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台灣肥胖比例高 減肥藥知多少?

台灣肥胖比例高 減肥藥知多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女性永遠在追求更好的身型,減重之路總是永無止境的循環;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在生完孩子後體重常常不見減少,甚至坐完月子,身上掛的脂肪仍如影隨形。一名開心迎接二寶的年輕媽媽,接連生完兩胎後,體重飆升至62.5公斤,看到自己走樣的身材,覺得已回不去少女時代的風采,信心全失;無意間發現「減重配對321」的資訊,因而下定決心一定要瘦下來,於是報名參加減重班,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體重掉了8公斤,腰圍也小了5吋,成功回到產前的曼妙身材,老公見狀眼睛為之一亮,直呼「我又戀愛了!」。產後肥胖解析:脂肪囤積+孕期前後補太兇小兒科開業醫師柯盈賢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男性每兩位就有一位是「腹翁」,每三位女性就有一位「腹婆」,肥胖比例相當高!其中產後肥胖是大多數婦女所面臨的困擾,甚至是夢魘。在懷孕期間,由於母體為了承受懷孕和生產,皮下脂肪會急速膨脹來避免外力衝擊,因此脂肪容易囤積於此;而產後肥胖造成的主因,則是許多孕媽咪想給肚子裡的寶寶足夠的營養,一人吃兩人補,卻沒想到胖到自己,再加上華人習俗產後需坐月子補身,沒想到「補」太兇,反而讓媽媽也一起養胖起來。「少吃多動」減重太困難 慎選合法藥物安心瘦減重的方法不外乎「少吃多動」的原則,但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要找出時間「動起來」可能難上加難,因此不少人都希望能夠藉由外力,來助減重一臂之力。對此,柯盈賢醫師表示,市售的減重偏方百百種,但實際上台灣合法的減重藥僅兩種,第一種是羅氏鮮(Orlistat),它可以減少腸道脂肪酶的活性,約有三分之一吃下的脂肪不會被身體吸收,進而達到控制體重目的,但因有油屁、油便等副作用,造成生活上許多困擾,因此許多人會放棄使用。第二種則是睽違多年後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可,並於去年十月於台灣核准上市的「新一代標靶式」抑制食慾減重藥物沛麗婷(Lorcaserin),主要透過活化血清素受體,影響位於大腦下視丘的飽食中樞,達到增加飽足感、抑制食慾的作用,進而減少熱量攝取,達到降低體重的效果;而在使用上也不影響情緒及心臟血管,安全性高,對於有三高疾病的患者,也能夠發揮相當好的減重成效。專業醫療團隊 幫妳減重事半功倍柯盈賢醫師提醒,有心想減重的民眾,應尋求專業諮詢,透過醫師、藥師等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採取最適當的減重方式,才能夠事半功倍,瘦的安全又健康

考季來臨!營養師:食補魚類、猴頭菇

考季來臨!營養師:食補魚類、猴頭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中會考剛過,7月考季將接著登場!此時考生常擔心自己的讀書效率,父母也積極尋找補充品,想幫子女增強體力。營養師表示,魚肉、堅果、猴頭菇等都能使精神旺盛,建議選擇含此類成分的食物或補充品!補充DHA、PPLs 幫助腦部學習與記憶營養師林品蕎說明,針對記憶學習方面,「大腦皮質」和「海馬迴」極為重要,因大腦皮質是腦神經元聚集處,腦神經元突觸相接數量越多,訊息傳遞反應越快。海馬迴則可暫存記憶,再傳輸到大腦皮質長期記憶儲存。長期補充DHA能夠活化腦細胞、腦神經突觸與海馬迴作用反應,增加學習記憶、促進聯想力。而PPLs天然神經滋養物質(綠蜂膠),也有助提升大腦學習與記憶力。此外,猴頭菇含猴頭素、猴頭酮成分,研究發現能刺激神經生長因子生成、幫助腦神經元活絡與海馬迴記憶表現能力。攝取魚類、猴頭菇 滋補強身為使考生學習力與記憶力維持最佳狀態,營養師林品蕎建議,父母三餐可多準備營養餐點給考生食用,如鮪魚蛋三明治、香烤秋刀魚、海藻吻仔魚湯、鮭魚猴頭菇炒飯、養生猴頭菇湯等,補充DHA與多種猴頭菇營養成分,保持思緒敏捷、記憶充沛。猴頭菇還含有腺苷與多醣體成分,可幫助考生舒緩考前症候群。假使無法日常飲食大量攝取魚肉或猴頭菇,建議也可為考生準備魚油或是素魚油如藻油、星星果油等,富含Omega-3。或猴頭菇營養保健品,幫助考生思考更清晰,讀書事半功倍。 

中風後竟言語障礙?治療、照護有訣竅

中風後竟言語障礙?治療、照護有訣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43歲男性中風後發現自己說話時總是無法準確發音,不斷嘗試卻越來越糟,因此感到非常沮喪,隨後被轉介並接受語言治療,才逐漸重拾說話信心。運動性言語障礙如何造成?中風、腦傷、腫瘤造成神經受損 言語肌肉控制失調運動性言語障礙主要由於中風、腦傷、疾病或腦腫瘤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或周邊神經系統受損,使得言語肌肉控制失調(肌肉麻痺、無力、聲調控制不佳、動作不協調),並出現呼吸、發聲、共鳴、構音及韻律控制問題,影響說話清晰度。運動性言語障礙可分為2類:1)吶吃/執行言語動作的神經肌肉受損,使構音器官運動時產生不協調的情況,出現語音含糊、說話音量改變、音調改變、語速改變等表徵。上述言語特徵會依神經肌肉受損位置不同改變。2)言語失用症/因大腦負責計畫及排序說話動作的部位受損,導致說話時語音錯誤不一致,可能伴隨用力、不斷修正與嘗試發聲的行為。運動性言語障礙 治療採個別化語言訓練桃園醫院新屋分院語言治療師劉書君說明,言語失用症能在自然情境下,自發說出適當話語(如:打招呼時反射性說早安、得到他人協助馬上說謝謝),但若刻意要求患者說出特定話語,反而導致錯誤。協助運動性言語障礙的患者,分為治療及照護2層面。運動性言語障礙患者需要擬訂個別化的語言訓練,必要時搭配藥物治療及手術。輕、中度的運動性言語障礙患者,語言治療訓練可有效改善說話情形;但重度的運動性言語障礙患者,上述語言訓練效果較有限,必須再更進一步依照個案能力,配合非口語的溝通策略來促進其功能性溝通能力。家人及照護者協助運動性言語障礙患者時,可參考6個重點:(1)與患者對話環境安靜;(2)避免溝通時間過長、複雜及強迫性的對話模式;(3)提醒患者以簡單句表達,甚至搭配圖像、手勢、表情及書寫等方式;(4)對話時耐心並給予充分時間,或猜測患者的意思或簡單提示;(5)避免指正及要求患者,盡量正面鼓勵引導;(6)重度患者不必堅持以口語溝通,可以嘗試注音符號、圖片、溝通本、電腦打字等,協助患者溝通。

講座/小兒藥品磨粉知多少?

講座/小兒藥品磨粉知多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病看病吃藥,吞藥丸對小朋友並不容易,大多會將藥物磨粉後再服用。然而隨意改變藥品原來形式、磨成藥粉,恐怕改變藥物的儲存期限甚至藥效。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將於6月9日(六)舉辦藥劑科講座,由林立仁藥師主講「小兒藥品磨粉注意事項宣導」,講座中營養師將提供幼兒服藥、用藥的注意事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小兒藥品磨粉注意事項宣導時間:107年6月9日(六)上午10:00-11: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 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02-2791-9696轉1008(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意識灰色地帶 植物人曾稱「空心人」

意識灰色地帶 植物人曾稱「空心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開車本來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行為。在美國,每年大概都有三萬七千人因車禍而死,不過卻非人人都是當場身亡。這當中不少人會先墜入意識的灰色地帶,然後在大限來臨之前,都只能任其生命在那個空間裡慢慢枯萎、凋零。我們已經知道許多原因都會導致患者落入意識灰色地帶。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錯失復原黃金時機」。過去無維持呼吸醫療機器 植物人不多腦部嚴重受創的傷患入院治療後,通常需要觀察數天或是數週,方可確定患者最終的狀況;在這段期間完全沒有人可以斷言患者的未來會往哪個方向發展。因為每個人腦傷的狀況不可能都一模一樣。在這段黃金時機裡,現在醫療人員一般會以一些外力支持患者的生命力。最常見的是「氣切插管」,醫療人員會在患者的脖子上開一個洞,然後把一條柔軟的塑膠管從洞口置入他們的氣管,以幫助患者呼吸。通常這些有氣切插管的患者也會被接上呼吸器,呼吸器能幫助肺臟吸、吐空氣,確保體內有充足的氧氣流通。在還沒有這些精妙的醫療技術前,醫療人員大多只能束手無策,所幸這些精巧的機器誕生了。的確有些人順利度過險境活了下來;但他們重新開始運轉的部分往往只有身體,不包含大腦;就算他們的大腦尚可運作,功能也不再如以往那樣完整。換句話說,是人類自己創造了灰色地帶,又或者該說,是我們自己大幅提升了人類在意識灰色地帶裡存活的可能性。古希臘人描述植物人狀態 存活但無法表達、溝通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進入意識灰色地帶,只不過以前的人大概不太有機會在這個奇妙的空間裡生活這麼久。假如史前人類頭部受到重擊,若失去意識的時間不幸長達數分鐘,很可能就會進入「昏迷」狀態。昏迷狀態的人會長期對外界的刺激失去反應、喪失正常的睡眠週期,並且無法自主性的執行任何生理反應。史前人類一旦陷入昏迷狀態,恐怕就很難再從中甦醒過來。在過去無法額外補給昏迷者營養和水分的情況下,他們的病情更會迅速惡化,走向死亡。即便是今天,要從死神手中搶下昏迷狀態病人的性命,其機率也不算高。僅管如此,根據歷史記載,一九五○年代,人工呼吸器尚未問世之前,確實還是有一些人的生命徘徊於這意識的灰色地帶之間。古希臘人曾提過一種他們稱之為「內出血」的症狀,並如此描述:「健康者會突然感到疼痛,瞬間喪失語言能力,喉頭宛如被人掐住脖子般發出咯咯的聲響。病發者的嘴巴大開,無法理解任何事情,若旁人叫喚他或撥動他的身體,他就只是不斷地呻吟;他還會無意識的大量排尿,如果此時他沒有發燒,通常七天內就會死亡,但若有發燒,則往往會康復。」看起來就像是我們現在所指的「植物人狀態」。20世紀初「持續性植物狀態」 延伸至今植物人稱呼從古希臘時代到二十世紀,我們對這種特殊人體狀態的理解、診斷和治療的方式並沒有太大變化。二十世紀中,醫學界陸續還曾出現過其他疑似表示這個狀態的描述性醫學名詞,例如:醒狀昏迷、不動不語症、沉默靜止症、阿帕立克症候群和重度創傷性失智症。不過,我們並不清楚過去這些名詞所描述的症狀相不相同,因為每一個患者的症狀都不太一樣,其之間的差異性可能相當大。後來,一九六三年和一九七一年又分別出現了「空心人」和「活死人」這兩個描述此狀態的名詞。直到一九七二年愚人節那天,布萊恩.傑內特和弗雷德.普拉姆在《柳葉刀》發表了一篇極具歷史意義的論文,以持續性植物狀態描述了這樣的人體狀態,之後,這個名詞才迅速成為醫學界普遍描述此一狀態的用語。(本文摘自/困在大腦裡的人:揭開腦死、昏迷、植物人的意識世界,一位腦神經科學家探索生與死的邊界/采實文化)

講座/自閉兒不自閉-與星兒共舞春天

講座/自閉兒不自閉-與星兒共舞春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自閉症,一個謎一樣獨樹一格的靈魂,住在這個由所謂”一般地球人”打造的箱子裡,用彆扭的腳步在箱子內不斷地跌撞,碰壁著。他也許眼神無法與人對焦,也許看似活在自己世界裡,但是他的心靈之眼可能可以穿透人類虛偽的假面,他的靈魂之識可能渴望被地球人理解,卻苦於被地球人在箱子外用正常人的框架標籤貼住了他解放的出口,使得情緒常常成了他與人類唯一交流的語言,而令身邊的人一籌莫展。您是否苦於不知如何與星兒互動,或者想要了解星兒的世界,歡迎家有自閉症孩子或對自閉症感興趣的您,讓我們共同來為這地球獨一無二的靈魂一起創造嶄新實相,舞出您與孩子的春天吧!(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主題:自閉兒不自閉-與星兒共舞春天講師:柯宥璿 老師時間:107年06月15日(五)下午2:00-4:00地點:賽斯教育基金會 台北分會(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49號6樓)洽詢: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醫學會(02) 2219-3379          賽斯教育基金會  台北分會(02)8252-4377

聰明減重5技巧 用暗色餐具可減食量

聰明減重5技巧 用暗色餐具可減食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大家都知道減重就是少吃多動,但其實還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小撇步。林煜幃營養師舉出5點沒負擔又能有效幫助減重的小技巧:1) 調整容器大小/台灣人不管在家中或聚餐都習慣吃合菜,但因不易定量,不知不覺就超出我們需要的熱量。一項研究指出,容器尺寸縮小30%,熱量也會跟著減少3成。主要的原因分成心理和生理層面,容器變小,食物容易裝滿,看起來份量較多,心理上容易達到滿足。且因為份量少,就會更珍惜食物,不會囫圇吞棗的一下子吃完,拉長了吃飯時間,就會刺激大腦四放飽足感的訊息,達到生理上的滿足。2)調整容器顏色/除了容器大小外,也可調整餐具的顏色。當你想減重少吃一點時,可搭配暗色系的餐具,例如灰色、墨綠色等;相反的,想增進食慾,可選擇鮮艷一點的顏色來刺激感官。3)細嚼慢嚥/林煜幃營養師表示,之前研究分析過,吃飯過快比細嚼慢嚥的人多吃了35%的食物。最主要的原因,腦部感覺肚子飽了需要20~30分鐘的時間,所以如果吃太快,不知不覺就攝取過多熱量。所以建議吃飯時每口需咀嚼15~20下再吞下,如果吃得太快不僅容易變胖,也會造成腸胃不適。4)進食順序改變/之前有一群營養師親自做實驗,把飲食順序改變為:喝水或清湯→青菜和蛋白質→主食。結果不僅飯後血糖降低,體重也跟著減少。這個實驗其實已經有很多人體及動物研究都已證實,改變進食順序對減重是有顯著的成效。這最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先吃低熱量食物增加飽足感,後續就會減少吃進熱量較高的食物。第二、飯後血糖上升幅度變小,減少胰島素分泌,降低脂肪合成。但這的做法先決條件就是每餐熱量要控制好,若一餐吃1000大卡,再怎麼改變,也很難變瘦。5)三餐規律/林煜幃營養師表示,麻省大學醫學院曾經就飲食習慣和肥胖之間的關係,找來499名參與者進行研究分析,結果發現沒吃早餐的人比起固定會吃早餐的人,肥胖風險高出4.5倍。主要的原因是早上身體會啟動新陳代謝機制,這時候吃進的熱量,比較容易消耗掉;相反的,不吃早餐的人,容易有補償心態,且為了維持所需基本熱量,大腦會告訴自己晚上該多吃一點,而人體在晚上是處於休息狀態,新陳代謝比白天低,這時候吃進的熱量容易囤積成脂肪,形成肥胖。其實減重技巧不只這5點,但如果能做到以上方法,再搭配正確的飲食,要有苗條身材絕對不是問題。

喉嚨痛是感冒?驚見5公分淋巴癌腫瘤

喉嚨痛是感冒?驚見5公分淋巴癌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96歲的周阿公喉嚨疼痛,原本以為是感冒,20多天後竟吞嚥困難。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發現口腔上顎約5公分大的腫瘤,切片確診為淋巴癌。轉血液腫瘤科化療,消除腫瘤且沒有轉移,也可正常吞嚥。周阿公不放棄,見證年紀大也可化療。口腔內腫瘤大部分是口腔癌 淋巴癌是少數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表示,周阿公上個月來就診時自訴喉嚨痛20多天,一直在診所吃感冒藥,但沒有好轉又越來越不舒服,連吃東西都難吞嚥,講話也困難。電腦斷層等檢查顯示阿公的口腔上顎有個滿大的腫瘤,阻礙吞嚥,研判口腔癌的可能性大,但切片送驗卻是淋巴癌。長在口腔內的腫瘤絕大部分是口腔癌,極少口腔內的癌症是淋巴癌,淋巴癌分布位置以頸部、腋下、鼠蹊部、縱膈腔及腹腔的淋巴結較多。彰醫副院長、血液腫瘤科醫師樊聖說明,扁桃腺及其外圍有淋巴組織,仍有可能出現淋巴腫瘤,造成喉嚨疼痛,就像周姓阿公誤以為感冒,其實是淋巴腫瘤正快速長大。淋巴癌成長快速 而化療治癒率也較高淋巴癌是化療成效很好的癌症,也是可治癒的癌症。周阿公身體還算硬朗、精神不錯,建議可以化療。但由於阿公已經高齡96歲,仍存在風險,最終由阿公及其家人決定,阿公明確表達要化療的意願,醫院方面也全力醫治。樊聖醫師表示,淋巴癌是一種長得很快速的腫瘤,治癒率約40%。阿公果斷接受化療,很快地施以低劑量化療,目前還在療程中,復原情況良好,可以吃得下東西,生活品質大幅改善,治癒機率很高。

年輕女性當心!3種痛恐子宮內膜異位

年輕女性當心!3種痛恐子宮內膜異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7歲的雯雯(化名),5年前經期下腹劇烈疼痛、解尿不順、甚至血尿,原以為是泌尿道問題,檢查才發現是瀰漫性的子宮內膜異位到膀胱,卵巢有6、7公分的巧克力囊腫。進行腹腔鏡手術清除子宮內膜異位組織及囊腫,術後搭配半年停經針劑藥物,每3個月回診追蹤。追蹤至第3年時又復發經痛,卵巢長出一顆3公分囊腫。原本有計劃結婚懷孕的雯雯,擔心再次手術傷害卵巢導致不孕,甚至考慮放棄結婚。子宮內膜異位症 高達64%患者年齡小於30歲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莊斐琪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子宮內膜跑到子宮外造成的疾病。研究指出約6至10%育齡女性有此困擾,高達64%患者年齡小於30歲,尤其有家族史的女性更常見。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卵巢、骨盆腔,也可能侵犯大腸、膀胱等部位,最遠還可能跑到肺部,引起經痛、骨盆腔疼痛、不孕等症狀。子宮內膜異位症極易復發,首要治療目標為控制疼痛與避免復發。手術治療雖可清除病灶、緩解疼痛,但五年內復發率高達50%以上,術後搭配長期藥物控制病情非常重要,避免因復發而再次手術。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比起過去常用的停經針劑藥物或雄性素,較無更年期症狀、雄性化的副作用。如果暫時沒有懷孕需求,可長期使用不需停藥,更能有效預防復發。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痛 恐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前兆今年亞洲國際會議上,新型口服黃體素發表以亞洲患者為研究對象的真實世界試驗,顯示服用新型口服黃體素後,患者生活品質顯著改善,尤其對於疼痛更有顯著進步,且具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患者能持續治療,解決過去藥物只能使用6個月的困擾,為長期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提供更好的藥物選擇。莊斐琪醫師提醒,面對子宮內膜異位症需要長期抗戰,若有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痛等症狀,或有家族史的高危險群,應主動尋求婦產科醫師診斷,以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接受過手術治療的患者,也應保持每3、4個月定期追蹤,同時搭配藥物長期治療,才能有效避免復發,揮別疼痛夢魘。

男熬夜苦讀患B肝!潛藏隨時昏倒危險

男熬夜苦讀患B肝!潛藏隨時昏倒危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2歲的鄭先生為出國讀研究所常熬夜苦讀,申請學校體檢時,才知罹B型肝炎,肝指數GPT已飆升至800多。經長期口服抗病毒藥物後,現已穩定控制病情,和正常人沒什麼兩樣。回想起當時異常疲倦的情況,鄭先生形容累的程度像是隨時可以昏倒!肝癌死亡病患 7成為B型肝炎帶原者台灣每年約1萬多人被診斷罹患肝癌、8千多人因肝癌死亡,每年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的民眾也有近5千人。慢性B、C型肝炎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7成是B型肝炎帶原者,2成是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但根據衛福部調查資料顯示,接受治療率僅約17.8%,顯示很多B、C型肝炎患者處在肝癌、肝硬化的風險中,無警覺要定期篩檢與治療。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江明說明,肝病患者通常沒有明顯發病症狀,需抽血檢查才能發現肝臟問題。如果近期覺得身體異常疲倦、黃疸、胃腸不適、食慾不振等,最好到醫院進一步檢查。B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目前尚無法使病人完全痊癒,主要效用是壓制病毒、抑制肝臟發炎,降低引發肝癌、肝硬化機率。5成民眾不知患B型肝炎 潛藏未爆彈病毒量檢查,是檢查血液裡病毒的濃度,並透過病毒量高低作為抗病毒藥物的使用依據。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我國成人B型肝炎帶原率15至20%,推估B型肝炎帶原者約300萬人,但治療率低,約5成民眾不知自已患B型肝炎。若民眾近期出現相關B型肝炎症狀,可至各醫療院所掛胃腸肝膽科進一步檢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別讓B型肝炎成為身體的未爆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