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眼睛帶狀庖疹

眼睛帶狀庖疹

眼部帶狀庖疹,是由水痘帶狀庖疹侵犯三叉神經的第一支(眼支),初期症狀會有全身倦怠、頭痛、眼睛周圍皮膚紅腫熱痛,約 3-4天出現紅疹,繼而轉變成水泡,若鼻子尖端出現水泡,是一種警訊,代表眼球本身很可能被感染而造成角膜炎、虹彩炎,甚或鞏膜炎等嚴重情況。整個病程約持續一個月左右,皮膚的症狀最早痊癒,但有時會造成神經痛,可持續數月至數年之久,大概有2%復發機會,若發生在免疫功能不健全的人,有可能導致全身的蔓延。      帶狀庖疹眼症,在美國每年約有三百萬個病例,最主要是發生在春天。十歲以下的發生率約為0.074%, 20--50歲發生率約為0.25%,超過80歲的發生率約為1% 。除了年齡之外,其他的誘發因子包括造成免疫反應下降的一些因素,及之前有癌症病史,使用抗癌藥物.骨髓移植手術或外傷等 。    此病的自然病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急性期、慢性期及復發期。帶狀庖疹眼症的病變主要是由於發炎反應,神經受損及組織結疤所導致的。發炎反應主要是以樹枝狀或錢幣狀的角膜炎、血管炎、上鞏膜炎、鞏膜炎、虹彩炎、缺血性乳頭炎及眼眶血管炎表現。神經受損主要表現為神經麻痺性角膜炎及一些眼球運動麻痺和神經痛。由於結疤所導致的包括眼瞼變形、神經痛及脂質角膜病變。      對於帶狀庖疹眼症的治療,文獻中多所論述。一般是認為在此病出現三天內,經靜脈注射給予 acyclovir10mg/kg ,每八小時一次,持續七天,然後口服 800mg ,每天五次;正常人在皮疹出現72小時內,使用口服 acyclovir 600mg ,每天五次,持續十天,可以使皮膚病灶快速吸收,改善急性期的疼痛,降低病毒散佈的機會及減少眼部併發症的發生及嚴重程度。      有關眼睛的局部治療方面,主要是針對降低發炎反應,減少疤痕組織及維持穩定的角膜上皮和淚液成份。      在抗病毒藥物使用方面,雖然早期的報告指出 acyclovir 藥膏,可以控制及預防眼部的併發症,但是根據 C.Neoh 等人指出,雖然 acyclovir 藥膏跟口服的比較起來,有較好的穿透能力,可以維持房水中較高的濃度,但是對於早期帶狀庖疹眼症的治療似乎沒有什麼預防價值。      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如氯黴素,在急性期使用可以預防眼部的二次感染;四環黴素藥膏,對角膜炎非常有效。至於預防發炎反應造成的結疤,最有效的是皮質類固醇。皮質類固醇的使用要慢慢的減量,不可以太快減量或停藥,不然很容易使得發炎反應又復發。值得注意的是皮質類固醇使用造成的副作用,如眼壓上昇、白內障、二次感染、瞳孔變大及眼驗下垂等 。      眼部帶狀庖疹若予適當治療大部分都能痊癒且不留後遺症,但嚴重病例有可能形成角膜瘢痕,瞳孔沾黏而影響視力,若有細菌二度感染,會因為角膜潰瘍而失明,或是於皮膚留下永久的瘢痕,不得不慎。

角膜與結膜中有一片白翳是什麼意思

角膜與結膜中有一片白翳是什麼意思

眼翳又稱翳狀贅肉,大部分發生在中老年人,以戶外工作者居多。翳狀贅肉是眼結膜組織經過長時間的刺激,包括陽光中的紫外線,導致結膜組織的病態增生。大部分的眼翳都長在眼白靠鼻側的位置,並且緩慢地往黑眼珠前的透明角膜延伸,少部分長在眼白靠近顳側的位置,也是往角膜方向長。翳狀贅肉初期對視力影響不大,但若放其生長,等到長至角膜中心位置時,會蓋住整個瞳孔,嚴重影響視力,而且眼翳長得愈大,也就愈往角膜深層侵犯,屆時即使施行眼翳切除手術,也會在角膜上留下疤痕,仍然會看不清楚。治療方法  由於軟組織內充滿了血管,只要眼睛疲勞或發炎時,眼翳的部分會顯得格外紅腫,可局部點用眼藥水或藥膏以減少發炎。若眼翳大到遮蓋瞳孔妨礙視力,或眼翳增厚,眼白紅色肉片不好看時,則可借助手術將其切除。但眼翳的生命力極強,若僅止於切除,其復發率高達五成,所幸手術後可配合著利用抗癌藥物泡製成的特效眼藥水,或是在鞏膜表層施以放射線照射,可以有效抑制其生長,復發率可降低至一成左右。雖然如此,仍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五的病例還會復發。預防方法目前為止,並沒有很有效的預防方法,但是,平時若能注意以下幾 點,可以有助益。防止眼睛受到過度的紫外線照射,如:上午10:00 至下午2:00的時段儘量避免到戶外活動,若一定要外出的話,不妨以陽傘,帽子或太陽眼鏡遮陽。避免乾熱、灰塵多、風沙大的環境。因職業之需求,如必須在烈日下工作者,最好能戴上太陽眼鏡,一方面可以減少眼翳的發生機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白內障的產生。結論  黑眼珠,亦即角膜的位置,相當於相機鏡頭的第一片鏡片,若有贅肉存在,會直接影響到視力,因此當角膜出現贅肉時,一定要儘早診治,對症治療,以免造成永遠無法磨滅的疤痕。

角膜炎與結膜炎有相關嗎?

角膜炎與結膜炎有相關嗎?

角膜(就是俗稱的黑眼珠)位於眼球的最前面,是一透明無色的組織,角膜直接與外界接觸,受到損傷及感染的機會較多。角膜本身沒有血管組織,其營養專靠角膜周邊血管網、房水及淚水的供應,氧氣則由大氣中的氧氣溶在淚液中供給。因為沒有血管,所以抗體產生的少,白血球等抗發炎細胞不易進入角膜,因此一旦有異物入侵就容易產生感染,且病程長、恢復緩慢。一旦角膜發炎侵犯了上皮層底下的 Bomman 膜,則會留下白色混濁不透明的瘢痕,如果擋住了瞳孔會影響視力,嚴重的角膜發炎導致潰瘍,甚至會導致失明。結膜所在位置就是眼白部分的表層,當覆蓋眼皮內部和眼白的薄膜發炎,即稱結膜炎。結膜炎其主要傳染途徑為接觸感染,經由手、手帕、玩具、水及各種用具為媒介,傳染力極強,經常一人感染全家受害,表現方式也因人而異,年齡愈小,症狀愈厲害,容易合併有淋巴腺種大,發燒等全身症狀。角膜炎角膜炎─主要是外傷及感染,這也是最常見的原因。正常完整無缺的角膜上皮細胞是抵抗外物入侵最好的屏障。當角膜上皮細胞受到損傷時(如外傷、長期配戴隱形眼鏡等)、微生物、病菌等會趁機侵入角膜,造成嚴重的角膜炎。角膜鄰近組織的發炎,如嚴重的結膜炎、鞏膜炎、虹膜睫狀體炎等均可能合併有角膜炎。有些全身性的疾病,如梅毒、風濕、顏面神經麻痺等都會引起角膜變性、容易發炎。維生素A缺乏、營養不良的人,常會發生角膜軟化症,易合併角膜發炎。結膜炎細菌或病毒感染。對花粉、家中的灰塵、黴菌和化妝品等過敏。煙霧和氣味。少數新生兒是由母親的產道所感染,這是個必須立刻治療的嚴重問題,否則會造成失明。角膜炎與結膜炎不同,常會合併有些特別的症狀  角膜上皮層內含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對發炎病變的刺激特別敏感,所以角膜炎患者常有疼痛、強烈異物感、怕光、流淚、眼睛張不開等症狀,也會影響視力,一般分泌物不多,與結膜炎不同。角膜炎會引起角膜周圍充血發紅,與結膜炎是以眼瞼結膜發炎不同,而輕微的表層角膜炎也可能沒有任何充血現象。角膜炎的角膜因發炎而水腫,失去了原有的光澤及透明性,看東西也會覺得有光暈而視力受影響,厲害的角膜炎會導致角膜潰瘍,甚至角膜穿孔,使微生物入侵眼內,引起眼內炎而失明。角膜炎治療  角膜炎─首重預防外傷及感染,並針對特定病因加以早期治療。角膜損傷破皮,可以給予抗生素眼藥水至破皮痊癒。避免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尤其不可戴著過夜,因為會導致角膜上皮細胞因缺氧而水腫,易脫落造成破皮,如果合併隱形眼鏡清潔消毒不全而有病菌滋生,則易造成角膜潰瘍。角膜潰瘍要做細菌培養,針對致病菌加以用藥治療,有時雖可控制,但會留下不透明的瘢痕組織,可能會影響視力,有時需要角膜移植才可恢復視力。抗生素眼膏:角膜潰瘍的修復階段,為保護潰瘍面,可每日塗抗生素眼膏2-3次,再以消毒眼墊遮蓋。常用的有金黴素眼膏、四環素眼膏和紅黴素眼膏。散瞳劑的應用:放大瞳孔可減輕虹膜刺激,有利於潰瘍的癒合,常用0.5-1% Atropine眼藥水,每日一次。濕熱敷法: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循環,改善局部營養,促使潰瘍早期癒合。一般每日兩次,每次15-20分鐘。結膜下注射法:對於嚴重的角膜潰瘍,可在眼球結膜下注射抗生素,一般每日一次。激素的應用:對於過敏性角膜炎、角膜基質炎可應用激素治療,但應在眼科醫生指示下進行。但需注意在角膜潰瘍階段禁用激素治療,它會影響潰瘍的癒合,促使炎症惡化。口服藥的應用:對於重症角膜炎,口服藥的應用可增加局部營養,改善某些角膜炎的刺激症狀,促進潰瘍的癒合。常用的有維生素C、維生素B2、複合維生素B及魚肝油。結膜炎治療流行性結膜炎:由病毒感染,由於病毒千變萬化,目前並無特定的藥物,所幸整個病程約在一個月左右會自行緩解,因此治療方式以症狀治療為主,一方面減輕病情,一方面加速康復。過敏性結膜炎:急性期可利用類固醇及抗過敏的藥物做短期治療,待病情好轉之後再改用抗組織胺等叫溫和的藥物繼續治療,另外也要停止戴隱形眼鏡,以防眼睛不適,及避免進一步刺激。在春天及冬天過敏好發時節,也可以預防性的點抗過敏的藥水。結膜炎預防方法不要與結膜炎患者接觸,或使用患者用過的物品,如毛巾、手帕、文具、玩具等。養成洗手的習慣或勤於用消毒肥皂洗手。勿用手揉眼睛。流行期應暫緩不必要的眼部檢查。公共毛巾勿擦眼部。若不幸罹患結膜炎時,除應迅速就醫外,也應掌握正確的居家護理,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如果有過敏毛病,應該避免接觸過敏原,如花粉、灰塵、黴菌和寵物。

眼瞼腫瘤及眼窩腫瘤一定要開刀嗎?

眼瞼腫瘤及眼窩腫瘤一定要開刀嗎?

眼瞼腫瘤 大部份眼瞼瘤80%為良性,如痣、黃斑瘤、囊腫、肉芽腫、血管瘤等,小部20%為惡性,如基底細胞癌、皮脂腺癌、惡性黑素瘤等。老年人的眼瞼易形成結締組織纖維瘤或乳頭狀瘤。眼瞼惡性成因不明,但有一種基底細胞癌的惡性瘤與長期暴曬陽光有關,年紀大的人,罹患惡性瘤的機會也較大。   症狀:良性瘤症狀是眼瞼緩慢長出腫塊,惡性瘤則可見腫瘤生長快速、顏色改變、發生潰爛等情形。 治療:治療方式依病灶大小、惡性程度、病患年紀因素而定,有手術、雷射、冷凍治療、放射治療、化療或電療。良性腫瘤病灶不大則追蹤觀察,若腫瘤大到影響視力或外觀,則採手術或雷射。惡性瘤腫瘤切除後應並用眼瞼重建手術或放射治療,若有轉移情形,則並用化療。 如何預防再發:保持衛生,預防發炎,減少紫外線的接觸,若發現皮膚的顏色改變或有潰爛情況,早期檢查治療。   眼窩腫瘤  何謂眼窩 眼球及眼瞼周圍摸得到的骨頭的兩個凹洞便是眼窩。眼窩由七塊骨頭組成,形成梨狀空腔,眼窩前門開放無遮蔽,後門較尖而窄,神經與血管由洞、孔、管通到大腦。眼窩內有眼球、視神經、動靜脈血管、第三、四、五、六對腦神經及淚腺和脂肪組織。  眼窩為什麼會長腫瘤 真正的原因不明。原發性腫瘤是眼窩內的組織異常生長,續發性腫瘤是臨近的組織器官長出的腫瘤,如鼻部、腦部腫瘤侵犯到眼窩,轉移性腫瘤是指其他組織的腫瘤轉移而來,如肝、肺等。  眼窩腫瘤症狀 眼窩腫瘤分為惡性與良性,據統計,惡性佔1/3,良性佔2/3。由於眼窩的空間狹小,若有異物便會將眼窩內容物擠壓,而眼窩的唯一出口就在前方,所以將眼球往外推出後便形成了「凸眼」。嚴重的凸眼除了會使眼皮無法覆蓋眼球而造成角膜炎、角膜潰瘍、眼球化膿外,壓迫神經後會引起神經病變及神經萎縮。而於眼窩內的腫瘤若是良性則緩慢生長,之後也會影響視力,惡性的腫瘤則會有生命的危險。  治療  良性瘤: 定期予以追蹤 偽腫瘤: 藥物治療 較大腫瘤: 手術摘除 惡性瘤: 施行眼窩剜除術,將眼窩內容物都剜除 轉移性或續發性腫瘤: 手術合併化療及放射治療  眼窩腫瘤預後  預後情形要視腫瘤的性質及部位。良性未壓迫神經則手術切除後預後佳。腫瘤太大手術後會造成眼球下陷。而惡性腫瘤要合併手術和放射線及化療,轉移的癌症則要全身性治療,手術後存活率各人不一 。

角膜破皮與反覆性角膜糜爛

角膜破皮與反覆性角膜糜爛

角膜破皮,指的是角膜最外一層之上皮層刮傷或磨損剝落的情況。原因除了外力刮損外,角膜本身的疾病也是重要的因素。常見的原因是隱形眼鏡配戴不當,則眼角膜上皮會因為長期缺氧而水腫剝落,造成角膜破皮。其它引起角膜破皮的原因有: ‧外力(太粗猛的揉擦),或異物直接傷到眼角膜 ‧眼瞼閉合不全( e.g. 突眼症) ‧乾眼症 ‧電焊或紫外線灼傷  ‧角膜炎或角膜本身疾病。角膜破皮後,外來的病菌可以很容易的侵入角膜之基質層,而引起角膜糜爛、潰瘍,嚴重甚至穿孔、失明。    反覆性角膜糜爛,則是發生在角膜上皮受損(角膜破皮)後,其再生之上皮與基底膜及包氏層的連黏不夠緊密,導致在閉眼休息後一旦張開眼睛,可能會讓癒合不全的角膜受損處再度撕裂開來,而導致角膜破皮的症狀(眼睛刺痛、發紅、怕光、流淚、睜不開眼等)一再反覆出現,同時也讓細菌有可乘之機,而造成角膜的感染、潰爛。另外有些人並沒有外傷的病史,但卻出現反覆性角膜糜爛的症狀,則可能是因為其角膜上皮之基底膜本身就有病變存在,還需更進一步釐清原因。   在治療上,角膜破皮與反復性角膜糜爛的方法相似,在急性期點上抗生素藥膏、藥水,再緊密包紮眼睛至角膜癒合,一般大約兩天內即可癒合。另外,為濕潤乾燥的眼睛或是清洗眼睛表面時,可給予點人工淚液或高張的食鹽水,因為高張濃度的眼用食鹽水,除了有潤滑作用外,還可以減少角膜浮腫(它可以造成滲透壓力差,使水份從角膜上皮脫出),並使角膜上皮與底下的組織能夠黏得更緊密 ,而降低反覆性角膜糜爛之發作。    若這些保守的治療無法抑制反復發作,有時須做前角膜基質層的穿刺,在角膜病變處做許多表淺的穿刺傷口,使得角膜上皮與基質層能夠結疤而緊密黏連,這些穿刺傷口不會留下肉眼可見的疤痕,也不太會影響視力。如果是基底膜本身的病變,則需要將整個病變的角膜上皮去除,讓角膜上皮重新生長(通常需五至七天),但是在這段期間內,眼睛必須每天緊密包紮至角膜上皮完全長好為止,通常可以維持至少一至二年不再發作。   要注意的是,如果確定或懷疑有傷口感染者(戴隱形眼鏡),則不可做眼部的包紮,以免加助細菌的滋長。最新的方法是用準分子雷射來治療有病變的角膜,用於切削看得見的嚴重創傷或角膜表層中影響視力的異物,常見雷射治療性角膜切削術( PTK ) 目前用於治療表面角膜創傷、表面角膜營養不良、復發性角膜糜爛 、 SALZMANN'S 結節、治療成效不錯。

植牙最新科技-NobelGuide電腦輔助3D植牙技術

植牙最新科技-NobelGuide電腦輔助3D植牙技術

NobelGuide 是一個嶄新的植牙科技概念,在 Procera  CAD/CAM電腦3D軟體的輔助下,可以將電腦斷層掃描合成3D圖像,進而事先模擬植牙的方向及位置;不但使手術過程快速而安全,而且創傷極小,如果加上 Nobel Esthetics  的牙橋技術,則可以實現一小時擁有牙齒的滿意結果(Teeth-in-an-hour )。相對於傳統植牙,引用 Nobel Guide  有下列優點:極佳的舒適感因事先模擬植牙手術的程序,因此可以依微創治療的原則,一次植入多顆植牙,並不會感到有一般手術後疼痛腫脹的不適感。看診成本的減少患者可以在術後立即回到工作崗位,不會影響到個人的日常生活。有效減少因傳統看診所付出時間及生產力降低的成本。快速的治療程序及令人滿意的美觀效果事先模擬的手術計劃大幅縮短手術的時間,若結合"齒立得 "的概念,提供術後立即提供假牙的概念,則可以實現快速又美觀的一小時植牙結果。  (上圖左)NobelGuide微創手術實況,一小時內即可完成多支植牙以及立即有功能性的固定假牙!(上圖右)NobelGuide微創手術動畫示意影片(NobelBiocare 資料提供)  中天綜合台之NobelGuide微創手術介紹影片

生物科技新知-生長因子在臨床口腔重建之應用

生物科技新知-生長因子在臨床口腔重建之應用

牙周疾病經常會造成許多組織的缺損及型態上的變異,影響的層面不但是在美觀上難以讓患者接受,在功能上也會使得治療的效 果大打折扣。因此在1982年Dr.Nyman1成功的在人體上誘導再生些許牙周組織後,各種組織再生的術式及材料便不斷的推陳出新 。一般說來,組織再生療法是採取下面兩種方式;其一是將骨移植材料( bone replacement materials)填入缺損區,期望能引導骨細胞長入將骨移植材料( bone replacement materials)填入缺損區,期望能引導骨細胞長入移植物的縫隙,進而在移植材料吸收後取而代之型成新的齒槽骨。這些移植材料包括了自體骨(autogenous bone)以及一些他種生物骨骼或是人工聚合物 經過工業程序處理的顆粒狀生化材料(biomaterials)。第二種策略則是把希望將來新生組織所在位置的空間騰出,加入生長因子以引導細胞分化,並形成新的組織填補舊有的缺損。在臨床治療上也有許多同時運用上述兩種策略的治療方式及相關的研究報告 。雖然誘導牙周組織再生已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誘導骨再生方面,尤其是顎骨的垂直誘導生長一直無法有效的突破,即使加入了許 多人工移植材料離真正的顎骨再生仍有一大段距離。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泛指一些可以增進細胞分裂(mitogenesis)的胜太鏈化合物,其中更有一些特殊的生長因子還具有吸引未分化幹細胞趨化(chemotaxis) ,以及趨使這些幹細胞分化(differentiation)為成熟組織細胞的能力。早期生長因子的來源通常是由生物組織提煉而來,不但難以增加產量,也存在著病源傳染的疑慮。隨著生物科技的發達,再加上人類基因的解碼,一些藥廠已經能採用生化合成的技術大量製造純度高的特定生長因子。部份生長因子已經可以應用在組織再生的治療上了,許多的文獻也記載了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生長因子確實能加快傷口癒合的速度和增加局部組織再生的能力。目前在牙醫科學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並進入人體試驗階段的包括了BMP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PDG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s), 和 EMD (enamel matrix derivative)。生長因子在人體上的臨床應用包括牙周再生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顱顏重建(Maxillofacial Reconstruction)、牙脊保存和增高術(Ridge Preservation and Augmentation)、與上顎竇增進術 (Sinus Augmentation) 。其中EMD已經商品化(Emdogain Gel )並已廣泛的運用在牙周組織再生的治療中了 。雖然許多動物實驗證實了生長因子的正面成效,但是在人體試驗的效果評估中卻沒辦法得到穩定的結果,這可能是因為受試者並不是在嚴格控管的實驗室生活,以及高等哺乳類動物常有的個體差異性 (individual variety) 造成的,這包括了對外來生長因子的免疫反應,及本身幹細胞的多寡或分化能力等種種因素。此外,目前並無許多長期研究的證據可以顯示這些經由生長因子引導而生成的組織是否會產生其他的變化,以及是否具有長期的穩定性等等問題。對於生長因子在牙醫科學上的應用,學界是以樂觀其成的態度來面對,但現階段則是由謹慎評估的方向來切入,小心求證,期待生長因子能在人體的臨床應用上達到安全及效果兼備的治療目的。

齒槽骨的流失與對策

齒槽骨的流失與對策

容貌與外觀是我們給他人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所謂美貌在統計上是一連串標準比例的組合,並不是所有人與生俱來都擁有這上天的恩賜,但至少對稱與合諧是大部分人所具備的,研究也顯示五官越不對稱的容貌越讓他人感到不舒服。很不幸的,在我們的人生中常會因為許多的意外或疾病造成組織的損壞與流失,繼而形成面部結構的缺陷。在下臉部也就是嘴唇與臉頰的區域就常常會因為牙齒的喪失而形成結構的不協調,並對發音及笑容造成諸多負面的影響。因為在牙齒喪失後,所依附的齒槽骨也會隨之流失,而覆蓋其上的軟組織也就漸漸的失去支撐而塌陷,輕則形成縐紋,讓人看起來衰老許多,嚴重的則造成五官比例的不對稱,對外貌影響甚鉅。因此,治療牙周病保存牙齒及維護齒槽骨的健康,是現代人不容忽視的課題。但對於已經失去牙齒並萎縮的區域,利用現代先進的生化科技及生物材料依然可以做大部分的重建,只是重建後的組織若沒有牙根的支撐,日後還是會漸漸的萎縮流失,幸好利用人工植體也一樣可以達到保存齒槽骨的。植牙的發明,對於口腔重建的治療引發了革命性的影響,治療計畫的邏輯重此納入組織重建與維護的新觀念,而不是單獨裝修義齒的狹隘思考路徑,牙周組織結構與牙齒的合諧關係也成為牙科治療中與義齒功能性要求同等重要的課題了。

簡述視神經炎

簡述視神經炎

視神經發炎的情形叫視神經炎。有許多原因可引起視神經炎,如:病毒感染 (如麻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病毒)、多發神經硬化症、梅毒等。但是,卻有許多病例是找不到原因的。 視神經炎通常急性發生,而有以下的症狀: 一眼或兩眼視力模糊,尤其在運動或洗熱水澡以後。  視力變昏暗,好像燈光調弱一般。 物體的顏色看起來變得陰暗褪色。 眼球後方可能會有疼痛的感覺,特別是眼球轉動時。視神經炎,若以眼底鏡檢查視神經乳頭,則可以見到 “乳頭水腫”。色覺檢查時,可發現患眼的顏色分辨力減弱。以視野計檢查,則可見“中心暗點”。患眼的瞳孔對光的反應,也會呈現異常的現象。若以眼用超音波、磁振攝影或電氣生理檢查,有時可以發現視神經病灶的部位。 視神經炎如何治療由於多數視神經炎是不明原因的,所以治療相當棘手。所幸,大部分的病例即使不予任何治療,仍可以回復到原來的視力。一部分的病例,則會有視野缺損的後遺症。“皮質類固醇”對某些嚴重視力受損的視神經炎病患是有幫助的。

甲狀腺突眼症有救嗎?

甲狀腺突眼症有救嗎?

最容易引起突眼的甲狀腺疾病以 Grave's disease 為主,其使眼球突出的原因可能是由個案血清中的 exophthalmos-producing substances 突眼誘生劑( EPS )所引起,而甲狀腺荷爾蒙(TSH)或甲狀腺刺激免疫球蛋白( TSI )也可能是導致眼球突出的因素。    只要甲狀腺的功能回復正常,則一般眼突之程度也會緩解(除了極少數病患例外),因此甲狀腺突眼症除非太嚴重而需要藥物控制,或必要時仰賴手術矯正,否則一般不必治療。甲狀腺突眼症的發生雖與機能亢進有密切關係,但卻非因果關係,意即並非機能亢進才造成眼突,所以不能期待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就一定可使眼突改善。其實目前的治療方法仍非很理想。    所以病患所需要注意的是保養之道,要著重飲食營養之均衡,少食用過鹹之食物以免水份滯留體內而使眼突加劇,不超量進食含碘量過高之食物(如海帶、紫菜等)以免引起甲狀腺功能異常。避免過度勞累,放鬆心情,不要讓自己有過多或過高之壓力,睡眠充早,少至過擠之公共場所以免感染病毒或細菌,這些都可預防免疫系統失調而使病情復發或惡化。

Menu