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守護「吃」的安全 生物肥料第一線把關

守護「吃」的安全 生物肥料第一線把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為維護人體健康,食安問題不可不慎!不僅製作過程需嚴謹把關,追溯源頭食材更是重要。而肥料是栽種食材作物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但若是不當使用化學肥料、有機質肥料,則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化肥使用過度 導致土壤酸化危機李怡禛博士表示,施用大量化肥,雖能加快作物的成長速度,但同時也造成環境的破壞,土壤在一般正常情況下存在著均衡的各種物質,如果施加單一化肥,土壤的組成比例產生變化,土壤結構會變得與所施加的化肥很相像,時間久了就會酸化,土壤酸化之後導致作物吸取不到養分,給再多養分也無法吸收,如此的惡性循環會讓土壤肥力下降。此外,過多的化肥會在作物中殘留硝酸鹽,人食用後會轉為亞硝胺(致癌物),對人體產生傷害,有機質肥料的來源有一些是來自家畜的排泄物,一旦作用過程發酵不完全,微生物會大量生長造成危害,像是吃生菜感染大腸桿菌,就是有機質肥料處理不當常見的例子。李怡禛博士表示,多醣體生物肥料在人體食用安全方面比化肥、有機質肥料更為安全,多醣體是無法用化學合成,因此大多來自自然界的菇蕈類、酵母菌或海藻等天然來源。多醣體生物肥料的效用比有機質肥快速,另一方面由於多醣體為微生物細胞壁結構物,作用於作物上並非微生物本身,所以不會有菌的危害,在食用方面較不用擔心微生物的汙染的問題。植物免疫反應提高抵抗力基因、生長基因、運輸基因的表現多醣體生物肥料的作用機制,葉片表面的接收器可接收到多醣體,多醣體能誘導植物產生免疫反應,如同人體施打疫苗,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一般,植物在免疫反應的作用之下,抵抗力基因、生長基因、運輸基因的表現都會有效提高。在施用多醣體生物肥料後,尚需另外補充適當的養分,李怡禛博士表示,若沒有補充葉片可能會有黃化、裂開等營養不良的情形,多醣體生物肥料宜作用在有基肥的土壤,較能發揮效用。若土壤平貧瘠建議先做土壤改良,多醣體生物肥料雖有土壤改良的特性,但還是要全面性地去探討土壤結構需要做什麼改變,顧好土壤的根本,保護環境也能提高作物的品質。

懷孕、哺乳期感冒 6症狀用藥大解析

懷孕、哺乳期感冒 6症狀用藥大解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懷孕或產後女性因為體內荷爾蒙變化、營養需求等改變,可能會降低對病毒的抵抗力,容易發生流鼻水、感冒及發燒等症狀。全身無力不舒服想吃藥來紓緩,卻又擔心影響胎、嬰兒發育,讓媽媽們好兩難,但真的是如此嗎?女性懷孕或哺乳期間 感冒就醫一定要表明身分感冒大多數由病毒引起,惟病毒種類繁多,目前無對抗不特定病毒的有效藥物,治療感冒時,多是針對感冒引起的症狀。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臨床藥師王嘉珍提醒,正值懷孕或哺乳期間的女性,感冒就醫時一定要表明身分,告知醫師自己是孕婦或是正值哺乳期。可待因治療咳嗽 哺乳恐引發寶寶呼吸抑制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若周遭或自身正值懷孕或哺乳期間者,請勿自行選購非處方藥品,有氣喘病史、慢性疾病等併用其他口服藥品者,都應諮詢醫師及藥師,避免傷害自己與寶寶健康。正值懷孕或哺乳期間的女性,可參考6大常見感冒症狀,幫助準媽媽或新手媽媽了解用藥風險:1)發燒、頭痛、喉嚨痛及肌肉痠痛/一般大家耳熟能詳的「普拿疼」成分是acetaminophen,可緩解發燒、頭痛、喉嚨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若是服用此成分藥品,須注意每日最高劑量為4000 mg,過量服用可能導致肝毒性等副作用,服用期間應避免飲酒,減少肝臟傷害的風險。2)發燒、頭痛/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可用來舒緩發燒、頭痛的症狀,副作用如過敏、腸胃不適、胃腸出血等,若有胃潰瘍或腸胃出血病史的孕婦,須特別小心出血風險。3)鼻塞/常用來解除鼻塞的藥品成分包括methylephedrine、phenylephrine及pseudoephedrine等,可以收縮血管、解除鼻腔微血管擴張充血。服用這類成分可能會血壓升高、心悸、失眠,甚至出現焦慮狀況。服用者應減少食用含咖啡因成分的飲料,有高血壓、甲狀腺疾病及具有憂鬱傾向的媽媽們,更應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聽從醫矚來使用藥物。4)流鼻水及打噴嚏/抗組織胺藥物成分包括cyproheptadine、triprolidine、chlorpheniramine、dexchlorpheniramine、fexofenadine及loratadine等,雖然可以改善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但也可能出現疲倦、嗜睡、視力模糊、口乾舌燥、便秘及排尿困難等副作用。建議正值懷孕的女性若使用此類藥物,不宜駕車或從事需集中注意力的事,以免因精神不濟發生意外。此外,抗組織胺是治療過敏常用成分,如果需長期使用抗組織胺治療過敏,看診時需告知醫師,以免重複用藥。5)喉嚨卡痰/喉嚨卡痰也是感冒常見的症狀之一,potassium guaiacolsulfonate、terpin hydrate、acetylcysteine是常見用來化痰的藥物成分,不過這類成分會有噁心、嘔吐等副作用。6)咳嗽/使用者可能會有疲倦、嗜睡、嘔吐及頭暈等症狀,尤其codeine成分的藥品,正值哺乳期的女性若是使用,可能會隨著乳汁影響寶寶,導致嬰兒發生呼吸抑制的風險。

櫃姐久站患甲溝炎!醫師教2招防範

櫃姐久站患甲溝炎!醫師教2招防範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炎炎夏日,許多愛美女性迫不及待穿涼鞋,但有人因為美觀問題羞於露出腳趾頭。一名女士從事專櫃工作20多年,長期站立等原因導致腳趾甲發生嚴重甲溝炎。一開始只尋求坊間一般指甲修剪,修剪後症狀舒緩而一個月修剪2次。直到近1、2年,越剪指甲越捲,也不敢讓人修剪,但腳趾甲非常痛連帶走路姿勢越來越奇怪,腳趾甲甚至變形化膿,像雞爪一樣。指甲矯正器利用物理牽引 矯正回正常形狀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愉真表示,病人求診時幾乎全部的腳趾甲都呈現捲曲樣,多次溝通後進行「指甲矯正器」治療。病人在裝置矯正器2至3天後痛感幾乎完全消除。目前雖然指甲形狀尚未完全復原,但平時已沒有痛感。指甲矯正器是將內嵌的指甲透過智慧型金屬絲線和膠狀貼片而產生槓桿力、復形彈力、牽引力等原理,將指甲根本性矯正回正常形狀、曲度和寬度,對皮膚組織不會造成任何傷害。屬於醫療器材,必須由專業醫師根據指甲情況診斷治療。指甲平平修剪 不要剪入側邊萬芳醫院院內統計顯示,260個凍甲案例中,81%病人治療1個月後有50%以上改善;治療6個月後100%病人有50%以上改善。這些案例研究也發現,雖然需較久時間,但指甲矯正器對於長期因反覆修剪而萎縮的指甲治療效果相當好。黃愉真醫師提醒,無論接受何種治療,最重要的是確實保養指甲。(1)指甲平平修剪,不要剪入側邊指甲邊緣;(2)選擇具備良好支撐力的鞋子,避免過鬆、過緊、尖頭鞋,減少反覆擠壓碰撞。有任何指甲問題,建議尋求皮膚科醫師幫助,找出合適的治療方法。

講座/產前後性福及運動、嬰兒洗澡須知

講座/產前後性福及運動、嬰兒洗澡須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產後婦女因分娩導致陰道受到傷害,大幅影響夫妻間的性生活品質。其實產後夫妻的親密關係維繫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如在產後性生活中遇到陰道鬆弛、摩擦力不夠敏感等問題,可進一步尋求專業醫師諮詢,提升產後夫妻性生活的品質。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6/9(六)舉辦親子教室活動,由婦產部醫師毛士鵬主講「產前產後『性』福不打烊暨孕期宜做的運動」,以及護理部護理長陳燕菁教導「快樂洗澎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準爸爸、準媽媽預約報名,不限雙和醫院產檢、生產之孕婦。活動期間提供茶水,請自備環保杯。(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婦產部親子教室時間:107年6月9日(六)下午13:3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12樓會議室洽詢:02-22490088 轉2972(婦產科秘書楊小姐)或   02-22490088 轉2988(諮詢衛教師宋小姐)

畢業季來臨!求職壓力大恐致情緒障礙

畢業季來臨!求職壓力大恐致情緒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鳳凰花開,畢業季即將來臨,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六月的失業率以20至24歲為12.38%,居所有年齡分組之冠,也就是在大學剛畢業的族群當中,每7至8人中就有一個人失業。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臨床發現許多應屆畢業生因為對未來茫然,甚至是親友過度關心,造成龐大壓力而導致情緒障礙,近期求診患者增加二成,有些甚至出現合併其他精神症狀,提醒大家應重視年輕族群因求職不順或失業引發的身心問題。過度關心造成壓力 女大生焦慮合併自我傷害有位22歲的黃姓女大生(化名),大學畢業準備求職,過去只知道埋頭讀書的她,根本不知道畢業後可以做什麼工作,加上親友過度的關切,讓她感到無法喘氣,最近開始食不下嚥、睡不安心,情緒持續低迷的她,偶然一次在使用美工刀時劃傷手指,突然感到壓力被瞬間釋放,之後只要當她面臨壓力來襲時,便用刀片在手臂上劃上一條條傷口,雖然知道這種紓壓方式不對,卻無法停止這樣的行為。後來被家人發現帶到精神科求診,診斷是因「失業型情緒障礙」引發的焦慮症狀合併非自殺式自傷疾患。易使用錯誤方式紓解壓力 反而陷入惡性循環開業醫楊聰財醫師表示,失業型情緒障礙在每個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個案在人際及其他身心社會功能上遭遇重大壓力與障礙,引發焦慮的症狀,患者會重覆藉由蓄意的自我傷害身體,抒發心中負面的感受及解除所承受的壓力。根據研究指出,這種合併引發的進階症狀,好發於對壓力承受較弱、敏感,加上情緒復原較為緩慢的族群,當感受到壓力時,就會用自認為有效的壓力釋放方式,如燙菸疤、用刀片劃手腕等;且這些重複行為會讓患者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由於個案了解進行這樣的紓壓行為時並不會導致死亡,在精神科分類為「非自殺式自傷疾患」。心理治療改善情緒控管能力 搭配藥物治療效果加強楊聰財醫師說明,針對此類型的患者會先協助找出壓力來源,透過認知行為治療,轉化過度的負面情緒,再搭配藥物治療,改善失眠及焦慮症狀,有必要時會建議接受心理治療。楊聰財醫師提醒,父母與其過度關心,不如與孩子溝通,一起找到就業方向,同時也應多瞭解彼此生活近況,如有睡眠障礙或是情緒不穩定,應儘速就醫,以免衍生其他精神症狀。(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去留怎麼抉擇?家屬簽拔管前的猶豫

去留怎麼抉擇?家屬簽拔管前的猶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患者被送入神經加護病房後,假如一切檢測的結果都不樂觀,指向患者可能很快就會死亡或永遠不可能再以任何形式活出生命的意義,醫療人員或許會建議家屬「放棄維持生命治療」,意即關閉呼吸器,或是俗稱的「拔管」。思考同意拔管期間 患者可能落入植物人狀態面對這種情況,有兩種類型的家屬會毫不猶豫的簽下這紙「拔管同意書」:一是對醫療機構言聽計從的家屬;另一則為明白當事者絕不會想以此形式度過餘生的家屬。至於對這兩類之外的其他家屬,簽下同意書恐怕就不這麼容易,在做出決定前,他們很可能必須反覆苦思個好幾天。這就是問題所在:家屬能簽屬「拔管同意書」的前提是,患者無法自主呼吸;然而在家屬舉棋不定的期間,患者恢復穩定的生命徵象,能夠自行呼吸,不再需要靠呼吸器維生,那麼家屬也就失去為患者拔管的機會。這些患者大多落入了意識的灰色地帶,單純的移除呼吸器已經無法了結這些患者的性命,唯一的方法只剩下停止供給他們食物和水。水和食物算不算一種醫療手段?法律上後者常引起很大的論戰,而這些論戰幾乎都圍繞著一個重點打轉,那就是「水和食物到底算不算是一種『醫療手段』」。呼吸器絕對是一種醫療手段,所以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毫無康復的可能性),我們相對比較容易做出關閉呼吸器的決定。可是,水和食物算是一種醫療手段嗎?有些司法的裁決認為是,有些則認為水和食物乃人體的基本需求,或人權,不得停止供給。在進行這類裁決時,還有一個因素一定會被司法者納入考量,即「移除該維持生命的手段後,患者要多久才會死亡」。一般來說,關閉呼吸器後,患者幾分鐘內就會因為腦部缺氧而死,但若停止供給患者營養和水分,患者最久可能必須長達兩週才會被活活餓死。淡菜外觀、行為與人類大不同 而捨得滾水烹煮因此,儘管拔管和終止提供患者水和食物最終都會導致患者死亡,但由於大眾對「醫療手段的界定」和「死亡時間長短」的認知不同,也造就了哲學家、倫理家和司法者對後者的看法有極大的分歧。簡而言之,對現在的家屬而言,他們不得不面對的情況或許不再是想著該不該讓患者活下去,而是該怎麼幫助患者離開這個人世。就以煮淡菜為例,大多數的人都可以毫不猶豫地把活生生的淡菜丟入滾水中烹煮。然而其實不管以哪個道德標準來看,用這樣的方式結束一個有生命的生物都是個很殘忍的行為,為什麼大家卻可以做得如此自然?癥結點就在於淡菜的外觀和行為與人類大不相同—淡菜既沒有手腳或任何類似人體的特徵,移動身體和與外在環境互動的方式也跟人類大相逕庭。對殺生的感受 與被殺者的外觀和行為息息相關那如果是把活生生的龍蝦丟入沸水裡料理呢?許多人大概都無法接受這種做法,寧可直接去店家買已經先預煮好的龍蝦。為什麼同為甲殼類的海鮮,大家卻無法輕易把龍蝦丟入滾水裡烹調?這是因為儘管龍蝦和人類的外觀有很大的差異,但比起淡菜,牠們的外觀的確比較能讓我們看見人類的影子。龍蝦有腳也有螯,能夠利用它們移動或是抓取東西,至少就其功能性來看,牠們的腳和螯看起來就像是我們的四肢。另外,龍蝦有眼睛,如果你仔細盯著牠瞧,肯定能很輕易地說服自己牠們有所謂的臉。綜合上述,即便龍蝦和我們的外觀和行為有很明顯地不同,但整體來說牠們的行為表現確實是跟我們有那麼些許的相似。針對這方面的說明我就點到為止,因為我覺得上面的論述就足以讓大家理解我接下來要說的例子:把猴子或是猿猴活生生丟入沸水裡。我敢說,很少人能泰然自若地做出這種事。為什麼?這就跟剛剛我說的淡菜和龍蝦是一樣的道理。顯然,我們對殺生的感受確實與被殺者的外觀和行為息息相關。(本文摘自/困在大腦裡的人:揭開腦死、昏迷、植物人的意識世界,一位腦神經科學家探索生與死的邊界/采實文化)

媽咪營養均衡 寶貝頭好壯壯

媽咪營養均衡 寶貝頭好壯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營養均衡的媽媽,乳汁中擁有完美比例的脂肪酸,能夠幫助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快速、健康的成長發育,同時,母乳中的抗體,能夠提供寶寶避免感染和疾病的侵襲,這些優點,都是嬰兒食品與牛奶無法取代的。由此可知,母乳擁有十分重要的營養價值,除了非不得已的原因,媽媽應該至少親自哺乳寶寶持續6 個月,如果可以,最好能長達2 年的時間。不過,營養的母乳具備先決條件:媽媽必須充分攝取各項營養素,尤其是現代食物中所缺乏的營養素。早產兒是最需要母乳提供營養的一群,母乳能夠協助他們的免疫系統更為成熟。我認識許多早產兒的媽媽,由於自己無法分泌母乳,於是藉由為寶寶找奶媽,或是收購別人的母乳供寶寶食用,這樣做雖然會十分麻煩,但是嬰兒獲得的好處將更大。母乳除了可以提供長鏈Ω-3 脂肪酸或Ω-6 脂肪酸,幫助早產兒健康成長,也可以提供抗體,保護脆弱的寶寶。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介紹,這些對媽媽有益處的營養是如何轉化為養分供給寶寶使用;以及如果不能親自哺育,如何增加額外營養素在嬰兒食品之中。健康寶寶來自媽媽充足的營養對嬰兒來說,為了配合他們腦部的發育,讓嬰兒擁有強固細胞膜、防水的皮膚,同時能夠正常利用陽光合成的維生素D,都需要製造大量的脂肪,而脂肪中膽固醇的含量就佔據了30%,因此,這些嬰兒成長所需的膽固醇,光靠體內合成是完全不夠的。絕大多數的寶寶,無法在懷孕期間就將腦部發育完全,直到出生後,嬰兒腦部始終維持在發育狀態。由於胎兒頭部的大小會受到母親產道的限制,因此出生之後幾個月,嬰兒頭部還是會持續成長,嬰兒的腦部會消耗掉嬰兒60%以上的能量。(相對於成人的腦部,往往才需消耗20%的能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幫助寶寶腦部發育一般靈長類在出生後,腦部重量會成長到出生前的2 倍,而人類嬰兒在出生後18 個月,腦部的重量多會達到出生前的4 倍大。幫助寶寶腦部成長所需的脂肪營養,除了膽固醇外,大量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是其中之一。營養均衡的媽媽,可以從母乳中提供適當比例的DHA、ARA,以及其他的必需營養素,這些營養素正是大腦和其他組織的主要成份。(本文摘自/奇蹟好油:OMEGA-3臨床療癒實錄/博思智庫出版)

瓦斯爐油膩膩 試試「菠菜清潔法」

瓦斯爐油膩膩 試試「菠菜清潔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在此,我將介紹過去曾在部落格或廣播媒體中公開的幾個最受歡迎清潔法。考量這些清潔法的受歡迎程度,我訂定了排名順序。事實上,在我的內心裡,它們都是第一名!1) 用棉手套代替抹布/適合用於清潔欄杆、百葉窗等。可先套上塑膠手套,再套上棉手套,擦拭周遭環境,清洗時如同洗手般,將棉手套邊搓揉邊沖水即可,也不用擔心手腕會受傷。2) 用塑膠繩清潔縫隙/洗臉槽、馬桶等刷子不易刷到的縫隙,如同用牙線般,使用塑膠繩將縫隙裡的污垢刮乾淨。3) 用菠菜水擦拭瓦斯爐/這是很多人使用的方法。也是從很久以前就愛用的方法,所以在上電視節目時有介紹,當時「菠菜清潔法」還成為熱門話題。4) 用牛奶瓶清潔蓮蓬頭水管/這是清潔蓮蓬頭時,突然想出來的點子!一邊搖晃牛奶瓶時,還可以一邊減輕壓力。5) 用搓澡手套清潔浴室牆壁/很適合用來擦拭浴室的牆壁和天花板。6) 用洋蔥網製作鞋子除臭劑/夏天時,常被問到關於除溼、除臭的問題。這是我要介紹的代表性方法。靴撐是其活用方法之一。7) 將撢子折彎後,擦拭傢俱/這是創意的開端!將撢子稍微折彎後,即使沒踏在椅子上,也能輕而易舉清潔傢俱上方或高處的灰塵。8) 桂皮噴液&萵苣噴液除塵蟎/用來驅趕塵蟎的桂皮噴液若噴在衣服或寢具上時,因為顏色過深,易染色,所以可以改用萵苣噴液這種不會染色的液體。9) 用馬糞紙除溼/若將報紙夾在被子之間,具有良好的除溼效果,但因報紙太薄了,很容易撕裂,所以就改用了馬糞紙。方法很簡單,而且除溼效果超好!10) 用絲襪棒清除縫隙灰塵/除了我以外,很多家務達人都使用過細長的絲襪棒。但它的清潔力有幾分不足,覺得很可惜,為了清潔大團塊的灰塵而製作出圓滾滾的絲襪棒。(本文摘自/韓國家事女王的10分鐘聰明打掃術/台灣廣廈出版)

長者該用手杖或助行器?挑輔具有訣竅

長者該用手杖或助行器?挑輔具有訣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約80歲的黃阿嬤在家中廁所盥洗後跌倒,造成腳部膝蓋骨折。術後黃阿嬤漸漸肌肉萎縮,不僅行動不便,連從床上站起來都有困難。為了讓行動不便的長者維持基本生活能力,甚至走出戶外,擁有正常社交生活,「輔具」是重要工具。適當的輔具能加強年長者站立或行走的穩定度與支撐力,並減少跌倒後二度傷害的風險。但市面上輔具這麼多,什麼樣的輔具適合家中行動不便的長者?選用步行輔具 評估長者下肢承重、平衡、認知及環境當家屬發現長者可能需要輔具協助,卻很少人會注意到長者持有的手杖高度是否恰當、步行輔具是否符合需求、是否能提供足夠的下肢承重、增進平衡及探索周遭環境的感官協助。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楊育菱表示,肌力及協調性較差的年長者,往往需要使用輔具輔助行走才安全,但若選擇不適當的輔具或使用方式錯誤,反而會增加跌倒或受傷風險。步行輔具選用使用時,應先評估長者下肢承重能力、平衡功能、認知功能及環境需求。手杖、拐杖、助行器 分別適合不同對象步行輔具常見手杖、拐杖、助行器。手杖能夠部分承重,適用輕度運動失調(感官、前庭或視覺)、輕度關節炎、中度關節炎、髖關節或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而腋下拐杖是步行輔具中最能協助下肢承重的輔具,能夠完全分擔下肢重量,但須費大量力氣,較不適用長者;助行器的支持及穩定度佳,適用於平衡力不佳、下肢肌力弱的人使用。楊育菱物理治療師表示,使用者失能程度不同,使用輔具目的也不同。選擇與使用需要醫療人員、臨床醫師、物理治療師多方合作與協助。有些輔具可以讓使用者增進活動效率,有些輔具則可以幫助使用者恢復。但選配輔具前,先了解自己遇到的限制,會需要什麼樣的輔具,以及透過專業評估去選擇適宜的輔具,達到最大的活動功能。

嚴重酒精性肝硬化 腹水脹大如青蛙肚

嚴重酒精性肝硬化 腹水脹大如青蛙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1歲的羅先生酒精性肝硬化嚴重,時常產生腹水,肝硬化是產生腹水的主要原因。羅先生時常因腹水使肚子脹大難受,並有呼吸困難症狀。一般常使用的治療方法為腹腔穿刺引流腹水。腹水移除透析 單次移除大量腹水腹腔穿刺每次抽腹水約3至5公升,原可維持一個月,但後來逐漸縮短2週或1週,甚至3天,就要來找醫師放腹水,醫師建議羅先生可採用「腹水移除透析」,能一次移除大量腹水,且無傳統放腹水合併症的問題。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專科護理師葉馥瑜表示,「腹水移除透析」原理是利用洗腎機脫水的原理,將腹水中水份經由機器加壓後移除,讓腹水中蛋白質回到腹腔內。腹水移除術 較無血壓下降併發症和一般腹腔穿刺放液比較,一次腹水移除術可移除較大量腹水,也沒有血壓下降併發症。且因為蛋白質流失較少,會延緩腹水生成時間,減少腹腔穿刺機會,維持時間也較久。「腹水移除透析」成功協助羅先生移除10至12公升的腹水,且完成後可維持約一個月。專科護理師葉馥瑜表示,羅先生經過這次治療後,感受到醫護人員照顧溫暖,開始配合營養師限鹽限水及利尿劑使用。因為深刻體會到腹水脹大難受,也表示將全力配合治療,並努力戒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