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該裝假牙還是植牙?專業牙醫這樣說

該裝假牙還是植牙?專業牙醫這樣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隨著醫療的進步及注重養生,越來越多人需要裝置假牙以維持正常之咀嚼功能,但是該選擇假牙還是植牙來重建?牙醫師建議,若單顆牙齒牙根狀況良好或是缺牙區兩側牙齒都支撐力足夠的情況下,可選擇傳統的固定假牙或牙橋來重建;但如果缺牙區過大或是不想破壞兩側的健康牙齒,就需要考慮以植牙或是活動式假牙的方式來重建。身體狀況及齒槽骨是否健康 是植牙的評估關鍵傳統活動假牙大多是利用金屬掛鉤或是磁鐵,讓假牙附在牙床上面。和植牙相比較,製作過程會較單純,所需時間也較短。另外,患者的身體狀況及齒槽骨骨頭是否足夠,植牙區域與上顎竇或者是與下齒槽神經的距離等,也是決定該患者是否能進行植牙的關鍵。在植牙之前,必須評估該患者是否有嚴重的系統性疾病,若是有做過化療、放射線治療或者其他重大手術的患者,還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其身體狀況都需要獲得一定的控制才能進行。完成植牙的兩個階段 約需6個月植牙是目前要花最多時間的重建方式,大致上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要將植體放入齒槽骨內,一般而言要等待3∼6個月的時間癒合,以下顎的牙齒來說,平均需要約1∼3個月,上顎則需要約4∼6個月,才能完成骨整合。在這段時間,植體與齒槽骨需自然結合,就好像是打地基一樣,地基穩牙齒才會穩固。等待骨頭長好之後,再切開開口,並在植體上鎖上螺絲,等待切開的傷口復原之後,再裝上牙齒並進行咬合調整,才可算是完成植牙,第二階段大約需要2∼3次的回診治療。整體來說,採用植牙作為重建方式所需之時間,依照每個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但至少都需要6個月的時間,甚至更長。植牙費用較活動假牙高出許多在費用方面,選擇利用植牙方式來重建者,除了假牙所需之費用,還須負擔植牙過程中手術及植體、螺絲等材料的費用,並且如果本身骨頭量不足,可能還需進行補骨或其他複雜的手術以增加植牙成功率,這也同樣有費用產生,例如「鼻竇增高術」,這是一般在上顎後牙區植牙的時候,當遇到骨頭剩餘量不足,在植牙前必須做的一個手術。所以,選用植牙來重建所需之費用會較活動假牙高出許多。裝戴活動假牙需較長適應期 且易造成食物殘渣塞在牙縫中在重建完成後之使用上,裝戴活動假牙的病人,因活動假牙有金屬支架的部分,因此有異物感較大,需要比較長的適應時間;並且因為病人的缺牙範圍通常比較大,因此咀嚼能力會跟自己的牙齒有比較大的落差。另外,因活動式假牙的設計是利用鉤子將假牙掛在口中殘存的牙齒上,容易造成食物殘渣塞在牙縫中,因此在飯後,要取下假牙來清洗,在使用上會比較麻煩。而選用植牙重建之患者則較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感染是植牙後可能發生的併發症植牙時必須進行手術切開牙齦,而開刀多少會有感染的風險;另外,有時手術區域較靠近神經,也會引起半邊舌頭與嘴唇麻痺之風險。因此在手術之前,必須透過電腦斷層詳細檢查,仔細評估牙骨高度以及神經的位置,以避免造成無法恢復之傷害。和平婦幼院區口腔醫學科楊芷其主治醫師表示,不論是選用哪一種重建方式,都並不是裝上去就一勞永逸,活動假牙只是依靠在自己的牙齒和軟組織上,植牙則是利用植體和齒槽骨間的整合來增加穩定,如果牙齒沒有清潔好,口內殘存牙齒一樣會蛀掉,植牙位置旁邊也會有植體周圍炎發生。因此,假牙製作完成後,仍須定期回診追蹤。假牙使用年限則會因個人清潔程度及使用狀況而有很大的差異。

918一起揪捐髮 姊妹捐髮助癌友

918一起揪捐髮 姊妹捐髮助癌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癌症時鐘轉速逐步加快,每4分58秒就有一人罹癌。根據研究資料指出,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期間估計有65%的機率會引起掉髮,甚至有8%的女性癌症患者會因此降低治療的意願。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基金會長期提供癌友「醫療級假髮」免費借用服務,幫助癌友在治療過程中能更自信地面對外界,降低因掉髮而造成的身心負擔。愛心捐髮 助癌友一頂「醫療級假髮」約需5至8束頭髮,製作經費需要3500元才可以完成製作,今年度基金會已累積收到約312公斤愛心捐髮(約可製作1,500頂假髮),但礙於製作經費短缺,還無法將愛心捐髮製作成醫療級假髮。從小由阿姨照顧長大的慧文與妙盈,因為看到阿姨罹患乳癌後光頭的模樣,非常心疼阿姨沒有了頭髮,因此姐妹倆開始第1次的蓄髮,希望把自己的頭髮捐給阿姨用,讓阿姨有頭髮可以戴,頭髮留了3年多剪下捐贈予台灣癌症基金會後,姐妹倆又開始了第2次的蓄髮,要讓無法購買假髮的癌友,也有高品質的假髮可以佩戴,並在捐髮後得知假髮製作經費短缺情形,更自發性的捐出平日所存下的零用錢來支持假髮製作,慧文與妙盈說:「雖然捐出的零用錢還不足以製作成一頂假髮,但很希望付出自己一點的力量,有機會幫助跟阿姨一樣的癌友更有信心面對治療」。918.揪捐髮 鼓勵一起參與及支持假髮製作經費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年首次辦理「918.揪捐髮」假髮製作經費募集計劃,號召民眾一起來揪捐髮!支持假髮製作經費!蔡麗娟說:「很感謝許多愛心企業響應,如高島生活館、台灣歐姆龍、六福村遊樂園、喜年來企業及曼都髮型等,拋磚引玉捐出產品作為活動抽獎獎品,鼓勵民眾一起參與及支持假髮製作經費」。自9月18日起一個月內單次捐款達1000元(含)以上,或指定每月固定捐款達100元一年期以上,即可參加抽獎活動,有機會抽中藍牙智慧血壓計、體重體脂計、遊樂園門票、住宿券、蛋捲禮盒及知名兒童繪本等多項好禮!(詳情請上活動網站:918hair.canceraway.org.tw)希望透過計劃的啟動,募集足夠的假髮製作經費,將大眾的愛心捐髮,製作成「醫療級假髮」永續提供癌友免費借用服務。

嗜甜食甜飲 糖胖症死亡率提高7倍

嗜甜食甜飲 糖胖症死亡率提高7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糖胖症是指身體質量指數(BMI)﹥27以上的糖尿病病友,死亡風險提高7倍!「糖胖症」患者越來越年輕化,且目前出現年紀最小6歲患者,糖胖症患者多愛喝含糖飲料和吃甜食,除有肥胖和血糖異常外,且在頸後或手臂皺摺處皮膚變得黑黑的,也就是糖尿病前期出現的「黑色棘皮症」。只要控制飲食、運動、忌喝含糖飲料、忌吃甜食,體重減輕後,可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加血糖穩定性,改善黑色棘皮症狀,也可變免發生第二型糖尿病和減少死亡率。國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不斷升高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肥胖的人發生新陳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風險也會增加2-3倍。目前全球的肥胖人口比例已經達到40%。國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相較於過往再度攀上新高。國人糖尿病患不斷增長 以第2型糖尿病佔多數我國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台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這相當於每10位成人裡面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引起的大小血管併發症,如失明、慢性腎病變洗腎、心血管疾病以及截肢等,更是不容小覷。頸部後方出現一圈像沒洗乾淨的黑區域 需就醫檢查頸部後方有一圈顏色較黑區域,並非脖子沒洗乾淨;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為「黑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黑棘皮症本身並不是疾病,但它的出現,可能與肥胖、耐糖不良、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有關。糖尿病+肥胖=糖胖症 改善糖胖症的方式一、改善飲食:若一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一個月即可減輕2公斤。二、規律運動:超過30分鐘的肌肉連續運動為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跑步、騎腳踏車、游泳或跳繩等。三、適當藥物:降血糖藥可能對體重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四、代謝性手術:第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重度肥胖者(BMI>37.5),若藥物治療後血糖仍然無法改善者,可接受代謝性減重手術治療。治療糖胖症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積極尋求治療、配合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和協助、定期監測記錄體重和血糖變化、定期回診和醫師或衛教師及營養師討論調整治療計畫,降低糖胖症對健康的不可逆傷害。

急診室設備開箱 急救搶命分秒必爭!

急診室設備開箱 急救搶命分秒必爭!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最近流行各行各業的「開箱文」,就連醫院裡的急診室也跟上這股風潮。24小時的急診室裡,總是十萬火急的搶救生命,包含處理重大創傷、急性中風、急性心肌梗塞、高風險妊娠等各種急重症的第一線搶救重任。重要的急救設備除了常見的急救車、呼吸器、超音波、電擊器以及出任務時使用的國家級災難醫療隊(DMAT)救護包,其中較特別的是每分鐘可輸血800毫升的「輸血加溫器」,大幅降低輸血時間外,又能避免輸入冰冷血液後的併發症,發揮即時搶救生命的效果。杜絕急診室暴力事件近年來多起的急診室暴力事件頻傳,不僅影響其他病患就醫權益,更危害院內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行政院衛生署為強化醫院急診室之防暴安全,於去年要求各縣市衛生局加強輔導轄內醫院的急診室,建置完成急診室的門禁管制、裝設警民連線、配置24小時保全人員、配合張貼反暴力的海報,以及將診療區與候診區作業空間明顯區隔等措施,以保障民眾就醫安全。大量輸血加溫器 減少輸血後的併發症當外傷病人送到急診需要大量輸血時,通常拿出的血袋是冰冷的,可能造成病人因輸血後低體溫而有併發症,現在利用加溫器可以很快將血袋提升到人體的溫度,減少輸血後的併發症。此外,通常輸入250毫升血液需要半小時,現在利用輸血加溫器可在兩三分鐘內完成。自動心肺復甦機 可更準確且力道均勻的進行急救​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主任李宜恭表示,人工急救壓胸可能會出現疲累、下壓的速度不一樣等問題,利用自動設備則能更準確且力道均勻的進行急救。而針對病人常見的在急診等候太長的抱怨,他說,急診室會對來的病人提供醫療服務,但仍須以緊急優先為原則,由醫師針對病情的嚴重與緊急程度來判斷治療順序,並且絕對不會延誤病情,請民眾不用擔心。尊重醫護人員的專業 切勿以身試法依據醫療法第24條第2項、第3項規定「任何人不得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之方法,滋擾醫療機構秩序或妨礙醫療業務之執行。」違反者依醫療法可處3萬元以上、6萬元以下罰鍰,其觸犯刑法者,應移送司法機關辦理。

指向性DBS手術 8月起納健保給付

指向性DBS手術 8月起納健保給付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從事電器相關工作的楊先生在34歲那年發病,一開始巴金森發病的時候症狀出現在左手,左手顫抖到無法鎖螺絲,2004年就曾就醫進行評估,但考量身體狀況吃藥效果還有一定的療效,且當時的手術費用高昂,遲遲未能下定決心,等了15年後,終於等到手術納入健保給付。深部腦刺激手術( 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 )是包含巴金森在內等,許多動作障礙疾病最有效,也是最後一個治療方式。為了推動更精準的手術,花蓮慈濟醫院率先引進二代晶片的「指向性深腦刺激手術(DBS)」。花蓮慈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表示,人的大腦是很精密的組織,每個小小的部位都有著不同功能,傳統DBS晶片放進大腦後,會持續對周圍的腦組織進行放電,現在的二代晶片在進行放電的同時,還可以選擇方向。有別於以往的晶片是360度環狀放電,而二代晶片設計從三個方向進行放電,可以同時放電或者只有朝其中一個或二個方向放電,讓放電治療更加精準,針對腦部異常的位置,增加的不光是手術的精準度及效果,還有病人的安全性。指向性DBS手術 能有效減少藥量、減少副作用陳新源主任表示,從臨床治療成果來看,指向性電極在提升治療效果的同時,精準放電可以讓放電量更小,又能有效減少藥量、減少副作用,延長電池壽命。目前統計接受指向性DBS手術的病人,平均可以減少近4成的藥量,可以明顯減少藥物費用及副作用,而且二代晶片組的線材更細,延展性更佳,可以減少病人在植入後的異物感。新一代無線遙控的調控模組,設定有醫護調控與病人自我調控兩種程式,透過平板或配對的手持智慧裝置,只要會用智慧型手機的人,都可以輕鬆了解晶片運作的情況。此外還設置有低電量的提醒,讓醫療團隊與病人都能隨時掌握身體即時情形,避免有突發狀況的產生。健保署在2019年8月起 將DBS手術全線材納入健保給付項目對許多病人來說,要進行DBS手術要克服的一個問題,就是自費負擔費用高昂,所幸中央健保署在2019年8月1日公布,將DBS手術全線材都納入健保給付項目。除了巴金森氏症以外,目前已被認可的DBS適應症還包含有肌張力不全、原發性顫抖與頑固型癲癇。希望未來這三個適應症也能納入健保的範圍,尤其是肌張力不全,因為目前臨床上大多數肌張力不全的個案都是小孩子,而且研究指出,經過DBS治療過後的兒童,腦組織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獲得修復,這對他們的人生將是非常大的轉變。

覺察是治癒所有創傷的先決條件

覺察是治癒所有創傷的先決條件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我們將個人經驗的幾個層面區隔和解離,就像法蘭解離她對父母之死的悲傷,以及莎拉埋藏她的憤怒一樣,我們原始的情緒經常被遺忘,然而神經網絡仍然像通了電的電線般運作。那個時候的情緒能量仍然滯留在大腦中。當大腦中的解離網絡看到環境中熟悉的東西時,代表那個創傷部分的神經網絡就被啟動。過去發生的事情感覺上現在又發生了。這些被遺忘的時刻可能會繼續影響你的生活,但沒有必要為了治癒創傷而挖掘失去已久的記憶。我們有必要做的是,了解殘留的情緒印象,並用情緒變化三角地帶來處理那些情緒。我們經常聽到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退伍軍人飽受瞬間恐怖經驗再現之苦。一場汽車槍擊事件會觸發恐慌的部分,退伍軍人產生槍聲大作的幻覺,他感覺自己面臨危險,儘管他實際上很安全。創傷治療的目標之一,就是在一個人安全的時候幫助他感到安全。如果我們要治癒創傷、憂鬱、焦慮等心理症狀,就必須學會覺察本身的情緒和身體的反應。撥出時間與自己共處,方法包括冥想,或是簡單地將腳放在地板上並且深呼吸,以培養平靜和覺察。花時間這樣做,你會:•從注意想法轉變為注意感受和感覺•從思考過去和擔憂/預測未來,轉變為處在當下•充分處在當下,並與你的身體連結•轉變為速度慢下來的覺察狀態所有這些轉變都可以幫助你更容易監控你的內在世界,並幫助你運用情緒變化三角地帶。練習一段時間之後,你會更進一步注意你的內在世界,而且需要做的準備會減少。有兩種覺察的方式。一種是對本身狀態的普遍覺察。如果你問自己:「我好嗎?」你會傾向於注意你的一般健康狀態:「我很好!」或者「我筋疲力盡!」,另一種是更加聚焦的覺察。當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特定的感覺上,並且只是觀察那個感覺,你就會產生聚焦的覺察。它要求你對自己和你注意到的一切採取極端的同情和好奇的態度,而且不帶批判。聚焦的覺察需要安靜、平靜、耐心,並且不去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因此,你需要勇氣和信心來觀察某種感覺,並且讓那種感覺自然發生,記住,它只是一種感覺,殺不死我們,儘管它可能極度令人不快。如果你沒辦法擁有那種信心,就找個值得信賴的夥伴,在你讓這些感覺發生時待在你身邊。這些感覺發生時,你可以說話,並分享你觀察到的情況。知道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能揭開它們神祕的面紗,並幫助我們減少恐懼感,因而讓我們接受新的情緒經驗。創傷與情緒變化三角地帶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創傷會引起巨大的情緒。生活中一定會有痛苦的時候,許多人經歷這些時期而且沒有留下疤痕。但是當我們缺乏必要資源,例如沒有平靜可靠的人安慰和支持我們時,我們的大腦就會使用防禦來應付情況。我們可能會出現創傷症狀:憂鬱症、廣泛性焦慮、低自尊等。當我們重蹈覆轍,做出一貫的錯誤選擇、以自毀的方式行事、不能與他人相處,或未能發揮自身潛力時,很可能就是小創傷使我們被卡住或不由自主的重複:舊神經網絡可能會不自覺地負面影響我們的選擇和行動。當你發現自己正在使用某種防禦手段,或者你意識到你內在的某些東西阻礙你或防止你發展,你就正好可以善加運用情緒變化三角地帶,去發現它背後的原始創傷,並加以治療。(本文摘自/不只是憂鬱/時報出版)

整裝外出遊戲 讓孩子自己搞定收拾

整裝外出遊戲 讓孩子自己搞定收拾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感覺到媽媽刻意要孩子學些什麼,孩子天生的敏感會有所抗拒,但如果透過遊戲就能自然愉快地發揮功效!不用區分「學習」與「遊戲」也沒有關係,補教名師證實,雖然銜接學校課業不一定贏在起跑點,但後來居上的,都是幼兒期快樂的孩子。想要養育出聰明的孩子,只要「陪孩子一起玩耍」就足夠了!讓孩子透過玩樂,以身心接觸各種事物,對於感興趣的事物,他會想著:「為什麼會這樣?」然後試著去組裝、破壞、觀察,這些體驗都會刺激孩子的大腦與心靈。整裝外出的遊戲正在養育孩子的父母,每天都很忙碌,對吧。尤其是還在工作的媽媽,容易有「要有多一點和孩子玩耍的時間」、「必須在孩子上小學前讓他習慣學習」這樣的焦慮及煩惱。這時候我希望你回想的是「醒著的時間都是學習的時間」。這種想法是我到目前為止在這本書中一直強調的基本概念。將日常中平凡無奇的場景轉換成遊戲,悄悄地將學習要素帶到生活中。這時候能大大發揮作用的,就是讓孩子當小幫手。對孩子來說,父母感到高興,自己也會很開心;而對父母來說,這麼做也有好處,每天外出的準備都會變得輕鬆。孩子一邊幫忙,一邊也可以熟悉數學遊戲。沒錯,這個「整裝外出的遊戲」,就是第三章「數數桌上有幾個的遊戲」的應用篇。像這樣,對於父母來說「非做不可」的事情,變成孩子的遊戲之一,而從這個視角來看,數學遊戲的範圍也擴大了。 馬上試試看吧!要整理東西帶到幼兒園時,你可以說:「拿5片尿布過來」、「拿3件你喜歡的圍兜兜過來」,像這樣讓孩子幫忙收拾。若事先有列好清單,也可以一起清點「全部都拿齊了嗎?」。也請多多向孩子說些激勵鼓舞的話。「謝謝你!」「太棒了,都收拾好了!」(本文摘自/日本老師都這樣開發兒童潛能/出色文化 )

速讀是什麼?真的有用嗎?

速讀是什麼?真的有用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到提升閱讀能力,大家很容易想到「速讀」。速讀能力是可以被培養的。坊間有補習班專門教人速讀,號稱能讓一般人的閱讀速度大幅提升,從均速每分鐘200字提到至少每分鐘2000字。聽起來很誘人,但是很多人對這套技巧半信半疑:這套方法真的有用嗎?1、速讀是針對閱讀方法的改善。但是長大成人後才去學習會有效果嗎?2、讀那麼快,能夠留下的知識有多少?3、速讀對考試有幫助嗎?沒用的話幹嘛要學?這些是速讀者信仰者與懷疑者,幾十年來一直反覆互相爭執的問題,但很少人能好好地回答解釋。身為一個天生具備速讀能力的人,我來分享速讀如何運作。速讀的運作方式很簡單——運作方式:讀一本書時腦子裡面不發出聲音,用一行一行掃讀,而非一字一字默念。用這套方式閱讀,速度可以遠較一般人快十數倍。強化訓練方式:運用一些外部輔助教材,例如閃動字卡,逼迫眼睛快速閱讀,並且試圖不默念。用遮擋的閱讀器,逼迫自己一次看一行,而非一個字一個字看,用來改變閱讀習慣與速度。這套方法有用嗎?看年齡。我可以肯定地跟你說,在12歲前學這套方法可能有效。但是過了12歲再學,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因為一個習慣從小養成了十幾年,很難在一夕之間改掉。所以速讀補習班是設計給12歲前的小朋友去上的,因為他們本來就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閱讀。正確「讀書」相信我講到這裡,你應該大致明白為什麼我在開頭說:社會上懂得真的讀書技巧的人,可能十萬人中也找不到一個。因為真正正確的讀書效果應該是這樣:1、高效2、開心省時3、記得住大部分內容絕大多數人在進入學校教育後不僅失去了天生的「超能力」,還得不到正確的指導。最後視讀書為畏途。我在第一章先介紹「極速讀書法」以及大腦運作的一些基本原理,很大一個原因是希望讀者理解,一直以來成長得這麼辛苦並不是讀書辛苦,也不是自己笨,而是你不懂大腦的使用方式。只要瞭解大腦的運作方式,換一種方法去使用,也能夠有極大的效率突破。你越清楚大腦的運作與相關限制,就越有辦法發揮出大腦最大的潛力。為了能愉快地閱讀本書,建議也可以使用「極速讀書法」閱讀以下的章節,以取得最大的成效。為什麼討厭工作,喜歡遊戲我們絕大多數的日常工作是反覆做同樣幾件事。遊戲也是反覆在做同樣幾件事,其中的意義與背後機制甚至遠比工作內容簡單(只是按按鍵)。但是我們為什麼會對遊戲樂此不疲,卻討厭工作呢?這是因為:遊戲通常有明確的目標,比如說我們現在的短期目標就是拿下這個副本;遊戲具備分數,以及明顯的計分板機制;遊戲通常有很好的回饋機制,你可以知道你組裝了什麼技能,在下一次打怪時,殺傷力是多少;遊戲允許玩家使用自己的方式破關,而工作通常不是;遊戲有很好的輔導機制,四處都有隱藏的教學引導,但人生與工作並非如此。我們對上癮有負面印象,是因為人對一件事情上癮之後會完全栽入那個世界,而忽略其他東西。所以我們會避免遊戲上癮、賭博上癮、抽菸上癮。我們憎恨的是「上癮」後帶來的後遺症與副產品。但如果你想要在一個領域上有長足或者偉大的成就,不只要進入習慣狀態,還必須進入上癮狀態,才能走到最後。這就是熟練者與專家的最大區別。如果要對工作上癮,遊戲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本文摘自/打造超人大腦/商周出版)

自律神經亮紅燈 造成全身疼痛

自律神經亮紅燈 造成全身疼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說過,疼痛與不適的原因未必在患部,那麼,各種不同的原因又是如何連結起來的呢?為什麼看似毫不相干的部位,竟會隱藏著疼痛的原因呢?這是因為,身體各部位是互相連結在一起的。假設我們處於精神不安的狀態。這對身體而言是一種「危機」狀態,於是會先按下主司「自律神經」興奮的交感神經開關。交感神經居優勢後,就會切換成緊張狀態,於是肌肉跟著緊繃起來。為了應付危機,血液循環會加速,呼吸會淺短而急促。同時間,胃酸的分泌量會失衡,內臟功能會低下。這些狀態若只是暫時性的就還好,持續下去的話,身體自然亮起紅燈。某處肌肉緊繃而僵硬後,以筋膜相連的他處肌肉也會受到影響。內臟功能若低下,透過自律神經,位於表面的肌肉和皮膚也會變得很敏感。換句話說,神經、肌肉、血管,乃至包覆肌肉的筋膜等,這些身體零件是互相連結且彼此影響的,於是不適的原因就變多,而且分散各處。此外,你還需要注意中醫學上的「經絡與穴道」。穴道是表現身心不適徵兆的點,以經絡這個能量網路相連。穴道和經絡,與肌肉和神經等一樣,都是彼此相連的,請先建立好這個概念。MEMO : 什麼是「激痛點」?有時候按壓某處,與之分離的他處會產生關連性的疼痛,那麼,我們稱按壓的這個點為「激痛點」。例如,腳痛或腳麻等擴散式的疼痛,原因可能出在屁股臀小肌、臀中肌的激痛點。6大生理連結系統,提供罹病線索要找出疼痛與不適症狀的原因,就要先了解身體的六大連結。了解後,就能想像不適症狀的發生路徑了!神經連結大腦與身體負責資訊的傳達連結大腦與身體,連結心靈與外部器官、內臟,負責訊息的傳達工作。也參與疼痛的發現工作,對於心理問題發展成身體上的僵硬與疼痛,也有莫大的影響。肌肉支撐身體影響體液循環和代謝具有活動身體、支撐身體的功能,也會影響體液循環和代謝。肌肉僵硬的話,有時該部位就是患部,有時會造成周邊肌肉緊繃。筋膜包覆肌肉與內臟的薄膜也具有傳達訊息的功能包覆肌肉及內臟組織的薄膜。由於連接著複數的肌肉及內臟,如果因姿勢不當或動作不正確導致部分僵化,其他部位就緊繃。也具有傳達情緒、疼痛等訊息的功能。體液負責搬運營養與老舊廢物等循環混亂就會產生不良影響血液、淋巴、腦脊髓液等體液,具有搬運營養、老舊廢物、荷爾蒙等的功能。肌肉僵硬後,體液的循環就會變差。體液循環延滯的話,容易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經絡與穴道連接五臟六腑與體表是一種能量系統經絡是中醫學上說的能量系統,連結五(六)臟六腑(內臟)與體表(皮膚與肌肉)。分布於經絡網路上的許多穴道,會表現出不適症狀,並影響有關連的部位。關節讓動作可以自由伸縮但承受著重力的影響只要有一個關節活動差,就會對其他關節造成負擔,而引起運動鏈(Human Movement Chain)反應。以雙腳步行的人類很容易受重力影響而產生關節排列(alignment)問題,這個問題會和筋膜、肌肉問題一起引發僵硬和疼痛。(本文摘自/肌筋膜‧經絡穴位‧激痛點,對症手療身體疼痛地圖全書/方言文化)

堅持做這5件事 改善代謝症候群

堅持做這5件事 改善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人說,代謝症候群的原因除了生活習慣之外,家庭的影響也很大。這句話說得一點也沒錯,肥胖者的家庭成員通常也有肥胖問題,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家族病史的人,其發病的機率更高。矯正生活習慣不是件易事,很少人能真正狠下心徹底改變生活模式,所以搭配以下建議的生活方式,同時藉由中藥的幫助清除累積已久的熱毒和水毒,將能大幅縮短治療時間。1. 減少食量良好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則就是少吃熱多的食物,例如高熱量或高脂肪食物、即食食品。這項準則不只適用於代謝症候群,也適用於所有因熱而生的疾病。為了預防與治療代謝症候群,不只不碰高熱量食物,還要減少食量才行。代謝症候群的原因是吃太多,所以必須先節食減重。體重和代謝症候群息息相關,減重可以改善血糖、血壓、膽固醇的數值,即使只減了兩公斤,也看得到明顯的改善。減重時,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不必逼自己計算卡路里,只要把平常食量減少三成就足以減掉兩公斤了。胃熱的人通常食慾旺盛,要他們節食不太容易,建議漸進式地每週減少一成的進食量,習慣後再逐漸降低。2. 飲食清淡大家都知道血壓高時要少吃鹽,攝取太多鹽分時,不只會讓腎臟分泌收縮血管的物質,鹽分還會留住水讓血液量變多,血壓更容易上升;相反地,少吃點鹽可以讓血壓下降約五mmHg。由此可見鹽和血壓密切相關,而且除了高血壓之外,重口味的食物還會引發糖尿病和肥胖。鹽的主要成分是鈉,鈉能刺激飢餓素(ghrelin)分泌,並且抑制使人感到飽足感的瘦素(leptin),這就是為什麼吃重口味食物時,我們總是不知不覺間就吃過量。此外,吃太鹹就會多喝水,很有可能累積更多水毒,使代謝症候群更嚴重。3. 水果勿攝取過量很多人都知道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有益健康。蔬菜確實能有效預防和治療代謝症候群,但水果就不一定了。水果中含有快速被人體吸收的「單醣」,不利於代謝症候群,更別說是糖尿病了。比起脂肪,代謝症候群患者更要小心碳水化合物,因為碳水化合物會透過消化和吸收變成糖,快速進入血液中。進食後血糖通常升至140mg/dL,這是相當自然的正常現象,但要是血糖一直降不下來,反而對心血管有害。千萬別嘴饞吃下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這樣會使血糖持續維持在高點,有害無益。4. 戒菸及戒酒菸酒不利於任何疾病的治療,尤其對代謝症候群更是如此。菸本身就是一種比熱毒和水毒還更可怕的毒,不只損害血管,還有可能致癌,因此非戒不可。高血壓患者光靠戒菸就能使血壓降10mmHg 以上。酒本身沒有營養素,因此若只飲酒而不進食,就變成只產生熱量而缺乏津液,造成陰虛熱、無精打采和體力下降。以韓國燒酒為例,一天一至兩杯可促進氣血循環和消除水毒,但飲酒過量反而會積累熱毒,長期下來會破壞健康。5. 增加平時的活動量代謝症候群必須靠多動來消耗熱量,除了規律做有氧運動之外,最好也能提升日常生活的活動量,例如多利用大眾交通工具來取代開車、邊看電視邊踩腳踏車,或是提前一站下車散步等,只要做些小改變就能提升活動量。(中醫師教你排熱治病:簡單5招調整飲食、清熱解毒,改善三高、過敏、不孕及過動症等疾病,2週讓你煥然一新!/聯經出版公司 )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