化的狀態。一旦動脈硬化,血液便無法順利輸送至大腦,導致整個腦部的功能下降,額葉自然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容易產生自發性活動減少與慾望減退,或是「一掉淚就止不住」的情緒失控等現象。每個人在年歲漸高後血管都會變硬,動脈硬化也可說是一種老化現象。不過,一如其他老化現象,同樣會因各人的生活習慣不同而有差異。一般認為糖尿病及吸菸是加速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其他還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壓力等等。如果能排除這些危險因子,預防動脈硬化,即可維持額葉的功能。3)血清素(神經傳導物質)減少/血清素的功用在於調節其他神經傳導物質,例如多巴胺(喜悅、歡愉)、去甲腎上腺素(恐懼、驚嚇)等資訊傳遞,有助於穩定情緒。血清素減少所引起的其中一種症狀,就是憂鬱症。血清素與其他分泌物質一樣,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因此,高齡者容易罹患憂鬱症。年輕人如果血清素暫時減少,也會出現憂鬱症狀。血清素減少會使額葉功能變差,即使沒有嚴重到憂鬱症的地步,仍會使人意興闌珊或焦躁不安。(本文摘自/不讓情緒左右人生的用腦術/時報出版)

失去人生方向?第一步先別再逃避!

失去人生方向?第一步先別再逃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靈性的觀念,說來說去總不脫那些,說久了自己都覺得像是口號般的不真實。除非你真的開始下決心行動,不然靈性永遠只是那個遙遠的救世主,跟你就是對不上頻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或是下一步何去何從,你需要的不是到處求神問卜或是找老師諮商,而是開始學會別再用頭腦創造出更多問題,來當作面對基本真實問題的逃避。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問題 只是不想面對相信我,很多人根本就知道自己的問題是什麼,只是不想面對。因為他根本就知道,解決的方式就是把眼下該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把面對眼下責任當作唯一要務。比方說懶惰。明明有著遠大的夢想和目標,卻就是提不起勁,早上不起床、白天不做事、晚上不睡覺。懶散久了,連夢想也變模糊了,還以為自己找不到天命或是被什麼障蔽、被什麼卡到了。的確是被障蔽、被卡到了,只是來源不在外面,在自己。問那個自己最真的心,真不知道嗎?知道!只是不想面對,又要給自己一個不想面對的理由,於是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因為我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因為我如何如何,所以……」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或許連諮商老師都可以騙過去,卻騙不過自己,早晚自己要嘗那果實。一個人最好對自己老老實實,誰都能騙一輩子,只有對自己,連一刻都欺瞞不了。如果無法不比較 就讓自己更卓越另外就是比較計較。靈性知識教你不要比較,像是要你執行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活在二元世界的你,只要有人相、我相,就一定會比較。這其實無可厚非,只是當你明確地發現你實在做不到後,又因為如此,開始自責自己的無能為力,這時候靈性的知識就變成了擊潰你的魔咒。接受你就是會比較吧!然後告訴自己:「我要跟某人比較,他現在已經是Top了嗎?如果不是,有人是嗎?我有什麼方法可以超越他?」各位,我不是鼓吹比較計較,我是說,既然你拿不掉,那就找出這個人性中對你有力和有利的部分,去讓自己更卓越。(本文摘自/懂你自己,才能做你自己/商周出版)

因物質誘惑淪卡奴 換不到心靈滿足

因物質誘惑淪卡奴 換不到心靈滿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們每天在不同的場合和對象前「扮演」不同的角色。是的!人間一切的一切,你的身分與認同只是在扮演。無論那些角色衝突與否,都不是你。真正的你安居心的當下,與神同行。當你不再與身體、頭腦認同,世界並不會因此屈就於你,但是苦就離開了你。物質誘惑招手 成了物品的「奴隸」因為你不再只為了身體的欲望而行走在地上,你心滿意足地只滿足身體最基本的需要,而將心力用在趨近於神性之道上。走在街上,琳瑯滿目的商品都在對你招手,各式各樣的服務呼喚著你的感官前來獲得滿足。如果錢不是問題,你可以獲得任何想要的與需要的。從滿足眼睛、耳朵、味蕾、聲帶到性器官,除了心靈。人世間有許多的誘惑對你招手,誘使你不知不覺中與世界認同,與身體、頭腦認同。於是為了滿足這些頭腦認同的需要和想要,你成了車奴、屋奴、感官奴、情緒奴、欲望奴,或者稍一不慎成了卡奴。這些「奴」為你帶來少許快樂,但也伴隨著痛苦;或者你也同意,苦是更多一些的。轉念忍耐 克制感官慾望這還不包括佛說的生、老、病、死、五蘊熾盛、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之苦。因此,「生是苦」便由此得到確認。我們或許不能像佛陀一樣了脫生死之苦,好歹有機會和能力讓自己解脫世間之苦。方法之一便是不再與身體感官的欲望認同。下次當你在欲望上有「非……不可」的念頭,感覺一下當下的自己,是不是像是正被欲望之火焚燒一般的痛苦?如能轉念,則烈焰變清風,還能帶來幾許頓悟。忍耐有價,克制有價,上帝對你為了趨近於祂所做的努力,向來都會給予正面回報,那個回報保證比銀行的高利活存還高!(本文摘自/懂你自己,才能做你自己/商周出版)

有野心想成功 智慧、手段須兼備

有野心想成功 智慧、手段須兼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回首過往,小時候的「志願」一項也沒完成,後來活明白了才知道原因,原來那些「志願」都是為別人和這社會的期許。老子就偏不依,當是任性吧!好歹來一遭,是該為自己活一回。這份任性代價可不小。首先,你得要視眾人眼光於無物,聽眾人議論如蟬鳴,全不往心裡去,還得要有一顆坦蕩灑脫不受羈絆的心,這意謂著你野心不能太大,欲望不能太多。即便有野心及慾望 很難不被世界制約但凡有野心、有欲望的人,都很難不被這世界制約。你說你獲得了吧,其實是把自己更往籠子裡塞。在籠子裡蓋起了別墅樂活了,卻忘了籠子外面才是飛不到邊的蒼穹。這樣的心態本身就與社會主流價值相左。能在這世間有所成就,那是運氣;不能有所成就,那是當然。就寬心吧!別老不甘心。都四十多了,還談鴻鵠之志也嫌晚了,就是大器晚成也得耐著性子安定心神才能得成。人生是場賭局,籌碼多寡不在你的出身,而是你的信念。真要放手一搏,也得有必贏的把握,這把握靠的也不是知識就夠了,還得有歲月裡磨出來的智慧和手段。不然沒了把握,老是偷雞般提心吊膽地過日子,別提身體吃不消,就連心神也跟著懊糟。打從北京回來後,我病了一場,北京空氣糟,懸浮物多,弄得一鼻子灰。低溫加上天乾物燥,這一回來就每天忙著包餛飩。以前莫名不快樂 現在起認真快樂就好我倒是沒有年過四十身體不行的感慨,反而覺得挺好。這二三年來都沒啥病痛,偶爾讓免疫系統運作運作也很好,起碼知道身體還是有自癒力。這會兒病還沒全好,又有一堆東西得寫得看。北京分享會時有人問了我這麼個問題:「你每天都在幹什麼?」問得我是張口結舌,一下子答不上話。是啊!我每天都忙活什麼呢?我又究竟是為了什麼這麼忙活著呢?索性不想了!活著就是活著唄!都塞不回娘胎久矣,想太多、攬太雜,哪還能活得痛快?都四十多了,不快樂是以前活不明白,現在起認真做、快樂活也就是了。那些跟我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家大事、雞毛鳥事都不重要,但凡跟快樂這條憲法牴觸者,一律無效。快樂是一種心境和態度,與周圍外界是無關的,想從這世界找到長久的真快樂,那可比雞蛋裡找骨頭要難哪!(本文摘自/懂你自己,才能做你自己/商周出版)

總覺得「畏寒」 揭身體4大問題

總覺得「畏寒」 揭身體4大問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若想打造不易生病、健康的體質,首先重點在於認識身體最大的敵人「畏寒」。畏寒源自於各種要素,導致全身或身體的某些部位出現難以暖和的狀態。導致畏寒的原因,大致可分為4種:1)血液循環不良/根據東洋醫學自古流傳下來的觀點,認為血液汙濁是導致生病的原因。因老舊物質滯留使血液黏濁、流動不順暢,導致血液循環不良。也影響到營養素與氧氣的運行,以致無法活化細胞,新陳代謝變差。由於人藉由血液的流動為全身帶來熱量,當血液循環變差、熱量不足時,就會導致畏寒狀態。血液不足(血虛)、血液滯留(瘀血)的狀態,也是造成畏寒的原因。溫暖血液並讓暖和的血液能循環,是解決畏寒不可或缺的重點。2)肌肉量較少/肌肉扮演為身體製造熱量的角色。若運動量不足、很少活動肌肉,將會造成熱量不足,身體持續處於畏寒狀態。就算穿上厚重的衣物、進入暖房,身體還是無法暖和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量變得愈來愈少,愈來愈多的年長者也開始罹患畏寒症。為身體製造熱氣的肌肉,大多位於身體的下半身,而且有很多血液經過這些肌肉。平時可透過散步、做伸展操等方式溫暖下半身,藉由適當地刺激肌肉,打造容易發熱的體質。3)自律神經失調/持續累積壓力與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若自律神經失調,將無法發揮調節體溫的功能,則會出現上半身發熱,下半身卻熱量不足的狀態(畏寒兼上火)。伴隨失衡狀態,同時也會出現腿部冰冷、心臟莫名怦怦跳和頭痛等症狀。若這些狀況發生,將為日常生活帶來阻礙。感覺「心理不平衡」、「持續緊張」時,可能就是身體出現冰冷情況,可透過泡澡等方式,讓身體先暖和起來。4)荷爾蒙失衡/相較於男性,畏寒症較常發生在女性身上。雖然與肌肉量的差異有關,但影響最大的原因在於荷爾蒙是否平衡。排卵與生理期時,荷爾蒙容易失衡,因自律神經失調,造成血液循環變差,出現畏寒的症狀。為了達到放鬆身體的功效,洗澡時不要選擇淋浴的方式,而是好好地泡個澡,讓身體暖和起來。處於更年期停經後的人,荷爾蒙特別容易失衡,因為更年期障礙,造成上半身發熱,臉部與後背也會大量出汗,患有更年期障礙的人,也常會出現「臉潮紅」的症狀。此外,很多人上半身處於上火、發熱的狀態,但下半身與手腳卻出現畏寒的症狀。這些也是因為女性荷爾蒙急遽減少,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進入更年期的人,謹記平時就要懂得放鬆身心。(本文摘自/暖足/出色文化)

血液循環不佳 致腿部、內臟冰冷

血液循環不佳 致腿部、內臟冰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每當詢問有畏寒症的人:「身體有哪裡覺得『冰冷』嗎?」幾乎所有人都會回答「腿部」。實際上,當我為了治療而觸摸客人身體時,腿部與腳趾出現「冰冷」症狀的人相對地多。腿部熱量不足、血液循環不良易冰冷此外,也有不少人表情嚴肅地表示「腿部冰冷而睡不著」,因而到沙龍尋求協助。究竟為何腿部會出現冰冷的狀況呢?位於身體末端的腿部,之所以會出現冰冷的症狀,是因為「熱量不足造成血液冰冷」,以及「血液循環不良」。若熱量不足,腦部受到影響,為了不讓內臟溫度降低,血液會集中在某些內臟,導致血液無法向下流,腿部感覺冰冷。若腿部持續感覺冰冷,冰冷的血液將流進腹部周遭,進而導致內臟變冷,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不只年長女性 年輕男性、小孩也出現症狀最近,不僅年長的女性因為腿部冰冷尋求協助,連年輕的男性和小孩子也陸續出現同樣的問題。然而,雖然我常聽到這些反應,但幾乎沒有人採取任何保健行動。想必很多人也一樣吧。「腿部(腳底)感覺冰冷」是身體(快要)出現不適的徵兆。不要置之不理,確實地做好保健措施吧。(本文摘自/暖足/出色文化)

感情升溫卻期待壞事發生 是大腦搞鬼

感情升溫卻期待壞事發生 是大腦搞鬼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交往的熱戀期間,情侶對心中深切的希望殷殷期盼,心嚮往之。當兩人的親密關係逐漸加溫而雙方日益親近、越來越相互依賴時,伴侶圈圈可能於焉成型,而他們對天長地久的渴望與感知也與日俱增。當然,那可是他們最期待、互許對方的未來。親密關係中 開始期待糟糕的壞事然而,有時候,伴隨「安全感」而來的,卻是一種截然相反的狀況。源於早期生命對依賴的期待與恐懼,因為沒有在交往熱戀或約會期間出現,卻在親密關係的升溫與互許承諾時被啟動了。結果是,伴侶們竟在他們的親密關係中,開始期待最糟糕的壞事發生,而非好事臨門。期待最糟的壞事,從達成目的的角度而言,一點兒也不合邏輯,從表面的意識與警覺性來看,也毫無必要,因為這一類的期待置身於大腦深層的非語言區域。身為伴侶與別人的伴侶,我們大部分人首當其衝要面對的,是最基礎的生存法則,以及幾近獸性與本能的自我。大腦最初的連結 是爭奪而非愛事實上,我們幾乎可以這麼說,人類是因為簡單的一條命令「你不可被殺」而安然歷經數千年的。愛與爭奪,同時是我們大腦的生存條件。雖是這麼說,然而大腦最起初、最重要的連結是爭奪而非愛。顯然,大腦最首要的功能,是要先確保我們以個體與物種的本質,先求能讓個體好好活著。其實,這是異常美好而重要的事。不幸的是,我們大腦中那個善於保護我們免受殺害的部分,同時也有點魯莽與愚蠢。它們最基本的信念是:「先殺再問」。(本文摘自/大腦依戀障礙/橡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