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雷射手術前中後

雷射手術前中後

當你決定要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前,除了充份了解手術過程,更重要的是,在雷射術前一定要先接受過完整的評估。那麼,怎麼樣才算是完整的評估呢?其實,手術前除了精準的驗光確定度數外,我們還需要您的角膜厚度、瞳孔大小、角膜地圖、角膜弧度、淚液分泌、以及散瞳後的數度等數據,有了這些數據後,才能使醫師和諮詢人員能充分了解您的狀況,根據您的情形,給予最完整的評估。雷射手術術前十項檢查散瞳前度數:利用電腦驗光機測量近視、散光概略度數 角膜弧度:利用電腦驗光機測量計算角膜弧度 角膜度數和弧度測量眼壓測量眼壓測量:篩選正常眼壓避免青光眼患者 角膜地圖儀:檢查角膜、瞳孔大小、角膜厚度的最薄點、角膜各部位厚度,前房深度、視軸與視線的夾角(kappa)、精確角膜散光、弧度圖譜、角膜上皮、內皮圖譜 眼鏡度數測量角膜地圖儀眼鏡度數:驗光時參考用 最佳矯正視力:檢查出最適合的度數 角膜厚度:精確測量角膜厚度 淚液測試:測量淚液質跟量的品質 最佳矯正視力測量角膜厚度測量淚液測試散瞳後度數:放鬆睫狀肌預防假性近視 眼底鏡檢查:檢查視網膜、黃斑部 點散瞳藥水裂隙燈檢查眼底鏡檢查一共需費時約60分鐘,檢查完成後,再與醫生討論矯正度數,術前檢查當天因需散瞳,故勿騎機車或開車,盡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雷射手術前的注意事項當您接受過完整的評估後,若您是適合接受雷射手術者,在手術前,給您一些小小叮嚀:若平日有配戴隱形眼鏡習慣者,戴軟式隱形眼鏡者必須於手術前3天停止配戴;而硬式隱形眼鏡須於手術前2周停止配戴。 雷射術前飲食方面並無特殊禁忌,但仍須避免抽煙、喝酒或服用鎮靜劑這類藥物。雷射手術當日可先洗澡洗頭,但臉部及眼部請勿化妝及塗抹保養品。衣著以寬鬆、舒適為主。請勿使用香水及古龍水,也不要佩戴首飾。手術當日請帶一位親友陪伴,且避免自行開車及騎車,應先安排好回程交通工具。若有特殊眼疾或藥物過敏,請事先通知主治醫師。雷射手術中注意事項1. 護理人員會送病人至雷射室,並為病人換上手術衣、手術帽,且會先為病人點預防感染用的抗生素。2. 安置病人於雷射床上後,首先護理人員為病人點局部麻醉劑,無菌消毒手術部位後,鋪上無菌頭巾,此時病人眼部呈無菌狀態。3. 醫生就位後,會將張眼器放入病人眼中以協助眼睛張開,病人會有眼皮緊拉的感覺。4. 接著會要求病人注視閃爍的雷射紅燈,且以自動精細角膜切割儀切出角膜瓣後,請病人注視閃爍雷射紅燈,並校對角膜中心位置。5. 設定矯正的度數和治療範圍,開始施行準分子雷射,此時病人會聽到雷射的聲音一般在60秒內,待雷射結束後,將角膜瓣復原蓋回,一眼大約5分鐘,即可順利完成手術。6. 由護理人員送至休息室,於休息15分鐘後,經醫師再次檢查後,才可返家,回到家6小時內盡量閉眼休息,可使傷口癒合速度加快。當日手術後手術後當天,您可能會有稍微流淚、異物感、畏光、視力仍呈現模糊狀態等症狀,無須過度緊張,約4-6小時後會逐漸清晰,回家後盡可能立即睡覺休息,將會明顯地改善,隔天此狀症會逐漸消失而看遠祼視力則在一天後會顯著地進步,度數高的人可能會稍慢一些。 術後外出時最好立刻帶上護目鏡或平光眼鏡,避免風吹及陽光曝曬,並在朋友或家人陪伴下儘快回家休息,或自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回家休息,但絕不可自行駕車離去。 術後用藥:一般會給眼藥水或口服藥,一定要依醫師指示用藥,依照醫師所開之消炎、鎮痛口服蘗,一天四次服用。術後給予類固醇、抗生素及人工淚液藥水並按醫生的指示按時點藥。 類固醇眼藥水:幫助傷口癒合。 抗生素眼藥水:預防傷口發炎及感染。 人工淚液:改善眼睛乾澀的狀況。 回診時間:請依照醫囑,定期回診(通常在術後隔天、一週、二週後一次覆診、滿一個月後可隔二~三週再回診一次直到三個月後視力穩定) 術後一週內1. 前三天給予眼罩,請於夜間睡眠時貼帶,以避免睡眠狀態時壓迫或揉到角膜並需注意個人衛生,盡量避免用雙手觸碰眼睛以防止細菌感染或角膜移位。洗澡:請勿將水沖到眼睛,以免引起眼睛不適。洗髮:盡可能到美容院洗髮,或戴沒度數的蛙鏡洗髮。洗臉:可像做臉一樣將洗面乳塗抹在臉上,避開眼睛周圍,再用濕毛巾擦乾即可。2. 視力未完全恢復前,避免在夜間駕駛。術後兩週內外出時請戴護目鏡或您自己的大陽眼鏡,睡覺時要戴眼罩保護,不可作眼部化粧,最好避免劇烈的運動。兩週~四週可化淡粧,不要用力揉眼睛,除了醫師所指示外,不要使用另外的眼藥水,同時避免髮膠類之定型噴霧水……等。長期注意事項近視度數高的人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根據統計,做完雷射視力矯正術的人,並不會增加視網膜剝離的併發症;但有下列情況時,必須立即回診:眼前飛蚊黑點大量增加,視野產生暗影飄動,或視力突然下降,時好時壞,視物變形時,即有視網膜剝離之可能,須立即治療不可拖延。手術後不適應症與後遺症不適應症) 乾眼症:準分子雷射術後會產生眼睛乾澀(三至六個月會痊癒),或是用藥不當、疲勞過度也會使眼睛乾澀,可使用淚管插栓治療,不需手術且快又安全,不需取出三個月後自行溶解。 ) 眩光:在夜間您會覺得對面的車燈或光線刺眼。通常起因於曈孔大小的變化(白天小、夜間大),容易發生在度數較高而角膜厚度較薄的病人身上,約二個月後會痊癒。 ) 畏光:術後二週內,眼睛對光線有敏感的現象,可戴太陽眼鏡來改善,約二個月後會痊癒。 ) 視力浮動:早、晚視力會有輕微變化,但多會漸漸穩定,年輕人「看遠」的視力會比「看近」的視力先恢復,約一個月會痊癒。 ) 眼壓增高:少數人會對類固醇消炎藥物反應,造成眼壓增高,只要停藥並加上短暫適用降眼壓劑即可恢復,約一個月後會痊癒。 後遺症) 欠缺矯正及回歸:有些人再接受雷射手術一段時日後(六個月內),有開始趨向於近視,稱之為回歸。一般程度都很輕微,通常發生於高度近視的人。若經醫師評估後覺得適合,可再手術矯正回來。) 過度矯正:如果持續過度矯正,一段時間後,可利用手術矯正回來。 ) 不規則散光:術後三個月僅有少數病人會有不規則散光,嚴重者可戴眼鏡(或隱形眼鏡)矯正或再次雷射治療。 ) 角膜混濁:多數病人在術後一至三個月內會有輕微的角膜混濁(PRK 手術者較常見),此為正常現象,大部份不會影響視力。較明顯的角膜混濁可再重複雷射手術。 ) 角膜發炎或潰瘍:機會非常少,小於千分之一,因為雷射光本身能殺菌,但角膜上皮未長好之前,仍要注意清潔。若不幸發生感染,醫生會針對致病菌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

皮質類固醇外用劑之副作用

皮質類固醇外用劑之副作用

許多患者視皮質類固醇外用劑為仙丹,它的確可治好許多皮膚病。於是不少患者就自行在藥局買藥,也有不少患者掛了號,趕時間就不看診,指定要『那種很有效的藥』!就像所有的藥物一樣,皮質類固醇外用劑,長期使用下它會在使用部位產生一些特定之副作用。酒渣樣皮膚炎皮膚萎縮症 紅斑 微細血管擴張 面皰及痤瘡樣皮疹 萎縮性條紋口圍皮膚炎色素減少症 毛囊炎 紫斑 多毛症 乾皮症過敏性反應 創傷修復的延遲 庫辛氏症候群等 黴菌或細菌感染 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使用於眼睛周圍時要注意青光眼及白內障的可能性但是大家也不用過度緊張,因為在醫師指示下使用,副作用的發生率是非常的低。門診碰到有嚴重副作用的患者,都是使用成分不明的藥造成的。

染料雷射

染料雷射

皮膚雷射治療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射光固定單一波長的瞬間高能量來破壞皮膚中特定成份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其中染料雷射就是利用血液中氧化血紅素對雷射光具專一性吸收,達到選擇性的治療血管性病灶。早期染料雷射波長為577奈米(nm),但礙於皮膚穿透深度太淺,效果較不顯著,因此陸續發展出波長較長、穿透較深的雷射,如波長585奈米、595奈米等。雷射治療的範圍包括酒色斑、初期草莓血管瘤、潰瘍性血管瘤、臉部與腳部血管擴張、妊娠紋,甚至是病毒疣或是疤痕及痘疤,治療次數及間隔因病灶及個人而異。一般而言,對於血管性病變,尤其是先天性,越早治療越好,因為此時面積小,深度較淺,治療效果較好。此外酒色斑有大於一半病人發生於頭頸部,及早治療可以減少疾病對孩童在成長過程造成心理與社交等方面發展的衝擊。

酒渣

酒渣

酒渣是一種慢性、反覆發炎、病因不明的疾病,主要影響皮膚及眼睛(眼睛乾澀、異物感等)。此病有明顯的種族差異,常見於白種人,如北歐地區及賽爾特人,少見於亞洲及美裔黑人;一般發生在30歲以後,常見於女性(主要位於臉部中央),但男性病症則較嚴重(主要位於鼻子,造成鼻子變大,表面凹凸不平)。臨床表現主要位於顏面中央部位如臉頰、下巴、鼻子、額頭等,並伴隨有潮紅、紅斑、血管擴張、似青春痘疹子或膿皰、甚至最後造成皮脂腺增生(橘子皮外表),曾有病患因臉部泛紅而被警員誤認為酒後駕車,也因其臨床之多樣化表現,因此易和青春痘、紅斑性狼瘡、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或濕疹混淆。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因素會導致此疾病的惡化如陽光、熱、辣、吹風或化妝保養品等,故應避免之。酒渣的正確診斷是非常的重要,因其治療是絕對避免使用外用類固醇。

陰蝨和疥瘡

陰蝨和疥瘡

陰蝨和疥瘡有何不同?陰蝨和疥瘡都是生存於人體表面的細小節肢寄生蟲,並造成身體過敏產生癢感。陰蝨有2對強而有力像螃蟹般的爪子,緊緊握住人體的毛髮如陰毛、頭髮、睫毛等,以吸取人體血液為生;母疥瘡則會鑽進人體皮膚,寄生於表皮內,在裡面下蛋,並靠著攝取皮膚角質細胞過活。人類主要藉由肌膚親密接觸感染,但也可因接觸污染的衣物或被子而感染。                    

眼球摘除的原因

眼球摘除的原因

原則上是失去視覺機能及眼球失去固有的形狀,兩者兼備,才夠成摘除眼球的條件。  然而有些特殊情況,雖不符以上原則,但仍必須摘除,其理由為  1.眼癌:眼球內長了惡性瘤。例如小孩子的「視網膜的母細胞瘤」,以及成人「黑色素瘤」。為防止腫瘤擴大或轉移,危及生命,只好將眼球摘除。  2.交感性眼炎:一隻眼睛受傷,為預防或治療另一隻眼有感於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眼睛在受苦,也只好摘除這一隻受傷的眼睛(稱為激發眼)。 3) 疼痛的盲眼:例如青光眼末期,患眼既無視力也時常疼痛難忍,摘除眼球後,反而使病患脫離苦海。     眼球摘除手術目的:  「眼睛摘除」是將眼球周圍之組織(包括6 條外眼肌以及視神經)切斷,而將整個眼球摘除出來。另一種手術稱為「眼內容物宛除術」其目的也一樣,但未將外眼肌及視神經切斷,而只將眼球壁(鞏膜及角膜)以內的眼組織宛除,兩者均屬破壞性手術。     眼睛摘除後的處理:  目前為換一個義眼(假眼)。眼球移植也許未來會實現。 義眼是需要放置在「義眼台」上才能活動。這義眼台底下是「眼窩植入物」我們可以在眼窩植入「矽質球」或壓克力球,也可採用病患本身的「真皮脂肪球」當作植入物。「義眼台」外曾有一個結膜囊,義眼就放在結膜囊內。  眼窩植入物目的及何種植入物較好: 眼窩摘除後,眼窩體積少了大概 5-6西西。為填補這些空間,所以需要植入眼窩植入物,這腫植入物也有許多種類可供選擇,最早期使用玻璃珠、牛骨以後採用矽質軟球、壓克力球或採用「自體真皮脂肪球」。 最近幾年則採「整體性氫氧磷灰石」做填充物。這種材質如同珊瑚組織其間有無數小孔可使血管及增生組織深入生長成為患者自體之一部份。  眼球摘除後是否裝義眼: 裝義眼並非一定要將眼球摘除不可。有些病患眼球萎縮程度輕微,則只要戴上「義眼片」(類似一種隱形眼鏡)即可。有些人若因為義眼摩擦眼角膜而覺疼痛 ,則可藉手術將結膜覆蓋在眼角膜上,再戴上義眼,如此義眼不會直接摩擦眼角膜,同時義眼的活動靈活,外表上甚至看不出來裝了義眼。 義眼的護理及保養:  1.義眼要每日睡前取下來,泡在一杯冷開水裡。隔天先稍加擦拭再裝上,義眼最厚在外上側,應該遵循方向才容易裝上。睡前清洗眼睛結膜囊,並塗上眼藥膏,以防止結膜發炎。 2.若為眼癌者,義眼在術後第一年應該每 2個月覆檢一次,以防再發。 3.針對10歲以內小孩,當眼球摘除後由於該側的眼窩發育未定型,所以義眼需要每半年至一年換新,而且要逐漸加大。  4.義眼裝了2-3 年後,由於地心引力之故,可能出現義眼下移及上眼皮下垂情形 ,此時可以重換一個義眼或施行眼瞼下垂矯治手術。  5.摘除眼球的病患,開始心理不易調適,需要心理建設,應該學習讓自己坦然去面對新的人生。  6.而另一隻眼睛仍可照常看書,但最好做一種較安全的工作,因為只剩下一隻眼睛,所以要特別小心保養,除了定期眼睛檢查外,也要防止意外傷害。

植牙大革新-齒立得

植牙大革新-齒立得

由於植體設計的突飛猛進使得骨整合(osseointegration)所需的時間大幅縮短,穩定性增加,再加上咬合學的應用,植牙當天就具有功能性的假牙(Immediate Function )已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一般而言,接受植牙治療的患者通常要忍受長達六個月以上的無牙時期,在前牙美觀區這幾乎是不能忍受的折磨,否則就是要戴上壓迫軟組織又頗不舒服的臨時活動假牙,不便之苦不言可喻。為此推出了『齒立得』。先進概念提供患者植牙當天就有固定假牙的貼心服務,免除了植牙後不方便的疑慮,更兼顧了患者在植牙療程中對美觀的基本要求。 此外,全口無牙的狀況下,也可經由4~6顆植牙來達成立即有固定假牙可用的目的,而不必再忍受活動假牙的種種不便了。註- 齒立得 為一個強調在植牙後可立即擁有固定義齒的概念,以避免植牙空窗期造成美觀及功能上的不便。(是否為"齒立得"合適案例應由醫師診斷鑑定)

結膜炎通論

結膜炎通論

每當游泳季節,許多青少年從游泳池中感染到結膜炎,即會在學校、托兒所及家中造成傳染,這種急性角結膜炎又為流行性角膜結膜炎,在台灣四季都存在,但常發生於夏秋,尤其游泳季節更會大幅增多。   病因及傳染途徑 急性角結膜炎的病原是屬於腺病毒,其傳染方式以手去碰到患者的眼睛,然後再碰到自己的眼睛最為常見,但也有一些偶發性的結角膜炎是先有呼吸道的病毒感染,然後再感染到自己的眼睛。   臨床症狀 急性角結膜炎具有高度的傳染性,一般人誤以為只有頭一、二天才有傳染性,其實在兩星期內都有傳染力;其主要臨床症狀是眼內有異物感,眼瞼浮腫、性光 、流淚,有一些黏稠的分泌物;病人先是一隻眼睛發作,然後傳到另一隻眼睛,或者兩眼同時發病,通常也有常伴有耳前淋巴腺腫,並會感到稍病,若小孩感染時,會有較明顯的全身性症狀,尤其家中有嬰兒時,要特別注意,因為嬰兒本身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當感染到急性傳染性角結膜炎時,症狀會變得比較嚴重,除了發燒、淋巴腺腫痛外,也會有角膜表皮糜爛的機率發生。    急性角結膜炎約有50%的患者可能發生角膜合併症(表層點狀角膜炎),因急性角結膜炎不只侵犯到結膜,還侵犯到角膜,使角膜有些點狀發炎,形成「表皮下混濁」,若靠近瞳孔,就會影響視力,導玫視力模糊,甚至引起角膜潰瘍,使病情惡化,若不及時診治,再遭到細菌感染,不但嚴重危害視力,甚至引起失明。    治療方式  當嬰兒感染急性傳染角結膜炎時,雖然症狀可比較嚴重,但家長切莫恐慌,勿藉加點眼藥使病況趕快好轉,此舉不但無效,還會因太多的點眼藥,增加如抗生素、類固醇等之用量,而導致角膜表皮再生不良。甚至因此藥物中毒而產生角膜混濁腫脹的狀況;若藥物愈點愈多,造成一種惡性循環,發生不可逆性的角膜白斑,將會造成嬰兒的終生遺憾。其實家長只要照顧嬰兒,使其全身症狀減至最低程度,如發燒、咳嗽或拉肚子儘快好轉,眼睛的問題只要保持乾淨,一天點幾次抗生素的藥水,避免再發性的細菌感染,角膜會星期左右完全癒合,而不會留下任何的後遺症。  一般人在感染急性角結膜炎後,症狀會日益嚴重,在一星期左右時達到尖峰,然後逐漸減輕,在兩星期前後痊癒,但有些病人可能拖延至三、四星期才轉好,通常治療方法是採取對症治療,醫師會用類固醇或收斂劑,讓病人減輕症狀,消除不適感,促進痊癒,並避免發生細菌感染或其他合併症。雖然少數病人使用類固醇後可能得青光眼,但只要病人不要自行買藥任意長期使用,且在醫師觀察下短期使用,仍然相當安全的。    預防方法及注意事項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的傳染力極強,因此預防勝於治療,當然是以不要得到感染為上策,預防的方法除了平時要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隨時注意清潔,常用肥皂洗手,並保持乾燥,避免用手揉眼睛之外。在流行期間也應儘量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因感染發病後第一星期的傳染力最強,因此小學生及幼稚園、托兒所的兒童宜在家中療養,避免外傳,而且致病病毒對一般消毒劑具有抵抗力,有人以為游泳池中有加氯消毒劑,就不會被傳染,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因為氯並不能殺死這種病毒,反而使眼睛受到更強烈的刺激。所以在流行期間,應儘量避免到公共游泳池去游泳。  另外也應避免與病人握手,及避免接觸使用過的毛巾、肥皂、寢具及門把、水龍頭等,在病人痊癒後,其用過的被子、毛巾則應洗淨,並將太陽完全曝曬。還有一點即是普通眼藥都不具消毒作用,也並沒有眼藥可以預防傳染,如果使用病人用過的眼藥來預防,反而更容易增加傳染的機會,所以在病人痊癒後,應馬上將所有未用完的眼藥妥善拋棄,以防被別人使用而傳染。

發生白內障的原因及種類

發生白內障的原因及種類

在眼球內面,瞳孔之後,有一塊水晶體;它是一個富含蛋白質(35%)且無血管組織供應的一個組織,呈現一雙凸( biconvex ) 的形狀,它的作用在於將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上,形成清楚的影像,正如照相機的鏡頭能集中光線在軟片上是一樣的。它的蛋白質則是以纖維﹝ protein fiber ﹞的型式出現,約略可分為可溶性蛋白質﹝ water soluble ﹞- α 、 β 、 γ 、 HM crystallin 及不可溶性蛋白質﹝ water insoluble ﹞- MIP ﹝ main intrinsic polypeptide ﹞,隨著年齡的改變,可溶性蛋白質會逐漸變成不可溶性蛋白質,形成會使光線散射的大分子,造成晶體的混濁,水晶體本來是清澈透明的,如果變為混濁時,會阻擋部分或全部光線進入視網膜,造成視覺模糊,這種情形即稱為"白內障"。    在正常代謝過程或一些外來因子﹝如輻射線﹞刺激下所產生的自由基,會使得一些晶體纖維的細胞膜脂質產生變化,而形成水晶體混濁,為使一些水晶體不致因自由基產生而導致水晶體混濁,我們可以發現有些保護因子可保護水晶體不受自由基傷害,這些水晶體內的保護因子包括: 1) Glutathione ( GSH )  2) 一些酵素包括 Glutathione peroxidase , Catalase , Superoxide dismutase  3) 維他命 C , E 。    白內障可分為: 老年性白內障 ﹝ senile cataract ﹞:老年性白內障為最常見的一種,是一種老年退化性眼疾,乃水晶體老化而變硬混濁所致,與陽光中紫外線有關。過度的紫外線曝曬,會導致眼球內水晶體蛋白質氧化變性,造成水晶體混濁而影響視力。常發生於老年人,所謂人老"珠"黃。珠,指的就是水晶體。此型白內障不一定發生於年紀很大的人,最早在四十歲左右即可發生。    先天性白內障 ﹝ congenital cataract ﹞:意即在出生時即已出現,嬰兒可能因遺傳因素而發生白內障,或是在懷孕期間由於感染或發炎所造成的。  藥物引起的白內障﹝ drug induced cataract ﹞:如: "皮質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長期服用或是經由眼睛局部點藥,而造成的。  代謝性白內障 ﹝ metabolic cataract ﹞:如:糖尿病血液中糖分過高,使得眼球內水晶體滲透壓改變,造成水晶體蛋白質斷裂,破壞其原本規則之排列,水晶體因此變得混濁不清。  外傷性白內障 ﹝ traumatic cataract ﹞ :眼睛受傷也會造成白內障,舉凡硬物撞擊、穿刺傷、切傷、高熱、電擊、化學物灼傷,皆可傷及水晶體,導致〝外傷性白內障〞。  輻射性白內障 ﹝ radiation cataract ﹞:輻射線之照射,導致水晶體蛋白質之變質。  併發性白內障 ﹝ complicated cataract ﹞:某些特定的感染、眼疾、眼部手術,亦會造成所謂的〝併發性白內障〞。

先天性白內障

先天性白內障

水晶體是位於瞳孔之後,大小、形狀都像黃豆的一個構造,它原是透明的,可以讓光線穿過,進入網膜,使眼睛發揮「看」的作用。並能增減厚度以使焦點調進、拉遠。其作用恰可以新型照相機的伸縮鏡頭比擬。 白內障便是水晶體因新陳代謝障礙而發生混濁,光線的穿過受到阻礙,視力自然受到影響。可能因水晶體老化、感染、外傷或其他疾病所造成混濁而導致。水晶體並沒有血管,它的營養來自房水液,整個水晶體便是浸泡在房水液內。正常的水晶體獲得充分的營養,就應該保持清澈透明,如果這一條件受到破壞,即形成白內障。先天性白內障是指患者在出生時即有水晶體中央核及原始水晶體皮質纖維混濁但外圍的續生性纖維則透明無混濁,兩眼皆有白內障發生的機率是單眼的十倍以上,是一種顯性遺傳。單眼先天性白內障多半是外傷所致,如生產過程中受傷,比較不易察覺,治療也比較麻煩。 原因可初分為三: 遺傳因素:父母雙方皆有先天性白內障,子女罹患白內障的機率是50%以上 。 先天性新陳代謝異常:常見的有半乳糖血症、類胱氨酸尿症。 母親懷孕期感染:如德國麻疹或自行服用某些成藥,懷孕婦女若有長期抽煙、酗酒、吸毒等行為,也易造成這類疾病。 依水晶體混濁情況可以了解白內障情況。輕度時,病童時可能會有斜視、眼球震顫等現象;比較嚴重時,會有目光呆滯、視力不佳、眼球不靈活、甚至喪失視力等症狀。病童有些外顯的症狀:例如小孩子的眼球不會隨著聲光來轉動,無法自動來取奶瓶或玩具;到了會爬或會走的時期,也會因為看不清楚,而害怕去爬或去走,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了。先天性白內障常伴隨一些眼睛發育不良的疾病,如小眼球症、視網膜或是神經發育不良,甚至會同時有心智障礙或遲滯。父母多半在小孩半歲至一歲時,發現眼睛異樣而來看診檢查。 然後目前為止,並沒有方法預防老年性白內障,只有平時多注意眼睛的健康及視力狀況,定期眼科檢查來評估白內障進展的程度;但白內障的惡化是可以預防的,如:糖尿病的病人要好好控制血糖、青光眼的病人,要盡量減少縮瞳劑之使用或改用其他替代藥物、在工作或運動時,要特別注意眼睛的安全防護,預防外傷性白內障、小心使用藥物,要遵循醫師之指示用藥並定期眼科檢查、戴有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或一般眼鏡,可防止或延緩白內障的進展、增加血中核黃素,胡蘿蔔素,維生素 C 及 E 、均衡飲食、避免抽煙。但不論如何,定期的眼科檢查是很重要的,你的眼科醫生會告訴你,究竟是白內障或其他眼部疾患,造成視力減退或不舒服,以及協助你決定是否要施行白內障摘除手術。 檢查: 醫師只要利用裂隙燈或眼底鏡作眼睛結構檢查,大部分都能找出問題來。如發現水晶體混濁,大概就能判定是白內障所造成的。必要時,可以利用眼睛超音波或腦部電腦斷層檢查。治療守則,就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一發現小孩有白內障時,最好馬上手術摘除水晶體。而手術最好是在一歲以前完成,如果拖到五歲才手術治療,也會造成日後的弱視。 小孩子因眼球尚未發育完全,手術摘除水晶體後並不適宜馬上裝置一個人工水晶體,應先利用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來矯正術後1300-1400度的遠視。等到15-16歲後,再植入人工水晶體。因為水晶體的度數是固定的,不一定和正常視力吻合,這時可以配合一些較輕度的眼鏡來治療,讓視力恢復到和正常人一樣。單眼式的白內障治療就比較麻煩些;如不馬上治療罹患白內障的那一眼,是很容易有弱視產生的。手術後,因為兩眼視差太大,患者只能戴隱形眼鏡來矯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