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喝咖啡別超過下午4點 擺脫睡眠不良

喝咖啡別超過下午4點 擺脫睡眠不良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為了放鬆、驅除睡意,許多人都會依賴咖啡和香菸,但是這兩樣工具卻會影響入睡和睡眠深度。因為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具有活化腦部血液循環和代謝的作用,所以疲勞、想睡的時候攝取咖啡因,具有舒緩心情和提神的效果。但是,咖啡因同時也會阻斷大腦所發出的「好累、好睏」的信號,所以即使是又累又倦,還是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攝取越多咖啡因 睡眠就會越淺本來大腦疲憊的時候,就必須透過休息來恢復,但是咖啡因會讓身體感覺不到疲憊,所以反而讓疲憊繼續累積。另外,咖啡因也會影響睡眠深度。經由實驗證明,攝取越多的咖啡因,睡眠就會越淺。透過實驗結果,我們得知如果攝取兩百毫克的咖啡因,在睡眠過程中會醒來無數次;如果攝取300毫克的話,就會躺在床上3小時以後還是醒著的。而香菸所含的尼古丁也具有同樣的作用。尼古丁有清醒效果,會讓睡眠變淺。有重度菸癮者因為在睡覺過程中無法吸菸、受不了沒有尼古丁的刺激,所以有的人甚至會因為想抽菸,而在半夜醒來。如果依賴咖啡因和尼古丁成癮,就會不斷反覆睡眠不良的生活,而持續累積疲勞。這麼一來,因為無法消除睡意,就會演變成一天不得不喝很多杯的咖啡,或抽上無數根的香菸。然後,睡眠就會越來越淺而無法擺脫睡眠不良。當然,有人喝了咖啡還是睡得著,但是這種人其實是,累到連喝了咖啡都能睡著。下午4點後盡可能不要喝咖啡大家知道一杯咖啡裡含有多少咖啡因嗎?一般家庭沖泡的即溶咖啡,一杯大約有65毫克的咖啡因;咖啡專賣店所賣的濃純咖啡,據說一杯大約是150毫克。所以,就能知道為什麼晚飯後只喝一、兩杯咖啡,就會很難入睡,而且睡眠也會變淺。不過,也不是完全不能喝咖啡。只要了解咖啡因的作用和效果,並有效利用就可以。喝完咖啡的30分鐘後,就會出現咖啡因的清醒效果,而且可以持續約四個小時,所以不要在晚餐後或睡覺前喝咖啡,也就是在下午4點後,就盡可能不要喝咖啡,如此一來,就能將咖啡因對睡眠的影響降到最低。義式濃縮咖啡比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少另外,很多人都以為美式咖啡比較淡,所以咖啡因的含量較少,事實正好相反,義式濃縮咖啡經由短時間高壓沖煮的過程,咖啡因的含量反而比較少。通常一杯美式咖啡的分量相當多,所以會攝取到很多咖啡因。如果真的想品嚐咖啡的香味和味道,或許喝一小杯的濃縮咖啡會更好。至於香菸,站在醫生的立場,我只能說:「百害而無一益」,如果能不碰,或是能戒掉是再好不過了。除了香菸之外,只要能夠找到其他提神、放鬆的方法,對維護健康而言,都有正面助益。(本文摘自/修復身體的黃金7小時:養顏瘦身 × 提升免疫力 × 自癒百病,拯救上萬人的名醫教你日日好眠,擺脫所有文明病!/大是文化)

墨魚煮久變硬?掌握溫度、火侯不NG

墨魚煮久變硬?掌握溫度、火侯不NG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為什麼墨魚口感會變硬?墨魚其實是一種不好加熱的食材。記得要挑選鮮度較高的,並且用正確的方式來處理。除了烹調出柔嫩口感,如果能夠將那股鮮甜的滋味提引出來的話,就是一道非常成功的墨魚佳餚了。NG這就是失敗的原因! 直接用熱水汆燙溫度急驟上升的話,墨魚會因為水分流失而收縮變硬。 用大火翻炒墨魚用大火翻炒的話,墨魚肉會因為收縮而變硬。OK水島派食譜 溫度慢慢上升只要將墨魚放入濃度0.8%的鹽水裡低溫加熱,就能夠消除腥味了。 用小火翻炒墨魚讓溫度慢慢上升,不僅可以消除腥味、讓味道更加鮮甜,口感也不會變硬。分切墨魚的訣竅墨魚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位:軀幹、足與內臟。為了方便食用,每個部位都要事先處理乾淨,這樣就能夠大啖一整隻墨魚了。 如何宰殺墨魚墨魚形狀雖然複雜,不過事先處理的目的,是為了去除腥味,保留鮮甜滋味,吃的時候更加順口。就讓我們好好地掌握這個竅門吧!1.大拇指與食指抓住內臟與軀幹之間的軟骨,連同內臟一起拉出。2.內臟囊袋上有個墨囊,一邊小心不要弄破,一邊將其取下。3.切除等同於生殖器的長足末梢。較大的吸盤要刮除,不過大致清除即可,不需太在意。4.去除不能食用的墨魚嘴。大拇指與食指捏住墨魚嘴,壓下拔出之後仔細清洗即可。5.頭的部分與墨魚足分切開來。取出墨魚嘴與眼睛之後切成適口大小,這樣整個頭部就可以食用了。6.清除軀體內部剩下的軟骨。依照1的方式用大拇指與食指即可將其拉出。最後再清洗乾淨即可。茄汁墨魚 作法1墨魚依照84頁的要領事先處理好之後,切成1cm寬的圈狀,倒入平底鍋中,以小火炒過備用。2洋蔥、蘑菇與大蒜切碎末,芹菜斜切成3mm寬的薄片,番茄切1cm的果丁狀。3橄欖油倒入平底鍋,放入大蒜與去籽的乾辣椒,以小火加熱。4加入洋蔥與蘑菇,炒熟之後倒入芹菜,續炒2分鐘。5淋上酒,酒精揮發後倒入番茄燉煮。6將1與A倒入5之中,燉煮5分鐘之後加入墨魚內臟,續煮2分鐘。7最後盛入盤中即可。 材料(1 人份) 平底鍋直徑18cm墨魚⋯⋯150g洋蔥⋯⋯50g番茄⋯⋯200g芹菜⋯⋯50g蘑菇⋯⋯30gA 黑橄欖⋯⋯20gA 羅勒葉⋯⋯1 株A 鹽⋯⋯3gA 大蒜⋯⋯7gA 乾辣椒⋯⋯1 根A 橄欖油⋯⋯15gA 酒⋯⋯60gA 墨魚內臟⋯⋯50g(本文摘自/日本廚藝教室首席的「控溫烹調料理筆記」:每一道料理都有適合它的火候!/采實文化)

不歷經叛逆期 孩子無法確立自我

不歷經叛逆期 孩子無法確立自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不知道各位是否有經歷過叛逆期?你有確實反抗過父母,還是一直過著隱瞞心聲的生活呢?在回顧讓自己變得高敏感的原因時,過去有沒有經歷過叛逆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通常小孩子一到青春期,就會頂撞或無視父母的意見,導致親子關係緊張,這便是所謂的叛逆期。越來越多的小孩不曾經歷過叛逆期身心開始成長改變的階段,本來就會在意旁人的目光,心思變得比以前更加敏感。有些人可能還記得自己在青春期時會莫名感到不悅,或是精神狀態變得極不穩定。叛逆期是小孩子邁向成人階段的重要時期,因為孩子要懂得學會反抗,精神上才得以脫離父母獨立。不過最近的趨勢,卻是有越來越多的小孩不曾經歷過叛逆期。父母控制欲特別強 易壓抑確立自我的叛逆期叛逆是確立自我、摸索生存方式的手段,缺乏叛逆,就等於在精神上永遠受到父母的保護。換句話說,這種人只會看父母的臉色,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對父母唯命是從。假如父母特別嚴厲,或是控制欲特別強的話,孩子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不管孩子說什麼,都會遭受情緒性的否定或理性的反駁,連自由行動的權利也被剝奪。一向缺乏主見的小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就算想反抗父母,也一定會被壓制下來。然而,沒有經歷過最關鍵的叛逆期,就沒辦法確立自我。(本文摘自/高敏感卻不受傷的七日練習:強化心理韌性,做個對外圓融溫柔,內在強大堅定的人/采實文化)

未預立醫囑 生死決定權在「代決人」

未預立醫囑 生死決定權在「代決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亞伯拉罕不幸歷經了一場大中風,在他的妻子把他送來急診之前,他先是突然頭痛,然後才開始嘔吐,接著他的意識就陷入紊亂,失去了正常的判斷能力。經過電腦斷層掃描的檢查,急救人員發現亞伯拉罕有嚴重的腦室內出血現象,大腦深處的腔室已全部被溢流的血液攻陷。先給予止痛劑 再關閉呼吸器醫療人員迅速為亞伯拉罕施打鎮定劑、插管,再送往加護病房做進一步的檢查。更精密的掃描結果顯示,亞伯拉罕腦中的大出血是動脈瘤破裂,或「前交通動脈」的管壁破裂所致;包括亞伯拉罕的左額葉在內,其出血位置週邊的腦組織皆受到嚴重的損傷。雖然尚未被宣判為植物人,但依他始終不省人事的狀態,這似乎也是早晚的事。那時候他會斷斷續續地睜開眼睛,也漸漸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呼吸。其實,亞伯拉罕沒有預立醫囑,但他之前就已經向妻子明確地表示,他絕對不要以植物人的狀態活下去。入院急救後,亞伯拉罕的妻子也依照他先前的指示,如實把他的意願轉達給醫護人員。當下亞伯拉罕的家屬要面對的問題,不再是生與死,而是患者必須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可以如願以償。一旦家屬做出了這樣的決定,院方便會派出專業的團隊與家屬會談,以確保他們充分了解這個決定的意義。這個團隊的成員通常是由傷患的主治醫師(通常是神經科醫師)、資歷比較淺的住院醫師、護士和社工所組成。假如他們和家屬討論過所有的可能性後,家屬仍同意移除患者的維生機器,患者離世的時間就正式開始倒數計時。一般來說是十二到二十四小時內執行移除維生機器的工作,不過這大多取決於親友趕往醫院的時間。要移除維生機器前,醫療人員會先向家屬解釋整個流程,且大多會允許親友在一旁陪著患者走完整個流程。首先醫師會先給予患者雞尾酒式的止痛劑,這種止痛的手段有時候又會被稱之為「安寧藥物」,因為它可以減輕患者臨終前的痛苦,讓他們安祥的辭世(沒有給予止痛藥的話,患者在移除呼吸器後通常會很不舒服的喘氣)。醫師給予患者安寧藥物後,有的會瞬間關閉呼吸器,有的則會慢慢關閉。然而,誰也不敢保證患者在拔管後要多久才會斷氣。縱使醫師給了患者安寧藥物,也移除呼吸器,但這些依舊無法阻止患者僅存的呼吸本能,他們往往還是會自行呼吸一段時間。代決人握有患者生死最中決定權就在眾人以為亞伯拉罕終能如願以償之際,他的妻子卻突然反悔了。過去他和妻子常上教會做禮拜,該教會非常強調生命的神聖性。儘管亞伯拉罕早已對自己的終點有了明確的想法,但根據他牧師的說法,神對他還有其他的安排。當然,牧師並不能決定亞伯拉罕的生死,諸如這類的個案,代決人才是真正握有最終決定權的人。在這個個案中,亞伯拉罕的代決人就是他的妻子。在聽聞亞伯拉罕的妻子做出這樣的最終決定後,我感到既震驚又有些心煩意亂,我不懂為什麼她都已經知道了他的意願,卻仍不願意讓他如願以償。「我已經失去了我的先生,」她說,「如果我沒有照著我牧師的話做,接下來我還會失去整個教會。」在亞伯拉罕身上,對立衝突的兩方分別是:宣揚「神旨」的牧師和惟恐失去教會支持的妻子。身為一個無神論者,我覺得要用「神旨」來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太不理性;可是,設身處地,其實我非常能理解亞伯拉罕妻子內心的煎熬。舉例來說,假如你把「教會」這個字眼用「她最親近的朋友」取代,就能夠徹底排除宗教方面的因素,並更加明白她面臨的兩難。如果她最親密的朋友曾揚言「如果她放棄了她先生的生命,就要拒絕與她往來」或許她先生的如願以償,便會讓她失去了原有的社交生活和支持,只能孤孤單單的面對喪夫之痛。儘管如此,亞伯拉罕先前早已明確表示過自己的意願,絕對不要以植物人的狀態活下去。在這方面,我們絕對要優先採納患者本人的意願;就算患者本身的意願並不如其至親好友所願,但這種情況下眾人也應該尊重患者的選擇。這類大同卻小異的個案始終層出不窮。代決人之所以為代決人必定有其意義。(本文摘自/困在大腦裡的人:揭開腦死、昏迷、植物人的意識世界,一位腦神經科學家探索生與死的邊界/采實文化)

醒來就忘掉?心理醫生教5招記住夢境

醒來就忘掉?心理醫生教5招記住夢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是否曾聽人抱怨說他總是記不住自己做過的夢?我還蠻常聽到這樣的說法。你是否也有相同的困擾?有些人偶爾會發生「夢便祕」的狀況——他們平時並沒有記不住夢境的困擾,但偶爾會因為某些原因,而出現夢境回想的枯竭期。像這樣的狀況該如何處理?記住夢境的最佳策略,說穿了就是要明確表達這份意念。幫助醒來後記下夢境 5個小秘訣相信大家都知道,不管是什麼事情,我們投入的關注越多,記住的資訊就越多,夢境回想也是如此。想要清楚記住夢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睡覺前集中精神告訴自己:我希望明早醒來時清楚記得夢境。然後準備好一枝筆及一本記事本,放在床邊可隨手取得。如果你做了這些基本步驟,結果還是不理想,不妨嘗試以下的進階技巧,我個人覺得還蠻管用的:•重讀舊夢:讀一讀你之前寫的夢日誌(不論是在人生的哪個時期寫的都行)或許就能幫上忙。因為這會提醒自己,你與自我在某一段期間內,維持著什麼關係。同時也會向你的造夢器發送訊號,表示你已經準備好展開對話,請它趕快造夢吧!•重返某個特定的夢:如果有個夢一直縈繞在你心中,有可能是因為它的訊息,並未被完整接收與理解。你該回顧多久以前的舊夢?隨你高興,就算你想重返小時候做的夢也無妨(童年時做的重要大夢,通常到現在都還是很有關聯)。清醒時運用你的想像力,再次進入記得的夢境中,並在心中把整個過程快速瀏覽一遍。此舉對大腦的夢境回想中心,是個相當有力的刺激,且會促發整個系統再度開始運作。•上床睡覺前讀本探討夢的好書:此舉能激發你的想像力,使好點子頻頻入夢,令你大有斬獲。•自行孵夢:孵夢是一種特殊的意念設定,是請造夢器製造一個夢,幫忙解釋你在意的某個問題或憂慮。方法是在入睡前,在心中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再仔細比對隔天早上做的夢是否給了答案。有時候夢境會與問題十分吻合,但有時則未必如此。•要求推出某個舊夢的「下一集」:你是否曾經做過那種時隔數月甚至數年,仍舊覺得「劇情」沒交代清楚,所以搞不懂它在說什麼的夢?這時不妨參考孵夢的做法,要求造夢器趕快推出「下一集」:在睡覺前,運用想像力重返之前的夢境,然後要求你的造夢器針對相同的主題,再傳送另一個夢來說明。(本文摘自/心理醫生幫你解夢:人生的疑惑和困境,第一個暗示你答案的是夢境。整合榮格心理學、次人格分析,醫師助你趨吉避凶/大是文化)

恐懼情緒化為噩夢 自問4題緩心情

恐懼情緒化為噩夢 自問4題緩心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恐懼是一種情緒能量,可出現在各式各樣的夢中,它跟情欲能量一樣,本身並非一種夢的主題,但可以出現在任何一種主題中。因此噩夢並不是夢的一個類別,噩夢就只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夢,所以做夢者必須辨認出,你面對哪一種夢主題。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夢中出現一個可怕的人物時,你如何判斷他是否真的會造成傷害?有些夢中人物雖然在登場時,展現出想要傷害你的意圖,但後來卻變得非常正面,我們要如何區分他們?由於兩者間的差異不容易分辨,所以確實區分其實非常重要,因為這攸關解夢工作的目標——如果夢中人物代表的是正面的事物,那我們就應加以整合,如果是負面的事物,就應盡量避開。辨別噩夢中人物有害或無害的準則當你從一個可怕的夢驚醒時,那份恐懼或許仍迴盪在心中。人們通常不願意處理噩夢,是因為他們不想再次體驗那種恐懼,兒童尤其如此。如果一開始便問「夢希望你怎麼做」,恐怕無法獲得正確的解夢方向,因為這時候餘悸猶存的做夢者,多半只會回答——它要我離開那怪物!所以,遇到讓人膽戰心驚的噩夢時,不妨運用以下的技巧:挑出夢中最嚇人的那一個(或數個)人物,然後逐一思考以下4個問題。如果你不確定其中一個問題的答案,不必卡在這裡,而是直接進行下個問題:•這個人物是內在(你的一部分)還是外在(你人生中的某個人或某樣東西)?•它在夢裡真的有造成傷害嗎(或者只是你預期它會造成傷害)?•當你在想像中遇見它時,它會變得比較正面嗎(做一個簡短的想像練習,與那個夢中人物面對面)?•這個夢的心理動力學是什麼?等你把所有問題認真想過一遍後,你的情緒應該變得比較平靜,比較沒那麼害怕。代之而起的是天生的好奇心,想要弄清楚你的心靈在做夢時究竟怎麼了。解夢應該自己來還是要找人幫忙如果你做了一個令你感到困擾的噩夢,不妨挑選其中一個夢來解讀,說不定就能找出其中的癥結,並採取適當的回應。如果成功了,就會發現那些「噩夢」並沒有那麼可怕。如果你還是走不出來,而且覺得找不到適當的連結,或是覺得需要一些指引,以及參考別人的觀點,那麼找人幫忙也是可以的。不管是哪一種狀況,我都鼓勵你積極主動處理你的噩夢,要勇敢面對它們,別讓它們一直來騷擾你。我曾遇過許多人長年來一直被噩夢纏身,卻始終苦無對策,各位千萬別淪為被噩夢欺負的受害者。(本文摘自/心理醫生幫你解夢:人生的疑惑和困境,第一個暗示你答案的是夢境。整合榮格心理學、次人格分析,醫師助你趨吉避凶/大是文化)

講座/認識雲端藥歷

講座/認識雲端藥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些人一種疾病可能會在許多家醫院就醫,或有多種疾病而分別看不同科別,帶回多位醫師的處方藥物,當心易造成重複用藥,用藥安全危機重重。「雲端藥歷」便於醫師與藥師利用此系統查詢病人目前使用的藥品及查看過去服藥紀錄,給與正確不重複藥品,病人用藥後也得到健康。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6/12(二)舉辦用藥安全講座,由黃偉宸藥師主講「認識雲端藥歷」,提供您雲端藥歷的基礎介紹及特點。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認識雲端藥歷時間:107年6月12日(二)下午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講座/嬰幼兒牙齒保健

講座/嬰幼兒牙齒保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3/4的嬰幼兒有喝奶入睡的習慣,造成約高達2/3的0至3歲嬰幼兒罹患奶瓶性齲齒。幼兒含著奶瓶邊吸邊睡,睡著後唾液分泌減少,造成高濃度奶水或糖水附著於齒面,細菌產生酸性分泌物,使幼兒牙齒脫鈣、形成蛀蝕,稱為奶瓶性齲齒。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6/13(三)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高珩傑牙醫師主講「嬰幼兒牙齒保健」,提供您為孩子提供牙齒保健防護的須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與關心牙齒保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嬰幼兒牙齒保健時間:107年6月13日(三)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小傷小痛應宣洩 培養「心量」很重要

小傷小痛應宣洩 培養「心量」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人最容易糾結的往往都是小傷痛,畢竟人本身就有讓事件更加戲劇化的能力。小傷小痛要看見,要承認,要想辦法宣洩而不要去壓抑,有些人忽略小痛,慢慢會累積成問題,黃鼎殷說,「魔鬼藏在細節裡,不處理細節,有一天它就會變成魔鬼。」小傷小痛 是藏在細節中的魔鬼大痛小痛是頭腦的詮釋,有一些人是藉由痛引起關注,例如小孩子就常常會用這種方式,不小心摔了一跤,或輕輕撞了一下就大叫好痛,但爸爸媽媽親一下、抱一下,馬上就好了,把這類引起注意的痛排除,生活中其他的痛要怎麼評估大小,通常是看持續的時間。痛的大小深淺,黃鼎殷解說,「即便是小事也可以引起很深、很大的痛。時間拖很長叫痛很深,影響生活功能叫痛很大。例如初戀的痛,可能距今三十年還是想到就痛,代表這個痛很深;再來是這件事情影響到你的社會功能,例如吃飯睡覺工作都失能,這便是很大的痛。除了這兩者之外的痛,我們就歸類是小傷小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讓你不舒服。」找到屬於自己的宣洩方法 別把傷痛合理化為小傷小痛定義之後,黃鼎殷接著引導處理的方法,「這些小傷痛你可能只是需要一個可以宣洩的地方,去跟姐妹訴苦,去山裡大叫,去KTV嘶吼狂唱,去摔杯子盤子,這些是我們所說的宣洩療法,主要是給予一個管道抒發,這些宣洩的機會可以自己創造,在自己房間也可以進行。」傷痛的構成是情緒與情境,當情緒能宣洩了,情境也就走完了,這是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問題就出在這些小痛,大家往往會不把它當作痛,覺得是自己該轉念或是想太多,但這便會形成另外一個問題:壓抑。「宣洩的對立面就是各種壓抑的方法,我以前常講『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都只是想法,甚至是一個教條,而不是一個真實的內在移動。當任何方法不能為內在製造移動時,不管聽起來多麼冠冕堂皇、多有道理,對當事人而言都是壓抑,包括轉念。人的內在的確可以移動,轉念是真實可以發生的,有些修行夠的人真的可以思維一轉換,整個內在世界都轉換了。」但對於一般人來說,要真正做到轉念並不容易,反而變成另一層教條與壓抑,甚至會因為自己做不到,反而產生羞愧,又再度小傷,所以黃鼎殷建議大家要認識各種糖衣包裹的壓抑行為。能量要增加 心量也要增加黃鼎殷觀察到還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也很容易有小傷小痛,但他們很會宣洩,完全不壓抑,但卻沒有達到紓解情緒,完成情境的自我療癒。例如辦公室大家很容易八卦,仔細一聽其實都是小事,但這些小事卻會引發很多問題。「我們常常在談能量,但很少談心量,心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小孩子在生活中不必肩負太多責任,父母也會盡力給孩子幫助與照顧,因而孩子的心量很純真善良但也非常自我,長大以後開始有社會種種階段的責任,考慮的點就從自己一個人到兩個人到三個人,接著,一個善良的人,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會開始考慮周圍的人,這種把別人帶進自己心裡的能量,就叫心量。」把別人帶進自己心中,需要經過磨練,在這過程中會遭受到很多委屈或是不愉快,這就是小傷小痛主要的來源,黃鼎殷說,「心量磨練大了的人,就會越看越開,一笑置之,但如果一個人的心量始終沒有擴大,就會一直糾結在這些小傷小痛上,所以能量要增加,但別忘了心量也要增加。」(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28期/5月號)

熬夜是肥胖捷徑!「飢餓素」增多促食慾

熬夜是肥胖捷徑!「飢餓素」增多促食慾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不論男女,到了某個年齡,都會很在意自己身體是否有多餘的脂肪。雖然有很多人都認為「中年發福」理所當然,但是肥胖除了影響外貌之外,更是無數生活習慣病(註)的致病原因,因此肥胖問題需要大家重視。想要減肥,一般人都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少吃多動。但是根據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只有少吃多動是無法消除一身的脂肪,因為睡眠不足也是導致肥胖的重大因素之一。熬夜身體機能降低 更容易肥胖或許很多人都以為只要不睡覺,讓自己活動的時間越長,所消耗的卡路里就會越多,也就越能夠瘦身。事實上,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熬夜其實是通往肥胖的最短距離。因為熬夜,睡眠品質好不了,身體機能會因此降低、精神恍惚,全身懶洋洋的、感覺沉重。而且,有許多人就是認為運動麻煩,而情願減少自己的活動量,但如此一來,會造成身體的熱量無法完全被消耗,進而囤積在身上、成為脂肪;脂肪一增加,體重就會變重,體重一重就會更不想動,而讓我們陷入肥胖的漩渦裡。年紀增加、生長激素分泌減少 脂肪更易堆積此外,睡眠不足或熬夜會讓生長激素停止分泌,使得免疫力下降,進而讓身體對抗疾病的抵抗力衰退。事實上,生長激素也具有分解脂肪的作用,只要在睡眠期間正常分泌生長激素,就可以讓身體,處在易於燃燒脂肪的狀態。而怎麼吃都不會胖的年輕人,就是因為他們的生長激素分泌旺盛,而許多人會感覺到隨著年齡增加,就算自己吃的不多,也無法甩開滿身的脂肪。原因之一,就是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減少。明明已經到了生長激素減少分泌、脂肪容易堆積的年紀,如果晚上繼續熬夜,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在脂肪無法分解及代謝的情況下,當然只會讓自己筆直的走向肥胖。飢餓素分泌增加 讓人想吃富含油脂的食物更可怕的是,一旦睡眠不足,另一種壓力荷爾蒙會增加分泌──飢餓素(ghrelin),這種荷爾蒙會增強空腹感、促進食慾,讓人想吃富含油脂的食物。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將睡眠時間限制為四小時,短短兩天之後,飢餓素的分泌量,就會增加至28%。而且,隨著飢餓素的分泌增加、空腹感增強,具有抑制食慾、促進代謝功能的瘦體素(leptin,又名肥胖荷爾蒙),還會跟著減少18%。很多人一熬夜或是晚睡,就會想吃拉麵等富含油脂的食物,就是因為飢餓素增加、瘦體素減少。也就是說,熬夜或睡不夠會讓我們更懶得動,並且減少生長激素及瘦體素分泌、增加飢餓素分泌,人就會踏上通往肥胖的最短路徑。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的「醒著會消耗熱量」,其實是錯誤觀念,事實上,晚上12點之前不就寢,我們的身體反而會囤積脂肪。隨著脂肪的增加,就很容易罹患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各種重大疾病。*註:生活習慣病是指因不良的生活習慣,所產生的慢性病,由日本國寶醫師日野原重明提倡,將慢性病正名為生活習慣病。(本文摘自/修復身體的黃金7小時:養顏瘦身 × 提升免疫力 × 自癒百病,拯救上萬人的名醫教你日日好眠,擺脫所有文明病!/大是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