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不孕症的全面治療

不孕症的全面治療

在二十一世紀科技昌明的今日,台灣仍將近有15%的夫婦有不孕的問題!一般人熟知的治療是尋求人工受孕及試管嬰兒;然而,事實上,夫妻間如發現不孕時,應先找出不孕是「器官」的問題抑或是「功能」的問題,再尋求治療的方法,而自然生殖科技就能提供這樣的服務。如果檢查出來不孕的原因屬於「器官」上的問題,應該先治療好器官上的問題,再以自然生殖科技的外陰黏液記錄來檢測「功能」上的問題。如果外陰黏液紀錄顯示黃體期少於9天或是有經前出血的情形,就可能是體內有黃體素不足的狀況,這樣的婦女在懷孕過程中,很容易會出現早產或流產的現象,也不容易懷孕。如果是紀錄上出現子宮頸黏液期少於4天,甚至完全沒有黏液出現的情形,病人很容易因精子無法通過子宮頸而造成不孕,同時由整個黏液週期的狀況,也可看出排卵好不好及何時排卵,依據黏液週期就可針對功能的問題做藥物或荷爾蒙的治療。有些病人不孕的原因是器官的問題,需要手術治療,在自然生殖科技的範疇內,強調以顯微手術來恢復婦女生殖系統的原貌,也就是一個正常能夠生育的原貌。新店耕莘醫院婦產科醫師 張正坤表示,不孕者需要手術的情況有子宮內膜異位、多囊性卵巢藥物治療無效或輸卵管不通等病況。一般腹部手術常會引發粘黏導致輸卵管不通,而自然生殖科技強調的是顯微手術及防止粘黏,即便近端輸卵管不通,都可以顯微手術接通而懷孕,因此曾經多次接受試管嬰兒療法失敗的病人仍可經由自然生殖科技而懷孕。全面的不孕症治療透過自然生殖科技治療器官和功能的問題後,一般都可幫助不孕者順利懷孕,除非遇到病人本身輸卵管不通,而手術又無法接通輸卵管再進一步做人工生殖的情況。

泡、水、高、屏、見,自我檢視腎臟的祕訣

泡、水、高、屏、見,自我檢視腎臟的祕訣

腎臟位於後腹腔腰椎兩側,形狀像蠶豆,成年人腎臟的重量約一百五十公克,其功能包括:《廢物的排泄》人體吃進身體內的蛋白質(雞蛋、牛奶、肉類等)分解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如肌酸酐、尿酸、磷酸鹽等均需由腎臟排泄。《重要物質保存》如葡萄糖、胺基酸、重碳酸鹽、蛋白質等,此乃正常人體所需之要素,腎臟負責將它們重新吸收回人體,不讓其流失。《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人體主要的電解質,如納、鉀、氯的數量要保持恆定,腎臟就扮演著選擇性吸收或排泄的功能。身體水分不足時,腎臟就盡可能留住水分不排尿;當水分過多時,腎臟就藉由尿液排出體外以維持正常的水分。《荷爾蒙的產生及血壓的調節》若腎臟功能衰竭而紅血球生成素產生減少,就會導致貧血。另外腎臟還可以分泌腎素(Renin)來調整血壓的高低,當血壓過低時,腎素就會分泌出來,進而活化血管收縮素以維持正常的血壓。《酸鹼平衡》人體正常血液的酸鹼值PH:7.4,當血液酸度升高時(酸中毒),重碳酸鹽離子就經由腎臟重吸收,氫離子(酸性離子)排泄會增加,以維持正常人體的酸鹼值。台東基督教醫院內科醫師 馬堅毅指出在初期腎功能喪失不多時,病患本身不會有任何不適,甚至抽血檢驗腎功能(肌酸酐)也不見得有異常,因此早期發現腎臟的疾病可藉由尿液檢查。如果小便有泡沫且久久不能散去,尿液常規證實有蛋白尿時即可診斷腎臟疾病,除了蛋白尿外,常見腎臟疾病的症狀有:《水腫》以下肢、眼瞼水腫為主,甚至全身浮腫也有可能,體重在短時間內急遽增加,小便量可能會減少。《高血壓》百分之三十的早期腎功能衰竭的病人有高血壓的症狀,所以高血壓的病人一定要檢查腎功能及蛋白尿以排除腎性高血壓。《貧血》腎功能衰退至正常的三分之一時,輕度貧血就會出現,若衰退至正常的四分之一時,嚴重貧血即可導致食慾不振、疲倦、無力等症狀。《疲倦》大多數疲倦的病人都以為是肝臟機能不佳而求診肝膽腸胃科,經過肝臟超音波、胃鏡、大腸鏡、抽血檢驗肝指數均正常,最後才診斷是慢性腎衰竭、貧血而轉診至腎臟內科醫師。總之,慢性腎衰竭的症狀千奇百怪,但民眾可以記住一口訣:泡(蛋白尿)、水(水腫)、高(高血壓)、屏(貧血)、見(倦,疲倦),亦即「泡水高屏見」,就可以掌握腎臟是否出了問題,以期盡早診斷和治療。

享受植牙成果,縮短療程不是夢

享受植牙成果,縮短療程不是夢

缺牙該怎麼辦呢?除了咀嚼上的不方便,而門面上又更是讓人擔心!您是否也想做植牙卻又煩惱須歷經漫長的“等待期”,才能享受植牙的成果?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大幅縮短了整個植牙療程,原本需要半年以上的療程,現在很可能只需要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讓你擁有一口自然新生的牙齒了。而目前正風行的“快速植牙”、“微創植牙”、“導引式植牙”、“齒立得”等等各種新式植牙,無一不是強調安全、迅速、舒適、接近無痛;然而縮短植牙療程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另外,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植牙後立即擁有固定的假牙呢?黃怡豪醫師表示,縮短植牙療程可由二方面來著手。第一,是使用較先進的製程生產的人工植體,通常經過特殊表面處理,能讓骨先質細胞更快速的附著在人工植體上,快速沈積骨質,讓人工植體與齒槽骨整合的時間大幅縮短;第二,則是用先進製程的人工植體之外,再加上個人本身骨質條件良好,則可以在術後立即製作固定假牙,避免無牙期造成美觀上的困擾。黃醫師也指出,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將植牙療程縮短,尤其當骨質比較疏鬆或者是植牙處有其他病灶,還是建議要耐心等候骨整合的成熟期,才能享受人工植牙帶來的成果。

糖尿病網膜症,初期無症狀

糖尿病網膜症,初期無症狀

糖尿病網膜病變、青光眼、白內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被列為世界視力失明之四大原因。其中以糖尿病網膜病變所引起視力喪失最為嚴重。而糖尿病網膜病變影響視力的嚴重程度通常與糖尿病發多久有關,據統計發現患有糖尿病10年~15年,得網膜病變者約有20%~30%左右,而得糖尿病15年以上的約50%出現糖尿病網膜病變,就是說患糖尿病越久引起糖尿病網膜病變的機會越高。        糖尿病網膜病變主要影響視網膜上之微血管,初期糖尿病網膜病變之變化均在視網膜內,此時病患可能一點症狀都沒有;一旦病變超越視網膜,血管變化加劇,繼而產生新生血管或纖維組織增生,則演化成較嚴重之增殖性糖尿病網膜病變。增殖性糖尿病網膜病變因新生血管結構不良或纖維組織之牽引,導致嚴重之玻璃體出血,此時病患會突然喪失視力,若反覆多次玻璃體出血並纖維組織增生,則容易產生牽引性視網膜剝落,繼而導致永久失明。另一種引起糖尿病視力障礙的原因是糖尿病黃斑部水腫,他可能發生在任何時期的網膜病變,當出現黃斑部水腫,視力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產生模糊不清的情形。        當得知患上糖尿病聖功醫院眼科醫師群建議,應至眼科接受詳細之眼睛及眼底檢查,通常第一次檢查正常之病患,每年檢查一次眼睛即可,若發生非增殖性網膜病變、應再半年檢查一次,眼科檢查包括視力、眼壓、水晶體及眼底檢查,一旦發生較嚴重之網膜變化,眼科醫師會安排作更進一步之螢光眼底攝影,確定診斷網膜變化之情形再決定是否需要雷射或其他治療,因此定期檢查,及早發現病變,接受治療,是較能避免眼睛產生嚴重視力喪失的危險。        目前為止,並沒有一種特效藥物可以治療糖尿病網膜病變,其中雷射治療經多年之臨床研究證實,可以減緩糖尿病網膜病變進行,改善視力喪失程度,雷射治療是利用雷射光在網膜上產生光凝固效應,治療病變的網膜組織,但不是所有糖尿病網膜病變都適合雷射治療。       糖尿病是一種長期慢性的疾病,病患必須配合分泌科醫師之指示,小心控制血糖,注意飲食,適量運動,定期檢查眼睛,注意身體其他狀況,較能避免因糖尿病而引起之併發症。

停經後陰道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停經後陰道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主要病因是年輕或更年期時曾使用單一動情素,或本身有增加動情素的因子,未有黃體素抗衡的情況下,因子宮內膜増生而增加致癌機率。好發於更年期或停經後女性,台灣大部分患者年齡在45~59歲之間,但有15%的病例出現在40歲之前,多是過度肥胖或有罹患多囊性卵巢腫瘤的病人。發生率增加的原因為一般人口壽命延長、侵犯性子宮頸癌發生率下降、診斷方法進步,及最重要的因素:停經後動情素(女性荷爾蒙)替代療法的增加。超過9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會有異常陰道出血的現象,且通常在停經後出現。因此若有更年期及停經後不正常出血,又無使用任何荷爾蒙的情況下,就要特別留意。另僅有5%無特異性症狀,在婦科例行檢查時發現。除了上述致病因子外,未曾生育的婦女、不孕或長期月經失調、有家族史、使用乳癌治療藥物Tamoxifen等,也都是高危險因子,就醫時記得要跟醫師說明。篩檢方面,目前尚無明確有效的程序,子宮頸抹片檢測的效果並不好。不過近年來利用陰道超音波偵測子宮內膜厚度及血流量,若停經後婦女子宮內膜厚度大於6mm,則須做進一步的診斷,但仍有10%的偽陽性率。臺北縣立醫院婦產科醫師 陳天啟指出,子宮內膜的組織切片檢查是確診的方式,但門診的切片仍有10%的偽陰性率,故有症狀但切片為陰性者,必須在麻醉下加做分段式刮除術。兩者合起來可達90~98%之正確診斷。若檢查為陰性但仍高度懷疑者,可做子宮腔鏡檢查,可確定病變位置和範圍,並對可疑病灶直接切片,但費用較高且不普遍。預防上,雖然國內已有子宮頸癌疫苗,由於作用的機轉不同,故無預防效果。治療方面,早期可做外科手術,將子宮體及子宮頸、雙側卵巢及輸卵管切除,可加上放射線輔助治療,以減少復發及轉移。後期或身體狀況不佳無法手術治療者,則考慮放射線治療。

男人更年期,四十歲後不再是活龍

男人更年期,四十歲後不再是活龍

如同女性更年期始自於女性荷爾蒙分泌的減少;在男性荷爾蒙(即睪固酮)分泌減少之後,男人也逐歩邁入了男性更年期。男性的睪丸擔負著傳宗接代的功能,它可以製造精蟲,藉由受精達成繁衍下一代的重責大任;另一方面它也不斷地產生睪固酮,除了在青春期提供男性性徵發育的根本,也可以維持男性的精力於不墜。睪固酮的分泌巔峰期是在十五到三十歲之間,之後就以每年1~2%的速率下降,以致於四十歲之後的男性逐漸出現各種老化現象。目前醫界對於男性更年期症候群已有了共識,即睪固酮值低於標準值且合併有其他症狀,包括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抑鬱、焦慮、失眠、性慾減低及性功能障礙等。在治療上,則以提昇血中睪固酮的濃度為目標。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食補,可以從食物方面補充有殼海鮮類開始,只不過高尿酸或高膽固醇的病友就必須有所禁忌與節制,以免越補越大洞,有了其他的併發症。新店耕莘醫院泌尿科醫師 蕭博仁建議在藥物治療方面,含有睪固酮的藥物可以分為口服劑型、肌肉注射針劑、經皮膚吸收的貼片與經皮膚吸收的塗抹凝膠劑型。口服劑型歷史最悠久,只是服藥的次數較多次,因為比較麻煩,所以病人的配合度不高,另外也可能造成肝臟較大的負荷,目前使用的人已逐漸減少。針劑注射劑型由於一針可以持續二週,所以比較不用常看門診,但是除了針劑注射之疼痛外,血中睪固酮濃度會先明顯上升,再逐漸下降。到了下次打針前,可能已經低於期望值以下一段時日,由於血中濃度不能保持穩定,所以症狀改善的程度會因濃度高低而有所起伏。貼片的劑型使用上頗為方便,唯一的缺點是有些人會產生皮膚過敏,且在台灣這種高溫潮濕的環境,貼片不適感的比例更會增加。最近市面上出現了一種新的凝膠劑型,使用時只需將單包裝的凝膠均勻塗在背部、下腹部或大腿內側就可達到治療效果,方便性更勝一籌。有了上述的利器,四十歲以上的男性就可不再擔憂男性更年期的困擾,如果您的長輩或自己有上述問卷的情形,只需到泌尿科門診作血液篩檢,一解心中的疑惑,更可改善生活品質,迎向彩色的明天。

「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你瞭解多少?

「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你瞭解多少?

對正常膚質的人而言,每天15分鐘的日光浴,可以讓皮膚活化維生素D3來促進骨鈣的合成;對某些特定的皮膚病(如:乾癬……),更可以藉由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來達到減輕症狀;然而過量的戶外活動、或是常常把皮膚曬成古銅色,卻是會對皮膚造成莫大的傷害。《日光性傷害》每天在室外逗留的時間超過15分鐘的話,你就可以算是接受過量的紫外線照射了。一般的遮蔭、衣服、帽子、甚至抗紫外線的陽傘,都只能有效的防止曬傷,並無法預防光過敏的反應,更無法預防紫外線所造成以後永久的傷害。醫學研究已經證實,人的一生當中80%的紫外線傷害在18歲以前早已經造成,且紫外線的傷害是一直會累積下去,使皮膚細胞到中年以後出現皺紋、色素斑,甚至於出現皮膚癌。因此,為了維護皮膚健康,正確的防曬措施,使用防曬乳液的行為應該從小開始學習做起,尤其幼兒及孩童的皮膚更需要家長細心的防曬照料。然而,當皮膚已經出現歲月的痕跡之後,切忌聽信偏方或自行處理,應該尋找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協助診療才是最實在的途徑。《認識皮膚癌》除了光過敏反應、曬傷、色素斑、皺紋與老化,經年累月的紫外線破壞之下,會導致臉部、頸部、耳部及手部等暴露在外的皮膚細胞產生皮膚癌症。臺安醫院皮膚科醫師 沈兆煇指出常見的有「基底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所幸的是只要早期接受治療就不至於造成太多的後遺症,比較危險的是黑色素細胞癌,經常會危及性命。所以皮膚上一些不痛不癢的腫塊或是痣細胞發生改變的時候,千萬記得請皮膚專科醫師診斷或接受切片檢查。另外,戶外旅遊活動時無論晴天或陰雨天,戶外活動時所接受的紫外線照射量都遠遠大於室內,尤其是在高空的飛機艙內、遊覽車上或坐船遊玩,甚至滑雪的時候都會照射過量的紫外線,像是海水、石頭或冰雪都能反射紫外線,應該多加注意,除了皮膚之外,尤其易造成眼部的傷害。如果是易長青春痘的膚質,只要能配合醫師的處方治療,青春痘都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至於防曬乳液,可以選用不含油脂的配方來減輕皮膚的負擔,且重複補充之前最好先把多餘的油脂及汗水拭去。

長期禁慾,可能引發精血症

長期禁慾,可能引發精血症

所謂精血症(Hemospermia)是指患者射精時精液中出現血液的一種症狀,大部分病人都是無意中發現,很多病人甚至是在性行為後,從配偶陰道分泌物呈現深褐色或血紅色而察覺,也有病人因體外射精、自慰或夢遺而自行發現所謂「雪中紅」的現象。 精血症大都是發生在青壯年的男性,平均年齡約三十七歲,症狀持續的時間從一個月到二年不等。根據統計,約有超過四成的病人是屬於自發性,不容易查出病因,另外四成以上則是由於感染所引起,例如性行為的交互感染、尿路感染,其他如惡性腫瘤或外傷引起精血症,約佔二%至五%。 臺安醫院泌尿科 陳欣宏醫師指出,根據統計精血症在國內的盛行率不算低,平均每一百個泌尿科的病人中,就有二、三個是精血症的患者,臨床上有很多是發生在長期禁慾、縱慾過度,或者習慣有性交中斷等人身上; 而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發生精血症的機率也較高。 至於長期禁慾也可能引發精血症,臨床上多發生在平日有規律性生活,但因特殊因素突然中斷性生活一段時間,部分患者如果禁慾情況持續一、二個月以上,就可能出現精血症,例如男性入部隊服役階段便可能發生這種情況;而縱慾過度者易產生精血症,則是由於頻繁的性行為使生殖系統不斷收縮、射精,造成儲精囊的細微血管破裂,才會使精液中出現血液; 也有很多是因為感染引起,尤以披衣菌感染最為常見,臨床上似乎以從事特種行業的牛郎發生率較高。 儘管如此, 絕大多數的精血症病人是會自己痊癒而不需任何治療,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過久者,則治療方式要根據其發生原因而定,例如來自感染的因素,就要使用抗生素等藥物,如果是囊腫,可考慮經直腸超音波定位抽取術解決,也有極少部分是惡性腫瘤所表現的臨床徵兆,這時就需要接受適當手術治療,才能避免惡化。至於傳統治療使用的女性賀爾蒙或類固醇等製劑,目前醫學證明並無特殊的效果。

色素斑,美白保養品效果有限

色素斑,美白保養品效果有限

色素斑是東方人最常見的面子問題,臉上各種大大小小、深淺不同的斑點,看起來好像臉沒洗乾淨,的確很討厭。市面上雖有各式各樣的美白保養品,往往只能稍微淡化斑點;如果想要有一張潔白無瑕的臉,還是要仰賴色素性雷射的治療。西元1990年後,各種色素性雷射如Q開關紅寶石雷射、Q開關銣雅各雷射、Q開關亞歷山大(紫翠玉)雷射相繼問世,能有效的治療雀斑、曬斑、顴骨斑、太田母斑、咖啡牛奶斑、痣、紋眉、刺青等等。其中,Q開關亞歷山大雷射由於波長較長(755 nm),含氧血紅素的吸收較少,且脈衝寬較Q開關紅寶石雷射及Q開關銣雅各雷射略長,產生光機械效應的程度較低,因此治療後比較不會造成流血和發炎後色素沉澱,是最適合亞洲人使用的雷射機種。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 王佳珍醫師表示,脈衝光則是近幾年興起的另一種光療機種,它是一段從黃光到近紅外光不同波長的強力光束。由於脈衝光為光學上的寬區段波長,可以針對不同的黑、紅病灶做非選擇性的光熱分解,它可以應用在一些黑色素病灶(表皮型肝斑、曬斑、雀斑等)、血管病灶(血管擴張、潮紅)的治療、光美顏回春術、除毛等多方面皮膚疾病。脈衝光對於黑色素的破壞較弱,治療後恢復期短,術後斑點的顏色只會略為加深,不會有雷射造成的大花臉顧慮,術後不必擦藥,而且還可以上妝,號稱「下午茶」雷射美容。因為脈衝光的治療較為溫和,要達到所要的效果,的確要比雷射來得慢,所以治療多半要二至五次的療程不等。雷射治療後整張臉煥然一新,大家都會覺得妳變漂亮了。由於陽光中的紫外線是黑斑最大的原兇,治療後還是要四季無休地使用防曬保養品,才能維持最佳效果!

孩童尿床,該看醫生嗎?

孩童尿床,該看醫生嗎?

孩童「尿床」對大部份的家長而言,雖然不算嚴重的問題,卻是相當困擾的一件事。尤其到了冬天,面對尿濕的厚厚棉被,心中更是無奈。也往往因為這個問題,而造成親子之間的不愉快。多數的兒童在四至六歲時已能正常的控制膀胱。據統計,五歲兒童約23%會尿床,每年有15~20%的尿床兒童會自然痊癒。那到底何時該看醫生,何時又該開始治療呢?一般說來,需要開始醫療諮商的年齡為五足歲,也就是說,五歲兒童每週尿床兩次以上者,應該向醫師求診。夜尿的情況若持續到六歲以上,就需要比較積極的治療了。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 蔡亞秦醫師指出尿床可分為原發性、續發性兩種。出生後一直有尿床現象者屬於「原發性」尿床;若曾經有六個月以上未尿床而後再出現尿床者則屬於「續發性」尿床。造成續發性尿床的原因可能是後天的疾病,例如:泌尿道感染、尿路畸形、糖尿病等。雖然臨床上因為這些因素造成尿床的情況並不多見,但是需要盡早就醫的原因是為了確認沒有嚴重的泌尿系統疾病,並且及早給予適當的治療。至於造成原發性尿床的原因有很多看法,目前認為大多是由下列幾個因素造成:( 1 )遺傳因素︰父母親若曾經有過尿床的情況,其子女尿床的機會將比一般人高。( 2 )膀胱容積較小︰有些研究顯示尿床的小孩膀胱容積比不會尿床的小孩還小。( 3 )抗利尿激素夜間分泌不足:抗利尿激素正常情況在夜間分泌量會上升,因而使小便量在夜間減少。研究顯示尿床的小孩可能缺乏這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因而造成夜間多尿。( 4 )睡得太熟:研究顯示會尿床的小孩較不會尿床的睡得較熟,且不容易被叫醒。在治療方面,可分為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抗利尿激素、三環抗憂鬱劑、抗乙烯膽鹼藥物;行為治療包括尿濕喚醒警鈴、動機治療、膀胱漲尿訓練。另外,在晚餐後限制水分的攝取,上床之前提醒小孩再去上一次廁所,都有助於改善尿床的狀況。尿床的治療是需要父母與孩童同心協力,尤其必須提醒家有尿床兒的父母親必須有耐心,以讚美和鼓勵取代責罵和懲罰,再配合適當的藥物及行為治療,相信一定能有令人滿意的效果,也能使小朋友更有自信,更快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